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5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琥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学会感悟、理解课文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琥珀的理解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琥珀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含义。

2.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德观念。

难点
1.辅导学生理解琥珀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汲取正能量,体会琥珀的特殊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段小故事或者问题引入,引发学生对琥珀这个主题的
兴趣。

2.学生阅读:让学生读一遍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讲解:讲解琥珀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
义。

5.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6.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引导
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琥珀这一主题的理解和体会有所不同。

一些学生只是单纯地理解琥珀是一种宝石,而另一些学生则更深入地探讨了琥珀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对于作品的个人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到更多的道理和哲理。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琥珀》这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朴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精选6篇)店铺导语:《小英雄雨来》是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

下面是本文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一、激发情感,理解课题1、亲情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2、放录音。

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战争之火。

3、出示课题:(1)理解课题(2)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预习提纲:思考题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B、文章的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从哪儿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 ”画出来。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第六部分:雨来的怎样机智脱险?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

三、汇报预习,交流解疑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3、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代自然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科学性,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普知识有较强的兴趣,但对于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科学价值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为主要目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代自然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代自然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科学价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代自然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互相交流心得。

4.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制作琥珀模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语文园地五:成语故事》公开课教学设计_5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语文园地五:成语故事》公开课教学设计_5

《手不释卷》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

1、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运用的,她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

如果说,我们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那成语就是这宝库中最璀璨夺目的珍珠。

2、在学习新成语之前,老师想跟大家玩一个小游戏,想玩吗?3、老师的游戏叫作“看图片猜成语”,看一张图片,猜出是哪个成语。

你们准备好了吗?出示图片1:亡羊补牢图片2:刻舟求剑图片3:嫦娥奔月图片4:夸父追日图片5:三顾茅庐图片6:望梅止渴二、初学成语,整体感知。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学习成语故事《手不释卷》,出示课件课题,板书课题,并提示:静静地看老师板书,“释”翘舌音,“卷”两橫,撇露头。

齐读课题。

2、成语出处(1)想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一本书吗?是《三国志》这本史书。

课件出示简介《三国志》:《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史学著作。

(2)今天学的《手不释卷》改编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想去读这个故事吗?3、出示自读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学习词语。

手不释卷嘱咐惭愧有勇有谋屡建奇功头头是道5、主要人物。

(1)文中主要人物是谁?人物身份是什么?依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吕蒙:吴国大将孙权:吴王鲁肃:吴国主将6、主要事件。

(1)可根据文中的时间提示词总结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国时期、有一次和有一次、后来(2)起因:善于领兵打仗不爱读书结果:有勇有谋屡建奇功经过:在孙权的劝告下勤奋学习,令鲁肃刮目相看三、探究对话,品读道理。

1、事情的经过以什么方式展开的?描写文中人物什么最多?文中哪些人物进行了对话?2、孙权和吕蒙的对话。

(1)找出他们的对话内容。

有几次对话?(2)根据提示语读出当时人物语气和心境。

(3)第一次对话:面对孙权地劝告,吕蒙不仅为难,还发出“哪有时间读书!”的感叹。

请同学想象:掌握军政大权的吕蒙,“事情太多”,他可能在忙哪些事情?小结:看来吕蒙可真够忙的!读“那有时间读书啊!”(4)第二次对话:孙权却在一叹一问间说服了吕蒙。

5 琥珀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5 琥珀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课题琥珀年级课时第1课时备课人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密,真实与想象相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

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齐读课题。

1.展示带来的琥珀: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琥珀)它还是琥珀中比较珍贵和罕见的种类,是虫珀。

看到里面的小虫子吗?它是来自几千万年前的虫子,今天我们可是穿越了几千年的会面,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带着好奇去学习这篇文章,给学生欣赏珍贵罕见的琥珀,用上激发研究欲望的语言,将学生带进这场学习的探索之旅。

)2.介绍什么是琥珀。

(1)生结合资料交流他们所知道的琥珀,师概括总结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搜集资料、请教他人等)。

(2)师出示介绍琥珀资料: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3)请大家欣赏一些老师搜集到的其它的琥珀照片。

3.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琥珀更加罕见珍贵,知道为什么吗?(两只昆虫)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块琥珀,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学习科学小品文——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课文都预习了,文中的生字词能掌握吗?要考考大家。

