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50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秘方集锦】中医治疗不同的神经性耳聋的秘方

【秘方集锦】中医治疗不同的神经性耳聋的秘方

【秘方集锦】中医治疗不同的神经性耳聋的秘方一、瘀阻脉络型神经性耳聋。

症见持续性、高音调耳鸣、耳聋,多因外伤所致,戎耳聋日久,耳内或有堵塞感,舌暗红或淡红,边有瘀斑或痰点,苔薄白,脉弦。

治宜活血通窍。

药用赤芍、石昌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芍、柴胡、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二、肝胆湿热型神经性耳聋。

症见卒然耳鸣、耳聋,或郁怒之后突然加重,头痛头晕,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或有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泄肝胆湿热。

药用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草、山桅子、生地各15克,柴胡、当归尾各10克,郁金12克,葛根30克,甘草6克。

三、放火上扰型神经性耳聋。

症见耳鸣如蝉呜,时有耳内闭塞感,耳聋多突发,头晕头重,胸闷,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或滑。

治宣化痰清大。

药用竹茹、黄苓、法半夏、云茯苓、括萎真、石菖蒲各15克,枳实12克,磁石(先煎)30克,陈皮、甘草备6克。

四、肝肾阴虚型神经性耳聋。

症见耳呜耳聋由微渐重,头晕,虚烦失眠,腰酸,颓红,舌边红而干、苔少或薄白,脉弦细。

治宜补益肝肾。

药用丹皮、熟地、山萸肉各12克。

云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磁石,珍珠母(均先煎)各30 克,五味于10克。

五、肾阳亏虚型神经性耳聋。

症见耳呜耳聋渐进加重。

腰酸肢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或夜尿频,面色苍白,舌淡胖,边有齿印。

苔薄白,脉沉细。

治宜温肾壮阳。

药用熟附片、五味子各10克。

补骨脂、泽泻各15克,丹皮、熟地、山萸肉、杜仲各12克,珍珠母(先煎)30克。

六、脾胃虚弱型神经性耳聋。

症见耳呜如蝉噪,或如钟鼓,或如水激,耳聋日久,面色不华,倦怠乏力。

大便易滴。

唇舌色谈,舌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益气健脾。

药用黄苓、党参、云茯苓、淮山药各15克,白术、蔓荆子、升麻各10克,葛根30克,甘草6克。

上述几种中医治疗神经性耳聋的药方服用方法都基本相同。

每日1剂,用清水500豪升煎至150毫升,顿服。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聋临床分析

和声导抗测试 。入选的患者每周复诊 1 , 次 以随 时发 现可能
出现的副作用 。 13 疗效标准 . 按 中华耳鼻 咽喉科 学会制 定的疗效 分级标
目前 , 临床常用的溶栓剂 、 管扩 张剂 、 血 能量合剂 等药物
神经性耳聋是耳 科临 床上 的一种 常见病 、 多发 病 , 我科 在常规治疗基 础上采用 中西医结 合 治疗 , 取得 一定疗 效 , 现
将结果总结如下 :
1 临床 资 料 与方 法
14 统计 方法 .
2 结 果
所 有数据 采用 S S 1 0统 计软 件处理 , P S 0.
比较 用 与 t 检验 。
12 治疗方法 . 对 照组 单纯 采用 西医 治疗 : 低分 子右 旋糖 酐 5 0 l加川芎嗪 10 1 %葡 萄糖 5 0 lA P 0 、 0m , 5m 0 0 m 、 T 4 mg辅 酶 A10 肌苷 4 0 静脉滴 注 , 日 1 。治 疗组 在上述 0 U、 0 mg 每 次 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中药治疗 : 金银 花 2 g 连翘 1g 桔 梗 、 0, 5, 牛
过音又试 验 、 纯音听力计检查 、 听觉脑 干诱发 电位 检查 , 确诊
效2 , 例 总有效率 为 9 2 4.%。两组相 比有显著 性差 异 , 治疗
组 疗 效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 .5 。 P 0 0 ) 3 讨论
感 音神经性聋 的发病机制 目前 尚未完全 明了 , 其致病 因
3 例; 0 年龄 2 — 0 , 4 7 岁 平均 3 . 岁 ; 为单 耳发病 。平均听 95 均 力损失 3 5 分贝 5 例 , — 0 贝 1 例 ,0 0 0 0 5 7分 0 4 7 分贝 以上 8

