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兆迷信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06—01

作者简介:李华(1973—

),女,山东惠民人,山东大学古籍所硕士研究生。前兆迷信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李 华

(山东大学古籍所, 山东 济南 250010)

摘要:邹衍把春秋战国时期极为盛行的前兆迷信运用于五德终始说中,使之成为五德终始说中上天、五德、帝王之间互相

联系的纽带;并且增加了五德终始说的主观性、随意性,同时也抬高了自己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

关键词:前兆迷信;邹衍;五德终始说

中图分类号: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16(2002)05—0052—03

一、前兆迷信在先秦时期已很盛行

前兆迷信是原始宗教的一部分。在人类产生之初,人们对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色彩斑斓的花朵、形态各异的野兽等等,对这一切,古人

都充满了迷惑。于是,就产生了万物有灵论,他们认为万物都有其可以附丽的鬼神,这一切奇异的现象都是神力的显示。并且,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注意到事物发展过程的前期现象———前兆,并能通过前兆可以预知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可以预料自己行为的后果。人们认为前兆是鬼神对人的启示、警告,而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是鬼神给人们的惩罚或赏赐。于是,当某些被他们认为是奇异的事物或现象发生时,他们就诚惶诚恐,为了避祸求福,他们就对那些奇异的事物、现象进行崇拜。这样,就产生了前兆迷信。前兆迷信有吉兆和凶兆两种。能预示将来发生对人们有利的事情的前兆被称为吉兆,否则被认为是凶兆。实际上,被人们迷信为前兆的现象是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些偶然现象和人体生理现象。被古人列为前兆的事物和现象主要有变态的动植物、天文、气象、山河的奇异变化、人的梦境和人体变态等。

前兆迷信在我国古代非常盛行,先秦典籍对此多有记载。《尚书・洪范》对前兆迷信现象作了具体描述。它把前兆叫做“庶征”,庶征分为休征和咎征,也就是吉兆和凶兆。文中这样描述:“庶征:曰雨,曰 ,曰燠,曰寒,曰风。……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ㄨ,时 若;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 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在这里,被当做前兆的是天气的变化和人们行为的善恶。《尚书・牧誓》中

记载:“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这里把雌鸡变态报晨当作家境衰败的前兆。《尚书・君 》一文中还有这样的话“煮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这里说如果有德行的人不来治理国政,凤鸟就不会来临,天下就不会

兴旺。

《左传》中则记载了很多以日食为前兆的迷信。如《昭公七年》记载:“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晋侯问于士文伯曰:‘谁将当日食?’……对曰:‘不善政之谓也。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昭公二十一年》记载:“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问于梓慎曰:‘是何物也?祸福何为?’对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于是叔辄哭日食。昭子曰:‘子叔将死,非所哭也。’八月,叔辄卒。”《昭公二十四年》记载:“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梓慎曰:‘将水’。昭子曰:‘旱也。日过分而阳犹不克,克必甚,能无旱乎?’”在《国语》中,也有关于这种前兆迷信的记载。如《国语・周语上》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这里把地震作为国家将要灭亡的前兆。《晋语》中记载:“(重耳)乃行,过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举块以与之,公子怒,将鞭之。子犯曰:‘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十有二年,必获此土。’”子犯把土块作为得土地、得国家的前兆。后来这一前兆果真应验,重耳做了晋国的国君,并且成了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另外,在诸子散文中也多有关于前兆迷信的记载。如《墨子》中就包含了这种思想,其中《非攻》篇记载:“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夏冰,地坼及

2002年第5期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总第93期

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 至乎夏王桀,天有酷命,日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死,鬼呼于国,鹤鸣十夕余。”文中把太阳晚上出来,夏天水结冰,地裂、鹤鸣等等这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都当作了前兆。在诸子百家中,就连“不语怪、力、乱、神”①的孔子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②“吾不复梦见周公”③之类的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前兆迷信在当时社会中的流行情况。邹衍生活于这一时代潮流之中,毋庸置疑,他的五德终始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

