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没有祖国

合集下载

恩格斯最著名的一句话

恩格斯最著名的一句话

恩格斯最著名的一句话恩格斯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无产者无祖国。

”这句话出自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国际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读。

1. 无产者:指的是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是指没有私有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人阶级。

恩格斯指出,无产者是社会中最被剥削、最受压迫的群体。

2. 无祖国:意味着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国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是资产阶级的工具,为资产阶级服务,无产阶级在国家中只是被剥削阶级的地位。

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斗争目标是消灭阶级和国家,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3. 这句话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国际性。

无产阶级是一种全球性的阶级,无论在哪个国家,无产阶级都面临着相同的剥削和压迫。

恩格斯指出,无产者无祖国,意味着无产阶级的斗争不受国界限制,是全球范围内的斗争。

4. 这句话还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

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自己的解放。

无产者无祖国,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国际性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目标。

5. 这句话对于资产阶级的国家观念进行了批判。

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国家是一种压迫和剥削的工具,无产阶级不应该为资产阶级的国家服务,而应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国际统一。

6. 恩格斯的这句话对于国际主义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无产者无祖国的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石。

恩格斯的这句话激励了无产阶级进行国际团结和斗争,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7. 无产者无祖国的思想也对无产阶级革命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需要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国际统一。

这一思想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8. 这句话也提醒无产阶级要认清自己的地位和任务。

无产者无祖国是对无产阶级的现状的准确描述,也是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明确指示。

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工人没有祖国”

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工人没有祖国”

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工人没有祖国”作者:张睿琚叶李晓斌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8期摘要: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工人没有祖国”,有一个前提,在现阶段无产阶级革命家(马恩,列宁)是不否认爱国性和民族性的。

理论基础有三个,第一,所谓“祖国”是在资产阶级统治下,是资产阶级的国家,不是工人的国家。

第二,当时马恩是基于“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第三,狭隘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不符合共产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其更快的消失”国家和阶级的灭亡是无产阶级的使命。

基于三个理论前提提出:“工人没有祖国”。

关键词:工人;祖国;国际联合;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40年代西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总结,以及同资产阶级、同各种冒牌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工人革命运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的产物。

《宣言》的问世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阶级根源。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占统治地位。

欧洲各国相继开始进行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经济危机频发,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带来深重灾难。

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随着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规模越来越大。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发起了以实现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1844年发动武装起义,反对私有制社会。

这些斗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却显示出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工人阶级斗争的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要求。

资本主义宣言原文

资本主义宣言原文

资本主义宣言原文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有两点:一是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不分民族;二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各阶段,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胜过其它无产阶级群众。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这一点与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一样。

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而一般的表述。

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并不是只有共产主义才如此。

例如,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共产主义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建立在阶级对立、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而且这种私有制是历史上最完备的,也因为完备而走到了私有制尽头。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有人责备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要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连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也要消灭。

“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资产阶级财产出现以前的小资产阶级、小农的财产,已经被工业的发展消灭了,你们说的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吧?难道雇佣劳动,无产者的劳动,会给无产者创造出财产来吗?没有的事!你们的财产是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让我们来看看资本和雇佣劳动这对立的两个方面吧。

资本家在生产中不仅占有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地位。

因为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

所以,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所以,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

鲁迅说工人成为资本家的句子

鲁迅说工人成为资本家的句子

鲁迅说工人成为资本家的句子摘要:一、前言二、鲁迅关于工人成为资本家的观点三、现代社会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四、如何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与进步五、结论正文:【前言】在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著作中,他曾对工人阶级的命运表达过自己的观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鲁迅的观点来探讨现代社会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与进步。

【鲁迅关于工人成为资本家的观点】鲁迅在《呐喊》一书中提到:“工人没有祖国。

他们不是属于这个国家,而是属于全世界的。

他们的劳动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认为工人阶级的命运是与世界紧密相连的,他们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

【现代社会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资本家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们掌握着工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获取巨大的利益。

而工人则需要依赖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权益容易受到侵犯。

因此,如何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与进步,成为了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如何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与进步】要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与进步,首先需要提高工人的觉悟。

工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权益和地位,并通过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其次,国家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政策,保障工人的权益,使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获得平等的地位。

最后,工人阶级应该与世界各国的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共同为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

【结论】总之,鲁迅关于工人成为资本家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现代社会中工人阶级命运的视角。