突发性耳聋中西医结合护理

突发性耳聋中西医结合护理
突发性耳聋中西医结合护理
1
简介
2
病因
3
临床表现
4
中医辩证
5
临床治疗
6
中西医结合护理
7
个案
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一 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 聋,中医称暴聋。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 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性别、左右 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 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 者占3/4。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 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视为耳科急诊, 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 果不佳。
1.外爆途径 脑脊液压力增高,蜗小管和内听道的筛孔将此压力改变传递到外淋巴系 统,其中蜗小管可能起主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蜗小管内存在网状绒毛及屏 障膜,使脑脊液与外淋巴间不能畅通无阻。 2.内爆途径 耳咽管一鼓室压力骤增,压力向内直接作用于圆窗,或通过听骨链作用 于卵圆窗,穿破圆窗膜或卵圆窗环韧带,有相似的内迷路膜(基底膜及前庭
(二)肝火上炎证: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情志 抑郁或恼怒之后加重,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
质暗红。
四、中医辩证
• 常见症候要点
(三)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 脘腹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 苔黄腻。
(四)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 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舌质暗红。
4
疾病,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饮食护理:应控制脂肪摄入,多食高蛋白、高锌‘
5
低盐、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补充身体的营
养。
忌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病情的
6
恢复是十分有利的。
中医耳部保健操: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耳鸣、耳聋的探究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耳鸣、耳聋的探究

是 日 本 著 名 针 家 石 坂 宗 哲 根 据 “华 佗 夹 脊 穴 ”发 展 而
聋的目 的. 刘 天 奇 [9] 将 90 例 突 发 性 耳 聋 患 者 分 为
穴下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 后 支 及 其 伴 行 的
与 夹 脊 穴 不 同 ,颈 夹 脊 穴 应 位 于 颈 椎 两 侧 ,计 7 穴
学术探讨 中国民间疗法
CH
I
NA
SNATUROPATHY,Jun
2021,Vo
l
29No
11
手 着 身 ,以 绳 横 牵 两 肘 尖 ,当 脊 间 绳 下 两 旁 ,相 去 各
改善耳的血供 和 神 经 功 能.此 外,徐 天 舒 [3]采 用 针 刺
佗 法 .”承 淡 安 认 为 ,夹 脊 穴 位 于 第 1~17 椎 体 下 旁
由汉代医家华佗所创,又有“华佗夹脊穴”之称,位于足
怠安卧.”«灵枢口问»言:“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
太阳膀胱经之背 俞 与 督 脉 之 间,针 刺 夹 脊 穴 既 有 资 助
脉之 所 聚 也,故 胃 中 空 则 宗 脉 虚,虚 则 下 溜,脉 有 所 竭
经络、调和气 血、通 利 关 节 的 作 用.«后 汉 书 华 佗 别
动脉而致供血不足
.椎关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
[


4]
之后 骨 质 增 生,直 接 压 迫 或 刺 激 椎 动 脉;椎 间 隙 变 窄,
椎动脉相对增 长,椎 动 脉 出 现 折 曲、增 粗 及 弯 曲 等
.
[
5]
此外,血 脂 增 高、动 脉 硬 化 等 可 使 椎 动 脉 血 管 变 窄,血
管内斑块形成和栓塞可致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耳鸣、耳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感应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探讨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感应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探讨

