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及例题讲解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是一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呈现形式,旨在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同时也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意义。
在当前社会,这种表达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
1. 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遗产。
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如故宫、长城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如京剧、昆曲、春节等。
2. 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文化若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以传承和发展,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寻找与之相契合的表达方式。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还能激发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3. 现代表达方式的应用3.1 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融合现代表达方式在传统艺术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
例如,将传统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又如,将传统戏曲、舞蹈等表演艺术与现代舞台技术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3.2 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人们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将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之焕发新的活力。
如春节期间的庙会、元宵节的花灯、中秋节的赏月等,都在传承传统习俗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
3.3 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的融合传统技艺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手工艺技术。
将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可以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如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出新的药品;将传统陶瓷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陶瓷作品等。
4. 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挑战与机遇在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如何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等。
虚短虚断怎么用例题讲解
虚短虚断怎么用例题讲解
虚短虚断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诗歌和韵文中。
它通过在句子中刻意断开词语,产生一种音节上的短促感和节奏感,以达到修辞或表达的目的。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虚短虚断进行例题讲解。
例题1:
秋风萧瑟,洒满枫林。
瑟瑟声声,唤醒沉睡的大地。
解析:
这个例题中,作者通过使用虚短虚断的手法,将"瑟瑟声声"这个词组分开,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声音上的短促感。
同时,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增强了秋风的凄凉和寒冷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了秋天的气息。
例题2:
山高水长,一路风光。
长路漫漫,何处是归程?
解析:
在这个例题中,作者运用虚短虚断的手法,将"长路漫漫"这个词组分开,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时间上的延长感。
通过这种表达方式,作者表达了人生道路的漫长,以及在漫漫长路上寻找归程的无奈和迷茫。
例题3:
春风吹绿,花开满园。
满园花开,人间如梦。
解析:
这个例题中,作者运用虚短虚断的手法,将"满园花开"这个词组分开,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绚丽感。
通过这种表达方式,作者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人间繁华如梦的主题。
通过以上例题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到,虚短虚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刻意断开词语,产生短促感、延长感或绚丽感等效
果,以达到修辞或表达的目的。
在文学创作中,合理运用虚短虚断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记叙文之5种常见表达方式
【拔高】隐形的翅膀①她出生时就没有双臂。
懂事后,她问父母:“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胳膊和双手,可以拿饼干吃,拿玩具玩,而我却没有呢?”②母亲强作笑脸,告诉她说:“因为你是上帝派到凡间的天使,但是你来时把翅膀落在天堂了。
”她很高兴:“有一天我要把翅膀拿回来,那样我不但能拿饼干和玩具,还会飞了。
”③7岁上学前,母亲请医生为她安装了一对精致的假肢。
那天,母亲对她说:“我的小天使,你的这双翅膀真是太完美了。
”但她却感觉到,这双冷冰冰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那双翅膀。
在学校里,缺少双臂的她,成了同伴们取笑的对象。
假肢不但弥补不了自卑,反而让她深切意识到自己的残疾。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感觉到残疾的可怕:洗脸、梳头、吃饭、穿衣服……她觉得自己是一只被牵着线的木偶,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依赖父母。
④课余时间,同学们最大的乐趣是荡秋千,而她只能站在远处痴痴地看着那些孩子们在空中飞舞着,欢笑着。
只有他们走完后,她才偷偷坐到秋千上,忘情地荡起来。
这个时候,她会闭上眼睛,听耳边掠过的风声,想象自己找回了失去的双臂,像天使一样在操场上空飞翔。
⑤14岁那年的夏天,父母带她乘船到夏威夷度假。
⑥每天,她站在甲板上,任两截空飘飘的衣袖随风飞舞,每当看到海鸥在风浪中自由飞翔,她都情不自禁地叹息:“如果我有一双翅膀多好,哪怕只飞一秒钟。
”⑦“孩子,其实你也有一双翅膀的!”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她循声看到了一位黑皮肤的老人,吃了一惊,因为这位老人没有双腿,整个身体就固定在一个带着轮子的木板车上。
此刻,老人用双手熟练地驱动着木板车,在甲板上自由来去,她看呆了。
她了解到,老人是十年前从非洲大陆出发的,如今已经游遍了世界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而支撑他“走”遍世界的,就是一双手。
“孩子记住,那双翅膀,就隐藏在你的心里。
”船靠岸那天,老人的临别赠言让她整颗心一下子飘荡起来。
⑧她开始练习用双脚做事。
她用脚夹着钢笔练习写字、梳头、剥口香糖,为了让双脚保持柔韧有力,她每天通过走路和游泳的方式来锻炼。
语文阅读理解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
