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流体力学课程设计(Hess Smith方法求附加质量)

合集下载

带空泡运动物体的附加质量研究

带空泡运动物体的附加质量研究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黄旋
日期:2009 年 3 月 2 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In this work,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added mass by “measuring” hydrodynamic force of a cavity swaying or rolling vehicle in numerical “tunnel” is proposed. Reasonabl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re introduc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iodic swaying or rolling movement of a cavity vehicle, realize the solution of vehicle’s behavior of fluids dynamic; then according to the equation of motion, a method of separating the force of the added mass and calculating the added mass are brought up; investigate added mass of an underwater cavity running vehicle.

流体力学第四章_理想流体运动基本方程

流体力学第四章_理想流体运动基本方程
8
欧拉法
欧拉法:在固定的座标系中,研究空间某个点的流动 参数(速度、压力、密度等),并给出这些参数与空 间点和时间的分布:
速度:u=u (x, y, z, t), v=v (x, y, z, t),
w=w (x, y, z, t) 压力:p=p (x, y, z, t) 密度:ρ =ρ (x, y, z, t)
28
‹#›
‹#›
例4-1:已知u=-(y+t2),v=x+t, w=0
求t=2,经过点(0,0)的流线
解: t=2时,u=-(y+4),v=x+2,w=0
流线方程 d z =0
dx dy ( y 4) x 2
z c, 1 (x 2)2 1 ( y 4)2 c
26
图示为t 时刻经过点0的流线,以及t 时刻经过点 0的迹线.
对定常流动,迹线和流线重合。
27
迹线和流线的区别:
• 迹线是流体质点在t0—t时间段的运动轨迹,是实在的; 流线是某一时刻流场中连续质点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 的假象线。 • 迹线随质点而变,一个质点对应一条迹线;流线随时间 而变与质点无关。 • 迹线可以相交,而流线不能相交。对于定常流迹线与流 线重合。
9
‹#›
‹#›
当地加速度是由于某一空间点上的流体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 变化而产生的
迁移加速度是某一瞬时流体质点的速度随空间点的变化而产 生的。
当地加速度和迁移加速度之和称为总加速度。
两个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如图4-1所示,不可压流体流过一个有收缩的变截面管道,截 面2比截面1小,则截面2的速度就要比截面1的速度大。当流 体质点从1点流到2点时,由于截面收缩引起速度增加,从而 产生迁移加速度,如果在某一段时间内流进管道的流体输入 量有变化(增加或减少),则管道中每一点上流体质点的速 度将相应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少),从而产生了当地加速度。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汽车工程学院2005年9月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雷诺实验、阻力综合实验和动量方程实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3.先修课程《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5. 实验改革与特色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阻力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和测试流体稳定地在等直管道中流动及通过阀门时的能量损失情况;2.掌握管道沿程阻力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方法;3.熟悉流量的测量和测定文丘里及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4.熟悉毕托管的使用。

二、实验条件阻力综合实验台三、实验原理1.实验装置:图一阻力综合实验台结构示意图1.水泵电机2.水泵3.循环储水箱4.计量水箱5.孔板及比托管实验管段进水阀6.阀门阻力实验管段进水阀7. D=14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进水阀8.D=14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9. 阀门阻力实验管段10.孔板流量计11. 比托管12. 测阻阀门13.测压管及测压管固定板14. D=14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出水阀15阀门阻力实验管段出水阀16. 孔板及比托管实验管段出水阀17.文丘里实验管段出水阀18. D=10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出水阀19.管支架20. D=10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21. 文丘里流量计22排水阀门2.工作原理阻力综合实验台为多用途实验装置,利用这种实验台可进行下列实验:A 、阻力实验。

1). 两种不同直径管路的沿程阻力实验。

2).阀门局部阻力实验。

B 、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和文丘里流量计流量系数的测定方法。

C 、皮托管测流速和流量的方法。

流体力学与水力学实验报告及指导书

流体力学与水力学实验报告及指导书

流体力学与水力学实验目录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实验……………………………………………………………… ( )§1-1 流体静力学实验…………………………………………………………… ( )§1-3 动量方程实验……………………………………………………………… ( ) §1-5 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 ) §1-6 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的标定实验………………………………… ( ) §1-8 雷诺实验…………………………………………………………………… (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实验本章介绍流体力学的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是指用传统的测试手段测量流体运动的压强、速度、流量等基本参数。

