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史地]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篇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①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4.产业结构的差异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3)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15.区域发展阶段1)指标: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

8%C7%F8&92&cl=2&lm=-1&fr=&sf=1&fmq=&pv=&ic=0& 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7%E0%B2%D8%B5%D 8%C7%F8&s=0 【教师设问】中国一共可以划分为几个分区? 【学生讨论】一共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导入正课】本节课,首先来了解分区中的北方地区。 【概念讲解】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 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 肃东.htm 5.【布置任务】请大家结合教材以及地图册,并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和社会经济状况。 6.【学生活动】以同桌两人为一组,通过查找地图和资料,并用利用互联网搜索,找到北方地区 的相关信息。 (三)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任务一】了解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情况。 【学生活动】 两人一组,在互联网92&lm=-1&cl=2&fr=ala0&word=%D6%D0%B9 %FA%B5%D8%D0%CE%B7%D6%B2%BC%92&cl=2&lm=-1&fr=ala0&sf=1&fmq=&pv=&ic =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6%D0%B9%FA%C6 %F8%BA%F2%C0%E0%D0%CD&a92&cl=2&lm=-1&fr=ala0&sf=1&fmq=&pv=&ic =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6%D0%B9%FA%B A%D3%C1%F7%CD%BC&s=0&oq=%D6%D0%B9%FA%BA%D3%C1%F7&f=3&rsp=0&oq=%D6 %D0%B9%FA%BA%D3%C1%F7&f=3&rsp=0 中国土壤类型: /i?ct=201326592&clmp;fm=index&pv=&z= 0&word=%D6%D0%B9%FA%CD%C1%C8%C0%C0%E0%D0%CD&92&cl=2&lm=-1&fr=&sf=1&fmq=&pv=&ic=0& 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6%D0%B9%FA%D6%B 2%B1%BB%B7%D6%B2%BC&s=0 【任务二】了解北方地区资源、人口、城市、工业和交通 【学生活动】 两人一组,在互联网92&cl=2&lm=-1&fr=ala0&sf=1&fmq=&pv=&ic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篇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 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 湘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韩改凤单位市34中审核人陈霁华备课人学科地理年级高二选用教材湘教版【课标解读】:本节的课标内容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我参考了课标结合教材内容把本节的课程标准分为以下基本要求:一、能够学会运用分析区域的地理条件,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和确定具体措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

二、能够以某能源和矿产资源典型区域为例,运用区位分析方法,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区位因素。

三、能够对典型区域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对策。

四、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能够归纳出以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区域优势区位条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五、能够借鉴区域开发的成功模式,结合本地区的矿产资源状况,分析出本地的区位优势和不利条件,提出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对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材分析】:必修三的第二章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开发、资源合理利用等内容是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本节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为案例,分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3-1东、中、西差异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3-1东、中、西差异

济发展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地区优 势, 发展第三产业 和集约农业, 发挥
主要农业基地、 能源 、 原材 东部 工业区,交通尤
料 不足,环
经济 其是 海运 便利, 境污染严重,
技术创新优 地带 城市化、科技化、 江河下游多 势,产品向 高、 国际化水平高 洪涝灾害 精、尖 方向发展
自主·学习区
第1课时
经济地带 范围(包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川(蜀)、 渝 、 ⑩
辽、 冀、 京、 津 、 黑、吉、 ③
括的省级 行政单 位)
鲁、 苏、 沪、 浙 、⑦ 内蒙古 、 贵(黔)、 ④ 云(滇)、 闽、粤、⑤ 桂 、 晋、豫、鄂、 藏、 陕 (秦)、 ⑪ ⑥ 琼 (暂未包括台、⑧ 湘 、 皖 、甘(陇)、 宁 、 ⑨ ⑫ 港、澳) 赣 青、新
(1)三大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 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部最发达,________部次 之,________部较落后。
互动·探究区
第1课时
(3) 从 图 中 可 看 出 ,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最 快 的 是 ________ 部 , ________部次之,________部较慢。 (4)根据材料结合区域产业结构有关理论分析, 哪个地区农业经
渝 10 个
互动·探究区
第1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优越 雄厚 较高 高
较优越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完整版】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99页 0191页 0326页 0446页 0489页 0661页 0723页 0758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高中地理:必修3的教学分析课件(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必修3的教学分析课件(湘教版必修3)

