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分析
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改报告范文
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改报告范文一、引言监督工作是党的建设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的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整改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和梳理监督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推动我国监督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二、问题和不足的分析1.监督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监督体系仍然存在监督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一些领域的监督职责不明确、监督权限不明确、监督手段不完善等,导致监督工作效果不理想。
而且,监督工作中的追责机制不完善,监督人员查处不力等,也给不法行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2.监督手段不多样化目前,大部分监督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上级督察”模式上,监督手段单一,容易导致工作不够精准。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应当推进监督手段的多样化,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持下,实现全面覆盖和精细化的监督工作。
3.监督力量不足目前,我国监督工作中的人员数量和质量都存在问题。
一方面,监督人员数量不足,无法实现对各个领域全面监督;另一方面,监督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也存在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督工作需求。
4.监督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当前,我国的监督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不协调的问题。
一方面,监督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没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导致监督工作的效果和成效较低;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没有及时得到监督,导致监管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
5.监督信息公开不够在现行的监督工作中,监督信息公开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些重要的监督信息不能及时公开,导致监督工作的公开透明程度不够,容易引发舆论猜疑和不信任。
三、整改措施1.完善监督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监督制度,做到职责明确、权限明确、手段完善。
应当通过加强立法工作,推进监督法律体系建设,明确各方面的监督职责和权限,规范和完善监督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监督工作是保持政府和企业活动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然而,监督工作也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主要问题1.缺乏独立性监督机构与被监管单位之间存在依赖关系或政治干预,导致其失去独立性。
这使得监督结果可能受到影响,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被监管单位的情况。
2.信息不对称被调查对象通常比调查人员了解更多内部细节,并掌握有利于自身方面的信息优势。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监督结论不准确或遗漏重要事实。
3.执行力度不足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制定相关法律和规章时考虑不全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松懈倾向。
缺乏有效执法导致违规行为难以纠正或惩罚力度不够,从而削弱了整个监督体系的威慑力。
4.资源匮乏由于监督工作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一些监管机构在经费和资源方面面临限制。
缺乏足够的资源可能导致监督工作无法充分开展,影响其效果。
5.技术手段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违规行为已经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转变。
然而,一些监管机构对于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仍存在滞后问题,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地识别和打击新型违规行为。
三、解决建议1.加强独立性保障确保监督机构不受外部干预,并与被监管单位保持适当距离。
建立相应的独立审查机制,对重要决策进行审核,并公开披露结果。
同时增加全民参与度,在决策过程中提供广泛意见征集渠道。
2.提升调查能力加强调查人员专业化培训,在搜集证据、分析数据等方面提高能力水平。
借助科技手段收集更多线索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揭示隐藏在背后的关联性。
同时鼓励吹哨人制度并给予相应的保护,确保内部线索的及时揭发。
3.加强法律执行力度完善法律体系和执法程序,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惩。
建立健全监管机构内部纪律检查制度,对工作不力或玩忽职守的人员给予相应处罚,并公开曝光案件处理情况。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形成社会共治的氛围。
4.增加监督经费投入政府应提高对监管机构的关注度,并适当增加其经费投入。
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纷 至 沓来 ; 是 报道 刊播 后 作 者处 境 艰 难 。 中 央 电视 台 “ 点 访 三 焦 谈 ” 主持 人 敬一 丹 ,曾 将批 评 报 道 所 遇 到 的阻 力 概 括 为 “ 步 三 曲 ”不 合 作 ( 绝采 访 )说 情 , 状 。 这就 足 见 新 闻传 媒 和 新 闻 : 拒 , 告
中 的一 种 , 与 法 律 监 督 、 政 监督 等 诸 因 素 一 起 共 同构 成 整 个 它 行 社 会 的 制 约 系统 与 网 络 。 本 质上 说 , 论 监 督 是 一 种借 助 于新 从 舆
闻传 媒 所传 播 的 事 实 而形 成 的公 众 舆 论 , 宪 法 和 法 律 的 实 施 、 对 党和 政 府方 针 政 策 的 贯彻 以及 干部 特 别 是 领导 干 部 的行 为所 进
比 高级 领 导 机关 多 以 外 , 主要 的是 担 心 对 高层 批 评 多 了 . 影 响 会
形 成 的 公 众舆 论 , 有 透 明 度 高、 响 面 大 、 具 影 时效 性 强 等 其 他 监
督 手段 不具 备 的特 点。 我 国新 时期舆 论 监 督 面 I 的 问题 主 要 表 j 名 现 在 : 论 监督 的法 律 、 舆 法规 还 很 不 健 全 。 监督 无依 据 : 论 监 督 舆 在 履行 职 责 方 面 不 够全 面有 力 : 论监 督 外 在 困难 重 重 : 督 效 舆 监
应 不 高 . 寸把 握 欠 妥 。 分 主要 对 策 : 变观 念 . 加 比 重—— 处 理 转 增
党 和政 府 的威 信 和 社会 稳 定 ; 舆 论 监 督 的认 识 步 人 “ 砰就 是 对 批
一
好 批评 报 道 与 其他 监 督 形 式 的 关 系 : 究 分 寸 , 贬 有 度 — — 处 讲 褒
