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抗感染治疗进展
腰突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在非手术的椎间隙 , 以
血源性感引起。
间隙发生率最高 , 故认为 可能是
12 无 菌性炎性反应 : . 刘玉杰 等认为 ] 本病 有 的细菌培 养 ,
为 阴性 , 菌 性 感 染 依 据 不 足 , 能 是 无 菌 性 炎 性 反 应 , 自 细 可 源
早期诊断椎间盘感 染 的一种简单 、 有效 和经 济 的术 后常 规筛
i [ ]S ie2o ,( )5 0 e j . pn ,0 4 4 5 :5 . 8
也有学者建 议使用抗生索 l 周 以上。有报道 , 2 应用大 剂量广 谱抗生素 , 药 直到 临 床症 状 消失 和 E R C P均正 常 后 2 用 S 、R
周, 疗程一般在 8~1 2周 。但 大剂量 全身应用抗生 索往往 有损肝肾功能 , 而大剂量局部用 药则较安全 。在感 染局部
属 H 。胥少 汀对 骨科 切 口感染 的原 因进行 调查后认 为 ]无 :
可显 示椎体骨质毛糙 、 模糊 , 病变椎 间盘密 度减低 , 随后 出现
椎体终板的破坏 和硬化 征 像“ 。MR 是 目前椎 间 隙感染 最 / 佳 的检查诊断方法 , 可在 x线平片无 任何改变 之前 就能 清楚 显示椎体面的改变 和炎性 反应浸 润椎体 的情况 , 诊断有 重 对
2 1 临床表现 : . 腰椎间盘摘除术后 5—1 , 7d 原有腰腿痛 症状
消失或减轻后 突发 剧烈 的痉挛性腰 痛为 首发症 状 , 随着病 情
血培养 阴性者 , 验性 的使用 头孢 唑啉及 万 古霉 索 , 得 经 取
通讯作 者: 李建文
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阳性者的针对性用药 比较 , 异无统计 与 差
敏感性和特异 性 , 尤其是 为血 培养和 间盘组 织培养 阴性 的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防治
紧张 , 欲 下 降 , 眠 质 量 差 。T3 ℃ ~ 3 . ℃ 2 食 睡 8 86
例, 其余 8例 均 在 3 ℃ 以下 。血 象 : C> l . 8 WB 1 1× 1 L3例 , 1 0/ < 0×1 L7例 。血 沉 : 0/ 症状 出现 1 周
流 时 发现 明胶 海绵 与周 围组 织粘 连 广泛 , 成脓 苔 样 。
( ) 例 椎管 造 影 后 有头 痛 , 低 热 ( 7 7 ) 31 在 3 . ℃ 时实 施 了椎 间盘 摘 除术 。( ) 口引流 不 畅 , 组 术 后均 用 4切 本 负 压 引流 , 引 流在 2 h内拔 除 , 致 切 口内残 留积 且 4 导
术 ; 于 椎体 或 椎 间 隙 无 明显 退 变 且 单 间 隙偏 外 侧 对
型 者 应采 取 半椎 板 或 开 窗 术 ; 于 腰 椎 间 盘 突 出合 对 并 脊 柱 不稳 定 者可 采 用后 路脊 椎 间 植 骨融 合 术 。术
血 积 液而 引 起感 染 。
பைடு நூலகம்
椎 间隙感 染 , 然 临床 上 比较 少 见 , 因其 是 一 种严 虽 但 重 并 发症 , 患者 痛 苦大 , 程 长 。为 减 少这 些 并发 症 病 的 发 生 , 高 对 其 临 床 表 现 的 认 识 , 文 对 我 院 提 本 1 9  ̄2 0 年 发 生 的 1 9 1 01 0例 分 析报 告 于 下 。 1 临床 资 料
维普资讯
50 9 S HOU UNI R I Y 0URN F ME C L S ENC 0 2;2 5 UZ VE S T J AL O DI A CI E2 0 2 ( )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何忠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0(008)016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讨论11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其中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9例行后路切开病灶清除加抗生素盐水持续灌注冲洗引流术治疗.结果 11例均获随访1~6年,平均4.5年,恢复正常生活,无后遗症.非手术组治疗时间长达4~5.5个月,手术组4~6周症状缓解,遂渐离床功能锻炼.结论对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需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采取后路切开病灶清除加抗生素盐水持续灌注冲洗引流术在直视下更能彻底清除病灶,缩短了病程,减轻痛苦及减少卧床并发症,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何忠
【作者单位】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骨科,537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J], 张忠荣;杨星华;孙红振;王爱民;官正华;谢志坚;刘洋
2.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治疗 [J], 欧阳红先;沈毅生;朱慧强;林红华
3.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 [J], 胡晓宇
4.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J], 王兰延;费正奇;张德强
5.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J], 杨风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术后不可避免地存在深部感染的潜在风险。
