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的五力竞争分析
(完整word版)中国移动swot分析

浅析中国移动公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工商管理0702 陈俊摘要: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已经面临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
面对日趋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国移动通信公司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中国移动作为我国通信业的支柱企业,及时准确的认清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制定有效的竞争对策和发展方向,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采用SWOT分析法,简单的为移动通信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移动内外部环境五力分析SWOT一.中国移动概况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已经建成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在我国的移动通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是全球五百强企业当中前一百位企业。
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移动网络已经100% 覆盖全国县(市),客户总数超过5亿户,与237个国家和地区的381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 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与179国家和地区的252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 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发放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
中国移动宣布正式推出全新3G品牌标识“G3"和3G专属的188号段,并率先提供相关3G 服务。
毋庸置疑,企业综合实力是非常雄厚的.二.中国移动所处的环境企业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企业的内部环境因有优势和弱势的存在,优势和弱势构成企业的内因;企业的外部环境亦有机会和风险的存在,机会和风险构成企业的外因。
将企业的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做环境分析,才能做出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可以用198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五力分析”模型,来对移动的内外部环境风险进行分析。
中国移动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中国移动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公司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一)PEST分析1.政治环境从20世纪末到现在,政府对通信行业一直实行适度、有序的竞争政策,在法制建设、互联互通、资费政策的执行、电信的普遍服务机制、网间结算政策的制定和尽快出台等方面,为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与竞争,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同时也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更加权威的依据。
政府一方面积极支持通信产业的发展,充分鼓励竞争,另一方面加大了宏观监控力度,主要通过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不正当竞争;确定互联互通规则,保证平等接入和信息流动的畅通安全;实行资源的集中统一调配和监督使用,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和用户权益保障制度,监督管理企业的市场行为等方面,逐渐加大了力度。
特别是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以国办发75号文件和信部政453号文件,加大对运营商监管的执行力度和监管范围,涉及代理商、资费、合作伙伴、服务、业务流程、技术和设备标准、互联互通、码号资源等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方面,使运营商的经营行为相对比较规范。
与此同时,政府为鼓励和扶持运营商后进入者的发展,在移动通信行业一直实行不对称管制,对中国移动的主要竞争对手一一中国联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促进了移动通信行业的健康成长。
2.经济环境在中国移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环境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无形的市场经济规律作用逐渐加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买方市场和开放经济己经形成,在客观上要求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
二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我国GDP年平均增长9%,电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三是社会用于通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带给企业和人们的好处正在得到更加广泛的确认,因此,各家企业用于电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五力模型分析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五力模型分析作者:吴佳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01期摘要:2009年1月,3G全业务牌照在中国市场发放,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可谓危、机并存。
两大新媒体融合,如何在中国取得商业运作上的成功,有待于从产业宏观布局上加以思考。
本文试借助产业经济学中的五力分析模型。
对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环境进行一个宏观而概要的描述,并就未来产业链的整合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3G移动互联网五力分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09年6月,我国已有1.55亿手机上网用户,同比增长32.1%。
作为一个有待开发的新市场,其强劲的增长态势不容置疑。
3G移动互联网产业在国外已经取得较为成熟的运作经验。
在日本,1999年率先开启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目前已实现99.7%的网络覆盖率。
用户总数达到2350万户。
嘴一大运营商NTTDocomo着力发展移动搜索、电子商务、SNS等应用,且手机终端实行免费制并由运营商控制。
在许多地区仍处于负盈利状态的情况下,日本已经实现了在3G产业上的盈利。
在美国,苹果iphone3G手机采用“终端+业务+应用”的商业模式,超越诺基亚等老牌手机制造商,领跑全球市场。
目前iphone已占据美国智能手机50%以上的上网流量,其稳定而丰富的应用设计已成为美国市场的核心需求。
以沃达丰fV0dalone)为代表的欧洲市场目前仍处于群雄割据的状态,市场规模还在扩大,但增速放缓,且尚未进入运营商所期望的盈利阶段。
2009年1月,中国三家移动运营商在分别获颁全业务牌照后。
加紧部署各自的网络。
中国移动推出低门槛的包月套餐。
并实现“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直接换机即可3G”;中国电信将CDMA与WiFi业务捆绑,大力推广旗下天翼品牌:中国联通则借助其占据优势的宽带业务,力推商务套餐。
在终端方面,中国联通引入了iphone 3GS手机,并推出“终端+服务”的两年制协约套餐。
其中套餐规定用户只要在裸机原价(5000元左右)优惠1000元的价格基础上。
移动通信行业品牌竞争力分析

产品服务质量则是移动通信企业提高自身在市场品牌竞争力 关注 。对此 , 中国移动 则积极开展“ 绿色环保计划” , 通过积极治
移动通信企业要想顺利开拓 国内外市场 , 扩大 自己的品牌 略 。直接投资和倾销等是移动通信企业开拓 国内外市场 , 使消
