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2020年新(5篇材料)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2020年新(5篇材料)第一篇:《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2020年新《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2020年新《罗伯特议事规则》(以下简称《罗氏规则》)是一本西方议事会议的工具书和参考书,通过各项逻辑严密的规则设计,就像一部运作良好的机器,能够有条不紊地让各种意见得以表达,用规则来压制各自内心私利的膨胀冲动,找到求同存异的地方,然后按照规则表决,“目的是协助会议组织以最合理的方式完成其既定工作。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组织召开协商会议是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更好地凝聚共识的重要阵地、平台和渠道,《罗氏规则》的理念及其背后的逻辑原则,已有机融入人民政协会议组织流程。
重温《罗氏规则》及其蕴含的会议组织理念,仍能引发新的思考。
一、《罗氏规则》简介及主要理念《罗氏规则》作者为美国亨利·马丁·罗伯特将军,他在一次被选为教会会议主持人后,对议事程序产生了极大兴趣,在军务之余,积极参与议事实践活动,经过多年研究、整理、编撰,于1876出版了《罗氏规则》第一版。
经过不断丰富完善,该书至今已出版十一版。
《罗氏规则》博采众家之长,是西方议事规则的集大成者,被广泛采纳为各类会议的议事准则。
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深入研究《罗氏规则》的基础上翻译改编为《民权初步》,序言写道:凡欲负国民之责任者,不可不习此书。
凡欲固结吾国之人心,纠合吾国之民力者,不可不熟习此书,而遍传之国人,使成为一普通之常识。
《可操作的民主》一书在研究《罗氏规则》后指出:《罗氏规则》的基本规则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罗氏规则》成为“普通之常识”“生活的一部分”,主要体现为以下理念:(一)动议中心的理念。
“动议者,行动的提议也”,动议是议事的前提,会议围绕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动议开展讨论。
先动议后讨论,无动议不讨论。
《罗氏规则》开篇即《动议优先顺序表》《动议规则表》,“这几页浓缩了全部的议事规则”,“所有希望活跃于协商组织会议的人都应该掌握”、“牢记《动议优先顺序表》”,“因为其中包括了所有12项优先动议和附属动议,以其优先等级顺序排列,并标明了每项动议能否辩论或修改、获得通过的所需得票,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提出”。
(原)推荐一本书——《罗伯特议事规则》
(原)推荐一本书——《罗伯特议事规则》
(原)推荐一本书——《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亨利·马丁·罗伯特撰写的,他是一位将军,此书是世界上是独一无二专谈如何开会的名著。
于1876年出版,几经修改后于2000年出版了第十版。
这本厚达580页的书,曾被无数政治家、公司老板和高管们封为经典,都认为,熟读此书后,必将成为开会高手。
据统计,在中国酒店职场近60%的人每隔一天就开一次会,14%的人每天开会,而5%的人甚至要经历2-3次会,但其中却有49%的人觉得有些会议根本没必要开,51%的人认为很多会议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也就是开会但没有取得预想效果。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内容非常详细,包罗万象,有专门讲主持会议的规则,有针对会议秘书的规则,当然大量是有关普通与会者的规则,有针对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表达的规则,有关辩论的规则,还有非常重要的、不同情况下的表决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在洞彻人性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琢磨而设计的。
正是这种对细节把握得精致完美的规则,才最大化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
所以,任何一个真正成熟的管理,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企业管理,必然是靠在对细节精确把握的基础上制定的规则来运行的。
管理离开不开规则和标准,而规则和标准正是精致的完美表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罗伯特议事规则》精华篇
《罗伯特议事规则》精华篇通过会议来处理事务的逻辑实质是:以动议、报告或传达讯息的⽅式将事务提交给会众,通过讨论使各⽅⾯的意见得以充分表达,然后以表决的⽅式来体现⼤多数成员的意愿。
让我们先来介绍议事规则的⼀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看似平淡,似乎是不⾔⾃明的常识,却是会议规范乃⾄整个民主体制的基⽯。
由于议事规则中的规定⼤多由这些基本原则推演⽽来,深⼊了解这些基本原则,对这些原则的精神领会越透彻,对议事规则的细节和技术性的规定就越能够融会贯通。
⼀、组织的权利先于个体的权利组织有权制定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
在成员的权利与组织的权利发⽣冲突时,组织的权利优先。
如下例所⽰:⼀次会议正在讨论某项动议。
王⼥⼠经主席许可得到发⾔权。
这时,不赞成动议内容的李先⽣与王⼥⼠争执起来。
主席要求成员遵守会议秩序。
李声称作为成员他有发⾔的“权利”。
主席冷静地指出,组织有权以有秩序的⽅式处理事务,这⼀权利⾼于成员个⼈的发⾔权,并且告诉李先⽣,组织有权驱逐任何妨碍组织⾏使这⼀权利的成员。
⼆、所有的成员都是平等的主体,平等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会议的决定权⼒归属组织成员所有。
每位成员都平等地享有参加会议、提出动议、在辩论中发⾔、提问、提名候选⼈、参加表决和被选举等权利,同时负有遵守议事规则、维持会场秩序、服从会议决定和保密等义务。
如下例所⽰:李先⽣认为他有权就某项动议提出某反对意见。
但要在辩论中发⾔,李必须⾸先取得主席的同意,由主席将发⾔权分派给他后⽅能发⾔。
因为李先⽣与他⼈的发⾔权平等,所以不能以⾃⼰有发⾔权为由打断别⼈的发⾔。
主席分派发⾔权的⽅式,正是保障所有成员平等发⾔权的制约机制。
三、必须达到法定⼈数才能处理事务法定⼈数是合法处理事务必须出席的最少⼈数。
这⼀数⽬往往在组织的章程中有明⽂规定。
在委员会会议或⼩型会议,法定⼈数通常为过半数。
法定⼈数的⽬的在于防⽌⼀个不具有代表性的⼦团体以组织的名义采取措施。
如下例所⽰:社区家庭协会的⼀次会议已经进⾏了很长时间,由于天⾊已晚,许多会员陆续离开了会场。
不质疑动机,不人身攻击,我们需要罗伯特议事规则于庸
不质疑动机,不人身攻击,我们需要罗伯特议事规则于庸本文看点1.动辄质疑动机,是我们的传统思维定势。
这导致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基本上不可能合作,讨论问题也往往演变为人身攻击。
2.动机是很难证实的,会议审议的是某事是而不是某人,针对个人动机是明显的跑题。
3.一个人如果能将罗伯特规则融会贯通、内化于心,那是可以提高生命质量的。
