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
国际化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准则研究
国际化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准则研究摘要:公允价值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会计计量属性,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使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为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加快了完善国际会计准则的步伐,于2011年5月12日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ifrs 13)。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最新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准则,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提供参考,并为我国更好的运用公允价值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公允价值;ifrs 13;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公允价值一直被受争议,2008金融危机中,以花旗、美林、瑞银、百仕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将矛头直指公允价值,使公允价值计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会计准则,尤其是在金融工具计量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国际社会和不得不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重新审视与与研究。
面对投资者、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建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加快了完善国际会计准则的步伐,于2011年5月12日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ifrs 13),旨在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
一、金融工具国际准则的改进历程和ifrs 13的主要内容(一)金融工具国际准则的改进历程查德?布瑞登于1990年就提出在对金融工具计量时应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1991年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先后颁布了8个与公允价值有关的准则,并于2006年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将美国公允价值在含义和计量方法方面做了规定。
同年,iasb 直接将 sfas157全文对外颁布,将其作为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讨论稿。
2009年,iasb颁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将金融资产的分类从四类简化为两类(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按摊余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
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会计是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之一,甚至在经济危机的过程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历次经济危机又会引起会计的变革,两者的影响是相互的。
本文主要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关系,主要包括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引发此次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影响以及危机下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反思三方面内容。
标签:金融危机;公允价值会计;会计准则;关系一、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纵观历次经济危机,分析其原因时,多少会有会计的因素,只不过不同的学者认为会计承担经济危机的责任权重不同。
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人们认为各国遵循的会计准则不统一, 会计信息披露混乱、不充分, 导致决策失误和信贷关系紊乱是触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
2008年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成了受攻击对象,备受争议,甚至被认为是导致危机的主因。
目前对于公允价值会计与此次金融危机关系的讨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观点。
1. 公允价值会计引发金融危机该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不当使用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因素,需要为金融危机承担主要责任。
次贷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众多次级贷款债券投资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没有得到体现的直接证据。
以公允价值反映计量日相关资产或负债项目,并将计量形成的差额计入损益,无疑将影响利润的质量,使利润信息的相关性降低,因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是得不到现金流支持的。
在经济繁荣时,资产往往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同样被高估,甚至成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投机的催化剂。
当泡沫破灭后,资产回归正常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使企业资产大幅缩水,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严重亏损,金融危机由此产生。
美国金融巨头们指责说,按公允价值对资产支持证券、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抵押债务债券等次债产品进行计量,导致金融机构确认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巨额损失。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后,美国金融形势骤然恶化,世界各大银行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
曾被称为“代表未来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因此分析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的关系,寻找危机爆发的主因,以便更好地化解金融危机成为当务之急。
一、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会计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反映,事实在前、反映在后这是无法颠倒的,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等活动具有防患于未然的能力,而最多只有亡羊补牢的本领。
公允价值绝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对于这一结论我们可从2008年11月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发表的声明中得到证实,声明列举了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些原因包括追逐高收益、缺乏适度的风险评估和监管缺失;脆弱的保险业标准、不健全的风险管理行为;日益复杂和不透明的金融产品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度负债;决策者、机构监管者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并且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市场正在扩大的风险,未能及时实施金融革新或者未能考虑本国监管不力所产生的后果。
可见导致金融危机的主因中并没有提及公允价值,这是对以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肯定。
(一)公允价值计量更支持决策有用观。
在现行的经济环境下,有些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与最初确认时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果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提供的信息对决策者是没有用的。
会计信息最重要的特征是决策有用性,只有对决策人有用的信息才是决策者最关注的,而以公允价值计量,能真实地反映企业价值的提高和有效避免掩饰投资失败造成的损失。
例如,当某些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时,金融机构及其交易人员仍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就会误导投资者。
因此,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能更加透明及时地让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时务状况。
(二)公允价值计量更支持“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在历史成本法下计算利润时,收入按公允价值计量,费用则按历史成本计量,虽然计量单位都是货币,但计量口径却完全不同,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亏的现象。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研究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研究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同时带来了社会各界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探讨。
