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黄 花 岗 七 十 二 烈 士 墓
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武汉位于 长江、汉水 汇合处,由 武昌、汉阳、 汉口(古称 夏口)三镇 组成。素有 "九省通衢" 之称,是湖 北省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 中心。
武昌起义爆发的必然性:
革命形势的发展
清朝政府 “新政” 预备立宪 萍浏醴起义 革命党人 黄花岗起义 收回利权
学校不拜孔 提倡“自由 子,不读四 平等、友爱 书五经,废 为纲” 的公 民道德,革 止旧教科书。 除旧的风俗 习惯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 时 约 法 的 主 要 内 容
中华民国主权在民;国内各民族平 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 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
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同盟会建立后,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国内支部
同盟会国外支部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起义
时间 1906年12月 1907年5月 1907年6月 1907年9月 1907年12月 1908年3月 1908年4-5月 1910年2月 1911年4月 起义地点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 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 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 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 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 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 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从而为 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 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 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任凭你像尧舜那么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 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 没人答应。 ---------梁启超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自古以 来,皇帝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 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 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 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辛亥革命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辛亥革命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辛亥革命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发生于1911年至1912年期间,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开启了现代化改革的序幕。

该革命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视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本文将探讨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宣告封建帝制的瓦解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宣告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瓦解。

在革命过程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近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清帝退位后,宣布建立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从一个王朝国家转变为一个民主共和国家。

这个重大转变为中国开启了现代化的道路,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革命思想的兴起和传播辛亥革命在推翻统治者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革命思想的兴起和传播。

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社会的思想较为保守,尊崇传统价值观念,对西方的现代化思想知之甚少。

然而,辛亥革命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并吸收了西方的民主、自由和平等思想,进而提出了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的方案。

这种推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思想,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铺平了道路。

三、废除科举制度,推动教育进步辛亥革命对中国教育体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朝时期,科举制度长期存在,阻碍了人才的选拔和教育的进步。

辛亥革命后,新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推行了新的教育改革政策。

这项举措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和教育改革提供了基础。

四、社会结构的变革和农民运动的兴起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结构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旧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农民是最底层的阶级,生活贫困,受到歧视和剥削。

辛亥革命后,社会结构发生了变革,给予了农民更多的权益保障和改良政策,逐渐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此外,辛亥革命也极大地鼓舞了农民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农民争取利益的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

五、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崛起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革命后,中国被国际社会认可为一个独立国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归纳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归纳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归纳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发展和现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归纳出的重大历史事件。

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篇章,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运动,起初反对对中国不利的巴黎和会协议。

这场运动发展成为一场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文化的群众运动。

五四运动在中国文化和政治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3. 南京大屠杀(1937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强奸。

这场大屠杀导致数十万人丧生,南京大屠杀成为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的象征,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

4. 中国共产党建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5. 长征(1934年-1935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敌人的追击中转移基地的行军。

长征历时一年有余,途经艰险,中途伤亡惨重,但最终成功地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转移到了中国西部,为日后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

6. 三大战役(中国抗日战争):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全面抗战。

中国取得了对日作战的重要胜利,包括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

这些战役显示了中国人民坚定的抵抗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7. 中共建立人民共和国(1949年):经过长达20年的革命和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取得胜利,于1949年宣告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封建社会,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8. 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目的是清除资产阶级思想和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26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6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关于蕈命与改良的辩论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太论战。双方论战涉厦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
在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的情况下,清政府1906年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预备立宪期为9年的君主立宪方案。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为了巩固皇权,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立即召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同时却不断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1911年5月,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但是,“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厦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焱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韧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十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现代史发展的五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发展的五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目标,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

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力图实现国家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这一阶段的民主共和建设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果。

第二阶段:抗日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面临着来自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战。

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组织军队和民众进行抗战斗争。

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为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

中国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建设和农村集体化改革,逐步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农村的现代化。

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第四阶段: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新篇章。

中国开始引入市场经济,逐步放开经济体制,吸引外资和推动外贸发展。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经济腾飞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第五阶段:科技创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

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努力,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中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继续努力解决。

这五个阶段是中国现代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近代史复习题-第三章(含答案)

