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化学简介讲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协同作用所需条件: 不是随意在任意两个分子之间都能完成, 而是需要有一个特定空 间环境作为前提, 通过一定形式的相互匹配。 这些匹配可以是配体与受体的匹配、分子与电子互补、尺寸与形 态的兼容或刚性与柔性的调节。
超分子化学所带来的启示
超分子化学的兴起,改变了化学家两个传统的观念: 一、弱的相互作用力一定条件下可通过加合与协同转化
通过氢键Dendrimer的自组装
通过静电作用Dendrimer的自组装
不规整、不完善分子的自组装
分子识别:发生在分子间的识别过程。 位点识别:发生在实体局部间的识别过程。
分子识别所需满足的条件
主客体之间要有高度的匹配性和适应性: 1.空间上的要求 2.能量上的匹配 3.键,电荷,甚至亲疏水性的互相适应 4.受体和底物间较大的接触面积和多个相互作用点。
这种高度的选择性就导致了超分子形成了高度识别能力。
[2.2.2] 4.4 8.0 9.5
[3.2.2] ~2 3.4 6.0
[3.3.2] ~2 ~2 3.6
3.9
1.65
5.4
2.2
4.35 2.05
2.0
主体对客体的束缚能力:穴合作用》大环作用》鏊合作用》配位作用
球形三环穴状配体对Cs+的识别
球形识别
大三环穴醚对NH4+识别
四面体识别
6的pKa比自由的NH4+高出六个单位 底物NH4+阳离子与受体4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点的互补程度达到了很高水平
阳离子 Li+
Na+ K+ Rb+ Cs+
阳离子直径/pm 120
190 266 296 334
穴醚对碱金属离子的识别
球形识别
穴醚和碱土金属、碱金属离子的稳定常数lg
Mn+ Ca2+ Sr2+ Ba2+ Li+ Na+ K+ Rb+ Cs+
[2.1.1] 2.5
5.5 3.2
[2.2.1] 6.95 7.35 6.3 2.50 5.40 3.95 2.55
分子识别是组装高级结构的必要途径和研究组装功能的基础
超分子自组装的形态
超分子自组装的形态
Solomon Link
超分子的层次
超分子的不同层次 一级结构:相当于分子的化学结构。 二级结构:相当于小分子聚集的板块结构。 三级结构:相当于结构功能化形成的分子器件。 四级结构:相当于超微型超分子机器。
如果一种受体(同时具有几个结合点)能配合几种作用物或具有多种功 能,这就是多重识别。
多重识别有利于实现共催化剂和共载体的制备,有利于人们对协同作用、 变构现象、调控及信息传递的理解和认识。
甲醇 苄胺
超分子自组装定义
超分子自组装: 一种或多种分子在平衡条件下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 自发结合的稳定的、有序的超分子体系。
O
O
O O
O O
18-crow n-6
Na+ K+ Rb+ Cs+
4.32 6.06 5.32 4.44
24.62 34.57 30.35 25.33
冠醚对碱金属离子的识别
冠醚的空腔直径和碱金属离子的体积是否匹配有关
冠醚 12-c-4 15-c-5 18-c-6 21-c-7 24-c-8
内腔直径/pm 120~150 170~190 260~320 340~430 >400
为强的结合能; 二、分子不再是保持物性的最小单位,通过组装可使超
分子体系具有新的禀性。
超分子化学中常用术语
超分子体系的描述:
受体(receptor) 底物(substrate)
主体(host)指外围配位体 客体(guest)指较小的中心部分
从分子化学到超分子化学
分 子
A
超 分 子 聚 集 分 子
B C
合 成 接 受 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共 价 键
D 底 物
识 别
有 组 织 的 组 装
配 位 作 用 超 分 子
分 子 间 键
} 变 换
易 位
分 子 和 超 分 子 器 件
超分子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1. 人们希望模拟自然。想借鉴自然界的自组装 的思想,最终实现人工合成新颖.稳定.功能和 技术的重要材料。
2. 微电子工业不断小型化和高性能的需求-分子 器件
分子识别的分类
一.从识别类型分 1. 阳离子识别 2. 阴离子识别 3. 中性分子识别 4. 多重识别
