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指导书仅供参考一、设计目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是在本专业方向学生已学习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技能综合训练;这次专业课程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机构设计的能力和工艺设计的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作一次基本训练;二、设计要求1.能正确应用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分析零件的工艺可行性,制定零件的工艺路线;2.能正确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夹具设计原理中的基本理论,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拟定夹具方案,设计夹具结构;3.能够按照机械制图规范绘制夹具装配图和零件图;4.熟悉和运用有关机制工艺、夹具等手册和资料,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方法;三、设计内容和步骤本设计题目为:”指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工艺装备设计”;(一)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工艺设计对象由指导教师指定二研究分析零件1.了解该零件在机械装备中的地位与作用;2.对零件的图纸表达及结构特点分析;3.对零件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 4.对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及工艺性进行分析;5.确定毛坯尺寸及其制造方法三确定生产类型及批量所有零件按照批量设计;生产条件假定为本校已有设备;四确定毛坯制造方法毛坯选择应按生产批量大小,非加工面的技术要求,以及零件的复杂程度,技术要求的高低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它对整个工艺过程经济合理影响甚大;分析毛坯时,注意余量的分配,浇冒口、分型面的位置等,毛坯的结构形式,对以后安排工艺和采取必要工艺措施有关;用红笔在所发零件图上画出毛坯外形,如孔等未加工前的部位要全部涂红,最后,要在这张毛坯图上注全毛坯尺寸;五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制定工艺路线;在对零件分析基础上,至少拟出二个工艺方案,然后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其中较为合理的一个;2.选择定位基准,进行工序尺寸计算根据粗精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定各工序的定位基准,当工序中所用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则需要工序尺寸计算;3.选择机床及工、夹、量、刀具机床设备的选用,应是既要保证加工要求,又要经济合理,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一般是采用通用机床和专用工艺装备;4.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与公差的确定根据工艺路线的安排,首先确定一个加工表面的工序加工余量,其工序间尺寸公差按经济精度确定;一个表面的总余量,则为该表面各工序间余量的总和;因时间有限,每个学生只计算其中一个主要表面的各工序间余量及公差;其余表面可直接查阅相关手册中的“工序间的加工余量”部分;5.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的确定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等确定的基础上,可按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因时间有限,本次设计内容仅限于指定工序;6.设计工艺文档将上述各项内容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至于各工序的加工简图定位夹紧示意图,可选择主要工序,画在说明书上,内容包括:1工件外形及加工部位用红线,并注上工序要求的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2按规定符号,表示出工件的定位,夹压部位和约束的自由度;3在加工开始位置,画上刀具及标上切削运动,进给运动等方向以箭头表示;4每一工序图上,应示清与工艺过程卡中相同的“工序号”、“工序名称”、“机床型号”、“夹具名称”;六夹具结构设计每一学生必须按照指导教师的指定工序设计专用夹具;1.确定设计方案要求至少提出二个进行比较后正式确定;2.选择定位元件,计算定位误差;3.计算所需的夹紧力,设计夹紧机构;4.绘制夹具装配图装配图比例:1:1,工件用双点划线,加工面用加粗实线,其它要求见相关教材;七撰写设计说明书希望每个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及时整理和书写自己的设计说明书;要求:字迹工整、语言简练、文字通顺、插图正确;说明书统一用十六开纸书写,四周留出边框,最后用学校统一印发的封面将报告正文和图纸一起装订成册;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零件分析;2.生产类型及批量的确定;3.毛坯的确定;4.工艺方案分析和有关计算工序尺寸等计算;5.夹具方案分析和有关计算定位误差,夹紧力计算等;6.小结 7. 参考文献等;八课程设计资料的提交设计说明书装订的大致顺序如下:1.封面课程设计专用,黄颜色封面,学校教材科领取2.目录3.设计说明书的正文见七4.小结5. 附录:1指导教师指定零件的零件图2毛坯图3指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4机械加工工序卡4夹具总装配图5“夹具体”或“底座”零件图四、成绩考核本课程设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由学生本人亲自交指导老师验收,否则不与接收;指导老师最后抽查部分同学质疑,形式可以是个别进行或以小组形式集体进行;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应根据平时的设计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工艺分析和夹具设计的水平及图画和说明书的质量,进行综合衡量;五、参考资料1.柯建宏等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于骏一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邹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尹成湖, 李保章, 杜金萍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王小华;机床夹具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6.李名望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7.