近代史复习题-第三章(含答案)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封建帝制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的事件是〔〕A兴中会成立B1895年XX起义C三XX义的提出D华兴会的成立2.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3.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A“新政〞只是骗局,从来没有真正实行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4.孙XX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民族主义、主义、民生主义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平均地权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5.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6.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的政权是( )AXX军政府 BXX咨议局C中华民国政府 DXX临时政府7.三XX义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主义 C民生主义 D创立民国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破坏 BXX临时政府的涣散和软弱C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9.武昌起义爆发后,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的是〔〕A革命党人B北洋军阀和旧官僚C袁世凯的亲信D立宪派和旧官僚10.使孙XX对军阀势力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得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结论是在〔〕事件之后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反X勋复辟 D护法运动11.下列条约中,涉与即割地又赔款的是〔〕①《XX条约》②《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2.孙XX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确立了资产阶级XXXX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XX和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13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XX领导的同盟会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A成立时间早B实现了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和组织14.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15.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国民国宪法》16. 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是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列强办厂的特权17.本世纪初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在中国的〔〕A东北地区BXX半岛C东南沿海D长江流域18、下列各项属于孙XX“三XX义〞中“民生主义〞的是〔〕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19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资产阶级力量强大B孙XX高举反复辟旗帜C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D经过辛亥革命XXXX的观念深入人心20.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XX当局无力抵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符合21.“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A宋教仁被刺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C袁世凯称帝DX勋复辟闹剧22.“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B南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C是否要参加一战之争D美国日本对华控制权之争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团体的是〔〕A兴中会 B强学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E日知会2.下列属于宣传XX革命思想的著作有〔〕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猛回头》D《警世钟》 E《新民丛报》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论战的内容包括〔〕A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要不要建立XXXX国C要不要实行平均地权D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4.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属孙XX直接领导的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5.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A使XXXX观念深入人心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C建立了资产阶级XXXX国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E鼓舞了其它的民族解放运动三、简答题1.简要评价三XX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学号:Y311120-37姓名:李光华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一)民族危机的加深1、帝国主义对华掠夺性贸易恶性膨胀2、掠夺中国的铁路筑路权和矿山开采权3、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投资4、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斗争(1)德、日、英争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2)英、俄争夺对西藏的控制(3)日、俄争夺对中国东北的控制(二)清政府的统治腐朽1、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2、晚清“新政”和预备立宪的骗局3、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4、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辛亥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1894年11月,檀香山,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诞生。

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提出纲领同意思想(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武昌起义与准备经过(1)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2)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3)1912年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2、中华民国的成立(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烦人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等,十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之多。

在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新税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要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清末的时候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里有日本的影子,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后到《大日本帝国宪法》和帝国议会产生的历程和君主立宪制的实现,特别是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也激励了中国官僚、士绅等追求宪政。

明治七年(1874年),爱国公党递交的民撰议院设立建白书反映了日本民间对开设民选议会的呼声,开启了日后延续近20年的自由民权运动。

其中,国会的开设又是争议的焦点。

明治十三年1880年成立的国会期成同盟发动了国会开设运动,以大规模请愿给政府施压。

在重重压力下,明治八年(1875年)明治天皇颁布了《渐次建立立宪政体之诏书》,明治十四年(1881年)在政变中颁布了《国会开设敕谕》,承诺10年后开设议会。

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内阁成立;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制定;1890年,帝国议会开设。

日本实行宪政的步骤和朝野推动立宪的方式成为了中国朝野各界开展立宪运动的范例。

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仿效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辛亥革命结果怎么样

辛亥革命结果怎么样

辛亥革命结果怎么样1911年10月10日,著名的辛亥革命爆发,最终在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革命果实却落到袁世凯手中。

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辛亥革命结果怎么样,希望你喜欢。

辛亥革命结果清帝退位1912年2月2日,清廷举行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

2月3日,隆裕授予袁世凯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条件。

要求共和的第二电,专致“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声言“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

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件》和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

优待条件第一部分即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全文)。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六岁皇帝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

直至这天早晨,仍有人想阻止退位上谕发布。

隆裕对内阁全体说:“我们先办了这事,我再见他们,免得又有耽搁。

”于是将逊位诏书盖印发出。

袁世凯上台1/ 7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

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议决临时政府仍设在南京,并电袁前来受职;未受任前,政务仍由孙中山继续执行。

袁世凯以北京兵变为由,坚持迁都北京。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解任。

4月2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4月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该院迁往北京。

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内阁制对大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外国列强的支持武昌起义之后,在中国有重大利益的外国列强保持了观望态度,并试图从北京政权或武昌政权中寻找到最能符合各方利益的一派来支持。

