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ppt.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省 属高等学校“西部高校计算机校园网建设 项目”建设工作;加大了高等学校贴息贷 款项目的力度;贵州大学正式被列入 “211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国 家重点大学的历史。
③强化了教学质量管理。从教学工作 地位、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师队伍建设、 外语教学等多方面加强了教学质量的指导、 管理和监督。 ④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全省高等学 校积极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全省 高等学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 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选活动。
南宋时,出现了贵州第一所书院— 沿河鸾塘书院。 元代,今贵阳有顺元路儒学,安顺 等也有建学记载。 明代,大量汉族知识分子因做官、 从军或被贬到贵州,对教育发展起到重 要作用。如王阳明。贵州共有官学80所, 书院26所,开科取士中进士者达121人, 1700多人考取举人。
清代,有官学69所,书院159所,义 学301所,并有大量私塾。还专门开设招 收少数民族子弟的“苗科”。据统计,贵 州中举者达4300多人,中进士者600多人。 贵阳的曹维城、赵以炯、麻江的夏同龢还 中了状元。 鸦片战争后,任刑部左侍郎的贵州人 李端棻,成为推行近代教育新思想的先驱。 1897年,贵州学政严修创建了第一所 新式学堂经世堂。
⑤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明显提高。农业方面,通过实施农业 攻关计划和“星火计划”,选育了一 批动物、植物优良品种,农业综合配 套技术组装在大范围应用获得成功。 工业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已覆盖电子 与信息技术、光电一体化与机械、生 物技术与制药、新材料等产业。
科技进步对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事 业的持续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围 绕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在水污染治理、气象及洪涝的减灾防 灾、医药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 果。
•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贵州出席代表100名, 受表彰的有14个先进集体,23名先进个人。同 年召开贵州科技大会,表彰1000多项科技成果, 256个先进集体,364名先进个人。制定《1978 年至1985年贵州科技发展纲要》,恢复省科技 委员会;建立科技干部管理局;重组贵州科学 院;建立贵州农业科学院。 • 1985年,省人民政府发布一系列科技工作条例, 推动贵州科技工作向前发展。 • 至1999年,全省登记科技成果5471项,获国家 级奖励47项,省级奖励4455项。 • 2005年,全省有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 发机构74个,从业人员5671人。
军阀时期,教育发展缓慢。1928年贵 州政府将高校和职校合并为贵州大学,但 1937年停办。仅有初等学校2222所,中等 学校32所。 抗战期间,省外部分学校迁入1945年, 有小学1.06万所,中等学校170所,高等 学校有私立大夏大学、私立湘雅医学院、 国立浙江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分校;1938 年成立贵阳医学院, 1940年成立贵州大 学,1941年成立贵阳师范学院。抗战后, 外省学校回迁,贵州教育呈现衰退。
一、贵州各历史时期的突出文化表

①建省前的文化 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骨器等 工艺体现了独特的原始造型艺术。 战国时期,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 在内的独特“夜郎文化”。 西汉初期,出现了西汉《尔雅注》 的作者舍人、辞赋家盛览、东汉教育家 尹珍等历史文化名人。 东汉时期,歌舞盛行。
③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十五”时期, 财政投入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超过2亿元, 全省各类职业院校的校舍、教学仪器设备 等全面改善。 ④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全省中等职业 教育共有专任教师9564人,其中大学本科 以上学历教师占48.9%,专科学历占33.7%。
(二)科学技术方面
• 1949年冬贵州解放至1957年,贵州科技工作 主要是团结知识分子,组建科技队伍,普及 科技知识,改进生产技术。 • 20世纪60年代初,对科技队伍进行整顿,改 进科技工作的领导。 • 1964年贵州开展“三线建设”后,增强贵州 科技力量,拓宽科技领域,增强科技能力。 • “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人员受到迫害, 科技机构被迫停止工作。但一些科技人员仍 然在艰难条件下,在国防科技研究和帮助地 方民用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做了许多工作。
在职业教育方面: ①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形成 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 为骨干,职业初级中学和农村成人技术培 训学校以及成人学校为补充,学历教育与 职业培训并举,职前职后教育沟通,初等、 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 体系。
②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不断扩大,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 技术学校完成农民技术培训、农村普通 初级中学学生参加“绿色证书”培训、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举办下岗、转岗职工 和公务员短期培训的人数也有较大增加。
《多彩贵州》
第九讲
任课:赵晓红
第九讲:贵州省解放后教科文卫 体等发展情况
(一) 教育方面:
解放前,贵州教育十分落后,文盲半文盲 占全省总人口的90%以上。解放后,教育事业逐 步发展。目前贵州教育进入了快速、健康发展 的新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1949年底贵州解放后, 接管民国政权留下的国立大学3所,公立中学81 所,公立小学494所。私立中、小 学分别于 1953年、1956年完成接办工作。
新时期贵州教育的特点表现为: ①逐步确立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战 略地位。1985年,中共贵州省委、省 人民政府提出“发展教育,开发智力, 是振兴经济、兴黔富民的根本大 计。”1995年9月,中共贵州省委、 省人民政府正式作出《实施科教兴黔 战略的决定》,教育与科技一起摆到 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
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政 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 教育督导制度,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 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实行校长 负责制,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推行目标 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体制逐步建立和 完善。
③教育经费不断增加,办学条件 逐步改善。财政拨款逐年增加,并改 变单一由国家投资的办法,实行多渠 道筹集教育经费。据统计,“十五” 时期,全省教育事业费由2000年的 34.7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02亿元; 教育事业费百度文库出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 比例由2000年的17.2%上升到19.6%。
