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分析
ELES模型计量分析
![ELES模型计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d59ea20029bd64783e2c0d.png)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计量分析05经济学基地班 陈 利 40501142摘 要:本文根据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 )模型的基本理论,运用2005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在消费结构上呈现吃、交通和通信、教育和娱乐、居住、医疗保健、家庭设备、衣着、杂项商品和服务的格局,消费对经济贡献率算比较乐观,未来几年全国各城镇地区的餐饮业、交通运输以及通讯行业、建筑和装饰行业有较强的发展势头。
关键词: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 ) 城镇居民 消费结构消费需求被称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居民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构成或比例关系。
优化消费结构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在消费结构分析中,目前通常采用的是恩格尔函数(Engel function )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ed Liner Expenditure System , 简称ELES )模型,二者在形式和内涵上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ELES 模型的突出优点在于:它考虑了收入和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把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行为,在没有价格资料的情况下,也能根据截面数据资料估计出各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进行需求结构估算,可以计算出收入弹性,进行需求弹性分析。
近年来,许多学者已对我国居民消费状况作了研究,例如徐文松等(2004)重点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预测,张洁颖等(2007)对浙江、湖南两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作了比较等,这些研究对深入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具有深远意义,但是由于统计数据和研究重点等方面的原因,相关研究并没有采用最新全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的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构成予以深入探讨。
案例三:中国各城市居民消费分析
![案例三:中国各城市居民消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ed56727fd5360cba1adb55.png)
案例三:中国各城市居民消费分析(一)案例目标生产,收入、分配与使用,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循环过程。
收入分配是这个过程的中间环节,承前启后。
收入分配核算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中之一,涉及多个账户,核算内容包括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可支配收入和使用核算。
本案例以收入使用中的居民消费结构为目标,分析不同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构成的差异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二)案例背景我国从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消费需求不足仍是我国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区差距及时间的变迁,使得居民在消费行为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研究地区差异和时间变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对有效制定地区消费政策、促进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增长有着经济的意义。
(三)分析方法Panel-Data就是“平行数据”或“面板数据”。
它是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
因此,平行数据模型相较于只利用截面数据或只利用时间序列数据的模型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可以从多层面分析经济问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需要对收入差距较大的各城市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同时又要考虑到不同年份收入对消费的不同影响,因此,该模型适合分析的需要。
1.Panel Data模型截面数据是选择同一时间上不同区域的数据作为样本观测值,而时间序列数据是选择同一区域在不同时间上的数据作为样本观测值,二者在实际应用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对只利用截面数据或只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经济分析而言,Panel Data模型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Panel Data模型通过对不同截面单元不同时间观察值的结合,成为“更多信息、更可变、变量之间更少共线性、更多自由度、更有效”的数据。
它通常提供给研究者大量的数据点,这样就增加了自由度并减少了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改进了计量经济估计的有效性;第二,Panel Data是对同一截面单元集进行重复观察,能更好地研究经济行为变化的动态性。
我国城镇居民肉类食品需求的计量模型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肉类食品需求的计量模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e919c4050876323112126d.png)
体系 的研究与应用. 农业新 技术 ,2 0 ,6 - . 04 :8 9
A ay i n Ve e a l oe ae Ma k tP ie Mo ioig i ej g n lss o g t be Wh ls l r e rc ntr B i n n n i
o e ig A c rig t terlt nhpb t envg tb ait n ssp l v ltef c a o f eeal r ec u f in . codn ea o si ew e e e l v r ya di upyl e, u t t no gtbep c o l b B j oh i ae e t e h l ui v i de
和城镇居 民消费 的奶类价格 ,设定多元线型 回归模 型 如下 :
lQ=po n +p2 I n n +D1 P n +D3 DL+D4 NL l l l n +8 l
其中:
P 一 D 卜
城镇居 民肉类食品需求
城镇居 民消费 的肉类食品平均价格 城镇居 民消费蛋类的平均价格
摘
要 :本文采用需求函数模 型分析 了我 国2 0 ~2 0年 3 个省 市 自治区城镇居 民肉类食 品需求及其影响 因 o5 0 6 1
素 。结果表明 ,肉类食品 已经成 为我 国城镇居 民的重要必 需品 ,我 国城镇居 民肉类食品需求对价格比较敏 感,且
肉类食品 已经到 了高价状态。并据 以上结论提 出了相关政 策建 议。 关键词 :肉类食品需求 ;计量模 型分析 随着我 国经济 的发展 ,人 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肉 类食 品已经成为人们生 活 中不 可缺少 的一部 分 。关注 长期 以来 肉类食 品消费一直 占据着 人们生活 的重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比例的计量分析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比例的计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82ed2884868762cbaed599.png)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比例的计量分析罗宇琦摘要:居民家庭消费近年来在消费中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本文利用1997-2016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基本情况,借助Eviews 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建立计量模型,对城镇居民家庭各方面人均消费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关键还是要提高收入,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对政府改善民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多元线性回归方程;Eviews 一、研究意义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有很大变化,也伴随着一些新特征。
突出的表现就是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
分析居民的消费行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展,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良性循环等。
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发现已有大量学者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方面进行研究。
同时备受关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却持续走低,居民消费倾向不足等。
