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__第一次世界大战(新)

合集下载

八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八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结果
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西线双方转入阵地战
1916年是决定性的一 年,大战的战略主动权 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阶段
19171918
1917美国、中国参战; 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奥匈帝国瓦解
1918.11 德国宣 布投降,一战结束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1、经济力量的对比:协约国强于同盟国
两大军事集团 形成
第一次世界 大战
三国同盟:德、奥、意 三国协约:英、法、俄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进程:三个阶段 危害及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1.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 2.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各国不承担战争义务 3.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4.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
帝国主义 要求重新 瓜分世界
战争 经过
三对 基本 矛盾
两大军事

集团形成

结果与影响
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870 年
22%
资 本 26%
1913 年
14%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其它
13% 23%
32%英国
法国发 美国展 德国不 10%其它平 衡
主 义 经 济 政 治
16%
6% 38%
C 各国经济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
D.世界领土即将被分割完毕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
盾的根源是
A
A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争夺世界殖民地
C争夺世界霸权
D争夺世界市场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B A.英德矛盾不可调和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性加剧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PPT课件
巴尔干半岛
(1)你如何看待普林西普暗杀斐迪南大公这件事?
刺杀的目的是在挽救民族危机;刺杀行为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2)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
会。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争霸世界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也会有别的事情引起战争的。
3、这只“火药桶”引爆后带来了什么后果?
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视察军事演习,并访问首府萨拉热窝。6月底的一天,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死了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燃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的萨拉热窝事件。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2)材料二的观点不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英、法、俄、美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才参加的,所以没有所谓的“保护者”和“见义勇为者”,他们都是非正义的。
凡尔登战役持续了10个月,双方共伤亡约100万人,德军使用了远程大炮、毒瓦斯,到处是成堆的尸体、破碎的弹片和武器的残骸。所以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当这些大炮向你开火时,你会说‘现在我知道什么叫炮击了’。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在一战中,像这样的战争场景不是个别的。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是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争斗的讽刺地图。这张著名的漫画将欧洲列强比拟成一群互咬的狗。其中,头戴钢盔、口吐利牙的德意志猎犬,将矛头对准了西线。跟在德意志老大屁股后面的是奥匈杂种狗,它只能以狂吠助阵。英国斗牛士的后脚还在自己家里,前脚已跨到法国本土,帮忙法国狮子狗对抗德意志猎犬。这些列强狗为何而吠?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局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版九年级上)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版九年级上)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六、空前旳劫难
“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
转折点
法与德(1916.2-12)
地图
索姆河战役
英法与德(1916.7)
七、加速一战结束旳原因:
1917-1923年
美国、中国参战 俄国暴发革命 各交战国国内旳革命运动
美 国 旳“中 立”
①1923年11月,俄国暴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 政权。新生旳苏维埃政权退出了战争
普林西普(1894-1918)
我们要消 塞尔维亚爱国青年.1923年6月行刺斐迪南大公, 灭祖国旳 事后被捕入狱判23年徒刑.1923年在狱中病死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青年,在他当年埋 伏站立旳地方用混泥土嵌下一双脚印.
敌人!
三、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普林西普旳原来目旳是挽救民族危机,那么 他旳目旳到达了吗?又造成了怎样旳后果呢?
构成国
三国同盟:德、奥、意(德国为关键)
(关键国) 三国协约:英、法、俄(英国为关键)
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旳扩军备战,世 界大战一触即发。
有人形容20世纪初旳“巴尔 干半岛就像一种存满了炸药旳
火药桶,只要一粒火星,就
足以引爆整个欧洲。”
那么: 为何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战争
影 响:
启 示: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旳矛盾
根本原因 矛盾体现 斗争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 治发展不平衡
法德矛盾 俄奥矛盾 英德矛盾
三对基本矛 盾中旳主要
矛盾
形成两大敌对旳 帝国主义军事侵 略集团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突尼斯问题