胡凤兰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陈宏钧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王绍俊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0.冯辛安,黄玉美等编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1.刘文剑等编;;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等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3.张进生;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4.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5.李旦等编着;机床专用夹具图册;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6.刘文剑等编;夹具工程师手册;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六、设计安排本课程设计共两周合计十天,具体分配参照如下:1.布置任务、分析工艺、画毛坯图由指导教师指定 2天2.制定工艺路线、计算工序尺寸1天3.夹具方案装配草图设计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并确认1天4.定位误差、夹紧力计算 1天5.夹具结构的详细设计总装图,夹具体或底座的工程图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并确认 3天6.整理设计说明书 1天7.提交文档并考核 1天。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概述微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在理论的指导下,主要依靠实践活动,设计出一个小型应用系统。
目的是使学生增进对单片机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掌握单片机的内部功能模块的应用,如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片内外存贮器、I/O口等,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方法及实现,为以后设计和实现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良好基础,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单片机软硬件设计、调试、整理资料等环节,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组织实践的基本技能,逐步熟悉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方法。
二.课程设计步骤1.课程设计要求:1)根据应用系统的要求,初步掌握总体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构思,从中选择一种最佳设计方案;2)根据应用系统结构规模的要求,掌握单片机外部扩充系统硬件设计的基本过程;(硬件设计)3)根据任务要求和硬件设计要求,首先画出程序的总体流程图、模块流程图,然后进行各软件模块的程序设计;(软件设计)4)掌握如何应用单片机仿真器来开发应用系统及仿真调试的过程。
2. 课程设计内容、步骤1)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设计就是要从宏观上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技术路线或设计途径、采用的关键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硬件的选型和加工技术、软件平台和开发语言、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验收标准和条文等。
拟定总体设计方案一般要通过认真调研,通过查阅手册、有关文献资料、论证等,最后定稿,以避免方案上的疏忽,造成软、硬件设计产生较大的返工,延误开发进程。
在确定系统的总体方案时,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功能应进行综合性考虑,因为系统的一个控制功能一般是既可以用硬件来完成,也可以由软件来完成,究竟采用什么方式,则要根据系统的实时性及硬件系统的性能价格比综合平衡后加以确定。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样本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引书一、课程设计总体目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本课,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之后一种实践教学环节。
其目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学过变流电路原理基本知识,独立完毕查找资料、选取方案、设计电路、撰写报告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变流电路基本理论理解和基本技能运用,为此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本。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配合变流电路理论教学,为自动化专业开设专业基本技术技能设计,课程设计对自动化专业学生是一种非常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设计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对变流电路基本理论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电路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合用专业、答疑地点及时间合用专业:自动化。
答疑地点:01517教室答疑时间:二本:1月4、5、7日8-12时三本:1月4、5、7日13-17时三、先修课程电路、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四、课程设计学时分派课程设计时间为1 周:调研,查资料1 天。
总体方案设计 1 天。
单元电路设计 3 天(画原理图,参数计算)。
撰写设计阐明书及验收 1 天。
五、课程设计总体规定⑴熟悉整流和触发电路基本原理,可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设计任务。
⑵掌握基本电路数据分析、解决;描绘波形并加以判断。
⑶能对的设计电路,画出线路图,分析电路原理。
⑷准时参加课程设计指引,定期报告课程设计进展状况。
⑸广泛收集有关技术资料。
⑹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禁止抄袭。
⑺准时完毕课程设计任务,认真、对的地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⑻培养实事求是、严谨工作态度和认真工作作风。
