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十九课《苏州园林》ppt课件(共3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9 苏州园林 (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9 苏州园林 (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cd9b56bb68a98271fefa8b.png)
7.语言运用——下列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中国结”的起源可 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同时也具 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中很神圣,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 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 着、佩饰上,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 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承德 避暑山庄是中国园林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 高范例。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是苏州现存的最大的古典园林。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 南水乡特色。
历史——自然遗风 【示例】①建筑——巧夺天工 ②文学——诗词沃土 ③旅游 ——登临胜地
17.在调查过程中,有同学发现最近几年很多来苏州园林游玩 的人,总会随意破坏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往假山池沼里乱扔废弃物, 请你针对这些现象,以苏州园林管理处的名义拟一则倡议书,引导 游客爱护苏州园林。
3.语言运用——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详见本课“考 点链接”】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2)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 合着布置。(举例子)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打比 方)
◆基础提升◆
4.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
A.鉴.赏(jiàn) 玲拢
因地制宜.(yí) 庸俗
B.轩.榭(xiān) 雷同Fra bibliotek自出心裁.(cái) 摄影
C.宽敞.(chǎnɡ) 游览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3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3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e46d96bbceb19e8b9f6ba7b.png)
角度描写的。
●4、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其他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
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5、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
“假山王国”狮子林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
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走近作者
(1894—1988)原名叶 绍钧,字圣陶,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 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
【叶圣陶】
【代表作】 早期小说《潘先生在难中》, 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写作背景
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 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 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 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文体介绍
说明顺序:逻辑、时间、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 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练、平实、生 动等。
●明确: ●“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
幅完美的图画。”(第2段) ●强调: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
索。
●2.作者是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明确: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
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 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 1、准确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一 句中,为什么用“鉴赏”?
●4、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其他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
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5、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
“假山王国”狮子林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
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走近作者
(1894—1988)原名叶 绍钧,字圣陶,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 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
【叶圣陶】
【代表作】 早期小说《潘先生在难中》, 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写作背景
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 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 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 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文体介绍
说明顺序:逻辑、时间、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 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练、平实、生 动等。
●明确: ●“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
幅完美的图画。”(第2段) ●强调: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
索。
●2.作者是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明确: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
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 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 1、准确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一 句中,为什么用“鉴赏”?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35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35张)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fbb0a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6.png)
2.(1)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句中红色的字有什
么表达作用?)
这两个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合乎实际,用词非 常准确。
齐读第5段,从句子作用、说明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等角度,写一两句批注。让 学生读出美感、欢悦感)
• 第一句:本段的中心句,概括本段内容,“也”字意思苏州园林不止栽种 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起到提示层次和角度的作用。
1.苏州园林的 总 体特征是什么? 2.文章怎样分项说 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3.文章结尾写什么? 有什么作用?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 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文解析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图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主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逻
画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结:摹状貌、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伍
拓课文
深度思考
本文为什么运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 运用空间顺序?
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 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 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顺序来说明,而要在高度概 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 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所以运用逻辑顺序。
3.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 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揣摩语言的准确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
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句中红色 的字是否可以去掉?)