虽然感染的发生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且其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也存在不确定性,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成为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
感染的防治要点包括避免诱因、诊断及时、用药合理以及常用的保留内固定疗法:清创冲洗负压引流、椎间隙抗生素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臭氧水创腔灌注等,同时对内固定的保留和取出做出客观评价,尽量降低感染率、提高治愈率。
[Abstract] Spinal internal fix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by clinical practi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fter this operation,it has potential risk of deep wound infection inevitability. It is infrequently which may bring about a series of serious results. Because of hardly diagnosis and treating,uncertainty prognosis,how to prevent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 effectively has been a serious challenge for clinical practice. Key point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 including avoid causes,diagnose in time,rational use of drug,usual methods of reservation internal fixation:debridement,washing an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irrigation antibiotics in intervertebral space,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ozone water perfusion in wound cavity. Appraising of reservation or move internal fixation objectivity. Reducing probability of infection and improving cure rate try our best.[Key words] Spinal internal fixation;Deep infection;Soft tissue infection;Vacuum sealing drainage腰椎內固定手术已广泛开展,其涉及的解剖部位较深,存在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风险,感染一般发生于手术区域附近的肌肉、椎间隙、硬膜外等深部软组织,其导致软组织的炎性反应,甚至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猝死[1],成为广大学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临 床 研 究
Oiia s h nc lRee m ̄
90 ・
C i e e J u n l o h o  ̄c n tmo h r c h n s o r a f Et n me me a d E l p a ma y
1 例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术 后 椎 间 隙 感 染 的 治 疗 5
b n eb d u in a db ig o main i 2p t ns 3p te t to t o efso fe o6mo ts Alp t n etr rgn llb r o ei r o y fso n ra efr t n 1 ai t, ainswi u n in atr3t n . l ai t rso et o ia a o nt o e h b u h es he i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原因,探讨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分析手术后腰椎间隙感染11例的临床资料及特点,行保守治疗8例,再手术治疗3例。
结果随访12~42个月,9例恢复正常生活,2例偶有腰痛和活动受限。