不质疑动机,不人身攻击我们需要罗伯特规则文:于庸丨编辑:千字君文章来源:罗规学堂社会进步,不仅要有权利意识,还要掌握实现权利的方法,罗伯特议事规则(以下简称罗规)就是这样的方法——这是我们实际演练后的最大体会。
本文不讲罗规的具体细则,仅谈谈我们接触罗规后,所体会到背后的文化基因,与国人传统文化基因的区别。
罗规的产生及意义1860年代南北战争期间,26岁的联邦军工程兵亨利·马丁·罗伯特,被派遣到华盛顿协防。
在一次'军民共建'会上,作为主持的罗伯特表现得一塌糊涂。
但这位西点毕业生不甘心认输,于是决心研究如何开会,这一研究就是十几年。
经过13年的学习、摸索、实践,罗伯特将他的开会规则集结成书——1876年«罗伯特议事规则»初版。
美国完善的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制度,使这本由军人写成的法理性著作得以出版。
罗伯特逝世于1923年。
此后,他的后人和当初参与编写书的人继续修订这本议事规则,1943年出了第五版,1970年出了第七版,最新的第九版,出版于1990年。
至2000年已累计销售500万册。
去年,我们买到的已是第十一版。
亨利·马丁·罗伯特将军《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意义在于:基于不同想法、不同身份、学识、年龄、脾性、国籍和文化背景的一群人,在罗规规则指引下,能帮助大家公平、有序、高效地讨论共同待决的议题,并最终形成可操作的“动议”。
由于功效显著,绝大部分国家议会都在使用《罗伯特议事规则》。
上至联合国大会、下至学校班会、乃至企业、NGO,常会在本机构的议事规则中看到“未尽事宜,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为准”。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本关于会议程序和议事规则的经典著作,它为会议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指导原则。
这本书不仅对于政府机构和组织管理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各种会议,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在读完罗伯特议事规则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本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它为会议的组织和进行提供了清晰的流程和规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会议,而会议的效率和质量往往取决于主持人和与会者的能力。
通过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我们可以了解如何正确地制定议程、主持会议、进行表决等,从而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这本书还强调了尊重和礼貌的重要性,教导我们如何在会议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这些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会议,也可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商。
其次,罗伯特议事规则还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争议和冲突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意见和利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冲突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能。
通过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我们可以了解如何进行辩论和表达意见,如何进行投票和决策,以及如何处理会议中出现的争议和冲突。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会议中取得更好的结果,也可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
最后,罗伯特议事规则还强调了团队合作和集体决策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了一种基本的工作方式,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能力。
通过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我们可以了解如何在团队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如何进行集体决策和执行,以及如何处理团队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可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和朋友进行良好的合作和沟通。
总之,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本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书籍,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会议程序和议事规则,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各种会议。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管理规范,它对于组织内部的管理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本书中,作者罗伯特·斯韦尔在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有效的会议和决策,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则和原则,以帮助组织更好地进行管理和决策。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重要性和价值,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会议和决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罗伯特议事规则强调了会议的秩序和效率。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则和原则,以帮助会议更好地进行。
比如,会议应该按照事先制定的议程进行,不应该随意偏离议程;会议应该遵守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不应该出现混乱和无序的情况;会议应该充分尊重每个成员的发言权利,不应该出现个别成员独占发言的情况。
这些规则和原则都有利于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质量,使得会议能够更好地达到预定的目标。
其次,我认为罗伯特议事规则强调了民主和平等。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每个成员在会议中应该有平等的发言权利,不应该因为身份或地位的差异而受到歧视。