不能去掉。“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 建筑,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所以只能是推测。“务 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554abaeaf1ffc4fff47ac37.png)
第5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 如第2、3句即是描写,后面的“古老”“盘曲嶙 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也是描写。这些描写具 体清楚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 之趣,富有画意。
苏州园林再探
说明方法
为了突出苏州园林追求自然之趣的完 美图画的特征,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 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通过举例,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 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上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 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通过举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近景与远景的层次” 的特点。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 ……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 例句:“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 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 不讲究对称的。”
• 例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比喻成美 术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要求 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的特点,从而也进一步说明 了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的特点。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 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 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作比较: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的 布局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比较:以“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 树”与苏州园林花树相比,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 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拿北京园林大量使用彩绘与苏州园林相比,突出 强调了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苏州园林再探
说明方法
为了突出苏州园林追求自然之趣的完 美图画的特征,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 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通过举例,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 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上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 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通过举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近景与远景的层次” 的特点。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 ……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 例句:“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 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 不讲究对称的。”
• 例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比喻成美 术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要求 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的特点,从而也进一步说明 了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的特点。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 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 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作比较: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的 布局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比较:以“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 树”与苏州园林花树相比,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 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拿北京园林大量使用彩绘与苏州园林相比,突出 强调了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79c2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a.png)
5.“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中的“大多”一词有何作用?【答案】 “大多”起限制作用,表明苏州园林中的池沼绝大部分引用的是活水,而并非是全部,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答案】 (1)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2)举例子: “古老的藤萝”(3)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重点品析第5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6.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道楼 分步
续 分步
器
道续 分步
#
直续 分步
四嘌 9
m ;
置楼 分
号网目
直续 分步
江续 分步
zhì yí
过续 分步 工续 分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表达方式 描写、议论、说明
总分式 第1句是中心句
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第5段结构形式
栽种修剪
表现
重难点小结本段文字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议论、抒情。 “俯仰生姿”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 “花时不同的各种花树相间”从时间的角度描述了各种花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符合自然美的原则。语言运用准确生动,如“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 “珠光宝气”显示出藤萝开花时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烘托出整个园林的繁华气氛,像一幅光彩夺目、浓彩重笔的中国画,这些都紧扣“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导思2.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的?【答案】 《苏州园林》 一文,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如画 ,后从局部介绍如何处处如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 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这“四个讲究”是从大处着眼的,然后说角落、门窗、色彩是从细节说明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极有条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
【答案】 (1)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2)举例子: “古老的藤萝”(3)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重点品析第5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6.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道楼 分步
续 分步
器
道续 分步
#
直续 分步
四嘌 9
m ;
置楼 分
号网目
直续 分步
江续 分步
zhì yí
过续 分步 工续 分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表达方式 描写、议论、说明
总分式 第1句是中心句
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第5段结构形式
栽种修剪
表现
重难点小结本段文字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议论、抒情。 “俯仰生姿”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 “花时不同的各种花树相间”从时间的角度描述了各种花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符合自然美的原则。语言运用准确生动,如“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 “珠光宝气”显示出藤萝开花时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烘托出整个园林的繁华气氛,像一幅光彩夺目、浓彩重笔的中国画,这些都紧扣“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导思2.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的?【答案】 《苏州园林》 一文,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如画 ,后从局部介绍如何处处如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 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这“四个讲究”是从大处着眼的,然后说角落、门窗、色彩是从细节说明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极有条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45张PPT)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d19e3b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4.png)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 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明晰说明顺序
2.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 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明晰说明顺序
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
人间天堂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
温故知新
说明对象
阅
说明对象的特征
读
说
说明顺序
明
文
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 2.体会本文的结构特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3.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认识祖国河山壮丽, 激发爱国之情。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 术品,集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移步 换景的图画。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根据年代不同列出的 苏州四大名园: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 政园、清代的留园。四大园等9个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 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 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 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 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 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 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 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 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 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 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 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 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 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明晰说明顺序
2.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 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明晰说明顺序
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
人间天堂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
温故知新
说明对象
阅
说明对象的特征
读
说
说明顺序
明
文
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 2.体会本文的结构特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3.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认识祖国河山壮丽, 激发爱国之情。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 术品,集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移步 换景的图画。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根据年代不同列出的 苏州四大名园: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 政园、清代的留园。四大园等9个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 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 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 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 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 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 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 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 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 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 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 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 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 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dc10cb13b3567ec112d8a7c.png)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重峦叠嶂: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整体感知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设计师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二、生字学 习
轩榭 (
xuān)xiè
重峦叠嶂( luán zhàng )
镂空 ( 蔷薇 (
lòu ) qián)g wēi
丘壑( hè ) 嶙峋( lín xún ) 池沼( zhǎo ) 相间( jiàn ) 着眼( zhuó )
二、生字学 习
标本: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嶙峋:重叠高耸的样子。
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 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说着, 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熳,一带清 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 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 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区别:
目的:课文以假山堆叠为例介绍园林文化; 《红楼梦》节选借写景记事显示贾宝 玉的文采。
句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
不能,“据说”表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只是作者 听说而已,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严 密。“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中的“大多” 一 词有何作用?
