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讲解

合集下载

透视原理 ppt课件

透视原理  ppt课件

ppt课件
6
1、文艺复兴时期,透视研究基本上是分两个方面来进 行的,即线透视(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空气透视)。
泛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 着距离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称为直线 透视,又称线透视。
由于线是一切物体存在的基础,所以常把线透视称之为透 视。
ppt课件
7
ppt课件
52
ppt课件
53
ppt课件
54
ppt课件
55
1、平行透视的概念
所谓的平行透视,以方体为例,只要
满足离画幅最近的一个面与画幅保持
平行,其中与画幅垂直的一组平行线
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那
么在这种状态下投射成的透视图就是
平行透视;又由于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所以又叫“一点透视”,亦称“直角
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又叫灭点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 点。
距点,距点在视平线上主点左右两边,两
者离主点的距离与画者至心点的距离相等,
凡与画面成45度角的直线,一定消失在距
点。
ppt课件
32
ppt课件
33
基线:画面和基面相接的线叫基线.即取景框
的底边。
画面
基线
地平面
ppt课件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二、透视的定义及常用术语
ppt课件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一、透视学的定义透视学,又称“视学”,是绘画透视基础理论的总称。

包括三种透视,即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1.平行透视即在同一个面上,把两个以上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透视方法。

最常见的是一点透视。

2.成角透视是把物体向两边看成倾斜角度,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最常见的是两点透视。

3.倾斜透视是把物体向前后左右都看成倾斜角度,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最常见的是三点透视。

二、三点透视的特征( 1)在作画时,将三点透视或者更多点(即几何透视)依次安排在同一个面上,分别观察三点透视中各物体与其它物体的关系,将三个物体间相互关系的点之坐标及位置连线,就形成了立体感很强的画面。

( 2)在作画时,可运用其中任何一种透视来表现物体,使形象富有真实感。

( 3)不能认为几何透视一定要平行画面。

如构图上把山峰的外轮廓画得比较具体而明显,而内部的山头却虚掉,这样从远处看过去会出现一座漂亮的空中楼阁的透视效果。

( 4)几何透视不能成为不变的法则。

例如黄金分割法。

二、三点透视的特征( 1)在作画时,必须按照正确的规律进行画面结构的安排。

不然会出现偏差,造成透视失误。

( 2)只有一点透视才能准确地表现物体的透视现象,它在透视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只要将一点透视运用到极限,所获得的效果也是逼真的。

( 3)物体的透视变化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便会失去真实性。

三、三点透视的应用( 1)石膏像的透视法: a。

先画出石膏像的大致形状,再根据石膏像的尺寸设计好衣纹; b。

沿着衣服纹路勾勒出人物身躯的骨骼; c。

继续刻画细节,并加深暗部色调,注意眼睛、嘴巴等重点部位的塑造; d。

完善石膏像的动态姿势,增添神情气韵。

( 2)建筑模型的制作: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好模型的底板,利用纸壳的厚度调整好模型的体积感。

为了塑造好石膏像的体积感,可在底板上贴双面胶,这样既保证了足够的厚度,又便于拆卸模型。

为了防止石膏像的水口不好,破坏模型,还可利用彩色笔在背面涂抹,使水口附近的肌肉看起来更自然。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_图文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_图文

1.视平线: 2.视 点: 3.消失点:
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 又叫灭点
透视图分类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2)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这两种透视现象有什么不同?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
透视原理
比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不同
透视的分类
一点透视(又称 平行透视) 两点透视(又称 成角透视)
散点透视
内容 平行透视:
1.一个平行六面体一共有十二条边,都是离 我们近的长且粗,离我们远的短且细;
2 .其中有四条边线与视平线平行;有四条 边线上下垂直;还有四条边总是向主点集 中。
视平线
消失点
消失线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平行六面体的一个角正对着我们的时 候,两个消失点到主点的距离是一样的。成角 Nhomakorabea视 平行透视
《法国风光》 摄影作品
消失点
视平线
所有柱子等逐渐变小集中到一点 然后消失。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_图文.ppt
大近