当下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下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杨才溢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27期摘要我国在互联网产生之前,舆论监督这一项职责一直被传统媒体所担任,而当互联网在我国发展以后,它便逐渐地担任起了这一项职能。
网络这个新媒介功能强大,其舆论监督的快捷性、广泛性、民主性和交互性使其独具优势。
民众的行为经由互联网这一平台催化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监督形式,即网络舆论监督。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作者简介:杨才溢,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09.367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建立起了互联网的雏形,并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媒体革命。
互联网在20世纪末被联合国新闻委员会认定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网络因为其便捷、大容量、互动性强等特点被看作是人类社会在20世纪中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
中国在1994年正式跨入了互联网世界的门槛,自此之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变得势不可挡。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也在日趋加深,而且潜移默化中承担了一种监督责任。
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增长而改变着,与此同时,民众在网络这个表达意愿的窗口行驶着自己的话语权。
近年来,很多国内外焦点问题或重要事件都会引发网络上人们强烈的反应和激烈的探讨,凤凰、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强国论坛”、“天涯杂谈”、“新浪杂谈”等新闻论坛,都已经是网民在一起探讨重大焦点问题的平台,也正是因此,一股力量强大的舆论监督浪潮油然而生。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及特点舆论是公众对于某一事物和现象发表的看法。
网络舆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成为公众表达言论的一个崭新平台。
“所谓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上产生和传播的,经过对热点问题的聚焦而产生的有着相应影响力的共同信念和意见的总和。
总而言之,网络舆论就是网络空间里的舆论形态。
论网络舆论在政府行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0 9 5220 )8080 10 - 9(090 —3-2 0
从有 关报 告可 以看出 , 对处 级 以 针 伴随 着 网络 的兴起 , 统的信 息传 播方 式发生 了前所 未有 的 力级别 偏低 的现象 比较突 出。 传 改变, 网络 开始 成为 新的舆 论阵地 , 网络舆 论监 督应 运而 生 。近 上干部 的批评揭 露仅 占很 少 比例 , 而且大 多数是有 关部 门查处 的
不 可否认 , 网络舆 论作为 公众监 督政府行 为的重要 手段发挥
但 “ 网络舆 论监 督是现 代科 技 同现 代 民主恰到 好处 的结 合, 为改 着越来越 重要 的作用 , 网络 舆论监 督在平 民社会 中 日益彰显 出 它 巨大力 量的 同时, 这种 监督法 律地位 的缺失 以及管理 体制 的不健 革 开放 的深化和 人 民权 益的实现, 供 了一个广泛 的平 台, 代 提 是现
“ 达权 ” 它成 为社会 公众新 的行使 民主 权利 的有 效形 式 , 一 政机关 的有 些信 息是不 宜公 开的 , 网络舆论 由于其发 布信 息的 表 , 它 而
方 面促进 了政府 政务 信息得 以公 开 , 于公 民行使 监 督权利 ; 便 另
一
匿名性 , 使泄露 国家 机密 的可 能性大 大增加 , 从而对 国家 利益 和
年来 , 国相继发 生 由网络 舆论引起 的几件大 事, 被 网络媒体 聚 结果 , 我 都 完全是 由于传 统媒 体 的舆论 监督检 举 出来 的很 少 。 由于 而
焦并在 网络 上掀起 了 巨大波澜, 引起社 会 的广泛 关注 。网络上 空
网络舆 论监 督 的匿名性 、 泛 性等特 点 , 能够 依靠 其独特 优 势 广 它
我国行政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行 政舆 论监督 存在 的 问题 及原 因
5 .行政舆 论监督 中新 闻媒体 人员 的素质不 高
在 行政舆 论监督 中 , 由于 媒 体 部 分 人 员 的 职 业 道 德 素 质 不高, 往往 出现“ 有 偿 新 闻” 、 利 用新 闻敲诈勒 索 , 或 是 用 新 闻 进 行诬 陷等情 况 。还 由于新 闻媒体 人员 的专 业 素养 不高 , 使 其 对行 政舆论 监督报 道 的方 式和力 度 的把 握上 不足 , 从 而没 有 掌握 正确 的舆论导 向, 对 政 府行 政 机关 恶 意 抹 黑 , 损 坏政 府 形象 , 影 响社会 稳定 。
二、 行 政 舆 论 监 督 问 题 的 改 进 建 议
针 对现实 行政舆论 监督 的种种 问题 , 为 了完善 行政 舆论 监督, 改善 问题 , 笔者 提 出以下几点 改进建 议 : 1 .完 善 行 政 舆 论 监 督 法 制 通 过全 国人大立 法形 成一 部 全 国性 的《 舆 论监 督 法 》 或 是《 新 闻法 》 。以专 门法 的形式 对 行 政舆 论 监 督 既规 范 又保 障 。规 范行政舆 论监 督 中 主客 体 的权 利 、 义务 , 并 对 行 政舆 论 监督 的方式 、 手 段 加 以 规 定 。保 障 行 政 舆 论 监 督 关 系 中各 方 的利 益 , 严 禁诬 告 、 毁 谤 和 打 击 报 复 。对 行 政 舆 论 监 督 的 各个环 节做 出 明确 的规 定 , 提 高 其 操 作 性 。 在 立 法 这 一 点 上, 有 的 地 方 政 府 已有 了 良好 的 开 端 , 如 1 9 9 5年 5月 广 东 声 珠 海市 制定 了一个有 关舆论 监督 的地方性 法 规——《 珠 海 市 新 闻舆 论 监 督 办 法 ( 试行 ) 》 , 海南省 也 出台了《 关 于 舆 论 监 督 工作 的暂行规 定 》 , 都 对 行 政 舆 论 监 督 作 了 一 定 的 法 律 规 范 和保 障。希望 有此 良好 的开 端 , 最 终 出 台一 部 全 国性 的《 舆 论 监督 法 》 来 对行 政舆论 监督作 出规 范和保 障 。 2 .健 全 行 政 舆 论 监 督 机 制 ( t ) 健 全新 闻记者采 访机制 。保 障记者对 政府 行政 机 关 及 其 公 务 人 员 的违 法 违 纪 行 为 , 有权 进 行 采访 , 有 权 进 行 客 观报道 和公正 评价 , 任 何 单位 和 个人 都 不 得 以各 种 借 口 , 妨 碍采访 活动 , 被 监 督 一 方 和 有 关 主 管 部 门 对 记 者 的 采 访 应 积 极配合 , 一 要实 事求是 地 提供 情 况 , 不 回避 , 不隐瞒, 二 要 为 记者 的采访 提供必 要 的条件 , 给 与支 持 , 三要 对 新 闻传 媒 揭 露 出来 的 事 情 , 及时 纠正 , 严肃 处 理 , 这 一 机 制 的建 立 , 必 将 推动 行政舆 论监督 的深入 和有效地 开展 。 ( 2 ) 健 全行政 舆论监 督 的信 息反馈 机制 。正确 开 展行 政 舆论监 督 , 必须 注重社会 效果 , 解决 实 际问题 , 对 新 闻 报 道 批 评 和揭 露 的行 政 机 关 的 不 正 之 风 与 坏 人 坏 事 , 被“ 曝光” 的 行 政机 关单位 或上级 主管 部 门要 及时采 取行动 进行 查处 , 要 在 各 自职权 范围 内认 真加 以解决 , 并将 解决 问题 的情 况及时 向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整理]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摘要舆论监督指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它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模式,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