这些实验都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必做实验。

§1-1 流体静力学实验1.1.1 实验目的1.观察测点的测压管水头(位置水头与压强水头之和),加深对静压强公式的理解。

2.求未知液体的密度1.1.2 实验装置图1.1.1 静压强实验仪图1.1.1是一种静水压强实验仪。

管1为开口测压管,管2和管3,管4和管5,管6和管7各组成一个U 形管。

管1、2、3均与水箱接通,构成一个连通器。

其中,管1与密封水箱中部某点接通。

管2、3与水箱底部某点接通。

管4和管6与水箱上方的气体压强接通。

管4、5和管6、7分别盛有两种液体,其密度为1ρ和2ρ。

水箱上方有密封阀,水箱液面上的气体与大气不相通,其压强为p 0。

调压箱通过软管与水箱接通。

上、下移动调压管就可以改变水箱中的水位,也改变水箱中密封气体的压强p 0。

如果调压筒水面高于水箱的水面,水将从调压筒流入水箱,此时,水箱中的密封气体的体积将减小,压强增大。

密封气体压强高于当地大气压,p 0>p a 。

反之,则p 0<p a 。

1.1.3 实验原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是=+gp z ρ常数 (1.1.1) 管1、管3、调压筒、水箱互相连通,液面与大气相通。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指导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指导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流体力学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进行光滑管、粗糙管、闸阀局部阻力测定实验,测出湍流区阻力系数与雷诺数关系曲线图;2)能进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测出扬程、功率和效率与流量的关系曲线图;3)学习工业上流量、功率、转速、压力和温度等参数的测量方法,使学生了解玻璃转子流量计、压力表、倒U型差压计以及相关仪表的原理和操作;二、装置整体流程图:1-水箱;2-进口压力表;3-双金属温度计;4-灌泵漏斗;5-出口压力表;6-玻璃转子流量计;7-局部阻力管;8-电气控制箱;9-局部阻力管上的闸阀V1;10-光滑管;11-倒U型差压计;12-均压环;13-粗糙管;14-管路选择球阀f1、f2、f3;15-出口流量调节闸阀V2图1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一、基本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

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f e h gug p z H g u g p z ∑+++=+++2222222111ρρ (1-1)由于两截面间的管长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f h ∑,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可忽略,则有 (=e H gp p z z ρ1212)-+-210(H H H ++=表值) (1-2)式中: 120z z H -=,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 ;ρ——流体密度,kg/m 3 ;g ——重力加速度 m/s 2; p 1、p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 ;H 1、H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 ;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 ; z 1、z 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

水下滑翔机附加质量数值计算

水下滑翔机附加质量数值计算

水下滑翔机附加质量数值计算杨磊;曹军军;姚宝恒;曾铮;连琏【摘要】Added mass of an underwater glider is quite important for the motions of glider. In this paper, the added mass of an arbitrary three-dimensional body is obtained through Hess-Smith method. Then an underwater glider which was designed by our laboratory is meshed by Gambit software in order to obtain its added mass. Besides, the Planar Motion Mechanism (PMM) tests of the glider are simulated by using CFD software, dynamic mesh technique and UDF. By compar-ing with the Hess-Smith results, the characters and advantages of Hess-Smith method and PMM are analyzed.%水下滑翔机的附加质量对其运动状态影响较大,本文采用了Hess-Smith(面元法)方法编制了计算任意三维物体附加质量的程序,利用Gambit软件对水下滑翔机进行网格划分,计算出实验室所研制的水下滑翔机附加质量,同时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结合动网格技术和UDF(User-Defined Function),对水下滑翔机进行了PMM(Planar Motion Mechanism)试验模拟,并与Hess-Smith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特点和各自优势。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一)一、实验目的1. 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培养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流体的定义和分类。

2. 流体静力学原理:帕斯卡定律、压力与深度关系。

3. 流体动力学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流速与压力关系。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流体容器、压力计、流量计、计时器、尺子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将流体容器放在水平位置,连接压力计、流量计等器材。

b. 测量静态压力:记录不同位置的压力值。

c. 测量动态压力:改变流体速度,记录不同位置的压力值。

d.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原理。

四、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液体喷溅。

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便于后期分析。

五、实验报告要求1. 描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列出实验数据,包括静态压力和动态压力值。

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原理。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二)六、实验目的1. 掌握流体流动的两种形态:层流和湍流。

2. 探究流体流动形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实验原理1. 层流与湍流的定义及特点。

2. 雷诺数的计算公式及意义。

3. 流体流动形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八、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流体容器、尺子、摄影器材、计算器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将流体容器放在水平位置,连接相关器材。

b. 观察并记录层流和湍流的特征。

c. 测量流体速度,计算雷诺数。

d. 改变流体速度,重复步骤b和c。

e. 数据处理:分析流体流动形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九、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液体喷溅。

