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_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afaef4955270722182ef75b.png)
25生物的启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仿生过程,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认识什么是仿生,并且尝试仿生设计。
2.过程与方法: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了解仿生过程,难点是尝试仿生设计。
教学准备:新鲜的葱叶和韭菜叶、白纸2张,双面胶,两个铁架台(带钢圈),剪刀,细绳,钩码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教师展示国家体育场的图片)认识吗?这是什么地方?你知道国家体育场是仿照什么来设计建造的?学生交流。
看来,动物的本领真不小,它们在很多方面给人类一些启示,人们根据这些启示可以做许多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北京的奥运场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用极具特点的鸟巢体育馆做导入,容易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与情境相关的已有认识,学生的探究欲望能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二、探究活动(一)研究葱叶的性能。
1.玩葱叶、韭菜叶,找发现。
小组成员一起仔细观察葱叶、韭菜叶,可以玩一玩,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玩,师巡视。
学生自由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吹葱叶时,葱叶很难吹弯,韭菜叶很容易吹弯。
2.葱叶不易被吹弯曲也可以说是承受力大,韭菜叶很容易吹弯曲也可以说它的承受力小。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葱叶承受力大?小组同学仔细观察,并讨论。
4.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学生交流发现。
【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基础。
根据经验和课堂上的比较学生会比较容易的发现,葱叶不容易被吹弯应该跟它的筒形结构有关。
】5.同学们都认为葱叶承受力大跟它是筒形的有关系,是吗?如果改变它这种筒形结构,葱叶又会怎样呢?想不想试试?【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其中的秘密。
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
![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f6e8a3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9.png)
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长清区乐天小学孙延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研究仿生的一般过程,认识什么是仿生。
2、能力目标:注重事实与生活,通过合作与交流锻炼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鸟窝和蜂窝的图片。
画面展示的是什么?看到这两幅照片你能想到我们国家哪两座非常著名的建筑?(鸟巢和水立方)师出示对比图。
讲述:中央电视台在采访鸟巢和水立方的中方设计师时,他们表示,设计的灵感均来自大自然中的生物—鸟和蜜蜂的窝。
看来,生物的本领真不小,它们在很多方面给人类一些启示,人们根据这些启示可以做许多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的启示。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二、新授1、辨认麦冬叶及韭菜叶出示麦冬叶及韭菜叶,学生辨认。
介绍麦冬(课件展示),讲述:这种植物是禾本科植物,因为冬天时也像绿油油的麦子一样,所以人们给它取了这个名字。
就是这两种植物中的一种,使老师付出了血的代价,在采集时把我的手弄破了,谁会是凶手呢?请同学们仔细地摸一摸、看一看,抓出凶手?2、学生观察抓“凶手”(说生物特点)你认为谁是“凶手”?你的证据是什么?请你把证据写到黑板上。
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麦冬所具有的什么呢?(特点、特性等)(板书:生物特性)3、讨论如何验证想法(1)讲述:也就是说,你们认为带有锯齿结构的植物比没有锯齿结构的植物的破坏力要大,所以老师的手就被划破了是吗?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需要怎样才能确定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呢?(做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做模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板书:做模型)。
(2)认识做模型的工具及材料,并进行讨论如何做模型。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做实验,验证想法。
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汇报(小比赛)(实验汇报的形式一改常用的学生汇报,教师补充的形式,而是采用的“小比赛”的形式,旨在完成汇报的同时,激励学生乐于参与)(板书:测试模型)讲述:通过“小比赛”我们得知,带有锯齿结构的材料确实比没有锯齿结构的材料破坏性要大。
生物的启示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生物的启示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2fdf8ef46527d3250ce0ba.png)
生物的启示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生物的启示的教学设计1目的要求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像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船与鱼、锯与丝茅草、飞机与鸟、薄壳建筑与蛋壳、筒形叶桥与植物的卷叶、多镜头摄影机与昆虫复眼、雷达与蝙蝠、机器人、变色龙、壁虎。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讲述:我们知道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的许多本领令人惊叹羡慕。
例如,鱼能在水中自由游泳,鸟能在天空自由翱翔,绿叶靠阳光、水、空气就能制造食物……在生物的'启示(板书课题)下,人们发明了许多新技术、新工具。
2 、谈话:你们对这方面的问题感兴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人花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哪些东西,以及怎样发明的。
学习新课1 、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1 )了解几件学生比较熟悉的发明创造①谈话:你们知道什么东西是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吗?它们分别是在哪种生物启示下发明的?②讲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几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
