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消息二则
学习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 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 、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文体知识
新闻
(1)新闻定义:又称消息,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 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 、新闻评论、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新闻的特点:公开性、真实性、时效性。
(3)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主要部分
辅助部分
(4)新闻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
读一读

芜湖

督战
zhū
诸城
sài
要塞

摧枯拉朽
பைடு நூலகம்

kuì
荻港 溃退
xiè
jiān
泄气 歼灭
dānɡ
锐不可当
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的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受到了致命打击。为了获 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国民党反动派大 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 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 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 。解放军部队于当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强渡长江,突破国民党长 江防线。22日2时,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 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 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 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 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 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 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第1课《消息两则》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两则》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作者简介
➢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No ➢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Image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消息二则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 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 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 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 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具体告知: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新闻?的六要素 何时 1949年4月20日 何地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何人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 敌军
何故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 个月的长江防线
何事 万船齐发,直取对岸
如何 胜利南渡长江
再次浏览全文,说说你从文中看到作者的主观看 法和情感没有?
No Image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 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一、思考问题
1.标题中的“百万大军”改为“几路大军”行不行?
准确性 真实性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可以吗?
时效性
一、品味语言
我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是
,它写出了
No Image
我觉得本则新闻是带(不带)作者的主观看法的,我从
下面词语(短语/句子)看出来:“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 大约 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不能去掉。“大约”是 概数 ,不是确数,体现 了新闻语言的 准确性 ;如去掉,则说明是具体 三十万人,过于绝对。
3.“国民党的 广大 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
不能去掉。“大约”是 概数 ,不是确数,体现了新闻语言 的 准确性 ;如去掉,则说明是具体三十万人,过于绝对。
《消息二则》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 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 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 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 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 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 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 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 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新闻的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应是中立、客观的,不带 作者主观倾向和看法的。再次浏览全文,说说你从两则消息中看 到作者的主观看法和情感没有?
词语集锦
• 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 万船齐发 直取对岸 锐不可当 • 泄气 督战 歼灭 要塞 业已
解题——何为消息
报道事情 概貌 而不讲述详细经过和细节,以 简要 的 语言文字传播新近事实。
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 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 内容准确真实(客观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知识链接
消息
近代,“消息”一词,指事物变化的信息,在新闻学中,也用来指一 种固定的新闻体裁,有时又叫新闻。一般我们在狭义的意义上使用新闻这 个词的时候,指的就是消息。消息作为一种文体,指的是报道事情的概貌 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 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 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整体感知
3.如果你要把本则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 样说?如果要比较完整地告知,你会怎么说?如果要具 体地告知,你又会如何说呢?
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 人渡过长江。
品味语言 1.揣摩下面句子,体会其内涵和表达的情感。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 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 自豪之情。“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国民党军准备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 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 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国民党军不堪一击。
品味语言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 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 城进击中。
“不到”“即已”“正”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 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 当的态势和敌军的不堪一击表现得淋漓尽致。
品味语言 2.朗读课文,说 一 说 本 文 的 朗 读 基 调 应 该 是
消息二则
第2课时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分别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4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4张)
2.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 容和层次。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 披靡的气势。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新课导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
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
了一个庞大的新视闻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
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 内外各种即时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 不出户,便遍知天下事。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背景资料
一九四九年初, 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 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 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 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 于4月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 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 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 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报道了中路军 战况。22日夜, 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 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 24小时内即已渡
过30万人。 21日下午五时起, 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 该路35万人
民解放军已渡过2/3, 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
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
广大南岸阵地, 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
情一样,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 1
一、这篇新闻的六要素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课文最后
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何事: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 何故: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 如何:取得作战胜利,封锁长江。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
1.找出消息的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结语。 2.勾画出这则消息的几个要素:何时、何地、 何人、何事。 3.思考电头有什么作用?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
知识卡片: 消息
1.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特点: 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篇幅短小。 4.写作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来自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作品有《沁园春. 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
课堂小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约三十 万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也从 侧面反应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整体感知
自学任务
自读课文,完成:
1.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2.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1.根据上节所学内容,找出本则消息的新闻要素。
何人: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
长江战线
何事: 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国军民为党打反倒动蒋派介拒石绝,签解订放和全平中协国定而,发人起民的解渡放江
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彰显了我国不畏强敌、维护世界和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以中国智 慧贡献抗疫力量。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 开幕式上提出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科学 评议全球抗疫需要,凝聚世界抗疫共识,反映人类发展的切实 需求,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全球战“疫”刻不容缓,构 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当其时。 (1)一句话概括新闻报道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评价事件,发 表见解),看看它属于新闻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效果?