为研究公允价值是否是引起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金融危机下该计量模式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实际影响,金融危机后该计量模式是否能继续使用等问题,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借鉴了国外尤其是美国对公允价值的相关研究,比较了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研究的不同成果,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创新性的结合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金融业的连续三年的财务报告,分析危机前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的比例、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和股东权益的影响,得出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金融业尤其是保险业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该模式应适当改变而不是停止使用的结论。
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宏观环境,总结出了在我国如何更好应用公允价值的建议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应用影响及启示【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对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力度,对于用公允价值第三层次即估值技术进行 计价的,应在会计报表附表中提供相关资产的历史成本信息,以及所作 估计的依据和采用公允价值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投资主体等提供参考。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第二,国际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运用的启示。 一是公允价值计算的运用应循序渐进。在 IASB、FASB的力推下,公允 价值作为国际会计准则(ns)的基本理念,已成国际潮流,但公允价值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自提出以来,备受争议。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方式,代表了会计 计量的发展趋势,但实际运用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因为投资者过度 恐慌和信贷极度萎缩,活跃市场不复存在,一些资产持有者因身处财务 困境而被迫出售资产,这种情况下,资产的价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允 价值。推行公允价值须假以时日,根据市场发育等方面状况循序渐进, 而不可一蹴而就。
二是应切实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公允价值计量应在提高可靠 性上下功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培育活跃市场;加大公共投入, 逐步建立完善市场信息数据平台,快速传递公允价值计量所需的公共信 息。制订公允价值操作指引,为公允价值的取得提供统一规范的理论支 持。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摘要】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而本文主要从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背景展开,进而讨论两种会计计量模式的优缺点,从而提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双重属性的计量模式,最后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提出完善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计量双重属性计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各种措施来应对金融海啸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在寻找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很多学者经过研究都将矛头指向了会计上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通过2009年和2010年全球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有所缓和,世界经济进入相对平稳期,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为方便表述,就称这个时期为“后金融危机时代”。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我们应该更深入的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理性的看待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计量模式。
1.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会计是一门社会学科,它既服务于经济基础又密切依存于经济基础,会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说过:“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而会计计量作为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产生于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时期,它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因此也称“历史成本会计”。
1940年,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于合写了经典会计名著《公司会计准则导论》,该书的问世为历史成本计量的引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历史成本成为会计的基本计量属性,不仅被会计与审计实务界所普遍接受,而且得到会计与审计理论界的高度支持。
由于历史成本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会计信息,选择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模式成为财务会计形成与发展近80年来的历史选择。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再思考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再思考【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引起了理论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普遍质疑,有人公开表示应该抛弃公允价值,以缓解金融危机。
本文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不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科学性依然存在,只是因为在非正常市场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会计的操作存在问题。
面对非公允的市场报价,对公允价值进行调整是必要的。
但鉴于我国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是谨慎的,所以没有必要修订我国现行会计准则。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危机;相关性;会计目标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会计遭遇“信任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市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严冬,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爆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许多重量级的金融机构陷入破产或被收购的窘境。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场在美国引燃的金融危机迅速向世界蔓延,各国股市纷纷下挫,工厂大量倒闭,失业人口剧增。
在这场危机中,会计准则饱受质疑。
有人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规定放大了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原则在次贷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即市场高涨时,由于交易价格高,容易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落时,由于交易价格低,往往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力度,从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核减资本金——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同意修订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把手上的金融投资工具重新分类,对非衍生工具的金融资产毋须按市值计入损益表。
在美国,面对越来越大的对公允价值质疑的声音,在参众两院2008年10月份表决通过的救援法案中,赋予了SEC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权利,并要求SEC在未来90天内就公允价值对金融业的影响进行一个全面的研究。
欧洲、日本等国家也已经停止或考虑停止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面对这一系列调整公允价值计量的措施,我们不禁要问,公允价值将因为金融危机被中止使用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否需要跟上这股风潮呢?二、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最终服务于会计目标。