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术后早期诊断,腰部制动,长期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the diagnosisandtreatmentof postoperative intervertebral discitis of lumba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1cases of intervertebral spaceinfectionafterlumbaroperation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Treatment was used for 8 cases, and re-operation for 3cases.Results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42 months ,9 cases restored to normal , 2caseremainedpain inlumbarandmobilelimitation. Conclusion Actively properative prepare,Postoperative earlier diagnosis,trig waist and extended adequate effective antibiotic.【Key words】Lumbar disc; Intervertebral space infection; Treatment椎间隙感染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在0.5%~1.4%之间[1],以其较严重的临床表现和较长的治疗周期越来越引起重视。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
· 286 ·
临床 应用 补 肾抗 衰 方 治 疗 阳痿 时 不 但 阳 痿 得 到 作 用 机理 值 得进 一 步研 究探 讨 。 治 愈 ,有 的还 出现 体 力精 力 充 沛 、睡 眠质 量 提 高 。其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术 后 椎 间 隙 感 染
病 例 2,男 ,42岁 ,左 下 肢 疼 痛 3年 加 重 半 个 月 , 查 体 :左 大腿 抬高 30。,加 强 试验 阳性 ,左 拇 背 伸 力 下 降。CT L 4、5间 盘 突 出偏 左 侧 ,ESR 7 mm/h,人 院 第 2天行 经 皮切 吸 治 疗 ,术 中 由于 病 人 摆 动 ,套 管 从 间盘脱 出 ,第 2次 插 管 时 有 血 液 渗 出约 10 ml。 术 后 3天 出 现 腰 部 剧 烈 疼 痛 伴 有 寒 战 高 热 ,下 腰 段 肿 胀 , 局 部 穿 刺 有 脓 汁 ,ESR 16 mm/h。 MRI证 实 椎 管 内 硬膜 外 有高 信 号 条 索样 区 域 ,手 术切 开 .发 现 手 术 间 隙及 硬 膜外 有 脓 汁 ,大量 庆大 盐水 冲洗 ,并 插 管 引流 , 冲洗 约半 月 引 流 清 晰 拔 管 ,ESR 88 mill/h但 腰 痛 仍 然 存 在 。 术 后 1个 月 ESR 15 mm/}1,术 后 2个 月 ESR 13 n1n1/h,3个 月 ESR 3 mm/h。 腰 痛 症 状 消 后 ,但伴 有 下 肢麻 木症 状 至今 ,可从 事 轻体 力 劳 动 。 3 讨 论 3.1 病 因 目前 国 内外 学者 提 出 3种学 说 :(1)细 菌 性感 染 ;(2)无 菌 性 炎 症 ;(3)自身 免 疫 反 应 。本 组 6 例 患 者均 行局 部 渗 出物 细 菌学检 查 ,其 中 2例 为大 肠 杆 菌 感染 ,1例 为 金 黄色 葡萄 球菌 感染 ,3例 菌 培养 阴 性 。菌培 养 阴 性者 均 为经 皮切 吸术后 感 染 者 ,阳性 者 均 为 开 放 性 手 术 后 的 患 者 。 回 顾 经 皮 穿 刺 切 吸 经 过 , 发现 这 3例 均 有人 路 障 碍而致 椎 间软 骨板 损 伤 ,术 中 均有 出血 。说 明 拔管 时损 伤 了椎体 的软骨 板 ,引起 出 血 ,椎 间隙 血肿 形 成 ,这 种 机 械 创 伤 和 出血 引 发 了 炎 性 反 应 ;而 开 放 性 手 术 的 另 3例 ,术 中 因 操 作 粗 暴 ,致 使 软骨 板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损 伤 。 Lversen等 人 在 回 顾 111例椎 间隙感 染 的报 告 中发 现 15例 发 生 在 非 手 术 的椎 间 隙 ,故认 为 本 病 是 血 源 性 感染 引 起 的 ,并 发 现 以 I 4、5间 隙 发生 率 最高 。本 组 6例 均 发 生在 L 4、 5间 隙 ,且 为 手 术 间 隙 。腰 椎 间盘 自胚 胎 发 育 成 熟 后 ,血 管 退 化 而 无 血 供 ,被 纤 维 环 包 裹 与 血 液 循 环 隔 绝 ,因而具 有抗 原 性 ,当退 变 或 外 伤 导 致 椎 间盘 抗 原 成 分 与血 液循 环 接 触 后 ,即 可 通过 抗 原 与 T、B 淋 巴 细 胞 间 的相互 作 用 ,产 生 自身免 疫 应 答 反 应 ,表 现 为 细 胞 免疫 和 体液 免 疫 反应 的异 常 。 3.2 早期 诊 断 腰 椎 问 突出症 术 后异 常表 现 本 组
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诊断与治疗
国际 骨 科 学 杂 志
2 0 1 4年 7月 第 3 5 卷
第 4期
I n t J Or t h o p ,J u l y 2 5 ,2 0 1 4 , Vo 1 .3 5 ,No . 4
腰椎术 后椎 间隙感染诊断与治疗
菅振 傅一山
椎 间 隙感 染是 腰 椎 手 术 后 少 见 但 严 重 的 并 发 症 , 早期预 防和尽 早 治疗可控 制疾 病发 生、 发 摘要
2 . 2 实验 室检 查