DOI:10.19368/ki.2096-1782.2024.03.054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感应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探讨褚云锋,黄晶晶,孙燕,陈骁锐,陶丹丹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摘要]目的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活血化瘀法联合应用于感应神经性耳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8例感应神经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4)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n=24)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活血化瘀法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耳鸣评分(0.39±0.08)分、耳胀闷感评分(0.26±0.07)分、恶心呕吐评分(0.49±0.08)分以及眩晕评分(0.38±0.07)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8、25.390、14.176、26.301,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听力测试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感应神经性耳聋患者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活血化瘀法治疗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提升听力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活血化瘀法;感应神经性耳聋;听力水平;中医证候[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4)02(a)-0054-04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Betahistine Mesylate Tablets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Activating Blood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the Treatment of Sensorineural DeafnessCHU Yunfeng, HUANG Jingjing, SUN Yan, CHEN Xiaorui, TAO Dandan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Zhangjiag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angjiagang, Jiangsu Province, 2156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betahistine mesylate tablets and the method of activating blood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the treatment of sensorineural deafness. Methods A total of 48 patients with sensorineural deafness treated in Zhangjiag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Au⁃gust 2020 to August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n=24) was treated with betahistine mesylate table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24) was treated with betahistine mesylate tablet combined with blood-activating and blood-removing method. The efficacy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innitus score (0.39±0.08) points, ear flatulence score (0.26±0.07) points, nausea and vomiting score (0.49±0.08) points and vertigo score (0.38±0.07) poi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5.648, 25.390, 14.176, 26.301, all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hear⁃ing test valu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betahistine mesylate tablets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in patients with sensorineural deafnes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sease symptoms, improve the[作者简介] 褚云锋(1982-),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耳鼻喉。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疗效分析郭红枝,杨苗,朱芳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山西 长治 046011【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研究对象,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5例。

常规组采用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和经颅磁理疗,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远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改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水平,临床疗效显著,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医针刺疗法语言发育迟缓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021-02语言发育迟缓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低于同龄儿童[1]。

引起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很多,如不良语言环境因素、智力低下、中枢神经病变等都会导致此疾病的发生[2]。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属于祖国传统医学“五迟”的范畴,其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把病因责之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所致,病机为阴阳失衡或不足,致使心神语塞,神志不明[3]。

中医认为,语言发育迟缓病机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气 血两亏,充养髓海不足,致元神失养,大脑功能出现障碍[4]。

我院联合中医针刺刺激中枢语言区和其他穴位,醒脑开窍的双重作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6岁,男女比例为1.78: 1,平均年龄:常规组(3.95±1.04)岁,实验组(4.19±1.04)岁。

两组各25例。

纳入标准:①采用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符合语言发育迟缓。

②轻度智力低下,Gesell评分56~75分。

③排除听力障碍和儿童自闭症。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将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85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颈中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性耳聋耳鸣;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中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64.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68-02神经性耳聋又称为感音性耳聋,是指外耳、中耳传导声音的功能正常,但耳蜗或者听觉神经系统发生病变而使听觉器官对声音的感知出现障碍,听力损伤较严重;神经性耳聋患者常常伴随耳鸣,甚至并发眩晕等[1]。

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是由于各种因素使内耳出现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中医学理论认为该病治疗主要是改善大脑以及耳部的血液循环[2]。