(1)读准字音①易读错的字音,谁来挑战?松脂晌午②把这两个词语带进句子,能读准确吗?“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③还有些生字词能读准吗?怒吼拂拭划动渗出澎湃挣扎掩埋冲刷推测美餐掸翅膀热辣辣前俯后仰先指读,再开火车读,最后齐读。

石渠县三小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琥珀》创新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

石渠县三小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琥珀》创新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4。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组讨论后回答。
三、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b.××回到教室,师指名向××转述。
c.生评议。
2.师小结: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
(1)师引导: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预设:听和说)引导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听,怎样说.
(2)生交流后师总结要点。(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听:集中精神听,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说:说普通话,礼貌用语,声音响亮,自然大方.
《琥珀》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选一选。(8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枝折花落(zhé)B.人才济济(jǐ) C.锲而不舍(qì)D。叱咤风云(zhì)
2.下面字形无误的一项是()(2分)
A.和谐脸挟B.响午装怖C.未尾胳膊D.美餐破损
3.下列词语搭配合理的一组是( )(2分)
A。扩大范围绮丽的朝霞B。行动敏锐伟大的奇观
B。《琥珀》主要讲了一个关于苍蝇和蜘蛛的远古神话故事。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5课 琥珀 生字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5课 琥珀 生字教学课件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特点
说明的角度

有些两足奔跑
各 异
有些四足行走
生活习性上
的 庞
有些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些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
身体形态上


有些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性情上
族 有些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通过这份表格,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了恐龙的生活习性、形体特征等。
读第4自然段,思考:陆地上的恐龙演 化成天空中的鸟类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为什么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 的恐龙化石,会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 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 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 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 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结合课文内容想想: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 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了解恐龙
恐龙
看到“恐龙”这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 怎样的形象?
高大、凶猛、笨拙。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出现在中生 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它们大多有 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主 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 或开阔地带。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 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变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科学家推测恐龙是 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通过化 石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中的琥珀故事,理解琥珀的由来。

–掌握词语“透明”、“黯淡”、“晨曦”、“赞叹”的含义。

–读通课文,感悟琥珀的美丽和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理解文学作品的美。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并学会珍惜琥珀这样的美好事物。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掌握生词和难点词语的含义。

–阅读课文并能理解琥珀故事。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琥珀的样子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琥珀的外观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理解故事(15分钟)•具体讲解琥珀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

•解释生词和难点词语的含义,让学生掌握。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

3. 分组讨论,展示想象(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琥珀的神秘之处,并展示自己的想象成果。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来展示琥珀的美丽和魅力。

4.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10分钟)•布置生词造句、画出琥珀的形象等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言和展示成果。

5. 课堂小结,激励学生(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对琥珀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琥珀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还需加强对难点词语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表达。

下节课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增加一些相关的拓展活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琥珀这一美好事物。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五组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公开课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五组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公开课教..

语文园地五语文园地五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1.1.发现并总结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发现并总结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发现并总结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2.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3.3.感受生命的美好,珍爱生命。

感受生命的美好,珍爱生命。

感受生命的美好,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完成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个板块的学习。

二、我的发现二、我的发现1、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哪些生命的启示课文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哪些生命的启示?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

2.2.方法总结方法总结方法总结师:本组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体会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

请同学们打开书96页,读一读我的发现中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一说他们发现了哪几种体会含义较深句子的方法。

深句子的方法。

学生自读、汇报学生自读、汇报: : 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师:在平日的学习中,你还积累了哪那些好的方法?在平日的学习中,你还积累了哪那些好的方法?(生(生: : 联系上下文,联系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抓住关键词语)(借助插图,借助插图, 展开丰富的想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师小结:掌握这些(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联系抓住关键词语,借助插图,联系抓住关键词语,借助插图, 展开丰富的想象,)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好含义深刻的词句,提高阅读能力。

解好含义深刻的词句,提高阅读能力。

3、“故地”重游,灵活运用“故地”重游,灵活运用师:下面运用这些方法再来体会这两句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

5 琥珀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

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作者介绍】柏吉尔 (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琥珀: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