③阅读:课本第 37 页。
④谈话:课文介绍了几种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分别是什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船与鱼。
)船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鱼)为什么说船是在色的启示下发明的?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锯与丝茅草。
)锯是谁发明的?他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丝茅草叶)说一说鲁班发明锯的过程。
请你推测一下,鲁班在被丝茅草叶划破手时有什么想法?他怎么会想到要发明锯呢?(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飞机与鸟。
)飞机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鸟)为什么说飞机是在鸟的启示下发明的,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①讨论:船、锯、飞机的发明过程有什么共同点?②教师小结:通过船、锯、飞机的发明过程。
我们可以知道:当人看到某种生物的特殊本领时,常常会联想到人在生产或生活中的需要,然后就模仿这种生物的形态、构造、功能,设计制造出所需要的东西。
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b8ae33501f69e31433294d4.png)
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曹德芝一、教材分析《生物的启示》一课选自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启示》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让学生亲历仿生科学过程,唤起学生对身边生物性能的观察、研究和模拟。
学生对仿生有一定的认识,但知识贫乏,需要经过大量知识搜索共享,达到学习目的。
二、教学目标1.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学会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与合作。
3.通过本课的探究,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仿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仿生的应用三、课前准备:学生:①预习本课观察实验操作的方法及内容②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仿生的知识教师:①课件②准备葱叶、小剪刀、细线、圆筒纸、螺母或砝码、木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鸟巢图】认识它吗?师:对,是北京的鸟巢,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大家仔细来观察观察,它有什么特点?生1:它像鸟窝。
生2:科学家是根据鸟窝的形状制成的。
生3: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师:接着看【课件出示水立方图】师:这是什么?师:它又是模仿什么而建造的呢?生:蜂窝!师:看一下!(播放蜂窝图,)有相似的地方吗?师:原来,每个小蜂窝形状是六边形的!其实相互挤在一起的水泡也是六边形的。
师:由此我们知道了,鸟巢和水立方分别模仿鸟窝、蜂巢的构造来建造的。
师:想不到吧,不起眼的生物,竟引起了发明!这就是生物带给人们的启示!【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葱叶的启示。
(一)引导学生发现葱叶性能。
(让学生玩葱叶——汇报分享——板书:生物性能)师:(出示葱叶)看这里,这个,大家都认识吧。
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仔细观察,发现了吗?生:它的叶子是圆筒形的。
师:它的叶子是筒形的,有什么好处呢?生:刮风时吹不倒,不容易倒,直立的。
《生物的启示》的教案范文
![《生物的启示》的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9ef9ce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8.png)
《生物的启示》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物的启示中认识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3. 生物的启示:仿生学、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的启示。
2. 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生物的启示的实践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体会生物的启示。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和生物之间的联系。
2. 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的实例,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分析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生物之间的捕食、竞争、合作和寄生关系。
4. 学习生物的启示:介绍仿生学、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物的启示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生物实例,分析其生物特征和生物关系,并写出自己的启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对生物启示的实践运用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生物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展示生物特征和相互关系。
2. 案例分析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启示。
2022科学《生物的启示》教学反思
![2022科学《生物的启示》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d0165c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5d.png)
《生物的启示》一课教学,应让学生了解仿生知识的基本原理,进而,学习应用这一方法,提出发明设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但是,仿生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学生要了解它,光依靠书本上的几幅插图、几段文字是远远不够的。
而众所周知,网络拥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
因此,本课教学前采用回家上网及看书等各种方式来查询资料,让学生通过鼠标点击、通过看书等方式自由地寻找知识点,将会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扩大视野,打破书本的局限、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的启示》一课教学,既要学生了解仿生的创造历史,又要自己经历创造过程的体验,容量很大。