近年来,我科开展了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现将有关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是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85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共计90耳,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44耳)和观察组(43例、46耳)。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30耳),女性13例(14耳);年龄18~78岁,平均48.9岁;病程6个月~18a,平均4.7a;按耳聋程度:轻度12耳、重度24耳、重度8耳;按耳鸣分级:0级2耳、1级4耳、2级6耳、3级13耳、4级11耳、5级6耳、6级2耳。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30耳),女性15例(16耳);年龄22~81岁,平均49.4岁;病程10 个月~20a,平均4.9a;按耳聋程度:轻度13耳、重度26耳、重度7耳;按耳鸣分级:0级3耳、1级4耳、2级7耳、3级15耳、4级10耳、5级5耳、6级2耳。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效果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效果
t值 P值
表 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x±s)
呕吐消失时间
眩晕消失时间
3.41±0.62
6.59±1.33
4.29±0.58
8.1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4
5.677
4.555
0.000
0.000
耳鸣消失时间 5.32±1.20 6.19±1.17 2.843 0.003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x±s)
综上所述,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 突发性耳聋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临床 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降低不良 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巴曲酶治疗。
组别
对照组(n=30) 观察组(n=30)
FIB(g/L)
治疗前
治疗后
5.56±1.23 4.98±1.16*
5.55±1.14 3.12±1.10*
TT(s)
治疗前
治疗后
10.65±1.54 14.68±1.24*
10.42±1.31 16.02±1.86*
PT(s)
治疗前
治疗后
9.34±1.33 13.67±1.42*
突发性耳聋除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外,改善内 耳微循环主要从抗凝血的角度出发,营养神经为辅 助,促进内耳血液供应,最终起到治疗效果。巴曲 酶是生物基因合成的强力降纤剂,其具有分解血液 中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管阻力及改 善微循环等作用;且巴曲酶还可清除自由基,起到
组别 观察组(n=30) 对照组(n=30)
0.129
5.897
0.449
0.000
91
2021 年 3 月 中国民康医学 Mar.,2021

耳复康方剂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49例疗效观察

耳复康方剂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49例疗效观察
程 中 出现各种 慢 性 症 状 特 征 , 们 将 这 个 时 期 的神 我 经性 耳 聋定 名为 “ 中后期 神 经性 耳 聋 ” 以 区别 早 期 ,

1一 次 ; 维 B注射 液 2m × 2支 , 肉 注射 , 1 3 三 l 肌 每3 次 。治疗 组 在 使 用 上 述 药 物 的 基 础 上 同 时 使 用
参照《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 。因患者 出现急性 、 亚急 1 l O m ×2支 , 2 0 ml 理 盐 水 , 射 用 脑 蛋 白水 加 5 生 注 性感 音神 经性 耳聋 发 作 , 治疗 约 1 经 —2个 月 后 的病 解 物 6 g×2瓶 , 10m 生 理盐水 , 0m 加 0 l 静脉 滴 注 , 每
的急 性 、 亚急 性 期 神 经 性 耳 聋 。该 病 临 床 症 状 为 听 “ 复康 方剂 ” 行 治 疗 。该 方 剂 组 成 是 : 骨 ( 耳 进 龙 先 力功能下降 , 可伴 有 耳 呜 、 阻 塞 感 、 晕 等 症 状 。 煎 ) 熟 地各 3 , 皮 、 耳 头 、 0g 丹 磁石 ( 先煎 ) 山 萸 肉 、 、 山药 、
据。 1 资料 与方 法

6 9岁 , 平均 5 .4岁 。耳 聋 病 程 2个 一 4个 月 , 39 5 平 均 l .5个 月 。耳 聋 评级 见表 1 62 。 感 音 神 经 性 耳 聋 的诊 断标 准 14 治 疗 方 法 对 照 组 使 用银 杏 达 莫 注 射液 .
1 1 诊 断标 准 .
经性 耳聋 标 准 ; 中耳 、 耳 无 急 性 感 染 复 发 症 状 ② 内
15 1 纯音 测 听疗效评 价标 准 ..
参 照《 实用 耳
体征 , 如疼痛 、 流脓 、 积液 、 鼓膜 内陷等 ; 患者无严 鼻 咽喉科 学 》 断 标 准 中各 患者 的评 价 级 数 及 改 变 ③ 诊 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 ; 纯音测听检查分 贝 ④ 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5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50例疗效观察