这种民主和平等的原则,有利于激发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得会议的决策更加全面和客观。
同时,这也有利于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团结力,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壮大。
最后,我认为罗伯特议事规则强调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则和原则,以帮助会议更好地进行决策。
比如,会议应该充分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不应该因为个别成员的意见而忽视其他成员的意见;会议应该根据事实和数据进行决策,不应该凭主观臆断或个人偏见进行决策;会议应该充分讨论和辩论,不应该因为时间紧迫而草率决策。
这些规则和原则都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决策能够更好地符合实际情况和组织的利益。
总的来说,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管理规范,它对于组织内部的管理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重要性和价值,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会议和决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30期---用罗伯特议事规则开个好会
用罗伯特议事规则开个好会(2014.11.17,第30期)人们都用开会来解决分歧、谋划未来。
那么哪些原则和方法才可以让开会卓有成效?大约100 年以前,美国人亨利·马丁·罗伯特将军出版了《罗伯特议事规则》,此后的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将此书作为民主议事的指南。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为开会这件平常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流程,让会议不至陷入无序,引起矛盾,还能保障决策的合理性。
可如今,我们的会开得还是缺少章法,大会开得繁琐,小会开得随意,开会之前稀里糊涂,开会之后也没能明白清楚。
人们普遍对开会没有好感,但是,还是在不断地开会,“文山会海”依然是很多公司做事效率低下的真实写照。
怎么样把罗伯特规则套用到企业的现实中来,我们在这里简化了一份适用于企业开会的方法,看看为了一个高效而美妙的会议应该做些什么。
会前:告知议题,让各方面充分准备开会的目的,意在通过众人讨论做出某项与公司利益相关的决议。
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而开的会必然以跑题和沉默为主。
因此,每个与会者在进入会议室之前,都应该已经想好自己的观点和今天要说的话。
原则上,不赞成开会的时候搞“头脑风暴”,因为人们对即时提出的想法,很难做出最优的选择。
借用头脑风暴,激发想象,从无到有创建新的方案,实际上往往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做法。
开会讲求有备而来,每个人构造想法的过程应该在会前完成,开会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做比较、做选择,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安排工作的会议除外)。
因此要有一些会前的工作,议程、需要讨论的内容以及每个人的相关任务,应该有专人负责起草和发送邮件,即便是例会,这么做也能够增强员工们的重视程度。
当然,员工也可以在邮件中提出新的问题,让大家尽早形成想法。
另外,有一个小技巧可以让员工们对会议更有准备和期待,就是提前透露会议上要决定的事宜和可能将要达到的效果,此举等于对会议进行了提前的预热和炒作。
会中:主持者和参与者都要用心公司里的会议上,一般有两种角色:主持者和参与者。
《罗伯特议事规则操作指南》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第1章关于《罗伯特 议事规则》
第3章会议召开
第4章组织会议 第5章提出问题
第6章议事规 则与方法
第7章公司会 议具体操作
作者介绍
这是《罗伯特议事规则操作指南》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没劲。
从小到大不知道参加多少会议,大多数都是硬着头皮听主席台上那位慷慨激昂地发表意见,然后听的人都进 入了梦乡[呲牙]。
会议是本着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而产生,因此会议要有规则,主持人要保护规则,人们遵守规则,会议才能 成功召开。
此书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对于各种会议的召开,如何召开和开会的目标以及合法性等 等。
精彩摘录
如果会议最终确定了大会决议由谁来执行、执行的效果如何判定、由谁来监督执行、效果不理想的责任判定 和处罚力度的确定等四个因素,那么这次会议就可以被称为“成功的会议”。
如何准备会议、如何召开会议、如何提出会议讨论的问题并解决它、如何进行会议、如何评估会议五个阶段。 人是最难被道理说服的动物,无论分歧的基础是什么,或者出于利益冲突或者出于信仰理念,或者出于知识 经验,只要分歧一被公开化,双方就难以在短短几个钟头或者几天时间里消融分歧。 陈述意见时应该向会议主持者说明,而不是向辩论的另一方说话,直接你来我往的交锋是《罗伯特议事规则》 坚决不允许的 为什么召开会议、由谁来组织会议和主持会议、会议目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等诸多方面。 会议要区分审议性会议和非审议性会议。 会议准备主要是确定会议的参加人员、会议成本的确定、会议召开的意义、本人在会议中的作用等等 开会能否成功,从根本上说在于提高开会者的规则参与意识,只有在与会人员都了解、熟悉并践行开会的规 则,会议的成功才有根本的保证。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本对于会议议事规则非常详细的书籍,它系统地总结了会议中各种议事程序和规则,对于会议的组织和进行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会议的重要性以及会议中遵循规则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阅读《罗伯特议事规则》,我对于会议的组织和进行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会议的各种程序和规则,包括会议的召开、议程的确定、发言的顺序、提案的表决等等。
这些规则的制定和遵循,可以有效地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质量,确保会议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我以前参加的一些会议中,由于缺乏规则的约束和指导,导致会议进行得比较混乱,议程无法顺利推进,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争吵和冲突。
通过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会议规则的重要性,以及遵循规则对于会议进行的秩序和效果的影响。