通过回家上网及看书查找资料,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同时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会学生以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总之,本课教学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和谐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
本课的设计就是从实际事例出发,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和仿生物品之间的联系,体会仿生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仿生概念,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从学生的原有经验来看,他们并不清楚什么是仿生,通过实物触摸体验,让学生将动植物与仿生品的形状、特点关联起来,意识到人类创新设计出的一些物品是受到了动植物的启发。
以蜂巢为例,感受生物进化的完美,为人类创造发明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引入第二个仿生事例。
利用学生熟悉的且有较强认同感的鱼和船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仿生的理解,为仿生概念的提出做好铺垫。
学生在对蜂巢结构和鱼的分析之后,已经有能力独立研究动植物和仿生物品之间的关联性了。
这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提升,也是研究话题的再一次延伸。
小学科学_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191f4b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8.png)
⼩学科学_⽣物的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9《⽣物的启⽰》教学设计(⼀)导⼊:1、⼩桶设疑:师:⽼师这有两个外观相同的神秘箱⼦,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与学⽣交流,调动学习兴趣)师:⾮常严谨的实验态度,请坐!我戴上防护⼿套。
(⼿伸进去,提起来,表情动作要吸引学⽣)师:粘粘的、软软的、湿湿的……(拿出章鱼,章鱼吸住⼿)2、章鱼视频(ppt章鱼视频,同时去除盒⼦露出鱼缸⾥的章鱼)师:章鱼作为海⾥的⽣物(板书:⽣物)对咱们威海的学⽣来说并不陌⽣,请仔细观察,章鱼靠什么紧紧地抓住物体?3、启发学⽣发现吸盘,演⽰吸盘的作⽤。
(展⽰⽣活中的吸盘玩具、⽤玻璃吸盘器提起课桌)4、联想到其它⽣物对⽣活中的启⽰,引出课题。
学⽣观察活章鱼吸在⼿上的原因。
观看章鱼的视频细致观察腕⾜。
思考并说出⽣活中的吸盘,挂钩、玩具、观察强⼒吸盘能提起课桌。
1、观察标本分享知识观察⽣(⼆)标本,⼈类还发明了什么?师:传说中,⼀⽚茅草割破了鲁班的⼿,启发他发明了锯,同样是叶⼦,差别怎么就这么⼤呢?……2、注重观察思考探宝(⿎励学⽣以观察的标本,与⽣活相联系,进⾏科学的语⾔描述。
以茅草为例引导学⽣。
)师:拿起你们桌⼦上的葱叶,观察它与⼀般叶⼦相⽐有什么不同?(引导学⽣观察茅草,并引出形态不同的葱叶。
)了解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初步了解⽣物的启⽰。
茅草叶⼦与葱叶的差别,引出对葱叶的探究。
观察葱叶与⼀般叶⼦的区别,思考葱叶筒形结构的特点(三)左右)活动⼀:师⽣共同探究葱叶的启⽰。
1、观察葱叶发现性能:(1)吹葱叶实验师:这样,谁来吹吹看?(师拿葱让学⽣吹)……师:都吹⼀下……谁来说说?(2)实验探索提出问题师:费了这么⼤的劲,还是失败了,可是这种失败正如⼈类科学研究史上的“失败”⼀样,虽然失败但也有价值,启发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师:怎么才能把葱叶吹弯呢?⼩组讨论吹葱叶,发现葱叶吹不倒的特点。
观察班级⼒⽓最⼤的同学,能不能吹弯。
学⽣交流感受。
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07ab7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e.png)
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这一单元内容,使学生了解生物对人类的启示,并能够掌握生物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启示,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生物的种类和分类方法;2.生物对人类的启示。
教学难点:通过生物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从生物中学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生物?二、呈现新课(10分钟)1.展示多组生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的描述,归纳和总结生物的种类。
2.教师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三、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10分钟)1.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细胞结构、生长习性、生活环境等。
2.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体内结构、生活习性、生存方式等。
3.介绍微生物的分类方法:细菌、病毒和真菌。
四、生物对人类的启示(15分钟)1.分小组讨论:生物对人类有哪些启示?通过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五、小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生物的种类;通过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规律和特点。
同时,通过讨论生物对人类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生物分类方法的理解和记忆不够深刻。
下面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一些反思和改进措施:1.教师可以通过实物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比较,加深对生物分类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2.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兴趣。
【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启示》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启示》课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a833c2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e.png)
【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启示》课后教学反思《生物的启示》课后反思这节课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仿生过程:知道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让学生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单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新科技、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一)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