六、课程设计内容⑴明确设计任务,对所要设计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充分理解系统性能、指标内容及规定。
⑵制定设计方案⑶进行详细设计①单元电路设计②参数计算③器件选取④绘制电路原理图⑷撰写课程设计报告(阐明书):课程设计报告是对设计全过程系统总结,也是培养综合科研素质一种重要环节。
课程设计报告详细规定如下:(1)格式(字体、字号、字形、图号、表号)必要符合模版规定。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_指导书参考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模具制造工艺理论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与扩充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所学的知识, 加深对模具零部件制造基本方法与模具装配技术的理解, 掌握制订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方法。
2、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包括设计能力、绘图能力、技术分析与决策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撰写技术论文能力等等。
3.养成严肃、认真、细微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给定冲模、注塑模的各类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规程。
三、制订模具零件工艺规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分析模具零件和工艺性(1)熟悉零件图和装配图着重了解零件在模具中的作用, 装配关系和各项技术要求。
(2)模具零件的工艺分析与工艺审查①图纸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视图正确完整, 尺寸标注齐全、合理。
②零件选材与技术要求的合理性: 材料选用合理。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热处理及其它技术要求合理、齐全。
③零件结构工艺性审查: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a.结构形式和外观尺寸可能采用标准;b.有便于在机床上装夹的定位基准和夹紧表面;c.零件有足够的刚度, 减小加工时的变形并有利于装配;d.形状简单, 尽量减少加工面积, 尽量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装夹次数和走刀次数, 保证刀具正常工作(如具有退刀等必要的结构);e.必要时采用镶拼结构。
2.选择零件的毛坯(1)毛坯种类的决定模具零件常用的毛坯各类有铸件、锻件、各种型材及焊接件等。
铸件毛坯适合于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 如上、下模座等。
锻造毛坯适合于制造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要求高但形状不复杂的零件, 如中、小型凸、凹模等。
型材常用于零件形状与某种型材相近之毛坯。
焊接件多用于某些结构件类型的零件的毛坯。
(2)毛坯尺寸的确定毛坯尺寸应根据模具零件尺寸加上适当的加工余量来确定。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设计指导书旨在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和拓展学生在机械制造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1.设计任务的背景和目标:明确设计任务的背景和目标,概述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功能。
2.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对设计所需的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并进行相应的需求规格说明。
3.结构设计和组成部件的选择:根据功能设计要求,进行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选择适合的组成部件。
4.工艺流程设计: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包括加工工艺及其处理方法、检验方法等。
5.零件加工与装配:根据工艺流程进行零件加工和装配,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实施方案和优化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并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7.结果分析和评价: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和提出改进措施。
8.设计报告撰写:将课程设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书面记录,包括设计目的、设计任务、设计过程、设计结果等。
三、课程设计内容和步骤3.1 设计任务的背景和目标设计任务的背景是指设计项目的来源和背景信息,包括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的功能等。
设计任务的目标是指本次课程设计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3.2 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需求分析是指对设计所需的功能和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明确设计的基本要求。
功能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和组成部分,如图示设计以及系统模块设计。
3.3 结构设计和组成部件的选择结构设计是根据功能设计要求,进行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包括机械结构的选择、参数设计等。
组成部件的选择是指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和零部件。
3.4 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流程设计是指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包括加工工艺及其处理方法、检验方法等。
工艺流程设计要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一章课程设计概述1.1 课程设计的性质与要求当前, 理工科高等院校许多专业的教学计划都安排有单片机课程设计或大型作业。
所谓大型作业, 其工作量与内涵与课程设计相似, 为了使学生能很好地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得到锻炼, 达到预期效果, 也一样要为每一课题编写设计任务书, 事先下达给学生。
设计应重视动手实验的内容, 做到实验与设计两者并重;对于单片机, 则又应软、硬件结合和兼顾。
