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全面的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原子和分子两种。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具有稳定的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单质分子)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化合物分子)。

2.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单位是衡量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可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常用的物理量包括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温度(摄氏度,℃)等。

二、运动学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公式v=Δs/Δt表示,单位是m/s。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公式a=Δv/Δt表示,单位是m/s²。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可以用公式F=ma表示。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力学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可以用公式F=mg表示,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

2. 弹力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恢复力称为弹力。

3. 摩擦力物体相互之间接触运动时的阻碍力称为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四、动力学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K=1/2mv²表示,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单位是焦耳(J)。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可以用公式W=Fs表示,其中F是力的大小,s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W/t表示,其中W是做的功,t是时间,单位是瓦特(W)。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涉及到了我们周围所有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高中阶段,学生将接触到更加深入和具体的物理知识,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下面就对人教版高中物理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简要总结。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通常用箭头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

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指出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合外力为零;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第三定律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的能量,势能是物体位置的能量,二者可以相互转换。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的作用可合成一个结果力,也可将力分解为多个分力。

二、运动规律1. 直线运动规律:匀速直线运动满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加速直线运动满足速度变化与时间成正比,匀加速直线运动满足位移与时间平方成正比。

2. 抛体运动规律:抛体运动可分解为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竖直方向受重力影响,水平方向不受力,抛体轨迹为抛物线。

3. 圆周运动规律: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离心力提供,向心加速度与速度和半径成正比。

三、能量守恒1.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2.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物体之间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不变。

四、波动性质1. 波的传播:波是沿着介质传播能量的振动形式,根据振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横波和纵波。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遇到界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遵循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是两列光波相遇时产生明暗条纹,光的衍射是波在射缝和障碍物周围产生弯曲现象。

五、电磁现象1.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流动产生的电量,电路包括导线、电源和元器件。

2. 电场和电势: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电场强度与电荷数目和距离有关。

3.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是由磁性物质产生的磁力作用区域,电磁感应是磁场变化时产生感应电动势。

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生们复习和掌握物理知识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部)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课程涵盖了力学、热学和光学的基础知识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1. 力学部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中,力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质点和参考系:质点是只考虑质量而忽略大小和形状的点,参考系是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基准。

- 时间和位移:时间是物体运动过程的持续性,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

- 功和能:功是力在位移上的积累,能是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 机械振动和波:振动是物体或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的过程,波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2. 热学部分热学是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和热现象的科学。

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热学部分主要包括:-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热量是物体内能的转移。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

-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

- 气体定律:描述气体状态变化的定律,如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

3. 光学部分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

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光学部分主要包括:-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透镜成像:透镜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作用,形成实像或虚像。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来掌握这些概念和原理,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力学
1. 位移、速度、加速度
2. 牛顿三定律
3. 动量和动量定理
4. 力的合成和分解
5. 简谐振动
6. 力和能的转化
7. 力的作用
8. 惯性
二、热学
1. 热力学定律
2. 热平衡和温度计
3. 热量的传递
4. 热容量和热传导
5. 物质的相变
6.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7. 热力学循环
8. 热动力学
三、光学
1. 光的反射和折射
2.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3. 光的干涉和衍射
4. 光的偏振
5.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
6. 光的电磁波理论
7. 光的光速
四、原子物理
1. 元素的发现和分类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3. 电荷和电场
4. 密度和电流
5. 气体和液体的结构
6. 量子力学
7. 原子核和放射性
五、电磁学
1. 电荷和电场
2. 电流和电路
3. 电场和磁场
4.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
5. 电磁波和电磁谱
6. 电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7. 电磁场的作用
以上是人教版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选修)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选修)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速度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轴上方.........,在t.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负......。