如何振兴和发展消费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数据和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收集的数据,运用EViews 软件建立了回归模型,对城镇居民家庭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比例进行计量分析。
收集的数据源于国家统计局1997-2016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基本情况,具体数据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y )、人均食品消费支出(x1)、人均衣着消费支出(x2)、人均居住的消费支出(x3)、人均家庭设备和用品的消费支出(x4)、人均医疗保健方面消费支出(x5)、人均交通及通信的消费支出(x6)、人均文教娱乐方面服务的消费支出(x7)和人均其他消费支出(x8)等九部分内容。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1997-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其他各方面消费支出都增长得很快,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5160.3元,而2016年达到了33616元.比1997年增长了6倍多;城镇居民各方面人均消费支出和1997年相比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
![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630cbbf4afe04a1b071ded5.png)
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一、研究的目的本案例分析根据1985年~2014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并在预测2016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发展趋势。
从理论上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提高。
随着消费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消费日益多样化,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
因此,政府在制定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时,考虑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鼓励消费,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模型设定20089636.2412380.40200910694.7913627.65201011809.8714769.94201112432.2216015.58201214336.8717699.30201315527.9719732.86201416857.5121574.72为分析1985—2014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性支出(Y)的关系,作下图所示的散点图。
图1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散点图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性支出(Y)大体呈现为线性关系,为分析中国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的数量规律性,可以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Y=β+βX+ui12i三、估计参数一.T检验Eviews 的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表2 回归结果① 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184.59590.780645i i Y X =+(41.10880)(0.004281) t =(4.490423) (182.3403)2R =0.999159 2R (修正值)=0.999129 F =33247.99 n=30 ② 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α=5% 2t α(n-2)=2.048 ]^^2222222ˆˆˆˆ[()()]1P t SE t SE ααβββββα-≤≤+=- =P (0.780645— 2.048*0.0042812β≤≤0.780645+2.048*0.004281)=P (0.7719 2β≤≤0.7894) =95%二异方差检验三序列相关性检验四、模型检验1、 经济意义检验所估计的参数β1= 184.5959,β2=0.780645,说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元,可导致人均消费性支出提高0.780645元。
计量经济学分析模型
![计量经济学分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9e472770066f5335a812191.png)
计量经济学分析模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迅速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由于分配机制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在达到稳定小康之后,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本文旨在对近几年,我国城镇年人均收入变动对年人均各种消费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我们综合了几种关于收入和消费的主要理论观点;本文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数据,运用一定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而我们建立了理论模型。
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和影响消费的一些因素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并找到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回归;Eviews目录摘要 (II)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2)2 经济理论陈述 (3)2.1西方经济学中有关理论假说 (3)2.2有关消费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 (4)3 相关数据收集 (6)4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9)5 模型的求解和检验 (10)5.1计量经济的检验 (10)5.1.1模型的回归分析 (10)5.1.2拟合优度检验: (11)5.1.3 F检验 (11)5.1.4 T检验 (12)5.2 计量修正模型检验: (12)5.2.1 Y与的一元回归 (13)5.2.2拟合优度的检验 (13)5.2.3 F检验 (14)5.2.4 T检验: (15)5.3经济意义的分析: (15)6 政策建议 (16)结论 (17)参考文献 (19)城镇居民消费模型分析前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影响不断加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有了一定的调整,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对其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的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旨在对近15年我国城镇年人均收入变动对年人均各种消费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有关数据进行了计量经济的检验,通过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据此建立了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长期均衡模型。
计量经济学——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a47ab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0.png)
吉林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答辩记录及评语一、答辩记录二、评语摘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本文采用1994年至2011年的CPI指数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m2同比增长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这些经济数据对CPI的影响。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分析一、序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近几个月来中国物价上涨速度持续过快,出现了一定的通货膨胀,由于严重化的趋势,这必将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影响CPI变动的因素进行探讨,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实行很好的宏观调控。
二、变量选取表1 1994年至2011年我国有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因1993年对汇率采取的政策变化,无数据,所以数据选取自1994年起,至2011年结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三、实证分析(一)建立模型1、根据分析和数据建立了如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选取CPI 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记作Y ; GPD 增长率为第一解释变量,记作X1;一年期定期利率为第三解释变量,记作X2;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第四解释变量,记作X3,单位元; 外汇储备量为第五解释变量,记作X4,单位万亿美元。