够长期顺 利发展 , 要看消费者的主导 陛消费动机与其产品服 务 品牌 的结合程度。品牌划分就是以品牌与消费者购买力的结合
度 为 出发 点 。
二、 移 动 通信 行业 提 高 品牌 竞 争 力 需 要解 决 的 问题 1 、 部 分品 牌 在 品 牌 定 位 上 不重 视 文 化 元 素
更趋向于服务水平上的竞争。从客观的角度来看, 移动通信行 通率高、 不易掉话” , 以体现出 C D MA较其他通讯产品的优点。
业 的品牌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实力以及产业集 中度成正比。而其
的坚实基础。
4 、 营销 战 略
绿色环保一直以来是大众所倡导的, 消费者也对手机辐射较为
理受污染 的河流 , 对废旧电池进行统一 回收 等活动加入到各个 产品服务品牌宣传 中。相对于联通来 说 , 移动 的环 保理念覆盖
24 《 当代经济} 2 0 1 4 年第 5 期
CO ● ● ● ■ NT ■ ■ ■ EM ■ ■ ■ ■ PO ■ ■ ■ ■ RAR ■ ■ ● ■ ● Y ● ■ E ■ ● C ● O - N O M ' t C S _ ■ ■ ● ● ■ ■ ■ ■ ■ ■ ■ ■ ● ■ _ ■ ■ _
消费 者的购买 力直接影 响着移动通信企业 的经 济效 益 , 同
时也 与企业品牌 竞争 力紧密相联 、 不可 分割。一个企业是 否能
中国移动的SWOT市场策略分析

中国移动的SWOT市场策略分析叶庆荣SWOT模型分析是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从应用上来说,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企业的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从而对企业的市场发展做出指导,但对于中国移动来说,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移动自身发展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是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分析,并依据企业本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这四个特征所组合的四个象限中寻找出企业的市场战略(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和环境的威胁、机会组合成四个象限,从而形成四种可能。
以下从SWOT模型分析的需要对中国移动的市场策略进行分析:一、中国移动的市场竞争态势分析A:机会分析1、前景诱人移动通信是全球电信业务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
国际电信联盟的统计显示,最近两年,在全球新增电话用户中,有50%以上是移动电话用户,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5%。
西欧许多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超过了40%,其中德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超过了56%。
英国Analysis公司在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0年的全球移动通信市场规模为59亿美元,预计到2011年,移动通信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美元。
2、发展速度快我国移动通信业自1987年以来,就以年均80%?50%的速度超常规发展。
截至2000年底,我国拥有移动通信用户8526万,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用户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市场容量相当于整个欧洲。
在2000年,仅移动通信这一行业就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
而到2000年9月,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已达13091万户,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3、增长迅速,潜力大目前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仅为3%左右,要达到目前市话普及率的10%,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移动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劣势 精品

分析中国移动的竞争能力与发展空间中国电信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扮演着“垄断者”的角色,但是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由邮电部独家垄断中国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
之后,随着中国移动通信从中国电信中分离并在香港成功上市,经历了改革与重组、拆分与合并的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中国移动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在市场中通过价格、业务、品牌、技术、广告展开全面竞争。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移动在通讯行业更胜一筹。
下面,我们将通过VRIO 及SCP分析法来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移动的竞争能力与发展空间。
VRIO是针对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企业竞争优势和弱点的工具。
它由一系列4个问题构成:(1)价值(Value)问题: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能使企业对环境威胁和机会作出反映吗?(2)稀有性(Rareness)问题:有多少竞争企业已拥有某种有价值的资源和能力?(3)可模仿性(Imitability)问题:不具备这种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在取得它时面对与已经拥有它的企业相比较处于成本劣势吗?(4)组织(Organization)问题:一个企业的组织能充分利用起资源和能力的竞争潜力吗?SCP(Strategy-Conduct-Performance)(结构-行为-绩效)即从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市场绩效(Market Perf ormance),对某行业进行分析的工具。
从VRIO来看,中国移动作为国内移动通信业的引领者,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资源优势支持。
主要体现在:优势一:国际化的技术标准中国移动采用的GSM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是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具有严密、完整和公开等特点,有利于设备的研究、开发、制造和应用,因此被大多数国家、厂商和运营商所采用。
标准国际化使其客户获得了全球广泛漫游使用移动电话的极大便利。
基于五力模型分析的国内手机行业竞争态势及策略

随着消费升级和科技进步,客户对手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人们不仅对手机 的硬件性能有要求,还对手机的外观设计、拍照效果、续航能力等方面有更高 的期望。这种变化推动了手机行业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3、生产能力
国内手机行业在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国内手机品牌商如、 小米、OPPO、vivo等均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和研发团队,不断推出具有创新 技术和高性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国内手机品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1)资金:手机行业的资金门槛较高,从研发到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此,拥有充足的资金是支持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2)人才:手机行业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持,如研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 优秀的人才队伍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能力。