( E S R ) 术后 6周 内均可升高 , 而 C反应蛋 白( C R P ) 在术 后 2 周 内降 至正 常 , C R P更有 助 于早期 诊 断 ] 。微 生物 培 养, 特别是椎间隙组织标本 培养 阳性 , 是公认 确诊致 病微 生物的金标 准n 。静脉血标本应尽可能在无退热 干预下 发热当时或寒颤 当时采 集 。若血 培养 结果 阴性 , 应对 受 累节段行经皮椎 间盘穿刺 取样进 行微 生物 培养 ; 当血培 养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阳性 时, 提示标 本可 能被 污染 , 也 应行经皮椎 间盘穿刺取样送检 。此后仍 应反复进 行血培 养 。随着超 高速 C T等的发展 , 影像学介导下经皮椎 间盘 穿刺取样阳性检出率 明显提高 。二次穿 刺也有助 于提高 阳性检出率 ] 。未经治患者经皮 椎 间盘 穿刺取样 阳性检 出率可达 8 0 9 / 6 , 经治者 为 4 8 _ 1 。S p o n s e l l e r 等[ 认为采 集伤口引流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有 助于发 现早期感染。 肥达试验有助于诊断布氏菌、 沙门菌感染 , 但血清学检查 阳 性检 出率低 , 且不能定位病灶 , 无需常规进行 。聚合酶链技 术 尚未成为常规检测手段 , 但值得进一步研究 。 2 . 3 影像学检查 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晚期 X线片可见椎 间隙高度丢 失或终板侵蚀 , 早期 X线 片诊 断意义 不大 。当存在 潜在 感染 时 , X线 片 骨 质 区 附 近 可 见 透亮 影 。磁 共 振 成 像 ( MR I ) 检查敏感 度 、 特异度 、 准确 度分别 高达 9 3 9 / 6 、 9 7 9 / 6 、 9 4 _ 6 , 并有 助于 鉴别 椎 间隙感 染 类 型。MR I 显示 感 染征象为边 缘 液体信 号 强化 、 硬 膜信 号 升 高 、 骨 组织 破 坏、 连续性脊髓信号 变化 。阅片 时需考 虑手 术及 其他 非 感染因素导致 的组织水肿r 1 。 1 8 氟一 脱氧葡 萄糖( F - F I  ̄) 正 电子发射计算机 断层扫描 ( P E T) 对 于鉴别感 染 与退行 性改变有独 特敏感性_ 】 , 用于评 价治疗效 果时精确度 、 特 异度 均 优 于 MR I ( 分别为 8 1 . 8 %对 1 6 . 7 % o 、 8 5 . 7 %对 6 1 . 5 %) , 更有助于决定停止治疗时问 。
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抗感染治疗进展
物 在椎 问盘 的通 透 性 情况 无 相 关 报 道 , 待 进 一 步研 究 。 有
整 个 治疗 效 果 。 而有 学 者 建 议 在 未 明 确致 病 菌 之 前 . 噬 不使 用 任 何 抗 感 染药 物 , 除非 是 存 在 明显 的 神 经 症 状 或 脓
肿 明 I
12 药 物 类 型 .
腰 椎 手 术 后 椎 间 隙感 染是 脊 柱 手 术 的一 种 少 见并 发
症 , 由 T mb l 最 早 于 1 5 u ul 9 3年 报 道 l, 发生 率 在 07 1 ] .%~ 28 2 一般 于 术 后 4周左 右 发 病 . .%[, l 可发 生 存任 何 对 椎 问 盘 有 创 操 作 中 。目前 认 为 术后 椎 间 隙感 染 是 术 中 细菌 的直 接
冈 此药 物 分 子 量 越小 , 容 易 进入 椎 间 盘 。 就蛋 白结 合 率 越 而 言 , h ma 等㈣发 现 高 血 浆 蛋 白 结合 率 的抗 生 素 难 以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o s 入 椎 问盘 . 因在 于 抗 生 素 与 血浆 蛋 白结 合 后 立 体 排 阻 增 原 加 , 蛋 白结 合 率 高 的 药物 在 体 内消 除慢 , 用 维 持 时 间 但 作 长, 对抗 感 染 治 疗 有 益 。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治及疗效分析
3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 R T M NT2008NO.23C HI NA FOREI GN MEDI CAL TREATMENT临床医学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手术并发症。
其发生率0.72%~3.2%。
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
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76例,其中并发椎间隙感染16例,占0.96%。
对确诊为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患者治疗上严格卧床,早期静脉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并适量给予少量激素。
如果症状较重,除有腰背剧痛外,还伴有肌肉痉挛、抽搐及高热等症状,采用手术治疗,病灶清除加大量盐水冲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非手术组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5~73岁,平均52岁。
椎间隙感染部位为L 3~41例;L 4~55例;L 5~S 13例,住院时间最短29d ,最长113d,平均62d 。
1.1.2 手术治疗组7例,其中男5例,女2例。
年龄42~65岁,平均56岁。
椎间隙感染部位为L 3~41例;L 4~54例;L 5~S 12例;住院时间最短25d ,最长58d ,平均31d 。
1.2临床表现感染发生时间多在术后6~8d ,部分在20d 以后。
患者术后原有症状基本消失后,出现较术前更为严重的难以忍受的腰痛,放射至双侧髋部或腹股沟部,偶有双下肢不固定部位痛。
痛为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或由翻身转动突然诱发,可有抽搐。
部分病人由于疼痛剧烈,时间冗长,难以控制而产生轻生念头。
检查病人腰肌多较紧张,感染部位有压痛和扣击痛,但无明显坐骨神经痛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沉较术前明显增快,35~57m m /h ,平均46m m/h ,WBC 部分升高。
1.3影像学检查感染早期X 线照片无明显变化。
椎间盘手术后3周可以见到椎体上、下边缘模糊,骨质疏松。
在较晚期,感染部位的上、下椎体骨质呈溶骨性破坏。
腰椎术后翻身致椎间隙感染1例护理体会
2 0 1 2: 43 8 — 4 4 0 .
