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德意志的统一和俾斯麦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德意志的统一和俾斯麦体系
1.19世纪德意志和意大利两国在统一方式上有何异同点?
答案一:相同点:①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状态;②都有一个核心邦国;③都有一个杰出人物;④统一都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⑤都存在封建残余。不同点:①德意志
是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统一的,而意大利除了主要由撒丁王
国领导进行统一运动外,加里波第领导志愿军通过自下而上的方
式,解放了两西西里,统一了意大利南部;②德意志统一过程中
的三次王朝战争,只有普法战争是法国先侵略普鲁士,普鲁士在
普法战争具有反侵略性质,而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重点则是驱逐奥
地利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势力,还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答案二:1. 相同点:①背景方面,工业革命都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
了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都面临着奥地利、法国等国的阻挠;
②过程方面,都出现了一个领导统一的核心力量和中心人物(德意志
是普鲁士和俾斯麦,意大利是撒丁王国和加富尔);都采取王朝
战争和外交相结合的手段,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统一,是
统一过程中的最大特征;
③影响方面,统一的实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说明国家
统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统一后都保留了大
量的封建残余。
2. 不同点:①德意志统一是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的,意大利统
一除这种形式外,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加里波第领导
的志愿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意大利统一运动借助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且很大程度上具有民
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2. 俾斯麦结盟体系是怎样形成和调整的?
答:俾斯麦体系的建立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欧洲大陆上的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法国丧失了克里米亚战争以来的霸主地位,四分五裂的德国和意大利都得到了统一。尤其是德国的统一使欧洲列强感到忧虑不安。
而且,德国在《法兰克福和约》中对法国割地赔款的要求使得两国长期交恶。为了防范法国、孤立法国,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外交策略是防止其他欧洲大国与法国结盟,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处理好德国与俄国和奥国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1873年6月,俄奥两国在德国的推动下拟定了一个政治协定--《兴勃隆协定》。同年10月,德国加入该协定,从而三皇联盟形成。然
而,俄奥两国在东方问题上的冲突使三皇联盟存在瓦解的危险。1875年,东方问题再起,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在战争中,俄国同土耳其签订了《圣斯蒂法诺条约》得到了巨大的利益,这引起了英国和奥国的不满。1878年,列强在柏林召开会议讨论东方问题和《圣斯蒂法诺条约》引起的问题。这次会议避免了一次大国间的战争,但由于东方问题,三皇联盟失去了彼此协调的作用。
面对这一形势,俾斯麦通过联合奥国迫使当时在国际上孤立的俄国回到王朝联合的道路上来,而奥国也希望同德国订立抵制俄国侵略的防御条约。这样,1879年10月,双方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德奥的接近引起了俄国的警觉,由于当时英国对俄国利益的损害大于奥国对俄国的损害,为了防备英国,重新控制巴尔干事务,1881年,德、奥、俄三国在柏林签署《三皇同盟》条约。这样,德国也就重新控制了欧洲局势。与此同时,意大利在收复领土和殖民地争夺中处于劣势,国际地位也十分孤立,意大利希望与德奥结盟换取他们的支持。而德国认为法俄有接近的迹象,三皇同盟尚不足以保证德国的安全,于是同意与意大利结盟。1882年,德、奥、意三国订立了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是一个针对法俄的同盟。德国可以牵制俄国的力量,进一步孤立法国。随后,俾斯麦还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拉入自己主导的体系内。至此,一个以德国为中心的俾斯麦体系形成。
体系的调整
1885年,保加利亚危机爆发。这样,俄奥两国在巴尔干问题上再起冲突。奥国联合英国抵制俄国恢复在保加利亚的控制,俄国则视奥国为扩张的主要障碍。俄奥两国在巴尔干扩张的对立使得《三皇同盟条约》瓦解。同时,法国也企图利用保加利亚危机进攻德国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三皇同盟瓦解、法德关系恶化,这给俾斯麦体系带来严重冲击,于是俾斯麦决定强化三国同盟。1887年《三国同盟续约》使三国同盟成为一个侵略性的军事同盟。
俾斯麦还有一个考虑,希望英国也能加入到牵制法俄的路线上来。因为,英国在地中海和巴尔干与法俄都有矛盾。但英国并不信任俄国,只希望与奥、意订立一种不承担明确义务的协定,并将范围界定在维持地中海地区的现状。1887年2-3月,英、奥、意三国签订第一次《地中海协定》。12月,三国又签订了第二次《地中海协定》。这样,德国就增加了对付法俄的力量。但是,《三皇同盟条约》没有续订,法俄存在接近的可能,这是俾斯麦必须全力避免的。而俄国有意从德国那里取得其在巴尔干和海峡问题上的支持。1887年6月,德俄在柏林签订了《再保险条约》,暂时防止了法俄的接近。
体系的瓦解
1890年,俾斯麦首相下台,接替他的卡普里维放弃了俾斯麦时期的路线,主张放弃与俄国的妥协,全力加强与英国的联系以抗衡法俄集团。新内阁的第一项外交措施就是取消了与俄国续订《再保险条约》,这无疑是把俄国推向了法国。但德国对英国的拉拢却收效甚微,这样,德国更加珍视三国同盟。1891年,德、奥、意续订三国同盟,这次续订反映了一致对法的立场,英国也对三国同盟表示支持。这促使俄法两国于1891年达成了一项政治协定,次年,两国订立军事协定。1894年,这项军事协定在两国相继获得批准,法俄同盟遂告成立。
3. 俾斯麦体系为何会瓦解?
一、保加利亚危机和三皇同盟的终结
保加利亚亚历山大大公力图摆脱俄国控制,保俄关系紧张。1885年9月,东鲁米利亚爆发反土起义,自行宣布与保加利亚合并。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不能容忍一个不听命于俄国的统一的保加利亚的存在,要求列强施加压力,迫使亚历山大大公解散保的合并。1885年10月,君士坦丁堡会议,俄国建议恢复《柏林条约》规定的现状。俾斯麦支持俄奥合作。
1886年8月,俄利用保国内亲俄势力发动政变,废除亚历山大大公。但保摄政当局在英奥支持下对俄进行抵制。1887年7月,保另立斐迪南为保加利亚大公,俄失去对保的控制。奥同英抵制俄在保恢复控制的努力,使两国关系恶化。俄将奥视为它在巴尔干扩张的主要障碍,奥则认识到三皇同盟根本不足以遏制俄的扩张野心。俄奥在巴尔干扩张利益的对立性注定了俾斯麦强求俄奥合作的努力将归于失败。1887年,《三皇同盟条约》期满未续,俾斯麦体系重要一环脱节。
二、法德关系危机和1887年《三国同盟续约》
保加利亚危机期间,俾斯麦担心法国趁机进攻德国。为吓阻法国,俾斯麦采取加强德国军事力量的威胁手段。俾斯麦决定加强德奥意三国同盟关系,以确保德国的安全。意也有意续订三国同盟条约以获益。1887年2月10日,《三国同盟续约》。通过《三国同盟续约》,意在条件允许时若主动对法开战,将得到德国的援助,这使得三国同盟演变成具有侵略性的军事同盟。
三、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
俾斯麦构建结盟体系的重要考虑:希望通过英意和英奥之间的协约联系,将英国也拉入到牵制法俄的路线上来。英意在地中海存在着遏制法国的共同利益,英奥在巴尔干问题上也存在遏制俄国的相同立场。如果英国加入反法俄阵营,德国就可以在地中海和近东调动起足够力量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