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结题论文(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4d96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7.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研究背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阅读能力的不同,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2. 探讨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3. 提供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归纳总结相关策略;2. 实地观察:对几所小学的语文课堂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3. 问卷调查:针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阅读教学策略的看法和实践经验;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文献、观察和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研究结果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教材选择不合理等;2. 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包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教材等;3. 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建议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
研究结论与启示本研究的结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策略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包括样本选择有限、数据收集方法单一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进一步深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施方式。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201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育研究, 20(3), 45-60.- 王五, 赵六. (20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 小学教学,30(2), 25-30.。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精选01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论文(7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精选01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论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fe65a2aef8941ea66e0556.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论文(7篇)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课反思摘要:语文课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课程,有了良好的语言基础,小学生在学习其他类别的课程时,也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容。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小学语文是一切课程的莫基石,打下良好的基石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能力。
而阅读又是语文的重中之重,学生在阅读中对母语的语音、汉字、语法、行文要求等语文要素有了深刻的理解。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了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存在问题;教学策略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意义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一定的阅读教材或课外读物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在小学阅读课中,教师的作用一是要熟知教学目标,二是要做好课内外读物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通过阅读,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小学生注意力涣散,又容易分心。
加上本身词汇量又小,在阅读学习中,难免遇到对字句、语法内容不了解的情况,而教师往往按照预设的教学内容讲课,有些知识来不及讲解,这就容易让学生中途放弃阅读。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会对生词、字、语法等进行详细的解释,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巩固练习,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有较大差距。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数不是来自内在的求知欲,而是来自于老师、家长的认同,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稳定性差。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内容单调,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表现出对老师的不配合,或者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消极懈怠。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策略1、设置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设置一些有益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讲解《多彩的春天》课文时,笔者使用了“找朋友”的游戏模式。
笔者让学生阅读课文后,选一部分学生参加游戏,让学生分成两个组,一个组提问,一个组回答,比如A组提出小草是什么颜色的?B组就应该回答“碧绿的”,之后B组提问“原野里吹着温暖的什么”A组应该回答“春风”。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54df4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b.png)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
报告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进行探究和研究,旨在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阅读教学活动,并记录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成绩表现。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学生和教师对不同教学方法的看法和反馈意见。
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有趣的故事和文学作品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练和训练。
3. 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更加有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4. 阅读素材的选择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有重要影响,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当的读物。
结论
本研究的结论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合适的阅读素材选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对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影响,以及更加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技巧的研究。
同时,研究还可以扩大样本规模,涉及更多的学校和学生,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
*注:本报告仅为研究结题报告,具体的研究细节和数据分析请查阅完整的研究报告。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565f2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2.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本文研究了以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为重点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包括认知语言学、探究式教学、恰当的多媒体教学、情节阅读法与情绪阅读法、问题导向型阅读活动等。
过该研究发现,在实施这些策略时,应该考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当灌输有用而适宜的知识,掌握好文本结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激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未知的内容,从而大大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读教学策略,认知语言学,情节阅读法,情绪阅读法,问题导向型阅读活动1.言语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高中、大学阶段所学语文的基础知识,是深入理解语文文学作品的必备技能。
因此,尤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通过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实现。
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如认知语言学、探究式教学、恰当的多媒体教学、情节阅读法与情绪阅读法、问题导向型阅读活动等。
本文旨在检视这些教学策略,探讨它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实施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提供指导。
2.献回顾(1)认知语言学Marton(1988)定义认知语言学为以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为重点的语文教学,它以认知模式为依据,主张让学生熟悉语言知识,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而不是死记硬背。
(2)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利用学生自主式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它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发现问题,挖掘答案,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学习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有价值的知识结构。
(3)恰当的多媒体教学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便于巩固文本内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技能的习惯,以及锻炼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
(4)情节阅读法与情绪阅读法情节阅读法是指理解文本内容时,不仅要注意文本的内容,还要注意文本的情节构造,而情绪阅读法则强调注重文本情感内容,当阅读文本时,关注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探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3b982576eeaeaad0f330b9.png)
