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施工组织方法介绍及部分实例
【铁路工程】铁路隧道工程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WORD档)11页word文档
铁路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施工工法1、前言新建云南国际通道玉溪至蒙自段通海铁路隧道,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境内,全长10.3公里,是玉蒙线的控制性重点工程。
隧道工程地质复杂,褶皱与断层均比较发育,岩体破碎,风化强烈。
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内还频繁遇到岩溶、突泥、涌水(最大涌水量达230000 m3/d)、坍塌、变形和煤层瓦斯等地质问题,施工难度大,工序复杂,工期十分紧张。
本工法依托该隧道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开展施工地质预测预报研究工作。
20世纪末,我国在隧道工程的施工中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逐步纳入了施工工序,为确保施工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方法和设备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明显,国家规定新建隧道的施工必须全面、全过程应用该项成果。
鉴于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法很多,特点各异,技术参差不齐,国内目前尚无成熟的规范,预测预报技术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为了进一步加强该项工作,针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合理选择预测预报方法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特编制本工法。
2、工法特点2.1 明确把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划分为长距离、中距离、短距离三个阶段,规范了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成果要求、仪器设备配置、适用条件和距离等。
2.2 针对不同地质情况,明确提出了物探、钻探等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提高了施工的科学性。
2.3 对各种预测预报方法所得的数据,提出了各阶段、各种仪器设备和方法应提交资料的内容和深度以利于判译和提高预报精确度。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前的地质超前预测预报,重点核对设计文件提出的不良地质段地质状况、核对怀疑有不良地质状况地段的地质情况(尤其是重大不良地质情况)、确认不良地质及灾害地质的具体分布范围、规模、性质以及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做出进一步的核对、补漏及验证工作,进而评判其危害程度,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对策,指导修正设计和完善施工方案。
铁路隧道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案
云桂铁路(广西段)YGZQ-4那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云桂铁路(广西段)YGZQ-4项目经理部三工区二〇一〇年七月目录1.工程简介 (3)2.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 (3)3.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3)4.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 (4)5.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组织机构及职责 (4)6.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方法及工艺 (6)6.1.地质预报系统 (6)6.2.地质分析方法 (6)6.3.超前水平钻探 (7)6.4.红外探水法 (8)7.预报工作技术要求 (8)8.预报资料编制 (9)9.资料交付与质量保证措施 (9)9.1.资料交付 (9)9.2.质量保证措施 (10)10.安全保证措施 (10)1.工程简介那茶隧道位于百色市田阳县头塘镇境内,中心里程为DK207+605,起讫里程为DK207+520~DK207+690,全长170m,最大埋深25米,坡度为6‰,净高9.32米,自进口端DK207+520起,至出口端DK207+690均为V级围岩,支护主要采用I18工字钢架、格栅钢架、中空锚杆、砂浆锚杆、超前锚杆、Φ42小导管、Φ108、89管棚加强支护。
本隧道为曲线隧道,进、出口均采用坡拱式洞门,洞门端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那茶隧道址区属低山丘陵喀斯特地貌,地面高程114~145m,相对高差114m,自然横坡20~50°。
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坡残积层粉质黏土,厚度2~6m不等。
地表水较发育,受大气降水控制。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含水量较弱,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沟水、河水补给。
3.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的原则和要求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阶段应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纳入施工工序进行组织管理。
铁路隧道工程地质灾害的超前预报及预案措施
铁路隧道工程地质灾害的超前预报及预案措施1.超前地质预报针对本线隧道具体的工程特点,拟采用地貌、地质调查与地质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预测。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预报、物探预报、地质物探综合分析预报。
(1)直接预报(2)水平钻探在隧道内安放水平钻机或风钻进行水平钻进,根据钻孔资料来推断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
水平钻孔主要布置在开挖面及其附近,既可在超前导洞内布置钻孔,也可在主洞工作面上进行钻探,用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确保施工组织。
(3)超前导坑平行导坑与正洞平行,断面小且和正洞之间有一定距离,通过对导坑开挖中遇到的构造、结构面或地下水等情况作地质记录与分析,进而对正洞地质条件进行预报。
(4)正洞地质编录与预报隧道施工中,及时对其开挖面(掌子面、边墙面和拱顶面)上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测绘和记录,利用已挖洞段地质情况来预报前方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
(5)物探方法隧道内仪器超前探测是在隧道中使用探测仪器进行探测,主要方法有:弹性波法、地质雷达技术、红外探测法。
其中弹性波法包括TSP系列隧道地震探测、地震负视速度法、浅层地震仪、水平声波剖面法等。
(6)地质物探综合分析法为提高隧道超前预报水平,提高预报准确度,将地质调查方法与多种物探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对地质物探资料进行系统处理和综合分析。
地质物探综合分析法的工作内容主要为:将隧道围岩描述、围岩监测、水文地质监测、施工地质测绘、围岩类别判别等常规地质预报和超前地质勘探、超前仪器现场量测、不良地质体长距离预报等相结合,进行相应的地质、测试资料分析和成果整理等工作,做出超前地质预报。
(7)地质超前预报的要点对区域地质、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必要时进行地表补充测绘和勘探,分析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及其分布范围、在隧道内揭示的大致里程,制定预报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的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和工程设计资料,对不同地段地质预报分级,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地段采用不同的预报手段。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原理及新方法应用实例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采用综合物探方法一览表 表-1
按照《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8]105号中的划分,隧道内的物 理探测方法有以下四类:
⑴弹性波反射法;
⑵电磁波反射法;
⑶红外探测法;
⑷高分辨直流电法. 下面按上述分类探讨物探方法在隧道超前 地质预报中的原理及方法.