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舆论监督都是由传统媒体来承担的,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媒体事业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的地位也越发凸显,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而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是高科技和民主相结合的成果。
以其先天的优势,使更多的人掌握了话语权,拥有了自己的舆论舞台,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是现代民主发展进程的必然。
关键词:网络舆论;机制;完善前言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于信息的传播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也由此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都被放大,两种效应之间形成博弈态势;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舆论监督力量的强大,其影响力日益彰显,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难度也在加大。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因势利导,保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成为网络媒体及网络主管部门共同关注的新问题。
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及特点(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1。
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
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二)网络舆论监督特点与优越性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
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与局限性是什么
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与局限性是什么在当今社会,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力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上。
权力如果失去监督,就容易滋生腐败和滥用。
新闻媒体通过揭露政府部门、公职人员的不当行为,将其置于公众的审视之下,促使他们依法依规行使权力,保障公众的利益。
例如,一些媒体对贪污腐败案件的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了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对潜在的违法违纪行为起到了警示作用。
其次,新闻舆论监督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它能够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为他们发声,推动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比如,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报道,促使相关企业和部门重视,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揭露,引发了社会对教育公平的讨论,推动了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改进。
再者,新闻舆论监督能够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
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共事务中,媒体及时、准确的报道可以让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避免谣言的传播和恐慌的产生。
例如,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的报道让公众了解救援进展、防控措施等重要信息,增强了公众应对危机的信心和能力。
此外,新闻舆论监督还对社会道德和风尚的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赞扬好人好事、批判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媒体对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等正能量事件的宣传,激发了更多人的善念和善行;对不文明现象、道德缺失行为的批评,促使人们反思和改正。
然而,新闻舆论监督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新闻报道可能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
由于新闻工作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或者受到个人观点、立场的影响,有时可能无法全面、客观地呈现事实。
一些报道可能只关注事件的某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导致公众对事件的理解产生偏差。
其次,新闻舆论监督可能受到利益集团的干扰和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利益集团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经济压力、政治威胁等,试图影响媒体的报道方向,阻碍对其不利信息的传播。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所指的网络舆论监督,更多的是在网络这个媒介的影响之下,通过人民群众的言论自由方式来形成一个巨大的舆论影响作用,从而对社会当中的不良行为,政府的失德行为等等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这是一种存在于道德层面的监督方式。
但是,随着近些年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全面铺开,也逐渐进行了相关的立法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网络舆论监督逐渐带有了一些法律的强制意味。
然而,目前我们不能总是停留于现状、满足于现状,而是需要积极地去思考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内在价值,与其目前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对策。
使得网络舆论监督能够真正的祛除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改变政府工作的态度,真正的构建以人为本的、为人民服务的阳光政府,也能够构建风清气正的和谐现代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笔者展开了此次研究,着重围绕网络舆论监督进行了对策的探讨和问题的分析。
综合采取了文献查阅和实际调查走访相结合的研究办法,希望能够探讨出目前网络舆论监督工作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价值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一)拓宽了反腐败渠道在传统模式下,如果我们想要对政府机关单位的种种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话,那么往往需要借助纪检监察的力量,也可以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发挥主流媒体在这方面的监督职能。
这种方式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也不能够起到全面监督的作用,甚至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非常巨大的,是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发展需要的。