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便于后期分析。

十、实验报告要求1. 描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指导书

2、 理论流量:水流从 1-1 断面到达 2-2 断面,由于过水断面的收缩,流速增大。 根据恒定总流 能量方程,若不考虑水头损失,速度水头的增加等于测管水头的减小(即比 压计液面高差
∆h ) ,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量测到的 ∆h 建立两断面平均流速 v1 和 v2 之间的
一个关系:
p p αv αv ∆h = h1 − h2 = ( z1 + 1 ) − ( z 2 + 2 ) = 2 2 − 1 1 γ γ 2g 2g
5、 实验流量调节:从最大流量开始,顺次减小阀门开度。待水流稳定(比压计 液面稳定)后,测读比压计读数及测读流量。顺序进行 8 个测点以上。 6、 本实验配有计算机自动量测系统,可实现率定过程中压差和流量的数据自采 及处理。 7、 检查数据记录是否缺漏?是否有某组数据明显地不合理?若有此情况,进行 补正。 8、 课后整理实验结果,得出流量计在各种流量下的 ∆h,Q理,Q实,Re 和 µ 值,绘制 Q实 ~ ∆h 的率定关系曲线及 µ ~ Re 曲线。 9、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阅读思考问题,作简要回答。
※※※※※※※※※※※※※※※※※※※※※※※※※※※※※※※※※※※※※※※ ※
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指导书
※※※※※※※※※※※※※※※※※※※※※※※※※※※※※※※※※※※※※※※ ※
北京工业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编
李长平 执笔
张英
2002 年 10 月
水力学实验教学指导书目录
序 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名称 静水压强实验 多媒体模拟实验 平面静水总压实验 雷诺实验 虹吸原理实验 水击综合实验 流谱流线实验 仿真流动实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总计 能量方程实验 文透里流量计实验 动量方程实验 沿程阻力实验 局部阻力实验 明渠水面曲线实验 离心泵性能实验 15 项 实验类型、要求 验证型 【1】 演示型 【2】 演示型 【2】 演示型 【2】 演示型 【3】 演示型 【3】 演示型 【3】 演示型 【3】 演示型 【2】 综合型 【1】 验证型 【1】 验证型 【1】 验证型 【1】 演示型 【2】 验证型 【1】 1 2 2 2 2 1 2 16 学时 2 2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一)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2、验证流体定常流的能量方程;3、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自循环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图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6.恒压水箱;7.测压计;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 11.测压点; 12.毕托管 13.实验流量调节阀。

三、实验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截面。

可以列出进口截面(1)至截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W i hg g p Z g g p Z i i i -+++=++12222111νρνρ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截面的测压管中读出g p Z ρ+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13,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是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再调节阀13开度1~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液面降到标尺最低点为限,按第4步重复测量。

五、实验结果及要求:1、把有关常数记入表2.1。

2、量测(g pZ ρ+)并记入表2.2。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4、绘制上述结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轴向尺寸参见图2.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2.2上)。

流体力学下册课程设计

流体力学下册课程设计

流体力学下册课程设计导言流体力学是力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研究对象是流体的流动现象,包括流体的形态、速度、压力、粘滞以及温度等特性。

流体力学不仅在机械、化工、航空、造船、水利、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气象学、地质学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课程设计,是针对流体力学下册的要求,设计一份适合本学期课程的小型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实验目的1.了解扩散的实际应用,深入探究扩散的功能,以及掌握常见压力传感器使用原理、维护方法及使用技巧;2.了解扩散的物理原理,着重掌握扩散过程中的各项因素;3.掌握扩散速率与扩散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4.加深对扩散过程及相关参数的理解。

实验器材1.压力传感器(型号PSEN-2A);2.扩散柜(型号DDLS-20);3.其他辅助器材:气源、气压表、六角扳手、胶垫等。

实验原理扩散,指的是分子、离子或颗粒等在空气或液体中自由移动并互相碰撞的现象。

扩散速率与扩散距离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V=\frac{C_s-C_p}{L}S $其中,V表示扩散速率,C s表示扩散器中溶质在稳定状态下的浓度,C p表示扩散器外的初始浓度,L表示扩散距离,S表示扩散器的表面积。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扩散速率与扩散距离成正比。

本次实验使用的压力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扩散柜内的气体压力变化,计算出扩散速率和扩散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得出扩散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实验步骤1.在扩散柜中加入待检测物质(如氟利昂);2.将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扩散柜上方的支架上;3.打开气源,调节气体流量,使扩散柜内的气体压力达到初始值;4.记录初始压力值;5.开始测量,每五分钟记录一次压力值并算出扩散速率;6.根据得出的数据,计算扩散距离。

数据分析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的数据,计算得出扩散速率和扩散距离之间的关系,绘制扩散速率-扩散距离曲线,通过观察曲线,可以进一步了解扩散过程中不同参数的变化情况。

流体力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流体力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和接受他人的建议
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进步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目的:验证伯努利方程
实验步骤:设置实验条件、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原理:伯努利方程描述了流体的压强、速度、高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验证伯努利方程的正确性
实验器材:流体实验台、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实验内容: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热力学等
实验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技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指导:向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前准备:确保实验器材齐全、完好,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注意操作安全
实验目的:了解流体阻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实验器材:流体阻力实验装置、流体阻力测量仪等
实验步骤:设置实验条件、测量流体阻力、分析实验数据等
实验结果:得出流体阻力与流速、管径、流体性质等之间的关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设备:管道、流体、测量仪器等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
提供教师进修机会,支持教师攻读更高学位
建立教师考核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政府拨款:申请政府教育经费支持
学校支持:争取学校教学经费支持
企业赞助:寻求企业赞助和合作
学生缴费:合理收取学生实验费用
汇报人:XX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时间安排:根据实验内容和难度,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验

理想流体力学课程设计(Hess Smith方法求附加质量)

理想流体力学课程设计(Hess Smith方法求附加质量)

一、物理背景无论是船舶还是海洋平台在海洋开发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开发海洋首先需要对海洋结构物进行深入地研究。

这其中,水动力学中的附加质量是研究的重要方面,掌握物体附加质量的计算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加惯性力的存在使物体在理想流体中的变速运动相当于物体自身质量上增加了一个附加质量而在真空中运动,换句话说,理想流体增大了物体的惯性,使物体很难加速也难减速。