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今后在备课中要注重教学环节的安排,甚至于一节课的重难点,对于不同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课前忽视了了解学生知识积累这一环节,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但今后课前要多提前跟学生的聊天,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真发现这个班级学生的特点,并针对这个班的学生,思考教案的改动之处。
(二)科学课中要深入贯彻探究在这节课试讲的时候,我听到的最多的批评就是——缺少探究。
探究是科学课程的核心,没有探究的课不能算作一节成功的科学课。
要想贯彻探究,首先要了解探究的过程,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环节要清晰可见,而且这些最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说。
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过多地帮助他们,要让他们自己去考虑,去操作。
如果长期代替他们解决问题,就会让学生慢慢变得依靠老师,不愿意自己去想,这样,探究会变得越来越少!(三)要加大探究的力度一节好课,首先要有好的设计。
就这节课来说,开始的设计是“苍耳的仿生设计-其它材料的仿生设计”这样的过程,看似是一个探究的递进,而实际上,这样的探究活动只是利用实物或者图片和视频进行了一些观察,也不是一个有深度的探究活动。
而“苍耳的仿生--其它材料的仿生”,就是加大课的深度,主要是要开拓思维,在备课中深入下去,多想想这个问题还能怎么处理,哪种处理方式可挖掘的深度更大一些。
小学科学5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5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a4c3c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b.png)
小学科学5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引言】生物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事物之一,而且它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了解生物,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和启发。
本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小学生学习生物的不同方面,让他们认识到生物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一些智慧和经验。
【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探索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技巧。
3. 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 培养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一、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约30分钟)1. 讲解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生物是指具有生命体征和能够独立生长繁殖的个体。
2. 运用图片或模型,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生物,并引导他们观察并根据外貌特征进行分类。
3. 帮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生物分类表,让他们动手实践并记忆生物的分类方法。
二、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技巧(约40分钟)1. 通过实例和故事,向学生介绍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技巧。
2.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并记录一些生物的生存技巧,如变色、伪装和互利共生等。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选择一种生物并设计一幅海报展示它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技巧。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平衡(约40分钟)1. 引导学生反思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让他们意识到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生态系统的影响。
2. 介绍一些活动或人为因素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森林砍伐、水污染等。
鼓励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3.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培养珍惜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约3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些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常见方式,如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如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
3. 带领学生制作一份简单的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第8课 《生物的启示》(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8课 《生物的启示》(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58559f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e.png)
第8课《生物的启示》(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8课《生物的启示》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式。
2. 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态关系。
3. 理解生物带给人类的启示和贡献。
【教学重点】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式。
2. 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态关系。
3. 生物对人类的启示和贡献。
【教学难点】1. 生物的生态关系的理解。
2. 生物对人类的启示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生物实物、图片、视频、动画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呈现图片,让学生辨认生物。
2. 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的生物,如植物、动物等。