在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与进步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探讨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案

探讨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案

近代以来,工人阶级一直是国际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资本主义横行的时代,工人阶级的生存和发展处于较为艰难的境地。

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工人阶级不断组织、斗争,形成了国际工人运动。

而社会主义作为工人运动思想的一种体系,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探讨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一、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国际工人运动是一种旨在保护和维护工人阶级权益的组织形式,由此可以发现,工人阶级是国际工人运动的基础。

而社会主义则是工人运动思想的一种体系,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旨在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平等、公正、共享的社会秩序。

这种制度变革的追求,恰恰得到了无产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因此,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是紧密关联的。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成为了国际工人运动的主流思潮。

社会主义以国际主义为基础,视全球工人阶级为一体,强调国际工人阶级联合,反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看重工人阶级的觉悟和组织能力。

其代表作之一《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士为着争取自己的权益斗争是意义非凡的。

在此基础上,一些有意识、有组织的国际工人运动组织相继出现。

这种运动首先体现在国际社会主义者协会(国际第一国际)和社会民主工人党(第二国际)等组织中。

这些组织致力于实践和推广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思想,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国际工人运动不仅仅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它的兴起和发展更是与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政治形势密切相关。

在19世纪末,工业革命达到高峰,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水平,而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却异常艰难。

这种矛盾引发了工人阶级的不满和抗议。

在此背景下,一些有组织的工人组织相继涌现。

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和法国工人组织。

此后,国际工人运动便愈发强大,种类和形式也日渐多样化。

工人组织常以罢工、示威、游行等形式呈现,一度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究竟如何理解“工人无祖国”

究竟如何理解“工人无祖国”

究竟如何理解“工人无祖国”《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工人没有祖国,一百多年来人们从各个立场出发对这句论断的争论不断,准确地说,是误解不断。

这句话虽短,但它所蕴含的真实含义却长久游离在争论的视线之外。

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和话语系统中,“祖国”、“爱国主义”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存在。

今天普遍存在着一个倾向——将“祖国”“爱国”同阶级分析加以割裂。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理解“工人无祖国”?原编者按: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和话语系统中,“祖国”、“爱国主义”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存在。

今天普遍存在着一个倾向——将“祖国”“爱国”同阶级分析加以割裂。

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当抽象地来谈论爱国这个问题,我们应当看到,没有什么纯粹的、抽象的“爱国主义”,正如没有抽象的“祖国”,没有脱离内容的形式;这些范畴的历史内涵和具体内容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那儿是彼此各异的。

由于“爱国”的话语是舍弃了社会阶级分析而直接从抽象共同体出发,因此这决定了其历史视野和运用范围的有限。

“爱国”看起来与阶级无关,但实际依然是社会阶级复杂运动的一部分——“国家”本身就意味着阶级统治,而“爱国”日常所指的对象——民族的政治国家的形成也是伴随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

正是因为“爱国”话语所包含着的阶级性和问题复杂性,在资本主义时代它时常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于腐蚀、分化无产阶级的斗争,替资本主义制度披上一层虚幻共同体的神圣外衣,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对“爱国主义”保持着距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无原则地、毫无目的地排斥“祖国”“爱国”。

《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工人没有祖国,一百多年来人们从各个立场出发对这句论断的争论不断,准确地说,是误解不断。

这句话虽短,但它所蕴含的真实含义却长久游离在争论的视线之外。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理解“工人无祖国”?在此我们整理了以下问答:说明:Q为红小兵(努力弄懂马列主义!)A为马列之声(马克思主义哲学吧理论学习小组)以下是Q&A的对话:Q:人们在现实中都感受到祖国的存在,还被普遍教育去热爱祖国。

“工人没有祖国”思想的再认识

“工人没有祖国”思想的再认识

“工人没有祖国”思想的再认识作者:孙军来源:《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01期[内容提要]“工人没有祖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彰显无产阶级彻底革命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著名口号。

其立论基础在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具有相同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

正确理解这一原理的国际主义本质,至少可以从资产阶级的国家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西欧工人运动的政治观察,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革命条件,以及民族问题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关系等4个视角加以把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没有祖国”思想仍然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

[关键词]祖国;阶级;国际主义“工人没有祖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提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彰显无产阶级彻底革命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著名口号。