高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专业术语及其作用Ⅰ.常用写作手法(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只有5种)【作用详见五~八】二、表现手法:对比、类比、象征、衬托、烘托、反衬、比喻、幽默、讽刺、联想、想像、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巧设悬念、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虚实结合象征、托物言志的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三、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加强语气。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注: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名称上既有重合又有不同,要学会分清两者的差别四、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五、记叙及作用:(1) 顺叙作用: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表达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表达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表达方法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载体,能够传递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如何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表达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1.选取富有感染力的曲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具有较强情感表达的曲目,如民谣、流行歌曲、古典音乐等,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
2.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共鸣的环境。
3.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分组演唱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音乐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1.教授音乐表达技巧: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运用音高、音色、节奏等音乐要素来表达情感。
例如,通过变化音高表达喜怒哀乐,运用音色的明暗对比表达情感的波动等。
2.实践与反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唱、小型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情感表达能力,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3.鼓励创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音乐作品,让学生将内心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1.分析经典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经典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2.跨学科教学: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如语文、美术等,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多个领域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表达。
3.组织审美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合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欣赏他人的音乐作品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四、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1.关爱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与学生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
2.树立榜样: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教育。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 读碑的阅读答案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并没有读懂”的是什么1、“我并没有读懂”的是碑文后面所蕴含的的深刻的含义,换句话说,那是用无数烈士的生命铸成的丰碑,其中饱含着对无数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2、用重复的描写衬托出烈士的伟大,起到了烘托全文的作用3、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提醒我们牢记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得来不易,不要在遇到微笑的困难时,就停滞不前,想想英雄纪念碑上的文字,他们的功绩将被我们永远传颂5、“最基本的东西”指的是在岁月的长河中那些为了理想而不屈不挠去奋斗的人们,那些沉淀在历史中的不朽的精神。
2.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2、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xx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3、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1、例题:“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在小青瓦和玻璃瓦上的雨点发出的声音比作在玉盘里乱跳的珠玑和琴声中的高音阶,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雨声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美妙的感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表现了三叔此时怎样的心情?答: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后悔之情。
3、修辞手法有哪些?答:比喻、夸张、拟人、引用、设问等等。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解 表达方式(知识点+例题+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解表达方式一、知识点(一)表达方式的含义表达方式,由“表达”和“方式”合成。
表达是动词,意思就是“表示思想和情感”。
方式,是名词,意思是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
但是,生活中,“表达”的范围很广,例如绘画、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表达方式就不同,体育更是与众不同,它用身体的运动直接表达锻炼和竞赛的文化含义所谓“表达方式”是人类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及感情色彩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二)语言的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文章内容五大类五种表达方式事实记叙形象描写知识说明看法议论感情抒情辨别五种表达方式:例如“豆子发芽”一句,就有五种不同的表达方式①豆子发芽了。
(记叙)②豆子长出了瘦弱的小芽。
(描写)③豆子发芽的环节很重要。
(议论)④啊,豆子发芽了!(抒情)⑤豆子发芽需要水分。
(说明)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1)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①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②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2)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like to do 和like doing的例题
当谈论喜欢的活动时,英语中有两种常见的表达方式:"like to do" 和"like doing"。
"Like to do" 表示喜欢做某个动作或参与某个活动,强调的是对于动作或活动本身的喜好。
这种结构中,"like" 是一个情态动词,后面接动词原形。
例题1: 请用"like to do" 填空。
I _____ to read books in my free time.正确答案:like to解析:在这个例句中,我们谈论的是对于阅读书籍这个活动的喜好,所以使用"like to do"。
"Like doing" 表示喜欢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活动,强调的是对于动作或活动的享受。
这种结构中,"like" 是一个实义动词,后面接动名词(-ing 形式)。
例题2: 请用"like doing" 填空。
She always _____ puzzles on weekends.正确答案:likes doing解析:这个例句中,我们谈论的是她在周末经常做的拼图活动,所以使用"like doing"。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动词在使用时只能跟"like to do" 或"like doing" 中的一种。