62学习版一、课题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逐渐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涉及多个方面。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始终需要我们贯彻执行。
可见,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以往以学生获取知识和记忆知识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相比,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1)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堂主体是学生,但目前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仍是旧的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引导学生进行赏识性阅读,主要是讲解、分析、提问。
这种传统的教师教学和知识传授不会对学生的审美阅读兴趣和独特理解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人才选拔方式仍以考试分数制为主。
围绕“应试教育模式”,语文阅读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急功近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和突出。
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独特情感。
二、课题的界定:所谓问题设计,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续性问题、简单的后续性问题和习惯性的碎碎问而言的。
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是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或问题,它是指教材的知识点以核心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在寻求和探索问题解决方案的思维活动中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设计的本质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其核心概念是问题情境和学习问题。
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探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设计和研究为切入点,旨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阅读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生成是教师依据课文设计的,对学生现场提问的生成进行了梳理和筛选。
归根结底,教师要做好课前预设,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全面考虑学生,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近期发展领域和学习取向,使学生成为问题型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fd3584376baf1ffc4fadeb.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王楼中心小学武书兰吕俊艳一、课题的提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今的小学阅读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这次课题的提出,是从了解当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探索以兴趣、能动性为主的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二、研究的内容、步骤、方法1、内容(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分析(2)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途径研究2、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6月——7月)确立小课题并制定方案,选择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查找相关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
以王楼中心小学四(2)班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出阅读中出现的主要原因。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3年8月——2月)采用调查法、实验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什么样的课堂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快乐的阅读,有兴趣的去阅读。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3月——6月)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出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本校教育教学中推广应用,提高我校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
3、方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的过程(一)学习准备阶段在2013年6月——7月这个准备阶段,我们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了解到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机会非常的少,阅读方法不当,教师存在满堂灌的问题,课外阅读书籍也是非常的有限,阅读的时间也不充分。
有些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只要有时间,就抓紧时间玩、吃零食。
这样造成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弱,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得到培养与发展,主体地位也不能得到体现。
为此,我们制定了研究方案。
1、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采集信息,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风俗、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是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面,阅读绝不是为了考试,因此阅读时,切不可带着应试的情绪去读,也不可急功近利,幻想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轻易获得,而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校本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结题报告图文
![校本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结题报告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5714b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3.png)
校本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结题报告图文立对研究成果的评估标准,对实践效果进行检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第四阶段:总结归纳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鉴定。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访谈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现状和需求。
同时,我们还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并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最终形成了适合本校学生的阅读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地推动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语文研究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贡献了力量。
三、完成结题报告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和总结每一次的实践探索,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最终完成了结题报告。
在报告中,我们总结了研究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分析了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形成了一份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课题研究,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相信,这份研究成果将会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课题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研究了有效备课四个方面,即教师阅读教学知识的构建、教师阅读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阅读教学评价的实施。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教学观察、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探讨。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技巧和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技巧和方法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26d0e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6.png)
183学习版一、课题的提出:(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对于刚开始学习小学语文的同学们来说,考试最怕做阅读题,在阅读理解这一块失分率是最高的,分析原因是因为孩子们的阅读量太少了,阅读方法不对。
新课程标准对同学们的课外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课外阅读量不容乐观,特别是对于笔者们农村同学们来说,真正达到课标要求的人并不多。
(二)理论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同学们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同学们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因而,为了带动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笔者准备进行《小同学们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探索提升小同学们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提升阅读的效果,带动同学们阅读的兴趣,培养同学们阅读的能力,提升同学们的理解能力,以达到一位教育家阅读教学指出的“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的最高阅读境界。
(三)研究的实用价值: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以读书为前提的,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可以让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提升同学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在阅读中节约时间,可以让同学们增长见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提升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的同时,同学们的感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升,习作水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大量的阅读可让同学们习作时,思维敏捷。