直到此时,各强国才开始陆续承认中华民国。

8月,宋教仁牵头组成了当时中国人数最众、规模最大的政党国民党。

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

(完整版)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完整版)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视频
视频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 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青年运动的方向》, 《毛泽东选集》第2卷
孙中山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孙中山上书 李鸿章,提出“人能 尽其才,地能尽其利, 物能尽其用,货能畅 其流”的主张。
清政府派出考察团赴各国考察立宪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改革官制 改革军制 改革教育 改革经济 预备立宪
清末新政的内容 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废科举,设学堂,派留学 制定商法,奖励工商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仿行预备立宪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武装起义
1911 年 4 月 27 日 , 黄 兴 率 敢 死队120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 革命党人大部牺牲。七十二 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 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 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 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 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 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 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 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 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初三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初三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初三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初步建立,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这一次伟大的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政治意义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封建专制时代,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这意味着中国开始走上了现代国家的道路。

辛亥革命为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新篇章。

倡导民主、科学、法治和宪政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主导思想。

二、社会意义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

革命的胜利使得人们的阶级地位发生了转变,废除了专制统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农民、工人和资产阶级成为辛亥革命的三大主力军,他们的觉醒和观念的改变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进步。

三、文化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和文化复兴的标志。

革命激起了人民觉醒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和革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辛亥革命中遭受了全方位的冲击和颠覆,为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提供了条件。

四、国际意义辛亥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革命的胜利激发了亚洲其他国家和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掀起了亚洲反殖民主义潮流。

辛亥革命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推动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

五、思想意义辛亥革命反映了中国人民渴求独立、自由和民主的愿望,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革命唤起了全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演进,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这次革命从政治、社会、文化、国际和思想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辛亥革命告诉我们,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需要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才能实现,也正是这种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在后来的革命中坚守的信念和动力。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2011单选题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随着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地传播开来。以天赋人权、自由平 等学说为思想武器。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大量的西书翻 译出版、革命书籍出版、政治性刊物的创办发行。
近年来,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以‚重新评价‛、
‚理性思考‛为名,提出‚告别革命‛论。他们认为 辛亥革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如果没有孙中山提倡的 暴力革命,走康、梁主张的改良主义路线,‚中国早 就实现现代化了‛。
问题:面对上述错误观点,你是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2)为支付赔款,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 沸腾。 (3)各阶层人民反抗斗争风起云涌,人民已不 能照旧生活下去了。
民主革命思想宣传代表思想家及其著作:章炳麟的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和陈天华的 《警世钟》、《猛回头》。
革命报刊一览表

报名 中国日报

刊行时间 出版地 香港 刊名 中国旬报


刊行时间 出版地 香港
1900—1913
1900—1901
苏报
国民日日 报 俄事警闻
1903
1903 1903—1904
在宣传革命思想浪潮中,以下几位资产阶级革命家及其 读物最为著名:
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 浙江馀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在文学、历史 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 奥难解。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 《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初二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初二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初二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

它在中国历史上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终结,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本文将重点探讨初二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逊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的胜利意味着中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推动了现代化进程的开启。

二、启示了争取民族独立的先例辛亥革命的成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争取民族独立的热情。

革命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分子,他们提出了“驱除列强,恢复中华”的口号。

这为后来的民族独立运动提供了有力的先例。

三、打破了中国传统孤立状态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现代洋务运动和近代化改革,打破了中国长期的封闭和自我封锁状态。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的现代产业、教育、法律等各个领域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四、催生了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文化运动兴起,倡导“科学、民主、自由”的思想。

新思潮使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推动中国文化自觉的觉醒和发展。

五、促进了国际势力的撤退辛亥革命的胜利,迫使列强退出中国内政。

清朝灭亡后,相继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废除的新协定。

中国逐渐恢复自己的独立地位,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革命中涌现出许多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后来的共产党组织和运动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辛亥革命使得中国社会面临巨大的问题和挑战,为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初二历史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终结,启示了争取民族独立的先例,并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辛亥革命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事件。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清朝统治的终结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清朝统治的终结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清朝统治的终结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和民主革命的开端。

清朝统治的终结也随之而来,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的背景
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当时清朝统治已经日益腐朽,社会矛盾尖锐,外国列强的侵略也加剧了中国人民的不满情绪。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中国社会各界长期积极探讨和呼吁改革的结果,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反抗和追求民主自由的渴望。