患者的痛苦 。 并定时协助患者轴线翻身 , 配以热敷、 针灸理疗等
腰椎术后翻 身致椎 间隙 感染 1例护理体会
杨 娟
( 武警江苏省总 队医院 ,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3 )
即高 热量 、 高蛋 白、 高维生素 、 低脂肪 , 清淡 易消化 的流质或 半 流质饮食并少量多餐 。同时鼓励患者 多饮 水 , 每 日摄入量 不少 于3 o o o m L , 必要 时根据医嘱予静脉滴注补充液体 , 饮食前 、 后
疑、 抵触心理 。针对该患者的心理状况 , 我们积极主动地做好对
患者的解 释工作 , 打消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 ; 同时加强与患者 的
格适 中, 尤其对移动、 停留性结石效果较好。 本文中 O . 5 h 、 l h 、 2 h
沟通交流 , 定期将治疗化验结果分析讲解给患者听 , 让患者了解
不 良反应 ; 且 发挥作用快 , 药物作用持 续时间长 , 疗效 肯定 , 价
和肌 肉痉挛伴持续性不规则发热 ,其疼痛发作时 十分痛苦 , 精 神极度恐惧 、 紧张 、 焦虑 , 有 时甚 至产生了厌世轻生念头 。由于
对手术并发症 的不了解 , 误认 为是手术失败 , 对 医护人员产生不
满, 情绪较为低落、 易躁易怒 、 心情忧郁 , 对各项治疗 护理产生怀
速有效地缓解症状 , 减轻患者痛苦 , 减少 医疗 护理纠纷 ; 且具有 起 效快 , 疗效确 定 , 方便易得 , 价格适 中 , 依赖 、 成瘾性 及毒 副
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andLIU e. DepartmentofOrthopaedics,TongdeHospitalo f ZhejiangProvince,Hangzhou 310012,Zhejiang,China
ABSTRACT As the disc surgery were extensively developed,the incidence of intervertebra l space infection was signif icantly increased.Due to a lack of specificity,early diagnosis is dificult and it is prone to misdiagnose.Intervertebra l disc puncture sampling microorganism culture is a gold standard of antibiotic selection,but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needs to be improved. At present,difer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have diferent opinious in epidemiology,treatment exper iences,the choice of antibiotic treatm ent,the course of t reatm ent and the way of operation.In recent years,m 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luor ine—deoxidization 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ing,the im aging application mediated percutaneous intervertebral disc, spinal punctur e pereutaneous endoscopic debridement and lavage drainage and percutaneous internal f ixation combined with anter ior poster ior incision provide eatment.Intervertebral infection should attract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early diagnosis,early specific pathogens.Doctors’exper ience and patients actual situ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choosing a appropriate treatment.During the treatment,we should be closely m onitored laboratory indexes
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治疗
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治疗目的探讨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本院10年来7例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于早期有迹象表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患者,治疗要求上绝对卧床,早期静脉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并适当给予激素;2周后没有明显疗效的患者,且腰部症状进行性加重,伴有抽搐及高热等症状或者高热消退后再次出现高热的患者,应尽早行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术。
结果7例椎间隙感染患者,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3例。
7例患者均治愈,术后6~12周在腰椎保护下行走。
随访6个月~1年,效果优良。
结论发现椎间隙有感染的迹象,应尽早治疗,一旦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应立即行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术。