二、课题的界定:“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同学们、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任务:(一)研究目标:1、我班语文同学们的阅读水平整体提升。
2、让笔者在指导同学们阅读方面不断总结方法,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普遍提升。
(二)研究任务: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同学们喜欢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真正提升同学们的阅读分析能力,让同学们的阅读水平整体提升,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论文5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36f645fab069dc51220112.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论文5篇语文阅读教学讲究的是“用教材教”,而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与每一个单元中,存在于每一册课本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论文5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论文范文一摘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现状,并给予了两者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有效融合阅读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表达技能和情感,而写作教学是让学生尽情抒发和表达。
因此,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奠定了学生思维方式和创作素材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所以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思考,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紧密贴合生活实际丰富阅读经验,从而切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现状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
如今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虽然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知道把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但是却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融合技巧,导致两者一时无法有效融合,同时教师也未能发挥出阅读的功能,学生仅仅是吸入知识,根本没有通过写作输出知识,缺少输入输出的学习过程,自然就加强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别说是提升教学效果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一)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一般人们在阅读时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些零碎的想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脑海中出现的想法,而做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cb354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e.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成教学任务,只注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度,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阅读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阅读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
例如,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到阅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4.注重阅读评价和反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评价和反思。
通过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阅读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在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阅读经验,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5.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家长在家中指导孩子进行阅读,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注重阅读评价和反思,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题不同的阅读材料,创新阅读教学形态。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故事情节,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科普读物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深入了解科学知识。
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3542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1.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结合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以获得全面的研究结果。
数据收集- 针对小学语文老师的问卷调查:收集了多个小学的语文教师的意见和看法,以了解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
- 学生阅读能力测试: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测试,收集数据以评估他们的阅读水平。
- 课堂观察记录:观察了多个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况,记录了老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反应。
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对问卷调查和学生阅读能力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量化的结果。
- 质性分析:对课堂观察记录进行质性分析,整理出教师使用的具体策略和学生的反应。
研究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普遍使用多种策略,包括但不限于:- 预测和推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预测和推测来激发兴趣和培养阅读的思维能力。
- 情境引入:通过情境引入故事,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和理解能力。
- 词汇扩展: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生词和短语,扩大词汇量。
- 阅读技巧训练: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技巧,如寻读、略读和细读等。
2.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与教师的教学策略密切相关。
使用引入情境和预测推测等策略的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小学语文教师应多样化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2. 引入情境和预测推测等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运用这些策略。
3.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4. 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索其他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
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的提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c14ff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e.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在阅读前,要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有针对性地阅读,把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阅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让自己的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要注重阅读速度和节奏,不要过快或过慢,让自己的阅读更加流畅。
阅读后,要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3、多样化的阅读方式除了课堂上的阅读,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可以通过阅读童话、寓言、小说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听广播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中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质。
四、研究的成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快乐地阅读,并且能够有兴趣地去阅读。
我们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诵读比赛、组织阅读小组等等。
这些方法和策略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在本校教育教学中推广应用了这些方法和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良好的阅读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在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包括去掉杂念,保持心绪安定和精神专注,形成一种惬意的心理,以激活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难句是正常的,但要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避免心烦意乱,失去自控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对所读文章留下清晰的印象并深刻理解。
读完一篇文章后,学生应该回味中心思想、人物事件等,以确保理解。
对于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回看几次。
此外,要留意关键词句,注意弦外之音。
在细读文章时,可以用笔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划出来,例如,凡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完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研究一切知识的精神力量源泉。
有了兴趣就相当有了内动力,它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克服研究中的困难,战胜挫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语文课题的结题报告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语文课题的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c131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8.png)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语文课题的结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不足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研究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的研究,探讨以下问题:1.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