3. 提问:你知道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和分类方式吗?为什么要分类生物?【讲授】(15分钟)1. 引入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式。
2. 介绍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态关系。
3. 探究生物对人类的启示和贡献。
【实验】(20分钟)1. 分组进行观察生物并辨认。
2. 调查班级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3. 实验探究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态关系。
【讨论】(10分钟)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学习生态关系的概念,如食物链、生态平衡等。
【练习】(10分钟)1. 提供与生物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2. 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分类生物。
【归纳】(5分钟)1. 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式。
2. 总结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态关系。
3. 总结生物对人类的启示和贡献。
【作业】(5分钟)布置与生物相关的作业,如观察身边的生物,编写生物故事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而且,本课也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对人类的启示和贡献,培养了学生的环保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在教学中应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在思考和讨论中自主学习和发现。
小学科学_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0f23c837f1922791788e841.png)
《生物的启示》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科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科学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就产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测并能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大部分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就本节课来说,学生对仿生有一定的认识,虽然能了解许多仿生学的例子,但由于没有亲历实践和研究而使得原有的认识过于粗糙和浅薄,需要经过大量知识搜索共享,达到学习目的。
《生物的启示》效果分析从学生完成的效果来看,第一大题的第1小题和第三大题正确率较高;第二大题的第2小题出错较多;其他题目完成较好。
总体看来,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还可以,目标达成度较高。
课堂上要加大对重点知识的巩固与练习,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多交流总结提升,从而达成本节教学目标。
《生物的启示》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技与能源的第一课,主要是唤起学生对身边生物性能的观察、研究和模拟。
本节课以学生玩葱叶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模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信息资料,学生亲历仿生科学过程,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仿生,怎样进行仿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许多创造均得益于生物的启示,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本课的教学活动是按照“观察生物的性能——让学生经历仿生的过程——了解仿生的成果——进行仿生设计和发明创造”的思路来设计的。
《生物的启示》评测练习一.我来填一填。
1.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是()。
2.仿生产品的研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二.当好小法官。
1.葱叶能承受压力和它的构造有关。
()2.仿生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3.在蛋壳启示下,人类发明了薄壳建筑结构。
()4.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而变化,根据这种原理人类研制了随环境变化的伪装衣、伪装色等。
()三.我来连一连。
鸟的翅膀蝙蝠的耳朵鱼鳔蜂眼雷达潜水艇照相机飞机《生物的启示》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立足学生的认知基础,体现了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活动是按照“观察生物的性能——让学生经历仿生的过程——了解仿生的成果——进行仿生设计和发明创造”的思路来设计的。
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附反思点评
![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附反思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50a74df20066f5335b812159.png)
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附反思点评【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确实是力量,当今科技正在快速刷新世界,以后科技无止境的进展,将为以后世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为庞大的奉献”,达到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科学,勇于掀开科学之谜,具有综合科学素养”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确实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觉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
”在设计教学时,我要紧采纳自主探究和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仿生的科学过程,明白得仿生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发觉在实际生活中仿生学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看试验;(3)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4)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靠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2)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和不断反省的探究态度;(3)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评判尊重他人的方法的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4)通过对仿生学的认识,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展推动作用。
