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五代宋元绘画欣赏)
6 中-五代宋元美术理论及人物画
全画用白描法,只在少数地方用淡墨略加渲染,很 好地体现了李公麟白描的特色。墨笔线条简练,以 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 同特征以及人物的不同风貌,形神毕肖,气韵飞动。
2009年秋季
李公麟:《五马图一:凤头骢》
2009年秋季
李公麟:《五马图二:锦膊骢》
2009年秋季
李公麟:《五马图三:好头赤》
2009年秋季
泼 墨 仙 人 图
六 祖 伐 竹 图
2009年秋季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2009年秋季
对划分“神、妙、奇、巧”四品,都作了界定。神品,大体 为作画若不经意,毫不做作,而能得心应手,自然天成。妙 品,意指作画前精心构思,悟想万物性情,达到符合其仪容 特性,而且富于笔墨之妙。对于奇、巧二品,荆浩持批评态 度。前者只重用笔变化而忽视对象的本质特征,违背物理; 后者只从小技巧着眼,矫揉做作,华而不实,这是他最反感 的。 无形病和有形病。有形病指形象的比例不当等形似方面的毛 病,无形病则是画面整体性的神似气韵方面的毛病。
2009年秋季
《韩熙载夜宴图》
总的来说,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 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 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 风貌,基本能够代表五代人物画的最高 水平,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杰 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第六章__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案例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 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 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 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 宴的全过程。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中原地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 上海);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 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台港 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荆
楚
理
工
学
院
·
艺
术
学
院
中 国 美 术 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中 国 美 术 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2
3 4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第三节
书法艺术
小 结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时 代 简 介
五代十国 (907-960) 唐末,籓镇之 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 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 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 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 起于朱温代唐,960年赵匡胤陈 桥兵变,建立北宋统一中原、江 南、西蜀(北方西北西南少数民 族政权辽、西夏、金、大理等)
五代时期的绘画
富 贵 图
13
黄筌画派
写 生 珍 禽 图
黄筌画派,代表画家黄筌。黄居西蜀画院统治 地位, 入宋后,画风延续将近一百年,当时花鸟 画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北宋郭若虚在 《图画见闻志》中指出黄派之画多写禁中珍禽 瑞鸟 ,奇花怪石,用笔工整,设色堂皇。此派 画法,以细挺的墨线钩出轮廓,然后填彩,即 所谓“钩填法” 。后人评为“钩勒填彩旨趣浓 艳”。
目录
CONTENTS
01
五代十国绘画简史
03
花鸟画及人物代表
02
山水画及人物代表
05
石窟壁画
04
人物画及人物代表
3
01 五代十国的绘画简史
五代十国各个地区之间由于历史地 理及政治上的种种原因,绘画的发展 是不平衡的,但彼此之间互相影响, 画家和作品交流的现象从未间断。 五代绘画艺术最发达的地区是西蜀和 江南。发达的原因是经济的繁荣。 南唐和西蜀为了使文学艺术人才集中, 成立画院,使民间画家的地位得到提 高,便是运用政治力量影响艺术发展 的一例。
周文矩
顾闳中
顾闳中江南人,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 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 为《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 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据 《宣和画谱》卷七记载,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 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 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作品造型准确精微, 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 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 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
02 山水画及人物代表
五代山水画在唐代的基础上进行不懈的探求,取得比人物画 更为突出的成就。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一个飞跃,山水被 作为生息的环境加以描绘。"荆关董巨"四大家的出现,成为中 国山水画发展史的里程碑事件。作为中国山水画重要技法之 一的"皴法"在此时得到了很大发展,墨法逐渐丰富,笔墨成了 画家们的自觉追求,水墨及水墨淡着色的山水画已发展成熟。