2.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
3. 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项目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等综合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及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现状。
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为阅读教学提供实践借鉴。
4. 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方案,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实验验证,评估其有效性。
四、研究过程1. 第一阶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框架和内容。
2. 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现状数据。
3. 第三阶段:分析调查数据,总结问题所在,探索阅读教学的改进方向。
4. 第四阶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5. 第五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提出建议和措施。
五、研究结果1.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及激励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拓展课外阅读以及开展阅读交流活动等,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均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果。
六、结论与建议本项目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的研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的结题报告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的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3cc8fc28ea81c758f578e4.png)
《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十分钟小练笔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罗毅梅负责所在单位:金城江区六圩镇肯研小学立项时间:2013年5月立项编号:2014B--138结题时间:2015年7月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的结题报告金城江区六圩镇肯研小学语文课题组一、课题研究方案介绍(一)课题的提出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几年,但是综观现在的语文课堂,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以“理解”为重点。
一节课下来,无非是三个回合,第一个回合:整体感知。
这是从从整体层次上的一个理解;第二个回合:还是理解,是分段地理解。
虽然与第一个回合相比,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感悟,但仍旧摆脱不了“理解”的范畴;第三个回合:通过教师的归纳,提升,让学生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等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理解,只不过外显在不同层面的一种理解。
这样一步步理解了课文,教学也就结束了。
整个教学过程是:从“理解”到“理解”,再回到“理解”,是一种理解式的语文课堂。
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低效的。
正如吴忠豪专家所说的:“现在的有些语文课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
”“语文课应当把重点放在学生语言发展上,而不是放在课文的讲解上。
”那么,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呢?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有效?“效”字放进我们的课堂中来看,它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效果”,二是“效率”,课堂的过程是经济的,有效率的。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重理解”课堂为“重运用课堂”。
真正的语文教学应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为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的能力。
在这句话里,理解是语文的基础,而运用才是最终的目的。
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再看看当前我们学生的种种课堂表现——站起来不会说,拿起笔来不会写,与人讲话不会交际等等,这些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还是要解决学生的运用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74ab9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0.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与目标实现2017年我校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现状,依托我校“书香校园”的文化建设,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策略,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他们注重情感的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不断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链接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反哺课内教学,在良性的内循环中贯彻教育部门的全民阅读观、大语文的理念,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引领成长走内涵发展之路。
1、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2、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分析形成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原因;3、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4、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5、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策略的落实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
一方面是各位教师在平时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边调整改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另一方面是采用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方法,在组建课题组重点攻关的同时,以学年段为单位落实研究。
平时的探讨课,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从“有效教学准备(学生与教师的准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包括有效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有效教学行为评价研究(包括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这几方面进行会诊,议课之后,进行上课,课后再分别就这几方面进行评课,提出改进方法或建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2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e57772561252d380eb6e20.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2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范文一)一、浴朗读和背诵之风,熏陶丰富情感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读”,课堂上要以读为本,少讲多读。
课堂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读书机会,创设读书环境,实现自由读、充分读,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意境和神韵,要在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自己的语感,受到熏陶。
背诵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之一,在背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还要强化背诵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比如理解式的背诵,复述式的背诵,再加上想象背诵等。
学生不断地背诵佳词妙句,养成背诵古诗韵文和精彩片段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只有多读、多背,才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语言的规范化,少一些口头语言。
二、栉主题阅读之雨,塑造高尚心灵语文综合素养培养靠阅读,而不是靠老师在课堂上的反复讲来实现的,更不是靠老师给他们大量的习题来实现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精做题,多读书,广泛阅读。
”但是一部分老师好像没有领悟出课程标准的理念主旨。
在课堂上,语文教学的问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讲解也只是几个简单点,在课堂上,学生也只是顺着老师的意思回答,缺乏自己的见解,课后也只是做完自己的作业和试卷,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苦,师生真是苦不堪言。
主题阅读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点,教学以从读为主,课堂上多读,大量读,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实现了以教材主题为主线,不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实现阅读与课本的有机整合,阅读方法也由课内习得转化为课外应用,使阅读真正实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主题的阅读训练,更有思想,能够感悟并表达自己的情感,获得相应的知识体系。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更有趣味,学生的学习更充实。
学生不苦了,而是享受学习。
师生都在享受,享受主题阅读所带来的情感熏陶;师生都在吸收,吸收不同题材的课文所教给的表达方式,情感的表达,学会如何写作。
总之,主题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生成性、开放性,在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的情况下,主题阅读教学将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种选择,更有效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结题论文(二)——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模式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教研室张建忠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
这就告诉我们,教学模式的内涵较为丰富,它可以集中多种适应模式要求的教法与学法。