课程设计的选题, 可选择已完成了的真实课题, 经教师裁剪增删, 在符合教学、符合学生水平、符合实验室条件的情形下, 供学生试设计。
考虑到设计时间较短促、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还较差, 且教师将同时指导整个班级, 因此要学生完成的内容要精选, 工作量不宜太大;学生可编组进行设计, 但提倡个人有独到的见解, 并应独立写出设计说明书。
《单片机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实践教学是它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完成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小系统, 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 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大体为:(1)、训练学生正确地应用单片机, 培养解决工业控制、工业检测等领域具体问题的初步能力。
(2)、让学生通过所做课题, “解剖麻雀”, 熟悉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研制的过程, 软硬件设计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步骤。
(3)、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例如组成系统、编程、调试、查阅资料、绘图、编写说明书等;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片机课程设计可利用万能板作为学生动手实践的基本装置, 根据课题选购相关元器件。
除此以外, 结合每一课题, 宜另制作足够数量的、配套的辅助性装置, 以模拟工业应用实际情况, 提高课题的真实性, 扩大学生的实践内容和收获。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1. 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设计指导书旨在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课程设计,并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知识。
2.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达到以下目标:•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总体设计要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确定设计主题和目标;•分析和选择适合的机械制造工艺;•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完成相应的实验和测试;•撰写设计报告和进行总结。
3.2 详细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的详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质和选择;•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刀具选择和切削力分析;•机械加工中的工艺参数优化;•确定合适的加工工艺流程;•制定整体的机械加工方案;•进行加工实验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撰写设计报告并进行总结。
4. 设计要求和评分标准4.1 设计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知识;•综合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方案合理,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实验和测试结果准确可靠;•撰写设计报告规范、详尽、清晰。
4.2 评分标准课程设计的评分将根据以下方面来进行评估:•设计思路和方法的合理性(30%);•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创新性(30%);•实验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0%);•设计报告的质量和完整性(20%)。
5. 实施计划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计划如下:•第1周:确定课程设计主题和目标;•第2-3周: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并进行初步方案制定;•第4-6周:学生进行实际实验和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第7-8周:学生完成设计报告的撰写和总结。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教材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名称:汽车设计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使其成为具有汽车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
课程内容包括:汽车设计概论、汽车造型设计、汽车结构设计、汽车材料与工艺、汽车美学与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创新潜力;2. 帮助学生建立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使其具备汽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逐步形成汽车设计领域的专业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汽车设计概论:介绍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2. 汽车造型设计:包括汽车外观设计和内饰设计;教学方法:实例剖析、设计实践3. 汽车结构设计:介绍汽车各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实例分析4. 汽车材料与工艺:介绍汽车所用材料的特性和应用,以及相关加工工艺;教学方法:知识讲解、实地考察5. 汽车美学与人机工程学:讲解汽车设计中的审美标准和人机交互原理;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设计作品:学生完成的汽车设计作品,包括手绘设计图、三维模型等;3. 期末考核:结合设计作品和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汽车设计基础》2. 参考书目:《汽车造型设计原理》,《汽车结构设计与分析》,《人机工程学导论》七、教学环节安排:1. 理论课程:每周2学时2. 实践课程:每周2学时3. 设计讨论和指导:每周1学时八、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完整的汽车设计项目,包括设计报告、设计草图和三维模型。
设计项目需符合汽车设计的规范,突出个性和创新。