t e nt o ru s P<O0 ; l i l b ev t no e t n ru a p r rote o t l o p t ogo p a g ic t i e- w e o p ( w g . 5)ci c s ra o f ra n ao i t me t o pw s u ei nr u , ru s d s nf a f r g s ot h c og r w h i in d
【 b t c】 O j teT o s v te o b e t d i aC i s ad s r m d i t a et t i clf c onr A sr t b c v: o be e h m i d r i nl h ee n Wet n e in r t n o h c n a e et e e a ei r c n at o n e c e em f e li f v
d an s Meh d : 0 ae fn red an s, r a d ml iie not eo sraingo pa dtec nrlgo p 5 ae no - e  ̄ . to s 1 0 c sso ev ef es weer o ydvd dit be vto r u h o to ru , 0c s si h f n h n s raingo pweeu igsl- d rdt n lC neeme cn s e h o u eo t nc mbn t ty o a ntet n, 0 ev t ru r sn ef ma eta io a hi s diieBu h n u x ed c ci o ie wi Meh cb li rame t 5 o i o d h
21 年 2 第 4 02 月 卷 第2 期

针灸治疗耳鸣的研究近况 -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针灸治疗耳鸣的研究近况 -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652·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7月第33卷第7期Int J Trad Chin Med, July 2011, V ol. 33, No.7·综述·针灸治疗耳鸣的研究近况庞金榜 王寅耳鸣可见于多种疾病,也可成为一个独立的疾病。

临床上分为客观性耳鸣和主观性耳鸣,后者多见。

本文所述之耳鸣专指主观性耳鸣。

耳鸣,指耳内有鸣响、周围环境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主观感觉,《外科证治全书》[1]云:“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

耳鸣的发生率约为13%~18%[2]。

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治疗有一定的难度。

由于耳鸣的确切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治疗上未取得满意效果,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

针灸疗法以其安全、副作用小、易于操作易被患者接受,在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笔者通过CNKI检索到近十年来有关针灸治疗耳鸣的文献70余篇,具有代表性的20余篇,现归纳如下。

1针刺疗法1.1 体针:鄢路洲[3]针刺治疗8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主穴取百会、人中、听宫、下关、翳风。

肝胆火盛配太冲、外关;外感风热配合谷;肾气亏虚配颊溪、肾俞。

结果,总有效率为90%。

李冠豪等[4]取风市穴治疗耳聋、耳鸣。

用夹持进针法,进针后缓慢提插捻转,得气后改用子午捣臼法,在得气感渐强时,施以迎随补泻之泻法,令针尖朝上使得气感向患处传导,持续运针2~3 min,留针3 min后再次运针2~3 min,如此反复操作3次,当患者自觉针感向上传导甚至隐约传入耳中时,则以导气法将毫针提至天部,摇大针孔迅速出针,1次/d,3 d为1个疗程。

本组共治疗8例,有效率100%。

谭开强等[5]针刺颈夹脊穴(以上颈段为主)、风池、内关、脑户(枕中线)等,均采用捻转补泻法、不提插。

20 min/d治疗,10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结果,针刺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药物组。