低远 高 近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近大远小的现象? 透视现象有哪些规律呢?
透视基本规律 :
近远
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高)远( 低), 近(宽)远( 窄), 近(疏)远( 密), 近( 大)远(小), 近( 实)远(虚)。
透视原理
透视的基本术语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其中一个面有什么特点? 方形或长方形
六面体的成角透视
画一画
要求:完成一个六面体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拓展延伸:
1、尝试运用平行透视 或成角透视法进行校 园一角的写生。 2、尝试运用平行透视 法进行某一形象的立 体消失练习,形象可 以使平面图案、文字、 数字、字母等均可。 (见教材) 3、尝试运用成角透视 法画某一形象,形象 可以是沙发、包装盒、 包装袋等。(见教材)
它 们 的 透 视 效 果 各 有 什 么 特 点?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散点透视
平面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中国画和一些装饰画)
透视 平行透视 一个 成角透视散点Βιβλιοθήκη 视多个消失点(几个)
消失线(方向) 共同点
两个
往1个焦点消失 往2个焦点消失 近大远小
六面体的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作图法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作图法
成角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成角透视的特点 成角透视作图法 成角透视图例分析
成角透视作图法
起点法 测点法 视线迹点法
左余点 高 度
右余点
左余点
右余点 视点
左余点 视点
右余点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侧视图
右余点 视点
透视图 顶视图
视平线 基线
视点
透视图 顶视图
视平线 视点
透视圆的画法
心点
视平线
距点
灯光阴影作图法
光线角度
日光阴影作图法
心点
光线角度
余点
视平线
画面
心点
基线
高1
2
视点
透视图 顶视图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视点
距点
心点
距点
心点
距点
心点
距点法室内景作图
距点
侧视图 正视图 高 度
宽度 长度 宽度 间距 长度
心点
距点
侧视图 正视图 高 度
宽度
长度
宽度 间距 长度
心点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视点
平视二点消失单视域空间的形成与特点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透视的区别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透视的区别

1.5建筑透视图的分类视点及建筑形体相对于画面位置不同,则所形成的建筑形体的透视图就有不同效果。

不同效果的透视图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其作图要领亦各有特点。

通常按照画面、视点和建筑形体三者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来对透视图进行分类。

建筑透视图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二点透视( 成角透视);三点透视( 斜透视) ;1.5.1一点透视当画面与基面垂直,建筑形体有一主立面平行于画面而视点位于画面的前方时,所得的透视图在左右、上下方向没有灭点,只有宽度(前后)方向有一个灭点,即主点e′,所以称为一点透视,或平行透视,如图1-25所示。

图1-25 一点透视一点透视的特点是建筑形体上与画面平行的主立面不变形,作图相对简便,图形显得端庄、沉稳、景深感强。

常用于表现纪念性建筑物、标志性建筑物的正面、门廊、入口等。

这种图在室内设计中应用也较多,如图1-26 所示。

也适用于表现只有一个主立面形状较复杂的建筑形体。

图1-26 一点透视实例1.5.2二点透视当画面垂直于基面,建筑形体两相邻主立面与画面均倾斜、视点位于画面的前方时,所得的透视图因为在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上各有一个灭点,所以称之为二点透视,或成角透视,如图1-27所示。

图1-27 二点透视二点透视的特点是建筑形体两个主立面都得到了表现,作图相对复杂。

但表现效果生动、立体感强,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透视图,如用来表现广场、街景、楼房建筑等。

图1-28 是二点透视实例。

图1-28 二点透视实例1.5.3三点透视当画面与基面倾斜、建筑物的立面也与画面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形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都与画面形成倾斜的相对位置关系,因而三个方向都有灭点,所形成的透视图称为三点透视,或称斜透视,如图1-29 所示。

图1-29 三点透视三点透视常用来表达较高、大的建筑物,如高楼大厦、纪念碑、高塔等。

图1-30 是一高层大楼的三点透视实例。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作图法PPT课件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作图法PPT课件
平行透视作图法
迹点法室外景作图 迹点法室内景作图 距点法室外景作图 距点法室内景作图
2020年10月2日
1
视平线
画面
心点
基线