3、“3G”技术深奥难懂
“3G 知识专业性太强。脱离了 3G”知识专业性太强 3G 知识专业性太强。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二、对必修Ⅲ教学困惑的对策思考 对必修Ⅲ
1、对区域地理支撑不足的对策思考 对策一:研究教学指导意见,领悟教材 对策一:研究教学指导意见,领悟教材 编写理念
轻知识,重方法。 知识,重
必修Ⅲ 必修Ⅲ的教学困惑与思考
一、必修Ⅲ教学中面临的困惑
1、区域地理支撑不足
教材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区域背景知识薄 但必修Ⅲ教材又有所涉及。 弱,但必修Ⅲ教材又有所涉及。
2、案例教学延伸有限
学生区域背景知识薄弱导致案例的举一反三 有限(即案例印证原理有限 案例编写混乱( 即案例印证原理有限); 有限 即案例印证原理有限 ;案例编写混乱(如 荒漠化一节等)导致案例目标延伸有限。 荒漠化一节等)导致案例目标延伸有限。
地理图表教学,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1 .在下表的 4 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 个地区中, 城市化水平最高? 城市化水平最高?哪两个地区工业相对 发达? 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 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二、对必修Ⅲ教学困惑的对策思考 对必修Ⅲ
3、对“3G”技术深奥难懂的对策思考 、对“3G” 对策一 对策一:运用大量图片、影视资料增 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策二 对策二:通过课外实践增强学生的兴趣。
案例: 案例:
“寻找自己的学校” 寻找自己的学校”
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
二、对必修Ⅲ教学困惑的对策思考 对必修Ⅲ
2、对案例教学延伸有限的对策思考 对策一:研究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领 对策一:研究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领 悟案例安排意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材分析
地理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思维方法,如综合分析、空间 思维等,解决地理问题。
创新能力
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出创新性观点和解 决方案。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人地关系观念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祖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遗产,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培养。
全球意识
学生能够关注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树立全球意 识。
教材特点与亮点
01
02
03
04
系统性
教材内容系统完整,各章节之 间逻辑严密,便于学生理解和
掌握。
时代性
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地理 学科发展趋势,体现时代特色

实用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 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可读性
文字流畅,图表丰富,版式活 泼,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
读习惯。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教材设计了多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调查等,让学 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部分内容难度偏高
部分章节内容过于深入,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导致学生学习困难。这可能与教材编写 过程中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准确有关。
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尽管教材涵盖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但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引起学生的 兴趣。这可能是因为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忽略了与现实生活 的联系。
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
01
02
03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回顾相关知识,引导 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采用案例教学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地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1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通信的发展和影响。

2.了解电子通信带来的社会变革。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电子通信的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辩证地认识网络带来的影响;2.培养努力学习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电子通信的影响和作用。

2.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

难点:信息化与数字化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与国际互联网的理解。

教学方法归纳法和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承转过渡: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一课中我们对通信的有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子通信,电子通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为此这节课着重讲述通信发展的最新趋向──电子通信。

一、电子通信利用电作为通信手段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事,电信起步晚于邮政,但发展速度异常迅猛。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信,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而电子通信是电信领域的“排头兵”。

多媒体投影图7.24,教师提问: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有何差异?学生阅读教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1.传递的网络不同。

电子邮件通过电信网络(数字网);普通邮件通过邮政网络(邮局)。

2.通信方式不同。

电子邮件是一种人到人的通信方式,收件人无论走到何处,只要有一台网络连接的电脑,便可打开自己的邮箱,收到由网络传来的邮件;普通邮件是场所到场所的通信,收件人离开特定的场所就无法完成通信。