μβββββ+++++=443322110x x x x y2、根据1994年至2011年期间的数据建立模型。
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得到原始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所估计的回归模型为Y=-34.63015+0.486148x1+2.011897x2+2.978864x3+2.768638x4 与此模型相对应的相关检验统计量分别为:69783.20,822531.0,864288.022===F R R ,DW=1.798283617227.0,447770.0,690784.6,826132.0,652373.043210====-=t t t t t四、模型的检验及修正(一)实际意义检验这个方程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GDP 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Y 就增加0.486148;一年期利率 2X 每增加一个百分点,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Y 就增加2.011897;汇率3X 每增加1元,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Y 就增加2.978864元;外汇储备量 4X 每增加1亿元,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Y 就增加2.768638亿元。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56101d14791711cc79174a.png)
根据 《 中国物价盟城镇居 民家庭 收^调
式 中 P是第 种商 品的价格 . 是对第 i 货膨胀等 固素的影 响 ,能 比较 准确地反 映出 . q . 查统计年鉴》 中关于城镇居 民家庭 讽在 情 消费 支出分 为食 品 、 收着 家庭 设 种商 品的消费量 , =  ̄ 是对第 i v pt . 种商 品的消 收 人与各项消费支出之 的数量关 系 刚 瞄 况的资料 . 备用品 及服务 医疗 保健 、 交通 和通讯 、 乐 娱 的计算 过 程 如 下 : 费 支 出.: v 是人均 消费总 支出 , 是对 由 在 截 面数据 上作静 态 分析 比较 , 和 n 教育文化服 务 、 居住 、 杂项 商品八大娄 利用 P 为常 数 , 统计软 件 s S l,, 19 、9 7 t 9 P S o 对 9 5 】9 、9 三年 o 9 第i 种商品 的基 本需 求 量,. 是对第 i 商 P 种
把 () 5 式代A ) c 式得: 3
3 ’ 3 型时 , 太都假定消费者是 理性 的 . 即在收^ 和 边际消费倾 向 1 替换边 际预算 份额 1 具体 价格 的约束 F 追求效用最 大化 所 本文选 表 如 下 : 用 线 陛支 出系统 ( F ) 扩展的鳗 性支 出 I s和 系统 r L S 建立消费结树模型 EE ,
维普资讯
| l l
_ ; l l l l i
关于我 国城镇居 民消 费结的 本 求 出,∑P 是凡 基 消 均 本 费
々 Ⅱ= H B p
J=
' 鼍
一
结 构作
扩大内需 .就必须先对居 民的消费状况
1 XS的 般形式为 :
p + “1∑B q Ⅱ B∑d 一 . : )
i= I = 】
两类常见计量模型的建模与误区分析——以江西城镇消费数据为例
![两类常见计量模型的建模与误区分析——以江西城镇消费数据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1cb446f27d3240c8447efcc.png)
可 以通 过 计 量上 的 经 济关 系 来 了解 现代 经 济 生活
的数量 关系 ; ()经济 计量 关系 的建立要 把经 济理 2
的 一 些 重 要 步 骤 和 误 区 , 出 了一 些 在 计量 建 模 给
思想方 法上 的重要 启示 。
细的模 型建立与误区分析 ,得到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解决 了一些实际建模操 作上遇到 的棘手 问题。 关键词 :计量建模; 区分析; 收入模型;RI 误 绝对 A MA模型 中图分类号 :0 1. 2 22 文献标识码 :A D : .9 9 .s.6 48 8 . 1.5 0 OI 03 6 /i n17 —052 0 . 5 1 js 0 00
第 3 卷 第 5期 1 21 0 0年 9 月
V 1 1 No o. . 3 5 S p 2 1 e.00
井 冈山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n l f ig agh nUnv ri Naua c n e ora o n g n s a iesy( trl i c) J t S e l 8
M o DELI NG AND I UNDERS M S TANDI NG S ANALYS S O F I TW o CoM M oN ECo NoM ETRI M oDEL:BAS C ED ON J AN GXIURBAN I CoN S UM PTI oN DATA
13 9 3年 的 E o o er a的创刊 号社 论 中, cn m tc i 费里 希 写 下 了一段 话“ 经验表 明 ,统计 学 、经 济理 论 和 数 学 这 三 者对 于 真 正 了解现 代 经济 生活 的数 量 关 系来 说 ,都 是必要 的 ,但 本身 并非是 充要 条件 ,三 者结 合起来 ,就是 力量 ,这 种结 合便 构成 了计量经 济学”J I J。这一 句话 ,对 计 量经济 学 的构成 做 了深 刻 阐述 ,并概 括性地 给 以计 量 建模理 论 、方法 和方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25891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7a.png)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居民消费水平反映着人们对于满足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本文就我国近阶段消费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利用Eviews软件对我国1993年至2011年的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揭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正文:一、文献综述:1.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学背景消费,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影响生产;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消费的水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内生产总值口径,即包括劳务消费在内的总消费进行计算的;是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的数量指标;消费进行计算的;计算公式为:2.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有:⑴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平均每人全年主要有消费品的消费量、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人均居住面积、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平均每人生活用电量等;⑵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普及程度指标;自来水普及率、煤气普及率、平均每百户主要家用电器拥有量、电话普及率等;⑶反映消费水平的消费结构指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的比例、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比例、不同质量消费晶的消费比例等;⑷平均消费量的价值指标;平均每人消费基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额、平均每人用于各项生活消费的支出等;3.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物质上长时间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居民消费受到严重制约,中国社会传统的重积累、倡节约的消费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抛弃了自然经济模式下自给自足的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注重消费效益,强调消费带来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特别是2改革开放后以来,住房、通信及电子产品、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文化教育、汽车等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信贷消费、理性消费、个性消费等消费形式也开始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形成了当前中国居民西方消费主义与东方重积累思想并重的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观念;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出口贸易也因此受挫,政府启动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如何刺激国内消费以拉动经济一时间成为全国热点话题,这引起我们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思考;二、实证模型1. 变量选取:居民的消费水平往往受到许多因素影响,需要分析各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本文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共选取1993~2011年的数据,将居民消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2. 