计算机是求解附加质量的重要工具,本课程设计主要依据分布源模型的面元法等知识来对圆球、椭球、圆柱、双椭球的附加质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相关讨论。

二、理论依据用s 表示无界流中的物体表面,来流为均匀流,其未扰动速度或无穷远处的速度为,1x y z V V i V j V k V V ∞∞∞∞∞∞=++== (2.1.1)用()Φx,y,z 表示定常速度势,它在物体外部空间域中适合拉普拉斯方程,在物面上适合不可进入条件,在无穷远处,应该与均匀来流的速度势吻合,即20∇Φ=(物体外) (2.1.2)0=∂∂nφ(物面s 上) (2.1.3) x y z xV yV zV ϕ∞∞∞Φ=+++(无穷远处)其中,单位法线向量n 指向物体内部。

在速度势Φ中分出已知的均匀来流项,记x y z xV yV zV ϕ∞∞∞Φ=+++ (2.1.4)这里的ϕ是扰动速度势,ϕ应适合以下定解条件:20ϕ∇=(物体外) (2.1.5)V n nϕ∞∂=-⋅∂(物面s 上) (2.1.6) 0ϕ→(无穷远处) (2.1.7)易知过物面s 的通量为零,即⎰⎰=∂∂sds n 0ϕ所以远方条件(2.1.7)可进一步具体化为⎪⎭⎫⎝⎛=21r O ϕ(r =→∞) (2.1.8) 用pq r 表示点p 和q 之间的距离,对函数()q ϕ和1/pq r 在物面s 外部和远方控制面c 的内部之空间域内用格林公式,当点p 在上述空间域内时()()()1114q pq qqpqs c p q q ds r n n r ϕϕϕπ+⎧⎫⎛⎫∂∂⎪⎪=-⎡⎤ ⎪⎨⎬⎣⎦ ⎪∂∂⎪⎪⎝⎭⎩⎭⎰⎰ (2.1.9) 从ϕ的远方条件(2.1.8)可知,c 上积分趋于零,式(2.1.9)成为()()()1114q pq qqpqs p q q ds r n n r ϕϕϕπ⎧⎫⎛⎫∂∂⎪⎪=-⎡⎤ ⎪⎨⎬⎣⎦ ⎪∂∂⎪⎪⎝⎭⎩⎭⎰⎰ (2.1.10) 其中, p 是物面s 外的任意一点。

流体力学课程设计 (2)

流体力学课程设计 (2)

流体力学课程设计一、设计目标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力学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是现代工程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深入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课程内容2.1 理论部分•流体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流体的不可压缩性和可压缩性•流体的边界层现象和湍流运动•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2.2 实验部分•流体的压力和速度测量•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实验•流体边界层与湍流模拟实验•流体力学应用案例实验三、教材和参考书目•《流体力学》(邓祖良)高等教育出版社•《流体力学导论》(沈谦、赵振华)清华大学出版社•《流体力学原理与应用》(达米安·詹姆斯·珀勒,约瑟夫·弗朗西斯·沃克)机械工业出版社四、课程学习建议为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建议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和实验室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流体力学知识和理论,同时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流体力学知识。

五、课程评估方式课程评估包含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两个部分,具体评估方式如下:5.1 理论学习•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5.2 实验实践•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实验表现(占总成绩的30%)六、总结本次流体力学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应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流体力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将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一)word版一、实验目的1. 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 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流体的定义和分类;2.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帕斯卡定律、压力与深度关系;3.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流体容器、压力计、流量计、尺子、计时器等;2.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安全;(2)根据实验要求,设置流体容器和测压、测流量的设备;(3)开始实验,记录初始数据;(4)改变实验条件,观察并记录数据;(5)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流体力学原理。

四、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2. 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静;3.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避免误差;4. 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

五、实验报告要求1. 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分析等;2. 报告格式:Word文档,清晰,简洁明了,数据准确;3. 报告截止时间:实验结束后一周内提交。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二)word版六、实验目的1. 学习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2. 掌握计算流体力学(CFD)基本原理;3. 培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分析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

七、实验原理1. 数值模拟的基本概念;2.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能量方程;3. 湍流模型:κ-ε模型、LES模型等。

八、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计算机、CFD软件;2. 实验步骤:(1)安装并熟悉CFD软件;(2)根据实验要求,设置流体参数和计算区域;(3)导入几何模型,划分网格;(4)选择适当的湍流模型,设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5)进行数值计算,观察并分析计算结果。

九、实验注意事项1. 遵守实验规程,确保计算机安全和数据存储;2. 合理选择计算参数,避免计算资源浪费;3. 认真观察计算过程,及时记录重要信息;4. 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实验指导教师沟通。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工程力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工程力学

前言流体力学实验是学习流体力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我们感到流体力学的理论、公式难于理解和掌握的时候,实验将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学完这门课之后的若干年,可能对流体力学的理论、公式的记忆已很淡薄,但一些实验方法、测试技术仍然记忆犹新,由此可见实验对于课程学习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实验方法与理论研究和数值计算一样都是流体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验不但能检验理论和计算是否正确,还可以发现新的流动现象,探索新的理论方法。

