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教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__冲__破__敌___阵__和___横__渡__长__。江
(二)对照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中路 军
西路 军
东路 军
30万 安庆-芜湖
【预设】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 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
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 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 达效果?
【预设】“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敌溃我胜的原因:(1)、我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2)、敌军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突 出了文章中心。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背景介绍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 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yú) 顽抗,(隅: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 经营3个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 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凌晨 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则消息,全面 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
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主安体 庆具之体叙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 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述着新闻人事民实。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
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
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 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背的景、英结雄语 式的
(2)语言鲜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①“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 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 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
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 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 感情色彩鲜明。
②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 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 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 断”一系列动词,鲜明地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 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 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 道内容的需要。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这则消息的六要素。(独学)
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午夜起至4月21日 地点:安庆、芜湖之间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为打倒蒋 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二十日夜,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安庆、 芜湖线,二十一日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
主旨归纳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 歌颂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写出了敌军的溃不 成军,毫无斗志。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 极大鼓舞。
四、拓展延伸 比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异同。
【预设】 (1)两文的相同点: ①文体相同:都属于消息(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消息的文体知识)。 ②作者相同:两则消息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③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④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⑤大背景相同:都报道渡江战役。 ⑥具体写法相同: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 节节败退形成对比,突出我军的神勇。 (2)两文的不同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只报道了中路军的渡江情形,内容 集中,结构单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形,内容复杂,但脉络清晰。先总括千里战线,再分步 叙写,多而不杂。
④“突破”:指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准 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往往是地区或时区的界 限);“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意思 比较广泛,也可指陆路);“24小时内”,时限明确;“即 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 “至发电时止”,时限更为确切;“余部”,军事术语,准 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 ⑤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 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 顽强”,这就非常恰当确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 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低敌人,而能恰到好处 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 意志和英雄气概。
预习检测:
一、消息的定义
新闻的一种类型
具有社会价值
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 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_真__实__、__及__时___、 __简__明___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做笔记】:新闻的特点:真实、及时、简明。 (文字少、篇幅小)
二、新闻的要素
新闻的六要素:5W+1H = 记叙文的六要素
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合作探究
写我军
参战部
队之多,
目标明
主体部分报道人民解放军“英只动雄之用众船式, ”战动斗确果,,断行、
是怎么具体报道的?
渡江场 面之大,
迅捷, 表现出
展现出
一种勇
正义速之度快 师,
往直前 的气势,
岸,【不预到设2速战】4度果小快丰有时正,面30描万写人。民如解:万放船军伐“的齐即无有恢道放道弘已”,突直破取敌展军之对现作勇阵我战。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
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预设】不能,这样写明确消息的出处和报道时间,表明材料真实准 确,报道及时。 (2)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消息的___导__语_____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 :_从__兵__力__、__战__线__、__战__况_ 三个方面概括渡江战役的战绩统领全文。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有对比反衬气。势。如:遇着人民
解放军,国民党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
纷溃退。
(概括新闻事实+提炼作者的情感态度)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 了我军的渡江战役及其成果,用简洁的 语言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结果, 饱含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和 深深的自豪之情,也充满了作者对敌人 的嘲讽。
35万 九江(不含 )-安庆
35万 芜湖-江阴
20日夜-- 21日夜
21日17时- 22日22时 21日17时- 22日22时
战况
首战告 捷
全部渡过
锐不可
渡过2/3 当
大部分已 英勇突
渡过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预设】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 说东路军?
1、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语言准确,情感鲜明。
交流收获
消息的特点
六要素
1.真实性 2.及时性 3. 简明性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 因、经过、结果。
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写作特色
1、分步叙写 2、详略得当。 3、穿插议论
作业:
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与生活有关的 某件事或某次活动。
要求:1.拟出恰当的标题; 2.注意导语的概括性; 3.主体部分语言简明、准确。
息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
结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
自学检测
默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
课文中的这些语句既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同时又将作者的 情感态度蕴含其中。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的“示例”进一步品读课 文,体会消息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1)语言的准确、凝练。
①例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 到日、时。 ②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地表现了我军指 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③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 统地说“消灭”或“打垮”。用两个动词,分别表达两种不 同的战果),“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 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在长江 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 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既有助于“真实”地反映 战况,又能恰当确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③1945年到1949年,是国共较量决胜的时期,也是毛泽东一生 中为新华社撰写新闻最多的时期。被称为“新华社首席记者”和“级别 最高的记者”。 毛泽东写作十分勤奋,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鲜 明、生动,一天为新华社写两三篇稿件是常有的事。
④2001年,新华社出版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华社撰 写的新闻作品》一书,收录了毛泽东的新闻作品58篇,篇篇都堪称 新闻学的经典范文。
合作探究
——赏析新闻语言的特点
教师示例: (1)“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明确】中、西、东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百万”一词体现了 消息语言的准确性。“横渡”写出了我军由水路进军浩浩荡荡渡过 长江的恢宏气势。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不含”指不包括,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避免了歧义。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体现 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毛泽东
作者及作品介绍
毛泽东一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 ①1918年秋,毛泽东在李大钊的建议下参加了“北大新闻研究会”
开始了他的新闻学启蒙教育。 (北大新闻研究会”是中国第一个新 闻学研究团体)
②1919年7月,年仅26岁的毛泽东创办了湖南省学联刊物《湘 江评论》,并亲自担任主编。9月中旬,毛泽东接手主编《新湖 南》。1923年,毛泽东与李达共同创办并主编湖南自修大学校刊 《新时代》。1925年,创办并主编了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党中央宣传 部机关刊物《政治周报》。
2、将这则消息概括缩写成为一句话新闻。(对学)
【预设】二十一日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长江,占 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 【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新闻的主体对象+事情结果】
3、结构解析
电头 点明消息
的出处和报道时
来自百度文库
间。
导语 概括
新闻事实,
总领全文。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闻事实 的高度浓缩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
谁(Who)、何时(When)、何 地(Where)、何事(What) 为何(Why)、经过结果如何( How)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原因、事件经过、事件结 果。
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如何做了某 事经过结果如何。
三、识记字音
溃退 kuì 执行 zhí 魁首 kuí 鳌头 áo 诞生 dàn 横渡 héng 歼灭 jiān 签订 qiān 要塞 sài 芜湖 wú 督战 dū 荻港 dí 授予 shòu yǔ 摧枯拉朽 cuī 锐不可当 dā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