“大多”起限制作用,表明苏州园林中的池沼绝大 部分引用的是活水,而并非是全部,体现了语言的准 确性与严密性。
艺术特色 1.总分结合,结构清晰。 2.语言准确,耐人寻味。 3.说明方法多样,突出事物特征。
文中恰当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引用 等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重峦叠嶂: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整体感知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设计师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二、生字学 习
轩榭 (
xuān)xiè
重峦叠嶂( luán zhàng )
镂空 ( 蔷薇 (
lòu ) qián)g wēi
丘壑( hè ) 嶙峋( lín xún ) 池沼( zhǎo ) 相间( jiàn ) 着眼( zhuó )
二、生字学 习
标本: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嶙峋:重叠高耸的样子。
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 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说着, 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熳,一带清 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 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 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区别:
目的:课文以假山堆叠为例介绍园林文化; 《红楼梦》节选借写景记事显示贾宝 玉的文采。
句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
不能,“据说”表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只是作者 听说而已,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严 密。“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中的“大多” 一 词有何作用?
“大多”起限制作用,表明苏州园林中的池沼绝大 部分引用的是活水,而并非是全部,体现了语言的准 确性与严密性。
艺术特色 1.总分结合,结构清晰。 2.语言准确,耐人寻味。 3.说明方法多样,突出事物特征。
文中恰当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引用 等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5张PPT)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bfcb9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0.png)
19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 改造地形(筑山、叠石、理水等)、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 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了解园林
写作背景
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 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 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整体感知
①(书)枝节和根本。②经过整理而保持原形的动、植物或 矿物的样品。③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④医学上指供化验 或研究用的血液、痰液、粪便、组织切片等。
听读课文,随时勾画,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2.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作者所介绍的苏州园林的总 的特征,你认为哪句话最合适?能简单的说明一下理由吗?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 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 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 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 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更有层次了。
叶圣陶被人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苏州园林》的结尾, 更体现了叶老用语朴素精炼的特点。哪些词很有味道?
3.对于苏州园林这一特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的呢? (提示:认真阅读第③-⑨段,找出概括各段内容的关键语句。)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随时勾画,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读了叶老的文章,苏州园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 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朗读第2段,感受其与3-9段关系。3-6段文字能否颠倒顺序?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 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 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 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 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 着“如在画图中”的。
叶圣陶
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 改造地形(筑山、叠石、理水等)、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 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了解园林
写作背景
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 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 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整体感知
①(书)枝节和根本。②经过整理而保持原形的动、植物或 矿物的样品。③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④医学上指供化验 或研究用的血液、痰液、粪便、组织切片等。
听读课文,随时勾画,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2.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作者所介绍的苏州园林的总 的特征,你认为哪句话最合适?能简单的说明一下理由吗?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 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 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 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 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更有层次了。
叶圣陶被人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苏州园林》的结尾, 更体现了叶老用语朴素精炼的特点。哪些词很有味道?
3.对于苏州园林这一特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的呢? (提示:认真阅读第③-⑨段,找出概括各段内容的关键语句。)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随时勾画,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读了叶老的文章,苏州园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 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朗读第2段,感受其与3-9段关系。3-6段文字能否颠倒顺序?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 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 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 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 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 着“如在画图中”的。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75c3e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3.png)
分说
先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①这四个“讲究……”先从宏观上说主要建筑的整体“布局”,再具体 到假山、池沼这些大的景致的内部“配合”,然后说花草树木这些小的 方面的相互“映衬”,最后说到近景远景的“层次”,是从宏观到细节 的逻辑关系。 ②如此介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③这四个“讲究……”分别与后面的第3、4、5、6段在内容上一一对应, 如果调换顺序,将使文章条理不清。
再读第四段,“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一句中,“大多”一词 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呢?