它是经典作家针对资产阶级责备共产党人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而做出的理论回应。

列宁将其视为“《共产党宣言》中早已阐明的一条社会主义的基本真理”。

[1]《宣言》发表以后,这一论断相继受到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歪曲与攻击。

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以及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历史实践中对“工人没有祖国”的思想做出了进一步阐释,有力廓清了这一观点的阶级特性和国际主义本质。

时至今日,由该论断所引出的无产阶级国家与国际主义的关系问题,仍然是我们在面对现实政治问题时不能回避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

特别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历史条件下,对马恩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论思考重新加以梳理分析,尤显必要。

一、“工人没有祖国”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18世纪在英国爆发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革,社会化大生产作为新的生产方式取代了原有的传统生产方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社会化大生产本质上是一种以大工业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而大工业的基本特点就是“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泛的分工”。

“工人没有祖国”思想的再认识——兼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当代价值

“工人没有祖国”思想的再认识——兼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当代价值

—卜 ຫໍສະໝຸດ ( 中共大连市委 党校 辽 宁 大 连
1 1 6 0 1 3 )
【 内容提要】 ‘ ‘ 工人没有祖 国” 是马克 思、 恩格斯在《 共产党 宣言》 中提 出的 重要 论断 , 也是彰显 无产阶级彻底革命 和
国际主义精神的著名 口号。其立论基础在 于全世 界无产阶级具有相 同的阶级地位 和历 史使命 。正确理解这 一原理 的国 际主 义本质 , 至 少可以从 资产 阶级的 国家性质 , 马克 思、 恩格斯 对 当时西欧工人运动 的政 治观察 , 无产 阶级 实现 自身解 放的革命条件 , 以及 民族 问题 的历 史条件和阶级关 系等 4个视角加 以把握 。 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 , “ 工人没 有祖 国” 思想仍 然在 当代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和启示价值 。
0 0 0 0
中 图分 类 号 : A 8 1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 - - 4 4 9 6 ( 2 0 1 3 ) O 1 —0 0 9 5 —0 5
“ 工 人 没 有祖 国" 思想 的再 认 识
— —
兼论 无 产 阶级 国 际主 义 的 当代 价 值
个 阶级 在 所 有 的 民族 中都 具有 同样 的利益 , 在 它 那 里 民族 独 特 性 已经 消灭 , 这 是 一 个 真 正 同整 个 旧 世界 脱 离而 同时又 与之 对 立 的阶 级 。 ” [ 3 这 个 阶级 不 属 于任 何 民族 国家 , 不 会 因为 民族 的 区隔 而产 生
主 要矛 盾 不是 民族 国家之 间的矛 盾 , 而是 表现 为 无产 阶 级和 资产 阶 级两 大 国 际性 阶级之 间不可 调 和 的矛盾 和 斗争 。从这 个 意义上 说 , 马 克思和 恩格 斯提 倡无 产 阶级 的 国际主 义 , 号召全 世 界 的无产 阶级

2017年高考通史复习《工业革命时期4》

2017年高考通史复习《工业革命时期4》

主要事件: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本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美国:1861-1865年南北战争废除黑奴制度。19世纪末 形成两党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 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法国: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二)《共产党宣言》(1848年)的主要内容 “资产阶级.....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 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 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 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 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 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 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 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 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 削”。 1、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二、创立革命理论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 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 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 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 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 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政治方面
总体特征二: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
事件: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 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 伟大尝试。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经典名言

马克思经典名言

马克思经典名言马克思(1818-1883)是现代社会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在他的一生中,他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其中包括很多能够唤起人们共鸣的言论。

以下是马克思的一些经典名言及其重要意义。

1. “工人无祖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这句话成为了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

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因为他们的利益与任何特定国家的利益没有直接的联系。

因此,他们应该联合起来,追求自己的共同利益。

2.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信仰是上帝的鸦片。

”(《哥达纲领批判》)这句话表达了马克思的反宗教立场。

他认为,宗教是一种不能解决社会问题的幻觉。

它是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民的工具,同时通过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来让人们沉溺其中。

3. “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句话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在这个过程中,原先的统治者被新的统治者所替代,从而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转变。

4. “人类的解放不仅仅是奋斗的任务,而且是一段漫长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认为,人类的解放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它需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奋斗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