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数千年的封建帝制统治,为中国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不仅影响了中国本土,也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清朝统治的终结
清朝统治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结束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

清朝在最后的岁月里陷入腐朽和衰落,无力抵御外敌入侵,也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诉求。

辛亥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覆灭,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和政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辛亥革命的精神,包括民主、科学、进步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激励着人们继续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终结,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新篇章。

这次伟大的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帝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视民主自由,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革命的旗帜(文科类)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失败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随后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什么能在当时迅速掀起来呢?这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条件的。

1、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辛丑条约》订立后,帝国主义各国军队陆续从华北撤走,但沙俄的十几万大军仍然盘踞在我国东北,直到1903年10月,俄军非但不遵循《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的规定按期从东北撤军,而且重新占据沈阳,妄想实现把我国东北变为“黄俄罗斯”的野心。

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和日本夺取我国东北的侵略政策发生了严重冲突。

1904年2月,日本对旅顺口的俄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

这是为争夺中国领土并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日、俄双方海、陆军全力进行厮杀,经历了1年多的时间。

1905年,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议和,并于同年9月在美国签订《朴茨茅斯条约》,规定俄国势力退出南满,其所有在南满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日俄战争结束。

日俄战争期间,英国曾在西藏燃起战火,强迫西藏地方官员签订不平条约,妄图把西藏变成英国独占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长江流域也出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在华权益的紧张局面。

这种瓜分中国并实行军事压迫的紧张局势,到日俄战争结束才告缓和。

在军事压迫的同时,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还表现为对中国政治控制的加强和经济势力的扩展。

在政治上,各国驻华公使颐指气使,左右朝政,干预清廷国事,把持重要部门,充当各类所谓“顾问”。

在经济上,英、美、日3国先后和清政府签订了新的《通商航行条约》,为外国资本对华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外国在华投资在20世纪初期也大大发展起来,这主要是对近代新式企业的直接投资和对清政府的借款以及大量外国银行的开设。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代表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斗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其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二、重点和难点:1.资产阶级改良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2.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步性和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与前面所讲的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相比,1911年在我国发生的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谓革命,就是在政党的领导下,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旧的社会制度,代之而起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就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在三民主义学说指导下,以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因而辛亥革命既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体和高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思考:辛亥时期的志士仁人为什么选择了革命?恩格斯曾经说过:“任何地方发生革命震动总是有一个社会要求为其背景的。

”我国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也不例外,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列宁说: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不能”生活下去。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中国民族是在屈辱中进入20世纪的,国家主权丧失,山河破碎,民族灾难日益深重,当时,资本主义列强相继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转变,世界上残存的封建王朝大多成为他们的附庸,封建古老的中国也不例外。

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课件

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课件
孙中山提出了建国三序,即军法之制, 约法之制,宪法之制。还提出了五权宪法, 即立法、行政、司法、考选、监察权的主 张。但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 位。
30
“三民主义”之三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通过平均 地权的办法,避免贫富悬殊,预防将来的社 会革命。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具体办法 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收税,涨价归 公。
等的称呼 男子剪辨、女子放足之风迅速席卷全国
52
新式婚礼
53
吃冰激凌的民国新青年
54
民国白领休闲生活
55
20年代的中山公园
56
德式军校学员
57
电影海报
58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从客观上说,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 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 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辛亥革命
图为直隶学务公所外景
12
派遣留学生:清政府先后派遣留学生到日、 美等国,迅速形成了留学高潮,养成了重视 西方科技与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 了大批科技、法政、教育、军事等人才。
留 日 中 国 青 年 学 生
13
(3)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是新政的另一 项重要内容。1902年始,清廷连续颁布具体 措施,参酌各国通行律例,制订保护和发展 工矿、铁路和商务等实业的律例。1903年9 月,设立商部,直隶设北洋工艺总局。1906 年,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和邮传部。
《革命军》号召起来 推翻清政府,建立一 个独立、民主、自由 的“中华共和国”。
邹容墓
23
陈天华,字星台,号 思黄,湖南新化人。 1904年写成《猛回 头》、《警世钟》两 本著作。
《猛回头》和《警世钟》指出:清政府是 “洋人的朝廷”,“齐把刀子磨快,子药 上足”,“万众直前”,驱除外国侵略者, 恢复民族主权,推翻清政府。这两本书重 印了十多次,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攫取采矿权
行业 名称 矿业 水电 纺织 食品 机器造船 共计
行业 数量 32家 19家 16家 39家 7家 113家
投资量 的顺序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资金合计 1.3亿元
•开平矿务局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第史一纲要节03辛亥举革起命与近君代主专民制族制度民的主终结革命的旗帜
•“危机四伏”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1.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 签订以后,列强对中 国侵略出现新的态势 。它们加强了对清政 府的政治控制,多方 扩展在华的经济势力 ,并展开了对中国的 争夺,中国的民族危 机进一步加深。
改革军制:裁撤绿营,编练新军等 涨。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 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改革教育:鼓励留学,废除科举、 颁布新学制等
消极性——主观目的具有反动性; 活动本质具有落后性;实质是维护
改革经济: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 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商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第现代一史节纲要0举3辛起亥革近命代与君民主族专制民制主度的革终命结 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3、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第现代一史节纲要0举3辛起亥革近命代与君民主族专制民制主度的革终命结 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之一,它发生在1911年至1912年期间,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开启了新的历史时代。