⑵ 由于地质灾害体的存在,仅依靠施工揭露再行处理 的办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常常发生各种突发事故,造成 投资增加、人员和施工设备伤害、工期延误等诸多问题.
因此,采用科学的、先进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来 准确地预报隧道所通过范围内的不良地质体的性质、规模 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2、物探方法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物探方法原理与 施作要点
一、弹性波反射法 二、电磁波反射的法 三、红外探测法 四、高分辨直流电法
一、弹性反射波法
• 弹性波反射法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声波在不均匀地 质体中所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情 况的一种物探方法,它包括地震波反射法、水平声波反射 法、负视速度法和极小偏移距高频反射连续剖面法等方法 .
野外施测时采用:在掌子面后方60米处,朝掌子面方 向每隔5m对隧道周边探测一次,每次探测顺序依次为左边 墙、左拱腰、拱顶、右拱腰、右边墙和隧底中线,共探测 12个断面,这样沿隧道轴线方向共形成6条探测曲线,分别 为左边墙探测曲线、左拱腰探测曲线、拱顶探测曲线、右 拱腰探测曲线、右边墙探测曲线和隧底中线探测曲线.
• 按照《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 [2008]105号中的规定: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采用地质调查与勘探相结合、物 探与钻探相结合、长距离预报与短距离预报相结合、地面 与地下相结合、超前导坑与主洞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通过 对各种方法的预报结果综合分析解释,相互印证,有利于提 高预报的准确率,积极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必要的技术 支撑.
向莆铁路标项目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范文
向莆铁路标项目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一、项目概述向莆铁路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全长约102公里,起点为福州南站,终点为莆田北站,经过福州、闽清、平潭、厦门、莆田五市。
标项目部隧道为向莆铁路的重点工程之一,全长约5.2公里,由多个隧道组成。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保证隧道建设质量,标项目部制定了超前地质预报方案,旨在提前发现隧道所处地质环境的变化,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二、超前地质预报目的超前地质预报指提前对工程所处地质环境进行预报,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及预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具体目的如下:1.评估隧道所处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难易程度。
2.预警地质灾害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或避免风险。
3.提前发现地质灾害,保障施工安全、工期和质量。
4.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标项目部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采用多种手段结合的方法,包括地质勘查、工程地质调查、空中影像解译、人工观测等。
1. 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手段,旨在对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初步了解和评估。
标项目部采用了多种勘查方法,包括地层钻孔、物探、地电、地震勘探等,全面认识隧道所处地质情况。
2. 工程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是超前地质预报的具体手段,旨在对隧道开挖、爆破震动、施工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对该地区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具体探测、研究和预报。
该调查主要包括隧道所处区域的地震地质、地下水位、岩溶地质等调查。
3. 空中影像解译空中影像解译主要是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研究,对区域内地形、构造、地貌等进行解译,了解地区地质特征。
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可提高地质预报的准确性和判断力度。
4. 人工观测人工观测是超前地质预报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实时地面形变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地震台站监测等。
通过人工观测,可实时掌握地质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灾害风险。
四、超前地质预报管理标项目部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管理主要包括数据管理、信息共享、预警反应和应急预案等。
XX铁路XX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XX铁路XX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1 工程概况1.1 自然地理概况XX山隧道位于XX省XX市XX县和XX市XX区,起点位于XX县岭路乡后坑垄村,穿越XX山国家4A级风景区和藤山及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
隧道处于戴云山脉南段中低山山间地貌,山脉主要走向为北东〜南西,山峰林立,沟谷深切,多悬崖峭壁。