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常见琥珀种类:金珀,金蓝珀,绿茶珀,红茶珀,血珀,翳珀、花珀、棕红珀,蓝珀,绿珀,虫珀,蜜蜡,珀根,缅甸根珀等。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松脂是松树树木分泌出来的树脂,刚从树干流出时,无色透明,松节油含量可达30%以上,与空气接触后,松节油逐渐挥发,加上外界水分的侵入,因而使其中的部分树脂酸呈结晶状态析出,松脂逐渐变成蜂蜜状的半流体。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有趣故事琥珀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艺术品,风靡全球。

琥珀是由千万年前植物所分泌出来的树脂,经过地壳运动而深埋地下,逐渐演化而成的一种天然化石。

品种有金珀、虫珀、香珀、灵珀、石珀、花珀、水珀、明珀、蜡珀、透明珀等,尤以含有完整昆虫或植物的琥珀为珍贵。

中国古代称琥珀为“虎魄”“光珠”“红珠”“江珠”“顿牟”“遗玉”,被视为珍宝。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教学设计

本文选编自科普著作《乌拉波拉故事集》,作者是德国著名的科普作家柏吉尔,译者顾均正。

这是一本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著作。

作者根据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推测出几万年前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并用文字再现了出来,通过故事化的方式将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极其生动有趣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促使他们积极探索。

课文主要通过故事化的形式写了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渔民父子发现琥珀、琥珀的样子及价值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琥珀的形成过程是作者描述得最为详细的部分。

作者根据那块琥珀的样子,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具体而逼真地还原了当时松林、天气情况和苍蝇、蜘蛛的活动,科学有序地揭示了几万年沧海桑田的变化,让读者觉得琥珀的形成过程就在眼前。

这样的写作手法就如同是在拍一部科学纪录片,虽然是推测,但不得不让人信服。

这种推测加细节描写的方法,值得我们引导学生去品读,并尝试运用。

【学情分析】本课的细节描写非常精彩,以小学四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未必能全部发现,也不必全部发现。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是要加以引导,教给他们方法,二是要利用这些细节的前后联系、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科学知识的联系,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利用这些细节及联系去解决,这才是这篇选文的价值所在。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而言,解决问题的勇气与尝试比解决问题本身更有意思,更有益于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本单元作为提问解疑单元,在导语中明确提出“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本课教学在四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提问的基础上展开。

提出问题是本课学习的第一步。

学生已有一定的提问能力,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梳理,并尝试解决提出的简单问题。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借助阅读链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中琥珀的形成过程,找出与链接资料中相对应的段落,并体会它们表达上的不同3.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

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课型:微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所学,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怒吼松脂灰尘拂拭美餐划动晌午热辣辣淹没挣扎成千上万冲刷断绝泥沙推测详细情形2.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上节课围绕琥珀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它的样子和价值。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二、讲授新课(一)默读课文,大胆质疑。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请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1)这块琥珀是由什么形成的?(2)透过琥珀能推测出什么?(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2.利用找近义词和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推测”词语的意思。

预设:“推测”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二)再读课文2-12自然段,探究解惑。

想一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在重要信息旁边做上记号或简单批注。

A.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发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上。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琥珀,了解琥珀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学习琥珀的字音、字形。

3.能读、写、认识生字:琥珀、亲爱的、国王、轻手轻脚。

4.能用自己的话叙述琥珀被人捡到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听、听读、品味解释课文。

2.分角色朗诵。

3.体验琥珀,观看有关琥珀的视频、图片。

4.进行亲子互动,完成琥珀的手工制作。

二、教学重点1.听懂琥珀这个词,了解琥珀的特点。

2.正确书写生字:琥珀、亲爱的、国王、轻手轻脚。

三、教学难点1.传授琥珀的文化内涵。

2.帮助学生理解国王的心情。

四、教学准备1.安排好课堂环境,准备好教案、教材、幻灯片等辅助教具。

2.准备黄色透明胶纸和干花等材料,用于琥珀手工制作。

3.播放琥珀相关视频或图片的设备。

五、教学步骤1. 教学引入•通过画面、视频等让学生初步了解琥珀,引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畅想琥珀的奇妙世界,激发其学习欲望。

2. 学习琥珀1.听课文,带领学生了解琥珀的特点和含义。

2.学习琥珀的字音、字形,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字词。

3. 分析课文1.详细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分小组讨论琥珀这个名字的由来,开展琥珀文化内涵的探讨。

