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参考复习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答:
2、什么是胎盘,胎盘的分类及作用在此基础上论述胎生哺乳动物
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答:概念: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无蜕膜胎盘:分为散布状胎盘和叶状胎盘;
蜕膜胎盘:分为环状胎盘和盘状胎盘。
功能:1)物质交换功能气体交换(氧交换,二氧化碳交换);营养物质供应(供给胎儿发育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排除胎儿体内的代谢产物内。
2)防御作用尽管胎盘的屏障作用极为有限,但对有些细菌、病原体和药物是有一定的屏障功能的。
3)合成作用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宫缩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
4)免疫作用使母体能容收、不排斥胎儿,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意义: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
1)为发展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
2)是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因素
3)母体不需要单一固定的驻扎位点
3、从水生过渡到陆生主要矛盾基础上,两栖类对陆地生活的初步
适应和不完善性
答: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特点:①发展肺呼吸,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随呼吸系统的改变,循环由单循环进化为不完善双循环。
②皮肤初步角质化,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分蒸发。
③发展五趾型附肢,使之能在陆地上支撑体重及推动身体爬行。它是从总鳍鱼的偶鳍发展来的。
④发展适应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尤其听觉器官,发展了中耳(鼓膜和听小骨),大脑半球完全分开。
适应不完善的特点:①皮肤角质化程度低 (仅是表层1-2层的细胞轻微角质化),不能完全防止水分蒸发,所以还不能离开潮湿环境。
②不能在陆地繁殖,必须回到水中生殖,卵子在水中受精,幼体在水
中发育和生活。
③五指型附肢较原始,四肢不能将躯体抬离地面,运动能力不强。
④肺呼吸不够完善,还必须有皮肤辅助呼吸。
⑤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休眠的习性。
4、羊膜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动物演化史的意义
答:1)膜卵外包有石灰或纤维质的硬壳,能维持卵的形态,减少卵内水分的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防止病原体侵入;卵壳具有通透性,能保持胚胎发育时气体代谢,卵内贮存有丰富的卵黄,保证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能得到足够的营养。
2)在胚胎发育早期,胚胎周围的胚膜向上发生环状皱褶,不断向背方生长,包围胚胎,在胚胎外构成两个腔—羊膜腔和胚外腔。
3)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能在液体环境中发育,能防止干燥以及机械损伤。
4)尿囊,可以收集胚胎发育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另外尿囊绒毛膜紧贴,其上富有血管,胚胎可通过多孔卵壳或卵膜,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5)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进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大适应,它解决了在陆上进行繁殖的问题,使羊膜动物彻底摆脱了水环境的束缚。
5、恒温在动物演化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答:1)恒温的出现,是动物有机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条件
对立统一的结果
2)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使数以千计的各种酶催化反应获得最大的化学协调,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3)高温下,机体细胞(特别是神经和肌肉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的粘滞性下降,因而肌肉收缩快而有力,显著提高了恒温动物快速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及避敌。
4)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特别是获得在夜间积极活动的能力和得以在寒冷地区生活。这也是中生代哺乳类能战胜在陆地上占统治地位的爬行类的重要原因。
6、简述五趾型附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何在答:陆生脊椎动物动物四肢较强大,一般具有五趾,且具有多支点的杠杆运动的关节,不仅整个附肢可以相对躯体做运动,而且附肢的各部分彼此可做相对的杠杆运动,陆生脊椎动物的附肢称之为五趾型附肢。
意义:1.肩带借肌肉与头骨和脊柱联结(灵活)(与鱼类的根本区别)
2.腰带直接与脊柱联结(支撑体重)
3.腰带与后肢骨相关节(运动)
4.肢骨发展成为多支点的杠杆运动关节,完成和增加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五趾型附肢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又一重大变革,是水生动物
能够登陆成功,解决了在陆地支撑身体并运动的矛盾。
发育良好的肩带和肢骨以及五指(趾)型四肢,能支撑身体在陆上运
动,奠定了四足动物的模式结构。
7、简述咽鳃裂的演化史及其出现的意义
答:演化:
水生生物–终身存在发达
无颌类15对或7对
鲨鱼6对,第一队退化为喷水孔
硬骨鱼5对
陆生生物-胚胎期存在,有或无呼吸作用
蛙类胚胎期6对,蝌蚪4对,变态时封闭成体消失
蝾螈大鲵等有尾类保留1-3对
两栖类幼体有;羊膜动物仅胚胎期有;人类为3或4鳃裂未封闭,演化为耳咽物的腭扁桃体。
出现的意义:咽鳃裂的出现引发了动物界摄食及呼吸等基础新陈代谢
的革命,并为后口动物的崛起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