模型初步提出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大小,我们选取Y 为居民消费水平,X2为国内生产总值,X3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X5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X6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的对数模型如下:Y=β0+β1X 2+β2X 3+β3X 4+β4X 5+β5X 6+u i(1) 用Eviews 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作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如下:通过结果可以看出,变量x2、x3、x4、x6的t 检验值均大于临界值145.2)519(025.0=-t ;说明经t 检验这4个参数均显着不为0,即为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居民消费水平均有显着影响;并且,模型中149.4247=F ,明显大于18.2)19,5(05.0=F ,说明各因素联合起来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显着;3. 多重共线性检验 1计算变量间相关系数:从上图可知, x2与x3,x3与x5,x3与x6,x5与x6之间都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2 进行逐步回归,直至模型符合需要研究的问题,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Y 对X2,X3,X4,X5,X6的一元回归,结果如下:其中加入X2的方程调整的可决系数最大, 以X2为基础, 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结果如下表:经比较,新加入X4的方程调整可决系数改进最大, 各参数的t 检验也都显着,但是x4参数的符号与经济意义不符合;所以提出变量x4,以x2,x3为基础继续做逐步回归;结果如下表:当加入x5时,2R 有所增加,但其参数的t 检验不显着;加入x6时,2R 也有所增加,但其参数为负值不合理;综上可以看出x4、x5、x6引起了多重共线性,予以剔除;保留x2和x3;得出Y 对x2 x3的回归结果如下:最后修正严重多重共线性影响后的回归结果为:4. 异方差检验1分别绘制残差平方序列e2对变量x2和x3的散点图,如下:由散点图中可以看出,残差平方e2对解释变量x2和x3的散点图主要分布在图形的下三角部分,大致看出残差平方e2随x2和x3的变动增大的趋势,因此,模型很可能存在异方差;但是否确定存在需要进一步检验;2采用White 检验法,得到下图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nR 2=,有White 检验可知,在05.0=α下,071.11505.02=)(χnR 2 =>071.11505.02=)(χ,所以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存在异方差; 3异方差修正选取多个权数分别做回归分析后比较,发现w1=1/x2x3的效果最好;下面仅给出权数w1的结果: 最终;消除异方差后的模型为:R 2 = DW= F=5.自相关处理样本量为19,两个解释变量模型,10%显着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835.0d =L 265.1d U = 模型中DW<L d ,显然模型中有自相关;由残差图也可以看出,残差的变动有系统模式,连续为正和连续为负,表明残差项存在一阶正自相关,模型中t 统计量和F 统计量的结论不可信,需要采取补救措施;生成残差序列,使用e t 进行滞后一期的自回归,可得到方程其中6948.0ˆ=ρ,对原模型进行广义差分,得到广义差分方程: 由上图可得回归方程为:Se=t= R2= F= DW=其中,133*3122*21*6948.0,6948.0,6948.0----=-=-=t t t t t t t X X X X X X Y Y Y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法数据,样本容量减少了1个,为18个;查1%显着水平的DW 统计表可知259.1,805.0d ==U L d ,模型中U DW d 109.2>=,说明在1%显着性水平下广义差分模型中已无自相关,不必再进行迭代;可决系数R 2、t 、F 统计量也均达到理想水平;由差分方程式有由此,得到最终的居民消费水平模型为通过最终的模型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指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较大,其中国民收入每增加1亿元,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元; 三、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综上所述,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才是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因此,国家应当着重于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此,我有如下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加大电网改造力度、降低民用电价,要对垄断行业和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公路收费和降低信息通信服务价格,减少商品流通成本;目前我国公路违规收费、超期收费问题突出,大大提高了区域经济之间的物流成本,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利用率和运输效率,制约了旅游、运输等与交通行业密切相连的行业的发展;在信息通信领域,由于垄断和垄断经营的存在,信息通信服务价格明显高于国际上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在抑制潜在消费能力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成本;2.保持物价稳定;平稳的物价水平是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促进居民消费健康增长的前提;2002年以来,随着新一轮经济扩张期的到来,我国居民住宅价格快速上升,近两年来出现加速上升的趋势;虽然住宅作为居民投资品不直接计入居民消费蓝子中,但房价大幅上涨对居民其他消费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从中长期看,导致居民消费物价上涨的原因还很多,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境保护成本的显性化,以及粮价上涨的推动等;为此,应该从加强企业间竞争、为企业减负和提高供给能力等方面维护物价的基本稳定;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证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虽然已经基本构建,但这一制度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一些重要问题仍有待解决;无论是医疗保障还是养老保险,都存在着覆盖面较小,保障水平较低的问题;因此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居民能够放心的消费,降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消费;。
计量经济学论文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
![计量经济学论文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https://img.taocdn.com/s3/m/121cc45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c.png)
计量经济学论文: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引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是计量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水平的差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计量模型的分析,探讨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以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和参考。
数据来源和描述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
主要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支出、人口信息、价格指数等。
以下是数据的主要描述:•城乡居民收入:包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消费支出:包括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人口信息:包括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总量和结构。
•价格指数:包括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模型设定为了探索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我们使用了以下计量模型进行分析:1. 静态计量模型首先,我们使用静态计量模型来研究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相关性。
模型设定如下:$$ C_i = \\beta_0 + \\beta_1Y_i + u_i $$其中,C i代表第i个居民单位的消费支出,Y i代表该居民单位的收入水平,$\\beta_0$和$\\beta_1$分别为模型的截距和斜率,u i为模型的误差项。
2. 动态计量模型其次,我们使用动态计量模型来考察城乡居民收入对当前和未来消费的影响。
模型设定如下:$$ C_{i,t} = \\alpha_0 + \\alpha_1Y_{i,t} + \\alpha_2Y_{i,t-1} + \\alpha_3Y_{i,t+1} + v_{i,t} $$其中,C i,t代表第i个居民单位在时期t的消费支出,Y i,t代表该居民单位在时期t的收入水平,Y i,t−1和Y i,t+1分别代表该居民单位在前一时期和后一时期的收入水平,$\\alpha_0$、$\\alpha_1$、$\\alpha_2$和$\\alpha_3$为模型的参数,v i,t为模型的误差项。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 )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 )](https://img.taocdn.com/s3/m/36276f68b84ae45c3b358c3d.png)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
