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3)

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3)
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3)

课题:三、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定方法。

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注:由于本节内容教材安排两教时,因此对第三点教学目标在第二课时完成。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提出咨询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及处理能力。在理论总结中培养学

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鼓舞学生战胜困难,互相交流合作,并了解物理

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科学知识,争

取做一个对社会及国家有奉献的人。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定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图象认识匀速直线运动。

教具:多媒体教学仪器、细长玻璃管假设干、秒表假设干、橡皮筋假设干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言:

前面一小节我们学会了速度的运算,我们发觉有些物体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而有些是要改变的。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两种运动区分一下。

二、活动:

5.7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请学生阅读书本第113页实验的具体做法,然后请学生对实验细节提出咨询题。

假如学生不提咨询,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气泡有一定的大小,因此测量零点放在何

处?

2、书本上实验所用的管子,每隔10 cm测一次

时刻,间隔太短,来不及测如何办?

3、如何准确确定10 cm、20 cm等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课本上具体的实验过程。

学生提咨询或者摸索回答教师提出的咨询题。

各小组实验,初步观看气泡的运动情形,交流具

教师讲解实验的具体做法:

1、在内径约为1厘米、长约100厘米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管内留一小气泡。

2、使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看气泡的运动情形。

3、量出20cm、40 cm、60 cm、80 cm的准确位置,并扎上橡皮筋做好记号。测出管内气泡通过20cm、40 cm、60 cm、80 cm时所用的时刻。填入表格内。

注:为了比较我们对实验所作的改动有没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采纳对比的手法,一半同学用100cm的管子,记录20cm、40 cm、60 cm、80 cm处所用的时刻;另一半同学用50 cm 的管子,记录10 cm、20 cm、30 cm、40 cm 处所用的时刻,最后从两类实验结果中作分析。体的实验方案,相互取长补短。

学生实验,得出实验数据,记录于表中。

学生依照记录的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提出:

教师依照各点的具体速度,从速度的值上分析气泡的运动属何种性质。并由此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并讲明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刻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同时满足这种要求的运动是不多见的,一样我们只能取物体运动的某一段路程,或者是近似地把物体的运动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举例:滑冰运动员停止用力后的一段滑行,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的运动,可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而一样汽车的运动,有启动,有刹车,因此全程确信不满足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定:

a)提咨询学生如何依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

义来判定运动的性质。

b)请学生阅读书本上关于美国短跑名将刘易

斯91年制造100米跑的世界纪录的表格,然数据,运算出各测算点上的具体速度。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通过运算得出结论:刘易斯在整个过程中属

后确信刘易斯在这100米的运动过程中做

的是何种运动。

教师提咨询不同的学生是用何种方法判定出

刘易斯的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的?

教师总结:此处有两种方法可判定

1、运算出在相同的路程〔10m〕内所用的

时刻,结果发觉相同的10m内所用的时刻不

同,因此不是匀速的。

2、用公式v=s/t运算出各点的速度,结果

各点各不相同,因此不是匀速的。

此外,有些题目中可运算相同的时刻内所通过

的路程是否相等〔如书本上苹果下落的图,拍

照的是相等时刻内苹果的下落距离不同,因此

它是变速直线运动。〕,但此方法此处不适用。

五、教师向学生介绍还有一种判定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方法:图象法。

教师讲解图象的具体画法:如书本上图5-26,横轴表示时刻,纵轴表示路程,依照实验数据,找出对应的点的位置,然后依照点的走势,将变速直线运动。学生摸索回答:可能一种、可能两种。

学生用描点法,作出气泡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差不多上是一条

其连成平滑的曲线。

六、教师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现匀速直

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教师向学生介绍Excel中的图表功能。

将一组通过处理的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中,用图表功能得到其图象为一直线;然后对数据作一改动,让其变成变速直线运动,观看自动生成的图象有何变化?

七、教学小结:

1、本节课练习运用公式v=s/t运算出各点的速

度。

2、明白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

义。

3、学会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

分方法。

4、练习了描点法,并从图象的角度动身,区分直线。

学生通过电脑操作,得到切躯体验。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直线;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曲线。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八、练习:

1、假如一辆车的某一段路程差不多定为匀速直

线运动,那么它的速度和路程、时刻有关吗?

教师指出:假如一个物体的运动差不多确定,那么它的速度大小就不变了,当时刻变长时,路程也跟着变长,而路程和时刻的比值是不变的。也确实是讲v=s/t依旧成立的。然而假如关于两个不同的物体,在时刻相等的情形下,路程越大,那么速度越大;同理在路程相等的情形下,时刻越短,那么速度越大。

3、请学生应用刘易斯百米赛跑的记录,用

描点法作出s---t图象,另外请一个学生用

Excel中的图表功能作出s---t图象。然后两者

作一比较,体验两者的一致性。

九、作业布置:

1、WWW第1题。

2、练习描点法和Excel中的图表功能,体会匀、

变速直线运动图象的不同。请学生结合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进行考虑,然后回答。

学生动手作图。另一学生电脑操作作图。然后两者作比较。

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