五代宋元名家名画鉴赏
•
顾闳中,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用笔圆 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 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绘写南唐 中书侍郎韩载夜宴。据说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之 命,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 放浪的夜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该画真 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 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 为古代人物画杰作。但有人将此画断为宋人摹本, 未得公认。
•
南宋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亦称“南宋四家” 简称:“李、刘、马、夏。”四家中李唐略早, 刘、马、夏继承发展李唐的画法,成为南宋画院 的主流。他们四家的风格特点是:李唐之画刚劲 犀利,气魄雄伟;刘松年之画受李唐影响,而又 工整方面更为突出。马远、夏娃师李唐笔直法刚 劲简括,水墨淋漓,构图书馆多向特写。有“马 一角”、“夏半边”之称。其画风对明代的浙派 和院体山水画有较大的影响。
•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 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 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作了《千里 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 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千里江山图》 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 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 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 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 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 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 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 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 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五代宋元名家名画
五代宋元书画作品欣赏ppt课件
卷轴—— 册页——册页,在唐以前,书画都以卷轴,因阅读不便,唐始有将卷轴分 割成多页的,为防遗失,便装潢成册,方便观看,名"册页"。册页的装裱 基本方法一如卷轴,但装裱纸层加厚,至少要裱纸八层,使之硬如纸板, 再大还须加层。册页有三种式样,一种是横式画心,裱成上下翻阅的,称 为"推篷式";一种是竖式画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称为"蝴蝶式";另一种 裱成通折连成一体的,称为"经折式"。
五代宋元书画作品欣赏ppt课件
五代宋元分别在什么时间,有哪些画家
五代
北宋 南宋 辽
起止
都城
梁907- 汴梁
923 唐923- 洛阳
936 晋936- 汴梁
947 汉947- 汴梁
950 周951- 汴梁
960 960-1127 东京
1127- 临安
1276 916-1125 上京
建立者
朱温 李存勖 石敬塘 刘知远 郭威 赵匡胤 赵构 耶律阿保机
唐朝画,色彩浓厚。图中人物所穿的衣物,不仅颜色鲜艳,更是有极细微的 花纹,若隐若现。
赵佶还有一幅画《五色鹦鹉图》,又叫杏花鹦鹉图。这个赵佶信奉道教。五, 是道教一个重要数字,比如五行;杏花,道教吉祥之花。仙人住的地方有杏花。
画家
董源,范宽,李成,北宋初年三大家 赵佶
第四章 五代宋元美术
第四章五代宋元美术五代两宋的绘画艺术周文矩作品有《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因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
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顾闳中顾以画人物肖像著称,现在《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的山水画特色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关仝,现存传为他所画的《山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都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僻荒寒的气氛。
特别是《关山行旅图》峰峦峻厚而富变化,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野店荒村,点缀以人物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董源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
《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等。
《龙宿郊民图》则以披麻皴和青绿赋色画出金陵。
巨然巨然名迹《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
黄筌、徐熙的花鸟画艺术;黄筌:杰出画家。
为宫廷御用画师。
他的花鸟画多用淡墨细勾,然后再以重彩渲染,即“双勾填彩”法。
作品多描写宫廷中的珍禽异卉,画鸟羽毛丰满,画花艳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而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与江南的徐熙并称“徐黄”,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五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ppt课件