由于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选取国民收入总额、前一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平均货币流通量、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和自回归建立起较为合理的模型。
从数据中得知,前一年的消费额、国民收入总额和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国民收入总额和前一年居民消费总额对城镇居民消费总额有正向影响,并且以国民收入总额占主要地位,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总额有较强的负效应。
但是居民消费对当年物价指数反应相对不明显,说明居民相对来说更注重经济的安全性。
居民收入水平和货币流通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参照本文研究可以得出:健康的消费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深化税制改革无疑不是促使居民消费健康增长的有效途径。
本文创新点是采用逐步回归消除多重共线性,采用广义差分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数据稳态检验。
【关键词】居民消费;逐步回归;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异方差性一、问题的提出1、研究目的和意义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居民合理的消费方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而且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
居民消费是指花费在最终商品与服务上且能符合需要和获得满意的各项开支,是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的研究居民消费状况,本文选取城镇居民消费为典型,从侧面反应居民消费状况,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的最快,消费结构也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规范描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数据资料,在定性论述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86469f227916888486d7e3.png)
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消费是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
居民消费水平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因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近几年影响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理论分析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税收、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储蓄总额和城市居民上年消费水平这几个方面,选取1995年至2013年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Eviews软件分析以上因素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具体影响。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直接影响其消费能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预期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
对于税收,在同等条件下,税收的增加可以导致消费水平的降低。
因此,预期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税收成负相关。
国民生产总值,即GDP的增长可以带动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预期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GDP 成正相关。
居民储蓄总额是居民可支配收入除去消费支出的部分,因而在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储蓄总额的增加会降低消费支出。
因此,预期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居民储蓄总额成负相关。
城市居民上年消费水平。
般来说,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具有连续性,上一年的消费水平会对下一年产生影响。
下表是从中国统计年鉴选取的具体数据。
三、模型假定用Y表示城市居民消费水平,X1、X2、X3、X4、X5依次表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税收、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储蓄总额、城市居民上一年消费水平。
利用Eviews分别对各解散变量同被解释变量做散点图,结果如下: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散点图税收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散点图GDP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散点图居民储蓄总量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散点图上年消费水平与城市消费水平的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Y 与各个解释变量之间都存在比较好的线性关系,初步假设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基本模型为:Y=β0+β1×X 1+β2×X 2+β3×X 3+β4×X 4+β5×X 5+μ四、对模型的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用Eviews 软件对被解释变量与这五个解释变量做初步回归,所得结果如下: 取显著水平α=0.05,从图中可以看出,部分解释变量的系数违背了经济意义,且不是所有的解释变量都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案例实验9_虚拟变量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案例实验9_虚拟变量](https://img.taocdn.com/s3/m/f535c3aaf524ccbff121843f.png)
实验九虚拟变量【实验目的】掌握虚拟变量的设置方法。
【实验内容】一、试根据表9-1的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彩电每百户拥有量的统计资料建立我国城镇居民彩电需求函数;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整理计算得到二、试建立我国税收预测模型(数据见实验一);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三、试根据表9-2的资料用混合样本数据建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
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0整理计算得到【实验步骤】一、我国城镇居民彩电需求函数 ⒈相关图分析;键入命令:SCAT X Y ,则人均收入与彩电拥有量的相关图如9-1所示。
从相关图可以看出,前3个样本点(即低收入家庭)与后5个样本点(中、高收入)的拥有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了反映“收入层次”这一定性因素的影响,设置虚拟变量如下:⎩⎨⎧=低收入家庭中、高收入家庭1D图9-1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彩电拥有量相关图⒉构造虚拟变量;方式1:使用DATA 命令直接输入; 方式2:使用SMPL 和GENR 命令直接定义。
DATA D1 GENR XD=X*D1 ⒊估计虚拟变量模型: LS Y C X D1 XD再由t 检验值判断虚拟变量的引入方式,并写出各类家庭的需求函数。
按照以上步骤,虚拟变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如图9-2所示。
图7-2 我国城镇居民彩电需求的估计我国城镇居民彩电需求函数的估计结果为:i i i i XD D x y 0088.08731.310119.061.57ˆ-++==t (16.249)(9.028) (8.320) (-6.593)2R =0.9964 2R =0.9937 F =366.374 S.E =1.066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的t 检验都是显著的,且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说明我国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与中高收入家庭对彩电的消费需求,在截距和斜率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所以以加法和乘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是合理的。
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e25b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1.png)
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居民消费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居民消费,本文将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首先将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定义和衡量标准进行明确,为后续研究提供清晰的概念框架。