而网络舆论监督恰恰将这方面的不足之处予以弥补,通过网络,通过这条纤细的网线,目前的监督工作当中已经打破了现存的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地域限制,所有的人民群众都已经承担起了监督工作的重要主体,他们都是国家政府履行各项职能、开展执法行为的重要监督人。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势。首先 ,网络信 息传播 具有 即时性 的特点 ,从 而 人为本 、执政为 民,因此想 问题 、作决策 、办事情 , 使网络舆情可 以迅速 便捷地 传递 , “ 众意 ” 和 “ 民 都需要广泛听取人 民群 众的 意见 ,集 中人 民群 众的
声” 的迅速集聚会使被 监督者 在瞬 间感受 到舆论 的 络具有交互性和强 大的信 息整合 能力 ,从 而赢 得 了 更为广泛 的 群众基 础 。传 统媒 体 是一 种 单 向传播 , 放 的网络平台则 使得任何 人都可 以发表 自己的看法 和建议 ,实现跨越 时空 的 “ 面对 面 ”在线 交流 。执 政者借助网络平 台可 以迅速直 观地掌 握 “ 汁原 昧 原 的社情 民意” ,并 依此作为决策参考 。再次 ,网络的 智慧。通过 互联 网来 了解 民情 、汇聚 民智 ,也是一 网民交 流时语重心长地说 :“ 我非常高兴同大家进行 在线交谈 。我一直认为群 众有权 力知道政 府在想什
这就要求整合各种资源以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报道中动态新闻占据大多数受众大多停留在表建设特别是政府应加大互联网建设和普及的力度面的感知层次缺乏理性和专业知识层面的解读吸取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本国自身状况制定和实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也就难以发表高水平的施互联网发展的具体规划降低互联网使用的资费评和建议
20 09年第 3期 第2 5卷 ( 总第 15期) 4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Jun l f L aj gIstt o P lis ora o A N ni ntu f o t P n i e ic
N .3 09 o ,20 Sr l o 4 o.2 ei .15V 1 5 aN
当 国网络媒体 已经成为继报纸 、广播 、 电视之后新兴
基金项 目:江苏省哲 学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 “ 和谐 社会视 野下的公共权力制约与社会公平研 究” ( 7 Z 0 1 。 0 Z B 0 ) 作者简介 :吴建华 ,南京工程学院教授 ,哲学博 士。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李天一案”为例
和媒体发表 的评论后 , 不难发现 除了涉案 本身和被拘 留是事 实外 ,其他 多是传 闻。
先是 盛传李 天一改 名 ,又 广传其 年龄造 假, 然后 又传 出李 双江被 气病住 院 , 随后 又传实际他还在上班 , 以后又传被害人撤 诉, 说是 因为落 实了北京 户 口 , 有 了工作
媒体也竞相报道 , 但是仔细 阅读相关新 闻 网络 信息在 网民之 间呈现立 体交互 式 的 流动, 并 在不断 的议 程设 置 、 筛选、 过滤 、
发舆论关 注 , 使 事态 扩大 , 导致事 实信息
的走 向偏 移 , 酿成舆 论浪潮 。 在 网络社会
的舆论生态圈 中, 意见流 与信息流汇聚后
足够吸引受众的眼球 。 在信息传播高速发 力, 网民很容易跟风。 二、 网 民个体 责任意识淡薄 , 媒 体舆 论引导不当, 导致网络舆论暴 力
和房产 , 所 以达成 和解 , 但转 眼 间又被否 认 。这些真真假假导致 民众 的激愤情 绪 , 网民在这些 虚实真 假 的信 息 中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 了亢
道, 网络媒体议程设置 的异化影响着舆论 监督 的力度 。这些事初始多是一桩小事 , 但 由于当事人 的特殊身 份或特殊 行为 引
声铺天盖地袭来 。李 天一继无证 驾驶 、 暴 提 出建议 的行 为 。 ”在移 动媒 体 、 门户 网 力伤 人被 劳教 后又 涉案一事 成 为近一个 站 、 微博 客 、 论坛共 同参 与的新媒体 时代 , 月来 的国内 “ 要 闻”, 不但 网络炒作 , 纸质
评论都是不负责任 的。近些年 , 在 部 门开 办 培 训 班 , 开设法律 、 舆论学 、 新 闻 学等课程 。 随着 电脑 的普 及 , 网 民呈现 年
试析当前舆论引导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M丨传媒与艺术C 试析当前舆论引导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李利荣(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陕西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1)【摘 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所面对的国内国际复杂的局面以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呈现的新态势前所未有,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已成为宣传工作的重心。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现状及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正面报道的处置方法、社会热点的处置方法、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舆论引导;时度效;问题;建议一、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现状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在此“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下,我们面对的战略机遇、风险挑战均前所未有;国内和世界范围的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中国与国际舆论的相关性显著增大。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QQ、MSN和各类新媒体不断快速涌现,使得网络和社交媒体日益成为常规的公共话语表达空间,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舆论生成和传播格局;此外,一些错误的思想舆论在网络中传播,形成的社会动员力和“民间舆论场”,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依法执政和司法公正。
因此,党和政府部门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增加,传统舆论引导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对舆论引导工作的新要求。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存在,不仅会激化社会矛盾,可能导致社会阶层的分裂对峙,政府公信力也会严重受损,甚至腐蚀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二、当前舆论引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传播媒介在舆论引导中,始终坚持把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坚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基本定位和明确要求,不断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在舆论引导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失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看,新闻传播中的时可以分为时势、时效和时机。
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舆论监督以其高效灵活的方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舆论监督在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与分析。