国际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
学术诚信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均真实可靠。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论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毕业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日期:国际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论文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各界一方面积极寻找应对危机的举措;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危机产生的根源。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界人士提出:会计计量原则——公允价值,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
救市的手段之一就是要修改目前会计核算中的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是否与金融危机存在必然的相关性,成了金融界与会计界在危机拯救中的一个争议热点。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相关性[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society are looking for measures to respond to the crises; the other hand, the society also are looking for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risis. In this process, the financial sector put forward: accounting measurement principles - fair value, is one of the culprits caus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save the city one of the means is to modify the current accounting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Whether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f financial crisis,there exists a natural correlation with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has become the financial rescue in a crisis in a topic of debateKeyword: Fair value; financial crisis; correlation目录引言 (5)一.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 (6)(一)按照规范对象的不同,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种.. 6(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6)1 公允价值是一项单独计量属性 (6)2 公允价值是一项复合计量属性 (7)3 公允价值不应作为计量属性 (7)(三)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应用及意义 (7)1 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7)2 公允价值被引入会计准则并在实践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8)二.公允价值原则与金融危机的产生 (9)三.金融危机后对原有公允价值的反思和改革 (11)(一)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11)1 信用消费监管失灵 (11)2 衍生金融工具的 (8)(二)公允价值的改革前景 (12)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引言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公允价值会计因此饱受指责。
从金融危机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从金 融危机看公 允价值 计量 的应用
口 胡 培 培
摘 要 : 融 危 机 尚 未 见 底 , 此 引 发 了人 们 对 于 公 允 价 值 是 金 由 否 运 用得 当 的广 泛 争 议 。 文 结 合 O 本 8年 我 国上 市 公 司 最 新 年 报 , 分 析 了在 金 融 危 机 和 新 会 计 准 则 实施 后 . 国 对 于 公 允 价 值 的 运 我
、
引 言
不 久 前 由 于 美 国 次 贷 危 机 所 引 发 的 全 球 性 金 融 风 暴 使 得 公
允价 值计量 问题 再次成 为人们关 注的话题 。 多人将矛 头指 向美 许
国财 务会 计 准则 委 员会 ( AS ) 2 0 F B 于 0 6年 9月 正式 发 布 的美 国
会 计 准 则 公 允 价 值 计 量 的 规 定— — 报 告 实 体 在 市 场 的 参 与 者 之 间 进 行 有 序 交 易 中 出 售 一 项 资 产 所 收 到 的 价 格 或 转 移 一 项 负 债 所支 出的价格 。这在必 然~定 程度 上让人 们对 我国在 20 06年 颁
P ≯ ℃P ≯ ≯
用 的 得 当 产 生 了 思 考 。 新 准 则 中 有 多 处 引 用 或 修 正 使 用 了 公 允 在 价 值 的计 量 , 是 否 会 弓 起 新 一 轮 企 业 的 利 润 操 纵 行 为 和 金 融 市 这 l 场的价格 波动成 为人们关 注的焦点 。
二 、 融 危 机 下 公 允 价 值 在 我 国 的 应 用 金
l 金 融 工具 的 确 认 和 计 量 、
我 国 实 施 的 新 会 计 准 则 中 规 定 : 业 初 始 确 认 金 融 资 产 或 金 企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什么是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是一个资产的市场上交易的价格,或者在没有交易市场的情况下,可以合理地确定的一个价格,作为这个资产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是活跃市场上检测金融资产和负债价值变化程度的基础。
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在最新会计准则中出现频率非常高。
此外,公允价值计量还被广泛应用于非金融领域。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在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在过去几年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被认为是许多金融公司的死亡之武器,因为它强制金融机构对它们的资产进行重新评估。
这样做在实践中导致资产亏损的数量显著增加,从而引发了金融机构的困境。
此外,在2008年经济衰退期间,公允价值计量还导致了一些重要领域的困境。
例如,金融机构需要对一些不流动的投资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而这些投资与现在的经济环境相对不成比例。
这导致了许多金融机构面临巨额损失,并对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还涉及一些挑战。
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寻找可靠的市场价格。
这通常是在缺少有效市场的情况下发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需要依据未来的收益和贝塔等因素计算投资的价值。
此外,如果公允价值计量存在过多的误差,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恐慌性行为。
这种恐慌性行为常常会导致市场变得更加不稳定。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精度问题,许多人认为,如果无法评估投资的“真实值”,他们就不应该根据这种计量来进行决策。
公允价值计量所面临的争议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之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失误,因为它强制了许多银行在经济情况变得更加严峻时公布亏损。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完全正当,因为它有助于评估机构的真实财务状况,这是在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
有些人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争议主要是由于未能承认这种计量的局限性所导致的。
如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来评估资产,那么该计量的精度将高度取决于市场的有效性。
因此,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必须小心谨慎,以控制任何对计量精度的过分依赖的风险。
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危机的元凶
活跃市场交易的 金融产品, 其公允价值根据 活跃市场报价确定
交易不活跃市场情形下的金融产品, 其公允价值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 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客观参考 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
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 其公允价值需要管理层 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 建立估值模型确定。
自从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始 露端倪以来,随着房贷违约率的不断上 升,由房屋贷款衍生出来的资产抵押类 证券的价格持续下跌,于是陷入“交易 价格下跌→提取拨备、核减权益→恐慌 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必须继续加 大拨备计提和继续核减权益”的恶性循 环之中”。
公允价值计量是
金融危机的“元凶”?