新的高度;民间画工、皇家画院、文人画三足鼎立,互相竞争又相互吸 收,共同促成了宋代美术百花争艳的局面。
五代宋元山水画
❖ 课本第153-168页
五代(第153—157页) 宋代(第157--163页) 元代(第163--168页)
五代山水画
《匡庐图》
❖ 《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描绘的是庐山的 自然景色。此作画境宏阔博大,气势雄伟峭拔,反 映出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的基本艺术特征。为 了便于吸纳万象,写成“全景山水”,作者采用立 轴构图,以纵向布局为主。
北派----荆浩《匡庐图》
❖ 此图集中体现了荆浩的笔法特点,勾、皴、染三法 并举,既突出了造型的结构、形态的立体感和厚重 感,又显示了水墨技法的特殊韵致。在画面的营造 上,作者将“高远”、“平远”二法结合起来,交 替使用,峻峭耸立的巍巍峰峦与开阔平旷的山野幽 谷自然出现在图中,毫无相抵不合之处;而古松巨 石与层叠的峰峦相映相发,更是将全画幽深缥缈的 境界清楚地表现出来。
五 代
关 仝
《 关 山 行 旅 图 》
图关 轴仝 》
《 秋 山 晚 翠
南派----董源
❖ 董源(?-约962年),五代南唐画家。 字叔达,钟陵人。中主时任后苑副使, 后苑即北苑,世称“董北苑”。工画龙 水、牛、虎、人物,最擅山水。董源的 水墨山水,多表现江南丘陵江湖景色。 其作品有青绿和水墨二体。
❖ “米氏云山”确是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语言方式,在山水画 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春 山 瑞 松 图 》
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
《潇湘奇观图》卷
北宋,米友仁作
❖ 米友仁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长子,父子两人共创 “米家山水”。此图绘米友仁十分熟悉的潇湘奇观 景致,深得其“变态万层”之“真趣”。开卷便是 浓云翻滚,隐现出远山坡脚,随着云气的飘动变幻, 逐渐显露出山形,重迭起伏的峰峦影影绰绰地展现 于团团白云中。中段山川始露出清晰真容,主山屹 立,尖峰高耸,树丛映带,甚富高远和深远感。结 尾处山色又渐趋淡远,唯近处林岸、草庐明晰。自 首至尾,迷濛、清明以及远近、浓淡,几度变幻, 奥妙莫测。
五代宋元美术 优质课件
《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郭熙《早春图》,敏
锐地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复 苏的细致变化,山间雾气浮 动,阳光和煦,穿插以行旅 待渡等活动,传达出欣欣向 荣的感情。
《韩熙载夜宴图》
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
五代一些画家进行深入自然 ,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 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荆浩,自号洪谷子,标志着中国画水墨山水画的成熟。在其重要的山
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不但提出“图真”,“搜妙创真”,还提 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代表作《匡庐 图》表现了巍峨山峰及脚下幽居的景象,笔法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 平远、深远兼具,技法上较唐代有了明显的提高。
《雪竹图》
徐熙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
«豆花蜻蜓图»
«蘋婆山鸟图 »
五代绘画小结
五代绘画为宋代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 在隋唐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两地的统治 者酷爱书画,开创了宫廷画院,绘画上呈现 出繁荣活跃的局面。其中,西蜀更多的继承 了唐代中原绘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方 面颇有建树。南唐绘画发展全面,特别在山 水、花鸟画领域颇有创新。
中国绘画简史: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
中国绘画简史: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五代时期,中原地区战争不断,但西蜀、吴越地区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相对发达,尤其是诗词和绘画成就更高。
绘画史上著名的荆(荆浩)、关(关仝)、董(董源)、巨(巨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们也都是由五代入宋的画家。
荆、关、董、巨的区别,在荆浩和关仝是北方画家,多图写北方山水的雄奇峻伟,而董源和巨然都是南唐画家,多图写江南山水的秀丽清润。
(五代)荆浩《雪景山水图》荆浩五代时隐居于太行山洪谷,以大山、大水、大树为描写对象,多作全景式山水,他的《匡庐图》,气魄宏大,正是北方山水的代表作。
荆浩的弟子关仝,继承了荆浩的画风而又有所发展,形成“石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图画闻见志·论三家山水》)的“关家山水”。
他的作品,今存《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都是“关家山水”的代表作。
董源是南唐的后苑副使,他的山水,图写的是江南的山川景物。
江南没有北方那样高峻险劲、石棱嶙峋的峻岭,而多林木繁茂、波涛浩渺的丛山大江,所以,董源的画,也充满一种江南山水所特有的秀润清雅,与荆、关所表现的北方山水迥然不同。
《龙宿郊民图》《潇湘图卷》《夏景山口待渡图卷》《溪山行旅图》等,是他这种画风的代表作。
(宋)董源《寒林重汀图》董源的学生巨然,继承了董源的画风,而在细节处理上又有变化。
他的《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溪山图》《秋山图》等是其代表作。
北宋初年,以董、巨为代表的南方山水不太受重视,人们的喜爱的多是荆、关一路的大山大川式的全景山水。