不能去掉。因为“大多”一词 表示大部分的池沼是引用活水的, 并不是全部都是这样的。如果去 掉了,就表示所有的池沼都是引用 活水,这与事实不符,就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品味语言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 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
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 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 样,右边也怎么样。
作比较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 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 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 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
··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
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
“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
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
大量复制。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19《苏州园林》课件(36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9《苏州园林》课件(36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73bf40d19e8b8f67d1cb9a6.png)
21
体味语言的准确性
(3)中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表明还有极少数特殊情况。
(4)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极少”从数量上加以限制,说明还有极个别使用彩绘的。
(5)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大多”在范围上限制,概括一般现象,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
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 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 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
美术画是艺术创作,更注重 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 和艺术之美。
7
精读探究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 (“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 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并且无法被复制。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 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 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11
精读探究
细处 注意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别具匠心 建筑色彩搭配
12
叶圣陶
作者介绍
文化身份
现代作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著名 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文学成就
长篇小说《倪焕之》 童话集《稻草人》
尽管是一篇说明文,但作者用第一人称讲来,就如同和读 者在近距离的娓娓交谈,又好像是一位亲切的导游引你入境, 如“倘要我说说……”“我觉得……”“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 上这些”,给读者亲切自然的感觉。
16
体味语言的精妙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写合适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 不容许有欠 美伤美的败笔。 (2)苏州园林可 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3)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 决 不会来一个同样 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4)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 决不雷同。
体味语言的准确性
(3)中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表明还有极少数特殊情况。
(4)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极少”从数量上加以限制,说明还有极个别使用彩绘的。
(5)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大多”在范围上限制,概括一般现象,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
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 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 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
美术画是艺术创作,更注重 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 和艺术之美。
7
精读探究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 (“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 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并且无法被复制。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 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 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11
精读探究
细处 注意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别具匠心 建筑色彩搭配
12
叶圣陶
作者介绍
文化身份
现代作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著名 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文学成就
长篇小说《倪焕之》 童话集《稻草人》
尽管是一篇说明文,但作者用第一人称讲来,就如同和读 者在近距离的娓娓交谈,又好像是一位亲切的导游引你入境, 如“倘要我说说……”“我觉得……”“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 上这些”,给读者亲切自然的感觉。
16
体味语言的精妙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写合适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 不容许有欠 美伤美的败笔。 (2)苏州园林可 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3)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 决 不会来一个同样 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4)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 决不雷同。
第19课 苏州园林 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苏州园林 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ce28f6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1.png)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 镂空图案,廊子大多 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 未界,因而更增加了 景致的深度。
廊子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介 绍 门 窗 的 图 案 美
建筑的色彩美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
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 的好处。
表达方式:课文是概括说明; 《红楼梦》节选是生动的描述。
学以致用:介绍说明“校园一角”
一本《苏州园林》的图册使这位85岁的 老人想到了童年,这该是种怎样的眷恋呀!这 足见苏州的魅力,足见苏州园林的魅力,足见 《苏州园林》摄影集的魅力。
说明文要客观介绍事物特征,但也不缺乏情感。 这是因为写文章的人有感情,读文章的人有感情,那 文章就有了感情;观山水的人有了感情,山水也就 有了感情。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 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讲究亭台轩榭
亭 的布局。
台
轩
有窗的廊子或小室
建筑在台上 的房屋
榭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 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 低屈曲任其自然。
假山的堆叠, 是一项艺术 而不仅是技 术。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讲讲究究花花草草树树木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A
B
观察这两幅画,你认为哪一幅是苏州园林?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 杭”。凡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不为 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 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读文章,思考:哪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 的整体特征?
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展开说明苏州园林特 征的?