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评价
验为 指导 , 用 中西医结 合针 法 ( 刺耳 门 、 宫穴 配 采 深 听
3 0号 5 r 0 m无 菌针 灸针 。患 者取端 坐位 ,听宫穴 常规 a
消毒 后 , 令患 者张 大 口, 针与 水平方 向呈 1 。 向下 持 5角 方斜 刺 , 根据 患者 肥瘦进 针 4 0~4 rm, 捻转 , 内 5 a 不 耳 沉胀 为得 气 。完骨 穴常 规消 毒后 , 水平 垂直 进针 , 进针
1.3岁 ; 3 9 ) 病程最 短 2 , 长 3 d 两组患者 性别 、 龄 、 d最 0。 年 病程等差 异无统计 学意义 ( 尸>0 0 )具有 可 比性 。 .5,
门、 宫、 听 翳风 、 中渚 、 侠溪 ( 均为患 侧 ) 针具 为 3 , O号
4m 0 m无 菌针 灸针 。患者 取 端坐位 , 门 、 耳 听宫 穴常规 1 2 病 例选择 ( ) . 1 诊断 标准 : 采用 中华 医学 会耳 鼻 消 毒后 , 令患 者 张大 口, 直进 针 , 垂 根据 患者肥 瘦进针 咽喉科 学分 会 、中华耳 鼻咽 喉科 杂志 编委会 突发 性耳 2 0~3 mm, 0 不捻转 , 内沉胀 为 得气 。 耳 翳风 穴常规 消毒 聋 诊 断依 据 和标准 n : 1 ①突 然发 生 的非波 动性感 音神 后 , 水平 垂直 进针 2 0~3 r 得气 为疲胀 感 。中渚 、 0 m, a 侠 经 性 听力 损失 , 常为 中度 或重度 ; ②病 因不 明 : 可伴 溪 常规 消 毒后 ,常规 垂 直进 针 2 2 m ③ 0 5 m,以得气 为 耳 鸣 ; 可伴 眩晕 、 ④ 恶心 、 吐 , 呕 但不 反 复发作 ; 除第 ⑤ 度 。 留针 3 m n 每 日针 刺 1 。 均 0 i, 次 两组 均连续 1 0次为

针刺补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

针刺补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

针刺补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何广武;周文学;吕小笑【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补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静留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补法是一种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1(030)009【总页数】2页(P602-603)【关键词】针刺疗法;提插补法;耳鸣;听力障碍【作者】何广武;周文学;吕小笑【作者单位】永康市中医院,浙江,321300;永康市中医院,浙江,321300;永康市中医院,浙江,32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82神经性耳鸣是指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

本病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扰人不安,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睡眠和生活质量,同样也困扰着医者。

笔者自2005年至2010年采用针刺补法治疗神经性耳鸣24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24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4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均未接受任何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

治疗组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8岁,平均(46±13)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5.5±1.5)月。

对照组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9岁,平均(45±14)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2.个月,平均(5.4±1.6)月。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①年龄18~60岁;②以耳鸣为主要症状就诊并诊断为主观性耳鸣;③专科查体未见中耳及外耳病变;④发病时间仅限2年以内。

①外耳及中耳性耳鸣;②客观性耳鸣;③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④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⑤有消化道溃疡史者或活动期消化道溃疡;⑥合并脑部肿瘤或恶性肿瘤的患者;⑦未经控制的急性感染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滋肾活血汤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100例中后期神经性耳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自拟滋肾活血汤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仅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纯音测听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后期神经性耳聋;中西医结合;纯音测听检查;效果【中国分类号】r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78-01神经性耳聋是指病变位于螺旋器的毛细胞听神经或各级听中枢对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听力下降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症。

各种以前因素造成听觉神经损害而出现听力下降或者全聋的都属于神经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的临床表现以听力障碍减退甚至消失,病人常自觉耳中有蝉鸣或回答其他各种正确声响。

在安静环境中,病人感觉由于更强烈,明显可伴有发热头痛烦躁、不安、腹胀、腰酸乏力等多种全身症状[1]。

本文旨在探讨自拟滋肾活血汤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门诊治疗的100例中后期神经性耳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中的男28例,女22例,年龄36-71岁,平均55.36岁。

耳聋病程4-46个月,平均l4.55个月;对照组中的男27例,女23例,年龄38-72岁,平均53.26岁。

耳聋病程59-48个月,平均l6.55个月。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

静脉滴注。

成人一次10—25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一日2次。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中西医治疗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中西医治疗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中西医治疗本病多由全身慢性疾病所致,如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以及变态反应、寄生虫病、病灶感染等所致。

病因明确者,可称为××病(性)聋,如糖尿病聋、VitaB缺乏性聋等;原因不明者,可称为原因不明性感音神经性聋。

以耳聋渐发或病程长,或伴耳鸣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见。

中医称久聋或渐聋,多由脏腑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耳窍失聪,或经脉阻痹,气滞血瘀所致。