1882
1904
德 英 1882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
2.能力层面: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但在批判性思维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3.素质层面: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总体积极,但对于历史事件的感情态度可能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战争题材较为敏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历史,珍视和平。
内容逻辑关系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兴起
③萨拉热窝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兴起
③萨拉热窝事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
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①改变了国际格局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历史文献:为学生提供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文献,如《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2)文学作品:推荐学生阅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西线无战事》、《战争与和平》等,感受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历史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纪录片,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纪录》、《历史的记忆》等,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概念、参战国家、主要战役等。
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历史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相关知识。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人教新课标)
1917年,美国加入战争,对德国宣战, 并派遣大量军队前往欧洲战场。
战争的结果
01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 停战协议,标志着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结束。
02
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欧洲主要国家
均受到严重削弱。
03
战争加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独立
意识的觉醒。ຫໍສະໝຸດ 0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01
国际合作的意义
一战后,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共
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02
国际组织的兴起
一战后,国际联盟等国际组织兴起,旨在通过集体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
安全。
03
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
一战暴露了许多全球性问题如难民援助、传染病防控等,需要国际社会
共同应对,提出了全球治理的必要性。
高潮。
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01
02
03
严重经济衰退
一战造成了巨大的物资消 耗和经济损失,许多国家 经济陷入困境。
美国崛起
一战期间,美国由债务国 变成债权国,其工业生产 和出口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通货膨胀与失业
一战结束后,各国面临通 货膨胀、货币贬值和失业 率上升等问题,经济恢复 困难。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01
欧洲霸权衰落
一战后,欧洲列强实力受到严 重削弱,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地 位上升,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02
国际联盟成立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一战后成 立了国际联盟,这是第一个全
球性的国际政治组织。
03
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一战期间,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逐渐觉醒 ,战后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

最新人教版九年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示范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九年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示范教案.doc
听讲。
指图说明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回答。
思考。
听讲。
回答。
深刻理解一战爆发的根源。
培养读图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概述:萨拉热窝事件后,德皇威廉二世疯狂地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奥匈帝国经过与德国策划,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决心以此事件为借口吞并塞尔维亚。并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奥,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法、俄,这样,大战就全面爆发了。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这节课到这儿就都讲完了。但是,第一次 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作业布置:
参照课后练一练及活动与探究。








5、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发表了“中立”声明。但是美国的中立是怎样的一种中立呢?
师:在战争初期,美国利用自己的“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出售军火和其他物资,大发战争横财。战前,美国欠欧洲近60亿美元的债务,而大战结束时,美国不但还清了债款,还借出了100亿美元给协约国。19 17年,当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瞧准时机,加入到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8月1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将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运送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中国参战给人民带来的是新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同样不可避免。因为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 平衡。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任何偶发事件都有 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战争。
小结:一战爆发的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 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 2)、是恐怖主义,因为这一行为不但没有解决 问题,反而成为一战的导火线,给本民族和世 界带来巨大灾难。
• 认识:面对各种利益争端,要倡导协商谈判的 和平解决方式,坚决反对暗杀或其他恐怖袭击 等极端暴力方式。
问题探究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 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 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 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 火星将它引爆。(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
1.“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
巴尔干半岛
2.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火药 桶”?
萨拉热窝事件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成为大战的火药桶呢?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 会处,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1、地理位置重要: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 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控制着黑 海和地中海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 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
萨拉热窝事件中的刺杀行为是爱正义性。因为萨拉热 窝事件是奥匈帝国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进行 军事演习,这一行为威胁到了塞尔维亚的国家 利益,刺激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情绪,所以 他的刺杀行为从维护民族利益角度来讲是爱国 的,具有一定正义性。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 新人教版