1949年贵州解放时,仅有小学494 所,在校生5.9万人;中等学校81所, 在校生1.2万人;大学3所,在校生 1747人。全省人口中文盲达90%以上。 从1950—2006年,贵州教育经历 了接管和改造、整顿和发展、曲折发 展和全面开创贵州教育新局面几个阶 段后,贵州教育步入大发展、大跨越 的新时期。
(三)
文 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 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 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 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 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本节所述的文化,主要是文学艺术、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方面。
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包括了从 原始的部落遗存到民间自然崇拜和原始 宗教,从各民族文化体系的传承到其各 支系之间的千差万别,从中原文化到荆 楚文化、巴蜀文化、古越文化、滇文化 乃至儒、释、道、巫、傩等诸多文化事 象。 文化的多元并存、共同发展,形成 了贵州文化的主要特色。
不同所有制科技组织机构并存, 全社会办科技事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工业企业正向技术开发、科技投入、 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体的方向发展,技 术创新机制正在建立;农村社会化科 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③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据省科 技厅统计,1980—2002年,全省取得的 科技成果达6106项,其中获奖成果3629 项,占成果总数的59.4%。获国家发明奖、 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的成果有46项, 这批成果涉及农业、林业、能源、机械、 电子、冶金、化工、地质、环境保护、 医药卫生、文化体育以及航空、航天、 激光、核技术等几十个领域。
④进一步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各 级师范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为各级各类 学校不断输送教师。建设了 3所本科,7所专科,21所中等师范院校。 同时,加强了在职教师培训的力度,通 过函授、教材过关、广播电视大学、自 学考试、外出进修等形式的继续教育工 程,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⑤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教育教学 研究,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
•· 1950年,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贵州保 留贵州农学院、贵阳师范学院和贵阳 医学院3所大学。 •· 1958年“大跃进”中学校发展速度过 快,教学质量下降。1961年至1962年 调整后,高等院校由“大跃进”中的 35所调为5所,中小学也有较大调整。
• “文化大革命”中教育遭受重大破坏。改 革开放时期得到重要发展。
⑥省情教育纳入正轨。省情教育已引 起领导部门的重视,一些高等学校已 组织编写省情知识教材,将省情教育 正式列入教学计划,为培养适用的乡 土人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贵州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发展状况 在基础教育方面: ①“两基”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2005年,有中学2666所,在校学生254.96 万人;有小学1.43万所,在校学生473.76 万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 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攻坚取得决定性 进展,2006年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
科学技术成果以不同形式转化到经济 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部门以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驱动的动力机 制,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依托、以优 质服务为宗旨的经营机制,合理流动、双 向选择、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业绩、效 益、知识产权相结合的分配机制,自我发 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激励和约束机 制等得到逐步完善;
②有171所“义教工程”农村初级 中学建成。 全省共计投入资金3.92亿元,建成“义 教工程”项目初级中学171所,有教学 用房、行政教学办公用房、学生宿舍和 食堂等。
在高等教育方面: ①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 全省共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个、硕士学 位授权单位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 博士授权学科点8个、硕士授权学科点 210个。
• 至2005年,有高等学校20所,硕士点83 个,联合培养博士生的高校3所。全省基 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
• 至2004年已达82.4%。初中、高中和高 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4.2%、24% 和10%以上。
一、教育发展概况 秦汉时期,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 传入贵州,其中以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 的影响较大。 东汉时,尹珍是贵州历史上有记载 的第一位教育先驱。 唐宋时期,贵州始创办学。 南宋时期,杨氏家族在遵义 “建学 养士” ,向朝廷争取到每年3个名额的 科举考试,30多年间,贵州出了8名进士。
• 贵州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 ①初步建立起贵州科学技术发展体系。 在21世纪初,贵州已有一个学科门类基本 齐全、科研开发与科技管理服务相结合, 包括独立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技术 开发机构、民营科技企业、农村技术网络 在内的科技体系,有一支素质较高、基本 能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队伍。
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 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贵州科技体制改革 从直属科技系统入手,逐步推向企业和农 村,以运行机制为重点,逐步延伸到组织 结构和人事制度。经过改革,形成了科研 任务来源社会化、科技资金投入多元化的 新格局;科研机构从纯科研、封闭型向集 研究开发、中间试验、生产经营一体化、 多功能、开放型转变,科技创新能力、科 技实力得到增强;
为了鼓励科技进步,省人民政府 设立了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1980—2002年,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的成果有3531项,其中一等奖44项, 二等奖365项,三等奖1495项,四等奖 1579项,鼓励奖48项。
④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工 业上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业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农业上科 技部门主动与涉农部门共同组织、协调、 指导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十五” 时期,水稻、玉米、油菜、小麦新技术 示范推广面积710万亩,增产15.3万吨, 产值2.07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