作为信息化时代反腐倡廉重要途径的网络监督,对于反腐倡廉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表现在网络监督对反腐倡廉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网络监督也具有局限性甚至对反腐倡廉建设产生消极作用。
1.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低。
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信息“把关人”,再加上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民在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上过于随意,虚假新闻频频出现,这不仅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极大的影响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效力。
一些网络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置正确的舆论导向于不顾,将道听途说的消息编发上网,转发或引用虚假新闻和有害息,误导公众,混淆视听,不仅损害了读者的利益,也败坏了网络新闻的名声。
在制作环节上,一些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采用新闻报道的手法,在形式上力求”逼真”,甚至公然盗用媒体的名义,通过互联网肆意散布虚假信息,干扰正常的信息交流环境,甚至进行一些别有用心的行为;在传播环节上,网络媒体包括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把关不严,对假新闻的识别、分辨力不够,误入圈套,通过他们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传播平台以新闻形态进行再传播,以证实其可信度,未能肩负起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在对一些新闻素材的后期制作中,肆意运用电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妄加窜改。
2. 监督信息具有片面性。
由于每一个网民都有自己的社会背景和自己的生活阅历,对待同一件事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网友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发表对事件的看法,使网民发布的信息具有片面性,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3. 网络舆论监督主体具有情绪性。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面对巨大压力的人们往往需要寻求减压的出口,网络的匿名性和自由性恰恰给人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人们可以在匿名的情况下宣泄自己的非理性情绪,这种感性而又偏激开放的言论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干扰人们对监督客体进行客观的判断。
当下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9(下)◆社会观察当下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才溢摘要我国在互联网产生之前,舆论监督这一项职责一直被传统媒体所担任,而当互联网在我国发展以后,它便逐渐地担任起了这一项职能。
网络这个新媒介功能强大,其舆论监督的快捷性、广泛性、民主性和交互性使其独具优势。
民众的行为经由互联网这一平台催化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监督形式,即网络舆论监督。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作者简介:杨才溢,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DOI :10.19387/ki.1009-0592.2016.09.367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建立起了互联网的雏形,并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媒体革命。
互联网在20世纪末被联合国新闻委员会认定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网络因为其便捷、大容量、互动性强等特点被看作是人类社会在20世纪中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
中国在1994年正式跨入了互联网世界的门槛,自此之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变得势不可挡。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也在日趋加深,而且潜移默化中承担了一种监督责任。
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增长而改变着,与此同时,民众在网络这个表达意愿的窗口行驶着自己的话语权。
近年来,很多国内外焦点问题或重要事件都会引发网络上人们强烈的反应和激烈的探讨,凤凰、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强国论坛”、“天涯杂谈”、“新浪杂谈”等新闻论坛,都已经是网民在一起探讨重大焦点问题的平台,也正是因此,一股力量强大的舆论监督浪潮油然而生。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及特点舆论是公众对于某一事物和现象发表的看法。
网络舆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成为公众表达言论的一个崭新平台。
“所谓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上产生和传播的,经过对热点问题的聚焦而产生的有着相应影响力的共同信念和意见的总和。
总而言之,网络舆论就是网络空间里的舆论形态。
网络舆论凸现的社会问题及对策
网络舆论凸现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网络舆论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与对策近年来,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
网络已成为重要的大众媒体,成为网民讨论公共事务、表达意见、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公共平台。
但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体,其致命的缺陷是网络信息的可操纵性,导致其缺少权威性和公信力,因网络舆论的失控引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如何利用网络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当前面临的又一个紧迫而崭新的课题。
一、网络舆论事件凸现的社会问题。
伴随着网络的扩张,网络舆论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了民众对社会舆论的参与,从而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从网络舆论事件中体现的诸多社会问题。
(一)网络舆论事件凸现了社会矛盾的淤积对热点网络舆论的跟踪分析表明,网络舆论事件的数量猛增,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社会紧张度正在上升,社会矛盾进一步淤积。
而引起网民的高度关注,聚集网络舆情焦点的热点事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
近年来,政府的公信力在民众心中的负面评价有加剧的趋势,一些地方或部门官员违法乱纪行为一旦曝光,就会马上成为全国的社会热点。
如周正龙案、天价烟案等。
二是涉及代表强制国家机器的政法系统、城管队伍。
这类事件主要涉及公检法、城管等政府部门,网上聚焦日益紧张的警民关系和不断发生的地方极端社会事件,可以看出社会民众的某种不满。
如早年的刘涌案和近年的“俯卧撑”“、躲猫猫”事件。
三是涉及代表特权和垄断的政府部门、央企。
这类事件涉及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央企,如“北京站售票”事件、“央视大火”事件等话题。