标签:腰椎髓核;术后感染;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是腰椎术后深部间隙的一种感染性并发症,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后果极其严重,治疗不当,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现收集本院自2001年9月~2011年10月间治疗的7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病例,就其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8~62岁,平均45岁。
椎间盘突出手术部位:L4~5 4例,L5~S1 3例,单纯椎板间开窗术2例,半椎板切除术2例,全椎板切除术3例,发病时间术后1~2周,住院周期2~4个月。
1.2 临床特点术后1~2周患者再次出现腰痛症状或原有缓解的腰痛再次加重,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腰部压痛叩击痛明显,1例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腰椎强直,翻身活动时剧痛,用镇痛药后可暂时缓解,3例患者无明显发热,2例术后10 d患者出现低热,2例患者术后1周后逐渐出现高热,高时可高达40℃,呈弛张热。
实验室检查:5例无高热患者的血常规正常,血沉及C反应蛋白稍升高,高热患者WBC及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
血培养均未培养出细菌。
7例均行感染椎间隙穿刺物培养,4例为表皮葡萄球菌,2例为铜绿假单孢菌,1例无细菌生长,7例于围手术期均使用抗生素。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手术治疗作者:陈波,穆稀胜,梁柱天,韩敬林,蒙跃冲【摘要】为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手术治疗效果,回顾分析2001-2007年我科采用后路原切口行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冲洗,植骨加抗生素治疗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当天腰背肌及下肢和腹部疼痛等症状立即缓解,随访7~38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腰部及下肢疼痛消失,椎体骨性融合,活动无受限。
认为经原切口行椎间病灶清除冲洗植骨治疗术后椎间感染能清除感染源及炎性介质,迅速解除症状,缩短治疗,提高脊柱稳定性。
【关键词】椎间感染;病灶清除冲洗;植骨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椎间隙感染时有发生,可导致腰背肌及下肢或下腹部疼痛、腰椎活动受限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我科自2001—2007年,对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患者行原切口病灶清除冲洗植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32~45岁,平均40岁。
椎间隙感染均发生在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其中5例为本院,3例为外院转入;6例为椎板一侧开窗椎间盘摘除,2例为半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感染椎间隙腰4-5 6例,腰5骶12例;感染时间为术后5~14d,术后均使用2种抗生素治疗无效。
1.2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本组病例均符合术后椎间盘的诊断标准[1],表现为切口部压痛,软组织炎症反应,持续性腰痛,腰肌痉挛,腰部拒动,翻身困难,下腹部疼痛,强迫体位,伴有下肢放射痛等;血沉70~120mm/h,C-反应蛋白15~76mg/L,5例白细胞计数增高,3例白细胞计数无增高。
1.3 影像学资料2例X线片示椎间隙变窄椎间模糊,6例行MRI检查示病变椎间隙椎间盘形态及信号异常,4例椎体后缘存在不同致压物压迫硬膜囊。
1.4 手术方法经后路原手术切口,分离椎旁肌,扩大原椎板开窗,细心剥离硬膜外瘢痕组织,清除椎管内病灶,然后显露感染间隙后缘,彻底清除炎性坏死组织、残留的椎间盘及上下终板,椎间隙反复多次加压冲洗,放入冲洗管灌洗,按常规骨感染的灌洗方法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是脊柱手术的一种少见并发症,由Turnbull 最早于1953年报道[1],发生率在0.7%~2.8%[2],一般于术后4周左右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对椎间盘有创操作中。
目前认为术后椎间隙感染是术中细菌的直接播种所致,多数可通过有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获得治愈[3、4]。
但椎间盘为无血供组织,治疗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笔者就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抗感染治疗方面进展综述如下。
1抗感染药物应用1.1药物使用的时机既往认为一旦怀疑或确诊后,应早期开始抗感染治疗,以期控制感染。
但在未明确致病菌时即开始治疗,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可能会降低穿刺活检的阳性率,进而影响整个治疗效果。
因而有学者建议在未明确致病菌之前,应不使用任何抗感染药物,除非是存在明显的神经症状或脓肿明显者[5]。
1.2药物类型药物选择应根据致病菌类型、药物对椎间盘的通透性及患者自身状况等综合决定。