其次,通过阅读《罗伯特议事规则》,我对于会议中的发言和表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书中,作者对于会议中的发言顺序、发言时间、发言内容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这些规定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议中每个人的发言权利,避免了个别人员过度发言或者其他人员发言受到限制的情况。
同时,在书中还介绍了会议中提案的表决程序,包括表决的方式、表决的结果如何确定等等。
这些规定的制定,可以保证提案的公平表决,确保了会议的决策结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通过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我对于会议中的发言和表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于如何在会议中更好地行使自己的发言权利和参与表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通过阅读《罗伯特议事规则》,我对于会议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对于会议的主持人和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主持人需要负责会议的组织和进行,确保会议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保证会议的秩序和效果。
参与者需要遵守会议的规则,尊重他人的发言权利,积极参与会议的讨论和决策。
通过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我对于会议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于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在会议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罗伯特议事规则,提升你的会议效率
罗伯特议事规则,提升你的会议效率“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最广受承认的议事规则标准。
无论对于议事专家、还是新上任的协会主席来说,它都是高效、有序、公平的会议的有力保障。
自1876年以来,罗伯特将军以及他的继承者们通过不懈的努力,通过与出版社的合作,成功地传承并发展了这项伟大的事业。
“罗伯特议事规则”蕴涵着丰富的理念,包括:法治、民主、权利保护、权力制衡、程序正当、程序性竞争、自由与制约、效率与公平。
但罗氏规则又毫无矫饰地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套“工具”。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根本原则:平衡:保护各种人和人群的权利,包括意见占多数的人,也包括意见占少数的人,甚至是每一个人,即使那些没有出席会议的人,从而最终做到保护所有这些人组成的整体的权利。
正是几百年来,人们对这种平衡的不懈追求,才换来了议事规则今天的发展。
对领袖权力的制约:集体的全体成员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领袖,并将一部分权力交给领袖,但是同时,集体必须保留一部分权力,使自己仍旧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事务,避免领袖的权力过大,避免领袖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集体的头上。
多数原则:多数人的意志将成为总体的意志。
辩论原则:所有决定必须是在经过了充分而且自由的辩论协商之后才能做出。
每个人都有权利通过辩论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甚至一直到这个意志变成总体的意志。
集体的意志自由:在最大程度上保护集体自身,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和平衡集体成员的权利,然后,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事。
同时只能有一个议题:一旦一个提议被提出来以后,它就是当前唯一可以讨论的议题,必须先把它解决了,或者经表决同意把它先搁置了,然后才能提下一个提议。
意见相左的双方应轮流得到发言权:辩论的时候有人请求发言,主席应该先问他持的是哪一方的观点,如果其观点与上一位发言人相反,那么他有优先权(比如有若干人同时要求发言)。
主席必须请反方表决:必须进行正、反两方分别的表决,缺一不可。
不可以正方表决后,发现已经达到表决额度的要求,就认为没有必要再请反对方表决。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2000字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2000字导读:读书笔记《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2000字:如何组建协会/社团: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如何组织一个社团呢,首先,一个社团应该是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所以社团的筹建应该是逐个邀请这样志同道合的人。
当邀请到相关的人士以后,就可以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议。
第一次筹备会议比较简单,首先安排一个人宣布会议开始,紧接着选举会议的临时主席和临时秘书。
临时主席和临时秘书选出后立即就任,临时主席会问“有没有动议”,这时有人动议本会议决定成立一个社团,社团的宗旨是什么等等,得到附议后主席重复动议,然后开始辩论和修改,最后表决通过这一动议。
要注意的是这时只是会议决定成立一个社团,但社团还未真正成立。
紧接着需动议成立“社团章程起草委员会”,并任命该委员会成员。
然后动议授权“社团章程起草委员会”将完成的章程草案的复印件发给每一参会者,并明确期间产生的费用在社团成立后报销。
会议完成以上动议的表决以后,就可以动议并表决下一次筹备会议的时间与地点,然后休会。
这样第一次社团筹备会议结束。
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社团的章程。
社团的章程非常重要,其定义了社团的根本性制度,是社团耐以生存的规则基础。
章程规定了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社团运行中具体权限的划分,明确了全体会议是唯一能代表社团意志采取行动的机构。
章程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名称2、宗旨宗旨应该用简练的几句话表达。
3、成员主要包括明确成员的入会资格,入会程序,入会费和每年的会费,以及退会的程序。
4、官员主要包括社团设置的官员及其责任。
一般会设置主席一名,副主席一名,秘书几人,财务官一名,董事几名。
并明确这些官员的具体职责。
明确官员的选举程序和选举时间。