四是衣食住行等全国性的民生问题。
这类事件涉及房价过高、费改税政策、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医疗体制改革、高考改革等。
五是社会分配不合理、贫富分化。
公众对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初次分配不合理问题的不适感不断增强,不满情绪日益积累,比如国泰君安天价薪酬、高管降薪等。
网评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网评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打算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评工作也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
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引导和监督手段,网评工作在舆论引导、社会监督、网络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网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规划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打算。
首先,我们需要总结网评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通过开展网络舆论监督、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推动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处理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在网评工作中注重舆论导向,坚持正确导向,引导网民理性表达,有效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与各方的沟通和协调,提高了网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网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网评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网络舆论的快速传播和扩散,需要我们更加及时、准确地把握舆论动向;同时,网络舆论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需要我们更加灵活、务实地处理。
此外,网络舆论监督的难度和复杂性也需要我们更加细致、周密地开展工作。
最后,我们需要规划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和引导,注重舆论导向,引导网民理性表达,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和协调,提高网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还将加强网评工作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提高网评工作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网评工作的队伍建设,提高网评工作的专业化和素质化水平。
总之,网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规划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打算。
只有不断地完善网评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网评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的 优 势
网络 舆 论 监 督 具 有低 成 本 的 特 点 。 传 统监 督 形 式相 比 , 网络 舆 论 监 督 省 去 了 许 多 传 统 监 督 所 需 费 用 , 车 旅 费 , 去 如 省 了许 多 中 间环 节 . 民 只 需 在 互联 网 上发 网
越来 越 重 要 的作 用 。
XI MZ N" AI AOZH E 2 1 1 ( 半月 ) . . N' E. H 0 0・ 1 下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口 杨 宁芳 杨 泽 华
摘要 : 当前 , 以互 联 网 为 基 础 的 网 络舆 论监 督 发 挥 了传 统 媒 体 无 法 发 挥 的 作 用 , 监 督 中解 决 了许 多 问题 , 在
式 , 民 自觉 不 自觉 地 就 会 加 人 到 舆 论 讨 网
论 活 动 中来 . 网络 舆 论 监 督 的主 体 具 有 使
广 泛 性 , 网络 舆 论 监 督 成 为 广 大 网 民真 使
种 监督 形 式 .一 方 面 能 促 进 社 会 公 平 、
实 想 法 的体 现 。
网络舆 论 监 督 力 量 强 大 互联 网 的 自 由 性 导 致 网 络舆 论 监 督 力量 强 大 , 联 网 互
舆论监督:主流媒体的弱化与自媒体的激进
舆论监督:主流媒体的弱化与自媒体的激进【摘要】舆论监督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主流媒体地位的弱化导致自媒体的兴起,自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展现出激进倾向,挑战着信息真实性。
舆论引导的多元化也带来了监督角色的分担和合作,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发展中需要强化主流媒体自律,加强自媒体规范管理,以确保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这篇文章探讨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关系,以及舆论监督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舆论监督、主流媒体、自媒体、弱化、激进、信息真实性、舆论引导、监督角色、多元化、合作、未来发展、自律、规范管理1. 引言1.1 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民主社会中公民参与政治、监督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舆论监督能够促进政府的廉洁治理,推动政策的公平公正,增强社会的公信力和稳定性。
通过舆论监督,社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渠道也更加广泛和便捷。
舆论监督可以帮助发现和曝光社会问题,促使政府和企业改进工作和管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
只有加强舆论监督,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督机制,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民主法治的发展。
舆论监督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走向更加完善和成熟。
1.2 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关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和紧张。
主流媒体作为传统的舆论引导者和信息传播渠道,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主流媒体的地位逐渐受到了挑战。
自媒体以其快速、个性化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粉丝和读者,成为舆论场上的新势力。