3.科学知识:(1)通过对本课的探究和学习,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发下进行的发明制造;(2)了解仿生过程,尝试仿生设计。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仿生的过程。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材料(每组鸡蛋、新奇的葱叶各一,厚纸和薄纸各一张,螺母若干个。
)。
学具预备:查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教学过程描述】1.激趣导课。
教师播放国家体育场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哪里吗?生:这是国家体育场。
师:关于国家体育场你有哪些认识?生:国家体育场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会场。
师:你明白国家体育场是仿照什么来设计建筑的?生:鸟巢。
(教师播放鸟巢图片。
)师:生活中如此的例子专门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从生物中得到的启发。
小学科学23《生物的启示》(教案)
![小学科学23《生物的启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406a7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7.png)
小学科学23《生物的启示》(教案)生物的启示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了解生物的生命规律及其对我们所在生活环境的维持和改善的作用。
3.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生物?a.定义:生物是一种有机体,具有生命活动,可以繁殖后代的特点。
b.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2.生物对我们的启示a.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对我们的启示之一是生态环境保护。
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它们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各种环境条件。
通过研究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和适应性,我们可以得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例如,研究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恢复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海洋生态的脆弱性,更好地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b.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对我们的启示之二是生物的适应能力。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特征和行为。
例如,鸟类的羽毛和鱼类的鳞片能够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植物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下能够调整生物体的体内温度和湿度,保持正常的生长和生命活动。
这些生物的适应能力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学习生物的智慧,努力适应和改善我们所面临的生活环境。
c.生物的合作与竞争生物对我们的启示之三是生物的合作与竞争。
生物在生存的过程中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竞争。
合作使得生物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增强生存能力。
例如,蜜蜂通过互相合作采集花蜜并进行蜜蜂巢的建造,提高了蜜蜂群体的生存能力。
竞争则促使生物进化出更好的适应性特征,争夺资源和繁殖权利。
这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让我们研究生物行为和生态关系,从中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学习兴趣(5分钟)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那么你们对生物有什么了解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他们谈论一下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水果的成长、氧气的产生等。
2.展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5分钟)通过展示珊瑚礁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破坏和修复过程。
《生物的启示》课堂实录及反思
![《生物的启示》课堂实录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3e5a660561252d380eb6e13.png)
《生物的启示》课堂实录及反思一、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仿生过程:知道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2.过程与方法。
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单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新科技、新产品;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重难点分析:了解仿生的整个过程,尝试仿生设计。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粘着苍耳的毛衣、尼龙粘扣、葱叶、花蛤壳等生物材料、实验报告单、1/2 A4纸张(模型)放大镜(学生桌上)五、教学设想:1、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发散思维的培养。
2、通过猜测,了解仿生发明的过程以解决重、难点。
3、自主探索生物特点,亲历仿生过程,巩固重、难点。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叫“看到了就想到了联想接龙”,看谁的脑子反应快。
生:看到了棉花,就想到了海绵。
生:我看到了荷叶,就想到了雨伞。
生:我看到了鸭子,就想到了小船。
……师:在这个游戏中,我们海阔天空地进行了联想,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也会用到联想,希望你们继续发挥你们宽广的思路。
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上课好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解除师生陌生感,缓和学生的紧张气氛。
(二)上课过程1.兴趣导入师:前天我们交流的时候,同学们给我提供了好多好玩儿的地方,昨天我就出去转了转,风景确实非常好。