3.邮件传递的时间不同。

电子邮件快,普通邮件慢。

继续引导学生:可以得出电子通信的特点,即信息化和数字化。

启发学生思维:电子通信对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方面有何作用?主要有几种形式?学生思考讨论:主要的作用在于改变交往形式、加快社会运转节奏。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篇一:1.3-区域发展差异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 ▲1.东、中、西差异①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③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差异(时空发展状况)▲2.南方与北方①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教学重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难点: 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教具准备:1 中国政区图2 ppt课件3.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开始新内容:(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知识。

板书:一东、中、西差异过渡:(背景介绍)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

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从现在看,这种从沿海到内陆的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

我们讲东部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差异,目的是对我国这方面的国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这种差异是由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造成的,以及未来三个地带发展的趋▲3.西部大开发①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1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目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目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目录篇一:高中地理教材目录湘教版(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选修三第一章海洋和海岸带第二章海洋开发第三章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海洋权益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规划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选修四选修五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分布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2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第三节中国环境法规体系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选修六选修七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二章地图与遥感(RS)第三章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五章 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览高中地理教学计划(全年组)更新时间:2008-03-28 16:34:40论坛转帖地理教学计划一、三年大计划年级学期教学内容高一年级第一学期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学期高中《地理》必修2高二年级第一学期高中《地理》选修1,《中国地理》1、2两册。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从空间角度,把整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发展的内部差异。

本节从我们熟悉的中国地理为例,从经济和自然角度对我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

从空间角度分析区域发展的规律。

二:课标分析:《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自然差异。

本节主要以我国为例,来阐述自然发展差异。

本节的三维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比较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地理读图,分析能力。

2、过程收集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资料,讨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和思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自觉投身祖国的建设中去。

通过西部大开发的讨论,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东、中、西部差异;二是南方与北方差异;三是西部大开发。

四:学法分析:在教材处理上,第一部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应要求学生能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让学生熟练掌握东、中、西部三个地带的位置及所包括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二部分"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先组织学生讨论,从而归纳出三个地带比较直观的差异有哪些?让学生从衣、食、住、行、生活习俗、工农业等方面展开讨论。

对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看法及意见

对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看法及意见

湘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传承了初中教材的一些成功作法,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练习和小活动是其一大特点,这样便于学生及时理解、巩固新学的知识,也方便了教师教学;课本中的语言表述追求通俗化、生活化、形象化;教材在编排和结构上,基本遵循了课标中内容标准表述的逻辑和顺序。

1.教材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注重必修3册教材的递进性和相互联系,选修7册教材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教材的分工与衔接,初中教材偏重于说“地”,原则上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教材则更侧重于讲“理”,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确保了地理课程体系的渐进性和完整性。

2.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加强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的相互联系与渗透。

如,必修《地理Ⅰ》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由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宇宙中的地球”到人类周围的环境“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引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这种时空上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严重影响着人类活动,最后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全书的总结。

整个教材紧扣了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和人地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在突出自然地理内容时,又不拘泥于纯自然地理结构,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融合。

必修《地理Ⅱ》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阐述了“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等,最后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尾,阐述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必修《地理Ⅲ》以区域为载体,阐述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并在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的同时,不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在最后部分阐述了时代气息浓厚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紧跟了地理科学的时代步伐。

必修三册教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 1 -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1 - 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 6 - 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 10 - 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 10 - 第二节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 14 - 第三节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 19 - 第四节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 23 - 第五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 27 -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 30 - 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 30 - 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 33 - 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 37 - 第四节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 - 40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自然资源概述(一)自然资源的概念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课件: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32张)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课件: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32张)