1
2
画面
心点
1
2
2020年10月2日
2
视点
透视图 顶视图
2020年10月2日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3
视点
距点
2020年10月2日
心点
4
距点
2020年10月2日
心点
5
距点
10
成角透视作图法
起点法 测点法 视线迹点法
2020年10月2日
11
左余点 高 度
右余点
左余点
右余点 视点
左余点 视点
右余点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2020年10月2日
侧视图
右余点
14
视点
透视图 顶视图
视平线 基线
视点透视Biblioteka 顶视图视平线 视点透视圆的画法
心点
视平线
距点
灯光阴影作图法
光线角度
日光阴影作图法
心点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2020年10月2日
心点
6
距点法室内景作图
距点
侧视图 正视图 高 度

正六面体的透视规律

正六面体的透视规律

正六面体的透视规律
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饿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成角透视”,而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側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
与地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

下面具体来看下它的画法。

1: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
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側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与地
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

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

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有四条边线与画面
垂直,有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

如下图:
2:正六面体的成角透视:
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饿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成角透视”它有两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左余点,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右余点。

如下图所示
以上说明,是否对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有所了解了呢?欢迎继续关注画画栏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

正 确 构 图
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 构 图
另外还有倾斜透视和散点透视:
一个物体的平面与水平成 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就 叫倾斜透视,如:屋顶, 楼梯,斜坡等。
把不同的视点看到的物象组成 一个画面,很像电影时随镜头 移动所看到的全景图,常来表 现大场景,古代名画:<<清明 上河图>>就是用此方法画成的.
(三)平行透视——物体只有一个面与画面构成平行关系,我们称之为平 行透视,如:平行的六面体,有一个面正对着我们,这个面就与我们画面 成形的平行关系,由于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也产生不同的形态,如图六 面体分别放在不同的位置,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① 视平线高我们可能看 到物的顶部,视平线低我们可能看物体底部,② 物体的平行、垂直永远是 平行、垂直的,只是由于透视变形而发生长短变化,③ 我们在表现这种透 视变化时,要有意思的将前面的线画的粗浓一些,后面的画的细淡,这样 来拉大物体的透视。
画面 透视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一、关于透视 我们在自然中看到物体都会呈现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
空间关系,甚至消失到一个小点的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就叫做 “透视”,也叫透视变形。 如:长长的走廊,打开的门和窗 等,我们看到的铁轨。
二、透视的基本概念 (一)取景——就是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把我们所看到的景物, 按照一定比例有取舍的画在画面上。那么我们在表现这些景物 时,我们要按透视变化的规律作画,因此我们要一些透视的基 本概念和有所了解。
地平线
(四)成角透视——也就是物体没有一个面正对着画者,如:平行的六面体 斜放在桌面上,它的面与我们的画面成形一定的角度,我们叫这种透为成角 透视,如果我们叫平行透视为一点透视,那么成角透视就是两点透视,那么 成角透视就是两点透视,如:成角透视的六面的每条边分别向好的“消失点” 消失,如成角的透视的特点是:① 垂直永远是垂直的,② 没有与画面的相 同的平行线,③ 和平行透视一样,视平线下,我们看物体顶部,视平上的 我们看到物体底部,透视是一门很高的学科,还有多的名词,我还就不讲了, 对于我们医学美术来讲了解这些就足够。