【诊断要点】1.病程一般较长,多伴有心脑血管病,贫血症,体质虚弱,甲状腺功能减退,肾脏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2.一侧或双侧听力障碍,可伴耳鸣。

3.耳部一般检查正常,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鉴别诊断】1.听神经瘤:平衡障碍,行走不稳感,前庭功能异常,X线示内耳道扩大。

2.颈静脉球体瘤:后期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

多见于中年妇女,进展缓慢,单侧发病,他觉性耳鸣,压迫颈静脉,耳鸣可暂时停止。

3.传导性聋:因耵耳、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病所致,耳部检查可见到病变体征,听力呈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优势分析】西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必须病因明确、病理明确,部位明确、病变过程与转归明确,就能研究、运用具有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与手段进行治疗或干预(因此,西医对很多疾病都具有见效快,疗效好的特点,这正是西医为何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惊人,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主体的关键)。

但西医也仍然还有很多疾病,对于病因、病理、疾病部位、病变过程、预后与转归等方面,有些明确,有些不明确,即使明确,也由于医学科学发展水平所限,还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神经性耳鸣、神经性耳聋,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西医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只能针对其一般病理或病变部位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干预,而具体到不同患者,其病理或病变部位究竟属于什么并不确定,因而多数情况下的治疗方法与药物,属于一种“广撒网”式的办法,是否能“抓住鱼”(治疗有效),就很难讲。

加减通窍活血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探讨

加减通窍活血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探讨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20.128加减通窍活血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探讨徐蓉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无锡214100[摘要]目的探讨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选择加减通窍活血汤的价值。

方法采集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确诊为突发性耳聋的88例患者资料,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4例)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44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接受加减通窍活血汤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P=0.04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听力损伤评分、纯音测听阈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听力、耳鸣、耳闷、眩晕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选择加减通窍活血汤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亦可减轻听力损伤程度,确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关键词]加减通窍活血汤;突发性耳聋;听力;纯音测听阈值;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10(b)-0128-04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Tongqiaohuoxue Decoction on Sudden Deafness XU Rong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Wuxi Huishan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odified Tongqiaohuoxue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 Methods The data of 88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sudden deafness in Huishan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21 to March 2023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44 cases) receive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n one combin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4 cases) received Tongqiaohuoxue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clinical indicators, improvement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4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1.82%),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061, P=0.043).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The hearing impairment score and pure tone hearing threshol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hearing, tinnitus, stuffy ear and vertigo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hrom⁃bin time, fibrinogen time, prothrombin time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 the selection of modified Tongqiaohuoxue decoct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but also reduce the degree of hearing damage, ensur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safety.[Key words] Modified Tongqiaohuoxue decoction; Sudden deafness; Hearing; Pure tone measurement hearing threshold; Coagulation function[作者简介] 徐蓉(1980-),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耳鼻咽喉。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40例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40例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40例疗效观察作者:谈慧排孜拉帕尔哈提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年第07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对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神经性耳鸣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采用TDP代替传统艾灸,同时内服中药,对照组仅内服中药,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有效率为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神经性耳鸣;针灸;中药中图分类号:R27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76-02神经性耳鸣是临床的常见病,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患者自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严重者还会伴有眩晕、头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由于该病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因此目前缺乏特效疗法,多数采取对症处理。

现代医学主要应用营养神经、促进微循环的药物来缓解症状,传统医学则运用补益肝肾的药物或者局部针灸来辨证施治,但疗效均欠理想。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温针配合寒热并用的中药治疗该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神经性耳鸣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均介乎40~60岁之间;首次发病,病程在1月~1年之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分级标准①参照《实用耳鼻咽喉科学》[1];②耳鸣响度分级:0级,无耳鸣;1级,耳鸣若有若无,极为轻微;2级,响度轻微,但可肯定;3级,中等响度;4级,耳鸣声较大;5级,耳鸣声很大;6级,耳鸣声极大,难以忍受;③耳鸣严重程度分级:1级,对生活、工作无影响或影响极小;2级,引起一些影响,但习惯它的存在;3级,必须做一些克制才能保持正常工作与社交活动;4级,影响正常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5级,不能正常工作与生活。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聋耳鸣55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聋耳鸣55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聋耳鸣55例观察
李丹青;高祥福;路广余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3(048)007
【摘要】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耳聋耳鸣,能较快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次数,具有疗效巩固的优势。