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
盘。
——皮洛夫
问题:“阳光下的地盘”指什么? 殖民地
矛头主要指向谁?
英国
19世纪70年代英国殖民地
1872~1912年各国军队人数增长率 三国协约
%
%
%
%
%
%
%
%
三国同盟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1914年各国 殖民地人口
占世界总人 口的24%
英国 4亿
法国 5千5百万 俄国
德国工兵在法国阵地下面挖洞,爆炸了威力很 大的爆破地雷,炸成了许多有十层楼深的坑。
问题:1 在这场战役给法德双方共计造成了多大 的伤亡?这么巨大的伤亡数字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 2 你认为这场战役有赢家吗?
为什么能打? 机130关毫枪米高、速铁炮丝网、战壕、坦克、毒气、战斗机、潜艇、汽坦车…克 …
这些,在今天战场上仍能看到的名词,全在一战“成名”。
在工业产品数量 上所占位次
在殖民地面积上 所占位次
美国 1
5
德国 2
4
英国 3
法国 4
1
2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为什么能发展成世界大战?
在工业产品数量 上所占位次
在殖民地美面国积上 所占位次
美国 1
5
德国 2
4
英国
3
德 国
1
法国 4
2
19世纪末德国殖民地
材料: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
巴尔干半岛
奥匈帝国王储
遭到塞尔维亚人刺杀身亡
德国: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法国: 用武力解决同德国的争端,看来是时候了! 俄国: 这就是我们的战争!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英法联军同德军展 开一场会战英军首 次使用了新式武器 坦克
索姆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至12月西线法德 展开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兵
力100万伤70万.
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 后,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 况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 战役为此成为一战的 转折 点被称为“凡尔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项目
英法美德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倍数
13 19 81 46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412
1913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254
2、三对矛盾:法德、俄奥、英德(主)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一、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原因 三对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1914.6)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大战的导火线 2.大战的爆发(1914.7) 3.大战的性质 4.著名战役
三、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几件大事和影响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同盟国
德奥参战
导火线
焦点 巴尔 萨拉热窝事件 干(为药桶列 1914年6月
强侵入)
参加同盟国4个 德奥匈和保、奥斯曼
帝国 性 主义 质 掠夺
战争
战争 越出 欧洲 范围
协约国
英法俄 参战
27个国家
塞尔维亚虽具有 不能改变 民族解放的性质 整个战争
英法俄及塞、 比、意、日加
入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凡尔登战役 法德展开的一场会 战双方投入兵力100 万伤亡70万.被称为 “凡尔登绞肉机”

九年级历史上册 知识讲解与突破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知识讲解与突破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人教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力提升知识讲解1如何理解一战前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1. 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1)英法美三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政治上,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多少不同。

其中英法是老牌殖民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日占有的世界殖民地最少。

2.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19世纪中期,英国居于“世界工厂”地位,按工业实力排名是英、法、美、德,而到19世纪末,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超过英法。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从而造成了新的矛盾。

可见,一战的爆发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例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的工业产量位次居世界第一、二位,而他们的海外殖民地面积分别是第五、四位,这种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成为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

答案:B知识讲解 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目的:德国企图建立“中欧帝国”和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争夺英法的殖民地;法国则希望恢复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奥匈帝国的目的是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日本的目的在于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攫取世界霸权。

影响:首先,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九年级历史上册_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_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代表协约国集团
英 德 法 意 俄
1879年德奥签订同盟条约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谈到一战前的 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 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 药桶”之称。
1、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 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控制着黑海和 地中海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洲列 强争夺的焦点。 2、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复杂:历史上阿拉伯 人、罗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过那里,形成 了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族杂居的现象,矛盾 重重。 3、大国争夺:19世纪以后,列强插手、两大 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小规模战争不 断,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C
3、 一战的转折点是(A ) A 凡尔登战役 B 日德兰海战 C 马恩河战役 D 索姆 河战役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悟?
通过表格,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德国人向自己的一 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 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 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 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了! 我们也要给自己一 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 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德国(左)向英国提出挑战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代表同盟国集团
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 狂的扩军备战,世界 大战一触即发。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第 二 十 一 课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 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日、 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913年美、德、英、法力量对比
类别 工业产品数量所 占位次 殖民地面积所占 位次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1 5 2 4 3 1 4 2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 新人教版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二、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爆发 三、凡尔登战役
一、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带来哪些影响?
●社会生产力巨大飞跃 ●出现垄断组织 ●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
一、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 英、法发展状况怎样?导致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测评
A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
巴黎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1916年2-12月
马恩河会战时, 德军在 法国香槟地区作战。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 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 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 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读 了
英军坦克
日德兰海战中,德舰队首先开 火,英国舰队迅速投入战斗。
3.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4.损失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问题 讨论
畅想 天地
自己 动手
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
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会发生: 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 因义为国:家进之入间看帝的法国矛主盾吗义十?阶分段尖请后锐说,。经形明济成理发了展大由不国。平争衡霸,,帝重国新主分
割世界的局面; 一战可能不会发生: 因为:战争的爆发并非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一战的爆发 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国际背景,但如果没有象 萨拉热窝事件这种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造成严重威胁的 事件发生,各国矛盾可能会通过和平理智的方式得以解 决,那一战就可能不会发生。
现状:美德发展迅速,英法相对缓慢 原因:美德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 发展快;而英法过分依赖殖民地,技术、设备 相对落后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课标精解】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