总体地形:DK491+25〜DK493+850地形标高65〜590m 地形坡度相对较缓,一般20 °〜40 ° ; DK493+85〜DK504+700地形险峻,沟谷幽深,标高为230〜1018m中间最高山峰(对山)1031m地形坡度一般50°〜80°,局部近90°,甚至倒悬。
DK504+70〜DK513+43C海拔标高为580〜145m地形坡度较缓。
1.2 不良地质概况1.2.1岩爆地段XX山隧道最大埋深为900m隧道埋深较大地段的硬质脆性岩主要为英安质晶屑、角砾凝灰岩、熔结凝灰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流纹岩、次石英二长斑岩、凝灰质角砂砾岩等。
丫= 27KN/m3硬质脆性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取R E 100MPa根据计算,XX山隧道埋深小于260m时,不会产生岩爆,埋深在260〜390m范围有岩爆发生的可能或产生轻微岩爆。
埋深在390〜730范围,会产生中等规模的的岩爆,埋深大于730m时,会产生较强岩爆。
以下几段硬质岩地段:DK492+250〜DK493+850、DK494+500〜DK495+400、DK495+700〜DK498+000、DK499+100〜DK500+300 洞身埋深730> H>390m属于中等规模岩爆区,DK500+300- DK500+600洞身埋深H > 730m,属于强岩爆区。
1.2.2软岩大变形地段XX山隧道软质岩为K1sh2a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粉砂砾岩、细砂岩等,Y= 26.5KN/m3,软质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取Rc= 2.5MPa,经采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判别法计算评定,DK500+600- DK505+000凝灰质砂岩隧道埋深H >326m位于极高应力区,DK505+000- DK505+250凝灰质砂岩隧道埋深326> H> 174m,位于高应力区,可能存在软岩变形。
隧道工程地质环境—施工地质超前预报(铁路隧道施工)
任务2.2 施工地质超前预报
任务2.2 施工地质超前预报
工作任务: (1)对隧道所在地区进行地质分析与宏观地质预报; (2)对隧道洞身不良地质及灾害地质进行预报,对重大施工地质灾 害进行临警预报。
1.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 (1)地层岩性预测预报,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 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 (2)地质构造预测预报,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 影响岩体是对岩溶、人为坑洞、瓦斯等发育 情况的预测预报。 (4)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富水地层中、富水 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进行预测预报。
2.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主要有传统地质调查法、超前平行
导坑预报法、超前水平钻孔法、物探法及特殊灾害地质所用的相关 预测方法。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纳入施工工序。
(3)重大施工地质灾害临警预报:在传统地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工期等要求,以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 超前水平钻孔法为主,综合利用各种有效的物探手段,对开挖面前 方有可能诱发的重大的地质灾害建立临警预报系统,并评判其危害 程度,提出施工预案对策。
3.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应用原则 (1)地区地质分析与宏观地质预报:采用传统的地质分析方法, 辅以必要的物探技术等手段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水文地质情况进 行宏观的地质预报。
(2)不良地质及灾害地质超前预报:在传统地质分析方法的基础 上,结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工期等要求,以先进的物探技术为 主要探测手段,并辅以必要的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超前水平钻孔 法,对开挖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情况及有可能产生的灾害地质进行 预报,提出施工对策。
高速铁路复杂地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2)
高速铁路复杂地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高速铁路复杂地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一、前言高速铁路建设是国家重点推进的基础设施项目,而复杂地质隧道的施工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性,因此需要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
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地质环境进行准确预测和评估,合理安排工程施工步骤,以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一种施工方法。
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提前了解隧道所处地质环境,减少了不确定性因素;2)采取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地质条件进行精确评估,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3)合理安排工法和措施,以应对不同地质条件的变化;4)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准备解决方案,避免施工阻碍。
三、适应范围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包括高地应力、软弱地层、断层、溶蚀地层等。