(3)技术:技术是手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 力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技术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和合作伙伴。
4、竞争格局分析
国内手机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市场份额集中:、小米、OPPO、vivo等几个品牌占据了国内手机市场的 主要份额,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谢谢观看
竞争力分析
1、供应商议价能力
手机行业的供应链涉及众多环节,包括芯片、屏幕、电池、摄像头等。国内手 机品牌商在供应商选择上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但全球供应商如高通、三星等 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国内供应商如京东方、比亚迪等在屏幕、电池等领域的崛 起,也提高了国内手机品牌商的议价能力。
2、客户需求变化
4、营销能力
国内手机品牌在营销方面各具特色,通过明星代言、线上线下广告投放、互联 网营销等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各品牌商还通过与电商平台合 作、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销售业绩。
中国移动通讯产业的五种竞争作用力分析

1.现有竞争者的分析。中国移动是当 前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导者,凭借其传统 运营商的优势占据了 74%的市场份额, 而联通作为竞争者,目前占据了 26%的 市场份额。与中国联通相比,中国移动在 用户、业务、品牌上均具有较强的竞争 力。但在传输、接入网络上还存在一定的 劣势,这种劣势将直接影响未来的业务 开展和用户捆绑等,削弱中国移动在宽 带接入等市场的竞争力。而中国联通的 优势比如 CDMA 网络升级速度较快,在 3G 竞争中的投入相对较少,这为中国联 通争取竞争时间、抢先占领市场提供了 机遇。重组后,移动行业将发生巨大变 化。移动联通双寡头竞争形势彻底被打 破 , 出 现 了 三 家— ——移 动 、 电 信 和 联 通—— —竞争的局面。中国移动合并中国 铁通,成为新移动;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 通 CDMA 网,成为新电信;中国联通 GSM 网与中国网通合并,成为新联通。重
5.设备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我国 移动通信行业的供应者主要是设备制造 商。由于邮电分营后,垄断被打破,移动市 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电信运营商将改变原 有的采购方式,由预投入转向按需采购方 式。由于行业的利润逐步平均化、消费者 的需求多元化造成的运营成本上升、市场 空间拓展难度加大、设备制造商的生产能 力提高、技术更新换代加快等因素的影 响。因此,移动通信运营商与移动通信设 备制造商形成了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 同发展的新型合作关系。目前中国的移动 通信设备市场基本上为国外厂商所主导, 主要的厂商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 西门子、北电、阿尔卡特等 7 家。近几年 来,国产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制造商也取得 了突破性进展。在移动通信设备市场上, 大唐、华为、中兴、金鹏等相继开发出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GSM900/1800、GPRS、CD- MA 移动交换系统,形成了移动通信网络 的全面解决方案,并获得移动入网许可 证,打破了国外厂商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 垄断的局面。国内设备厂家的移动交换从 技术上、质量上、价格上均能满足运营商 的需要,但由于国外厂商先入为主,运营 商在建网时都重点考虑网络的完整性、先 进性、连续性和统一性,在接纳国产设备 时慎之又慎。无论是交换机市场还是基站 市场均由国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民族厂 商的市场份额均不足 10%,民族厂商要 想追上国外厂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国 外厂商在将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仍然是 强有力的竞争者。另外,对于新移动运营 商来说,由于技术进步太快,第三代移动 通信系统属于新技术,设备供应商需要短 时间内收回在研发上的巨大投入,设备的 价格将会大大高于成本。这时候如果大面 积的进行网络建设,投资会比较大可能会 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如果采用第二代移 动通信系统,一方面,由于技术上已经完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的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的战略分析报告一.公司名称: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所处行业:通信行业股票代码:00941上市时间:1997年10月23日二.SWOT分析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得出的策略建议:1、中国移动在这场竞争中的战略目标(OBJECT)、总体思路应该是: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保障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如果按照OGSM 模型,那下面的建议属于S策略层面的:2、充分利用成本优势,抓住移动化的机会,去替代竞争对手的核心收入来源类的业务,从而应对电信的价格竞争。
比如推出基于TD的3G无线座机,并把价格设定到比电信的固话价格还低,发挥其杠杆效应,向电信的主要收入来源发起进攻(这就好比官渡之战的“断其粮道”),电信必然重兵防守,牵扯其精力;3、利用国家支持民族技术TD的优势,来抵挡一些不必要的干扰。
比如带号转网等;4、利用成本、品牌等优势,抓住互联网化、智能化的机会。
这一方面,电信已经推出了“互联网手机”的概念,明显从STP概念上胜了一筹。
但是我认为这个还没有抓住电信业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根本趋势,如果说中国这20多年的电信史就是完成了“电话——移动电话(手机)”的“移动化”的大趋势的话,那么接下来的20年则将主要完成“PC——移动PC”的过程。
电信的“互联网手机”充其量只是在前一个趋势上的一个延伸,还是在手机时代,我们的机会在于抓住后者这个大趋势。
5、充分利用客户群优势去抓住FMC的机会。
比如从移动的集团客户提供IP专线,从而保障其综合通信需求;6、利用成本、客户群等优势,抓住宽带化的机会。
比如利用GPON 等传输技术的出现带来的“光进铜退”的机会,向新的商务楼宇、集团客户提供光纤接入,一次可以收编很多集团客户。
不知这个会不会给集团客户下指标——当年新建楼盘的光纤接入占有率,如果下了这个指标集团的同事们就要受苦了;7、利用资产、成本、员工优势,抓住国家鼓励大企业走向世界的机会。
关于中国移动公司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关于中国移动公司业务的波特五种基本竞争力的分析波特五种竞争力是为: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替代品的威胁,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以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获利的最终潜力。
而且行业竞争力量的综合强度还决定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入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企业高收益的能力。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人民币,拥有全球第一的网络和客户规模,成功服务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中国移动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上市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2011年列《财富》杂志世界500强87位,品牌价值位列全球电信品牌前列,成为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
中国移动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
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客户品牌。