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山水画名家,李成、范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李成《寒林平野图》大一统时期的文化艺术,必然有一种融合南北的趋势,秦、汉如此,隋、唐如此,宋也如此。
所以,李成的山水画,虽然师法荆浩,但是“未见一笔相似”(米芾《画史》)。
他的画,不是荆、关的大山大水,而是雪景寒林、飞流绝涧,表现的是山水的风雨晦明、烟云雪霁,已经汲取了南方董、巨一派山水的技法和审美趣味。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李成、范宽两家源于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但由于他们所处地区不同,所写景物
和画家的胸襟气质的差别,而各创门户。他们都在忠实自然的的基础上,
为山水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把北方山水画派推向新水平。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2
郭熙与《林泉高致》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全书共分水训、画意、
四、夏圭 字禹玉。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 出传世作品《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等。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2
宋代院体花鸟画 崔白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中国北宋画家。字子西。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宋神宗前后。濠梁(今安徽凤
阳)人。擅花竹、翎毛,亦长于佛道壁画,其画颇受宋神宗赏识,授图画院艺学,
三、马远 字遥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异险峻的山石
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 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副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 “边景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角”重要传世作品有《华灯侍宴图》、《山径春行
图》、《西园雅集图》等。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概况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鼎盛时期。一方面,绘画自身的形式意义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另一方面,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如:文学,书法等)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与唐代相比,五代两宋绘画艺术的变化表现在:皇家画院的创立,画学的兴办,文人士 大夫绘画的兴起以及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的兴盛。山水、花鸟画的成熟与地位的 上升,水墨画的发展,各课画家对“真”的致力与“形似”能力的提高,诗歌、书法对 文人士大夫绘画以及宫廷绘画的渗入,作品由偏重描写客体到有意识的展现主体,集中 地体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的发展变异。 至此,中国美术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格局体系。
第四编 五代宋元美术
第四编五代宋元美术(907~1368年)一、中国绘画史上又一鼎盛时期(40人)]人物画:南唐周文矩及其《重屏会棋图》(P.172)顾闳中及其《韩熙载夜宴图》(彩18)宋代武宗元宗教画《朝元行仗图》/ 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画和《五马图》(P.181)、《临韦偃放牧图》(P.182),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泼墨仙人图》(P.183)元肖像画家王绎《杨竹西像》(P.221)山水画:五代“荆关董巨”:北方—荆浩《匡庐图》(P.173)关仝《关山行旅图》(P.174),江南:董源《潇湘图》(P.175)巨然《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P.176)宋初北方山水:李成(寒林平远)《读碑巢石图》(P.189),范宽(山峦浑厚)《溪山行旅图》(彩19)北宋:郭熙(云烟峰峦隐显)《早春图》(P.191),米氏云山中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P.192),王希孟的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彩24)南宋四家:李唐《万壑松风图》(P.193)/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P.194)/ 马远《踏歌图》(P.194)《梅石溪凫图》(P.1195)/ 夏圭《溪山清远图》(P.195)金代:王庭筠《幽竹枯槎图》(P.208)武元直《赤壁图》(P.208)元代:赵孟頫《秋郊饮马图》《秀石松林图》(P.210)。
“元四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P.213)、吴镇《渔夫图》(P.214)、倪赞《渔庄秋霁图》(P.215)、王蒙《青卜隐居图》(P.216)花鸟画:五代:“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西蜀黄荃及其《写生珍禽图》(P.177)、南唐徐熙南宋宫廷花鸟画:崔白《双喜图》(P.197)赵佶《瑞鹤图》(P.198)《腊梅山禽图》(彩20)宋文人画:文同《墨竹》,赵孟坚《岁寒三友图》(P.199),法常写意花鸟画《老松八哥图》(P.199)元文人画:陈琳《溪凫图》,王冕《墨梅图》(P.219)风俗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市井细民,散点透视P.184)南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P.186)、李嵩《货郎图》(P.187)辽代胡瓌《卓歇图》(P.203)历史画:南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