平行透视图示

平行透视图示

2.成角透视:没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有左右两个消失点(左余点)(右余点)
成角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3.平行透视: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只有一个消失点(主点)
4.成角透视:没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有左右两个消失点(左余点)(右余点)
成角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6.成角透视:没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有左右两个消失点(左余点)(右余点)
成角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7.平行透视: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只有一个消失点(主点)
8.成角透视:没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有左右两个消失点(左余点)(右余点)
成角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方块面的透视宽窄 方形景物,除了画好它们的透视方向 外,还必须画好每个 方块面的透视宽窄。 一件立方体的两竖立面,由于它们同画面 之间的正、侧关系不同,会造成它们透视 宽窄不同;许多正、侧方向相同的方块面, 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也会造成 它们的透视宽窄不同。在一幅画中,所有 方块面的或宽或窄,在透视关系上应该去 待统一。
主 体心 人点 物在 处
第二节
余角透视
余角透视的放置状态 : 所要描绘的方形景物是平行透视还是 余角透视,主要看这些方形景物同画面之 间的放置关系关系如何。立方体是由三对 方块面相互垂直围和而成,平行透视和余 角透视的区别,在于立方体两对竖立的方 块面同画面之间放置关系的不同.
余角透视 放置状态:
不 合 理 构 图
正 确 构 图
余点在实际场景中的位置
从画者的眼睛,引出两条同方形的 两组水平边线完全平行的线,两线在心 点左、右与地平线相交的两点,即该方 形物的左余点和右余点的位置。
余点与余角透视
余角透视方形景物的三种边线是垂 直、向左余点、向右余点。在地平线上, 除了主点都是余点的位置(距点也是一 对特殊的余点)。各种方形景物由于放 置角度不同,都会有各自的左余点和右 余点的固定位置,因此,正确地定出余 点的位置甚为重要。
位置与宽窄 许多(同画面不平行的)方向相同 的方块面,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它们 的透视宽窄也就不同。这些方向相同的 方块面,有一条共同的灭线。以灭线为 标准,离灭线远的透视面宽,离灭线近 的透视面窄,正在灭线上的则成一条直 线。
在描绘和处理方形景物,除了上述的透视方 向和透视宽窄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物体的结构关系,要注意整体的结构关 系和细小的连接结合关系,整体的结构关系透 视方向要正确,每个细小连接的结合处的透视 方向也不应忽视。初学者往往画到细小处时, 就忘记了它们总的透视方向。 2、人和景物的方向关系:人们的运动和景 物的方向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战士列队沿着道 路前进,军训学生着靶子射击。在配方形景物 时,必视 放置状态: 在两对竖立 方块面中, 一对同画面 平行,另一 对同画面成 直角,为平 行透视。

成角透视讲稿

成角透视讲稿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当平放在水平基面GP上的立方体,与垂直基面的画面 PP构成一定夹角关系时(不包括0度、90度、180度角,这样 的立方体与画面构成平行透视),称为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基本规律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 前面与画面平行,底面与 地平面平行; 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 (心点); 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 失于心点。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 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 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 视平线上有左右两个消 失点。
由于立方体与画面所成的角度不同,两点透视的 灭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会发生移动。
两点透视的特点: 视平线 灭点 心点 灭点

a
b
视平线 灭点 心点 灭点 视点
两点透视的特点
6、两点透视中,正方体在一般情况下,与画面 成角小的、比较正的面见的宽,称为“主侧 面”,而成角大的,比较侧的面见得窄,称为 “次侧面”。但,当立方体在视域中偏居一侧 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起点作图法
成角透视练习(一)
成 角 透 视
成 角 透 视 作 品 辨 错
成 角 透 视 图 例
视平线
余 点
余 点
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dian tou shi(cheng jiao tou shi)
(成角透视) dian tou shi(cheng jiao tou shi)
成角透视练习(二)
成角透视的三种状态
(1)微动状态
方形物体向左旋转的状态 (3)一般状态
二 点 透 视
成 角 透 视
(4)对等状态
( ) Adian tou shi(cheng jiao tou shi) 成 角 透 视 (

六年级美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六年级美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立方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美术101班何国臣教具准备课件立方体直尺教学过程写入课题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课题是,立方体的“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一.导入主题师: 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感觉没有立体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师: 下面就让我们认真观察几张图片再说吧。

(幻灯片)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出图片的相同点,透视现象:(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的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在视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长远短近高远低等形象变化,称作“透视现象”。

)师:通过对以上几张图片的认真观察与分析,你找到了哪些规律?(学生讨论并回答)生:物体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

师:对!像这样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都是属于透视现象。

(运用透视规律描绘物体形象,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最基本的方法。

)并指出: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是因为画面中没有这些现象的存在,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去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绘画。

二:透视的几个基本术语和概念师:在讲解透视知识之前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些透视中的基本术语。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 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在开阔的野外,人眼平视时,眼睛的高度等于视平线的高度,视平线就是地平线,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视平线是随作画者的眼睛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仰视时视平线在地平线的上方,人俯视时,视平线在地平线下方。

3. 消失点——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又叫灭点。

4. 主点——在视平线上正对视点的一点,又叫心点。

5.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并找出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加以描述。

(回到上方图片)接着让更多的学生分析图片中绘画者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

透视的类型

透视的类型

透视的类型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3、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失点,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散点透视法”符合心理的真实,是种内在的真实。

“焦点透视法”符合视觉的真实,是种外在的真实。

这两种结构法的差异,从文化积淀角度看,也许正透露出了一者更重视内心(主体),一者更重视环境(客观)的东西文化差异的消息。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认为只有西洋画有透视,传统的中国画没有透视。