主流媒体与自媒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分析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当前舆论监督功能在网络上得以快速的发展,已形成势不可挡的趋势,最近几年来,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了非常大的功能性,一系列网络舆论监督事件已引起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文章分析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和现状,并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优势问题发展前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开始利用互联网来了解国家和政府的各项事务,并对各项活动进行交流和评价,网络舆论监督使人们充分的享受到了政治民主,使人们通过互联网这个新平台积极的参于到国家的各项活动当中,所以我们对于网络舆论监督要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并加以正确的规范和引导,建立起与网络舆论监督相一致的各项制度,从而使网络舆论监督真正的发挥其作用,成为建设政治文明的新平台。
1 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1.1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广泛性互联网由于可以连接到任何一个角落,同时具有充分的言论自由,由于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讨论,所以在这个自由的场所内,人们可以充分的发展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由自主的加入到舆论监督的讨论中来同,从而使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内容具有真实性。
1.2 网络舆论监督力量强大目前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联网中,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再加之互联网的自由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使互联网成为当前舆论监督的主要渠道,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具有非常广泛的网民基础,同时在网络上具有非常好的互动空间,所以人们在互联网上开通了舆论监督的新平台,通过不断的交流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并具有充分的民主性。
1.3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低成本的特点在传统的监督中,需要许多中间环节,从而会导致舆论监督的费用加大,而网络舆论监督则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网民只需通过互联网即可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事件的发生过程,这不仅能在最短时间内阐明事实的真相,节省了时间,同时也无需利用任何纸张和传递,不仅节省了成本,同时也使舆论监督开始向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与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是完全符合的。
1.4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及时性互联网由于具有全球的连通性,不受时间和地域的影响,所以一旦有任何事情发生,网民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将事件的经过发布出来,不需要任何中转设备,使人们足不出门即能及时的了解事件的始末并参于到事件的讨论中来,所以网络舆论监督不仅具有高效性,还具有及时性,使信息能及时的进行反馈。
1.5 网络舆论监督是自下而上的网络舆论监督平台的建立,使人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监督权利,人们可以充分的参于到国家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来,而且网络舆论监督这个平台,使民众摒弃了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与政府之间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使民众充分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从而在监督方式上实现了由下而上,实现了共同参于国家管理的目的。
2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在我国的宪法相关规定中,对公民进行舆论监督赋予了充分的权利,公民不仅具有言论上的自由,同时可以对国家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充分的体现。
网络舆论监督是人们利用便利的方法和手段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是受到宪法保护的行为,但人们在行使舆论监督的同时不能对事实进行捏造和歪曲,需要利用正常手段和方法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但不能进行巫告和陷害。
2.1 网络舆论监督为民意的表达开辟了新的道路在过去人们行使舆论监督权利时,通常通过新闻媒体来实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舆论监督权利的行使,而且也导致行使权利的主体不具有广泛性。
自从网络出现后,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来行使舆论监督权利,不仅使舆论监督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同时也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由于网络媒体的自由性和广泛性,为舆论监督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环境,不仅可以使民意方便、快捷的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充分的表达人们的真实想法,使民意具有一定的真实度。
2.2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加强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网络舆论监督,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也使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日益重视,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
但在一些重大网络监督事件中不难发现,这些事件最终都是由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二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的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性。
网络媒体在事件发生初其具有及时揭露的功能,而传统媒体则具有深入挖掘的能力,再加之大众言论信息的整合功能,只有把这三者进行很好的结合,才能充分的使舆论监督的效果体现出现。
3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现在由于政府和人民都对网络舆论监督非常重视,所以在网络上通过人民对自己监督权利的行使,从而形成一种重要的舆论压力,不仅使人民的监督权利得以保障,同时也使监督的效果越来越好。
但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还是很难保障,这主要是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较晚,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监督体制来进行规范,所以目前在网络监督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3.1 监督信息具有片面性由于每一个网民都有自己的社会背景和自己的生活阅历,对待同一件事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网友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发表对事件的看法,使网民发布的信息具有片面性,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3.2 网民身份的隐匿性网络舆论监督的行为主体的身份具有隐匿性,网民在网络舆论活动中既可用真名也可用假名甚至匿名,网民在匿名的情况下真实或虚假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或为社会发展积极发表言论,或抨击、批判社会,网络上发表的内容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各种消极、低迷的观念在网络中传播,网络的匿名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网民的道德责任意识,使得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降低。