辛亥革命的影响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第一,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终结。

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宣告了共和国的诞生。

共和政体的确立为中国政治体制的转型奠定了基础,为未来的政治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第二,辛亥革命倡导民主思想,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启蒙和进步。

辛亥革命的发动者主张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宣扬了国家独立、人民民主的理念。

这种思潮迅速传播,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于自由和权利的渴望。

同时,辛亥革命也鼓舞了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启发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辛亥革命奠定了现代国家的基础,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但这也为国家统一和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机遇。

中央政权的建立使得过去分裂的割据势力得到统一,同时,各地的政治实践和经济改革也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第四,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的外交地位提升和国际交往的加强。

辛亥革命后,中国国家地位的变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各国纷纷与新中国进行外交往来,承认中国的独立地位。

辛亥革命也为中国探索了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的尊重和重视。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与中国革命史和近代史密不可分,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斗争带来了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首先是制造舆论, 搞意识形态,搞上层建筑.革命如此,反革命 也是如此。
—毛泽东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 生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不能” 生活下去。
--列宁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废除科举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章炳麟(1869—1936)
浙江余杭人。后改名为绛,号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 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 1906年 参加同盟会,继任《民报》主笔,主持《民报》与《新民丛报》 的论战。辛亥革命后,日渐脱离政治,专意治学。在经学、史 学、文字音韵和文学诸方面都有深湛造诣,还是成就卓著的中 医文献学家,尤其对《伤寒论》文献之研究,至今鲜有出其右 者。一生著述甚丰,被尊为经学大师,著作版本繁多,后辑为 《章太炎全集》。
青 天 白 日 旗
青色代表光明纯洁、民族和自由;白色代表坦白无私、民 权和平等,十二道光芒,代表一年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也 象征著国家的命脉,随著时间的前进永存于世界;更鼓舞国人 与时俱进,自强不息。
国 民 党 党 徽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清末新政与维新变法最本质 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新政不仅没能挽救清王朝的统治,相 反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1911年民间谣言 : 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 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 翠亨村人。年幼时随兄 就读于美国檀香山, 1883年回国,先后在广 州、香港、澳门等地求 学行医。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举起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孙中山资产阶级共和国建国方案, 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是近代以来中 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成长壮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 清末新式学堂培养了一大批新青年。 20世纪初出洋
留学热的兴起带来了新知识新风气。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为什么行不 通?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
狭义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1911年10月—1912年1月)
广义 兴中会成立—袁世凯窃取成果 (1894年11月—1912年3月)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这是第一个全 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青 天 白 日 满 地 红 旗
蓝、白、红分别代表民族、民权、民生及象征自由、平 等、博爱。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提议为未来之国旗,因有争 议而搁置。中华民国成立后被定为海军旗。1928年后成为全 国国旗。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 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 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 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 称为三民主义。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909年《民呼日报》发表的反映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 路权益的漫画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外债、赔款及一 切捐税压得劳动人民 无法生活下去。
图为上海《民呼日 报》刊登的一幅漫画: 民不聊生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 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 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 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 分疆。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
——《警世钟》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革命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
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标志着资产 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及其革命活动的开始。
青 天 白 日 旗
孙中山的密友陆皓东1893设计,1895年3月 ,孙中山在香港召集兴中会首次干部会议时将 其确定为革命军旗。
武昌起义胜利之后,章太炎提出了“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的错误口号, 主张解散同盟会。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继兴中会之后,光复会、华兴会等资产阶级革 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 展提供了组织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