在这些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该工法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安全风险,保证施工质量。
四、工艺原理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主要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解释。
首先,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详细调查和采样,获取地质资料。
然后,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预测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如地质钻探、爆破、锚杆支护等,来解决地质问题,并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施工工艺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根据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一系列的施工工艺。
首先,在地质勘探阶段,进行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地质探测等作业,获取地质资料。
然后,在隧道开挖阶段,根据地质预报结果确定开挖工法和施工措施,如爆破、机械掘进等。
在隧道支护阶段,采取支护措施,如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等。
最后,在隧道衬砌阶段,进行隧道壁面和顶板的修整和整饰。
六、劳动组织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在劳动组织上注重人机协同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与不良地质施工措施
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与不良地质施工措施我们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良地质,为避免盲目性,使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更科学合理,开展地质超前预报十分必要。
地质超前预报对不良地质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从而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减少和化解不良地质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1地质超前预报方法1。
1超前导坑法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大都设有平行导坑。
平导一般与线路平行,距线路20m~30m 不等。
施工过程中利用平导先行的优势,认真收集和积累地质资料,并根据平导开挖过程中揭示的地质资料指导正洞施工,从而使正洞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手段都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平导开挖断面小,即使出现不良地质也容易处理,对施工影响不大。
因此,超前导坑法在长隧道和特长隧道施工中被广泛采用。
1。
2 超前水平钻探法采用隧道专用钻机进行超前水平钻探,来探明开挖前方的地质情况。
超前水平钻探其实并非完全“水平",带有一定的角度.与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探测法相比,超前水平钻探法具有更直观、更准确的特点。
超前水平钻探法虽是“一孔之见”,却能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超前水平钻探法主要用于探测煤层、瓦斯、断层、溶腔、突水、涌泥等不良地质。
超前水平钻探法探测的距离长,探明的不良地质距工作面较远,便于提前调整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3 超长炮孔钻探法超长炮孔钻探法指的是在掘进过程中,每次打眼都用5m钻杆在隧道拱部和底部各钻两个探测孔,放炮则控制在3m以内,使工作面始终保持距不良地质2m以上的安全距离.当钻孔出现不良地质征兆时,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采用超长炮孔钻探法,避免了钻机的频繁移动,可以不中断隧道的正常掘进,简便易行、事半功倍。
超长探孔还可兼做炮眼,节约成本,提高功效。
1.4 地震波反射法—-TSP-203系统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目前隧道及地下工程地质预报工作中,采用的较为先进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地震波的回波原理,人工制造一系列有规则排列的轻微震源,形成一个地震源断面;同时,三维地震波接收器在计算机的监控下,采集这些震源所发出的震波沿隧道前方及四周区域传播而遭遇不良地质体(如地层层面、节理面、特别是断层破碎带界面和溶洞、暗河等)被反射返回的地震波数据。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课件
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如何在保证预报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是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创新与突破
未来研究应致力于突破现有技术的局限性, 提高预报精度和范围,满足更复杂的地质条 件预报需求。
智能化与自动化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地质超前预报 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预报效率和准确性。
03
强化现场勘察
通过改进数据处理算法,减少干 扰因素,提高地质数据的识别精 度。
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 收集丰富的地质资料,为超前预 报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