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传统的中国画是有透的但它的透视方法与西洋画的透视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西洋画讲究焦点透视法,传统的中国画讲究散点透视法。

所谓焦点透视法,就是严守一个特定的视点去表现景物,近大远小,呈放射状。

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观点,它是多视点的,在表现景物时,它可以将焦点透视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

散点透视法,可以比较充分地表现空间跨度比较大的景物的方方面面,这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例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用散点透视的多视点原理,把古代汴京东郊以虹桥为中心的风景、人物、城郭、街道、桥梁。

船只等等丰富内容的场面散点在一个画面,给予了充分详尽的表现。

如果采用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它只能突出地表现画家确定的一个视点周围的景物,也只能将其它许多景物根据近大远小的原则虚隐掉。

传统的中国画并不是不重焦点透视,它不过是在一幅画中根据需要采用多个焦点透视而已。

这是传统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古代确实没有系统的透视学,但对于科学的焦点透视法,也早有朴素的深刻认识。

早于德国透视画家丢勒一千多年的六朝刘宋时期的宗炳,就曾写过一篇《画山水叙》说明了透视学中按比例远近布置物景的法则。

但中国画家多喜欢表现空间跨度大的山川江河,甚至想把整条长江都画到一幅画中,他们不满足于用一个焦点来束缚自己的视野,因此,中国画家多采用移动式、减距式、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来表现无限丰富的景象。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2、平行透视中各消失点不统一,或不在一 条视平线上(图2-18、图2-19)。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3、线和面应有透视变化的没有,不应有的 透视变化反而有了;物体未画平,后方或 侧方高于另一方(图2-20)。
课堂练习: 用一点透视画一个 洗衣机或者微波炉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 3、三点透视:物体其中两面向视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某二点消失.另一面在天点或地点 消失。
平行透视
透视的三要素包括: 视平线 消失点 立足点
视平线
消失点
一、平行透视概述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我们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不论正 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其他与画面垂直的 平行线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心点。这种情况下,立方体和画面 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1、距点过近,正方形图像失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第一节 平行透视 第二节 余角透视
在绘画创作中,环境和道具的处理对塑 造人物的特征,也是一种必要手段,它起 着烘托和突出人物形象、介绍人物所处的 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的作用。
绘画中的场景和道具,都是处在一定的 透视状态下的,我们应该掌握景和物的透 视规律,才能在绘画中处理好典型环境, 才能使人物更生动、感人。
不 合 理 构 图
正 确 构 图
余点在实际场景中的位置
从画者的眼睛,引出两条同方形的 两组水平边线完全平行的线,两线在心 点左、右与地平线相交的两点,即该方 形物的左余点和右余点的位置。
余点与余角透视
余角透视方形景物的三种边线是垂 直、向左余点、向右余点。在地平线上, 除了主点都是余点的位置(距点也是一 对特殊的余点)。各种方形景物由于放 置角度不同,都会有各自的左余点和右 余点的固定位置,因此,正确地定出余 点的位置甚为重要。
1、物体的结构关系,要注意整体的结构关 系和细小的连接结合关系,整体的结构关系透 视方向要正确,每个细小连接的结合处的透视 方向也不应忽视。初学者往往画到细小处时, 就忘记了它们总的透视方向。