关注“公允价值”专题
潘玥 方香 吕青清 严欣妍 裘文Leabharlann 凌宏翔一、公允价值内涵的研究
按照规范对象的不同,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 定义可分为两种:一是从资产角度上的定义。 美国财务会计组织委员会(FASB)在 S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中将 公允价值定义为“自愿的双方在当前的交易 (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购买或出售一项 资产的金额。”
2008年9月,黑色的九月。14日美林被美国银行收 购;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 破产保护;同时,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 团宣布计划改组企业业务并出售旗下资产以求融资; 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式批准摩根士丹利和 高盛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25日,华盛顿互惠银行 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倒 闭的最大规模银行……
金融危机后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思考
金融危机后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思考摘要:2008年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现行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成为人们反思的焦点。
但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有密切关系,但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原凶”,充其量只是“帮凶”。
结合我国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目前外管局公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报价6.3770元,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高涨,也引发了市场对热钱涌入的担忧。
相关经济学家指出,人民币的被迫升值但对外贸出口将有较大的影响。
从此次金融危机开始,美国面临着经济复苏需要增加贸易顺差,故而强烈逼迫人民币升值。
这也就让我们不得不着重研究下当时由衍生金融工具和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诱导的金融危机以及带给我们影响之后我们国家现在计量工具的现状。
一、金融危机后需要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反思2008年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产品及其过度杠杆化,而制造和炒作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证券公司则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贝尔斯登”和“莱曼兄弟”这些如雷贯耳、呼风唤雨华尔街多年的世界超级投资银行在自己一手制造的危机中玩火自焚,率先倒下;参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机构无一幸免,损失惨重,大量倒闭。
衍生金融工具何以导致了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留给世人不尽的反思。
衍生金融工具是从传统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的一种金融交易工具。
国际互换衍生协会对其是这样描述的:“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有关交易者转移风险而互换现金流量的双边合约。
合约到期时,交易者应付对方的金额由商品、证券指数的价格来决定。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
因 中 并 没 有 提 及 公允 价值 , 是 对 以公 允 列 为金 融 危 机 的主 因, 作 为会 计 界 不 能 生了估值风 险。有研究表明, 这 但 对于风 险特
( ) 允价值 计量更 支持 决策有 用 公允价值计量并非完美无缺, 一 公 它所呈现 的 不同的模型 , 其公允价值及对损益的影响
导致金融危机 的根本原因, 这些 原因包括 以后各期进行摊销和分配 , 不存在后续计 是不存在的。 为此准则规定分三个方法来
追逐高收益 、 缺乏适度 的风 险评 估和 监管 量 问题 , 对企业 的预测性 比较差 。而公允 进行 确认 即: 市价法 、 类似项 目法 和估价
缺失 ; 弱 的保 险业标准 、 脆 不健 全的风 险 价值计量是一种面 向未来 的计量方式 , 在 技术法。 当存在活跃市场时 以市场价格作 管理行为 ; 日益 复杂和不透 明的金融产 品 对一些新的交 易活动或事项进行核算 时, 为其价值; 不存在活跃 市场 时参考类似项
一
轮 下跌 。因此, 公允价值计量会加剧资 ( ) 二 估值风 险的存 在无 法保 障公允
的经 营、 投资等活动具有防患于未然 的能 按 照 公 允 价 值 计 量 , 营 成 果 是 管 理 当局 产 、 经 负债的扩张或收缩速度 。
力, 而最多只有亡羊补牢的本领 。公允价 真正 的经营业绩, 从而有利于正确评价企
值绝不是金融危机 的元 凶, 对于这一结论 业 的经 营 成 果 。
价值 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要求在公平的市
我们可从 2 0 0 8年 1 月 召开 的 2 1 O国集团
( ) 允价值计量 面向未来. 三 公 历史成 场 中存在着熟悉情况 的双方 , 也就 是说要
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计量模式选择分析
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计量模式选择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公允价值计量引起了强烈争议。
那么何种会计计量模式才是科学合理的呢?从两大会计计量模式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历史变迁出发,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及未来发展方向。
标签:会计计量理论;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1 问题的引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社会各界一方面积极寻找应对这场全球性危机的措施;另一方面积极寻找造成危机的根源。
人们从次贷危机到衍生金融工具,又追溯到市场及市场信用,令会计界意想不到的是,甚至有人将金融危机的矛头直指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尤其是公允价值会计。
本文就后金融危机时代社会各界对公允价值的争议,从两大会计计量模式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历史变迁出发,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及未来发展方向。
2 会计计量理论的历史变迁美国著名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Michael Chatfield)曾说过:“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会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作为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之一,会计计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着。
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亦称“历史成本会计”。
这一计量模式的产生背景源于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0世纪20年代美国市场经济走向极端自由化,企业的放任式管理使会计变得无序,对外的财务报表欺诈愈演愈烈,最终虚假繁荣的经济泡沫破灭,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来临。
鉴于危机前会计弄虚作假的深刻教训,为了保证投资人能获得可靠相关的信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成为最佳选择。