以上为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指导书,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勤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汽车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某某20XX年X月前言《专业课程设计》是以生化工厂的生产工艺设计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具备工厂工艺设计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综合化,完成作为工程师的综合性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并运用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树立起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并具有创新意识及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
本指导书主要叙述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报告的要求、考核方法与评分办法等内容,其中课程设计的内容为本书重点,阐明了啤酒工厂设计要求等指导性内容。
编写本指导书的目的,旨在指导学生掌握发酵、提取、分离工厂设计工作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辨证的工程设计观点,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与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分析解决发酵工程、分离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4)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5)四、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6)五、考核方法与评分办法 (7)六、参考资料 (8)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自觉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发酵工程、分离工程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发酵产品生产工艺学,初步掌握发酵工程、分离工程工厂设计的程序、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具备发酵工厂、分离工厂工艺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通过设计,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发酵工程、分离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熟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从而得到对生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完成以后的毕业设计做准备。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二、课程性质与要求1.本课程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汽车制造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汽车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其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般汽车制造工艺上的工艺流程设计,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能力和初步的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汽车工艺学的概述和历史发展。
2.汽车制造工艺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3.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生产的工艺流程。
4.汽车工艺装备及新技术的应用。
5.汽车质量控制与管理。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2.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考勤等)占课程总成绩的40%。
3.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方法1.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生产操作演练。
2.以课堂互动为主,学生提出问题与教师讨论解答,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3.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辅助,辅以多媒体、网络、图解等课件展示,增强教学效果。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汽车制造工艺学》张胜利、王家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1.《汽车制造流程控制与自动化技术》陈旭著,科学出版社。
2.《现代汽车工艺》龚国忠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3.《汽车制造工程技术》刘爱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4.《汽车制造工艺优化方法》林樾著,科学出版社。
七、实验项目本课程实验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汽车制造过程的流程分析与设计实验。
2.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工艺流程实验。
3.汽车装配工艺实验及其优化设计。
4.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质量控制实验。