要强调的是官员选举必须是书面选举,任何一官员必须过半数才能当选,如没有过半数的候选人,则需要重复选举,直到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人。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读后感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读后感读《罗伯特议事规则》有感《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位名叫亨利马丁罗伯特(1837-1923)的美国陆军工程兵长官在总结英国议会、美国国会、市政委员会及民间社团经验的基础上写成《议事规则》一书,并于1876年出版。
近期,阅读了此书,虽然只是浅浅学习一遍,但还是有几点感想欲付诸笔端。
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是人为制定的一种约束人行为规范的制度,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事件有据可循,维持应有的秩序,提高效率以及保护多数人的权益和自由。
1、会议作用和目的会议是公司、集体、组织等团体,交流意见、交换信息、作出决策的重要平台和途径。
一次会议起码要有两人或以上的人数组成(会议一般都有拟定的法定人数),且参与的人数越多,在会议中的公平性和民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民主并不是抽象的名词,应当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主就是一种规则。
要做到民主,就要赋予每个与会成员同等的权利和要求(特殊情况除外),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自由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得到充分的考虑,包括那些“少数人”以及未能参加会议的人员的意见。
因此,民主的真义是审慎的“大多数”,通过充分和自由的辩论之后形成的一个大多数的意见或是决策。
2、提出有序会议的必要会议有序的进行,是保证民主性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规范会议的秩序问题。
也有人会认为,会议的秩序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但是由于会议本身的特殊性,往往需要在会议上通过辩论的形式讨论不同的问题,交换意见,有些观点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而所持观点的双方在没有秩序约束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为了说服对方或是拉拢其他成员而出现人身攻击、谩骂、讥讽等情况;抑或是在商讨待决策问题的期间,发言人的言论出现和议题无关的内容,时间过长,影响会议进行或是引起其他成员的反感,需要得到制止。
这些都是在会议中难以避免的情况,这就需要用秩序进行会议的规范。
3、会议主持人的作用会议规范有序地进行就要由“会议主持人”掌控整个会议的流程。
强烈推荐罗伯特议事规则
充分辩论规则: 在 只 或者既 能虽充 等然分 到没但 约有又 定用不 的尽是 发,没言但有次没限数人制都再的已要表用求达尽发之,言后, 才能由主持人发起表决。
16
《罗伯特议事规则》改
善组织治理
关于表决,你忽略了什么?── (2)表决流程
? 表决流程的乱象:
– “杨开慧表决模式”:主持人说“同意的跟我一起举手!”并先 举手,然后盯着每个人看,不举手的就使劲儿盯,直到够数了就 宣布通过。
8
《罗伯特议事规则》改 善组织治理
香港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的感言
“高居议事堂之巅”是什么感受? 有口难言 !
解决争议的原则是什么?
议事规则! 凡符合议事规则的就必须让他说下去, 凡违反议事规则的就要阻止,
我的职责就是让会议顺利地进行。
9
《罗伯特议事规则》改
善组织治理
早期讨论问题的流程
意见
先说为什么
没办法,认为规则失灵了, 寄希望于主持人自己高度自律 ……
主持人是 “裁判员 ” 主持人有 “主持权 ”
主持人就不应是 “运动员 ” 主持人就应放弃 “发言权 ”
泛泛地说大家一起监督, 实际又回到没有监督者的混乱状态
陷入“监督者无法被监督 ”的悖论
主持中立规则: 主持人不得发表意见,不得总结别人发言, 必须保持中立和公正。
? 不要说“加强监督”,而要说“编写……的调查报告” ? 不要说“落实流程”,而要说“抽查……并编写……流程落实 报告交……审阅
《罗伯特议事规则》改 善组织治理
动议运行的“六部曲”
宣布表 决结果
等待新 的动议
提议表决Βιβλιοθήκη 附议辩论陈述 议题
14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通俗地讲,《罗伯特议事规则》就是关于如何开会的指南。
大家都开过会,然而无论在企业还是在社会组织中,开会效率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现状是我们凭借着个人经验或者与会者的权威来保证会议效果,但这是一种靠能人不靠制度的思路,不具有大范围内的可复制性。
《罗伯特议事规则》一书,至少在四个方面远胜同类指南:首先,它是人类议事智慧的严谨梳理,篇幅虽大,但紧紧围绕多数方、少数方、成员个体、成员整体、缺席者五大权利框架展开分析,既关心会议的决策效率,也意在防止民主表决变成多数人的暴政,同时划清了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边界。
其次,该书虽然已出11版,期间根据时代发展做过重大修订,但仍保留着罗伯特将军的初衷——把人们从议事规则分歧所造成的混乱中解放出来,在原则的稳定性与方法论的适应性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第三,《罗伯特议事规则》虽事无巨细地考虑了会议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但它在行文风格上,是建议性的而非规制性的,也即列出典型情况及针对性措施,并不急于推荐所谓“最佳实践”或“制度红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罗伯特议事规则》没有意识形态色彩,它基于常识的力量和冷静客观的语言,无论左中右,都能在这里找到改进各自会议的技术方案。
议事规则的12条基本原则:第1条动议中心原则:动议是开会议事的基本单元。
“动议者,行动的提议也。
”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当是一系列明确的动议,它们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动建议。
先动议后讨论,无动议不讨论。
第2条主持中立原则:会议“主持人”的基本职责是遵照规则来裁判并执行程序,尽可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能对别人的发言表示倾向。
(主持人若要发言,必须先授权他人临时代行主持之责,直到当前动议表决结束。
)第3条机会均等原则:任何人发言前须示意主持人,得到其允许后方可发言。
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者,优先于已发过言者。
同时,主持人应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3篇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3篇《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3篇《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一)首先,它是人类议事智慧的严谨梳理,篇幅虽大,但紧紧围绕多数方、少数方、成员个体、成员整体、缺席者五大权利框架展开分析,既关心会议的决策效率,也意在防止民主表决变成多数人的暴政,同时划清了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边界。