实验技能是每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

流体力学实验室为开放型实验室,全天为学生开放,只需提前三天预约即可。

为了保证实验的教学质量。

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之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有关理论,了解实验的目的,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操作规程及数据处理等等。

上实验课时,接受指导教师检查。

预习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实验。

2、在实验室中,要专心致志,遵守纪律,接受教师的指导与管理。

3、实验小组要协调一致,既要取得准确的测量数据,又要使每个学生掌握实验中的各个测试环节。

4、当场计算实测数据,以便检查实验的正确性。

5、实验观测完毕,应将仪器设备恢复为启用前的状态,请教师检查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6、在实验过程中,如遇仪器设备工作不正常,应立即报告教师,在教师指导下排除故障,不得擅自拆卸。

7、爱护仪器设备,细心操作,倘有损坏,应立即报告教师,按规定处理。

8、实验后的一周内,提出个人的实验报告送教师审批。

要求报告书写工整,图表清晰、结果正确;有不符合要求者,应与实验室联系重新补做。

流体力学实验室2012年春实验一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液体在层流和紊流状态时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

2、观察流体由层流变为紊流及由紊流变为层流的过渡过程。

Re。

3、测定液体在圆管中流动时的下临界雷诺数cr(二)实验装置图2—1 雷诺实验仪1—装红颜色水的水箱2—软管(三)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有两种不同的流动状态,其阻力性质也不同。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2012.9.16)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2012.9.16)

实验一 能量转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各种能量和水头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2、观察流体流速随管径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1、总水头的分析:总水头为测压管水头与流速水头之和,任意两截面间的能量方程为21,2111222222--++=++f H gv g p Z g v g p Z ρρ 。

图一所示实验装置中,从实验可以观测到B 截面的总水头低于A 截面的总水头,这符合伯努利方程。

2、A 、B 截面间压强水头的分析:由于A 、B 两截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B 截面面积比A 截面面积大。

所以B 截面处的流速比A 截面处小。

设流体从A 截面流到B 截面的水头损失为B A f H -,,在A 、B 两截面间列伯努利方程。

B A f BB B A A A H gv g p Z g v g p Z -+++=++,2222ρρ B A Z Z =B A f BA AB H gv g v g p g p ---=-,2222ρρ 即A 、B 两截面处的压强水头之差,决定于ggBA2222νν-和B A f H -,。

当ggBA2222νν-大于B A f H -,时,压强水头的增值为正,反之,压强水头的增值为负。

3、C 、D 截面间压强水头的分析:出口阀全开时,由于C 、D 截面积相等,所以C 、D 两截面处的流速相等,即流速水头相等;设流体从C 截面流到D 截面的水头损失为D C f H -, ,在C 、D 两截面间列伯努利方程。

D C f DD D C C C H gv g p Z g v g p Z -+++=++,2222ρρgv g v DC 2222=D C f D C CD H Z Z gp g p ---=-,ρρ 即C 、D 两截面压强水头之差,决定于)(D C Z Z -和D C f H -,。

当)(D C Z Z -大于D C f H -,时,压强水头的增值为正,反之,压强水头的增值为负。

流体力学——理想流体力学(可编辑)

流体力学——理想流体力学(可编辑)

第六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6-1平面不可压缩流体速度分布为Vx=4x+1;Vy=-4y.(1) 该流动满足连续性方程否? (2) 势函数φ、流函数ψ存在否?(3)求φ、ψ6-2 平面不可压缩流体速度分布:Vx=x 2-y 2+x; Vy=-(2xy+y).(1) 流动满足连续性方程否? (2) 势函数φ、流函数ψ存在否? (3)求φ、ψ .6-3平面不可压缩流体速度势函数 φ=x 2-y 2-x,求流场上A(-1,-1),及B(2,2)点处的速度值及流函数值6-4已知平面流动速度势函数 φ=-π2q lnr,写出速度分量Vr,V θ,q 为常数。

6-5 已知平面流动速度势函数 φ=-m θ+C ,写出速度分量Vr 、V θ, m 为常数6-6已知平面流动流函数ψ=x+y,计算其速度、加速度、线变形率εxx ,εyy , 求出速度势函数φ.6-7 已知平面流动流函数ψ=x 2-y 2,计算其速度、加速度,求出速度势函数φ.6-8一平面定常流动的流函数为(,)x y y ψ=+试求速度分布,写出通过A (1,0),和B (2.6-9 已知流函数ψ=V ∞(ycos α-xsin α),计算其速度,加速度,角变形率(xy ε=yx ε=21(x v y ∂∂+yv x ∂∂)),并求速度势函数φ. 6-10.证明不可压缩无旋流动的势函数是调和函数。