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 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
中、西两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即抵抗都很微弱;
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
在最后写,可使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
纪念章使用紫铜胎镀金、银材质,通径为50毫米。纪念章核心部分为 志愿军战士形象和70束光芒,以和平鸽、水纹和中朝两国国旗元素编制的 绶带环绕四周,外围采用五星、桂叶和象征五次战役的箭头等元素,组成 金达莱花的五瓣造型,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寓 意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6张PPT)
第二则消息是第一则的延续和扩展,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 全面报道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情况,足见这一战役的磅礴气势。这两则消息在时间 跨度、事件广度、内容深度上均有所不同。因此,这两则消息都能而且都要刊发。
活动设计
活动二:学做播音员
点我放消息播报
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节奏播报这两则消息。
把握语调、语速、节奏等要素。 新闻以陈述事实为主要内容,它不像 散文、诗歌,有强烈的情感。新闻中 很少用到叹号、问号等,所以播报的 时候一般采用陈述语气。另外,要读 出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层次感,导语和 主体之间停顿的时间可以稍长一点儿。 像本课这样激动人心的消息,播报的 时候声调可以高亢一些。
“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 “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 “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
品析语言
删一删: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不好。“不含”这个词能准确说出渡江区域中不包含九江这 个地方。
写法探究
1.议论性强。 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此种情况,一方面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 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段议 论,从两方面分析造成“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 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有很强的政治性,从而使这则 消息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整体感知
1.阅读这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六要素,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何__时__ 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22时 何地 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_何__故__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如何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为中、西、东路横渡长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课件(幻灯片47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课件(幻灯片47张)
这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全文的 核心内容(或者是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概括)。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kuìtuì
( 溃退 ),毫无斗志。
(2)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
和平,都很 xièqì( 泄气 )。
南京治安维持委员会主任委员马青苑,
副主任委员吴贻芳及委员等同叩
梗酉③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注释】①勋鉴: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 后。②饬:饬令。③梗酉:发电文的时间,即二十三日酉时。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1.这则消息主要报道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 分)
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国民党官兵正在逃窜;人 民解放军正向南京急进;南京人民组织成立了治安维持委 员会,并致电毛泽东主席。
何时 (2) _1_9_4_9__年__4_月__2_0__日__夜__—__2__1_日__夜_______________
何地 (3) _长__江___(__在__芜__湖___、__安__庆__之___间__)______________
何事 (4) _大___约__三__十__万___人__渡__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
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顺利?
战斗英雄:①_我__们___的__渡__江___过__程__是__非___常__顺__利___的__,__但__是___战__斗__也___ _十__分___猛__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品析语言
(4)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态度?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体现了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堪一击, 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和对敌军的藐视。
归纳主旨
该消息全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的概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国民党军 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赞扬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 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2.新闻六要素:何 时 何 地 何 人 何 故(起因) 何 事( 经 过 )如 何(结果)
3.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 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4.新闻的三特点: 真实性:所报道事件必须绝对真实,容不得任何虚构、夸大。 及 时 性 :报道必须迅速及时。 简明性:语言简洁精练、简明扼要地报道出事实。
何事 (经过)
中路军 西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
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如 何 ( 结 果 ) :人民解放军将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2.找出并概括这则新闻的结构:
写作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 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 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 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中路军: 首战告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具体描述
西路军: 锐不可当
渡江战况
东路军: 英勇突破
23
安庆 九江
芜芜湖湖
江江阴阴
24
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 么这样安排?
