西湖社区创新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社区创新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做法
芙蓉区湘湖管理局西湖社区成立于2001年,面积0.27平方公里,辖有梦泽园、王府花园、雍景园、新华联、省证监局等8个新型小区和院落,现有居民住户3225户,常住人口8985人,其中白领居民约占九成,是典型的“白领社区”。近年来,社区围绕信息全掌握、管理全覆盖、居民全满意的目标,致力于管理服务创新,探索出“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的新路子,打造了“社区大管家、服务零距离”的特色品牌,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
一、服务机制科学化
社区坚持以居民为核心,创新推出一系列居民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服务机制,实现了行政性管理向精细化服务转变。
(一)服务常态制。社区结合“三联三为”和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了“六到位”服务常态机制,即矛盾纠纷调解到位、大病住院关爱到位、下岗就业安置到位、生活保障发放到位、两劳人员帮教到位、新迁居民问访到位。依托“六到位”,社区积极化解矛盾,为居民提供就业援助、生活救助等方面的服务,促进了民生改善,凝聚了民心民力。
(二)网格管理制。社区划分为5个管理网格,即5个“大家庭”,每“家”由2名社区工作人员、6至10名热心居民组成“管家团队”,共同落实网格责任,管好自己的“责任田”。如积极化解网格内部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为居民群众向社区反映问题、代言困难,在社区和居民之间架起了一座便捷的“连心桥”。通过网格管理,管理责任和服务措施等各项任务落实到人,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全覆盖,在干群之间建立了民情信息沟通网和干群感情联络网,提高了社区服务覆盖率。
(三)错时工作制。考虑到社区居民多数是忙碌的上班族,上班时间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时间重叠,社区主动延长工作时间,中午专人值班、下午推迟下班、周末实行轮班,服务热线和社区QQ平台24小时不下班,为社区居民特别是上班族提供错时服务,最大程度方便居民群众办事。社区还结合居民需求,实行预约服务、全程代办、限时办结,让居民办成事的时间短了、成本低了、周折少了。
(四)上门走访制。社区规定每周星期五下午为“民情走访时间”,全体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自己的网格责任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了解社情民意,又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同时,社区在每月15号开展“一家亲走访日”活动,分组走访社区空巢老人、残疾人,送温暖、送服务、送开心。
二、服务平台多元化
通过搭建参与自治平台、供求信息平台、熟悉交往平台、爱心奉献平台,畅通了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居民、辖区单位、社会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充分调动了居民、社区、辖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一)打造参与自治平台,形成社区“自治会”。社区坚持“民主互动、自我管理”的理念,推出“五会”自治模式,成立了以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门店经营户和辖区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治会”,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区自治。“五会”即社区情况通报会、社区事务听证会、社区民主测评会、党员骨干工作会、地区单位联席会,社区依托“五会”通报社区工作、商议社区事务、接受居民考评,通过“五会”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实现社区工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近两年来,社区围绕平安、和谐、文明、节能环保、社区文化等重大议题和重要事项召开“五会”40余次,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近200条,如在雍景街餐饮油烟污染、烈士公园东便门设置、梦泽园违章建筑拆除等问题上,社区积极组织居民“参政议政”,实现了民主互动、自我治理,也提高了居民群众的满意度。
(二)打造供求信息平台,建立社区“信息库”。充分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搭建由热线电话、社区报、QQ群、社区网站、短信平台、电子终端组成的供求信息平台,建立社区信息库,全面掌握和动态管理社区信息资源。一方面,传统信息交流模式作用显著。社区开通了服务空巢老人、外籍人士、白领人群的“寸草心”热线、“白领热线”和“金老师心灵热线”,三路热线架起了沟通桥梁,也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家政信息、心理咨询等服务。社区报《西湖之家》在各个小区和单位设有投稿箱,建立了一支“小记者”队伍,2008年创刊以来,社区编发社区报26期,累计发放10000余份,成为了社区与居民之间沟通信息、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深受居民群众欢迎的草根读物。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运用。社区网站是社区与居民之间网上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社区明确专人每天收集、回复网上民声民意,对于具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则召开座谈会集中研究解决。社区建立了一个近300人的QQ群,群友既包括白领人士、外籍人士和青少年学生,也融合了社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群友之间即时对话、互动交流,共同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作为信息时代的新生力量,社区积极开辟利用短信平台和电子终端,促进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信息互动,更好地对接居民服务需求。