6-11 什么样的平面流动有流函数?6-12 什么样的空间流动有势函数?6-13 已知流函数ψ=-θπ2q ,计算流场速度. 6-14平面不可压缩流体速度势函数 φ=ax(x 2-3y 2),a<0,试确定流速及流函数,并求通过连接A(0,0)及B(1,1)两点的连线的直线段的流体流量.6-15 平面不可压缩流体流函数ψ=ln(x 2 +y 2), 试确定该流动的势函数φ.6-16 两个平面势流叠加后所得新的平面势流的势函数及流函数如何求解?6-17 在平面直角系下, 平面有势流动的势函数ϕ和流函数ψ与速度分量y x v v ,有什么关系?6-18什么是平面定常有势流动的等势线? 它们与平面流线有什么关系?6-19 试写出沿y 方向流动的均匀流(V=Vy=C=V ∞)的速度势函数φ,流函数ψ.6-20 平面不可压缩流体速度分布为:Vx=x-4y ;Vy=-y-4x 试证:(1)该流动满足连续性方程, (2) 该流动是有势的,求φ, (3)求ψ,6-21 已知平面流动流函数ψ=arctg xy ,试确定该流动的势函数φ. 6-22 证明以下两流场是等同的,(Ⅰ)φ=x 2+x-y 2, (Ⅱ)ψ=2xy+y.6-23 已知两个点源布置在x 轴上相距为a 的两点,第一个强度为2q 的点源在原点,第二个强度为q 的点源位于(a, 0)处,求流动的速度分布(q >0)。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流体传动与控制研究所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编学院: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二0一四年七月目录实验一、伯努力方程实验..............................................2 实验二、雷诺实验..........................................................5 实验三、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 (7)1实验一伯努力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验证伯努力方程;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1.毕托管测压管(表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毕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pv2?pu2?(因一般H??Z,须注意一般情况下H'与断面总水头H??Z2g?不同,?2g'u ≠ v),它的水头线只能定性表示总水头变化趋势;2.普通测压管(表1中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流量由体积时间法(量筒、秒表另备)、重量时间法(电子称另备)或电测法测量(以下实验类同)。

三、实验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个过水断面。

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的能量方程(i=2,3,??,n)Z1?p11v122g?Zi?piivi22g?hw1?i2取α1=α2=?αn=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Z?p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及?v22g,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那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新版)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新版)

《水力学》实验教学指导书及报告姓名:班级:学号:唐山学院土木工程系序言水力学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从学科的发展来看,水力学属于技术基础学科,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研究手段。

由于流体运动的复杂性,水力学的研究及应用就更加离不开科学实验,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技术的进步。

因此,水力学实验是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探求流体运动规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掌握各种实验方法,规范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一、实验教学目的:(1)观察流动现象,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2)根据实测资料验证水力学基本理论,以加强和巩筑理论知识的学习。

(3)学会使用基本的测量仪器,掌握测量技术。

(4)培养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成果和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5)培养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为未来进行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教学要求:(1)每次实验前,预习教材中有关内容及实验指导书,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和所要验证的理论。

(2)认真听取指导教师讲解,弄清实验方法和步骤后,方能动手实验。

(3)实验中,应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细心读取实验数据,并做相应的记录,原始数据不得任意修改。

(4)实验小组内每位学生亲自动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

(5)实验态度严肃、方法严密,一丝不苟进行操作。

(6)实验完毕应清理设备及实验室,实验设备摆放整齐。

三、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是实验资料的总结、是实验的成果。

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可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必须独立完成并按规定时间交给指导教师。

(2)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班级、姓名、同组人及实验日期。

②实验名称及实验目的。

③实验原理。

④实验装置简图及仪器。

⑤流动现象的描述及实验原始记录。

⑥计算实验结果。

(3)报告要求字体工整,语言通顺,计算结果无误,所绘表格、曲线清楚、连续,书面整洁,无胡乱涂画现象。

目录实验一水的流线、流动形态及能量转化实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二静水压强实验实验三雷诺实验实验四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实验五局部阻力系数测定实验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七恒定流动量定理实验实验一 水的流线、流动形态及能量转化实验(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应用流动显示仪演示各种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水流形态,以增强对流体运动特性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理背景无论是船舶还是海洋平台在海洋开发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开发海洋首先需要对海洋结构物进行深入地研究。

这其中,水动力学中的附加质量是研究的重要方面,掌握物体附加质量的计算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加惯性力的存在使物体在理想流体中的变速运动相当于物体自身质量上增加了一个附加质量而在真空中运动,换句话说,理想流体增大了物体的惯性,使物体很难加速也难减速。

计算机是求解附加质量的重要工具,本课程设计主要依据分布源模型的面元法等知识来对圆球、椭球、圆柱、双椭球的附加质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相关讨论。

二、理论依据用s 表示无界流中的物体表面,来流为均匀流,其未扰动速度或无穷远处的速度为,1x y z V V i V j V k V V ∞∞∞∞∞∞=++== (2.1.1)用()Φx,y,z 表示定常速度势,它在物体外部空间域中适合拉普拉斯方程,在物面上适合不可进入条件,在无穷远处,应该与均匀来流的速度势吻合,即20∇Φ=(物体外) (2.1.2)0=∂∂nφ(物面s 上) (2.1.3) x y z xV yV zV ϕ∞∞∞Φ=+++(无穷远处)其中,单位法线向量n 指向物体内部。