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t=0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 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 种类 区别(特点) 联系匀直线运动V=恒量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0 x = vt匀变速直线 运动 v =v 0+ata=恒量x =v 0t +at 2/2 =t V V t )(210+ =aV V t 2202- a 与V 0同向为加速a 与V 0反向为减速 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4.末速度V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Vt2)/2]1/26.位移s=V平t=V ot+at2/2=Vt/2t7.加速度a=(V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 o=0 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t-gt2/22.末速度Vt=V 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 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高一必修一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部分,它涵盖了力学、运动学和能量守恒等核心概念。

以下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的总结:1. 力学基础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这部分,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则阐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关系。

2.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学科。

我们学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并探讨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

曲线运动则涉及到速度方向的变化,例如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我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并探讨了能量在不同物理过程中的转换。

4.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物体上移动距离时所做的工作,而功率则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我们学习了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功率与功和时间的关系。

5. 机械振动和波机械振动是指物体或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复运动。

波则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我们学习了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以及波的传播、波速、波长和频率等概念。

6.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我们学习了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帕斯卡定律、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性方程。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并为后续更深入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第一章运动的基本规律1.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

物体的位置受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运动的状态可以由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往往位置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用速度矢量表示。

瞬时速度是物体某一瞬间往往位置的瞬间变化率。

3. 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相等,速度恒定;变速运动是指速度的大小和/或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曲线运动和抛体运动等也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类型。

4.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是速度矢量相对时间的导数。

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时,物体就有了加速度。

5.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指出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了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当物体受到合外力时,物体将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和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和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7.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指如果物体A对物体B有一个力作用,物体B对物体A也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力,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8. 质点和刚体质点是指只有质量没有体积的物体,它被当做物理研究的首选对象。

刚体是指不变形的物体,它的每一点在运动中相对位置都不会发生变化。

9. 物体的平衡当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等于零、合力矩等于零时,物体将处于平衡状态。

其中平衡可以分为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中立平衡。

10. 力和能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推动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弹力等。

能是物体做工的能力,它包括动能和势能。

11.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它和物体的质量以及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定理是指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等于所受合外力做功的大小。

高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一、力的作用和效果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力的作用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2. 力的效果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形状和方向等。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动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可以分为动能转化和动能守恒两个方面。

2. 动能转化动能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转化为热能等。

3. 动能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系统中,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三、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1. 电流电流是电荷流动的方向和大小。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阻抗阻抗是电路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分为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几种形式。

四、电磁感应和电磁波1. 感应电流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变化的磁场有关。

2. 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传播方式,具有电场和磁场的振荡。

五、原子物理和核物理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的电子构成,根据电子的能级分布,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光谱现象。

2. 核反应核反应是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裂变和聚变等。

六、相对论和量子物理1.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研究的是高速运动下的物体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包括时间膨胀、长度收缩等。

2. 量子物理量子物理是研究微观领域的物理现象,如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等。

七、重要实验和仪器1. 迈克尔逊-莫雷干涉仪迈克尔逊-莫雷干涉仪被用于测量光速。

2. 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原子尺度的表面形貌和电荷分布。

以上是高三物理人教版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力的作用和效果、机械能守恒定律、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电磁感应和电磁波、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以及重要实验和仪器等内容。

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加深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人教版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导语】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特别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弥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作者高三频道为你精心准备了《人教版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助你金榜题名!人教版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一)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连。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畴的情形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推敲)。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14.串连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人教版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二)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三力共点安稳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别卫星、变轨问题);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运用进程);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力学的基本规律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力学的基本规律之: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运用步骤);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进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运用;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运用。

2024年人教版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人教版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人教版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第一章力学1. 位移和位移图像-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

- 位移图像是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图像。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间速度。

3. 加速度和等加速度直线运动- 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的速率。

- 等加速度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和等效力-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 等效力是指具有相同效果的力。

5. 牛顿第三定律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点。

-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成一个力的过程。

- 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被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第二章动能与动量1. 动能的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力。

-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气体内部不存在能量转化。

2. 动能定理和功- 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作用之间的关系。

- 功是指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

3. 劲量守恒定律- 劲量守恒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弹性碰撞过程中总势能和总动能的守恒。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与惯性1. 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 惯性参考系是指没有受到外力的影响的参考系。