(1)对怀疑术后椎间隙感染者,通过采血或穿刺获得样本,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在缺少组织学证据时,若必须使用抗感染治疗,可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的药物,因为在培养阳性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6]。
Bhagat 等[7]对于血培养阴性者,经验性的使用头孢唑啉及万古霉素6周,依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与阳性者的针对性用药无明显差异。
(2)影响药物在椎间盘通透性的因素包括药物所带电荷、分子量、血浆蛋白结合率及椎间盘的自身状态。
由于髓核组织含有丰富的氨基蛋白多糖(负电荷),根据电荷作用原理,带正电荷的药物更易于进入椎间盘[8]。
根据这个理论,对于椎间盘的通透性而言,带负电荷的青霉素最差,头孢类其次,而带正电荷的克林霉素和糖肽类最佳,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中等,这在动物及人体试验中亦获得证实[8、9],说明了药物所带电荷对于能否进入椎间盘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子量大小方面,由于椎间盘软骨终板孔隙较小,因此药物分子量越小,越容易进入椎间盘。
就蛋白结合率而言,Thomas 等[10]发现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抗生素难以进入椎间盘,原因在于抗生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立体排阻增加,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体内消除慢,作用维持时间长,对抗感染治疗有益。
Ibrahim 等[11]发现,一般药物通过未成熟椎间盘的能力较成熟椎间盘强,这可能与未成熟椎间盘组织尚保留部分血供及其内的氨基蛋白多糖浓度较低有关。
Tai 等[12]通过测定预防性给药后手术摘除的椎间盘内药物浓度发现,其中青霉素浓度最低,头孢类其次,氨基糖苷类最高。
但是这种情况下的椎间盘是正常的或是退变受损的,并不能模拟感染时的情况。
当炎症导致终板破坏、血管浸润时,椎间盘的通透性可能有所改变,使存在于骨组织或脑脊液的药物达到病变部位,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但是感染状态下药物在椎间盘的通透性情况无相关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
(3)药物选择的同时要考虑患者自身状况,应遵循药物使用一般原则。
抗感染药物的选择是建立在明确致病菌基础上,同时兼顾药物对椎间盘通透能力及患者自身状况,尽可能选择带正电荷的、分子量小且蛋白结合率适当、对机体毒副作用小的抗感染药物。
1.3药物使用疗程在抗感染疗程问题上,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大多数学者建议至少静脉使用6~8周,再口服6~8周[3]。
由于椎间隙感染诊断较难,一般在出现初始症状到明确诊断已耽误6周左右,因此Gaudias 等[13]认为术后椎间隙感染应等同于骨组织慢性感染的治疗,药物使用疗程最好为12周,若在初始症状出现2周内即开始正规的抗感染治疗,则治疗周期可缩短为6周。
长疗程抗感染治疗的目的是杀灭所有细菌,避免复发。
一项研究中发现,静脉用药4周、6周、8周及12周时复发率分别为(>14%,10%,>15%,3.9%)[14]。
由此可见,长疗程的抗感染治疗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复发率,但一味的延长抗感染治疗的疗程意义不大,一般建议抗感染治疗不少于6周。
长时间静脉使用抗感染药物易产生细菌耐药及多重感染,因而应尽可能减少静脉用药时间。
有学者建议静脉第一作者简介:男(1983-),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脊柱外科电话:(021)81885623E-mail :zhangliang6320@通讯作者:倪斌综述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抗感染治疗进展张亮1,张文捷2,赵春明2,倪斌1(1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200003上海市;2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24300泰州市)doi :10.3969/j.issn.1004-406X.2010.12.15中图分类号:R619,R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06X (2010)-12-1026-05用药后,当CRP及ESR有50%下降,且没有不稳定引起的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时,可考虑将静脉用药改为口服[15],甚至可更早的改为口服用药,即常规静脉用药3周后,或2周后若CRP已恢复正常时[14]。
抗感染疗程与致病菌类型及是否出现硬膜外脓肿或椎旁脓肿无关[16],但与血培养结果及神经功能是否受损相关,阳性者较阴性疗程长,神经功能受损者较神经功能正常者所需抗感染治疗疗程长[13],这可能因为发生血培养阳性者及神经功能受损者,从发病到就诊耽误时间较长有关。
根据一项多中心研究的停药指征如下[17]:(1)疼痛缓解,炎症表现消失;(2)体温正常;(3)CRP正常和或ESR 正常;(4)X线稳定或有所改善。
因而,确切的药物使用疗程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做出个体化的评估。
1.5给药方式除传统静脉及口服给药外,椎间盘内局部给药亦是一种有前景的给药方式。
Klessig等[18]发现在椎间盘造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可将抗生素与造影剂一并使用,造影剂的存在并没有改变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
这提示我们可通过椎间盘内局部给药治疗术后椎间隙感染,如此可避免长时间的全身用药,且提高了椎间盘内局部药物浓度,可能成为以后的治疗方向之一。
1.6疗效及监测手段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治疗效果,效果不佳需及时更换治疗方案。