其次,该书虽然已出11版,期间根据时代的发展做过重大修订,但仍保留着罗伯特将军的初衷——把人们从议事规则分歧所造成的混乱中解放出来,在原则的稳定性与方法论的适应性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第三,《罗伯特议事规则》虽事无巨细地考虑了会议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但它在行文风格上,是建议性的而非规制性的,也即列出典型情况及针对性措施,并不急于推荐所谓“最佳实践”或“制度红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罗伯特议事规则》没有意识形态色彩,它基于常识的力量和冷静客观的语言,无论左中右,都能在这里找到改进各自会议的技术方案。
议事规则的12条基本原则:第1条动议中心原则:动议是开会议事的基本单元。
“动议者,行动的提议也。
”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当是一系列明确的动议,它们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动建议。
先动议后讨论,无动议不讨论。
第2条主持中立原则:会议“主持人”的基本职责是遵照规则来裁判并执行程序,尽可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能对别人的发言表示倾向。
(主持人若要发言,必须先授权他人临时代行主持之责,直到当前动议表决结束。
)第3条机会均等原则:任何人发言前须示意主持人,得到其允许后方可发言。
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者,优先于已发过言者。
同时,主持人应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第4条立场明确原则:发言人应首先表明对当前待决动议的立场是赞成还是反对,然后说明理由。
第5条发言完整原则: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第6条面对主持原则:发言要面对主持人,参会者之间不得直接辩论。
第7条限时限次原则: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有限制(比如约定不得超过2分钟);每人对同一动议的发言次数也有限制(比如约定不得超过2次)。
《议事规则》读后感
《议事规则》读后感第一篇范文《议事规则》读后感《议事规则》是一部研究会议规则和议事程序的著作,作者通过深入剖析了会议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这本书对于提高会议效率,促进团队协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首先介绍了议事规则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正、公平、公开等。
这些原则是保证会议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确保议事决策具有权威性的关键。
作者在书中指出,“一个好的议事规则能够确保会议的效率和公正性,避免权力滥用和决策失误。
”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议事规则的重要性。
接着,作者详细阐述了议事规则的具体应用,包括会议的召开、发言顺序、提案审议、表决程序等。
这些规则对于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防止会议陷入僵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书中提到,“每个与会者都应该有平等的发言权,按照规定的顺序发言,尊重他人的意见,不中断他人的发言。
”这样的规则有助于维护会议的秩序,促进与会者之间的相互尊重。
此外,作者还针对不同类型的会议,如董事会、股东大会、学术会议等,提出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建议。
这些建议对于各类会议的主持人、参与者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例如,在董事会会议中,“董事长应该确保会议按照预定的议程进行,防止讨论偏题。
”这一规则有助于提高董事会的效率,确保决策的准确性。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议事规则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议事规则不仅可以提高会议效率,更能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作者在书中旁征博引,列举了许多实际的案例,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议事规则的应用。
第二篇范文《议事规则》读后感——从团队协作的角度审视《议事规则》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会议规则和议事程序的著作,更是一本深度探讨团队协作的艺术指南。
从团队协作的角度去审视这本书,我发现它不仅仅传递了议事规则的重要性,更是在向我们展示一种通过规则来达到团队高效协作的可能性。
本书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议事规则的基本原则,如公正、公平、公开等。
这些原则在团队协作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读《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
读《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读《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可操作的民主》描述的是将罗伯特议事规则应用于国内乡村会议上,书中语言生动,事例清晰,末尾总结的“南塘十三条”等经验简练实际,极具操作性,可以作为人们平时工作的参考。
前言会议的通病现代社会的会议繁多,常常存在以下一些通病:1,人身攻击2,跑题,议题杂乱3,一言堂,阻止部分人发言4,打断,随意发言如此,一场会议开的乱七八糟,从头吵到尾,议题悬而未决,效率极其低下。
罗伯特议事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作为一种高效的会议规则,具有以下特点:一,公平该规则体现了与会者的公平权力,具体设计了以下细则:1,主持中立规则:不得发表意见,不得总结别人发言,必须保持中立和公正。
2,面向主持规则:只能对着主持人发言,与会者之间不能直接辩论。
3,正反轮流规则:意见相反的双方要轮流得到发言机会。
4,机会均等规则:尚未发言者,优先于已发言者。
5,正反表决规则:主持人先说:“所有赞成的请举手...(等待几秒钟),请放下。
”再说“所有反对的请举手...(等待几秒钟),请放下。
不要请弃权的举手。
主持人必须最后举手。
二,效率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效率高,体现在标准化流程上:1,量化指标:针对每个话题,限定每个人的发言次数与时间,超过则不得发言。