在我回来的时候发现身上粘了些东西,我觉得特别的有意思。
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生齐:想……师:真想看?生齐:真想……师:那我就让大家看看。
我看看还在这儿吗?在这儿呢!(脱下外套,露出里面毛衣上粘的苍耳)大家认识我身上是什么吗?生:认识……师:你说是什么?生:是苍耳。
师:你是怎么认识的?生:就是原来上过科学课的时候认识的。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8《生物的启示》教案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8《生物的启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fc1e7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0.png)
第8课《生物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苍耳具有什么特点。
能力目标:认识什么是仿生。
情感目标:能对仿生的发明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什么是仿生。
难点:生活中有哪些是仿生物品。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放大镜、苍耳、毛衣、尼龙粘扣、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1.引导:1948年,瑞士工程师乔治跟朋友在山中打猎,身上粘满了一种草籽。
他费了很长时间,才将这些草籽拔干净。
出示苍耳的图片2.提问:苍耳的种子为什么能够挂到身上?它能给我们什么启示?下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生物的启示》。
【设计意图】从根据科学家的情景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引出我们这节课的课题。
(二)探究新知1.苍耳的启示(1)教师引导:苍耳的种子能够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和人的衣服上,四处为家。
(2)提问:苍耳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就能够挂在动物皮毛上和人的衣服上?(3)根据问题制定实验让我们选择苍耳种子或牛薯果,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一)实验材料:苍耳、毛衣和放大镜、实验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苍耳种子和羊毛织物的特点。
2.将羊毛织物平放在桌面,把苍耳种子按在羊毛织物上。
3.向上拉起苍耳种子,观察有什么现象。
展示:请同学上台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汇报:请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苍耳将衣服勾起来了教师提问:1.苍耳种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粘到羊毛织物上不易掉下来?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和放大镜的观察,同学们做出解释。
学生汇报;小结:苍耳的种子呈长椭圆形,它的种子表层长有一些倒钩,这些倒钩很细,也很直。
因为苍耳的倒钩勾住了羊毛织物,所以不容易掉下来。
实验(二)让我们选择尼龙粘扣,继续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粘扣上下两层的特点。
2.将尼龙粘扣上下层对齐,按压,并平放在桌面。
3.向上拉起粘扣上层,观察有什么现象。
展示:学生小组进行实验注意:分工要合理,有进行实验操作的,有观察的,有记实验数据的。
生物的启示教案及反思
![生物的启示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7490b6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b.png)
第5课《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不同的仿生现象,意识到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能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知道蜂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仿生设计产生探究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不同的仿生现象。
难点: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各种蜂巢结构、鱼身体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A4纸、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出示课本13页的一首小诗: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火箭升空靠什么定位方向?轮船在辽阔的大海中为什么能够乘风破浪?教师引导:火箭升空能够定位方向,轮船在大海中航行能够乘风破浪,都是人类向自然界的动物学习的结果。
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的多。
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的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了解探索有关仿生的知识。
二、新课导入教师引导:自然界的生物有许许多多,人们又从这些生物得到哪些启示,进而运用到工程技术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生物的启示。
板书课题:5.生物的启示三、学习新课活动1:人们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中获得的启示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人们从中获得很多启示。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设计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相似之处?出示课本第14页第1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左边荆棘上的刺和右边铁丝网上的尖刺,想一想铁丝网的设计与荆棘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预设:铁丝网和植物茎上的刺的尖锐部分都能起到保护作用。
荆棘上的刺很尖,分布均匀,扎人很疼,可以很好的保护植物本身;铁丝网上用铁丝布置了一些尖刺,这样可以加强铁丝网的有效性,外来人员很难穿过这样的铁丝网,从而起到防护的作用。
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别出示课本14页的其他3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三组图片中物品的设计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塑料吸盘和八爪鱼的吸盘都呈碗状,具有吸附功能。
小学科学第5课生物的启示(教案)
![小学科学第5课生物的启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1ae8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f.png)