二、前兆迷信在五德终始说中的运用

“五德终始”说又叫“五德转移”说、

“五德转运”说,它是战国末期阴阳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邹衍所创。邹衍是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他以五德相胜为基础,通过五德的相胜相克,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五德”即水、火、木、金、土五行,邹衍认为,这五德是运动变化的,即每一德有强盛的时候就有衰落的时候,前一德必定会被后一德所代替。邹衍把五德依次与自黄帝以来的朝代相匹配,他认为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当属的一德,黄帝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将来代周的朝代为水德,水德之后的朝代为土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黄帝之前的朝代也是按土、木、金、火、水的顺序依次排列,由此可以一直推到“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④的远古时期。按此说,五德相胜的次序为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历史就是这样,按五德相胜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然而哪一德将要兴起,却是由上天降下的前兆来决定的。当一个新的帝王将要兴起的时候,上天都会事先降下相应的前兆,由此来判断这一帝王当属的德行,判断他是否符合天意。下面我们来看《吕氏春秋》的《有始览・应同篇》对邹衍五德终始说的历史观作的具体描述,文中虽然没有提到邹衍的名字,但大家都认为这是邹衍的遗说。《应同篇》说:“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蚓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

由此可见,黄帝时候的前兆是出现了巨大的蚯蚓和蝼蛄;夏禹时的前兆是草木在秋冬季节不凋零;商汤时的前兆是青铜刀在水中出现;文王时有火赤乌含着丹书集中在周的土地神那里。文王之后将是具有水德的帝王兴起,那么上天就会事先降下代表水德胜火德的前兆。这些前兆有动物、植物、兵器,它们对将要兴起的新的朝代来说是吉兆,而对将要灭亡的旧朝代来说则是凶兆。这样,邹衍就把前兆迷信与自己的五德终始说结合了起来。正如司马迁所说,邹衍“因载其 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

而原也。”⑤“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⑥

三、前兆迷信在五德终始说中的作用

邹衍把前兆迷信运用到五德终始说中,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便于为最高统治者所利用。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统治者的重视。前兆迷信在五德终始说中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前兆成为五德终始说中五德、帝王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五德终始说中主要包含四个因素,即上天、前兆、五德、帝王。在这一学说中,表面看来,上天是决定一切的最高主宰,他决定了前兆、五德、帝王。帝王取得天下,不是自己抢夺来的,而是符合前兆、五德、天意的,他是受命而王的天子。但是,上天的旨意是通过前兆来表现的,人们必须根据前兆去判断应当兴起的五德、帝王。决定了前兆,也就决定了上天的旨意,决定了五德、帝王。这样,前兆就成为上天与五德、帝王之间相互联系的关键所在。并且,前兆的判断是由人来决定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辨认,甚至去伪造前兆。既然前兆在五德终始说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又便于为最高统治者所利用,所以历代采用五德终始说的帝王,都利用人们对前兆迷信的信仰,在前兆问题上大做文章。

第一个真正使用邹衍五德终始说的帝王是秦始皇,据《史记・封禅书》记载:“自齐威王之时,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说,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秦始皇认为自己代周而建秦,周为火德,秦当为水德。于是,他首先想到要确定秦为水德的前兆,但是在自己当政期间,却没有这样的前兆。他就想到在秦文公时期,文公曾经捕获到一头黑龙。于是,秦始皇就认为这是“水德之瑞”,⑦是自己顺应天命、当为水德的前兆。汉朝建立之后,前兆迷信愈演愈烈,各种前兆层出不穷,后来终于导致了西汉末年谶纬之学的兴起。其间,使用前兆迷信最为成功的人当属王莽,他利用大量的符瑞征兆,终于一步步实现了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如他在任安汉公期间,国家“风雨时,甘露降,神芒生, 荚、朱草,嘉禾,休征同时并至。”⑧“圣瑞毕溱”,⑨“众祥之瑞,七百有余。” λυ“五谷成熟,或禾长丈余,或一粟三米,或不种自生,或茧不蚕自成,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皇来仪,神爵降集。” λϖ王莽用这么多种祥瑞来证明自己同周公一样至仁至德,国家有了他的治理才繁荣强盛,太平安宁,他是秉承上天旨意的人。他并且进一步把前兆改造为符命,《汉书・王莽传》记载“前 光谢嚣奏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符命之起,自此始矣。”王莽因此顺从天意取得“摄皇帝”之称。王莽又综合利用梦、新井、石牛、铜符、帛图等多种前兆设法把“摄”去掉,对人民发布号令直接称“皇帝”。一直到王莽改国号为新,成为真正的皇帝时,他都是在利用前兆迷信。他对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作了改动,即由五德相胜改为五德相生,他认为自己的皇位不是夺来的,而是汉高祖刘邦传给他的,刘邦是赤帝,为火德,按五行相生自己当为土德。他正是利用

3

5

总第93期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