在表决动议时,对表决的有效性与结果判断有明确的数字标准。
2,发言格式:与会者称呼主持人为主席,而不是他或者她的名字。
表述应清晰有针对性,且逻辑完整,如“我反对这个动议,因为......”通过以上这些方式,与会者可以沟通充分,高效表达,避免前文提到的会议通病,有利于对动议的最终决断。
具体案例书中举了个对周末爬山进行讨论的例子:1,甲提出周末组织全班同学去爬A山。
2,乙反对,因为班里有个残疾学生,爬不了A山,可不让她去的话就侵犯了她的权利,平等起见,干脆大家都不去。
3,丙提出修正案:爬山地点改为B山,因为B山有盘山公路可到山顶,部分同学陪那位残疾同学坐车上去,其他同学仍然徒步攀登,登顶后大家会合一起玩。
《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精心整理《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着读后感《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是一本由何飞着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8-4-4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读后感(一):用商务会议解决家庭纠纷是个不错的办法吵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
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所有第二天要求请假回家。
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以为我老糊涂了,所以不愿再跟我学习,因此借口请假回家。
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帽子;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差之甚远,我真是惭愧万分!”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生活中我们难免有些时候想跟别人一争高下,如何才能更好的去解决纠纷处理彼此的冲突,我们就需要一些沟通技巧和科学的决策了。
如果当时孔子秉公执法,坚持真理,那么另外一个人丢掉的就是人命。
可是古3、公平原则交流过程中,要保证双方不受逼迫的安全表达,正反双方轮流发言,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发言时长,任何人不得打断他人发言,如果,设有主持人,会场出现争执时,双方辩友要服从主持人的裁决,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的保障意见,交流公平,公正的进行。
4、逻辑原则在我们日常的交流中,通过提高逻辑能力,表达完整,分清事实与判断,尽量不使用反问与比喻句等,方法,使自己表达的内容更完整,逻辑更严密。
5、绅士原则无论何种原因导致退出辩论,都要不失体面,保持良好的风度,向对方真诚的致谢,或者巧妙的转换话题,都是很好的方法。
保持有礼有节,进退得当,礼貌真诚的态度,这种良好的辩论形象与风度,为提升自己在众人心目中的本《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算是当中很不错的一本。
罗伯特议事规则,单听名字,在很多像我一样之前对其不了解的人眼里应该是非常高大上的一项事物,当然它确实也是创立者罗伯特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得出的一条对提高议事效率很有帮助的一项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与实事求是——读《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与实事求是——读《罗伯特议事规则》
郑敏
【期刊名称】《新西部:下旬·理论》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本文梳理了实事求是精神对我国教育思想及革命、社会建设发展的影响,介绍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对美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影响。
认为可以从罗伯特议事规则中,探寻可供借鉴的精华,以丰富和具体化实事求是精神的执行力与可操作性。
【总页数】2页(P157-158)
【作者】郑敏
【作者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海口571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5
【相关文献】
1.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议事规则——基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启示 [J], 黄岚;孔垂谦
2.罗伯特议事规则与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的完善 [J], 虞崇胜
3.罗伯特议事规则与实事求是r——读《罗伯特议事规则》 [J], 郑敏
4.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议事规则——基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启示 [J], ;
5.学校行政例会如何开——读《罗伯特议事规则》 [J], 陈宏;袁开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罗伯特议事规则》读后感《罗伯特议事规则》(以下简称《罗氏规则》)是一本西方议事会议的工具书和参考书,通过各项逻辑严密的规则设计,就像一部运作良好的机器,能够有条不紊地让各种意见得以表达,用规则来压制各自内心私利的膨胀冲动,找到求同存异的地方,然后按照规则表决,"目的是协助会议组织以最合理的方式完成其既定工作。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组织召开协商会议是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更好地凝聚共识的重要阵地、平台和渠道,《罗氏规则》的理念及其背后的逻辑原则,已有机融入人民政协会议组织流程。
重温《罗氏规则》及其蕴含的会议组织理念,仍能引发新的思考。
一、《罗氏规则》简介及主要理念《罗氏规则》作者为美国亨利.马丁.罗伯特将军,他在一次被选为教会会议主持人后,对议事程序产生了极大兴趣,在军务之余,积极参与议事实践活动,经过多年研究、整理、编撰,于1876出版了《罗氏规则》第一版。
经过不断丰富完善,该书至今已出版十一版。
《罗氏规则》博采众家之长,是西方议事规则的集大成者,被广泛采纳为各类会议的议事准则。
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深入研究《罗氏规则》的基础上翻译改编为《民权初步》,序言写道:凡欲负国民之责任者,不可不习此书。
凡欲固结吾国之人心,纠合吾国之民力者,不可不熟习此书,而遍传之国人,使成为一普通之常识。
《可操作的民主》一书在研究《罗氏规则》后指出:《罗氏规则》的基本规则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罗氏规则》成为"普通之常识""生活的一部分",主要体现为以下理念:(一)动议中心的理念。