- 非惯性参考系是指受到外力影响的参考系。

3. 外力和常见摩擦力- 外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 常见的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物体的受力分析是指确定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和力的性质。

- 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等效分析。

第四章载流子与磁场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方向- 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册)重点知识点复习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册)重点知识点复习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册)重点知识点复习梳

本文档旨在梳理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册的重点知识点,在复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以下是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物理学概述
-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
-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和特点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
-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计算方法
-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和应用范围- 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的原理
第五章:原子物理
- 原子的结构和组成
-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
- 原子核的结构和辐射现象
第六章:电学
- 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
- 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计算和表示方法- 电容、电阻和电流的关系
第七章:磁学
- 磁场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 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计算方法
- 磁场中力的作用和电流感应的原理
第八章:光学
- 光的传播和反射的规律
- 线性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 光的色散和干涉现象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册的重点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学生的复有所帮助。

如需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教材或相关资料。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引言
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主要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旨在对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进行总结和概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知识点总结
1. 力学
- 牛顿运动定律
- 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 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
- 静电场和电势能
-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2. 热学
- 热能与能量转化
- 温度和热量
- 理想气体和热力学循环
3.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反射
- 光的折射和光的干涉
- 光的衍射和光的偏振
4. 电学
- 电荷和电场
- 电势差和电势能
- 电流和电阻
- 电路和电功率
5. 原子物理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原子核和射线
- 辐射与核能
总结
本文对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进行了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们在研究物理知识时可以参考此文档,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请注意,本文旨在概述高中物理知识点,并不涉及具体的细
节和计算。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练习,以提高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1.物理实验与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方法与步骤
-测量物理量的基本方法
-仪器的使用与读数的处理
2.力学
-质点及其运动
-直线运动学
-曲线运动学
-弹性力和力的合成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3.力学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与应用
-行星运动规律
-行星与卫星
4.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的概念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冲击与碰撞
-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
5.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
-功与机械能
-动能与势能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能量转化与能量损失
6.力学中的机械振动与波动-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
-动力学模型与能量守恒定律-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与共振现象
-机械波的传播与性质
7.声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波的特性与参数
-声音的强度与音量
-声音的音质与声音的合成8.物态变化与热学
-相变与相变点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功与功与功率的转换-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增定律
9.静电学
-带电体的电荷与电场
-静电场的构成与性质
-电场中的电势能与电势
-电容与电容器
10.电学
-电流与电路
-电阻与电阻器
-欧姆定律与分压定律
-串联与并联电路
-电功率与电能的计算。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质点参考系 (1)2.时间位移 (5)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15)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6)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3)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7)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2)4.自由落体运动 (47)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54)1.重力与弹力 (54)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65)2.摩擦力 (69)3.牛顿第三定律 (74)4.力的合成和分解 (81)5.共点力的平衡 (90)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95)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 (99)1.牛顿第一定律 (99)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04)3.牛顿第二定律 (109)4.力学单位制 (11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18)6.超重和失重 (123)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知识点1物体和质点1.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将物体简化为一个具有__质量__的点,这个点叫作质点。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__大小__和__形状__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成质点。

(2)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__完全相同__时,整个物体的运动可简化为一个点的运动,该物体可看成质点。

3.质点是一种__理想化__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知识点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__参考__的物体叫作参考系。

2.选取原则:参考系可以__任意__选择,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但在具体问题中,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性。

3.参考系对观察结果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会有所__不同__。

考点理想化模型与质点情境导入研究地球自转时,能否将地球看作质点,为什么?研究地球公转时,能否将地球看作质点,为什么?提示:研究地球的自转时,需要考虑地球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不能看作质点。

人教版物理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书知识点总结物理是研究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在物理学中,学生将学习关于力、能量、运动、电磁、光学和热力学等领域的知识。

人教版物理书作为中国的高中物理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详细,包括了广泛的物理知识和实践技能。

下面我们将对人教版物理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的基本概念:介绍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学生将学习如何描述运动的基本特征。