要求:根据理解画出思维导图。
讨论:
你对“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 的标本”这句话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十九课《苏州园林》ppt课件(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十九课《苏州园林》ppt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532cf3f524ccbff12184a5.png)
⒉假山池沼的配合(4)自然美
个
⒊花草树木的映衬 (5) 图画美
讲 究
⒋近景远景的层次 (6) 景致美
⒌每个角落(7) ⒍门和窗(8)
图画美
三 个
图案美
注
⒎极少用彩绘(9)
色彩美
意
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 网师园
拙政园之冬
留园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 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 究对称的。
假山的堆 叠,是一 项艺术而 不仅是技 术。
(总说)
苏州园林
布局:讲究不对称(3) 配合:配合得当(4)
大处讲究 映衬:着眼于画意(5) 主
(详写) 层次:远景近景分明(6)
角落:图画美(7) 细部注意 门窗:工艺美术上品(8) (略写)
次
色彩:极少用彩绘(9)
(分说)
小结: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 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 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 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 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 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你觉得——苏州园林就 像…… 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思考
1.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3.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4.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总的印象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 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 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 影响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1.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 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9张PPT).ppt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9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2d98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b.png)
苏
州叶
园
圣 陶
林
2
文体知识
1、按说明文的对象分类: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分类别、引用等。
写作背景
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 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 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有几个园里有古 老的藤萝,盘区嶙峋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 光宝气,使游览者感 到无限的繁华和欢跃。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 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 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 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 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 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 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 美。阶砌旁边载几丛书带 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 者蔷薇木香。
编辑宣传册
根据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的内容编辑: 苏州园林宣传册
生字正音
鉴(jiàn )赏 丘壑(hè ) 着眼(zhuó) 蔓(màn)延
轩(xuān )榭(xiè ) 池沼 (zhǎo) 嶙(lín ) 峋(xún ) 庸俗(yōng) 蔷(qiáng) 薇 (wēi ) 镂(lòu )空 斟(zhēn)酌(zhuó ) 琢(zhuó)磨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1、用圈点勾画法抓住每段的中心句。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 3、目录按顺序排列。
编辑宣传册
苏州园林是绝不讲究对称。
亭台轩榭的布局美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池沼的配合美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远景近景的层次美
2 假山池沼的配合美
州叶
园
圣 陶
林
2
文体知识
1、按说明文的对象分类: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分类别、引用等。
写作背景
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 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 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有几个园里有古 老的藤萝,盘区嶙峋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 光宝气,使游览者感 到无限的繁华和欢跃。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 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 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 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 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 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 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 美。阶砌旁边载几丛书带 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 者蔷薇木香。
编辑宣传册
根据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的内容编辑: 苏州园林宣传册
生字正音
鉴(jiàn )赏 丘壑(hè ) 着眼(zhuó) 蔓(màn)延
轩(xuān )榭(xiè ) 池沼 (zhǎo) 嶙(lín ) 峋(xún ) 庸俗(yōng) 蔷(qiáng) 薇 (wēi ) 镂(lòu )空 斟(zhēn)酌(zhuó ) 琢(zhuó)磨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1、用圈点勾画法抓住每段的中心句。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 3、目录按顺序排列。
编辑宣传册
苏州园林是绝不讲究对称。
亭台轩榭的布局美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池沼的配合美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远景近景的层次美
2 假山池沼的配合美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817453e2cc58bd63086bd7f.png)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
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
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
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 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
却不是那般细细微微。
采几块多姿的湖畔奇山, 分一片迷濛的吴门烟水, 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 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苏 州园
林叶 圣
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 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 教育家、编辑家。主要代表作 有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 《稻草人》。
业
2. 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被认为“是一个南北名园的综合。”读
布
一读《红楼梦》第十七回的选段,圈化和标注出其中描写楼
置
台轩榭、假山池沼和花草树木的内容,并比较大观园与课文
所写的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不少于300字。
3. 欣赏《苏园六纪》片段,借鉴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和课文的写
法,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不少于300字。
草 树 木 的 映 衬
层
次
讲讲Βιβλιοθήκη 究究亭假 山
局
台 轩
池
榭
沼
的
的
布
配
合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准确严谨的表述:
✓使用限定性词语,不留余地。
➢快速阅读3-9自然段,
划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鸟啼花落屋西东, 柏子烟清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 我疑身在万山中。
请在纸上补充完善 自己思维导图。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 海,有一所天念到在叶哪先里生,屋故里乡去就,在见哪叶里先。生伏案执笔 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叶字圣标陶点一定
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
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
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 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