4. 朗读故事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琥珀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国王的心情,帮助他们理解人物性格。

5. 亲子互动,手工制作1.分发黄色透明胶纸和干花等材料,让学生亲子搭档制作琥珀手工。

2.同时,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琥珀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六、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观看有关琥珀的影视作品,拓展他们的视野。

2.提供琥珀相关书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琥珀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了教学内容与手工制作,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琥珀,使其在体验中领悟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亲子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以上内容为教学大纲,希會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永生的眼睛》 (5)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永生的眼睛》 (5)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总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2、领悟课文句、段、篇之间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课时要求】1、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2、领悟课文句、段、篇之间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死后捐献器官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教学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教学思路】1、课内外结合,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人们对器官捐献的看法.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父亲的话.3、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写倡议书的形式向人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师:⑴本文主要讲的是有关器官捐献的事.⑵这是个社会关注的问题,通过你对周围人的了解和网上查询的结果,谈一谈一般人为什么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他们是怎样想的?⑶询问班里同学是否愿意捐献器官?二、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请你按照顺序默读课文,思考:1、父亲是怎样教育作者琳达和女儿温迪的?2、琳达和温迪对捐献器官有了怎样的看法和做法?为什么?3、课文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4、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三、小组讨论1、讨论要求:由一个同学负责,其他同学帮助归纳答案.2、提出不懂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在班里进行讨论.3、小组讨论,教师行间巡视.四、学生集中汇报第一种设想:提问:你们在小组学习中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第二种设想:学生不提出问题的情况下,按自学提示进行学习.指导过程:1、抓住父亲的语言:⑴让学生读出父亲的语言.(两处)⑵理解第一处(第三小节)的意思:点拨: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身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让学生理解对自己重要的,对别人也同样重要)导读:采用师生对读的方法.⑶理解第二处语言(第四小节)的意思:点拨:第二出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导读:连贯地读父亲的话⑷有感情的读父亲的话.(自由读,齐读)2、理解自学提示第二题:琳达:冲父亲哭喊、捐献父亲的角膜、捐献女儿的角膜.温迪:神态、动作、语言.指导学生理解“这一刻,我领悟到……一种骄傲.”点拨:体会这里的“骄傲”和末节中的“骄傲”的意思是否一样?母女俩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导读:学生回读父亲的话.五、读写结合1、学完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体会?教师统计愿意捐献的人数.2、询问学生怎样把学到的内容告诉别人,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捐献的意义?3、教写倡议书的格式.4、学生动笔写.5、读倡议书.六、总结全文放录音《爱的奉献》集体朗诵父亲的话.。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文章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接着叙述了琥珀被发现的过程,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交代了推测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和琥珀的科学价值。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性十足。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字词的理解上,已经学会了多种方法,但是对于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变化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尝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4.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琥珀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2.查找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质疑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2.揭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疑问吗?预设1:琥珀是什么?预设2: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3.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设计意图]根据课题提问,交流资料,了解琥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词语。

(2)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的读音。

(3)指导读准必会多音字“扎”,“扎”在“挣扎”中读zhá。

“扎”还有另外两个音zhā和zā,读zhā时,可以组词“扎实”;读zā时,可以组词“包扎”。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5 中彩那一天 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5  中彩那一天   教学设计

5、中彩那一天教学内容:5中彩那一天。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读5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母亲安慰家人的两句话。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读5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亲面临的难题。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出示课题】,一起读题。

“中彩”就是指什么?谁来说?(中奖,文中的这个“彩”指的就是父亲中的那辆——汽车。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由地读一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读书非常地投入。

来,咱们一起看看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奔驰馈赠疑惑不解捎信拮据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拮据馈赠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

谁来领读?如果他读对了,咱们就跟着他读一遍,好不好?稍停,这个“据”呀,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是?(据jù)谁能够用据(jù)来组一个词?老师把“拮据”这个词放回到句子里——【课件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谁来读?读得很流畅,“拮据”是什么意思啊?(是指经济困难。

)你是从哪里读出了经济困难的?(“据”就代表经济困难。

)咱们看看这句话里面哪些地方写到了咱家经济困难的?父亲的工作是什么?(汽修工)工资高不高啊?他一个人工作,六个人生活,仅仅只是维持生计。

可想而知,咱们家的日子一定过得怎样?(很拮据)。

生活困难,没有多余的钱就叫什么?(拮据)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还有最后一个词。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中彩那天 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中彩那天 PPT课件