小学科学第5课生物的启示(教案)小学科学课教案:生物的启示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基本分类;2. 理解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3. 探索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基本分类;2. 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3. 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们身边有什么属于生物的东西?”、“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什么区别?”等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生物的特征和基本分类:a. 生物的特征:生物是指能够维持自身稳定的特点,包括生长、繁殖、变异、响应刺激等;b. 生物的分类: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生物可以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 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a. 食物来源:大部分人类的食物都来自于动物和植物,没有生物就没有我们的生活;b. 药物来源:很多药物都是从动物和植物中提取出来的;c. 环境调节: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动物可以帮助控制害虫数量;d. 生态平衡:生物之间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生态平衡的系统。
步骤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5分钟)1. 案例一:蜜蜂与花朵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a. 蜜蜂靠从花朵中吸取花蜜获得能量,同时在花朵间传播花粉;b. 花朵通过提供花蜜吸引蜜蜂,同时利用蜜蜂传播花粉促进繁殖;c.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维持着花卉的繁衍,也保证了蜜蜂的食物来源。
2. 案例二:动物对植物的影响:a. 鹿、兔等食草动物会捕食一些植物,这样减少了竞争;b. 鸟类会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促进植物的扩散;c. 这些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持了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步骤四:实践活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比如到学校附近的草地、花园或公园,观察和记录生物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食物链和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
长清区乐天小学孙延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研究仿生的一般过程,认识什么是仿生。
2、能力目标:注重事实与生活,通过合作与交流锻炼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鸟窝和蜂窝的图片。
画面展示的是什么?看到这两幅照片你能想到我们国家哪两座非常著名的建筑?(鸟巢和水立方)
师出示对比图。
讲述:中央电视台在采访鸟巢和水立方的中方设计师时,他们表示,设计的灵感均来自大自然中的生物—鸟和蜜蜂的窝。
看来,生物的本领真不小,它们在很多方面给人类一些启示,人们根据这些启示可以做许多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的启示。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
二、新授
1、辨认麦冬叶及韭菜叶
出示麦冬叶及韭菜叶,学生辨认。
介绍麦冬(课件展示),
讲述:这种植物是禾本科植物,因为冬天时也像绿油油的麦子一样,所以人们给它取了这个名字。
就是这两种植物中的一种,使老师付出了血的代价,在采集时把我的手弄破了,谁会是凶手呢?请同学们仔细地摸一摸、看一看,抓出凶手?
2、学生观察抓“凶手”(说生物特点)
你认为谁是“凶手”?
你的证据是什么?请你把证据写到黑板上。
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麦冬所具有的什么呢?(特点、特性等)(板书:生物特性)
3、讨论如何验证想法
(1)讲述:也就是说,你们认为带有锯齿结构的植物比没有锯齿结构的植物的破坏力要大,所以老师的手就被划破了是吗?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需要怎样才能确定我们
的想法是正确的呢?(做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做模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板书:做模型)。
(2)认识做模型的工具及材料,并进行讨论如何做模型。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做实验,验证想法。
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汇报(小比赛)
(实验汇报的形式一改常用的学生汇报,教师补充的形式,而是采用的“小比赛”的形式,旨在完成汇报的同时,激励学生乐于参与)
(板书:测试模型)
讲述:通过“小比赛”我们得知,带有锯齿结构的材料确实比没有锯齿结构的材料破坏性要大。
同学们请想一下,根据小草的这种特性,我们能开发出什么产品来呢?(板书:开发产品)人们根据草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开发出了带有锯齿结构的锯,这个过程在科学上叫做仿生(板书:仿生)。
科学家们就是这样一步步地研究并利用仿生学的。
三、联系实际,拓宽视野
学生举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很多通过仿生学开发出来的产品,谁能举几个例子?
教师补充(课件)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人们利用仿生学设计、开发出的产品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大大加速,而这些都源于平时的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只要能做到关注生活中的细节问题,成为发明家也许就只需要一根小草,一个葱叶。
通过本课的探究,你能根据仿生学设计出什么新产品呢?课下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原本打算使用书中的仿生案例,即通过葱叶的对比揭示筒状结构的材料比平面结构的材料承重力强的性能。
但仔细研究后发现,这种对比的效果并不能使人在感官上得到“重量级”的记忆。
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建立起来的不如破坏掉的更易引起人的注意。
经过新的设计及实验,最终决定通过制作锯齿模型来揭示锯齿状的材料比没有锯齿的材料破坏力更大,从而与仿生建立联系。
这是本课设计的一个特别之处,教材只是供教师参考的,我们要做的是使其更合理的得到应用。
不足之处:
1、虽说本课涉及到对比实验,但从头到尾并没有启发学生说出这是对比实验,自己也没有进行说明,这是不明智的,应抓住一切时机巩固学生的已有认知(对比实验早在三年级下册就已涉及)。
2、本课涉及使用到刀具等具有危险性的工具和材料,事先并没有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3、讲课忌讳拖堂,但相应的也不应该有提前结束教学的现象,本课实际用时约35分钟,提前下课是从教以来的首次,说明对时间的掌控能力仍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