二.从识别的主客体分 主体:有机化合物,金属配合物 三.识别的形状 球形识别、四面体识别等
阳离子识别
最简单的分子识别——冠醚和金属阳离子
球形识别
18-冠-6与碱金属 稳定常数的对数值 -∆G/(kJ/mol)
超分子化学的发展
目前,超分子化学研究工作非常活跃,它涉及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生物化学 等。
实际上超分子体系的研究已不限于化学的范畴, 而是与生物、物理、生命科学、材料、信息及 环境等学科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超分子科 学”。
分子识别(recognization)
识别:指给定受体与底物选择性结合并产生某些特定 功能的过程。(这种选择性是指分子间特殊、专一的 相互作用)
超分子自组装的分类
一、按形态分 二、按分子间作用力分 三、按是否含有金属分 四、按组装的形式分 五、按组装后功能分
超分子自组装体系
不含金属的自组装体系 含有金属的自组装体系
不含金属的自组装体系
1. 小分子自组装 1.1无机小分子 1.2 有机小分子 2. 高分子自组装 2.1 结构规整、完善的分子自组装 2.2 不规整、不完善分子的自组装 3. 生物大分子自组装
对RNH3+和多极阳离子的识别
四面体识别
对RNH3+的识别
对多极阳离子的识别
阴离子识别
穴状配体4质子化后对氯离子的识别
穴状配体11质子化后对线状阴离子N3-的识别
两极大环受体对长链多中心阴离子的识别
中性分子的识别
中性分子的识别要利用到给体—受体相互作用,特别
是氢键相互作用。
15
多重识别
超分子化学简介
分子间作用力
组成超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范德华力,静电作用,配位键的作用,疏水亲脂 作用力,芳香堆积等. 正是通过以上分子间作用力的协同作用而形成了超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非共价键力)属于弱相互作用,那怎么能 结合成这种稳定、有序的实体呢?
分子间作用力的协同作用
分子之间的多种作用具有协同作用特性: 通过协同作用, 分子之间能克服弱相互作用的不足, 形成有一定 方向性和选择性的强作用力, 成为超分子形成、分子识别和分子 组装的主要作用力, 其强度不次于化学键。
超分子化学所带来的启示
超分子化学的兴起,改变了化学家两个传统的观念: 一、弱的相互作用力一定条件下可通过加合与协同转化
通过氢键Dendrimer的自组装
通过静电作用Dendrimer的自组装
不规整、不完善分子的自组装
分子识别:发生在分子间的识别过程。 位点识别:发生在实体局部间的识别过程。
分子识别所需满足的条件
主客体之间要有高度的匹配性和适应性: 1.空间上的要求 2.能量上的匹配 3.键,电荷,甚至亲疏水性的互相适应 4.受体和底物间较大的接触面积和多个相互作用点。
这种高度的选择性就导致了超分子形成了高度识别能力。
[2.2.2] 4.4 8.0 9.5
[3.2.2] ~2 3.4 6.0
[3.3.2] ~2 ~2 3.6
3.9
1.65
5.4
2.2
4.35 2.05
2.0
主体对客体的束缚能力:穴合作用》大环作用》鏊合作用》配位作用
球形三环穴状配体对Cs+的识别
球形识别
大三环穴醚对NH4+识别
四面体识别
6的pKa比自由的NH4+高出六个单位 底物NH4+阳离子与受体4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点的互补程度达到了很高水平
阳离子 Li+
Na+ K+ Rb+ Cs+
阳离子直径/pm 120
190 266 296 334
穴醚对碱金属离子的识别
球形识别
穴醚和碱土金属、碱金属离子的稳定常数lg
Mn+ Ca2+ Sr2+ Ba2+ Li+ Na+ K+ Rb+ Cs+
[2.1.1] 2.5
5.5 3.2
[2.2.1] 6.95 7.35 6.3 2.50 5.40 3.95 2.55
分子识别是组装高级结构的必要途径和研究组装功能的基础
超分子自组装的形态
超分子自组装的形态
Solomon Link
超分子的层次
超分子的不同层次 一级结构:相当于分子的化学结构。 二级结构:相当于小分子聚集的板块结构。 三级结构:相当于结构功能化形成的分子器件。 四级结构:相当于超微型超分子机器。
如果一种受体(同时具有几个结合点)能配合几种作用物或具有多种功 能,这就是多重识别。