5. “劳动是人类的生命活动。

”(《1844年经济学与哲学手稿》)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的生命活动。

通过劳动,人类创造了世界上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意义。

6. “无产者要么统治,要么受到统治。

”(《共产党宣言》)这句话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思想,也说明了无产阶级的处境。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者被压迫和剥削。

为了实现自己的解放,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来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和实现自己的利益。

7. “资本积累无疑是黑暗的,血腥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句话表达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1.工人阶级在我们国家处于领导阶级的地位,是由以下三个方面所决定的:一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无论搞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

二是由工人阶级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最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优秀品格。

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

三是由工人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工人阶级不仅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也是最基本的推动力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一条根本方针。

在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工人阶级队伍的年龄结构也发生变化更加趋于年轻化。

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原先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这些变化集中表现为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力量的增强。

现在,我国正在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新的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使一些人一时还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就产生了一些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如认为搞市场经济,经营者决定企业命运,普通生产工人无足轻重;企业制度变了,企业评价也变了;工人群众素质低,不值得依靠等等。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

简答题第1篇: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试题简答1、马克思同旧唯物主义者对实践的理解有什么不同?首先,实践是否具有客观性。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客观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不是把实践看作改造世界的客观的活动。

例如,费尔巴哈“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而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其次,实践是否具有能动性,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现实的人的“能动的”活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人们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的方面”,即没有看到人们在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主动的方面。

第三,实践是否具有革命性,马克思认为,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是“革命的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把实践歪曲地理解为“卑污的犹太人活动”,即个人利已主义的活动。

最后,实践是否具有社会历史性。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而不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脱离社会关系去孤立地观察人,当然,也就看不到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也看不到人的实践活动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总之,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是新世界观的牢固基础。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哲学家历来众说纷纭。

唯心主义者认为思想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有些唯物主义者认为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条件,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由于不懂实践,因而也不懂社会生活的本质。

只有马克思才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生活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因为,人的社会生活,如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等,都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都充满着实践的内容,带有实践的烙印。

实践活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的是生产活动,它决定着人的其他的一切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

共产党宣言资料

共产党宣言资料

“工人没有祖国”:我们先看看马克思的原话:(《共产党宣言》)其次,有人责备共产党人,说什么他们要废除祖国,废除民族。

工人没有祖国。

决不能剥夺他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既然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确立为民族,所以它本身暂时还是民族的,不过这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个意思。

究竟有没有祖国,还是要历史地看,具体来说,要看“祖国的利益”是不是能够与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相一致。

一个简单的历史回顾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制度下,当外族的侵略本身既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又损害了被统治者的利益时,他们是会联合起来进行抵抗外族侵略的民族战争。

例如20世纪的各种反殖民战争、民族独立战争等。

当然,如果本民族统治阶级的剥削过于残酷,甚至是要比外族人来统治更为不堪,那么这时候,被统治阶级也是欢迎外族来干涉一下的。

“祖国”本身是一个历史概念,民族独立战争后的“祖国”和民族独立战争时期的“祖国”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体现在资本主义下的阶级矛盾上面。

国家本身恰是作为统治工具而存在的。

(在这里,我们不谈作为文化和地域分野的国度,也把国家的公共事务管理功能刨除,因为它完全可以以别的形式出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作为雇佣劳动者在出卖自己的生产力,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

因而,他们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思想上受束缚。

而国家机器作为统治工具,在暴力(警察和军队)、法律,以及各项制度上,都在为资产阶级剥削工人服务。

这样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使得工人难以产生对资产阶级统治下的“祖国”的热爱。

相反,他们对同为工人的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有着更为深厚的感情。

因此我们说,“工人没有祖国”。

当前的环境下,当我们说工人阶级没有祖国的时候,我们反对地是统治者用想象出来的民族矛盾、国家矛盾来掩盖和转移事实上的阶级矛盾;我们反对的是统治者利用民族感情,把工人挡枪用,进而达到自己帝国主义侵略的目的;我们号召的是工人作为一个阶级联合起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试论《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与民族的原则性表述

试论《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与民族的原则性表述

试论《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与民族的原则性表述阶级与民族是人类同时拥有的两种不同范畴的归属。

18 世纪以来,以阶级和民族为核心要义的两种意识形态都曾展示过各自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不同程度地塑造并继续影响着今日世界政治格局。

在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历程中,对于阶级与民族的关系,《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出了明确的阐述:“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

“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是《宣言》对阶级与民族优先级问题的一种基本立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则是《宣言》对无产阶级提出的行动纲领。