P.188)、李唐《采薇图》(P.188)金宫廷画家张瑀《文姬归汉图》(P.207)寺庙、墓室壁画:辽圣宗庆东陵墓(内蒙巴林右旗)迄今规模最大的壁画墓的《山水图》(P.205)辽张世卿墓(河北宣化)《散乐图》(P.206)金岩山寺(山西繁峙)文殊殿佛教壁画元永乐宫(山西永济永乐镇)道教壁画《朝元图》(彩21)元兴化寺(山西稷山)壁画、广圣寺(山西洪洞)明应王殿戏曲壁画二、行草时代的书法(7人)南唐:歙墨、歙州砚、宣纸、宣州毛笔、法帖李煜的“金错刀”(虬曲颤动)行书、“撮襟书”赵干《江行初雪图》标题五代:承前启后的杨凝式(P.224)行书《韭花帖》)宋:法帖的刻制金石学的兴盛碑刻和墓志“宋四家”(“尚意”):苏轼(侧握笔,结体短肥,.226)黄庭坚(善草书《廉蔺列传》行书高执笔“树梢刮蛇”P.227)米芾(行书八面出锋“刷字”《蜀素帖》P.228)蔡襄(宋人皆奉第一)赵佶“瘦金体”(P.229)元:赵孟頫“颜柳欧赵”四大楷书家之一《玄妙观记》(P.229)复古(钟、王、邕)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始创者官道升鲜于枢赵孟頫复古的“玉箸篆”(与《说文》相近)印章王冕始文人用金银铜玉外的石材章三、写实手法的精细雕刻山西大同辽代下华严寺泥塑佛像(P.238)、苏州宋保圣寺9尊泥塑胡貌罗汉(P.239)、山东长清宋灵岩寺40尊彩塑世俗罗汉像(彩25)、太原北宋晋祠33尊彩塑侍女像(P.239)石窟造像:麦积山菩萨和供养人像(P.240)、重庆大足北山石窟佛像(P.240)和宝顶山情节性雕像(彩26)、陕北石窟、杭州飞来峰石崖造像北方仿木建筑的雕砖画(河南、晋南,杂剧及散乐题材)宋玉雕:趋向写实,题材世俗化四、大量应用砖石雕刻装饰的建筑北宋汴京及“艮岳”、辽中京(内蒙宁城)、金燕京及琼华岛离宫、南宋临安(杭州)和平江(苏州)城、元大都山西晋祠宋风格园林(P.236)、蓟县独乐寺辽代观音阁(最早木楼P.237)、定州开元寺北宋料敌塔(最高塔)、应县辽释迦塔(最早木塔P.237)、元代妙应寺白塔(现存最大喇嘛塔)、山西永济源道教永乐宫建桥高峰:泉州万安桥、绍兴安平桥(现存最长)、晋祠鱼沼飞梁等梁式石桥,北京卢沟桥(连续石拱桥)五、向商品化、平民化发展的工艺美术陶瓷——青瓷:五代吴越余姚、绍兴的越窑青瓷(莲花碗P.245)。
五代宋元的美术(新)
春山瑞松园-北宋-米芾-纸本 设色 立轴
潇湘奇观图(局部) 南宋 米友仁
千里江山图(局部1)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2) 北宋 王希孟
▪ 到南宋时期,山水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如果说北宋山水画具有散文化的风格, 那么追求诗意的美便成为南宋山水画的特 质,水墨苍劲,刚健峻锐,构图追求一边 半角,与北宋意趣大有不同。这与南宋的 政治衰弱也有一定的联系。
重屏会棋图 五代 周文矩
2.五代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
▪ 五代的花鸟画,适应贵族生活的需要, 进一步摆脱了唐代花鸟画作为装饰艺术 的要求,向写实方向发展。在技法上有 所突破,创立“没骨法”和“勾勒法” 两个学派。
▪ 花鸟画自唐代兴起,至五代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黄筌和徐熙两家风格迥异,有 “黄家富贵,徐家野逸” 之说
青卞隐居图 元 王蒙
2.元代人物画
▪ 元代人物画,远不如山水、花鸟画兴盛,与前代相比, 呈式微状态。 由于尖锐、复杂的民族、阶级,社会
矛盾,使大多数画家消极避世,漠视人生。尤其是 文人士大夫画家,主要借山川、枯木、竹石,寄情 抒志,疏于表现人事。因此,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 人物画极少。随着宗教的风行,在佛道人物画方面, 有一定提高。艺术方面,有些画家汲取文人画的笔 墨技巧,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元代人物画家中, 赵孟頫为一代大家,他善画人物、鞍马,师法晋唐 和北宋李公麟,善用铁线描和游丝描,笔法劲健, 设色清雅,格调古朴浑穆,面貌多样。
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之3)-宋-柳宗元
五马图卷(之一)-李公麟
五马图卷(之二)-李公麟
五马图卷(之三)-李公麟
五马图卷(之四)-李公麟
五马图卷(之五)-李公麟
二祖调心图-北宋-石恪-纸本 墨笔 横幅
中国美术史 第四编 五代宋元的美术
第四编五代宋元的美术五代人物肖像画·宫廷画院画家周文矩能画冕服车器人物仕女,仕女画风格近似周昉,而纤丽过之,现存作品《重屏会棋图》《宫中图》(在平凡的情节中较为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情态,写实技艺超出唐人水平);顾闳中与周文矩同时为南唐画院待诏,以画人物肖像著称,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
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五代山水画·北方画家荆浩,字浩然,河南沁阳人,在其重要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中不但提出“图真”“搜妙创真”还提出了“六要”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伦,他还指出“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他还提倡山水形象要“气质俱盛”达到神形兼备,代表作《匡庐图》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技巧上较唐代有明显提高;关仝tong活跃于五代及宋初,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写景描绘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意长,宋人认为他的山水画具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的特色,被称为“关家山水”代表作《山谿待渡图》和《观山行旅图》;与北方荆关画中雄伟险峻的山水相比,江南画家董源的山水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情趣,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用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沈括《梦溪笔谈》)成功的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具有革新精神,其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代表作《湘潇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袖郊民图》;董源追随者巨然是金陵开元寺僧人,代表作《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五代花鸟画·以西蜀黄筌和南唐徐熙成就最高,黄筌代表院体风格,徐熙开创了水墨淡彩和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例,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形容二家不同的艺术风格。
