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分析和应对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分析和应对方法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危机日益增多,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探讨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法。【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分析;应对方法

1.概述

心理危机干预研究鼻祖g.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对困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处境时,即他必须面对的困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但与应急事件有关,而且与个体解决危机的有效资源及个体对困境的评估有关。因此,心理危机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而是他对自己经历的困境的情绪反应状态[1]。同样,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存在心理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并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时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大学生心理危机一旦发生并出现结果,就会对自身、他人乃至社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如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自伤(杀)、伤(杀)害动物甚至他人等一系列事件都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主要有如下特点:(1)突发性;(2)紧急性;(3)痛苦性;(4)无助性;(5)危险性。

心理危机大致可分为三类:(1)发展性危机:指大学生在正常成长、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危机,如学业问题、理想与现实的

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其特点是持续时间较短,但变化急剧,这种危机在人生的每一发展阶段都可能遇到;二是境遇型危机:是指现实中突然遭遇亲人离去、失恋等突发性事件,其特点就是事发突然,难以接受;三是存在性危机:指因对一些人生根本问题(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等)的认识而导致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过程,一般可分为:(1)警觉阶段:大学生遇到重大的或自己认为重大的,但自己又不能处置的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事件时,一时表现茫然、不知所措,但随后出现应激状态,该状态可增加个体紧张度、提高个体警戒水平、调动自我调控力等;(2)阻抗阶段:大学生试图找到解决办法,消除不良心理反应;(3)衰竭阶段:表现为大学生解决办法失败,心理防御机制夸大,出现心理失常表现,如脱离现实、悲观、绝望、自伤(杀)、伤(杀)害动物甚至他人等行为。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大学生心理危机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前两个阶段,若在这两个阶段处理不好,危机才会进入第三阶段。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这就为危机预防及干预提供了可能性。

2.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2.1直接诱发因素

直接诱发因素是引发个体身心反应,对人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既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未来可能发生的,甚至可以是想

象的。研究表明,产生心理危机的当事人大多数都经历过较多的不良生活事件,通常包括:

2.1.1学业问题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①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学习动力不足,造成成绩下滑;②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特别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果仍按中学时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将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③部分学生认为考入大学,一切万事俱备,只待毕业,过度放松自己,导致提不起努力学习的劲头;在上述一个或多个因素影响下,导致过多课程不及格,欠学分过多,面临失去学位甚至有被留级、退学的危险,此时,大学生心中往往充满困惑、忧郁、痛苦,易产生强迫、焦虑等心理疾病,最终发展成心理危机。

2.1.2就业择业问题

目前,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数以百万计,近几年每年应届毕业生都多达六百多万人,如2011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达643万,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生,求职人数众多,岗位相对“稀缺”,就业择业竞争太激烈,屡屡受挫。这些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找工作难,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就更难。择业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不知自己喜欢什么职业或者能够从事什么职业,担心自己能力、经验不足等,这些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2.1.3情感问题

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是恋爱问题,大学生虽已成年,但由于心理不完全成熟,生活阅历欠缺,也可能会出现因恋爱受挫引发的过

激行为。

2.1.4网瘾问题

“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依赖互联网的心理疾病,对网络难以自控。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是网游成瘾,在网络世界中,发泄情绪,逃避现实,获得心理满足,长此以往,脱离现实,便可能产生心理危机,出现伤人伤物的结果。

2.1.5人际交际问题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高校采取寄宿制,步入大学就意味着需要过集体生活,然而当前大学生多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2.2个体内在身心因素

即心理危机产生与抑郁、孤僻、自卑等人格特征有关[2]。

2.3外界环境因素

慢性、持续性、反复性的应激会使人获得后天敏感性,包括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的创伤、儿童期及成年期痛苦生活经历等等[2]。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如父母离异、经济困难等家庭原因,身体疾病缺陷引发的自卑、被嘲讽,社会负面事件的刺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缺乏等。

3.心理危机的预防

3.1预防对象的确定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对象一般可分为个体对象和群体对象。个体对象主要是指具有某些人格特征、言行表现、思维方式异常的学生。群体对象通常有以下几类学生:环境适应不良的新生,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的学生(如欠学分过多的学生、学习方法不佳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毕业困难的学生),就业困难的学生,恋爱受挫的学生。根据预防对象的实际“严重”情况,可分为一般预防对象和重点预防对象,使预防更有针对性,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有效性。

3.2心理危机预防机构的设置

心理危机预防机构一般可设为三级,分别是:

(1)高校心理健康中心: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基础,通过引进高水平心理学教师,鼓励现有心理教师攻读心理学专业硕士、博士来建立,主要负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与分析,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与讲座,心理咨询,对院级心理教师、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心理危机的识别等。

(2)二级学院心理健康小组:主要技术人员为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员,心理辅导员要参加过系统心理学培训,最好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考核,我校辅导员大多数都已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考核、负责全院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及时更新预防对象的信息并上报校心理健康中心,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等。(3)班级心理委员(男女另一名,及时了解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