作者按中路军、西路军、西路军的 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且渡江顺利, 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但东线敌军抵抗较为 顽强,所以叙述完中路军的渡江情况后, —紧接着叙述西路军的渡江战况,最后写东 路军的激战,文章达到高潮。
毛泽东
1
识记字音
溃退 kuì 横渡 héng 歼灭 jiān 要塞 sài 芜湖 wú 督战 dū 荻港 dí 摧枯拉朽 cuī 锐不可当 dāng
2
作家作品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湖南省湘潭县韶 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 者。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 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七律.长征》等。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2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 军
西路 军
东路 军
30万 35万 35万
安庆-芜湖
九江(不含 )-安庆 芜湖-江阴
20日夜-- 21日夜
21日17时- 22日22时
21日17时- 22日22时
全部渡过
渡过2/3
大部分已 渡过
22
2.说说主体可以分几个层次?
17
经过与结果: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4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4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输入标题文本
情境导入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第一部分
输入标题文本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写作背景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输的入伟标大题胜文利本,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 由于反动派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 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2日2时,在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新华社播发 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报道了中路军的战况。
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
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
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
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 正文
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
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品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要求: 1.理解重点词语,语音准确; 2.思考从标题得到哪些信息; 3.知晓消息大意,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理清消息的结构。 4.体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语言魅力
浅谈从标题获得哪些信息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 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 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 含义,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 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 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结语
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 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部编版语文
2. 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 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 复。
结语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 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
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 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 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
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 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 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1、标题及其作用
简洁、概括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 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 敌人的气势。
2.找出文章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作用:高度概括事件主要内容、从作战 兵力、作战区域及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 文,引起下文。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 强,及时准确。
4、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不
标题 主标、副标
可 少 的
导语 常为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
三 部 分
主体
起下文。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大
背景 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产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历史背景等。
结语
5、新闻的六要素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 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 韶山冲,去世于中华人民共和 国北京。中国革命家、政治家、 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诗 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 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 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

导 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均是人 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
主 体
二十日夜 起,……课 文最后。
整体感知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过的人数。表现了 解放军攻击的神速和战果的辉煌。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志气,灭敌军威风。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 具体交代了东路军的渡江作战情况。
精读细研
作者在文中第一次 提到“汤恩伯”的目的 是什么?
精读细研
用事实证明国民党官 兵不想再打了,事实胜于 雄辩,解放军的胜利、国 民党的溃败已是人心所向 。
精读细研
“我已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一句中 的“歼灭”和“击溃” 两个词省略一个行不行 ?为什么?
精读细研
不行。“歼灭”是把 敌人消灭掉,“击溃”是 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完 全丧失战斗力,连用这两 个词区别出不同的作战结 果。去掉任何一个则不合 乎实际,表达也不准确。
精读细研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 万人渡过长江。”“已” 和“大约”能否去掉?
精读细研
不能去掉,“已”是 “已经”,表明解放军三 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 “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 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精读细研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南渡长江》报道的是一 场大战,却只用了不到 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 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 写渡江和战斗的情景?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 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 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 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特色
1、分步叙写 2、详略得当。 3、穿插议论
作业:
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与生活有关的 某件事或某次活动。
要求:1.拟出恰当的标题; 2.注意导语的概括性; 3.主体部分语言简明、准确。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__冲__破__敌___阵__和___横__渡__长__。江
(二)对照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中路 军
西路 军
东路 军
30万 安庆-芜湖
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合作探究
写我军
参战部
队之多,
目标明
主体部分报道人民解放军“英只动雄之用众船式, ”战动斗确果,,断行、
是怎么具体报道的?
渡江场 面之大,
迅捷, 表现出
展现出
一种勇
正义速之度快 师,
往直前 的气势,
岸,【不预到设2速战】4度果小快丰有时正,面30描万写人。民如解:万放船军伐“的齐即无有恢道放道弘已”,突直破取敌展军之对现作勇阵我战。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
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预设】不能,这样写明确消息的出处和报道时间,表明材料真实准 确,报道及时。 (2)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消息的___导__语_____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 :_从__兵__力__、__战__线__、__战__况_ 三个方面概括渡江战役的战绩统领全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这则消息的六要素。(独学)
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午夜起至4月21日 地点:安庆、芜湖之间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为打倒蒋 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二十日夜,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安庆、 芜湖线,二十一日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
【预设】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 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
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 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 达效果?