加强技术培训与交流
定期组织技术培训
01
针对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相关技术进行培训,提高技术人
员的技术水平。
开展技术交流活动
02
组织技术交流会议或论坛,促进技术人员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技
术创新。
建立技术资料库
03
整理和归纳相关技术资料,方便技术人员查阅和学习。
完善相关法规与标准
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
制定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行业标准,规范 技术应用和操作流程。
完善相关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
建立质量监管机制
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管机制,对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 预报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概述 •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应用案例 •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挑战与展望 •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实践建议
01
CATALOGUE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概述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
1、预报原则
根据本隧道的地质情况,本着“以工程地质综合分析为核心,坚持粗查与精查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充分发挥多种手段综合预报的优势,解决本管段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和整治问题。
为了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进行超前预报并对初期支护和围岩变形状况进行有效监测,我项目部成立专门的施工监测及地质预报小组,由项目经理部的一工区负责组织实施。
2、超前地质预报纵断面示意图
3、预报方法
⑴综合物探超前探测
远距离超前探测:全隧正洞采用TSP203,对掌子面前方约100m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的位置、规模、性质作较为详细的预报,预测岩体的完整性及岩溶和地下水的发育情况,每100m施作一次,当有异常情况时适当加密。
中近距离超前探测:全隧正洞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法(探测前方距离20~30m),验
证TSP超前探测的异常地段。
⑵超前钻孔探测
在综合物探远距离及中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超前钻孔验证物探异常段,一般正洞采用超前水平钻孔(φ100,每孔长30m,每循环25m)对物探超前探测的异常地段进行验证。
超前钻孔一般每个断面设3个孔并至少保证1孔可以取芯。
隧道和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介绍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简介
汇报提纲
1 国内外历史及现状 2 超前地质预报旳目旳、任务及工作内容 3 超前地质预报旳主要手段 4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 材料 6 机具设备 7 劳动组织 8 安全措施 9 预报实例 10 存在问题
1 国内外历史及现状
►1.1 超前地质预报旳主要性 ► 突泥、突水是隧道建设中旳主要工程地质
3 超前地质预报旳主要手段
3.2 多种主要预报手段 3.2.4 物探措施 3.2.4.1 TSP隧道地震波反射法 1、预报原理(能够放一录像) TSP202(TSP203)超前地质预报 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 旳反射波特征来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 围临近区域地质情况旳。它是在掌子面后 方边墙上一定范围内布置一排爆破点,依 此进行薄弱爆破,产生旳地震波信号在隧 道周围岩体内传播,当岩石强度发生变化 时,例如有断层或岩层变化,信号旳一部 分被返回。界面两侧岩石旳强度差别越 大,反射回来旳信号也就越强。返回旳信 号被经过特殊设计旳接受器接受转化成电 信号并进行放大。根据信号返回旳时间和 方向,经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就能够 得到岩体强度变化界面旳位置及方位。
Ⅱ
施工围岩分级
Ⅱ
Ⅲ
Ⅱ
地层 岩性特征
该段为下古生界寒武系上统地层,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岩体呈灰色,中厚层,围岩较坚硬,完整程度为较完整。
构造特征
该段位于桐麻岭背斜东翼及其伴生和次生的构造影响带,节理裂隙发育,多为构造节理与风化节理,节理面平直光滑,沿节理裂隙常有地下水渗出。段内普 遍发育二组节理,其产状分别为 N35°W/47°SW、N78°W/79°SW,节理间距3~20cm。XK3+210~XK3+226发育一层间错动,内夹10~20cm厚的断层泥,影响宽度 为1.5m。
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隧道工程地质情况的复杂多变性,导致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地质条件与勘查设计不符、围岩条件变化大以及突发性地质灾害等情况,地质超前预报能够对隧道前方围岩的不良地质情况进行及时预测,以达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降低工程风险的目的。
本文就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