接着,通过收集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居民收入、物价水平、就业状况、教育程度、社会保障等。
通过模型估计和结果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各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具体影响程度和方向。
本文还将关注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消费差异,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将总结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促进消费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理论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数量和质量的综合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居民消费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相关理论的角度,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消费函数理论是分析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基础。
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居民消费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
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可能小于收入增加的比例,即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现象。
杜森贝利提出的相对收入假说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也强调了居民消费行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如居民消费可能受到周围人群消费水平和自身过去消费水平的影响,同时会考虑整个生命周期的收入和支出来安排消费。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计量模型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计量模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09570ba6c30c2259019e24.png)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分析小组成员:马晨竞40921075刘捷豪40921076黄政卿40921077林伟兴40921078一、研究背景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上看,消费都是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
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的特点,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居民消费结构转换和消费需求扩张己经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相对于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中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却呈现下降趋势。
尤其是这几年,居民消费的热情一直不高,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刺激消费,但是居民的银行存款依然逐年攀升,居民储蓄热情不减,消费持续低迷。
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必须找出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 才能对症下药。
本文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对此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在消费需求的研究领域中,国外学者研究较多的是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即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具有核心作用。
该函数的研究方法既包括纯理论的探讨、统计计量验证,又包括理论与计量方法相结合产生的具有良好预测功能的经济计量模型。
消费函数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凯恩斯1936年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1949年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费里德曼1957年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1954年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
之后利兰德将不确定性引入分析框架,提出了预防性储蓄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后期,霍尔1978年将理性预期引入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产生了理性预期生命周期消费函数。
80年代初期,戴维森等人1981年提出了误差修正机制,为消费函数注入了新的“血液”。
近些年来,国外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主要将视野集中在预防性储蓄理论上,如Deaton1991年和Carroll于l992年提出的“缓冲库存模型”。
居民消费水平模型及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模型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820bf4f61fb7360b4c6543.png)
题目: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模型及分析姓名:钱增兴学号:200710901109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论文提交时间:2010年6月17日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模型及分析【摘要】: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起点,对于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
文章采取经验回归法,根据经验实验性的给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然后采用经济计量学计算出各个解释变量系数。
建立了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模型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物价指数一、综述宏观经济学中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传统理论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
这些消费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我赞同收入的确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这个观点,但是其他因素(比如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利率、人口结构等)也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居民消费水平。
本文在构建居民消费水平模型时除选取常规因素外还综合考虑了农村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二、影响因素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
但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因素决定消费。
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入选毫无疑问;人均 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也是世界银行划分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国家的主要标志,一般来说,人均 GDP 高的国家,表明该国经济实力强,人民消费水平高, ,由此选择了人均GDP。
物价水平当全社会的消费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消费者可以将其收入在物品和劳务上用得多些或少些,来对物价水平的变动做出反应。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量分析实践报告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量分析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5576548fc4ffe473368ab91.png)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量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