【总页数】1页(P519)
【作者】李丹青;高祥福;路广余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杭州310005;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杭州310005;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杭州310005【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观察
2.声信息治疗中青年神经性耳聋耳鸣观察及护理
3.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r临床效果观察
4.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疗效观察
5.甲钴胺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耳聋耳鸣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5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中后期神经性耳聋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中药自拟补肾活血汤联合弥可保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采用弥可保治疗。

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纯音测听分贝平均数,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纯音测听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0-2级的纯音测听评级治疗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明显(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纯音测听评级情况的比较(例)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证,常常伴有耳呜。

神经性耳聋包括耳蜗的病变,也包括听神经的病变,甚至还包括听中枢的某些病变,并不单纯指听神经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神经性耳聋表现略有差别,主要表现均为单侧或双侧耳部不同程度的渐进性听力减退直至耳聋,伴有耳鸣、耳内闷塞感,约半数病人伴有眩晕、恶心及呕吐症状[4]。

耳聋之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

在《黄
帝内经》中亦多有论述,并已把耳聋之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还提及多种耳聋的针刺辨治。

嗣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

在病因上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认为耳聋虽有外感、内伤之别,但无不与肾虚有关,指出无论何因,皆“损伤肾藏而精脱”。

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耳论治》中补充了七情所伤之因。

金元之后,认识更趋深入。

如朱丹溪从“热”立论,张景岳则以“闭”立论,把耳聋分为火闭、气闭、邪闭、窍闭、虚闭五种。

从不同角度阐述和补充了耳聋的脉因证治。

在治疗上,历代医家根据各自临床经验,用方遣药有所侧重。

如徐春甫从“虚”论治,喻昌主从“痰”论治,王清任则多从“瘀”论治,从而丰富了耳聋的病因病机学说及辨证论治内容,延至今日,仍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5]。

我们在继承古代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发病特点,对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耳聋中医病因病机学说。

在治法上亦趋向系统化,对耳聋患者重点给予有补肾法、解毒法、化瘀开窍法等。

现代医理则证明,川芎、香附内所含黄酮体能使脑血流量增加,改善内耳循环,促进细胞代谢功能,故值得进一步研究[6]。

其次为珍珠母、生磁石,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的记载。

盖肾能强骨而益精髓,开窍于耳,而磁石灵气能入肾通耳,故为治疗耳聋之良药,且已得药理证实该药具有较高含量的铁质,加之磁石禀性冲和,无猛悍之气,故虽为药石,久服亦无妨[7]。

石菖蒲系芳香开窍药,与其他药配伍得当,可用治任何
类型之耳聋。

方中熟地、山茱萸、五味子等为补肾健脾益气生精之药物[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纯音测听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钟起诚.从中医药学与现代免疫学的联系探讨神经性耳聋的发病机理及治疗[j].新中医,2009,36(2):3.
[2] 樊忠,王天锋.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08.
[3]韦升利,李金霞.舒血宁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0,8(7):26*27.
[4]胡延芳,高琛,何静.中西医结合与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8,15(7):30-30.
[5]刘冀东.突发性耳聋的针刺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
2009.34(1):94-94.
[6]章涵,赵玉霞.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52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39(10):55-56.
[7]张美霞,赵金池,吕红旗.参麦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4(4):94-95.
[8]刘银萍,苗晋玲.中药加推拿治疗突发性耳聋60例[j].中国
民间疗法,2009,15(12):58-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