2. 匀变速直线运动:介绍了在直线上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涉及了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公式,以及在图象上的表示方法。

3.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将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自由落体的公式和实验方法,了解自由落体的应用。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讲解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学生将学习物体在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下的运动情况。

2. 牛顿第二定律:介绍了物体的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定量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介绍了物体的相互作用力和作用反作用力,让学生了解了一切物体间作用力都是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 力的功:介绍了力的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将学会用运动学的知识解决物体的运动问题。

2. 功与机械能:学生将学习力的功与机械能的关系,了解了势能、动能和机械功的转化关系。

3. 能量守恒定律:介绍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学生将了解了在封闭系统内,能量是不变的,在物理过程发生时,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第四章:固体的压弹性1. 固体材料的性质:介绍了固体材料的性质,包括弹性和塑性的概念,学生将学习了了解了材料的不同性质。

2. 物体的压弹性:介绍了物体受力的情况,学生将学习了了解了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情况。

3. 弹簧力的基本规律:学生将学习了解了材料的弹簧力的计算方法,了解了材料的弹簧力和位移的关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1.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就是速度的变化率,反映物体运动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 直线运动理想化模型——惯性参考系;用质点表示物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量也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3. 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恒量4. 自由落体运动落体法(“化整为零”和“整体研究”);“等时性”5. 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于赤道,向西倾斜);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由纬度和海拔高度决定;重力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平方(m/s²)或米每二次方秒(m/s²)6.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7. 物体的平衡共点力;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

8.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的变速运动。

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抛体运动的特点:运动的合成(分运动)和分解(合运动)。

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外力,向圆心方向是指向圆心处,大小等于合力的瞬时功率。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9.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相互作用的物体,在没有外力介入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将使系统总动量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 修3—4一、知识网络二、考点解析 考点80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要求:I 1)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即F = – kx 注意:其中x 都是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区分:某一位置的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和某一过程的位移(相对起点) ⑴回复力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始终与位移方向相反⑵“k ”对一般的简谐运动,k 只是一个比例系数,而不能理解为劲度系数⑶F 回=-kx 是证明物体是否做简谐运动的依据 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x = A sin (ωt +φ)”3)简谐运动的图象:描述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遵从正弦(余弦)函数的规律变化的,要求能将图象与恰当的模型对应分析。

可根据简谐运动的图象的斜率判别速度的方向,注意在振幅处速度无方向。

A 、简谐运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相等①同一位置: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同可不同,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②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同可不同,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③对称段:经历时间相同④一个周期内,振子的路程一定为4A (A 为振幅); 半个周期内,振子的路程一定为2A ; 四分之一周期内,振子的路程不一定为A每经一个周期,振子一定回到原出发点;每经半个周期一定到达另一侧的关于平衡位置的对称点,周期:gL T π2= 机械振动 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简谐运动图象回复力:F= - kx 弹簧振子:F= - kx单摆:x L mg F -= 共振 波的叠加 干涉 衍射 多普勒效应 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 形成和传播特点 类型 横波 纵波 波的图象波的公式:vT =λ x=vt 电磁波 电磁波的发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振荡:周期性变化的电场能与磁场能周期性变化,周期和频率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ν射线 相对论简介相对论的诞生: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狭义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同时”的相对性 长度的相对性: 20)(1cv l l -=时间间隔的相对性:2)(1cvt -∆=∆τ相对论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21cv u vu u '+'=相对论质量: 20)(1cv m m -=质能方程2mc E=广义相对论简介:广义相对性原理;等效原理 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物质的引力使光线弯曲引力场的存在使得空间不同位置的时间进程出现差别且速度方向一定相反B 、振幅与位移的区别: ⑴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⑵对于一个给定的简谐运动,振子的位移始终变化,而振幅不变思考: 1、平衡位置的合力一定为0吗? (单摆)2、弹簧振子在对称位置弹性势能相等吗? (竖直弹簧振子)3、人的来回走动、拍皮球时皮球的运动是振动吗?考点81 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探究) 要求:Ⅰ1)单摆的等时性(伽利略);即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在振幅较小时与振幅无关2)单摆的周期公式(惠更斯)g l T π2=(l 为摆线长度与摆球半径之和;周期测量:测N 次全振动所用时间t ,则T=t/N )3)数据处理:(1)平均值法;(2)图象法:以l 和T 2为纵横坐标,作出224T g l π=的图象(变非线性关系为线性关系);4)振动周期是2秒的单摆叫秒摆。