消费水平是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用于生活消费和服务的规模和水平,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研究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选取了国内2003-2017年居民消费水平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度数据作为统计分析的样本,通过“对数消除异方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居民消费水平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较大,且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给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计量模型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迅速,消费结构从商品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转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2008年的8707元增长至2017年22935元。
中产阶级群体规模扩大,或将重塑国内消费市场:2015年,我国中产阶级人数达1.09亿,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
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一般介于10.6-22.9万元,其消费行为更成熟,更愿意为产品品质支付溢价,非必需品消费占比扩大,将成为今后十年带动消费支出上涨的重要引擎之一。
在这期间,国民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如何?是消费刺激了收入的增长,还是收入的增长带动了消费?如果存在这样的关系,那么是刺激了多少?带动的幅度有多大?本文运用时间序列的计量经济模型,对这两者关系做实证分析研究。
二、模型的设定与数据说明1、人均可支配收入X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基于消费模型的城乡居民消费的计量经济分析——以绍兴为例
![基于消费模型的城乡居民消费的计量经济分析——以绍兴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2d5a5df3186bceb19e8bb1c.png)
【 键 词 】 绍兴 ; 费函数模 型; 关 消 异方差 ; 列相关 序 【 中图分类号 】 16 【 F2. 1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 编号 】 04 26 (020—030 10—782 1 ) 0 1— 3 4
基 于消费模型 的城 乡居 民消费的计量经济分析
以 绍 兴 为 例
曹文 方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 浙江 绍兴 3 2 0 ) 10 0
【 摘 要 】 文章利用 18- 20 年 绍兴城 乡居 民收入 与消 费的时 间序 列数 据 , 96 08 建立消费 函数模 型 , 从计 量经济 的角度 , 运用 EIW VES软件对模 型进行参数估计 、 异方差检验和 序列相关检验 , 而得到 改进 后的城 乡居 民的消费模 型, 从
O( <t 1表示 当前 的边际 消费倾 向, ( < ) tO o ) < 卢O 1 表示 消费者 已 经 积累的财 富对 当前 消费的影 响。随着高等计 量经济学 方法迅 速 发展 , 更多消 费理论 应运而 生 , 比较 具有 代表性 的有 H l的 a l 随机游 走假说 、e e Z l s的预 防性 储蓄假 说 、 kr f Y ln的 d A el 和 ee o l 近似理性假说 等。 2 世纪 以来 , 们消费行 为发生 了很大 的变化 , 1 人 经济快 速 发展, 社会不 断的进步 , 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 高 , 消费行 为 及 其规律 的把握在 宏观经 济政策 和拉动经济 的增 长方面具 有 重要 的意义 。关于居 民消费的研究较多 , 许多学者对居 民消费 入, 待定参 数 n( 0 表示 自发 性 消费 ,( < < ) > ) 8 0 8 1 表示 消费倾 差 异问题从 各种不 同的角度 进行 了研 究 。潘 文轩 (0 0 根 据 2 1) 向 ,. s表示随机扰动项 。杜森贝里(.usn e y 在《 J eebr ) 收入 、 D r 储蓄 1 8- 2 0 年 我 国城 乡居 民消费 和收入数据 对城 乡居 民消 费 95 07 发现我 国城 乡居 民的消费行为存在 较 和消费者行为》 中提出 了相对收入假说( I , R H)他认 为消费不仅 函数分别进行实证检验 , 自发 消费 、 际消 边 仅受可支 配收入的影响 , 也受周围人的消费行为 和 自身的消费 大的差异具 体表现在 相邻期 间消费关 联性 、 2 1) 习惯 的影 响。 他考虑 了消费者与其他家庭和个体的横 向影响关 费倾 向和消费行 为稳定性 这 四个 方面 。储德 银 (0 0 等根 据 98 07 分 系, 示范效应和惯性使得居 民的消费水平在较长 时间内保 持相 17 - 2 0 年 的相关数据建立协整方程 和误差修正模 型 , 析 李武 (0 7 根 据 20 ) 对稳 定 ;即个人 的平均 消费与每个 人所在 团体 的收入分 布有 我 国城 乡居 民消费需求 的影 响因素及其差异 。 91 05 利用 E I WS软 VE 关, 在收入分布 中处于低收入 的个人 , 其消 费倾 向较高 ; 消费函 19 - 2 0 年我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与消费数据 , 件对 消费函数进行参数估计 与检验 , 并对分 析结果进行 了经 济 数表 示为 C =r y + , 中 C 表示 消费支 出 , c Y 其 y 表示 收 2o ) 9 0- 0 3年 入 , 表 示前期 最高收入 , 、 y 卢表示待定 参数 , 表示随 机扰 意 义的分析 。杨晓春 (o 8 根据 18 - 2 0 的相关数据 从 。 计 量经济学角度 , 对模型进行经济意 义检 验 、 统计检 验 、 计量 经 动项 。弗里德曼 ( Fi m n 提出 了持久收入假说( I , M.r d a ) e PH)他把 济 学检验 , 并对模 型反 复修正 与改进 , 最终得 出与 消费 函数 相 收入分成 了持久性 收入 和暂时性收入两部分 , 把消费分 为持久 致 的我国居 民消费模型 。我 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 许 性消费和一时性 消费两 部分 ; 种消费函数解释 了长期 消费函 这 多学者 都是从全 国的角度对居 民消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 但对 数 的稳定 性 , 也解释 了短 期消 费的波动性 ; 消费 函数表示 为 其 于不 同地 区特别是经济相对发达地 区城市 的研究较少 。 据统计 c=r 。 O Y+ 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 表示持久性收 显示绍兴农 村人 口将近 占全市人 口的七成 , 村居 民消费 总 : , 而农 城乡居 民的消费与收入差异是一 入,: y表示暂时性收入, . 8 表示随机扰动项。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 量却还 没有 达到全市 的一半 , 个值得 大家分析的问题 。因此 , 本文依据凯 恩斯 的消费 函数模 利安妮( dga i提 出了生命周期 假说 ( c , Moiin) l L H) 他认为消 费者 型 的经 济理论 ,运用 18 - 2 0 年 绍兴城乡居 民收入与 消费 96 08 当期 消费不仅与 当期 收入有关 , 与 以后 各期 收入 的期 望值 、 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
由于城镇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本文以改革开放1990-2005这16年来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经济模型,据相关经济理论和客观实际,运用计量模型分析,研究了模型中主要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选取城镇居民消费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起较为合理的模型。
从数据中得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居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前一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对城镇居民消费总额有负向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总额有较强的正效应。
但是居民消费对当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应相对不明显,说明居民相对来说更注重经济的实用性。
本文按照以下逻辑展开论述:问题的提出→经济理论陈述→相关数据收集→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模型检验→对比分析→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额的因素。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目录摘要 (I)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2)2 理论陈述 (3)2.1 经济理论陈述 (3)2.1.1 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 (3)2.1.2 相对收入理论 (3)2.1.3 生命周期理论 (3)2.1.4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 (4)2.2 消费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 (4)3 相关数据收集 (6)4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7)5 模型的求解和检验 (8)5.1 经济意义的检验 (8)5.2统计推断的检验 (8)5.3计量经济的检验 (9)5.3.1 拟合优度检验 (9)5.3.2 F统计量检验 (10)5.3.3 T统计量检验 (10)5.4实证结果综合分析 (10)6 对比分析 (11)6.1 收入预期影响 (11)6.2 不同收入水平的影响 (11)7 政策建议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5)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分析前言改革开放以来,短缺经济现象在我国基本消失,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供不应求的商品已很少见,供过于求的商品不断增加,价格开始出现持续下降。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高,消费量大,商品化程度高,其消费对农村居民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研究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特征,对拓宽消费品市场渠道,确定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和正确引导居民消费方向,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在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人民的消费水平、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90年代后期我国更是首次出现了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状况,影响我国消费的因素就更成了一个热点问题。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本文以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为目的,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以1990-2005年的数据,将城镇居民消费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1)、年均货币流通量(X2)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