八、课程进度及计划1.第1-2周,课程概述和历史发展。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熟悉XX学科的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XX学科的简单分析和综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XX学科的应用领域。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XX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定律1.3 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方法2.1 XX学科的观察和实验方法2.2 XX学科的数学建模方法2.3 XX学科的分析和综合方法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领域3.1 XX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3.2 XX学科在工程和技术中的应用3.3 XX学科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XX学科的知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课程主题的基本知识,理解课程主题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课程主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课程主题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
•熟悉课程主题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课程主题相关问题。
•运用科学方法和思维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能够运用现代技术工具获取和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着重于培养学生:•对课程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认识课程主题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依据课程标准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课程主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课程主题的基本定义、相关术语及其内涵和外延。
2.课程主题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回顾课程主题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演变脉络,了解当前的发展状况。
3.课程主题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分析课程主题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探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将结合具体的教材章节进行详细展开,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选用教材名称作为主教材,辅助以参考书籍等辅助教材。
•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PPT、视频、音频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工具,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机械制造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设计。
二、课程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工具。
2.熟悉机械制造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4.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零件和装置。
5.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制图基础。
包括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制图标准、常用符号、工程图、构图传统、机械零件符号、常用线型等。
2.机械加工基础。
包括常用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加工精度控制、刀具类型和使用等。
3.机械加工设备。
包括常见的机床、工具、模具、测量工具等。
4.测量技术。
包括机械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测量方法、精度控制等。
5.机械设计基础。
包括机械零件设计、装配技术、机械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专业软件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技术和测量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设计作业:对学生提出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机械零件和装置,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成绩等。
2.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考试时间为2小时,主要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进行高层次研究提供支持。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指导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教学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适用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编者:叶鹏老师程祥老师1.题目 (1)2.课程设计目的与意义 (1)3.课程设计的时间 (1)4.课程设计班级 (1)5.指导教师 (1)6.参考文献 (1)7.任务指导书 (2)7.1课程设计预备知识的准备 (2)7.2上机练习POWERWORLD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使用 (2)7.2.1 PowerW orld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2)7.2.2 用仿真器建立一个简单的电力系统模型 (4)7.3电力系统潮流控制 (10)7.3.1无功补偿对系统潮流的影响 (11)7.3.2 发电机电压控制对潮流的影响 (11)7.3.3传输线的传输限制 (11)7.3.4 负荷增加与电网电压崩溃 (11)7.4大电网调度操作 (11)7.4.1大电网调度 (11)7.4.2线损控制 (11)7.4.3电网故障重演 (12)8. 潮流计算实践 (12)8.1 潮流计算的计算机方法 (12)8.1.1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12)8.1.2功率方程、变量和节点分类 (13)8.1.3高斯——塞德尔方法 (15)8.1.4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16)8.2解算方法 (20)1.题目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灵敏度分析2.课程设计目的与意义电力系统地潮流分布反映电力系统地稳态运行状态。