2008年5月23日,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保持相对独立运营。
目前,中国移动的基站总数超过60万个,客户总数超过6亿户。
中国移动连续六年在国资委考核中获得最高级别——A级,并获国资委授予的“业绩优秀企业”称号。
连续四年进入《金融时报》全球最强势品牌排名。
上市公司连续四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是中国内地唯一入选的企业。
同时,中国移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连续三年荣获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2007年4月5日,跨国品牌调研及咨询公司明略行与英国《金融时报》共同发布的2007年度BRANDZ100全球最强势品牌排名中,中国移动通信品牌价值达到412.14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五位。
2020年我国移动短视频行业竞争环境研究分析—以五力模型为视角

2020年我国移动短视频行业竞争环境研究分析—以五力模型为视角移动短视频最先出现在美国,由美国公司Viddy在2011年发布一款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产品,主打及时摄制、快速编辑与实时分享;同年,中国2011年推出秒拍,自此拉开短视频序幕。
移动短视频是指使用智能手机拍摄往往时间不超过30秒的视频,可通过快速编辑或美修后广泛应用于社交平台,主要分为社交类、资讯类、推广类三大类型,而移动短视频行业因其创作门槛低、场景便捷等特征而受到网民追捧。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所谓供应商是指为行业或产业供应资源或服务的组织,而供应者的议价力,则泛指供应者或供应商的讨价还价或侃价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供应者借助降低服务品质或抬高产品价格等侃价行为致使产业成本增加的能力。
我国移动短视频行业的供应商主要是一些短视频博主和广告商等。
近年来,有些视频博主为博人眼球、涨粉,而使得恶搞色情、低俗庸俗媚俗的短片高频出现,导致移动短视频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因此,国家为规范行业健康发展而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例如《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100条相继出台,要求企业应当同时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所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与要求下,我国各大主流移动短视频行业相关平台基本实现自我监管机制的建立,包括平台巡查、内容审核、用户举报、举报受理、违规处罚等。
因此,随着移动短视频平台不断规范,其供应商议价能力也持续下降。
我国移动短视频平台产业链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移动短视频产业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前景评估预测》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是指接受或消费移动短视频平台产品的组织或个人,而购买者的议价力则泛指顾客或消费者的讨价还价或侃价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购买者借助是否消费、消费多少和如何消费等侃价行为来增加自身效用而降低产业利润的能力。
随着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有些短视频博主为达到粉丝变现而采用限时抢购的“直播+电商”模式,在商品优惠力度加大以及限制时间规模,在超过规定时间,购物车则会清零。
手机行业五力分析

手机行业五力分析手机行业五力分析手机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且高度发展的行业。
通过对手机行业的五力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各个参与者的影响力。
1. 供应商的谈判能力手机行业的供应商通常包括芯片供应商、屏幕供应商、摄像头供应商等。
这些供应商对整个手机制造过程至关重要。
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较强,能够向手机厂商施加压力,要求更高的采购价格或更好的合作条款。
然而,由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激烈,手机厂商往往有更多的选择权,并且有足够的选项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2. 买家的议价能力买家在手机行业中的议价能力很强。
由于手机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很高。
买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品牌的价格和功能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手机。
此外,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价格透明度更高,消费者可以轻松比较不同商家的价格和优惠活动。
3. 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程度手机行业的竞争程度极高。
市场上有许多知名的手机品牌,例如苹果、三星、华为等。
这些品牌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程度直接影响到市场份额和品牌地位。
4. 新进入者的威胁对于新进入者来说,手机行业的准入门槛较高。
要进入这个行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生产、销售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已有的品牌和供应商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关系,这给新进入者带来了竞争上的困难。
然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为新进入者提供了突破的机会。
5. 替代品的威胁手机行业面临的替代品威胁来自其他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
这些产品在某些方面具有手机所没有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因此有些消费者可能倾向于购买这些替代品。
手机厂商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和跟进其他产品的发展,才能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综合来看,手机行业的五力分析显示出这个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较高。
供应商对于手机厂商的谈判能力较弱,买家的议价能力较强。
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高,新进入者面临较大的困难。
SWOT分析中国移动

■ D/L-产品研发/技术
■ M-人才/设备/物/方法/测量 ■ S-销售/服务
机会 ( Opportunity )
分析方法
机会 (O)
威胁 (T)
(ST)战略 (WT)战略 是利用本企业的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影响战 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同时回避外部环境威胁 略。 的防御性战略。 案例1:得州仪器公司靠一个出色的法律顾问部门 一个面对大量外部威胁和具有众多内部弱点的企业 (优势)挽回了由于九家日本及韩国公司分割本公 的确处于不安全和不确定的境地。实际上,这样的 司半导体芯体专利权(威胁)而造成的近7亿美元 公司正面临着被并购、收缩、宣告破产或结业清算, 的损失。在很多产业中,竞争公司模仿本公司计划、 因而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 创新及专利产品构成对企业的一种巨大威胁。
◆ 完全垄断
◆ 寡头垄断
◆ 垄断竞争 ◆ 自由竞争
决定同业者所面临的竞争态势
如果各企业之间:
◆ 实力相当 ◆ 产品差异化程度小 市场饱和、次序混乱,竞争会更加激烈
同行竞争者分析指标:
◆ 市场占有率 ◆ 销售增长率 ◆ 产品利润率
②:潜在竞争者
一个产业,只要有市场前景,有可观利润,一定会招来其它企业的 投资,这些企业就是潜在竞争者。这些竞争者的加入必然会导致:
■ 外部环境分析
◆ PEST分析法 ◆ 五力分析法 (政策信息、市场调查、竞争 对手调查、其它渠道调查)
■ 将调查的出的各种因 素填入矩阵图 ■ 按轻重缓急或影响程 度等排序方式,构造 SWOT矩阵