1940年,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于合写了经典会计名著《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该书的问世为历史成本的引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源起、争论与思考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源起、争论与思考一、概述金融危机,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往往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在探讨金融危机的原因时,公允价值会计这一会计处理方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公允价值会计,即按照市场价格或模型估算的价值来计量和记录资产和负债,其初衷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相关性。
在金融危机期间,公允价值会计的实施却引发了一系列争论。
本文旨在回顾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的起源,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我们将回顾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那些与公允价值会计密切相关的危机事件。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将深入探讨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实施情况。
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中的应用是如何引发争议的?这些争议又是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的?这些问题将是本部分讨论的重点。
我们将对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
公允价值会计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和相关性方面有哪些优势?而在金融危机期间,公允价值会计又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公允价值会计的本质和影响。
我们将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在面对金融危机时,应如何平衡公允价值会计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如何改进公允价值会计的实施方式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这些问题将是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重点。
1. 金融危机的背景与影响金融危机,这一经济现象,时常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
它通常起源于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财务结构的不稳定,以及经济体系的衰退。
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见证了多次金融危机,它们不仅对当时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提出了挑战。
在20世纪初,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是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其起因是美国股市的暴跌,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恐慌和经济衰退。
这场危机使各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失业率飙升,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
金融危机引发公允价值计量思考
金融危机引发公允价值计量思考一、引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等领域都受到了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的推进,各个行业都纷纷受到了波及,其中,会计行业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个会计领域的重要概念,也是在金融危机中引发公允价值计量思考的关键因素。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概念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市场上能够进行交易的当天的价格或者可以在活跃市场上确定的价格”,这是一个相对常见的定义。
对于资产来说,公允价值是它可以卖出的价格,对于负债来说,是它可以偿还债务的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承认和计量财务信息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与历史成本计量相互作用,对于能够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资产与负债,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市场的需求与潜在竞争力。
三、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争议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公允价值计量受到了广泛争议。
部分人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导致了普遍的资产资产价格下跌,创造了市场恐慌。
而其他人则支持公允价值计量,认为它在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在危机的初期,有不少人在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时,通过减记之前的价值,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然而,这些财务报表调整只是暂时的,资产在未来会逐渐回升,这种调整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情况做出误判。
另一方面,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当危机深化时,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由于历史成本计量不考虑市场变化和未来风险,可以导致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对风险的避免不足,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的稳定性。
四、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关键是要确定所使用的市场价格是什么,而且价格应该是可靠的。
此外,应该考虑到整体性和一致性。
整体性是指当计量一个投资组合时,应基于所有资产和负债的属性和集合竞争力来计量。
例如,在处置企业时,公允价值必须是基于整个企业而非单独的资产或负债。
一致性是指应该在同一日内对所有的同一资产或负债使用完全相同的价格。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研究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研究【摘要】在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一直备受争议,特别是在我国这样新兴资本市场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更是经历严峻的挑战。
笔者试图在通过对金融危机之后的时期进行研究,从中分析出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现实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的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计量公允价值2008年,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各个国家。
我国的经济不免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痛定思痛,当人们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后,关于危机根源的探寻提上了议题。