本文按照以下逻辑展开论述:问题的提出→经济理论陈述→相关数据收集→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模型检验→对比分析→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货币流通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额的因素。
1 问题的提出城镇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所使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收效明显,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也多次下调,其结果使大量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将后期消费转化为当期消费,大大激活了商品市场,使其流动性增强。
投资的增加促使了商品的多元化快速发展。
居民合理的消费方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而且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
居民消费是指花费在最终商品与服务上且能符合需要和获得满意的各项开支。
为了深入的研究居民消费状况,我选取城镇居民消费为典型,从侧面反应居民消费状况,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的最快,消费结构也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2 经济理论陈述2.1 经济理论陈述2.1.1 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对于)(y f c = y y C APC )(= )(y C MPC '=有(1)1)(0<'<y C ,即C 会随收入的而增长 ,但其增量小于收入增量。
(2) ,即APC MPC <由y cy C APC )(= 可知有0)(<dy APC d ,即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绝对收入假说下的消费函数通常采用线性形式by a C +=,100<<>b a此时 ,函数by a c +≠符合假说10<<MPC 和APC MPC <2.1.2 相对收入理论(1)由于消费的示范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自身收入影响,而且受他人消费支出和收入影响。
(2)由于消费的棘轮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当前收入影响,而且受他过去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尤其受具高峰时期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
即0100)(2102><<>++=b b a c b by a y C 0c 表示过去最高消费水平,对APC 有0)(0<'=f y y f y C 其中0y 表示过去最高收入水平。
2.1.3 生命周期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
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 ·WR+b ·YL ……WR 为财产收入或称非劳动收入;a 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 为劳动收入,实为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或不同年龄的收入;b 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yyy C cy C yy C y y C dyAPC d )()()()()(2-'=--'=fyy C y C )()(<'yab APC b MPC +==%100⨯总支出金额食物支出金额倾向。
表明消费取决于财产收入和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劳动收入。
2.1.4 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该假说把收入y 分解为持久性收入p y 和暂时性收入t y,把c 分解为持久性消费p c 和暂时性消费t c,有t p y y y +=,t p c c c +=假定:1.从而0)()(=-=p t y y E y E2.p p y k c ⋅=,其中)(1u w r k k ⋅=,k 是由利息率r ,消费者非人力资本财富w 其他因素u 决定的,认为k 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常数。
3.t c 与t y ,t c 与p y ,t c 与t y不相关,即0)cov(=t t y c ,0)cov(=p t y c ,0),cov(=t p y c ,从而0)(=ct E ,因此)()()(p p t c E c c E c E =+=,进而有py k y kE c E ⋅==)()(。
所以:消费函数tp t y b y b a y c 2)(++=不清101=>b a ,在假设1012<<<b b 下,函数形式tp y b y b a c 21++=成为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的修正形成或弱形式。
2.2 消费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消费结构是消费者为满足不同方面的需要,用于不同方面的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它是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内容。
消费结构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又反过来对生产力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对于正确引导消费,实现消费结构合理化,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支出的分类,一般有以下3种, ①按吃、穿、住、用划分;②按消费对象基本属性划分,分为非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劳务 ③按消费的社会功能分为生理消费和社会消费。
消费结构变化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中志决定作用的是人均收入水平。
恩格尔定律揭示了两者的关系,用恩格尔系数= 作为衡量个人家庭消费结构,以至一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指标,也成为衡量富国、穷国的标准,一般也随着收入的增加,恩系趋于下降。
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消费结构变化一般规律可概括为四个转化(1)从自给性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向商品性消费结构转化。
(2)在商品性消费结构中,吃为主的消费结构向穿用为主的消费结构转化。
(3)由物质性消费为主向精神和劳务性消费为主的结构转化。
(4)由商品消费结构向产品性消费结构转化。
3相关数据收集表:1990—2005年解释变量数据和被解释变量数据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4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c+b1x1+b2x2+b3x3y----城镇居民消费额x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2----年均货币流通量x3----人均可支配收入5 模型的求解和检验5.1 经济意义的检验通过Eviews 软件,得到城镇居民消费额与年均货币流通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
由结果可得城镇居民消费额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为: Y =3671.940—65.51798* X1 +0.879444 * X2 +3.274009 * X3根据模型分析可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城镇居民消费额减少65.51798元;年均货币流通量每增加1亿元,城镇居民消费额增加0.879444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没增加1元,城镇居民消费额增加3.274009元,这个分析结果在经济意义上是合理的。
5.2 统计推断的检验1.R 2=ESS/TSS 。
其中R 2为判定系数,ESS 为回归平方和,TSS 为离差平方和。
通常用来度量回归线的拟合优度。
若R 2=1,则表示完全拟合,即线性模型完全解释Y 的变异。
若R 2=0则表示Y 与X 之间无任何关系。
R 2 越是接近于1,就表示拟合得越好。
2.,其中SSE 为为回归平方和,SSR 为残差平方和,k 为解释变量个数,T 为样本个数,α为显著性水平。
F 越大,越有理由拒绝原假设。
3. t=b i /se(b i )~t α/2 (T-k-1),其中b i ~N (βi ,var(b i )), se(b i )为b i 的估计标准差,k 为解释变量个数,T 为样本个数,α为显著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