多重识别有利于实现共催化剂和共载体的制备,有利于人们对协同作用、 变构现象、调控及信息传递的理解和认识。
甲醇 苄胺
超分子自组装定义
超分子自组装: 一种或多种分子在平衡条件下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 自发结合的稳定的、有序的超分子体系。
O
O
O O
O O
18-crow n-6
Na+ K+ Rb+ Cs+
4.32 6.06 5.32 4.44
24.62 34.57 30.35 25.33
冠醚对碱金属离子的识别
冠醚的空腔直径和碱金属离子的体积是否匹配有关
冠醚 12-c-4 15-c-5 18-c-6 21-c-7 24-c-8
内腔直径/pm 120~150 170~190 260~320 340~430 >400
为强的结合能; 二、分子不再是保持物性的最小单位,通过组装可使超
分子体系具有新的禀性。
超分子化学中常用术语
超分子体系的描述:
受体(receptor) 底物(substrate)
主体(host)指外围配位体 客体(guest)指较小的中心部分
从分子化学到超分子化学
分 子
A
超 分 子 聚 集 分 子
B C
合 成 接 受 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共 价 键
D 底 物
识 别
有 组 织 的 组 装
配 位 作 用 超 分 子
分 子 间 键
} 变 换
易 位
分 子 和 超 分 子 器 件
超分子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1. 人们希望模拟自然。想借鉴自然界的自组装 的思想,最终实现人工合成新颖.稳定.功能和 技术的重要材料。
2. 微电子工业不断小型化和高性能的需求-分子 器件
分子识别的分类
一.从识别类型分 1. 阳离子识别 2. 阴离子识别 3. 中性分子识别 4. 多重识别
二.从识别的主客体分 主体:有机化合物,金属配合物 三.识别的形状 球形识别、四面体识别等
阳离子识别
最简单的分子识别——冠醚和金属阳离子
球形识别
18-冠-6与碱金属 稳定常数的对数值 -∆G/(kJ/mol)
超分子化学的发展
目前,超分子化学研究工作非常活跃,它涉及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生物化学 等。
实际上超分子体系的研究已不限于化学的范畴, 而是与生物、物理、生命科学、材料、信息及 环境等学科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超分子科 学”。
分子识别(recognization)
识别:指给定受体与底物选择性结合并产生某些特定 功能的过程。(这种选择性是指分子间特殊、专一的 相互作用)
超分子自组装的分类
一、按形态分 二、按分子间作用力分 三、按是否含有金属分 四、按组装的形式分 五、按组装后功能分
超分子自组装体系
不含金属的自组装体系 含有金属的自组装体系
不含金属的自组装体系
1. 小分子自组装 1.1无机小分子 1.2 有机小分子 2. 高分子自组装 2.1 结构规整、完善的分子自组装 2.2 不规整、不完善分子的自组装 3. 生物大分子自组装
对RNH3+和多极阳离子的识别
四面体识别
对RNH3+的识别
对多极阳离子的识别
阴离子识别
穴状配体4质子化后对氯离子的识别
穴状配体11质子化后对线状阴离子N3-的识别
两极大环受体对长链多中心阴离子的识别
中性分子的识别
中性分子的识别要利用到给体—受体相互作用,特别
是氢键相互作用。
15
多重识别
超分子化学简介
分子间作用力
组成超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范德华力,静电作用,配位键的作用,疏水亲脂 作用力,芳香堆积等. 正是通过以上分子间作用力的协同作用而形成了超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非共价键力)属于弱相互作用,那怎么能 结合成这种稳定、有序的实体呢?
分子间作用力的协同作用
分子之间的多种作用具有协同作用特性: 通过协同作用, 分子之间能克服弱相互作用的不足, 形成有一定 方向性和选择性的强作用力, 成为超分子形成、分子识别和分子 组装的主要作用力, 其强度不次于化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