在速度势Φ中分出已知的均匀来流项,记x y z xV yV zV ϕ∞∞∞Φ=+++ (2.1.4)这里的ϕ是扰动速度势,ϕ应适合以下定解条件:20ϕ∇=(物体外) (2.1.5)V n nϕ∞∂=-⋅∂(物面s 上) (2.1.6) 0ϕ→(无穷远处) (2.1.7)易知过物面s 的通量为零,即⎰⎰=∂∂sds n 0ϕ所以远方条件(2.1.7)可进一步具体化为⎪⎭⎫⎝⎛=21r O ϕ(r =→∞) (2.1.8) 用pq r 表示点p 和q 之间的距离,对函数()q ϕ和1/pq r 在物面s 外部和远方控制面c 的内部之空间域内用格林公式,当点p 在上述空间域内时()()()1114q pq qqpqs c p q q ds r n n r ϕϕϕπ+⎧⎫⎛⎫∂∂⎪⎪=-⎡⎤ ⎪⎨⎬⎣⎦ ⎪∂∂⎪⎪⎝⎭⎩⎭⎰⎰ (2.1.9) 从ϕ的远方条件(2.1.8)可知,c 上积分趋于零,式(2.1.9)成为()()()1114q pq qqpqs p q q ds r n n r ϕϕϕπ⎧⎫⎛⎫∂∂⎪⎪=-⎡⎤ ⎪⎨⎬⎣⎦ ⎪∂∂⎪⎪⎝⎭⎩⎭⎰⎰ (2.1.10) 其中, p 是物面s 外的任意一点。

在物体的内部域中构造一个合适的内部解i ϕ,它在s 内部适合拉普拉斯方程,在物面s 上适合某种物面条件,其具体形式将在下面给出。

对于上述物体外部的点p 函数1/pq r 在物体内部域中没有奇点,在内部域中对函数()i q ϕ和1/pq r 用格林公式,得到()()110i iq pq q q pqs q q ds r n n r ϕϕ⎧⎫⎛⎫∂∂⎪⎪=-⎡⎤ ⎪⎨⎬⎣⎦ ⎪∂∂⎪⎪⎝⎭⎩⎭⎰⎰ (2.1.11) 式(2.1.10)和(2.1.11)中的p 是物体外部同一个点,把两式相减,得到()()q s pqq i qiq pqds r n n nr p ⎰⎰⎥⎥⎦⎤⎢⎢⎣⎡⎪⎪⎭⎫ ⎝⎛∂∂--⎪⎪⎭⎫⎝⎛∂∂-∂∂=114ϕϕϕϕπϕ (2.1.12) 在物面s 上取i ϕ适合下述两种物面条件,得到两种i ϕ的定解条件,一种是:20(i i s s ϕϕϕ⎫∇=⎪⎬=⎪⎭内部)(上) (2.1.13) 定解问题(2.1.13)是拉普拉斯方程的第一类边值问题,它的解是存在且唯一的。

取式(2.1.12)中的内部解i ϕ为式(2.1.13)所决定的函数,则式(2.1.12)成为()()q spqds r q p ⎰⎰=σϕ (2.1.14)其中()⎪⎭⎫⎝⎛∂∂-∂∂=n n q i ϕϕπσ41 (2.1.15) 式(2.1.14)表示扰动速度势ϕ可以用物面s 上的分布源表示,其中分布源密度σ是未知函数,将由扰动势的物面条件(2.1.6)来决定。

物体的附加质量ij m ,表示物体沿i 方向运动引起的j 方向的附加质量,公 式如下:(,1,2,6)j ji i j isbsbm n ds ds i j nρρ∂Φ=Φ=Φ=∂⎰⎰⎰⎰ (2.2.1)利用式(2.1.14),再结合物面条件,得到()()12q s p ppq s p q d V n n r επσσ∞-⎛⎫∂+=-⋅ ⎪ ⎪∂⎝⎭⎰⎰ (2.3.1) 这就是分布源密度σ所适合的线性积分方程。

把积分方程(2.3.1)转换成线性代数方程组,即用离散量代替连续变量。

把物面s 分成N 小块,记1Nj j s s ==∑∆ (2.3.2)用平面四边形或三角形来近似代替小曲面j s ∆。

具体做法如下,取第j 小块的四个顶点坐标之算术平均值,得到中心点j p 的坐标。

计算对角线向量的向量积(指向与曲面法线指向相符合),用j n 表示该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形成以j n 为法线且通过中心点j p 的平面,再把四个顶点向该平面作投影,以四个投影点为顶点组成平面四边形j Q ∆,用j Q ∆代替原来的小曲面j s ∆,称j Q ∆为单元。

通常把小范围内的分布源密度σ作为常数,因此只要分割不太粗,可以认为σ在单元j Q ∆上为常数,记作j σ,从而()q pq Q p j q pq p s ds r n ds r n q j j⎪⎪⎭⎫⎝⎛∂∂≈⎪⎪⎭⎫ ⎝⎛∂∂⎰⎰⎰⎰∆∆11σσ (2.3.3) 因此物面s 上的积分可以用N 个平面四边形(三角形)上积分之和来近似,即()q pq Q p j N j q pq p sds r n ds r n q j ⎪⎪⎭⎫⎝⎛∂∂∑≈⎪⎪⎭⎫ ⎝⎛∂∂⎰⎰⎰⎰∆=111σσ (2.3.4) 上式左端的未知量()q σ是连续型变量,而上式右端的未知量是N 个离散量(1)j j N σ=。