仔细辨别 •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 看了又看 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 终于 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 淡淡 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1因为……所以……
2就算……也不能……
• 是啊,此时的父亲虽然失去了汽车, 但是他却得到了更多的东西,他得到 了… …
• 诚实、守信的品质; • 心安理得的心情; 快乐; 更多更珍贵的财富… … 所以作者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 候,是我家( 最富有的时刻 )。”
• 母亲教导我们:“一个人只 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 有了一大笔财富。”
名人名言:
1、失信就是失败。 —— 左拉 2、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也就没有了生命。 ——大仲马 3、诚实是这么美妙的东西,重金难买。 ——会冶 4、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了。 ——莎士比亚
作业设置
• 1、将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 2、收集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 母亲安慰我说:“不要 烦恼,你父亲正面临一 个道德难题.”
•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 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 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 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 "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 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 迹。"
• 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 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 拮据 。 梦寐以求 • 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 属于自己的汽车。
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5课
• 拮据 维持 财富 精湛 器重 属于 道德 号码 橡皮 馈赠 梦寐以求 疑惑不解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简练的 语言概括这件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名修理厂的 技工,无意中抽中了大奖,但 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 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 他把大奖送给了同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第 5 课《中彩那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日积月累(一)重点字词:拮据精湛属于道德奔驰馈赠缓缓驶过闷闷不乐捎给迷惑不解拨打梦寐以求1.应会读字:(1)趣味识字(字理识字):编字谜:惑德(2)易读错字:拮湛馈寐(3)多音字:中zhònɡ(中彩、中毒)据jū(拮据)zhōnɡ(中国)jù(依据、据说)2.应会写字:维财属货驰赠驶德惑码库捎橡拨(1)书写指导①指导书写的字:德赠②指导要点:书写时左窄右宽,右面都是上下结构,注意笔画之间的距离匀称,上部的口字框要写的扁一些。

(2)易写错字:德财赠驶。

“德”字容易少一横,“赠”“驶”容易多一横,“财”右边的撇容易写成点。

(教学重点)3.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拮据技术精湛梦寐以求迷惑不解(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第一自然段中母亲常说的一句话。

二、理解运用:(一)共性目标: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我们家生活很拮据。

父亲中彩得到了一辆车,但是这是他帮库伯买的彩票中的,他遇到了一个道德难题。

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把汽车还给了库伯先生。

(2)概括方法: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按照叙事性的方法描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起因、经过、结果巧妙地串联起来,最后再加上自己成年后的体会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重点段是3—8自然段,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表达的;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2)体会方法:多读,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父亲中彩得车——面临道德难题——把车还给库伯。

或者抓住描写人物心情的关键词:兴奋、神情严肃——闷闷不乐——迷惑不解——激动、特别高兴,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读第1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体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重点词句(1):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体会方法:查字典理解拮据的字面意思,再结合上下文理解当时作者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重点词句(2):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体会方法:先查字典了解意思,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重点词句(3):“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从父亲的表情体会父亲的内心。

)重点词句(4):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体会方法:反复朗读,抓关键词,体会父亲的动作。

(教学重点)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学习文中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表达人物感情的方法,试写课后小练笔。

(二)本课重点问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三、情感体验:通过这个故事,体会到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教学重难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理解诚实守信的可贵。

教学准备:一、教师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学生提前进行预习。

四年级下册第5课《中彩那天》预习提纲学校:班级:姓名:导语:同学们,中彩,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呀!中彩那天会有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看一看!一、日积月累(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写错的字:2.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3.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4.趣味识字:(三)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拮据技术精湛迷惑不解梦寐以求。

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

(四)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中母亲说的话。

二、文本细读:1.本文作者回忆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成年后又有怎样的体会呢?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再加上作者成年后的体会,就能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主要内容:2.当得知父亲中彩得到一辆奔驰牌汽车时,“我”和父亲各有怎样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心情?3.你认为这辆汽车该不该留?为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出你的理由。