标签:隧道施工;地质状况;超前预报技术引言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当施工过程中遇到复杂地质情况时,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措施往往比单一技术手段更具工程实用价值,因此如何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超前地质预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对于实际工程而言更具实际意义。
一、工程概况某隧道长4884.14m,属特长隧道。
其西段为陡崖,东段为斜坡。
隧址区地形总体呈不规则M 形状。
地势总体西高东低,西部属中低山峡谷地貌,绝对高程170~1035m。
不良地质现象有:岩溶及岩溶水,穿煤压煤及有害气体等。
由于隧道区紧邻峡谷,处于地下水季节变化地带附近,地下水的运动相当强烈,分布数量众多的大型复杂干溶洞、充填溶洞及地下暗河,对工程影响较大。
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设计采取多种预报手段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方法,以工程地质法(地质素描法)进行超前宏观预报为前提,结合TSP-203 超前地質预报系统、探测仪、超前探孔、超前导洞、经验法等综合手段,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三个阶段对岩体特征、涌水、瓦斯等不良工程地质进行超前预测预报,具体方法如下:采用TSP 系统与地质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长期(长距离、大于100m 范围)地质预报;采用仪器和钻孔进行30~100m 距离的中期地质预报;采用在钻爆循环中加深炮眼钻孔或超前探水进行掌子面前方几十米范围探测。
结合掌子面地质素描进行掌子面作业影响区域内的当前地质预报。
三、超前地质预报的措施及方法说明3.1 施工经验法预测根据投标文件中提供的地质资料及隧道施工经验,对洞内渗水、涌水特性以及施工方法、工艺类比地质情况、施工方法及工艺。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一、前言隧道工程在城市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由于隧道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需要研究出适合的施工工法和方法。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就是新开挖隧道的一种先进施工工法,它是对隧道工程中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是一种基于地质勘查和预报的隧道先导施工思想。
它主要包括以下特点:1. 基于先进的地质勘查技术,对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进行精准预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2. 在现场操作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机械化工具,减少人工操作,减轻工人负担,保证工作效率;3. 施工成本低,工程周期短,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降低了工程成本;4. 针对不同的隧道地貌和地质条件,可以选择合适的工程方案,提高施工效率。
三、适应范围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法适用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隧道工程,特别是隧道地质条件具有特殊性、多变性和难度大的工程。
比如在长隧道、大断层和恶劣地形地貌等条件下,超前地质预报工法可以轻松应对。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核心原理是先行预测地质情况,再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
所以,在施工前,需要对隧道所在地内部结构、地层划分、地下水情况等进行严密的勘查和预测,确定施工方案,达到预测施工效果的目的。
该工法的具体工艺原理如下:1. 前期实地检测。
这是超前地质预报工法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在施工前,工作团队需要走进隧道现场,判断隧道施工地的地形、地貌、岩体性质等重要因素,收集地质数据和实验样本。
2. 地质预报和施工方案的制定。
通过根据地质问题,制定和选择相应的工程方案和施工计划,拟定出方案设计图,确保在施工中达到预测的效果。
3. 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作业。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案为保证隧道的顺利施工,避免地下水发育地段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防止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流失,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确保施工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预报,开展施工地质超前预报预测工作,特制定以下施工方案:一、超前探测1、超前物探针对地下水发育地段的断层破碎段DK138+730~DK138+765、DK139+195~DK139+245、DK139+365~DK139+415、DK139+595~DK139+640、DK141+695~DK141+731及其影响带、岩层接触带、构造及裂隙发育带。
远距离超前物探:隧道进口施工点在DK138+650、DK139+095、DK139+265处;隧道出口施工点在DK139+740、DK141+631处采用TSP-203地质仪进行超前地质探测。
2、水平钻孔超前探测隧道进口施工点在DK138+725、DK138+190、DK139+360;隧道出口施工点在DK139+645、DK141+726处采用钻孔超前探测,钻孔孔径50mm,钻孔长度20m,近距离验证超前物探成果。
二、施工过程中地质分析1、正洞掌子面与侧壁的量测和地质素描。
分析地层岩性特征、结构面性质与产状及发育程度、岩体破碎程度与填充情况、洞壁变形破坏特征、容易突泥与塌方部位、方式及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2、地质构造的地下与地表相关性分析。
三、洞内涌突水的实时监测1、正洞各涌突水点(掌子面炮眼涌突水)的实时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各涌水点的水温、水量、水压、水质与同位素化学,各涌突水点(里程)、地层岩性、裂隙与岩溶发育特征等。