学习 目标
【环节一】自然资源概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P6,并通过观看视频,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有何属性特点? (3)自然资源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根据不同标准,自然资源可 以分为哪些类型?
【环节一】自然资源概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P6,并通过观看视频,回答以下问题。
1.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 位置有哪些共同点?
• 都处于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 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活农动业社会阶段
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 展的重要条件。在一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 形成和发展。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大都孕育了发达的农业,并形成了较大的城市。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依托尼罗河, 古巴比伦依托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依托恒河和印度河,中国依托黄河和 长江,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2.议一议,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都具备哪些 优越的自然条件?
• 都处于大江大河流域; • 都地处冲积平原,适合居住行动,交通自由; • 都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适宜人类居住生活; • 都不是位于大陆内部,受季风气候影响,雨
热同期,适宜发展农业。
(二)工业社会阶段
在工业社会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对其经济发 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澳大利亚水文图
澳大利亚农牧分布图
活动 农业社会阶段
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 展的重要条件。在一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 形成和发展。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大都孕育了发达的农业,并形成了较大的城市。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依托尼罗河, 古巴比伦依托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依托恒河和印度河,中国依托黄河和 长江,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 1.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理解并掌 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掌握 我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差异(时空发展状况) • 2. 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 理解并掌握 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 发展方向 • 3.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 发展方向 •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 教学难点: • 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 因分析; • 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 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区域的概念和主要特征,区域 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分布形态,区域产业结 构的划分 • 教学难点: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区域产 业结构的演进
• 活动二 • 三大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 • 读图分析产业结构的优化,培养学生读图 能力
• 活动三 • 东部地带与中西部地带的差异分析 •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差异的能 力
• 活动三 • 分析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 条件的差异 • 学生自主分析两个地区,培养学生的自主 分析能力
活动四 如何看待区域差异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国经济发展公平与效率的讨论
阅读材料
• 1· 城市化水平 • 2· 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 • 3·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教学内容
• • • •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的分布 2· 三大经济带的发展那差异 3.南北方的经济差异 4· 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以开发的意义
第二节 区域的发展阶段
• 内容体系 • 一· 区域的发展水平开发方式以及区域产业 结构的演化 • 二·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 三· 工业化阶段 • 四·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表述体系
• 图片 • 图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过区域发展格局 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以及国的匹兹堡为例,分析工业发展的影 响区位因素以及带来的影响 • 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特点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 方式的不同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 展观和人地和谐观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 • 教学难点: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 • • • 内容体系 一· 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差异 二· 南北方发展差异 三· 西部大开发政策
• • • • • • • • • 图片 图1-1热带沙漠景观 图1-2热带雨林景观 图1-3热带草原景观 图1-4高山地区景观 图1-5农村地区景观 图1-6城镇地区景观 图1-7城市景观 图1-10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活动一
一· 通过设计旅行线路体会区域的特征以及培 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地理兴 趣。 二· 体会区域的差异与特征
活动二
• 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来说明区域的空间结 构 • 分析某省的人口和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
活动三
通过分析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国内生产 总值,分析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经济 发展水平 通过分析农业工业城市地域的经济特点体 会区域经济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
阅读材料
• 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 区域空间结构的内容及变化 • 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
• 活动二 • 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为例分析其地 理区位特点 • 区域经济结构演化的原因及影响
活动三
•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及其人地 关系 • 案例分析上海如何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
• 1· 区域开发方式 • 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教学内容
•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及其原因影响分析 • 三大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 • 一个区域总体发展水平的评价
教学内容
• • • • • • • 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 2.区域的特征 二· 区域的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的内容 2.区域的划分 3.区域的空间分布形式
• • • • •
三· 区域的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的含义 2· 三次产业的划分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4· 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
表述体系
• • • • • • 图片 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带 图1-13我国三大经济带的比较 图1-14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图1-18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图1-19我国西部大开发范围分布
活动
• 活动一 • 识记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包括的省份 • 通过以自己家乡为例分析经济发展优势与 劣势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指标,以及 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指标。 •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案例分析,说明 在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产生的影响 • 2.通过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 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 实现人地关系和谐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 征 •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 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 (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 的读图能力 • (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 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 合分析的能力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贾国平 2009131105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 • •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区域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区域的发展差异 第四节 区域的经济联系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 内容体系 一· 区域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二· 区域空间结构 三· 区域产业结构
表述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