(三)打造互动交往平台,培育社区“交往圈”。为提高社区居民之间的熟悉率、交往率,社区积极促进上下互动交流和居民内部交往,积极培育邻里守望、互助、和谐的社区交往圈。一方面,组织开展“民情见面会”和“民生直通车”活动,了解民情、汇集民智、解决民困。社区不定期地举办“民情见面会”,邀请辖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走进社区与居民群众面对面座谈、交流,释疑解难,增进沟通了解。2011年3月25日,“民生直通车”开进社区,芙蓉区教育、民政、劳动、卫生、信访、房产、城管、交管、公安、工商等10个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现场受理和办理居民群众的疑难问题,与群众面对面接访、零距离交流。另一方面,社区组织兴趣爱好相似的居民开展活动,促进居民交流交往,增进居民的熟悉度和幸福感。为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引导组建了“西湖乐队”、“西湖合唱团”、拉丁舞协会、象棋社、书法协会
等群众文艺团体协会,组织开展了社区邻里节、“英语沙龙”、“金葵花杯书画比赛”、“歌、舞、乐、笑”四星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拉近了居民距离、融洽了邻里关系。如社区“英语沙龙”活动中,居民争学外国话,老外学说长沙话,成为社区独特风景。“中外一家亲”活动中,社区中外家庭互相作客、轮流做东,在交流互动中建立了跨国友谊。此外,社区经常邀请养生保健、瑜伽、烹调、园艺等各方面的专家、特长人士和各类“达人”到社区举办讲座或开展活动,促进居民之间以兴趣交友,也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四)打造爱心奉献平台,掀起社区“爱心潮”。作为白领社区,许多居民生活富裕,热心公益事业,社区顺势打造了“洋义工”、“爱心存折”等服务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义工活动和爱心活动,提高了居民爱心指数和文明素质。一方面,打造“洋义工”学雷锋献爱心的平台。西湖社区生活着100多位外籍居民,他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愿望强烈,2007年德国人康明德号召成立了社区首支“洋义工”队伍。此后,在社区的组织引导下,这支以雷锋为偶像的义工队伍逐渐壮大,参加捐书捐款等义工活动的涉外人士达到80余人次,每年的“学雷锋”活动中,社区都会活跃着一支金发碧眼的洋义工队伍。如居住在新华联小区的德籍居民吴正荣夫妇就是社区有名的“洋义工”,他们一直从事聋哑儿童康复及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还主动与社区空巢老人周德玉结成对子,经常电话问候关心冷暖,不时送去香喷喷的西餐,有时还陪老人购物、散步,带给了老人温暖和快乐。另一方面,推出记录未成年人爱心成长的“爱心存折”。社区设计了一款特别的“存折”,专门存储孩子们捐赠的金钱、物品及参加爱心服务的时间,并对“爱心存折”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志愿者升级上星,每年对升级的学生张榜公示,并向所在学校寄发喜报。目前,社区共有595名学生领取了“爱心存折”,资助贫困学子50人,孩子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得到了成长。社区刘柯贝小朋友,是长沙市第二届“星城之星”评选活动之“心中之星”,也是社区第一个“十星”小朋友,他通过社区赞助了2名贫困山区的学生,并于节假日将他们接到家中共度欢乐时光。孩子们的行动,还将“妈妈们”带动起来,“爱心妈妈团”应运而生,112名社区女性加入其中,爱心拍卖会、爱心义卖等志愿服务接力开展,已资助浏阳、宁乡等地区71名困难学生。
三、服务项目人性化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宗旨,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努力打造特色服务载体,重点为空巢老人、未成年人、外籍人士和白领人群提供人性化服务。
(一)温情管家“寸草心”活动温暖“空巢老人”。社区居住了500多名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他们大多物质条件优越但生活孤独。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开展了“寸草心”系列活动,让“空巢老人”融入社区大家庭,变空巢为“暖巢”。一是通过“寸草心”热线和电子终端,老人可24小时呼叫社区服务,而社区春雨家政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温情管家服务中心都将在接到需求信息后第一时间上门服务。此外,社区还与辖区按摩医院、理发店、便利店等联合推出“爱心卡”,上门为老人提供按摩保健、烹调、理发等服务。二是温情管家与空巢老人建立了“一对一”的长期联系,其中的低龄老人志愿者与高龄老人结对子互帮互爱,为高龄老人提供“三声服务”,即爱心敲门声、节假日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