为了求解这N 个未知数,须要N 个方程。

取积分方程(2.3.1)中的动点p 为N 个单元j Q ∆的中心点(1)j p j N =,称之为控制点,即控制物面条件使之成立的点。

用近似式(2.3.4)代替积分方程(2.3.1)的左端,便可以写出j σ的N 阶线性代数方程组:1(1,2,,)Nij j i j a b i N σ=∑== (2.3.5)其中1()ii jij q p p q Q a ds j i n r ∆⎛⎫∂=≠ ⎪ ⎪∂⎝⎭⎰⎰2,i ij i p a b V n π∞==-⋅称ij a 为影响系数,即第j 个单元上的分布源在第i 个控制点上的影响。

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2.3.5)得到j σ的值以后,便可以得到速度势()p ϕ在控制点i p 处的值,即()j ij Nj i c p σϕ1=∑≈ (2.3.6)1i jij q p qQ c ds r ∆=⎰⎰(2.3.7) 另外,物面s 上的诱导速度为()()()12Ni i j j i i j p n v p p s ϕπσσ='∇≈+∑∈∆ (2.3.8)其中'∑表示求和是不计j i =这一项。

,这里的曲面法线n 指向物体内部。

三、数值模型将物体表面划分成四边形面面元,物面为S ,每一个四边形面面元为j S ∆。

为了简化计算,将面网格投影到各自对应的平面上,使曲面网格j S ∆变为平面网格j Q ∆。

投影的方法为:取j S ∆四个顶点坐标之平均值,作为中心点j p 的坐标。

计算j S ∆对角线连线向量的向量积并使得积的方向与流域法向相同。

用j n 表示该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设:(,,)j jx jy jz n n n n =j p 的坐标为:(,,)jx jy jz p p p则取投影面为过j p 并以j n 为法向量的平面:()()()0jx jx jy jy jz jz n x p n y p n z p -+-+-=设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点为:(,,)x y z 而曲面四边形某个顶点为:000(,,)x y z 则有:000(,,)//(,,)jx jy jz x x y y z z n n n ---因此得到由j S ∆顶点坐标求解投影点(j Q ∆顶点)坐标的线性方程组:000000jx jx jy jy jz jz jx jy jz jy jx jy jx jzjx jz jx n p n p n p n n n x n n y n x n y n n z n x n z ⎡⎤++⎛⎫⎡⎤⎢⎥ ⎪⎢⎥-=-⎢⎥ ⎪⎢⎥⎢⎥ ⎪-⎢⎥-⎣⎦⎝⎭⎣⎦由此线性方程组可解出投影点坐标。

假设速度势和分布源在j Q ∆上是不变的,其值为该单元中点(控制点)处的速度势或分布源。

由于所求速度势和速度等物理量均为物面上的物理量,因此要令p 点落在物面之上。

式右端分布源的法向导数极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 点附近小曲面ε的贡献,另一部分是屋面其余部分s ε-贡献。

当p 所趋近于的物面上的点'p 作为控制点的单元,积分时需要考虑奇异性;其余部分为s ε-。

设其中一单元为单元i ,其余模型为单元j 。

对于每一个控制点i ,令1~j N =循环一次求得前述方程的积分项(包括奇异积分)。

再由1~i N =可以得到N 组方程,进而形成求解各个控制点处物理量的矩阵。

p 点表示控制点(编号i ),对于每一个控制点的物理量,通过在ε和s ε-上积分得到。

即:对于任意一i =1,2...N,有()q pq Q p j N j q pq p sds r n ds r n q j ⎪⎪⎭⎫⎝⎛∂∂∑≈⎪⎪⎭⎫ ⎝⎛∂∂⎰⎰⎰⎰∆=111σσ 1(1,2,,)N ij j i j a b i N σ=∑==其中, 1()iij ij q p p q Q a ds j i n r ∆⎛⎫∂=≠ ⎪ ⎪∂⎝⎭⎰⎰ 2,i ii i p a b V n π∞==-⋅ 将模型控制点数据导入到程序中计ij a 和i b,可以得到方程组:111111N N NN N N b a a a a b σσ⎡⎤⎡⎤⎛⎫ ⎪⎢⎥⎢⎥= ⎪⎢⎥⎢⎥ ⎪⎢⎥⎢⎥⎝⎭⎣⎦⎣⎦求解上面线性代数方程组得到j σ的值以后,便可以得到速度势()p ϕ在控制点i p 处的值,即()j ij Nj i c p σϕ1=∑≈ 其中,1i jij q p qQ c ds r ∆=⎰⎰每一个i 点(控制点)处诱导速度为(是向量):11()()()Ni j j i i i j p v p p s σ=∇Φ≈∈∆∑其中,1(d )()()1lim (d )()j i j pi q pq Q j i pi q p p pq Q s i j r v p s i j r ∆→∆⎧∇≠⎪⎪=⎨⎪∇=⎪⎩⎰⎰⎰⎰ 在常分布单元假设条件下:1lim (d )2ij pi q i p p pqQ s n r π→∆∇=⎰⎰可得,11()2'()()Ni j i j j i i i j p n v p p s πσσ=∇Φ≈+∈∆∑于是便可求解出速度势和物面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