位置与宽窄 许多(同画面不平行的)方向相同
的方块面,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它们 的透视宽窄也就不同。这些方向相同的 方块面,有一条共同的灭线。以灭线为 标准,离灭线远的透视面宽,离灭线近 的透视面窄,正在灭线上的则成一条直 线。
在描绘和处理方形景物,除了上述的透视方 向和透视宽窄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画面成一定 角度,为余 角透视。
余角透视放置
余角透视的透视方向: 都是与地面平行的变线,各自与画面成
(直角外的)一定的角度,一边向左前方 远伸,一边向右前方远伸,它们的方向分 别往地平线的左余点和右余点集中。
余角透视方形景物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 是:
主 体心 人点 物在 处
第二节 余角透视
余角透视的放置状态 : 所要描绘的方形景物是平行透视还是
余角透视,主要看这些方形景物同画面之 间的放置关系关系如何。立方体是由三对 方块面相互垂直围和而成,平行透视和余 角透视的区别,在于立方体两对竖立的方 块面同画面之间放置关系的不同.
余角透视 放置状态:
平行透视: 边是原线,后来垂直,看上去仍然
垂直;边是原线,原来水平,看上去仍 然水平;边是变线,原来与画面成直角, 看去其方向往地平线上的主点集中。
平行透视方形景物三组边线的透视 方向是:
1、垂直 2、水平 3、向主点。
风景写生
田野的平行透视
在平行透视中的直角线、视平线以上 者愈远愈向下,视平线以下者愈远愈向上, 最后消失于心点。心点左边的直角线向右 消失,心点右边的直角线向左消失。最后 都消失于心点。直角线愈接近视平线者愈 平,几乎和水平线相等了。所以在画远景 时,在远处多画横线,就远过去了。
正侧与宽窄
立方体两竖立面之间相互垂直,是得它们 同画面之间有正侧的不同。正的余点远,透 视面宽,侧的面余点近,透视面窄。每一件 立方体本身的两竖立面相比,总是正的面宽, 侧的面窄,也就是说,总是余点远的面宽, 余点近的面窄。初学者往往将侧的面画的太 宽,他们总是带着物面原来的宽窄印象,不 习惯将侧的面画窄。总之,处理侧面(即余 点近的面)的透视要窄,要“节约”不要 “浪费”。
平行透视 放置状态:
在两对竖立 方块面中, 一对同画面 平行,另一 对同画面成 直角,为平 行透视。
平行透视放置
平行透视的透视方向:
立方体的三组边线,各有其透视方向, 它们组合了整个立方体的透视方向。因此, 要掌握平行透视和余角透视的透视方向, 必须对立方体的三组边线进行分析。
在平行透视中,一组边线水平,则另 一组边线必向心点;在余角透视中,一组 边线向左余点,则另一组边线必向右余点。
方块面的透视宽窄
方形景物,除了画好它们的透视方向 外,还必须画好每个 方块面的透视宽窄。 一件立方体的两竖立面,由于它们同画面 之间的正、侧关系不同,会造成它们透视 宽窄不同;许多正、侧方向相同的方块面, 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也会造成 它们的透视宽窄不同。在一幅画中,所有 方块面的或宽或窄,在透视关系上应该去 待统一。
地平线
高视平线 低视平线
平行透视图的设计
我们创作时所需要的场景,有的是写 生而来,有的就要根据透视原理来进行 设计。首先定出视平线的高低位置,再 定出心点,最后再画出主要部位的消失 线和透视线。凡相互平行的水平线、垂 直线、斜线都无透视缩狭变化,仍画为 相互平行,所有直角线都消失于心点。
1、垂直 2、向左余点 3、向右余点
写生时,将铅笔平举,笔尖向前。 在平视的眼前上下移动,当你只见到笔 尾见不到笔杆时,心点就在笔尖所指的 具体位置上。心点看去虽然在正常视阈 的正中,但由于构图的取舍,所以不是 非定在画的(取景框)正中不可。
创作中,心点的位置根据主题思
想和构图需要自行确定。一般是定地 平线的中央部分,也可以偏向一边, 但不能定在画框以外,因为在实际观 察中,你所注景物——即心点位置上 的景物,决不会去取景框范围以外。
景和物的透视,从形体的状态、观 看角度的不同,分四种情况:
一、方形景物的平行透视和 余角透视(着重点)
二、方形斜面景物的透视 三、方形景物的俯视和仰视 四、圆形、曲线景物的透视
第一节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的放置状态 : 所要描绘的方形景物是平行透视还
是余角透视,主要看这些方形景物同画 面之间的放置关系关系如何。立方体是 由三对方块面相互垂直围和而成,平行 透视和余角透视的区别,在于立方体 两对竖立的方块面同画面之间放置关系 的不同.
心点与平行透视
上面讲过,平行透视方形景物三种边线的 透视方向是垂直、水平、向心点。垂直和水 平的边线不难画准,应该注意的是心点的边 线。要画好平行透视的景物,必须正确的突 出心点的位置。
心点,即画者的视中线(注视方向的视线) 与画面垂直相交的一点,其位置在地平线的 正中,凡是与地面平行、与画面成直角的变 线,都集中、消失在心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