中国移动-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一)PEST分析1.政治环境从20世纪末到现在,政府对通信行业一直实行适度、有序的竞争政策,在法制建设、互联互通、资费政策的执行、电信的普遍服务机制、网间结算政策的制定和尽快出台等方面,为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与竞争,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同时也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更加权威的依据。
政府一方面积极支持通信产业的发展,充分鼓励竞争,另一方面加大了宏观监控力度,主要通过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不正当竞争;确定互联互通规则,保证平等接入和信息流动的畅通安全;实行资源的集中统一调配和监督使用,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和用户权益保障制度,监督管理企业的市场行为等方面,逐渐加大了力度。
特别是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以国办发75号文件和信部政453号文件,加大对运营商监管的执行力度和监管范围,涉及代理商、资费、合作伙伴、服务、业务流程、技术和设备标准、互联互通、码号资源等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方面,使运营商的经营行为相对比较规范。
与此同时,政府为鼓励和扶持运营商后进入者的发展,在移动通信行业一直实行不对称管制,对中国移动的主要竞争对手一一中国联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促进了移动通信行业的健康成长。
2.经济环境在中国移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环境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无形的市场经济规律作用逐渐加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买方市场和开放经济己经形成,在客观上要求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
二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我国GDP年平均增长9%,电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三是社会用于通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带给企业和人们的好处正在得到更加广泛的确认,因此,各家企业用于电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与增长机会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与增长机会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产业成为了全球发展最为快速的产业之一。
尤其是在中国,随着国家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平稳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竞争加剧和技术变革,移动通信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从产业竞争力、技术研发和市场增长机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产业竞争力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如何扩大市场份额、如何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如何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份额相对分布趋于均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市场份额各占三分之一,但三家运营商并未出现明显优胜劣汰的趋势,市场份额的争夺仍在进行中。
要在竞争中取得成功,一方面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不断推出符合用户需求、有差异化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新业务,提高用户满意度,实现用户增量和用户渗透率的提升。
二、技术研发技术是移动通信产业的核心,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国内外的移动通信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期,5G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产业的更新换代。
要保持竞争优势,在技术研发方面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将研发成果落地,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此外,要紧紧围绕用户需求,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培育新技术新应用。
三、市场增长机会移动通信产业存在大量的市场增长机会。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移动医疗等新业务得以快速发展。
此外,随着手机应用的不断丰富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移动广告、移动游戏等业务也在不断扩大。
而物联网的应用也为移动通信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
未来,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移动通信产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市场前景广阔。
总之,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在面临竞争和挑战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展新业务,推动产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积极拓展新业务,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竞争战略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竞争战略浅析【摘要】本文根据波特五力模型的理论,从产业竞争对手、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方和买方五个方面,对当前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战略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五力模型移动通信行业企业战略一、基本情况概述移动通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与国家信息安全问题息息相关,该行业在国家层面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
中国第一家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于2000年从中国电信中剥离出来正式成立。
此后,为了避免中国移动一家独大,2001年底中国联通成立,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8年的中国电信业调整中,中国移动合并中国铁通,成立新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拆分其cdma业务,出售给中国电信,并合并中国网通,成立新的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购买了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因而重新回到移动运营商的阵营。
电信业重组完成后,2009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颁发3g牌照,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
至此,中国移动通信行业走过了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到移动联通一大一小不平衡竞争的阶段,初步形成了移动、联通、电信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分析迈克尔·波特针对企业之间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五力竞争模型,即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主要由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这五种竞争力。