典型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为求解电力网络的节点电压和分支电流。
潮流计算是进行电力系统设计和分析的基本技能。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通过对一个典型的工业用户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提高本专业学生基本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分析的能力,并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特征和相关物理概念的理解。
具体任务:任务一,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能够使用POWERWORLD9.0通用计算软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
任务二,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能够使用C语言或Matlab语言编制潮流计算程序,进行潮流计算。
3.课程设计的时间学年第二学期4.课程设计班级电力系统及自动化01班5.指导教师叶鹏程祥等6.参考文献⑴、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上) (下),华中科技大学版社,2002.7,武汉⑵、pw90UserGuide.PDF, POWERWORLD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用仿真手册。
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
第三章课程设计任务书请从以下各课程设计任务中选作一题,注意每道题的难度有所不同,分值也不同! §3-1 课程设计任务之一一、设计题目: 抢答器控制系统程序设计(本题目满分60分)二、控制要求:用六个抢答按钮对应六个抢答指示灯,一个主持人起动按钮和一个复位按钮, 一个准备抢答信号灯和一个犯规信号灯(蜂鸣器),实现先输入有效,后输入无效的抢答器功能。
当主持人按下起动按钮时,准备抢答信号灯灭,允许抢答;第一位抢答有效,对应信号灯亮,其他无效。
主持人按下复位按钮,回到初始状态,准备抢答信号灯亮。
如在准备抢答信号灯亮时抢答,犯规者对应信号灯亮,同时犯规信号灯(蜂鸣器)发光(发声)。
第 2 页§3-2 课程设计任务之二一、设计题目:配料车控制系统程序设计(本题目满分70分)二、设计要求:配料车从配料罐出发,到A 处取m 车料,再到B 处取n 车料,送回配料罐进行配料混合。
三、控制要求:配料车最初停在配料罐处(光电开关SQ1),按下启动按钮SB1后,配料车到A 处(光电开关SQ2)取料,送回配料罐。
到A 处取料次数由计数器CNT00决定。
然后,到B 处(光电开关SQ2)取料。
在B 处取料次数由计数器CNT001决定。
最后配料车停在配料罐处。
工艺流程图及I/O 分配:┌───┐ 向左 ←─ ─→ 向右 └○─○┘ 输出1 反转 正转 输出0 ──────────────────────SQ1 输入1 SQ2 输入2 SQ2 输入3┻ ┻ ┻ ┻oo oo oo oo输入0 输入4 输入5 输入6启动按钮 停止按钮 A 处取料按钮 B 处取料按钮 SB1 SB2 SB3 SB4SQ1┌→──────┐SQ2│ 循环M 次 ↓└←──────┘┌→────────────────┐SQ3 │ 循环N 次 ↓└←────────────────┘第 3 页§3-3 课程设计任务之三一、设计题目:钻床主轴进给控制系统程序设计(本题目满分70分)二、设计要求:钻头从初始位置开始向右进行钻深孔工作,钻孔过程中,钻头向右钻一段距离后返回初始位置,然后再向右钻一段距离后再返回初始位置,如此反复,完成钻深孔工作过程。
《机械CADCAM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CADCAM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CAD/CAM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该指导书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二、课程设计的目的1(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机械CAD/CAM技术》课程后进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对三维造型软件的再学习及再提升,对于夯实学生的基础,强化实际实践应用非常重要。
2(本课程设计突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外化应用,从软件的熟练操作到高级特征的学习及加深,强调软件的实操性,侧重软件应用的社会需求性。
3(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PRO/E软件的零件特征造型和模型装配实现,利用PRO/E软件生成相应的工程图。
4(本课程设计的难点和着力点在于学生三维造型能力的培养,从尺寸拟定到装配成型,体现实用性、工艺性、协调性。
三、设计内容与步骤序号课程设计项目名称学时课程设计内容1、分析总装图纸,了解零件装配关系。
1 图纸分析 6学时2、分析零件图纸,了解尺寸关系及要求。
3、分析零件形状,确定基本特征和造型策略。
2 零件造型 18学时综合运用特征造型技术完成图形的造型。
3 零件装配 12学时根据要求进行零件位置关系的装配4 零件工程图生成 10学时生成主要零件的工程图,并按标准编辑成合格的零件图纸。
5 编写设计说明书 10学时按要求编排课程设计说明书上交说明书6 4学时答辩并答辩合计 2周四、设计方法综述1、每位同学上机独立完成;2、掌握PRO/E软件的应用、Word文档的编排;3、选题原则:课程题目应尽量结合生产实际,依据生活中实物进行虚拟下的建模,这样便于比照,修正模型,同时对学生在模型实用性方面进行内化理解。
选题原则上每5-8个学生一个课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突出软件应用的社会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课题的布置做到层次化,既让学生都有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有完成的愉悦感,又有解决难题后的满足感。
五、设计成果规格与要求1、完成零件的三维造型及装配;2、完成典型零件工程图的生成及编辑;3、完成整个设计过程说明书的书写,形成电子档并打印成册。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一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1.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性质、地位1)必修的实践环节。
2)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到的各门知识,综合解决设计、制造和管理中问题。
3)对指定的产品的制造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和机床选择等综合考虑后,进行制造工艺设计。
4)要求学生用计算机机进行绘图和编程。
2.本课程的前置课程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学完专业基础课、主要专业课: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微机技术等、CAD/CAM 课程。