在资产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统治阶级、民族边界已经划定的先决条件下,这一立场和纲领之间的关系是清晰明确的,不存在矛盾和张力。

然而在资本主义尚未战胜封建主义的地带,资产阶级没能建立民族国家,民族国家边界待定。

在这种先决条件下,建立无产阶级民族国家与无产阶级联合之间就存在较大张力,“划清界限自立门户”(民族自决)的冲动与“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之间显得难以协调。

这是摆在马克思主义后继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对《宣言》立场正确性的检验。

对于阶级与民族,或者更确切地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体系中阶级与民族的地位和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阐释解读和理论分析:陈玉屏教授曾探讨过经典作家如何看待民族与阶级的关系问题,并明确指出了阶级、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统率地位;王希恩研究员分析过阶级因素对民族问题的制约和影响;周竞红研究员结合经典作家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依次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阶级与民族的理论阐释,并就民族与阶级的当代意义给予了述评;国外学者中则有前民主德国的阿尔弗雷德·科津洛以及乌克兰的罗斯道尔斯基分别对“阶级与民族”“工人与祖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工人阶级没有祖国

工人阶级没有祖国

继承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浅谈爱国主义与工人阶级没有祖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爱国主义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正是这样,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才能通过它的历史性来表现。

同样,爱国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深刻地指出:“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没有的东西“。

马克思说的工人阶级是指那些靠出卖劳动力、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劳动成果大部分被剥削,并为社会创造主要财富的阶层。

马克思的无祖国意思,是说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争取一个“正义,公正,公平”的地方社会才是一致的目标,是否祖国可不屑论,所以他说工人阶级是没有祖国的。

工人阶级没有祖国,是一句时代性的话语,也是时代性的爱国主义,它为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祖国是出生的地方,本来它是一片蛮荒之地,有山川河流,本来它既没有与生俱来的丑陋与美丽,也不会有耻辱与荣誉。

它是先祖们耕耘出来,围了起来。

这块地本来没名没姓,也没所属,后来时间一长,居民们有了土地意识,才被叫做祖国。

因此,在有人的生命之很久以前,祖国是不存在的。

有人说,“没有国哪有家?”,似乎有国才有家——古代帝国家天下,“朕即国家”,有了皇帝才有人民?事实却恰恰相反:没有人家怎能有国家,没有百姓怎么能有皇帝,没有个体怎么能有集体?人的生命早于祖国,人的生命价值高于国家,国家只是人意识的产物,是人造的机器,人的个人意志高于国家,国家都是人意志的结果。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当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当工人阶级上升为民族的阶级,当工人阶级的意志高于国家,才达到马克思所说的目标,否则,我们还要此祖国干什么?工人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国家,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民族,这时的无产阶级才能称得上有国可爱,才能真正举起爱国主义的旗帜。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的发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的发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们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详细阐述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和目标。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经典发言:
1. 《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
-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Proletarians of the world, unite!)
- "工人们,联合起来!你们只会失去锁链!"(Workers of the world, unite!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but your chains!)
2. 马克思的《资本论》:
- "工人没有祖国。

你们不能使他们丧失的东西再丧失一次;但是你们在向他们说教国家权利时,你们说的是一种使得他们得到的东西。

"
3.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
4. 《共产党宣言》中对工人阶级的描述:
- "全世界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农奴和地主、行会师傅和帮工,始终对立着,进行着无休止的战争,有时隐蔽,有时公然。

"
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工人阶级应当通过团结和政治行动,争取他们的权利和利益。

他们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动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实现一个没有阶级分化的共产主义社会。