金融界的专家们认为公允价值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没有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严重误导投资者的决策和迷惑社会公众。
会计界的专家学者们认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完全能够真实可靠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
对于以上的争议,笔者认为无论如何争议公允价值的优劣,有必要对公允价值进行充分认知。
一、公允价值的介绍早在1970年,美国apb认为:公允价值是当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和当在不包含货币或者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交换价值近似值。
美国fasb在《sfas-157》中的定义如下: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的市场上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者转让负债付出的价格。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版《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金融危机后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现实问题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对于我国维护企业的产权利益和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伴随国际会计趋同的大趋势,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必然要不断普及开来。
但是鉴于公允价值自身存在的缺陷,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有我们自身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缺乏一个有效、稳定和成熟的市场环境我国的当前市场环境下,资产或负债的有关交易活动,较不规范,交易者违反法律规定,道德违约风险较高,交易信息不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诚信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均真实可靠。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论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毕业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日期:国际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论文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各界一方面积极寻找应对危机的举措;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危机产生的根源。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界人士提出:会计计量原则——公允价值,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
救市的手段之一就是要修改目前会计核算中的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是否与金融危机存在必然的相关性,成了金融界与会计界在危机拯救中的一个争议热点。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相关性[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society are looking for measures to respond to the crises; the other hand, the society also are looking for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risis. In this process, the financial sector put forward: accounting measurement principles - fair value, is one of the culprits caus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save the city one of the means is to modify the current accounting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Whether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f financial crisis,there exists a natural correlation with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has become the financial rescue in a crisis in a topic of debateKeyword: Fair value; financial crisis; correlation目录引言 (5)一.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 (6)(一)按照规范对象的不同,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种.. 6(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6)1 公允价值是一项单独计量属性 (6)2 公允价值是一项复合计量属性 (7)3 公允价值不应作为计量属性 (7)(三)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应用及意义 (7)1 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7)2 公允价值被引入会计准则并在实践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8)二.公允价值原则与金融危机的产生 (9)三.金融危机后对原有公允价值的反思和改革 (11)(一)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11)1 信用消费监管失灵 (11)2 衍生金融工具的 (8)(二)公允价值的改革前景 (12)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引言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公允价值会计因此饱受指责。
国际金融协会(IIF)在2008年4月份就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进行游说,要求允许银行中止使用公允价值会计,但那时次贷风暴还未完全肆虐,这一说法未得到认可和支持。
随着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等新一轮金融风暴的到来,公允价值会计受到的指责陡然升级,由60多名议员组成的两党联立团体在9月下旬写信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敦促暂停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在当年10月的一次演讲中也呼吁认真检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
9月3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了针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会计》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不能简单依赖不活跃市场情况下的交易价格,而应更多地通过对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判断,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设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与此相对应,美国众议院在2008年10月3日通过的第二份救市方案中,专门授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的权利,允许其在极端情况下,将金融产品的分类从公允价值计价、影响损益表的方式,转变到持有至到期、用摊余成本计价,并做减值测试。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被要求在90天内就以市场为计量(mark-to-market)的会计准则向国会提交相关调查报告,国会有权据此投票决定是否中止该会计准则。