黄筌继承唐代花鸟画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代表作《珍禽图》;徐熙的画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
五代宋元全景花鸟画
五代宋元全景花鸟画1 唐代存世的全景花鸟画均为赝品及仿作,故全部予以舍弃。
宋元时期的伪作、误题作品与赝品也一律不录。
2 为了能较全面的反映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创作,选入了少数非全景画鸟作品,主要为文人画及水墨花鸟画,包括文同、陈琳、盛昌年、王蒙等各别作品。
元代水墨花鸟画也予以录入。
王冕作品将单独录入“岁寒三友”专题,故均未录入。
3 本次选入的作品全部为立轴,手卷、册页花鸟画将在今后进行专题整理。
4 有名款的作品未标明年代者,为作者或年代有争议的,大部分都是南宋时期的作品。
无款作品年代均为考证后的实际年代,个别作品有争议(北宋的山花墨兔图及富贵花狸图有不少专家认为南宋画)。
5 由于历史原因,五代北宋宋全景花鸟画存世极少,且大部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宋创作的全景花鸟画数量较少,只有李迪等大家有存世作品,其他画家的花鸟立轴作品如马远等,已趋向于边角构图,但仍有其特殊意义,故一并录入。
元代全景花鸟画创作成衰退之势,故作品数量也很少。
6 本次录入作品总数为69件,部分作品加上了简单的文字说明。
五代南唐徐熙玉堂富贵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徐熙款,但据专家分析,可能是南宋-元代的作品。
五代后唐李赞华丹枫呦鹿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旧题五代人画,据考证,这种画风接近北宋时期的西域绘画风格,当为辽代作品。
北宋文献中有著录李赞华的千角鹿图一套,由辽主赠送给北宋皇帝,是图与著录中李赞华的风格接近,很可能就是其传世作品。
下图与此图为一套。
五代后唐李赞华秋林群鹿图轴五代后蜀黄居寀山鹧棘雀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真迹这件作品是黄氏传世唯一真迹。
代表了五代北宋初年黄体花鸟画的最高成就。
经北宋内府收藏,宣和画谱著录。
五代南唐徐熙雪竹图轴上海博物馆真迹这件作品为吴湖帆旧藏,不见与任何著录,画法奇特,这种画法在传世10余万件中国古代绘画中,仅此一例。
据谢稚柳先生考证,这就是像迷一样的“落墨法”。
此图水平及其高超,与记载的徐熙作品风格完全一致,且年代在五代-北宋初年,可以说是代表徐熙风格的唯一作品,也可能是他的学生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泼墨仙人图》 南宋 梁楷
4.张择端和宋代风俗画
• 《清明上河图》该画卷是北宋 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 精品。 •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 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 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 是独一无二的。 •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 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 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 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 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 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 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 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 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马。它 们毛色不一,姿态各异,但显 得驯养有素,极其温顺。五个 奚官则因身份不同,或骄横, 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 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 • 李公麟虽由吴道子入门,但其 线描功夫,称得上“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 • 单是描绘衣服的褶纹就有“十 八描”之称。 • 李公麟以其“行云流水”般的 线条,飘逸而行止如意,虽只 是白描勾画,却非常具有质感
• 《匡庐图》 五代 荆浩
1.《关山行旅图》画的是北方景 色。 2. 关仝的笔法十分简明,而且取 景很多,但整幅画却气势磅礴 ,意境悠远,此图绘荒山行人。 3. 画幅上方峰峦直矗而又机变百 出,山间云烟弥漫,雾气升腾 ,有寺院古刹隐现其间。 4. 近景峰脚下荒村院落,野店鸡 嚎,酒旗随风舞动,又有驴骡 鸡犬,让人感受到山野间浓郁 的田园气息。图中树木虬枝盘 曲,略去主干,皴写山石,坚 实而富有质感。体现出“关家 山水”的独特画风。
•
•
作者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分 为五个既联系又分割的画面 。构图和人物聚散有致,场 面有动有静。 • 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 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 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 有神,但脸上无一丝笑意, 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的 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使人物在情节绘画中具备 了肖像画的性质。 • 全图工整、细腻,线描精确 典雅。人物多用朱红、淡蓝 橙黄等明丽的色彩,室内陈 设、桌椅床帐多用深棕等凝 重的色彩,两者相互衬托, 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一 种沉着雅正的意味。
