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的护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离应激原
B
心理+社会
A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E
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
F 帮助患者学习应对技能
18
4、护 理 措 施 生理方面
安全护理:意识障碍、消极自杀、冲动紊乱
维持营养、水、电解质平衡
改善睡眠
协助料理个人生活
19
4
常见应激原
1、严重的生活事件。如重大交通事故,亲人的突然死亡,遭受歹徒袭击,被强奸或重大 的财产损失;
2、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和火灾等;
3、战争场面
4、个体易感性:病前个性、躯体状况等。
5
应激相关障碍
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所引起异常心理反应所导致的精神障 碍,曾称为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或反应性精神病。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
精神科 李小琴
教学目标
掌握 熟悉 运用 了解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与预防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 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病学特点
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一部关于战争创伤的经典电影
为什么战争会给人造成如此巨大的心理伤害?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们的心理变化如此的巨大?
6
2.创伤后应激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
3.适应性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定义:PTSD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 创伤后导致的延迟出现和长ຫໍສະໝຸດ Baidu维持的精神障碍。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
患病率
国外:普通人群中终生患病率7-12%,男性5-6%,女性10-12%。 我国:军人4.86/1000,汶川地震辛存者82.6%。 特征:女性多于男性,青壮年居多 50%以上的普通人至少有一次暴露于创伤性事件。 超出一定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个体的人格特点和应对方式综合作用
应激
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改变的过程, 是个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作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
应激原分类:
1. 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高温或低温以及某些机械性刺激; 2. 化学因素,如活性氧、致癌剂、蛋白质和RNA合成抑制剂、 重金属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及其产物(如内 毒素等); 4. 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如战争、失业、失学、失恋、丧失亲 人等。
指导咨询、支持性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 表达和宣泄相关情感
3
其他
电抽搐治疗、支持疗法
12
五、预 防
A
B
13
(六)护理
【案例】
陈某,女, 14 岁,在校初中学生。在被同学打后出现
精神异常,反复出现与被殴打有关的恶梦和幻觉,过 分地担惊受怕,并有持续的回避(不敢去学校),精
神紧张抑郁。
.
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为直接原因
临床表现有年龄差异
(三) 临床特点
症状常在创伤后延迟出现
核心症状
10
三大核心症状
闯入性症状
短暂“重演”性发作、关联性反应、梦魇
回避性症状
回避表现、麻木表现
警觉性增高症状
难以入睡或易醒、惊跳反应、注意集中困难 11
四、治 疗
2
药物治疗:
抗焦虑、抗抑郁、镇静剂
1
心理治疗:
防止症状慢性化或复发。
促进人格成长和职业发展。
3、护 理 诊 断
生理方面: 营养失调、睡眠形态紊乱、自理能力下降
创伤后综合征急性意识障碍 情绪障碍
心理方面:
有自杀自伤的危险 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有受伤的危险 个人应对无效
社会方面:
社交能力受损、无效性角色行为
17
4、护 理 措 施
帮助患者纠正负性认知 C D 家庭干预
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
1、护理评估
• 饮食、排泄、睡眠等应激源
生理
• 精神状况
心理
•
• •
行为方式
心理应对方式和认知 病人病前性格特点
• 人际交往、个人生活能力、角色
社会
2、护理目标
减轻或消除PTSD的症状及创伤相关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减轻或消除核心症状、痛苦体验。
提高心理应付能力让患者安全信任,最终达到提高社会功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