波特五力模型描述了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企业从不同侧面了解自身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
根据波特五力模型,本文构建了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行业竞争环境模型,如图1所示。
(1)现有公司间的争夺。
中国移动一直在国内移动通信业中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
究其原因,首先其前身为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局,最早涉足于中国移动通信行业,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模拟移动通信运营,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数字移动通信运营。
中国移动的五力竞争分析

题目: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五力竞争分析姓名:黄子钊学号:L01314005专业:13级行政管理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五力竞争分析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现状2014年全球经发展济回暖,中国经济稳发展步增长,与2013年同期相比,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增速回升。
2013年底,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TD-LTE标准的4G网络牌照;2014年6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批LTE-FDD标准的试验网牌照,在内地重点城市开展LTE-FDD与TD-LTE标准的融合组网试验,并提供相应的4G服务。
截止2014年10月,中国移动在内地超过300个城市开通4G网络业务服务,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获批开展LTE-FDD与TD-LTE混合组网的城市分别达到277个。
随着三大运营商LTE网络建设全面启动及4G业务的正式商用,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开始由3G网络设备向4G网络设备过渡。
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五力竞争分析一、新进入者的威胁1规模经济。
移动通信产业作为一个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化发展,集群性外部经济与范围经济优势明显。
该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是高端通信技术,科技含量高。
但是国外实力强劲的国外电信公司进入中国,必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入世后发达国家电信也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市场的潜在进入者。
发达国家由于电信市场的开发和竞争环境日趋完善,企业经营已形成一套科学、全面和完善的体系,在加上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高质量服务支撑和雄厚的资金保证,使其具有相当大的总成本领先优势。
这些潜在者必将加剧市场竞争。
2.品牌识别。
移动通信行业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巨头所垄断,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格局将不会发生改变。
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民间资本和国外运营商尚无法进入我国移动通信领域,这无疑为三大运营商提供了无形的保护伞,为其获得大量的垄断利润创造了条件,2014年4G网络设备占据移动通信设备整体市场的80.2%。
影响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影响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竞争力是指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竞争能力。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提高移动通信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在4G和5G技术领域的突破。
中国的移动通信企业在研发投入、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方面逐渐追赶和超越了国际巨头,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长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用户基数,市场规模庞大。
这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中国移动通信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通过规模效应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提升竞争力。
同时,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对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和服务有着较高的需求,这也促使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三、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并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的塑造鼓励和推动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政府的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同时,中国的市场环境也相对开放,移动通信产业企业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市场竞争,这为提高竞争力提供了条件。
四、人才和技术积累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培养了大量的技术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队伍。
这些人才在技术研发、市场运作和管理方面具备了较强的专业能力,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同时,中国的移动通信企业也通过积极吸收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了技术积累和竞争力。
五、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不仅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也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通过与国际巨头的合作以及国际市场的拓展,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资源,并与国际市场的企业进行竞争与合作,实现了共同发展。
中国移动五力模型分析以及SWOT分析

中国移动五力模型分析以及SWOT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一)五力模型分析1.竞争对手分析在基础电信业务领域,目前电信市场上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参与竞争。
由于管制政策上仍然存在不对称,以及相关运营商的违规和恶性竞争,使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处在非常激烈的阶段。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一方面,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经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重组,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大部分通信的主要业务,中国的通信行业,尤其是3G业务,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趋势。
另一方面,入世后发达国家的电信通讯公司也将陆续进入中国,成为中国电信业的潜在进入者。