《早春图》宋
郭熙
3.南宋四家
• 背景:由于上层贵族及社会上对山水画的爱好, 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已具有众多的风格和情调,技 巧的翻新,优美意境的追求,一个新的变化正在 酝酿之中。 • 至南宋时期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代表人物是南宋 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1).李唐
《万壑松风图》 宋
李唐
• 《万壑松风图》绘江南烟岚松 涛;是画家的晚期作品。 • “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 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 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坊 ,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 火 • 作者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 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 ,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 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 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 体。 • 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 润秀雅。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 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 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 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 富的绘画技巧。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2.荆· 董· 关· 巨和山水画的创造 • 五代时期一些画家进而深入自然,创造了 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叠嶂和江南的秀丽风 光。 • 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 南方以董源、 巨然为代表,形成俩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1.《匡庐图》被认为是荆浩最为可 靠的传世作品,画为立轴,全景式 构图,纵185.8厘米,横106.8 厘米,水墨绢本。 2.画面上大山巨壑,悬崖绝磴,“ 云中山顶,四面峻厚”,显得雄奇 壮阔,大气磅礴。 3.画面层次分明,近景有河流、草 庐,又有撑船、赶驴等人物作为点 缀;中景有石阶、飞瀑、丛林、矮 峰和寺院;远景有高耸入云的山峰 数座。 4. 荆浩在其重要的理论著作《笔法 记》中,提出“图真”,“搜妙创 真”,还提出了“六要”,即:气 ,韵,思,景,笔墨六个元素,在 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3).马远
• 此图剪裁十分新巧:上方及 左侧为山石所布,显示出环境 的清幽,向下探出的梅枝既丰 富了画面的层次,又把石与水 自然地联系起来。 • 构图上的这种闭合与开放造成 的对比,不仅造成了形式牛的 美感,也加强了画中诗般的意 境。 • 梅枝用笔劲峭,曲攀有力,近 景山石用大斧劈皴,显出 一种 坚凝挺拔之感,水禽以点染为 主,辅以简笔勾勒,形象生动 活泼富有情趣。 • 溪口和远石用淡墨渲染,与远 景形成深远的空间效果。
(2).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南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 《四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 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 • 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 • 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 关系,而秀润过之,四幅画面均无款印,但可信为刘松年真迹。后幅 有明人李东阳题记。本幅分钤《春和园鉴藏》等印二十四方。
《读碑窠石图》 宋 李成
(四)宋代山水画家和作品 1.李成与范宽
• 《溪山行旅图》用笔坚劲有力,全 用浓墨皴擦、点划,不加晕染。 • “昏黑中层层深厚”。(这种画法 成功的表现了山石、林木、屋宇、 流水的质感和空间感。 • 历代评论家把范宽与董源、李成并 列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家。米芾更认 为范宽画品高于李成,“本朝无人 出其右”。 • 明代董其昌跋《溪山行旅图》,评 为“宋(山水)画第一”。现代画 家徐悲鸿称赞《溪山行旅图》,谓 :“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 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 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 诚辟易万人之作。
3.黄荃﹑徐熙和花鸟画的发展
1.黄荃﹑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 境﹑思乡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都使他们形成 面貌迥异的风格。 2 .宋人谓:“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 惟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 手也。”正是指的这一点。