【预设】“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敌溃我胜的原因:(1)、我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2)、敌军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突 出了文章中心。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
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主安体 庆具之体叙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 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述着新闻人事民实。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
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
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 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背的景、英结雄语 式的
合作探究
——赏析新闻语言的特点
教师示例: (1)“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明确】中、西、东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百万”一词体现了 消息语言的准确性。“横渡”写出了我军由水路进军浩浩荡荡渡过 长江的恢宏气势。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不含”指不包括,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避免了歧义。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体现 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毛泽东
作者及作品介绍
毛泽东一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 ①1918年秋,毛泽东在李大钊的建议下参加了“北大新闻研究会”
开始了他的新闻学启蒙教育。 (北大新闻研究会”是中国第一个新 闻学研究团体)
②1919年7月,年仅26岁的毛泽东创办了湖南省学联刊物《湘 江评论》,并亲自担任主编。9月中旬,毛泽东接手主编《新湖 南》。1923年,毛泽东与李达共同创办并主编湖南自修大学校刊 《新时代》。1925年,创办并主编了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党中央宣传 部机关刊物《政治周报》。
(2)语言鲜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①“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 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 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
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 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 感情色彩鲜明。
②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 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 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 断”一系列动词,鲜明地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 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 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 道内容的需要。
息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
结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
自学检测
默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
谁(Who)、何时(When)、何 地(Where)、何事(What) 为何(Why)、经过结果如何( How)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原因、事件经过、事件结 果。
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如何做了某 事经过结果如何。
三、识记字音
溃退 kuì 执行 zhí 魁首 kuí 鳌头 áo 诞生 dàn 横渡 héng 歼灭 jiān 签订 qiān 要塞 sài 芜湖 wú 督战 dū 荻港 dí 授予 shòu yǔ 摧枯拉朽 cuī 锐不可当 dāng
1、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语言准确,情感鲜明。
交流收获
消息的特点
六要素
1.真实性 2.及时性 3. 简明性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 因、经过、结果。
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④“突破”:指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准 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往往是地区或时区的界 限);“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意思 比较广泛,也可指陆路);“24小时内”,时限明确;“即 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 “至发电时止”,时限更为确切;“余部”,军事术语,准 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 ⑤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 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 顽强”,这就非常恰当确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 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低敌人,而能恰到好处 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 意志和英雄气概。
主旨归纳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 歌颂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写出了敌军的溃不 成军,毫无斗志。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 极大鼓舞。
四、拓展延伸 比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异同。
【预设】 (1)两文的相同点: ①文体相同:都属于消息(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消息的文体知识)。 ②作者相同:两则消息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③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④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⑤大背景相同:都报道渡江战役。 ⑥具体写法相同: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 节节败退形成对比,突出我军的神勇。 (2)两文的不同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只报道了中路军的渡江情形,内容 集中,结构单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形,内容复杂,但脉络清晰。先总括千里战线,再分步 叙写,多而不杂。
背景介绍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 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yú) 顽抗,(隅: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 经营3个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 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凌晨 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则消息,全面 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2、将这则消息概括缩写成为一句话新闻。(对学)
【预设】二十一日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长江,占 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 【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新闻的主体对象+事情结果】
3、结构解析
电头 点明消息
的出处和报道时
间。
导语 概括
新闻事实,
总领全文。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闻事实 的高度浓缩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
预习检测:
一、消息的定义
新闻的一种类型
具有社会价值
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 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_真__实__、__及__时___、 __简__明___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做笔记】:新闻的特点:真实、及时、简明。 (文字少、篇幅小)
二、新闻的要素
新闻的六要素:5W+1H = 记叙文的六要素
35万 九江(不含 )-安庆
35万 芜湖-江阴
20日夜-- 21日夜
21日17时- 22日22时 21日17时- 22日22时
战况
首战告 捷
全部渡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