在理论上,教学模式是从宏观上揭示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在实践上,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形成的教学程序。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强调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是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于此,笔者近年来把“小语阅读教学模式”作为一项科研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①初读课文(读通);②自读自悟(读懂);③小组讨论(深化);④全员交流(提高)。
此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课文为载体,通过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和规律,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之目的。
整个过程的安排符合教育学“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理论,体现语文学科特点,这是该模式合乎科学、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准。
下面就此模式的具体操作做如下说明:一、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任务中年级: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体会表达效果;在大量阅读中提高感受和理解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学习根据需要、通过快速浏览,搜集和处理信息;学习探究性阅读。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不能割裂开来逐一培养,而应既有所侧重,又整体推进。
)二、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做法由读通读顺课文到自读自悟,再到读悟结合,读背说写。
应引导学生完成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然后再到“语言文字”这样一个阅读过程。
即:先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其思想内容,然后再根据感悟到的思想内容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般需要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任务:自读自悟,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写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教学环节:三分钟说话练习。
1、教师激情导入。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学生浏览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4、学生自读自悟(初读初悟)。
5、小组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读悟结合,逼近课文的深层问题,感悟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读、背、说、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
教学环节:1、教师激情导入。
2、读悟结合:指名汇报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评读→全员自由练读→指名朗读(查读)→背诵→写练。
3、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
三、需要说明的几点1、关于第一课时(1)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进行自读自悟。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自读自悟: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②抓住“感悟点”感悟其思想内容;③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质疑、感情读文,等等。
在后面的“小组交流”、“师生交流”、“全员互动”等教学环节中也要围绕这些内容进行,体现学科特点,强化师生的有效互动。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自读自悟”这个环节是第一课时必须安排的一个环节,因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也是阅读教学种种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坚实,后面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将会显得苍白无力。
(2)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学生在自读自悟时,可采用“自问自答”方式,即①这段主要写了什么?②从哪些重点句子、词语中感悟到的?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③这些词语、句子意思?这些词语、句子、表达方式在表达思想内容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案例】“自读自悟”《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自然段:据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宇宙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piān)舟。
①这段主要写了什么?这段主要写了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②从哪些重点句子、词语中感悟到的?重点词语:晶莹透亮、水蓝色“纱衣”重点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
”表达方式:拟人、比喻。
③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这些词语、句子、表达方式在表达思想内容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晶莹透亮”:形容珠宝、玉石非常明亮;我们从“晶莹透亮”这个词语可以感悟到地球外貌的美丽。
“水蓝色‘纱衣’”:作者采用拟人手法。
我们由“水蓝色‘纱衣’”会联想到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美丽少女,给人一种亲切感;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地球的美丽与可爱。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作者采用比喻手法,把地球比作母亲,比作摇篮,让我们对地球产生一种深沉的爱,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
“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
”作者采用比喻手法,把地球比作宇宙海洋中的一叶扁舟,让我们感觉到地球实在是太小了,太值得我们爱怜了。
(4)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讨论交流的内容就是“自读自悟”的内容。
这个教学环节是第一课时必须安排的一个环节,绝对不能把它当作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来对待。
要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
2、关于第二课时(1)读悟结合的基本做法: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在学生个体自读自悟和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全员交流,全班同学在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提高。
这里的“读”是指“有感情地朗读”,这里的“悟”是指“说悟”(包括对思想内容的感悟、对词句的理解、对语言表达方式的体会)。
(2)教给学生如何说悟的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汇报交流: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可采用“只答不问”方式。
(平时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汇报感悟时,往往会追问学生,形成问题链,如:你从哪段学懂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学懂的?这个词语、句子是什么意思?它在表达思想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啊?等等。
这样,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之中。
我们应该把学生的被动回答变为主动汇报。
)【案例】汇报《只有一个地球》第一段的感悟:师:通过上节课的自读自悟,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哪位同学想向大家汇报一下?生:我学习的是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主要写了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我从“晶莹透亮”、“水蓝色‘纱衣’”等词语体会到了地球的美丽。
“晶莹透亮”:形容珠宝、玉石非常明亮;我们从“晶莹透亮”这个词语可以感悟到地球外貌的美丽。
“水蓝色‘纱衣’”:作者采用拟人手法。
我们由“水蓝色‘纱衣’”会联想到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美丽少女,给人一种亲切感;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地球的美丽与可爱。
另外,我对“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也进行了体会。
作者采用比喻手法,把地球比作母亲,比作摇篮,让我们对地球产生一种深沉的爱,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
我对“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
”这句话的感悟是:作者采用比喻手法,把地球比作宇宙海洋中的一叶扁舟,让我们感觉地球实在是太小了,太值得让我们爱怜了。
(学生汇报说悟,可以相互补充)(3)教师的“指令”与教师的“放手”问题。
有些教师往往要指令学生先汇报哪个“感悟点”,后汇报哪个“感悟点”,让人感觉到教师“统”得过多,也“统”得过死。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主张教师放手,以体现“自主”原则。
由此引发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自由汇报感悟,学习“感悟点”讲究先后顺序吗?这个问题应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这里的“材”是指“教材”。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去安排。
有的课文先学哪一点(“感悟点”)都可以。
比如,《桂林山水》的二、三自然段(二自然段写的是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三自然段写的是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
有的课文,只有在学习前面内容的基础上再学习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才能学好。
比如,《月光曲》,要想把第9段(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内容)学好,就应该先学习写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第一首曲子的内容,因为这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情感基础,只有把这些内容学习了,才能更好地体会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遇到这类教材,让学生汇报“感悟点”,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学生先汇报的是前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意思即可;另一种情况学生先汇报的是后面的内容,教师应该做巧妙的引导。
(4)教师范读:一是把握时机,即在什么情况下范读?应该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所体会、朗读课文又读不出效果、急需要教师范读的情况下,教师要予以范读;二是教师既然是范读,就要读出效果来,真正能够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让学生确实有“范”可学。
201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