• 黄荃(西蜀宫廷画家), 吸取山水画家李昇,人物 画家孙位之长。结果“全 该六法,远胜三师。“ • 继承唐代花鸟画传统,所 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 。 • “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 生动逼真。” • 《写生珍禽图》 描绘了 20多种珍禽奇兽。 • 特点:精湛的写实技巧, 细腻名利的风格。
《关行旅图》五代 关仝
《潇湘图卷》 五代
董源
• 作者以江南的平缓山峦为题材,取平远之景,江上有一轻舟飘来,江边的 迎候者纷纷向前。中景坡脚画有大片密林,掩映着几家农舍;坡脚至江水 间有数人拉网捕鱼,生机盎然。 • 全卷以点线交织而成,汀渚的横向线条显得舒展自如,披麻皴和点子皴构 成了山峦的横脉和蓬松起伏的峰峦,墨点由浓化淡,以淡点代染,在晴岚 间造就出一片片淡薄的烟云,潮湿温润的江南气候油然而出。 • 点景人物用白粉和青、红诸色,凸出绢面,明朗而和谐。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五代绘画的承前启后 宋代绘画的繁荣昌盛 宋代人物画家和作品 宋代山水画家和作品 宋代花鸟画家和作品 元代山水画家和作品
(一)五代绘画的承前启后
1. 顾闳中的人物肖像画
•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 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 个特定时代的风情。 • 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 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 栩栩如生。 • 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 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 • 《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 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 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 永久回味。
《五马图》局部
北宋
李公麟
3.梁楷的减笔人物画
• 《泼墨仙人图》此图画一位仙 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 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醉 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 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 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 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 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 • 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 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 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 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 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 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 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 态和性格特征。
《写生珍禽图》五代 黄筌
徐熙,为人宁静淡泊,不 慕名利,专心于绘事。 技 法上,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 ,而是用粗笔浓墨,略施杂彩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 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 ,而有所创造,开创了一种水 墨为主兼用色彩的新体貌,画 史称为“徐体”,颇能传达“ 野逸”之趣。 《雪竹图》是徐熙泛游江湖 ,写生创作,清秀淡雅,朴素 自然,一丛竹林蓬起,根秆枝 叶皆用粗笔浓墨,竹节用青色 勾点,随风摇曳。
(二)宋代绘画的繁荣昌盛
1.背景: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8) 宋代扬文抑武,经济和文化十分繁荣。贵族, 文人士大夫及商人市民等对绘画多方面的要求, 使绘画题材更加广泛,风格多样。 2.现象:(1)职业画家的活跃 (2)宫廷绘画的兴盛 (3)士大夫绘画潮流的形成 (4)题材风格的多样化 3.画家们注意观察生活形象及精微生动的塑造形象 ,画风严谨,精密不苟,技巧上有不少新创造。
(三)宋代人物画家和作品
1.武宗元的宗教画
• 《朝元仙仗图》是一幅道教壁画稿本,以卷轴画形式流传至今。 • 画面描绘道教帝君往谒元始天尊的行列,人物众多,繁而不乱。线 条流畅,衣纹稠叠,临风飘扬,似在空中。 • 人物仪态不同,头饰仪仗各异,成功地表现出帝君的庄严、神将的 威武和仙女的丰姿。
2.李公麟和白描人物画
《 谿山行旅图 》 宋 范宽
2.郭熙与《林泉高致》
• 《林泉高致》对山水“三远
”的提出及山水在“三远”状 态下的特征,对山水画创作具 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山有三远,自山下仰山巅谓 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 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 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 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 “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 黑。天色春晃(明亮)、夏苍 (淡青色或草色)、秋净、冬 暗(深黑色)。”“真山水之 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 蓊郁,秋疏薄,冬暗淡。”等 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