随着美国的行动,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政府在2008年10月15日决定修改欧盟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按市值计算资产价值的规定,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必再按当前市价记录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而是将违约风险考虑在内对其资本进行估值。
当年10月16日,日本企业会计标准委员会(ASJB)也决定,放宽金融资产按市值计价的会计标准,并计划在2008财政年度内提出修正案。
然而,舆论并未一边倒。
以准则制定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为首的一派坚持认为,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公允价值才是最能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计量方法,尤其适用于金融衍生产品。
他们反驳说,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仅没有火上浇油,反而使危机更快地暴露出来了,让投资者尽快看清了真相。
⑴那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以下简称SFASl57)所提到的“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呢? “以市值计价”会计准则将何去何从?一.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一)按照规范对象的不同,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从资产角度上的定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以下简称FASB)在SFASl33《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自愿的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的金额”。
二是从资产和负债角度上的定义。
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7,以下简称SFA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定义公允价值为“在自愿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现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或发生)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售出(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以下简称IASB)在第32号准则《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各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一种计量属性,但对于公允价值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计量属性,却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1 公允价值是一项单独计量属性葛家澎⑵(2001)提出判断一项计量属性是否是一项单独的计量属性,其标准在于必须能够用于初始计量,公允价值能够用来进行初始计量,因此,公允价值完全有资格作为一项单独的计量属性。
2 公允价值是一项复合计量属性FASB在SFAC7(2000)《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中指出:若无反证,历史成本可以是(过去的)公允价值,但在原始交易时日,交易成本总是按当时市价计量的,在会计报表时日(或入账后的任何时日),公允价值不再是原始交易价格,而是按报表时日的市价重新计量。
常勋⑶(2004)认为,“公允价值决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
对把公允价值视为计量属性并不是持有异议,而是认为,它不会与各种计量属性不相联系,或者说,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已‘嵌入’了各种计量属性,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复合(或综合)的计量属性”。
谢诗芬和戴子礼(2005)、陈矜(2003)、王建成和胡振国(2007)等国内大部分学者也持相同观点。
3 公允价值不应作为计量属性陈炳辉、任世弛(2005)⑷认为,从计量属性必须内在于资产、是资产自身的某种特征这一要求看,如果公允价值要作为一种资产计量属性而存在,那么它就不可能是指一种评判标准;如果公允价值指的是一种评判标准,那么它就不能成为资产计量属性。
陈敏⑸(2005)指出,由于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定义、定位上的矛盾,能否将其纳入财务会计体系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应用及意义1 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对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对相关性的论证上,研究以金融工具相关准则出台为分水岭。
在金融工具相关准则出台之后,大量的公允价值相关性文献开始集中于金融工具。
为去除截面样本差异的影响,研究多选取银行为样本。
银行在经营上具有同质性,且具有大致类似的投资行为。
Mary E.Barth⑹(1994)以银行为样本选取了1971年至199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而历史成本相对于公允价值不具备增量的解释能力。
Barth、Beaver和Landsman⑺(1995)检验了美国银行统计年鉴中1992年和1993年银行的数据,样本银行占到了美国所有商业银行总资产和总存款的90%。
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股价确实会反映银行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商业银行的健康状况越差,投资者对银行贷款定的权重越低;在披露公允价值的五种主要资产和负债中的三种,尤其是贷款,公允价值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显著优于历史成本。
Eccher et al⑻(1996)选择了美国136家银行1992年和1993年的数据,考查了证券投资、贷款、长期债务、存款和表外项目的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发现前三者的公允价值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均具有增量的解释能力。
加入法定资本作为亚变量,发现对于法定资本比较低的银行,贷款的公允价值与账面值之差的解释能力较低,表明财务状况越差,市场越不信任其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
2 公允价值被引入会计准则并在实践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1)是预防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金融工具总是与金融市场紧密相连,其价值也往往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
投资者只有准确地认识市场价值的走势,才能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例如,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一些金融机构利用会计计量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掩盖问题贷款。
由于没能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的判断失误,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引发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