3.3 网络信息的失真性传统媒体舆论监督一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记者深入采访的,能保证采访内容的真实性,而网络舆论监督中网民身份的隐匿和网民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围绕一个热点问题自发进行舆论讨论,网民发布的信息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另外,网络的及时性和快捷性,还会导致网民在对新闻事件的内容无法作出正确调查、判断的情况下,就对事件作出不客观的评价,致使各种失真信息在网络上泛滥和讹传。
3.4 网络舆论监督主体具有情绪性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面对巨大压力的人们往往需要寻求减压的出口,网络的匿名性和自由性恰恰给人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人们可以在匿名的情况下宣泄自己的非理性情绪,这种感性而又偏激开放的言论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干扰人们对监督客体进行客观的判断。
3.5 网络监督具有不稳定性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成分复杂,且流动性大,导致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信息来源不稳定、不系统,监督效果不明显,导致网络舆论监督的不规范性和不规律性。
同时,网民中普遍存在从众心理,网民往往具有从众心理,人云亦云,不注重调查研究,盲目地跟从。
4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方向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相比的诸多优势,网络舆论监督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自由平台,网民们能说真话、敢说真话、乐说真话,网民只需支付极低的成本就可以及时地将自己的想法如实反映,将各类意见、建议自下而上地进行传达,这正是未来社会舆论发展的走向,也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但网络舆论监督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我们认为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舆论监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4.1 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要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首先要完备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机制,其次要协调网络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关系,因为网络舆论监督尽管克服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但其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因此,必须协调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监督方式,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另外还要完备网络舆论监督的自身机制。
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关键要健全自身机制,政府要培养理性的网络信息传播者和把关人,提高网络从业者的素质,加强网站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在追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在尊重网民自由权利的基础上净化网络环境,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4.2 引导网络舆论监督的良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强调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形成与发展固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事实上,很多商业网站为了盈利往往忽视了自身的责任。
为了提高点击率,它们往往改变自己的立场来迎合一部分网民,导致负面舆论泛滥,正面舆论被淹没,给国家和社会发展造成阻碍。
所以我们必须对网络舆论监督予以良性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念,改变他们消极的思想情绪,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网络舆论工作。
4.3 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网民是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网民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主体地位,在网络舆论监督中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才能使舆论监督工作得到保障,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必须培养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网民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以切实提高广大网民的法律法规意识。
同时还需要网民用基本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对他人肆意进行攻击和诽谤,尊重他人,做到文明上网、文明监督。
4.4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性革命,但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却一直没有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来对其各种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所以在想保障舆论监督的可靠性,则需要经法律为支撑点,在千变万化的网络环境中制定相应的法律。
虽然国家也出台了关于这方面的通知,制定了需要在今明二年需要完成的关于信用的一些制度,但却没有舆论监督法的相关信息,所以在网络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舆论监督法的制订是必然的趋势,这样才能充分的保障人们对监督权利的行使,使得舆论监督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从而使网络舆论监督得以规范,对一些失实和侵权现象通过法律进行惩处,并得以遏制。
参考文献[1] 马静,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D].中南大学,2007.[2] 关梅.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意义、问题与出路分析[J].新闻界,2009(3).[3] 武田,我国实行实名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前沿,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