相关课程.3.时间和学时安排学时:两周安排:四年级上学期进行。
4.基本要求1.选择刀具和确定切削用量的能力;2.掌握分析机床的基本知识,具有选择和使用机床的能力;3. 掌握机械加工和装配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择零件加工方法和产品装配方法的能力;4 掌握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产品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具有制订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业规程的能力;5.具有运用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过程中一般工艺问题的初步能力。
5. 设计的任务6.填写工艺文件。
填写要求是:内容完整,层次清楚,语言精练,字迹清晰。
对工艺文件填写作如下规定: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的工时定额可不填。
(2)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中的工序图。
图中主视图应处于加工位置,用细实线将零件的主要轮廓画出来;用粗实线给出加工表面;用定位符号表示定位基准;用夹紧符号表示出夹紧表面;并标出本工序加工表面位置,注上工序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有关的其他技术要求。
(3)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中,工时定额只填写基本时间,工人技术等级此项不填。
(1) 分析、了解产品性能、用途;(2) 了解制造规模、方式,生产条件(3) 制订制造方案;(4) 编写工艺(主要任务) ;(5) 设计工装(可以在其他课程设计中进行) 。
(6) 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7) 所有设计资料文挡拷贝电子版一份上交。
农业机械专业课程设计
绘制水平面内的机组机动图,考察机组第一犁体配置、犁体间配置、总幅宽 与拖拉机轮距的幅宽匹配问题,分析机组受力,校核牵引力和牵引功率的配套性。 (7)机组耕宽稳定性校核
绘制水平面内的机组机动图,计算分析规定比阻条件下的机组受力、犁侧板 角度、回位力矩和耕宽稳定性指数等。 (8)机组牵引性能校核
绘制纵垂面内的机组机动图,计算分析规定比阻条件下的机组受力、牵引阻 力倾角、拖拉机纵向附着力、拖拉机驱动轮的增重、拖拉机导向轮的减重、牵引 力利用率、牵引功率、牵引功率利用率和牵引效率等。 (9)机组操向稳定性校核
1
3.1.2 机组性能分析与校核 (1)机组纵向稳定性校核
绘制纵垂面内的机组机动图,计算分析机组受力、纵向稳定性储备利用指数、 最大爬坡角、在规定爬坡角时的前轴荷载、稳定性指数等。 (2)机组入土性能校核
绘制纵垂面内的机组机动图,计算分析规定比阻条件下的机组受力、入土力 矩、入土行程等。 (3)机组耕深稳定性校核
绘制机组的纵垂面机动图,计算分析机组受力、纵向稳定性储备利用指数、 最大爬坡角、规定爬坡角时的前轴荷载等。 (2)机组入土性能校核
绘制纵垂面内的机组机动图,计算分析规定比阻条件下的机组受力、入土力 矩、入土行程等。 (3)机组耕宽稳定性校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方向:模具设计
对应课程: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模具教研室2007年1月
目录
1. 设计目的、任务 (1)
2. 设计容、步骤 (2)
3. 时间安排 (3)
4. 设计工作要求 (3)
5. 成绩评定 (4)
6. 参考资料 (4)
附件
1. 设计目的、任务
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具设计
的基本训练过程。
目的是:
1.帮助学生具体运用和巩固《冲压工艺学》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设计冲压模具的一般程序。
2.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有关技术资料,如《冷冲模国家标准》、《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及其它有关规等。
3.训练学生初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2. 设计容及步骤
设计容
应用所学冲压工艺学和冲模设计知识,结合给定产品零件图纸,设计一套典型的落料冲孔复合模具,并完成相应技术文件。
设计步骤
1.依照冲压零件形状、尺寸、技术条件、生产批量等要求,分析并制订合理的冲压工艺过程。
2.确定冲模类型及结构特点(如单工序或复合工序模;导向、定位、推料、卸料及送料方式;工作零件的结构和安装方式等)。
3.确定毛坯及中间工序半成品尺寸与形状、制订排样方法及计算材料利用率。
4.计算工艺力(如冲裁及成形等的工艺力、推件力、卸料力和压料力等)。
5.选择所需压力机。
6.冲模设计
(1)决定凸模、凹模、凸凹模等工作零件工作部分形状、尺寸;整体结构
及固定安装方式。
(2)选择模架及其他标准零件。
(3)设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
(4)弹压装置设计。
(5)确定冲模压力中心。
(6)计算模具的封闭高度。
(7)校核冲模主要零件强度。
7.绘制冲模总图及主要零件图。
8.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3. 时间安排
1.设计时间:2006-2007年度春学期,第1周至2周
2.时间分配:
(1)熟悉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1天(2)确定工艺方案,画示意图 1天(3)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绘简图 2天(4)绘制模具装配图与模具零件图 4天(5)编写设计说明书 1天(6)答辩 1天
4. 设计工作要求
1.工作量要求
1.绘制产品零件图一(2#或3#)
2.绘制模具结构简图一(1#)
3.绘制模具装配图一(0#或1#)
4.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20页A4)
2.工作态度要求
态度认真,一丝不苟;独立工作,刻苦钻研;见解独特,勇于创新;设计规,精益求精。
5. 成绩评定
1.拟定冲压工序方案、绘冲压工序图(阶段考核比例为15%)
2.工艺计算和模具结构要素设计(25%);
3.设计及绘制模具装配图(25%);
4.设计及绘制模具零件图(25%);
5.按规定格式编制设计说明书(5%);
6.设计创新(5%);
7.课程设计面批后或答辩(5%的围适度调整)。
总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给出。
6. 参考资料
1.《冲压工艺学》(第2版),肖景荣等,机械工业教育;
2.《冲模设计手册》(第3版),机械工业教育;
3.《模具制造工艺》,黄毅宏,高等教育;
4.《冲压设计资料》,王孝培,机械工业;
5.《冲压工艺学》,硕本,机械工业;
6.《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第2版),侯义馨编,兵器工业;
机电工程学院
模具教研室
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