例如,某些动词后面只能使用"like to do",例如"prefer"、"hate"、"love" 等。
而另一些动词后面只能使用"like doing",例如"enjoy"、"mind"、"can't stand" 等。
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意发散与表达方式(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意发散与表达方式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创意发散与表达方式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意发散与表达方式。
第一篇范文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载体,能够表达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情感和意境。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充满创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
二、创意发散与音乐教学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一首新乐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2.情境教学:教师创造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例如,在教授古典音乐时,教师可以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好地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创作。
例如,在教授作曲技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创作一首短曲,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创作的能力。
4.跨学科教学: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教授音乐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同时期的美术、文学、舞蹈等领域的作品,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音乐的发展。
三、音乐表达方式的多样性1.演唱:教授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方法、咬字吐字等基本技巧,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风格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演奏:教授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让学生在演奏中体验音乐的美妙。
例如,钢琴、吉他、民族乐器等。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乐队,培养学生的合作演奏能力。
3.即兴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即兴创作,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考题型之:对比的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题型之——表现手法的作用(对比)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常常在考题中出现,但是很多同学头痛不知道什么是表现手法,而且常常分不清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
这几种都是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考的知识点,而且极易混淆,我们首先来看看这几个概念的区别。
表达方式:就文章写作内容而言,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方式手段。
常见的有5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和描写。
表现手法: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抑扬、烘托、渲染、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修辞手法: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本章节内容小yu老师就重点谈谈表现手法的作用,尤其是对比的作用,是常常考到的。
答题技巧: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现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要具体分析)。
3、衬托手法(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对比的作用的考查在题目中往往不太明显,很容易和一般段落的作用以及其他特殊段落混淆。
一、常见的考试题型1、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文章第一段写**的内容,这样写有何作用?3、本文以“**”为题,为什么**段中要写“**”?4、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特点、作用、要求详解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特点、作用、要求详解一、导入同学们,请大家注意下面两个句子,分别朗读一下。
句子1:'呼伦贝尔大草原很辽阔。
'句子2:'呼伦贝尔大草原真辽阔啊!'同学们,如果你们真的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看到了草原景象,你会选择哪个句子呢?我想,大家更多的是选择第2个句子,因为我们大部分人从未去过大草原,从未见过如此辽阔的景象,因此,我们会被辽阔的大草原震撼,从而产生强烈的赞美之感,而这种感情的抒发,我想只能使用句子2来体现吧,那么,这两个句子为何有如此差异呢?关键在于表达方式的运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知识讲解表达方式: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快速记忆口诀:'书记说疫苗''书'——抒情 '记'——记叙 '说'——说明 '疫'——议论 '苗'——描写考点1 记叙1.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子:(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
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
2.叙述是记叙文中使用最多的表达方式。
叙述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
(1)顺叙,按时间的先后次序来叙述事件,跟事件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作者容易把握,读者容易理解,是最常见的叙述方法。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运用顺叙的方法应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
(2)倒叙,是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回过来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的叙述方法。
诗歌鉴赏例题分析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
《诗歌鉴赏例题分析[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摘要: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辨析题解题模板
析
为什么
错
误
指出错误的根源
(一句话、一针见血)
(2)题目的观点错在……
(把……与……混淆)
(2)①题中男生认为要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注意穿着打扮是正确的。
②但过分追求时尚、刻意打扮,则脱离了中学生的实际,变成虚荣,不再是文明礼仪的表现了,不可从众、仿效。
③交往中的礼貌行为是一个人的良好文化内涵和修养的体现,能够增添一个人的风采和魅力。
结
怎么做
总结
指出错误的后果、危害
指出正确的对待方式、做法
(4)……
(坚持……,反对……,应该……)
(4)所以,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用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自己、完善自己,通过不断学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既要提高自身的学识和修养,也要学会文明交往,争取全面发展、内外兼修。
层次
要求
表达方式(举例)
例题:男:穿着打扮要时尚,文明礼仪树形象。
女:朴素大方人赞赏,内在品质不能忘!