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及服务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势,因此也将成为中国移动发展的一个潜在的有力的竞争对手。
以上这些,将给中国移动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
3.替代品的威胁作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通讯手段,移动通信业务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完善的替代品。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未来诸如网络通信等通讯手段,很可能成为潜在的替代品,对现行的移动通信技术构成威胁。
此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很有可能成为替代品,从而使中国移动无用武之地。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由于中国政府的管制政策和中国特定的市场现状,供应商只能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公司选择,所以这种相对集中的买家格局决定了中国移动的主导地位,卖方侃价空间非常有限。
5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更多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意识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对通信业务的逐步渗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移动的垄断地位,消费者如今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有了初步的侃价能力,并且在逐步提高。
(二)SWOT分析1.优势(1)随着3G业务的扩大,中国移动的发展向各个经济领域渗透,各项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使移动用户逐渐摆脱了电话用户的单一角色,带给最终用户的是全新体验,带给整个移动通信业的则是产业格局的重新塑造。
我国通讯市场五力分析1

我国通讯市场五力分析一、潜在进入者在我国通信运营业已形成的新格局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可谓三分天下。
中国移动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截至2008年底,中国联通资产规模达到5266.6亿元人民币。
我国电信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在国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国有通讯运营商在资本,实力,覆盖范围等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在有线通讯市场,民营企业完全没有办法进出其中。
所以从目前整个产业业态来看,通讯市场的潜在竞争者威胁不大。
二、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新中国成立至今,通信市场先后进行了四次大型的重组,使通信市场结构变得更为合理:由中国电信一家运营商垄断经营到中国电信和联通分庭抗礼的双寡头竞争,再到六家运营商在通信市场群雄逐鹿;最后形成了六合三的综合运营局面。
中国移动今年6月份新增用户755万户,相较5月份新增用户749万户,增速继续提升。
截至今年6月份,中国联通G网用户总计1.27亿户,联通C网则为4316万户。
6月联通C网只增加用户1.6万户,G网用户增加了107.4万户,相比5月份新增用户115万户,增速放缓。
中国现在正由2G时代向3G时代的过度期,国内的其他两大运营商也已意识到,谁能率先夺得3G市场,谁就能在这场大战中取得胜利。
因此通讯市场企业间的竞争激烈。
三、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在我国现阶段的通信行业,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不强。
如今我国的通信行业已形成了由移动,联通和电信组成的三足鼎立之势,由于供购买者选择的商家不多,购买者转换供应商的成本将会比较高。
同时,由于通信行业的特殊性,许多细节都是不为买者所知的,买者掌握的信息有限,从而在和供应商议价方面劣势明显。
购买者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机会,服务的收费标准是在用户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强行制定的。
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中国重组电信行业对希望在这个快速增长的亚洲国家市场进一步增加销量的西方电信供应商来说是个好消息,未来会有更多的国外供应商涌入中国的通信行业,再加上本土的供应商,可以说,供应讨价还价的能力对中国电信来说影响不是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产业增长空间。诸如 VoLTE、OTT、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及业务,代表了未 来几年移动通信应用的方向,高清视频等高带宽、高数据流量的业务发展为设备厂商提供了 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华为、爱立信、诺基亚等设备商均推出了 VoLTE 方案;中国移动、中 国电信、中国联通也纷纷推出了移动支付、社交媒体等 OTT 业务;车联网、物联网的迅猛发 展,将 ICT 技术与交通、家居等领域界相互融合;以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为代表 的可穿戴设备,则将移动通信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极大地拓展了移动通信技术 的应用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的移动电 信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4、价格敏感度,2013 年 1 月 8 日,工信部出台《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也就 是虚拟运营商,简单来说虚拟运营商就像是代理商,他们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基础运营 商那里“包干”一部分通讯网络,然后通过自己的计费系统、客服号、营销和管理体系卖给 消费者。这样,通信商多了,购买者就增加了购买选择,同时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就增加了。 买方具有相对来说更大的选择余地,买方的侃价能力也随之增强。合理的资费水平和增强服 务质量成为各运营商争夺用户的必然选择。当用户在选择新技术的网络时,购买新手机的成 本是客户转网的主要障碍,而手机补贴则解决了这一障碍。另一方面用户在换号码时携带业 务的开展,使得用户的换号成本大大降低。这些有利于用户提高侃价能力。 五、竞争对手分析
2、后向一体化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开始拓展自己的业务,如中国 移动的“心机”业务带来的战略契机,并不是说中国移动要做这个手机,他们推广新业务可 以锁定客户。因而其后向一体化的能力发展。
3、替代产品与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没有一个品牌可以保证自己永远立于第一的位置。 虽然移动在过去一家独大,但由于 3G 与 4G 时代的来临,面临的竞争环境也不同了,随着时 光的流逝和竞争对手的不断壮大,很难保证消费者对移动的品牌忠诚度始终如一。
题目: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五力竞争分析 姓名:黄子钊 学号:L01314005 专业:13 级行政管理
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五力竞争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现状
2014 年全球经发展济回暖,中国经济稳发展步增长,与 2013 年同期相比,2014 年中国 移动通信设备市场增速回升。2013 年底,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 TD-LTE 标准的 4G 网络 牌照;2014 年 6 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批 LTE-FDD 标准的试验网牌照,在内地重点城 市开展 LTE-FDD 与 TD-LTE 标准的融合组网试验,并提供相应的 4G 服务。截止 2014 年 10 月,中国移动在内地超过 300 个城市开通 4G 网络业务服务,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获批开展 LTE-FDD 与 TD-LTE 混合组网的城市分别达到 277 个。随着三大运营商 LTE 网络建设全面启 动及 4G 业务的正式商用,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开始由 3G 网络设备向 4G 网络设备过渡。
