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5 . 10 (cm-1) 1307 1307 3072 0 . 923
2. 分子的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
多原子分子的伸缩振动有:
对称伸缩振动(symmetrical stretching vibration)νs:
键长同时伸长或缩短的振动。
不对称伸缩振动(asymmetrical stretching vibration)
1 2
k
或
1 k 2 c
m1 m2 m1 m2
若以原子的相对质量计算:
k 1307
结论:化学键伸缩振动频率主要取决于键的力常数和原子的 折合质量。折合质量相同时,键的力常数越大,振动频率 (或波数)越高;折合质量越小,振动频率(或波数)越高。
常见化学键的实测力常数和伸缩振动频率 化学键 H-C H-N H-O H-Cl C-C C=C C=C C≡C 折合质量μ / g· mol-1 0.923 0.933 0.941 0.972 6.00 6.00 6.00 6.00 分子 C 6 H6 NH3 H2 O HCl C 6 H6 C 2 H4 力常数k / N· cm-1 5.10 6.50 7.80 5.15 5.00 7.62 10.0 15.0 振动波数σ /cm-1 2940~3040 3438 3750 2886 1198 1500~1600 1681 2059
1.分子的简谐振动
分子的伸缩振动(stretching vibration)可用经典力学简谐振 动模型模拟: m1、m2:两个原子的质量 r0:两个原子间的平衡距离 即化学键的长度。
简谐振动频率ν(Hz)或波数σ(cm-1):
k为化学键力常数(N· cm-1),c为光速(3×1010 cm· s-1), μ为折合质量(g):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Infrared Spectrometry,IR)
6.1 基本原理和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6.2 基团频率及其影响因素
6.3 红外吸收光谱仪器
6.4 试样预处理和制备方法 6.5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应用
6.1 基本原理和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什么红外吸收光谱
波长0.75~1000μm的红外光辐射作用于物质分子,可引起分子内化学
面外弯曲振动(out-of-plane bending vibration)γ:
面外摇摆振动ω:两个X原子同时向平面上(用+
表示)或向平面下(用-表示)的振动。
面外扭曲振动τ:一个X原子向平面上,另一个X
原子向平面下的振动。
3. 分子基本振动的数目
分子基本振动数目又称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f 。
6.1.2 红外吸收光谱 1.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条件
能量条件: 红外光的频率要与分子中键振动的频率相当。 即红外的光能量要等于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 耦合条件: 分子振动须引起分子偶极矩的变化。 红外光通过与分子振动耦合将光能量有效转移给分子,引 起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红外吸收,这样的分子称为红外 活性分子。若分子振动时不会引起偶极矩变化,则不产生 红外吸收,这样的分子即为非红外活性分子。
f 与分子振动产生的吸收峰数目有关,分子越复杂,其 振动自由度越大,相应的吸收峰数目也越多。 由n个原子组成的多原子分子: 非线型分子的振动自由度有 3n-6 个 即运动自由度中扣除3个平动自由度和3个转动自由度。 线型分子的振动自由度有3n-5 个 即运动自由度中扣除3个平动自由度和2个转动自由度。 例如,水分子是非线型分子,f =3×3-6=3,表示水分子 有3 种基本振动形式; CO2是线型分子,f =3×3-5=4,有4 种基本振动形式。
Leabharlann Baidu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根据化合物红外吸收光谱吸收峰位置和吸收强度等特征对化合物(或 官能团)进行定性鉴别、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6.1 基本原理和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6.1.1 分子的振动 分子振动是指分子中各原子间的相对振动。 双原子分子振动可视为两个原子沿键轴方向的伸缩振动 多原子分子有多种振动模式。
νas:键长一个伸长一个缩短交替进行的振动。
弯曲振动(bending vibration)
化学键的键长不变,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弯曲 振动或变形振动。 面内弯曲振动(in-plane bending vibration )β: 面内剪式振动δ:键角变化类似剪刀的“开”、 “闭”。 面内摇摆振动ρ:分子(或基团)作为一个整体在平 面内摇摆。
2. 红外吸收峰强度
取决于分子振动的跃迁概率和振动时偶极矩变化。 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概率最大,产生的基频峰最强,而由 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概率较小,产生的倍频峰弱。 分子对称性越小,偶极矩变化就越大,产生的吸收就越强。 由电负性差别大的原子成键的基团(如C-O、C-N、C=O、C=N等) 极性较大,吸收较强。 而仅含碳和氢的基团(如C=C)极性较小,吸收较弱。 受到氢键的影响,会因原子间的距离增大而使偶极矩变化增加,吸 收增强。 一般将峰强度定性划分为: 极强 vs:ε>100 强s:ε=20~100 中m:ε=10~20 弱w:ε=1~10 极弱vw:ε<1
C-O
C=O
6.86
6.86
-
5.00~5.80
11.8~13.4
1112~1198
1709~1821
例1:已知C-H键的力常数为5.10 N· cm-1,计算其伸 缩振动基本频率。 解: k 5 cm-1 .10 N·
m m 1 . 00 12 . 01 1 2 (g· mol-1) 0 . 923 m m . 00 12 . 01 1 2 1
键振动能级跃迁及整个分子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动-转动吸收光谱, 即红外吸收光谱(infrared spectrometry,IR)。
红外吸收光谱区域的划分
红外光区域 近红外区 中红外区 远红外区 波长/μm 0.75~2.5 2.5~50 50~1000 波数/cm-1 13300~4000 4000~200 200~10 主要的能级跃迁吸收类型 CH、OH及NH等键振动的倍频吸收 键振动和分子转动的联合吸收 分子转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