2、正洞洞身涌(突)水动态监测。
包括:涌(突)水点地质档案,涌(突)水点空间分布、单点涌(突)水量及其动态、涌(突)出机制、涌(突)水的化学与同位素化学动态特征等。
3、正洞洞内气温与湿度的实时监测。
四、洞外实时监测1、岩溶水地表排泄点监测包括:天窗、泉眼和暗河的水量及其动态、水化学与同位素化学变化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第一节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前,总公司系统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基本上处于空白。
90年代以后,在铁道部各勘测设计院、铁科院、中铁西南铁科院,各高等院校桥隧施工地质所的带领、帮助和指导下,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开始起步,并取得良好效果。
主要是结合长大隧道和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施工,开展了综合的或以TSP探测为主的地质预报工作。
新建铁路宜万线是沿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基本呈东西走向。
隧道115座,3km<L<10km的隧道17座共89km,,L 2>10km的隧道3座共35.9km,最长隧道为野三关隧道,长13792m。
隧道总长约为213.8km,占线路总长的56.56%。
线路位于鄂西、渝东山区,山峦巍峨,河谷深切,地势陡峻。
线路处在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统构造极其复合部位,褶皱强烈,断裂构造发育,不良地质普遍,岩溶广泛分布而复杂,过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差异极大。
宜万线多座长大隧道的大部分通过可溶岩地层,且都发育复杂的背斜,向斜和断裂构造,同时煤系地层发育。
在地壳多期间歇上升和河谷下切的作用下,从地表到地下深部形成规模相当大的岩溶洞穴、管道、暗河系统,发生突泥、突水、暗河改道、地面塌陷、地下水流失、地表水枯竭等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可能性相当普遍存在,风险极大,在加上还相当存在的煤层瓦斯和高地应力问题,使这些长大隧道的地质问题更为复杂。
宜万铁路的施工,作好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工作相当重要。
依据不同的地质预报需求,研究超前地质预报体系的建立,将对集团公司的投标工作和以后的施工生产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近几十年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工程总公司的工程实践,我们认为目前地质超前预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法:超前导坑(包括超前平导)地质素描正洞施工作业面观测地质分析法地下地质构造与地表相关性分析地质作图地下水观测地质超前预报地震波反射法声波法物探法红外线法地质雷达法钻孔测试法(声波、电阻率等)短钻孔(包括爆破孔)深孔钻探法长钻孔(30—100m)地质分析方法是地质超前预报的最基本方法.不管是物探方法还是水平钻孔方法,都是地质分析方法向前方延伸的手段.对物探和钻孔超前探测资料的任何解释和应用,都离不开施工过程中随时随地观测和采集到的地质资料的判断。
缺少了这个基础性环节,采用任何超前探测方法都很难取得好的效果.采用物探方法进行超前预报的优点是;快速,超前探测距离大,与施工干扰相对小,可以多种方法组合应用.但由于物探[常规电法、震探、顺变电磁、大地音频电磁(EH-4、V6、GDP32)等等]是利用物理性质进行地质判断的间接方法,一是不同的物探方法受限于不同的场地和地质条件,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对物探资料的地质解释,需要与地质分析资料深入结合,有一定技术难度.深孔钻探方法是最直观的超前预报方法,缺点是成本高,对施工影响大,而且钻孔的方向控制和钻探工艺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这三种方法应综合应用,应用原则是:地质分析方法作为基本方法必须大力加强,进一步提高水平;物探方法作为快速“侦察”手段,应大力发展,积极采用;水平钻孔方法在地质特殊复杂地段必须坚持应用,井合理纳入施工组织;三种方法有机结合和合理使用,是组织地质超前预报完整的技术体系。
长期地质预报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仪器有:①TSP地震波反射法,使用TSP202(203)隧道地震探测仪:②陆地声纳法(高频地震反射法),使用FY-20型浅层地震仪:③断层参数预测法;④地面地质体投射法。
短期地质预报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仪器有:①地质雷达探测法,使用KDL-3型矿用地质雷达;②声波探测法,使用ZGSl610智能工程探测声波仪;③掌子面编录预测法;④超前钻探法,使用ZY-150型钻机等;⑤红外线探测法(探水),使用HY-303型红外线探测仪。
第二节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技术方法从八十年代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及前身铁道部基建总局,按铁道部的要求。
积极开展了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研究应用.其中重点的项目有以下四项:从1985年起至1988年,原铁道部基建总局,组织铁道部隧道工程局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以隧道地质素描和短钻孔综合测试为土要内容的研究项目.军都山隧道位于北京北部山区,全长8km,是一座地质复杂的火山岩隧道.该项目在地质分析方法方面,重点研究了在正洞掌子面、正洞超前导坑和平行导坑中进行的地质测绘、素描、作图以及与地表地质构造相关性分析的预报方法,还研究了利用台车凿孔、风钻孔进行转速测试,声波测试和压水试验等孔中测试方法。
据研究报告统计,预报准确率达到71.5%,由于应用了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塌方次数明显减少,施工速度明显加快,如以1985年塌方次数和影响施工数为100,1986年塌方次数为71.4%,影响施工天数为51%;1987年分别为38.1%、23.1%。