1.移动通信运营商从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得益,但逐渐走近的行业转型又将对运营商带来 较大的影响。要保持企业在话音时代的增长势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正如当年的 IBM 无论 曾经多么强大,都躲不过产业转型的一劫。我们的运营商应该居安思危,做好准备,迎接行 业变革的到来。运营商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方面是创新与价值链合作伙伴的合作模 式。例如,制订对 SP 创新业务的激励办法,加大对 SP 的激励,较好地实现利益的分享;通 过资助弱小但有好的创意的 SP 创业,加快开发新业务的速度。另一方面,运营商作为价值 链的主导者,应该从数据业务开发和信息服务提供的角度打造客户品牌。通过清晰地界定客 户的各种数据业务特性,塑造不同的品牌。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同时 更有利于 SP 和终端设备商针对相应的品牌开发相应的产品和业务,从而激活价值链,达到 协调一致。
新进入者的威胁 (国外通信行业的巨 头)
现有竞争者竞争 (中国电信,中国 联通)
竞争对手决定因素 产业增长空间:+ 固定成本:品牌识别:+ 众多竞争对手:缺乏差异化:产业退出障碍:结论: 供应商能力决定因素 供应商集中度:+ 存在替代品输入:供应量对供应商的重 要性:+ 结论: 供应商能力 弱
6 国家政策。 目前中国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民间资本和国外运营商尚无法进入我国 移动通信领域,。但是,若有一天这种保护政策消失的话,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优秀的运 作能力、人性化的客户管理和价格优势的国外运营商,必然会给国内运营商带来严重的威胁 和挑战。
二、替代品的威胁 作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通讯手段,移动通信业务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完善 的替代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许多事物都在变化。在语音业务方面,主要的 替代产品为网络电话(例如 SKYPE 等);在短信业务方面,主要的替代产品为 及时通讯软 件(如 MSN、QQ 等)。网络电话因其低廉的通话成本,正在逐步瓜分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语音 业务市场份额,及时通讯软件对短信业务具有非常大的替代作用,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带来不 小的挑战。在 2015 的现有数据看。微信等 OTT 业务对传统运营商的替代效应进一步加剧, 已呈现全面竞争之势。从中国移动去年全年业绩看,净利润同比下降 10.2%,该公司利润连 续第六个季度下滑。中国移动表示,目前公司面临两个层面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互联网竞 争层面,跨代创新和跨界竞争层出不穷,OTT 业务替代效应进一步加剧,并向客户争夺和生 态重塑延伸。目前,中国移动客户总数超过 8 亿户,而腾讯旗下微信用户数达 5 亿,QQ 用 户数超 8 亿。 三、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1、供应商集中度。移动运营商的供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信网络设备供应商, 一是终端设备供应商。通信网络设备供应商主要有爱立信、诺西、北电、中兴、华为等。通 信网络设备市场,各移动通信运营商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在争取低价采购的同时,各运营 商更要多加考虑通信网络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因为由于中国政府的管制政策和中国特定的 市场现状,供应商只能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公司选择,所以这种相对集中的买家格局决 定了中国移动的主导地位,卖方侃价空间非常有限。 2.存在替代品输入。与移动通信服务业务相互替代的主要业务是固定通信服务,固定通 信主要包括固定电话、集群和卫星通信等。目前,虽然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逐渐融合(主要 指固定技术与移动技术的融合),但固定电话仍是目前对移动通信服务业务影响最大的替代 业务之一。以及科技的进步消费者如今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有了初步的侃价能力也有 所提高。 3.供应量对供应商的重要性。由于本土供应商与制造商存在依存关系,供应商数量众多,
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五力竞争分析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 1 规模经济。移动通信产业作为一个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化发展,集 群性外部经济与范围经济优势明显。该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是高端通信技术,科技含量高。 但是国外实力强劲的国外电信公司进入中国,必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入世后发达国家电 信也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市场的潜在进入者。发达国家由于电信市场的开发和竞 争环境日趋完善,企业经营已形成一套科学、全面和完善的体系,在加上先进的信息技术, 管理技术和高质量服务支撑和雄厚的资金保证,使其具有相当大的总成本领先优势。这些潜 在者必将加剧市场竞争。 2.品牌识别。移动通信行业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巨头所垄断,可以预 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格局将不会发生改变。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民间资本和国外运营 商尚无法进入我国移动通信领域,这无疑为三大运营商提供了无形的保护伞,为其获得大量 的垄断利润创造了条件,2014 年 4G 网络设备占据移动通信设备整体市场的 80.2%。中国移动 将 4G 网络建设作为重点投资方向,其 TD-LTE 网络设备的投资占据 4G 网络设备整体市场的 83.3%,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全面启动了基于 FDD-LTE/TD-LTE 混合组网方式的 4G 网络建 设;3G 网络设备占据移动通信设备整体市场的 18.6%,中国联通 WCDMA 设备占据 3G 网络设 备市场 75%以上的份额,中国电信 CDMA2000 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有所减少,将部分投资追 加至 4G 网络建设,中国移动则基本停止了在 TD-SCDMA 设备上的投入;2G 网络设备占据移 动通信设备整体市场的 1.2%。 3 资金需求。进入中国电信行业,目前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本身高科技水平较高,对资 金的需求较大,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4 营销渠道。移动通信企业渠道模式形成了多样化,建立多种渠道形式满足不同业务需 求。基本上遵守高价值客户对应高成本渠道,低价值客户对应低成本渠道的原则。
4、竞争对手势力强劲。入世后发达国家电信也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市场的 潜在进入者。发达国家由于电信市场的开发和竞争环境日趋完善,企业经营已形成一套科学、 全面和完善的体系,在加上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高质量服务支撑和雄厚的资金保证, 使其具有相当大的总成本领先优势。
5、缺乏差异化。总体上,移动,联通与电信的业务有重合,导致产业内创新力不足, 产品缺乏差异化,同类产品竞争激烈。
2、固定成本。近年来移动通信行业进行企业战略调整,对 4G 业务的大力支持与突入, 开展低成本战略。势必以降价等手段扩大销量,获得竞争优势,这必然加强了产业内竞争。
3、品牌识别。中国移动一直在国内移动通信业中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最早涉足于中国 移动通信行业,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模拟移动通信运营,于上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数字移 动通信运营。直至 2001 年中国联通成立前,其在国内移动通信行业内长期保持着垄断的地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