"动议者,行动的提议也",动议是议事的前提,会议围绕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动议开展讨论。
先动议后讨论,无动议不讨论。
《罗氏规则》开篇即《动议优先顺序表》《动议规则表》,"这几页浓缩了全部的议事规则","所有希望活跃于协商组织会议的人都应该掌握"、"牢记《动议优先顺序表》","因为其中包括了所有12项优先动议和附属动议,以其优先等级顺序排列,并标明了每项动议能否辩论或修改、获得通过的所需得票,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提出"。
对动议的处理,细化为六个步骤:一位成员提出动议;另一位成员表示附议;主持人宣布议题;与会成员就议题展开辩论;主持人将议题提请表决;主持人宣布表决结果。
动议中心的理念制度化、理性地聚焦了会议议事主题。
(二)主持人身份公正的理念。
主持人是协商会议的召集者、会议流程的把控者、会议发言的授权者、会议意愿的促成者,在协商会议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职责。
《罗氏规则》指出,主持人"除应通晓议事规则,并树立严格遵守议事规则的楷模外,还应具备执行能力,能够管理众人。
"为此,要求主持人身份公正,保持角色中立,不能对待决议题的是非利弊发表任何意见,不得行使辩论权,以免左右他人。
必要时参加辩论前,先让出主持人之位,等到当前待决议题得到处理之后,才能恢复主持人职务。
要对违反议事规则的行为应予以制止,这类行为者应立即接受主持人的裁判。
(三)程序至上的理念。
《罗氏规则》指出,"一个会议组织拥有适合的规则很重要,但拥有用于决定其会议程序的规则更加重要","重要的是有一致的议事程序,而不是受制于主席的反复无常或成员的强词夺理。
在一个严肃的公共团体中,保持秩序、得体和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程序包括 "面向主持人原则"、"立场明确原则"、"一时一件规则"、"限时限次原则"、"充分辩论原则"。
"面向主持人原则"指任何人发言前须示意主持人,得到其允许后方可发言。
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者,优先于已发过言者。
同时,主持人应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发言时面对主持人,参会者之间不得直接辩论。
"立场明确原则"即发言人应首先表明对当前待决动议的立场是赞成还是反对,然后说明理由。
"一时一件原则""作为一项普遍规则,除非经一致同意,否则,没人能同时提出两项动议",发言不得偏离当前待决的问题,确保不跑题。
"限时限次原则"指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有限制,每人对同一动议的发言次数也有限制,保障发言不超时,杜绝一言堂。
"充分辩论原则"即表决须在讨论充分展开之后方可进行。
(四)权益保障的理念。
《罗氏规则》认为,议事规则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人进行限制,因为在任何团体中,个人为所欲为的权利总是与全体的利益相矛盾。
为保障参会各方的权益,推动实现议事目的,制订"文明表达规则"、"发言完整原则"、"多数裁决原则"、"遵守秩序原则"。
"文明表达规则"指发言就事论事,尽可能地避免直呼其他发言人的姓名,不能质疑提议者的动机、习惯或偏好,避免发生人身攻击。
"发言完整原则"指成员取得发言权并且开始发言之后,任何人(包括主持人)都不得随意打断他的发言,除非发言人的言行出现程序问题,如发言时间超出规定,或发言者的发言被裁定为不当等。
"多数裁决原则"指动议的通过要求"赞成方"的票数严格多于"反对方"的票数(平局即没通过),弃权者不计入有效票。
另外,会议组成人员投票表决时拥有相同的权重,不因会议类型参加成员身份不同而有所改变。
"遵守秩序原则"要求辩论过程中,并且如果主持人正在发言,或会议组织正在进行表决,不准许任何成员私下交谈,在成员席间穿行,或是以任何其他方式干扰会议组织等。
二、学习《罗氏规则》后的思考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弘扬民主精神,践行协商理念,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展现了人民政协制度的中国特色和显著优势。
学习《罗氏规则》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引发对协商议题的产生、有序协商的完善、协商质量的提升的思考,抛砖引玉,与大家交流。
(一)"动议中心的理念"与协商议题的产生。
人民政协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中的某项专门问题,组织协商讨论、议政建言、凝聚共识。
协商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协商议题如何产生?目前有党委同政府、政协重点协商议题会商机制,政协内部选题机制等协商议题提出机制。
就政协内部选题机制中"由界别、委员联名、委员小组提出议题"的方式,对众多的遴选议题建议进行取舍,确定协商议题的过程应该也是界别委员凝聚共识的过程。
按照"动议中心的理念",协商议题遴选建议提出后,应对协商议题的"动议"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年度协商主题。
若缺失征求意见后的专题协商会议,"动议中心理念"的六个步骤止步于第一步,协商议题也就缺少了充分的论证和共识。
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网络议政的方式为协商议题的征集、讨论和确定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程序至上的理念"与有序协商的完善。
人民政协坚持"三不原则",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
对照《罗氏规则》逻辑严谨的程序,政协会议已吸收"面向主持人原则"、"立场明确原则"、"一时一件规则"、"限时限次原则"等理念,对于"充分辩论原则"的理念体现不多。
政协委员从不同界别、不同视角对议题发表意见建议,彼此之间的观点冲突较少,同时,委员不是为利益集团代言,协商会议不需要进行表决,更不需要"通过辩论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甚至一直到这个意志变成总体的意志"。
但是缺少"辩论"色彩的协商会议,让人感到思想交流多、交锋少,个人表述多、彼此互动少。
在增加协商会议深度"辩论"过程中,主持人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行使好会议发言的授予权,承担把控会议进程、引导委员有序"辩论",通过多回合交流交锋、充分"辩论"进一步达到深化认识、增进共识。
(三)"权益保障的理念"与协商质量的提升。
在《可操作的民主》指出,《罗氏规则》"是在竞争环境中为公正平衡和正当维护各参与方的利益而设计的精妙程序",既保护意见占多数的人,也保护意见占少数的人,甚至是没有出席会议的人。
政协委员代表所联系的界别群众会议发言,既是法律赋予政协委员的权利,也是政协委员的责任所在。
人民政协协商会议保障政协委员的发言权利,通过口头发言、书面发言、网络发言畅通发言渠道,按照规则做到委员"想讲尽讲",把界别群众的意见建议反映出来,把界别群众的心声宣传出去,同时,也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对落实委员发言情况予以反馈,开展有价值的委员发言评选等活动,使委员发言同政协提案一样受重视、有效果,做到"讲了不白讲",激励委员提升发言质量,更好地建言资政、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