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

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

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一方面对战争史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多满足于感官需求,缺乏层次的理性思考;另一方面已具备了基本的学史方法和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初步掌握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但看问题不全面、挖掘历史现实意义尚有欠缺,个别学生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

初中学生的认知、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的体验,且对其成长至关重要。

所以,基于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灾难性,体会和平的宝贵,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判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能力,学会抓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用在 造福人类上,用在推动社会发展上,阻止利用科技制造 战争和杀人武器。
德国的列车炮(远程大炮)
一战特点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狂热,各国纷纷出现反战浪潮。 ③协约国实力增强:一直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对德宣战,
中国、巴西等国家也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 实力。 ④同盟国瓦解: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国内 发生起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从主要交战国参加“一战”的目的看“一战”的性质: 德 国:争夺世界霸权,建“中欧帝国”,摧毁英国海上霸权,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 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 有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 粒火星将它引爆。
(1)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是什么地方?
巴尔干半岛
1.战略地位重要:巴尔干
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
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
处,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
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
要,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
点。
2.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复

影响:1.2
启示
1.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帝国主义 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但矛盾主要 集中于哪两个国家之间( )
A.法、德 B.俄、奥匈 C.英、奥匈 D.英、德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维护自己 的主权和独立而战的国家是( )
性质: 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三、评价——2.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 ,其规模 涉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1 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 整个战争伤亡3000多万人 ,其中被战争、 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多万 , 350万人成为终身残废 。战争消耗了 巨大的社会财富 ,经济损失约3000多万美 元 。一战物质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 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 的10倍。
卷入人口 战超争过15亿造 成 巨 大 损 害
课堂小结
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第 一
直接原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时间: 1914.7—1918.11 参战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

概况 重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

结果: 同盟国失败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 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 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 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 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
萨拉热窝事件
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
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
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Biblioteka 中立对德宣战中国、巴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宣布投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 ①交战双方无力继续战争:1917年,交战双方已消耗殆
尽,无力继续战争。 ②各国出现反战浪潮:战争的惨烈也击碎了人们参战的
C.意大利要帮助塞尔维亚实现民族独立。
D.意大利的背信弃义导致了三国同盟的分裂。
美 国 的 “ 中 立 ”
(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 威尔逊总统向与会 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 民族的解放而战。……我们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们只是 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7.结 束: 1918年,德国投降
二、过程——3.交战双方
同盟国: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奥斯曼帝国(土耳其) 保加利亚等
协约国: 英国 法国 俄国 塞尔维亚
请思考
比利时 日本等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协约国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B
B.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 界大战会不会爆发?
肯定会。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 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 军事侵略集团争霸世界的结果,是历史 的必然。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也会有别的 事情引起战争的。
一战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萨拉热窝事件”
A.塞尔维亚 B.保加利亚 C.英国 D.法国
杂:历史上阿拉伯人、罗
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

过那里,形成了多民族、 多宗教、多种族杂居的现

象,矛盾重重。

3.自然资源丰富 4.大国争夺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 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 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 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1)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是什么地方?
巴尔干半岛
(2)事实上,成为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 是什么?
夺取英法殖民地。 英 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其殖民地,肢解
土耳其帝国。 奥 匈: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俄 国: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 日 本: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
一步侵略中国。 意大利: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美 国:捞取战利品,夺取战后世界霸权。
阅读课本133-134页,结合以下知识点 了解一战的过程。
1.起讫时间: 1914.7~1918.11
2.开始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3.交战双方: 4.主要战场: 5.主要战役:
同盟国 VS 协约国 欧洲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一战转折点)
6.战争扩大:
从欧洲扩大到亚洲、非洲、太平洋地区 美国、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德国皇帝悲喜交加
“萨拉热窝事件” 发生后,德国皇 帝悲喜交加,一面发唁电表示哀悼,一 面兴奋地高呼: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 会!” 1914年7月28日,蓄谋已久的奥 匈帝国立即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 战,紧接着德国向俄国宣战,德国向法 国宣战,英国向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 大战全面爆发。
二、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