4.你觉得哪些词语或句段写得好?在文中用“﹏”标出来,并想一想好在哪里。

5.认真阅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6.课文有哪些难懂的地方?在文中做好标记。

三、拓展延伸: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或者小故事。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通过上网或其他方式了解关于彩票的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那天》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

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文中的这个“彩”指的就是父亲中的那辆—一(生:汽车)。

围绕着这辆奔驰汽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二、预习评价。

展示预习情况,评价预习情况、激发预习兴趣。

1.表扬预习提纲完成认真的同学。

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

2.能认真读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同学。

出示学生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一)日积月累。

1. 朗读。

第1段:注意的字音:拮据。

“拮据”是什么意思啊?从哪里读出了经济困难?第2段:注意的字音:“精湛”、“梦寐以求”,并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

2.书写指导。

(1)写正确:(易写错字指导):出示全部生字,易写错字颜色变红(含学生找出的易写错字):德财驶赠①学生观察,找出易写错的笔画。

②并交流明确:德不要少一横,驶、赠,不要多一横,“财”是一个形声字,右边是一个“才”。

(2)写美观:按规律分类指导书写:属惑①出示生字,观察字形结构规律。

②交流并明确:左上包围的,里面的部件部要适当外露。

上下结构的字,上部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二,下部要写得扁宽,托住上部。

③学生练习书写。

3.词语积累(1)展示某些同学积累的词语,齐读。

(2)展示老师分类积累的词语:拮据精湛属于道德奔驰拨打馈赠闷闷不乐缓缓驶过迷惑不解梦寐以求齐读。

强调:分类积累词语,有助于理解、记忆和运用。

(二)理解运用1.整体感知(1)主要内容:展示某同学归纳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归纳方法。

(2)文章写法:展示某同学总结的文章写法,并简要说明寻找的方法。

2.文本细读(1)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难呢?文章又是怎么写出父亲“难”的表现的?①是留车呢?还是还车呢?可真难啊!如果你就是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理由为自己留下这辆车呢?②仔细地默读一下课文,想想父亲留车的理由。

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默读,圈画。

)③交流一下,你找了哪些理由? 并随机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理由。

如:因为我们家非常穷,所以我可以留下这辆车。

因为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所以我可以留下这辆汽车。

④现场模拟:你就是那位父亲:你们家生活那么拮据,你干嘛要还车啊?(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父亲是留下车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是还了车坚持为人的诚信呢?这才是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

“德”字“心”上有一横,就像一把尺子,量出了人世间的是是与非非。

这把尺子要把它放在心上,不要忘了!(2)当道德的天平不知该偏向哪边时,父亲为难了。

作者是怎么写出父亲中彩得车后的为难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3~8然段,想想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中彩得车后的为难?(生默读)哪些地方写出了父亲的为难?句子1: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他为难?“神情严肃”,他本应该高兴、喜悦,但是他却——神情严肃(指名读,教师指导后齐读。

)作者抓住了“神情严肃”这一个神态,就写出了父亲的左右为难。

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也写了父亲的为难呢?【神态描写】句子2: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赶”。

他心里边——很为难。

本来是想高高兴兴地上车,可是却被赶了下来,心里闷闷不乐。

带上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动作描写】这个动作也写出了父亲的左右为难。

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也写了父亲的为难呢?句子3: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这一个“擦”字,就可以感受到父亲的为难。

结合这一动作,想象父亲当时的表情、动作。

(4)心里头有一个永远也打不开的结,把父亲的为难写得多么具体啊!面对这个难题,父亲最终选择了还车。

大家有没有想过,失去了这辆梦寐以求的车,父亲他得到了什么呢?这正如母亲所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母亲是这样说的,父亲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三、迁移运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学习了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想象一下: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神态、动作、语言等等)。

四、拓展延伸。

阅读关于诚信的故事。

五、限时检测。

(限时闭卷)板书设计:留? 神态中彩那天道德难题动作还? 首尾呼应限时检测题:四年级下册第5课《中彩那天》限时检测题学校:班级:姓名:一、我会填。

dào dé1.父亲中彩了,却面临着一个()()难题。

cái2.一个人只要活的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富。

bēn chíkuìzènɡ3.一辆崭新的()()牌汽车()()给父亲,父亲却神情严肃,我míhuò真是()()不解。

二、解释词语。

梦寐以求: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五、小练笔。

想象库伯把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