辨
是什么
判
辨别题目要求辨析的观点(正确、错误、片面)
(1)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
“……”是正确的,
“……”是错误的(不科学的)
(1)题目中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断
给出正确的观点
正确的观点是……。
在……条件下是正确、
【注】所有的题目,都必须运用所学知识(课本考点)进行回答。在答题过程中,尽量使用课本的观点、核心概念、关键词以及名词术语。
③况且,中学生,本身就拥有令人羡慕的青春形象,时尚打扮反而掩盖了青春的美丽。
分析错误的原因
(多角度、多层次)
①……
②……
③……
正
2024年中考语文记述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及例题引领(全国)专题11 表达方式的分析(解析版)
表达方式的分析①表达方法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法的分类解释;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法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法;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法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法。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作用答题格式是:使用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
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表述特定内容的要素。
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
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表达方式的多种多样构成了交流方式的丰富多彩。
(1)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3)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眼神①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在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
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
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材中的考点:表达方式)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4课 回忆我的母亲——教材中的考点:表达方式【典型例题】选文最后四段采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作用。
选文最后四段中,根据第⑦段、第⑦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出现了两次,这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之情;根据第⑦段“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两个“能做到的”也用了反复的修辞,表达了“我”尽忠于党和人民,让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这一愿望的坚定信念;根据第⑦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第⑦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等可知,从语言表达方式角度入手,这几段文字承前文所叙,以抒情、议论的笔调,写出母亲所给予“我”的宝贵财富在“我”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同忆”的原因。
可见,后四段融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的写作手法,突出了母亲的高贵品质对“我”的影响和母亲的贡献,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谢、赞颂、怀念之情; 根据第⑦段“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可知,表达了作者的为国、为民的愿望和决心,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主题,升华情感。
【参考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和融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反复的修辞的运用,表现出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之情,表达了“我”尽忠于党和人民,让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这一愿望的坚定信念;融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抒发了对母亲的感谢、赞颂、怀念之情,突出了母亲的高贵品质对“我”的影响和母亲的贡献,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决心,同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化了文章主题。
考点解说表达方式,又叫表达方法,简称表达。
它是文章思想内容变成具体存在现实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
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
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
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
表达方式,由“表达”和“方式”合成。
表达是动词,意思就是“表示思想和情感”。
方式,是名词,意思是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1]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
但是,生活中,“表达”的范围很广,例如绘画、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表达方式就不同,体育更是与众不同,它用身体的运动直接表达锻炼和竞赛的文化含义。
因此,综合起来看,所谓“表达方式”是人类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5种表达方式:1、记叙2、描写3、抒情4、说明5、议论。
其中,记叙,说明,议论是文学的三大文体。
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详情可参考词条记叙文。
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功能
使用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
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五种表达方式按功能又分为两大类,即再现客观类和表现主观类。
再现客观类,包括叙述、描写、说明;其共同点在于反映客观物象,这就是说,在某地出现的事,写出来再传告到另一地方的人,一个行业里创造的成果再向其他行业传递。
作者在观察、思考与表达时,多取客观态度,力求真实表述客观事物。
表现主观类,包括议论和抒情。
特点是表现主观精神。
议论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见解,抒情表达的是作者主观的情感。
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是作者在观察生活发现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之后,有题而议才写成文章。
作者在体验生活过程中,产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感而发才写成一篇抒情文。
一句话,主观的东西向外转化和传递,即所谓表现。
常见题型
1、内容主旨题解题指导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题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的大致意思。
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的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的词语组合。
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
本诗可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理解。
诗句中结尾句不是描写,而是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
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
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和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和美好的景象,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2、情感思绪题解题指导
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题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
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到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
不难看出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
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
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自出门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3、表达技巧题解题指导
阅读王勃《蜀中九日登高》,试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
【解题指导】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典雅、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
二看有没有用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反问、设问等)。
三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如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侧面烘托、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对比映衬、联想想象、描摹心理、刻画细节、白描勾勒等)。
头脑中有了这几个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
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
从修辞上看,三四两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了反问。
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
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了方向,自然也就有话可说了。
解答时要注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如果思路不是很清晰,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
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
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