这些发言反映了他们对工人阶级政治觉醒和行动的鼓励。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祖国观辨析——兼论“工人没有祖国”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祖国观辨析——兼论“工人没有祖国”
关键词 : 《 共产 党宣言》 ; 工人 没有祖 国; 无产阶级 ; 祖国; 国家
中图分类 号 : A 8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 0 4 2 9 ( 2 0 1 5 ) 0 2 - - . 0 0 3 7 - - o 5
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里面有句话很有影响力 , 叫“ 工人没有 祖 国” … 。这句话 往 往使 初 次 阅读 的人感 到 困惑 , 因为似 乎 与人 们 的 常识 和现 实 不符 。而这 一 经典 理
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本性工人阶级就其本性来说是国际主义的9472无产阶级的形成一直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国或法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138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全球贸易的兴起他们都处在被资本家剥削和压迫的共同生活境遇因此在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斗争中为避免各民族国家的工人相互竞争而被资本家利用就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本性而不能被资产阶级地区性国家性所蒙蔽
克思主 义基本 立场对这一原理加 以分析 , 以图科 学理 解这一原理 在特 定历 史背景下 所蕴含 的马克 思主义祖 国
观的基本精神 : 即“ 工人 没有祖 国” 既是 一个事 实, 也是 无产 阶级反抗 资产阶级 斗争的 需要 。工人阶级 沿着“ 没 有祖 国——有祖 国—— 没有祖 国” 的斗争轨迹 , 最终实现无产阶级的历 史使命和奋斗 目标 。
值, 这就需要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 的实质能带来价值增值时就体现为一种社会关系。因此 , 在资本主 义制度下 , 祖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制度保证 , 货币也就是工业家 的祖 国。这再次说明丧失 了生产资料的 工 人 一无所 有 , 国家对 他们 没有 利益 , 没 有 意义 , 所 以“ 没有 祖 国” 。

工人为何没有祖国

工人为何没有祖国

工人为何没有祖国?——从“工人没有祖国”看无产阶级的斗争读《共产党宣言》,在为诸如“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等的众多“消灭”所反映的共产主义革命的彻底性而感到振奋之余,脑海浮现的还有困惑。

消灭祖国?为什么?我们每天高呼的都是“热爱祖国”,但为什么马克思说要“消灭祖国”?“消灭祖国”是基于“工人没有祖国”的这一前提。

可是为何“工人没有祖国”?即使是现在的工人阶级,都是一样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下,如果说工人没有祖国,还要“消灭”祖国。

实在是匪夷所思。

经过多方面的查阅资料,我才逐渐理解了马恩这一理论命题的深刻内涵。

“工人没有祖国”,这是针对资产阶级责备共产党人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的质疑做出的正面回应。

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这个命题,我总结了四方面来证明马克思“工人没有祖国”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此外,“工人没有祖国”并非马克思否认民族与国家,而是为了推进无产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解放的革命前程。

一、资本的扩张性资产阶级的本性,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

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

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 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互相来往和互相依赖所取代了。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本国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能够容纳现实的生产力,进而导致了生产关系领域的扩张和变革。

于是,资本家就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疯狂扩张与掠夺。

资本的扩张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中国家范围内的矛盾扩展开来,使得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变成国际性的了。

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工人没有祖国”

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工人没有祖国”

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工人没有祖国”作者:张睿琚叶李晓斌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8期摘要: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工人没有祖国”,有一个前提,在现阶段无产阶级革命家(马恩,列宁)是不否认爱国性和民族性的。

理论基础有三个,第一,所谓“祖国”是在资产阶级统治下,是资产阶级的国家,不是工人的国家。

第二,当时马恩是基于“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第三,狭隘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不符合共产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其更快的消失”国家和阶级的灭亡是无产阶级的使命。

基于三个理论前提提出:“工人没有祖国”。

关键词:工人;祖国;国际联合;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40年代西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总结,以及同资产阶级、同各种冒牌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工人革命运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的产物。

《宣言》的问世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阶级根源。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占统治地位。

欧洲各国相继开始进行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经济危机频发,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带来深重灾难。

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随着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规模越来越大。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发起了以实现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1844年发动武装起义,反对私有制社会。

这些斗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却显示出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工人阶级斗争的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要求。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经典选读>复习资料一、填空1.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

3.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产活动是最根本的实践活动。

4.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他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5.关于费尔巴哈始终贯穿一个思想: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在人们实践基础上的新的世界观。

6.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

7.关于感觉问题-------理论本质问题。

8.关于费尔巴哈是一部对人类本质作出科学规律的著作。

9.《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有同样的历史地位。

10.资本论研究背景是以英国作为研究背景。

二、原文理解材料:1.工人没有祖国。

答: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的祖国,即资产阶级自己的国家,国家机器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资产阶级所有的。

工人没有祖国,就是说,工人不掌握国家机器,国家不是工人自己的国家,工人没有自己的国家。

既然没有祖国,当然“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否认工人生活在一个个资产阶级国家的区域内。