却不是那般细细微微。
采几块多姿的湖畔奇山, 分一片迷濛的吴门烟水, 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 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苏 州园
林叶 圣
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 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 教育家、编辑家。主要代表作 有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 《稻草人》。
业
2. 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被认为“是一个南北名园的综合。”读
布
一读《红楼梦》第十七回的选段,圈化和标注出其中描写楼
置
台轩榭、假山池沼和花草树木的内容,并比较大观园与课文
所写的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不少于300字。
3. 欣赏《苏园六纪》片段,借鉴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和课文的写
法,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不少于300字。
草 树 木 的 映 衬
层
次
讲讲Βιβλιοθήκη 究究亭假 山
局
台 轩
池
榭
沼
的
的
布
配
合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准确严谨的表述:
✓使用限定性词语,不留余地。
➢快速阅读3-9自然段,
划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鸟啼花落屋西东, 柏子烟清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 我疑身在万山中。
请在纸上补充完善 自己思维导图。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 海,有一所天念到在叶哪先里生,屋故里乡去就,在见哪叶里先。生伏案执笔 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叶字圣标陶点一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镂 (lòu) 空 蔷 (qiáng) 薇 (wēi)
重峦叠 (dié) 嶂 (zhàng)
苏八张约今北面拙 州亩之七园街积政 留。万十辖一最园 园与住三地百大, 并北宅亩面七的是 称京为,积十古苏 中的晚其约八典州 国颐清中八号山园 四和建园十,水林 大园筑林三始园的 古,园中点建林代 典承林部五于。表 园德遗、亩明位, 林避产西,朝于苏
1、举例子
作用: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 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 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 使文章血肉丰满。
本文及《中国石拱桥》各用了哪些方法, 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2、作比较
作用: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 象的特点。
本文及《中国石拱桥》各用了哪些方法, 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⒉假山池沼的配合(4)自然美
个
⒊花草树木的映衬 (5) 图画美
讲 究
⒋近景远景的层次 (6) 景致美
⒌每个角落(7) ⒍门和窗(8)
图画美
三 个
图案美
注
⒎极少用彩绘(9)
色彩美
意
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 网师园
拙政园之冬
留园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 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 究对称的。
假山的堆 叠,是一 项艺术而 不仅是技 术。
苏州园林
• 叶圣 陶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 家,教育家,编辑家 。 代表作长篇 小说《倪焕之》及多部短篇小说集和 童话集。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读准下列词语
轩(xuān) 榭( xiè) 池沼 (zhǎo)
丘壑 (hè)
嶙 (l ín) 峋 (xún)
池沼或河道的 边沿很少砌齐 整的石岸,总 是高低屈曲任 其自然。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砌的 镂空图案
廊子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讲究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讲究色彩的搭配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
标本(1)
苏 州 完美如画(2) 园 林
暑,部开正苏州 山约及放德州园 庄三晚面年市林 ,十清积间东中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厅堂红利轩敞,风 景明静清幽,以其建筑的合理位于苏州园林 之首
万四狮
, 竹 下 多 怪 石 , 状 如 狻 猊 ( 狮 子 ) 者 ”
而 得 名 。
650
大 名 园 之 一 , 至 今 已 有
多 年 的 历 史 。 因 园 内 “
从七个方面紧扣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 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
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很 多,文中所介绍说明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 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
总说 分说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⒈亭台轩榭的布局(3)自然之趣 四
子
林
, 一 般 所 指 为 苏 州 园 林 中 的 狮 子 林 , 狮 子 林
林为
有苏
竹州
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面积很小,不及拙政 园的六分之一,院内主次分明, 错落有致,是苏州园林中以少胜 多的典范。曾有诗写道:“寒花 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 我欲踱桥还却步,一池倒影怕人 惊。”
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 喻句形容苏州园林:
3、打比方
作用: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对象生动 形象,具体可感。
本文及《中国石拱桥》各用了哪些方法, 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4、列数字
作用: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 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 确了解。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 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及《中国石拱桥》各用了哪些方法, 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你觉得——苏州园林就 像…… 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思考
1.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3.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4.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总的印象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 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 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 影响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1.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 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形吗?)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看 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 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 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 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 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 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本文及《中国石拱桥》各用了哪些方法, 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总说)
苏州园林
布局:讲究不对称(3) 配合:配合得当(4)
大处讲究 映衬:着眼于画意(5) 主
(详写) 层次:远景近景分明(6)
角落:图画美(7) 细部注意 门窗:工艺美术上品(8) (略写)
次
色彩:极少用彩绘(9)
(分说)
小结: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 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 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 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 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 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业
• 请同学们也做一次导游,各自准备一处 景点,给全班同学讲解一番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 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 这里是什么意思?) · ·
“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标本的意 思。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 的地位。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 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 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 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 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 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 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 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是什么· 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