摆钟原理:钟面显示时间与钟摆摆动次数成正比 考点82 受迫振动和共振 要求:Ⅰ受迫振动: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使振幅保持不变的振动,又叫无阻尼振动或等幅振动。

f 迫 = f 策,与f 固无关。

A 迫 与∣f 策—f 固∣有关,∣f 策—f 固∣越大,A 迫越小,∣f 策—f 固∣越小,A迫越大。

当驱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共振)共振的防止与应用考点83 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图象 要求:Ⅰ1)机械波:⑴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振源,介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形成机械波 有机械波一定有机械振动⑵机械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同一类的不同机械波在同一介质中波速相等。

与振源振动的快慢无关 ⑶机械波传递的是振动形式(由振源决定)、能量(由振幅体现)、信息 2)机械波可分为横波与纵波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特点:有波峰、波谷. 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条件:剪切形变),为方便将水波认为是横波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特点:有疏部、密部. 气体、液体只能传递纵波 3)波的独立传播与叠加 4)次声波与超声波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 ,波长长,易衍射,传播距离远,研究与应用刚起步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 ,波长短,直线传播效果好(声纳),穿透能力强(几厘米厚的金属)。

应用广泛:声纳、B 超、雷达、探伤、超声加湿、制照相乳胶5)横波图象: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位移情况。

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重复前一质点的振动;特别要能判断质点振动方向或波的传播方向。

注意:(1)周期性、方向性上引起的多解可能性;(2)波传播的距离与质点的路程是不同的。

6)波动图象表示 “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振动图象则表示介质中“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考点84 波长、频率(周期)和波速的关系 要求:Ⅰλλ∙===f Tt s v (ν由介质决定,f 由波源决定) ①波形向前匀速平移,质点本身不迁移,x 可视为波峰(波谷)移动的距离 ②在波的图象中,无论时间多长,质点的横坐标一定不变③介质中所有质点的起振位置一定在平衡位置,且起振方向一定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④注意双向性、周期性⑤注意坐标轴的单位(是m ,还是cm ;有无×10-n 等等) 注意同时涉及振动和波时,要将两者对应起来 关于振动与波⑴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振动图象(横轴为时间轴):顺时间轴“上,下坡”波动图象(横轴为位移轴):逆着波的传播方向“上,下坡” 共同规律:同一坡面(或平行坡面)上振动方向相同,否则相反 ⑵一段时间后的图象a 、振动图象:直接向后延伸b 、波动图象:不能向后延伸,而应该将波形向后平移 ⑶几个物理量的意义:周期(频率):决定振动的快慢,进入不同介质中,T (f )不变 振幅:决定振动的强弱波速:决定振动能量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 ⑷几个对应关系①一物动(或响)引起另一物动(或响)———受迫振动→共振(共鸣) ②不同位置,强弱相间———干涉(要求:两波源频率相同) 干涉:a 、振动加强区、减弱区相互间隔;b 、加强点始终加强(注意:加强的含义是振幅大,千万不能误认为这些点始终位于波峰或波谷处)、减弱点始终减弱.c 、判断:若两振源同相振动,则有加强点到两振源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减弱点到两振源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③绕过障碍物———衍射(要求:缝、孔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小于波长) 缝后的衍射波的振幅小于原波 ★波的多解题型⑴方向的多解:考虑是否既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 ⑵波形的多解: ★几种典型运动不受力: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几种最简单的运动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受变力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匀速圆周运动力大小、方向均改变→简谐运动力大小改变,方向不变→额定功率下的机车启动方向都不变直线→匀加速、匀减速直线运动 曲线→(类)平抛运动最简单的振动:简谐运动考点85 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衍射和干涉要求:Ⅰ1.波面(波阵面):振动状态总是相同的点的集合;波线:与波面垂直的那些线。