他们只是从国家机器掌握在谁手中、国家的主人是谁的角度来考察,说明工人不掌握国家机器,没有自己的国家的事实。

“工人没有祖国”论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祖国、民族观念上的根本区别,揭露了资产阶级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欺骗性,点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第一阶段的任务。

“工人没有祖国”论,正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伟大口号的重要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国家和民族学说、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学说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必须掌握的。

2.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

答:这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指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在他们看来,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都在于在那些社会中人类整体的发展是以牺牲个人的发展为代价的,即使不是牺牲全体个人,至少也要牺牲一部分个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承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浅谈爱国主义与工人阶级没有祖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爱国主义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正是这样,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才能通过它的历史性来表现。

同样,爱国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深刻地指出:“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没有的东西“。

马克思说的工人阶级是指那些靠出卖劳动力、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劳动成果大部分被剥削,并为社会创造主要财富的阶层。

马克思的无祖国意思,是说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争取一个“正义,公正,公平”的地方社会才是一致的目标,是否祖国可不屑论,所以他说工人阶级是没有祖国的。

工人阶级没有祖国,是一句时代性的话语,也是时代性的爱国主义,它为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祖国是出生的地方,本来它是一片蛮荒之地,有山川河流,本来它既没有与生俱来的丑陋与美丽,也不会有耻辱与荣誉。

它是先祖们耕耘出来,围了起来。

这块地本来没名没姓,也没所属,后来时间一长,居民们有了土地意识,才被叫
做祖国。

因此,在有人的生命之很久以前,祖国是不存在的。

有人说,“没有国哪有家?”,似乎有国才有家——古代帝国家天下,“朕即国家”,有了皇帝才有人民?事实却恰恰相反:没有人家怎能有国家,没有百姓怎么能有皇帝,没有个体怎么能有集体?
人的生命早于祖国,人的生命价值高于国家,国家只是人意识的产物,是人造的机器,人的个人意志高于国家,国家都是人意志的结果。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当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当工人阶级上升为民族的阶级,当工人阶级的意志高于国家,才达到马克思所说的目标,否则,我们还要此祖国干什么?
工人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国家,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民族,这时的无产阶级才能称得上有国可爱,才能真正举起爱国主义的旗帜。

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来说,“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当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它的内部发展过程才会重新开始”。

马克思恩格斯号召,被奴役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的敌人”。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爱国主义,就是被侵略被压迫的民族要全力反抗外国的侵略,解除国家的被侵略和民族的被压迫,这是报效自己祖国和民族的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坚信,只要发生侵略战争,被侵略国家的爱国主义者就必将团结一致,义无反顾地起来保卫自己的祖国,打败侵略者。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为争取国家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爱国主义,为被侵略国家被奴役民族的
爱国主义者指明了方向。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来说,反抗殖民统治,争取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粉碎外来势力加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既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也是推动自己祖国和民族进步的必然要求。

在我们国家的新民主主义时期,陈独秀曾说过,“恶国家甚于无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要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胡适先生也说,“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为国家争权利,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


同样,上升到世界民族的历史舞台,也有许多伟大的哲人,期望无祖国并建立世界联邦及其政府,比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等等。

这些五百年间欧洲思想家的高尚理念,也是2500年前孔子大同世界的梦想。

近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身为犹太人,天生怀有某种无祖国的世界和人类情怀,他也多次呼吁建立超民族超国家的世界性政府。

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阶级不需要祖国。

工人阶级也需要国家,却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镇压自己的敌人。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国家以后,到达共产主义社会才达到真正的自由。

一到有可能谈自由的时候,国家本身就不存在了。

而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的中国,作为工人阶级居于领导地位的国家,实行多数人的统治,因此,我们的工人有祖国,我们也热爱祖国。

但是,从全球来看,资本主义仍占主导,绝大多数国家的无产阶级还处在资本家剥削压迫之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还有着漫长的道路。

全球的绝大多数无产阶级仍然没有祖国,仍然需要为了消灭祖国而联合奋斗。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观点中,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依然需要坚持、发扬和光大。

今天,我们还要努力,为了实现马克思说的祖国普世价值,为了更广阔的正义、公平、公正的世界而努力。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都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始终。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革命领袖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一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面对祖国,不仅只是唱歌,要知道真理更有价值,人更值得歌唱。

我们要牢记“工人阶级无祖国”。

我想,用此提醒自己,也是人生的自尊。

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姓名:董文
学号:1251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