该项研究成果通过铁道部鉴定,并于1990年编写了“军都山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实施指南”。
1990午8月至1995年5月,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主持完成了铁道部科研项目“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不良地质预报(90G13)”。
该项目由中铁地质物探试验研究中心牵头,由铁一院、中铁西南科研院和铁科院铁建所参加,分别侧重承担了地质雷达法、地震波反射法、水平声波反射法和高频地震反射法4个子课题的研究。
该项目于1995年12月通过铁道部鉴定.这4种物探方法有如下特点一、地震波反射法该项研究将常规地震勘探中的“钻孔垂直地震剖面”方法(VSP),应用于水平状态的隧道中,定名为“地震负视速度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隧道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沿边墙布置一激振点和一系列接受点;激发时产生的地震波信号在围岩中传播,当有断层和岩层变化的界面时产生反射波,返回的信号被接受点的检波器接受,由此可确定反射界面的位置(图1-1);纵、横波共同分析还可了解反射界面两侧的岩性、密实程度的变化。
这种方法与瑞士安伯格公司推出的隧道地震剖面法(TSP)原理相同。
不用小量炸药激发产生。
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
当地震波遇到岩石物性界面(即波阻抗差异界面,例如断层、岩石破碎带和岩性变化等)时,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地震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
反射的地震信号将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
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和反射界面的距离成正比,故能提供一种直接的测量。
图1-3 TSP203预报原理图地震波反射法的优点是不占用掌子面,超前探测距离大,可达数十米,条件好时可达一、二百米。
这种方法主要是探测断层、大的岩性界面等平直地质界面效果较好。
如宝中线老爷岭隧道,超前距离17m和41m,预报断层位置误差分别为3.0%和2.4%;南昆线康牛隧道,超前距离37m,预报断层位置误差为1.0%;南昆线米花岭隧道,超前距离121m预报F3断层不存在,符合实际;朔黄线长梁山隧道,超前距离49~170m,预报断层位置误差平均7.4%,对于形状复杂的岩溶边界,采用地震波反射法的效果有局限性。
但是,当溶洞规模较大、其边界有一定平直界面且与隧道走向交角较大时,特别是发育在断层附近或顺层发育的较大规模的板形岩溶,采用地震反射法有时也有好的效果。
如在南昆线铝厂隧道,地震法超前74m预报的岩溶发育带位置是DK781+816,实际位置为DK781+810~+819。
超前最长104m预报羊寨隧道有一长90m地段发育岩溶,与实际开挖情况相符。
二、地质雷达法地质雷达是近2年才在国内开始应用于地质检测的一项新技术,它的优点在于无损连续检测、精度高、效率高等。
为施工提供可靠参数,同时通过改变天线频率可以检测到岩层内存在的病害隐患。
地质雷达的检测原理是由于地质雷达是工作于VHF 、UHF 微波频段的超带宽(VWB)探测雷达。
是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工作的,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出电磁波,遇到地下介质不均匀、介电常数有差异时便会发生反射,其发射系数由介质的介电常数决定。
公式如下:)/()(2121εεεε+-=R式中: 1ε 为介质1的介电常数2ε为介质2的介电常数 反射信号由接收天线接收后记录下来,得到雷达剖面图,通过资料的处理解释可得到各种所需结果。
地质雷达探测深度范围和分辨率与所使用天线的频率有关,根据理论计算和多年来工程检测实践,在超前地质预报中,地质雷达主要是配合地震反射法,通过测定与岩溶含水性有关的介电常数的变化来探测充水的地质体,如含水的断层、岩性界面和溶洞等.试验表明,采用地质雷达沿地下巷道,对隧底、边墙、隧顶外围岩的不良地质探测效果最好,在超前导坑,超前平导中应用起到对正洞而言的超前预报作用。
在掌子面向前方探测,因工作面太小,拉不开测线扫描,探测效果不好;但是,如果针对具体地质情况,在掌子面采用“定点扫描法”、“偏角点测法’等技术处理,也可取得一定效果。
试验表明,在较完整石灰岩中,地质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为30m 。
如图1-4由一溶洞引起。
由于空气介电常数ε=1与周围介质有明显差异,因此存在很强的反射界面。
在地质雷达剖面上产生多组连续的反射波组即共振现象。
图1-4 围岩有溶洞时地质雷达剖面图因此反射波组合形态与反射界面形态相同,图象直观。
从图1-6中可看出,直达波是双曲线形态,反射波是直线形,很容易区分。
这种方法的另一优点是对反射界面倾角没有限制,适用的范围相对负视速度法广泛。
距离不超50m。
在隧道掌子面上采用极小偏移,单点采集高频地震反射信号形成连续剖面,通过十字型观测系统和宽带脉冲接受技术,预报掌子面前方断层及其它地质界面的位置和产状。
优点是分辨率高,缺点是占用掌子面,当需要短距离较高精确探测时可采用此方法。
第三节、典型预报实例分析一、秦岭隧道Ⅱ线平导Ⅰ线TBM施工超前预报1995年2000年,由工程总公司地质物探试验研究中心牵头,由中铁十八局、中铁一局、中铁隧道局和铁一院参加,共同完成了铁道部科研项目“西康线秦岭特长隧道修建技术”的子课题“Ⅱ线平导施工对I线实施地质预报(95-G48-L)”的研究工作。
该项研究是把前述90G13项目所试验的地震反射法、地质雷达法、直频地震反射法三种方法,应用于秦岭隧道II线平导对相距33m的I线隧道进行预报,对于I线而言,也是超前预报的一种形式。
该项目于2000年通过铁道部鉴定。
成果研究了预报断层破碎带从平导向正洞延伸的8种方法:中铁物探中心4种(“地质雷达长距离连续扫描法”、“地质雷达多次覆盖法”、地质雷达预报含水体的垂直迭加点测法、极化法”)1;铁一院3种(“地震反射法”、“预报破碎程度的多波分析法”、“预报含水体的A VO数据处理技术”);铁科院铁建所1种(“高频地震反射法”)。
经施工开挖检验,6个重点地段( F4、F4-1、fq12、fq15、fq16)五条断层和一处节理密集带)的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未出现漏报问题;而且在预报精度和内容上比90G13项目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