2.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是新的波面;3.(1)互不干扰原理;(2)叠加原理。

反射、折射、干涉:Δx = kλ处,振动加强;Δx =(2k + 1)λ/2处,振动减弱。

(3)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4.波的干涉:(1)频率相同(2)现象: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间隔(加强区永远加强,减弱区永远减弱)考点86 多普勒效应要求:Ⅰ(1)现象: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音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结论:波源远离现察者,观察者接收频率减小;波源靠近观察者,观察者接收频率增大。

(2)应用:A、利用发射波和接受波频率的差异,制成测定运动物体速度的多普勒测速仪。

B、利用向人体血液发射和接收的超声波频率的变化,制成测定人体血流速度的“彩考点87 电磁振荡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要求:Ⅰ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⑴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⑵推广:①均匀变化的磁场(或电场),会产生恒定的电场(或磁场)。

②非均匀变化的磁场(或电场),会产生变化的电场(或磁场)。

2)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的区域在空间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的特点:①电磁波是物质波,传播时可不需要介质而独立在真空中传播。

②电磁波是横波,磁场、电场、传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③电磁波具有波的共性,能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③电磁波可脱离“波源”而独立存在,电磁波发射出去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路停止振荡后,在空间的电磁波仍继续传播。

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3)赫兹的电火花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⑴线圈上的感应电动势等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⑵电磁振荡的周期与频率Tπ2f= Array5)电磁波的波速:v = λ f同一列电磁波由一种介质传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波长、波速都要发生变化。

6)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⑴无线电波的发射a、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如下特点:①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②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b、调制: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调制分为两种:调幅(AM)和调频(FM)(2)无线电波的接收:a、调谐(选台):使接收电路发生电谐振的过程b 、解调(检波):调制的逆过程(3)雷达:雷达系统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输出装置及电源、计算机等组成。

雷达用微波波段,每次发射时间约百万分之一秒,结果由显示器直接显示。

发射端和接收端合二为一(不同于电视系统)。

考点88 电磁波谱电磁波及其应用 要求:Ⅰ电磁波谱:波长由长到短排列(频率由低到高)顺序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X )射线→γ射线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波长:由长到短 (红光最容易衍射,条纹间距最大) 频率:由低到高 (能量由小到大)折射率:由小到大(紫光偏折最大,红光偏折最小) 临界角:由大到小 (紫光最容易发生全反射)在同种介质中的波速:由大到小 1)无线电波2)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红外线(1)主要性质;①最显着的作用:热作用,温度越高,辐射能力越强②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2)应用:红外摄影、红外遥感、遥控、加热3)可见光光谱(波长由长到短):红、橙、黄、绿、蓝、靛、紫①天空亮:大气散射②天空是蓝色:波长较短的光比波长较长的光更容易散射 ③早晨、傍晚天空为红色:红光的波长最长,容易绕过障碍物4)紫外线:(1)主要性质:化学作用;荧光效应(2)应用:激发荧光、杀菌消毒、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5)伦琴(X )射线:原子内层电子受激跃迁产生 (1)主要性质:穿透能力很强, (2)应用:金属探伤 人体透视 6)γ射线:原子核受激辐射(1)主要性质:穿透能力很强,能穿透几厘米的铅板(几十厘米厚混凝土) (2)应用:金属探伤7)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三个区域,其中,黄绿光附近,辐射的能量最强(人眼对这个区域的电磁辐射最敏感)考点89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要求:Ⅰ 1)光的折射定律①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各自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表达式:2211sin sin θθn n =③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2)折射率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用符号n 表示n 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一个物理量,n 越大,表明光线偏折越厉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