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抢险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抢险

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魏智敏

(2002年10月)

洪水泛滥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我国是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历史上平均两年发一次较大水灾。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大水震惊全球。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平均每年洪灾损失约200亿美元。我国90年代合计洪灾损失人民币9000多亿元。不但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洪水灾害不断,就连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洪水问题依然存在。1993年美国密西西比河特大洪水,干流决口1000余处,淹没耕地1.2亿亩,经济损失约180亿美元;日本1982年洪灾损失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

防洪保安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抗洪抢险是具有中国特色、历史悠久、卓有成效的防洪减灾措施;是在我国现阶段防洪工程标准不高的条件下,依靠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领导指挥才能和人力资源优势,用多年积累起来的抗洪抢险经验,采取临时抢护和除险加固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工程的防洪能力,尽可能减少水灾损失的“人防”措施;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坚持的、符合中国国情与群众愿望的抉择。发达国家主要靠高标准的工程来“防洪”(江河防洪标准超过100年一遇,堤防都是砼、钢筋砼或浆砌石护坡,堤顶是硬化了的交通路面),超标准洪水发生的灾情,主要靠防洪保险来解决;一般发

展中国家又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抗洪抢险。我们必须把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抢险堵口技术继承下来,流传下去,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提高,这是保障防洪安全的有效措施。

抢险方法一般分为常规技术和现代技术两种。现代抢险技术主要采用高新技术和机械化设备,如“98”长江抗洪抢险应用的钢木土石组合坝抢险堵口技术,土工织物抢险技术,机械化的物料运送与抛投(长江三峡和葛州坝大江截流用的巨形吊车和推土机抛投、推运砼四面体与巨大块石等),沉船(轮船、驳船)、沉车(汽车、火车)抢险、堵口等;最近解放军又研制出了“险情分析仪”(用计算机生成彩色电阻率图,依图分析险情位臵,每小时可测100m高的大坝550ma长坝段),抢护管涌的整体“反滤围井”,“堤坝管涌渗漏检测仪”(可快速、准确地探测堤坝渗漏的入水口位臵并用声音和图象显示),“便携式打桩机”(两个人3分钟可打入直径20cm左右的木桩1—2m),“土袋装运机”,“应急挡水子堤”,以及水下地形测量、水下焊接、机械抛石护岸等抢险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

常规抢险技术主要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请民间有抢险经验的人员操作,采用历史上成功的抢险技术方法,抢险容易组织;“98”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的15600多处险情,绝大部分是用常规方法抢护的。

一、出险的原因及类型

据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分析,在“98”长江和松花江、嫩江抗洪中,除因洪水位过高,有相当长堤段有漫溢决口性险情外,其它溃口

性险情达15621处,其中管涌2464处,占15.8%;清、浑水漏洞2096处,占13.4%;散浸5506处,占35.2%;脱坡1042处,占6.7%;浪坎598处,占3.8%;崩岸536处,占3.4%;涵闸291处,占1.9%;其它各类险情3088处,占19.8%。监利三支角段长江二堤在近6万平米范围内多处发生管涌;监利三州垸长江干堤散浸遍布10几公里的内坡上;赤壁老堵口、八把刀险段堤后管涌群范围达几千平米;江西赣西大堤公路桥附近右堤发生一处管涌,沙盘直径达3米左右;监利南河口管涌群为一浅层溃口性管涌,发展极为迅速,一日下陷4.5米;监利长江二堤在很长范围内散浸已接近堤顶。各类险情发生的情况见下表。

长江、松花江及嫩江堤防出险情况表

散浸管涌渗漏脱坡浪

其它小计

出险

比例(%)

长江2501 1573 875 263 110 327 128 358 6135 39.3

松花江、

嫩江

3005 891 1221 779 488 209 163 2730 9486 60.7

合计5506 2464 2096 1042 598 536 291 3088 15621 100.0

出险

比例(%)

35.2 15.8 13.4 6.7 3.8 3.4 1.9 19.8 100

排列

顺序

1 3 4 5 6 7 8 2

1998年长江等江河干堤发生的溃口性险情,主要是堤基渗透稳定破坏造成的管涌(也有流土和沙基液化),大多发生在历史溃口处、古河道(支流或支叉)汇入处和堤后深塘处。主要出险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大堤基础条件差。各江河大堤大部建在第四纪冲积平原上。

粘性土或壤土复盖层薄(一般1-3米);大部为砂壤土和粉细砂基

础,渗透系数大,容易发生渗流破坏。同时,堤后取土坑塘多,破坏了弱透水复盖层,江河水位高,渗水压力大,持续时间长,必然发生管涌(险情数量居第二位,占总数的15.8%)、流土等渗流破坏险情。

②堤身建设质量差。我国江河堤防主要是靠沿堤农民挑土筑堤,逐年加高培厚搞起来的。压实密度、新老结合面处理等大部不合要求,在高水位、长时期的浸泡(长江大部江堤在警戒水位以上运行2个月,松花江超警戒水位一个半月)和连续降雨的影响下,大堤浸润线不断上升,土壤饱和区不断扩大,堤身的防渗能力和抗剪强度大为减弱,出现裂缝、塌陷、散浸、脱坡等险情在所难免。

③生(动)物洞穴隐患。历年抢险堵口所用的木桩、草袋、粮食、物料等未清理干净,或枯树根压在堤内逐年腐烂,形成薄弱环节;堤身被白蚁(江南白蚁破坏十分严重)、鼠、獾、蛇等动物破坏,形成空洞,成为堤身一大隐患,由此形成的渗漏险情占总数的13.4%,居第3位。长江干堤灵壁段特大白蚁洞由两个直径1.5米、深2米,相距2米的互通蚁穴组成,号称“两室一厅”,发现时洞壁距临水面仅0.5米,如不及时发现,就有溃决2危险。

④其它薄弱环节。除上述问题外,还有老险工、险段尚未彻底处理;堤岸临水坡脚被冲刷造成坍塌崩岸;缺乏较先进的探测仪器,堤防隐患不易发现;堤顶交通,照明、通讯设施落后等,也给抗洪抢险造成很大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