疗效判定应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综合评价。
临床症状包括神经功能检查及疼痛缓解情况,实验室检查包括ESR、CRP、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及血药浓度,影像学包括X线检查,没有必要常规行CT及MR复查。
受累节段疼痛缓解、全身状况改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提示抗感染治疗有效。
Yoon等[19]认为在抗感染治疗开始后第4周,通过复查ESR及CRP,可决定是否需评估治疗方案,若ESR超过55mm/h,CRP超过2.75mg/dl,则通过此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失败率较高。
在儿童患者抗感染治疗后,若1~2周CRP正常,3~5周ESR正常,提示治疗效果较好;成年患者ESR的敏感性较CRP 差,CRP每周较前下降50%,提示治疗效果较好[14、20]。
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抗感染药物血药浓度,以达到抑菌浓度及减少毒副作用。
在药物治疗的1个月、3个月及治疗结束后的3个月需常规行X线检查,若治疗效果不佳,1个月时的X线就有所反应[14],因此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的X线可作为监测治疗效果参考。
由于受累节段椎间隙及相邻椎体信号恢复正常一般需1~2年或更长时间[21],因而没有必要常规复查MRI,但在以下患者中可考虑在治疗开始后的1个月复查MRI[14]:有脓肿形成者、出现不良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者、经过血培养及活检仍未能确认致病菌者,复查MR时需注意硬膜外受累、椎旁炎症及脓肿形成是否有改善,以此来重新评估治疗方案是否合适。
1.7药物对椎间盘细胞的影响保证药物在椎间盘局部达到有效浓度同时,又要防止局部药物浓度过高而损伤椎间盘细胞。
Hoelscher等[22]研究发现,高浓度的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头孢孟多及万古霉素能降低纤维环细胞活力,头孢唑啉及头孢孟多能明显减少细胞增殖分化,这又加重了已发生炎症的椎间盘细胞的损伤。
各种抗感染药物造成椎间盘细胞损伤的临界值浓度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特殊类型感染2.1G-杆菌所致椎间隙感染对G-杆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椎间隙感染,推荐先静脉联合使用三代头孢和氨基糖甙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再口服喹诺酮类抗生素[14、23]。
2.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椎间隙感染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椎间隙感染应特别重视。
治疗的传统药物为万古霉素,但随着万古霉素应用增多,其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不断升高[24]。
Darley等[25]发现由于万古霉素对骨组织通透性较差,单独使用时治疗效果较差。
目前虽然有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及其他新型抗生素成功用于MRSA治疗的零星报道,但是英国抗感染治疗学会仍推荐对于MRSA所致的椎间隙感染使用糖肽类抗生素或联合利福平或夫西地酸钠,而喹诺酮类不推荐使用[26]。
2.3结核性椎间隙感染由于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核菌所致感染一般能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抗结核治疗。
多数学者建议12个月的强化方案,其中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最为常用[27]。
2.4真菌性椎间隙感染真菌性椎间隙感染诊断常常延误,导致治疗延迟,预后较差,因而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氟康唑穿透髓核的能力优于两性霉素B,安全性及耐受性更好,可作为怀疑真菌感染时的经验性用药首选[28]。
2.5伴内固定的椎间隙感染的治疗随着脊柱内固定的广泛应用,伴内固定的椎间隙感染逐渐引起重视。
Carmouche等[29]报道一例此类患者,经清创、引流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最终需取出内固定,由此认为对于此类患者,不取出内固定物,单纯进行清创和抗感染治疗无效。
而Mirovsk等[30]报道8例伴椎间融合器的椎间隙感染患者,6例单纯清创,2例重新安置椎间融合器,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认为对于伴椎间融合器的椎间隙感染,没有必要取出内固定,通过长疗程抗感染治疗和或手术清创即能取得较好效果。
Silber等[3]认为需根据内固定所在位置决定是否取出内固定,若内固定在前方,则需取出内固定,再进行清创植骨重建手术;若内固定在后方,则可考虑在保留内固定的前提下进行前路清创手术。
我们认为对于伴内固定的椎间隙感染者,单纯通过抗感染治疗的效果可能有限,大多数可能需手术治疗,但是取出内固定需慎重:在发生感染,植骨未融合时,若内固定无松动表现,一般无取出内固定必要,若内固定物松动,则需取出内固定,一期或二期重建脊柱稳定性;若在发生感染时,患者已获得较好的植骨融合,则内固定可取出。
3辅助治疗3.1高压氧的使用Kutlay等[4]认为高压氧治疗可通过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新生血管网的生成,提高病灶组织的氧张力及氧弥散率,改善组织缺氧,促进组织炎症水肿的消退,可以缩短抗感染治疗的疗程,可作为椎间隙感染的辅助性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