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趋势变化的时_空特征

合集下载

宁夏同心县1955—2015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宁夏同心县1955—2015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降雨量及降水日数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规律 同心县1955—2015年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68.9 mm,
多年降水相对变率为23.5%。如图1所示,1955—2015年 降水量的年变幅较大,年最大降水量为490.8 mm(出现 在1964年),最小降水量119.4 mm(2005年),降水距 平百分率在-55%~83%。
依据观测规范规定,日降水量≥0.1 mm即计为一个 降水日。如图2所示,同心县1955—2015年的年平均降水 日数62 d,年最大降水日数86 d(2014年),年最少降水 日数仅37 d(2004年、2005年),年际间的降水日数变幅 较大,年最大降水日数是最小降水日数的2.3倍,且降水 日数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摘 要 降水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利用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降雨量资料,对宁夏同心县 1955—2015年的年降水量、季度降水量、月降水量等进行分析,以期为同心县农牧业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宁夏同心县1955—2015年的年际和年代际间降雨量波动幅度较大,除20世纪90 年代外整体呈持续递减的规律,年降水日数也呈现递减趋势。 关键词 降水量;降水日数;宁夏同心县 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9.11.074
如表2所示,20世纪50年代和2010年以后因仅有6年 的数据而不列入比较系列内。年代际间的降水日数变幅 也较大,自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各年代的降水日数 整体呈下降趋势,60、70年代的降水日数达660 d以上, 至80年代减至603 d,进入21世纪的最初十年则降到历史 最低的521 d。 2.2 降雨量的逐月变化规律
收稿日期:2019-03-15 作者简介:王欢(1994—),女,河南夏邑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荒漠 化防治。E-mail:1430222377@。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选择题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会造成全球变暖;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会污染水源,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源,破坏生态,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会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排除ABC,故选D。

小提示:由于人们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砍伐森森,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A.海洋B.陆地C.云区D.平原答案:B在卫星云图上有白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基本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不同含义。

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蓝色绿色区域都为晴天;白色是云雨区,白色愈白云层愈厚,降雨的概率越大,故本题选B。

3、下列描述不属于气候的是()A.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影响B.福州国庆节天气阴转晴C.广州夏季高温多雨D.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正值伏旱答案:B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ACD都属于气候,B属于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气候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甲地应在大陆东岸,乙地应在大陆西岸B.甲、乙两地都在北半球的亚热带C.甲地属于冬季多雨型,乙地属于夏季多雨型D.甲、乙两地气温特点都是夏季高温,冬季温和答案:A由图可知,甲是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故A错误。

甲和乙两地最热月均在7月,最低气温均在0-15℃之间,均是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故B正确。

1961-2015年新疆和田地区不同级别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1961-2015年新疆和田地区不同级别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1961-2015年新疆和田地区不同级别降水事件变化特征布帕提曼.艾拜都拉;买买提阿布都拉.依米尔;阿依夏木古丽.买买提;玉苏甫.阿布拉【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17(39)6【摘要】为探究新疆和田地区降水事件特征及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该地区1961-2015年,7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研究了不同级别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年、季特征及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年平均降水量、日数、强度均为增加趋势,其变化率分别为3.7 mm·(10a)-^(-1)、1.15 d·(10a)^(-1)、0.046 mm·d^(-1)·(10a)^(-1),1986年为和田地区年平均降水和降水日数发生气候转折的年份,春、夏季转折时间与年际转折时间一致,冬季转折年份不明显。

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4.0 mm,小量降水占各级降水量的42.4%,夏、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8.4%;年均降水日数为49.8 d,微、小量降水日数占各级降水日数的95.3%,夏季降水日数占全年的48.0%。

各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年际间均为增加趋势,其中小、中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增加是年际增加的主要原因,小量降水强度的增强是年降水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四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趋势也是增加的,其中夏季增加趋势最明显,降水强度除春季减弱趋势外,其他季节均为增加趋势。

在和田地区,春夏两季降雨量决定了全年的多寡,小量级别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是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主要形式,降水日数是决定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都存在明显气候转折年,目前正处于转折点后的增加阶段,小、中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增加是降水事件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

【总页数】10页(P1326-1335)【作者】布帕提曼.艾拜都拉;买买提阿布都拉.依米尔;阿依夏木古丽.买买提;玉苏甫.阿布拉【作者单位】新疆和田地区气象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4【相关文献】1.1957—2015年宿州市不同级别降水事件变化特征2.近45年华中地区不同级别强降水事件变化趋势3.1961-2012年辽宁省不同级别降水事件变化特征4.1961-2015年陕西省不同等级降水事件变化特征5.博州不同级别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2023年高三4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浙江省金华十校)

2022~2023年高三4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浙江省金华十校)

选择题2020年1月29日,在古巴南部海域(19.46°N,78.79°W)发生7.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A.震源位于地壳B.地处海沟附近C.肯定引发海啸D.位于生长边界【2】可以用于监测地震发生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B.RSC.GPSD.VR【答案】【1】B【2】C【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古巴南部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为6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可能位于地壳之下的地幔部分,A错误;图中显示,地震发生地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小板块挤压边界,南侧的加勒比板块与北边的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加勒比板块为大洋板块,俯冲至美洲板块之中,形成岛弧与海沟,地震位于岛弧南边,应临近海沟,B正确;不是所有的海底地震都会引发海啸,这与震源处岩层断裂方向有密切关系,因此此次地震不一定引发海啸,C错误;图中显示,地震发生地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小板块挤压边界,南侧的加勒比板块与北边的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属于消亡边界,D错误。

故选B。

【2】许多地震在临震前,震区的地壳形变增大,可以是平时的几倍到几十倍,如测量断层两侧的相对垂直升降或水平位移的参数,是地震预报重要的依据。

这些参数大多由精确的地理三维坐标构成,全球定位系统能够获得地理三维坐标,因此可以用于监测地震发生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即GPS技术,C符合题意;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VR(虚拟可视化技术)都不能直接获得地壳形变的参数,不能直接用于监测地震,排除A、B、D。

故选C。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

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选择题马来西亚沙巴傍晚时分落日的红霞壮美而灿烂,被誉为世界三大最佳日落观赏地之一。

1961—2015年西宁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5年西宁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5年西宁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作者:石明章索生睿祁栋林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02期摘要利用1961—2015年西宁市4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宁市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集中度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西宁市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存在明显的月际和季节变化特征,降水量表现为单峰型,降水日数表现为弱双峰型,5—9月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占全年的比例分别约83.8%和67.2%。

近55年来西宁市年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降水日数和降水集中度表现为减小趋势。

西宁市各站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集中指数(PCI)的趋势变化特征各异,二十里铺站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大通站、湟中站和湟源站降水量表现为增加趋势而降水日数为减少趋势,降水集中度大通站为增加趋势,二十里铺站、湟中站和湟源站表现为减少趋势。

关键词降水;变化特征;降水集中度;气候倾向率;青海西宁;1961—2015年中图分类号 P468.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198-03随着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气候变化所诱发的环境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诸多学者对青藏高原各类气象要素(如降雨、气温、蒸发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1-6]。

降雨作为水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多寡和分布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为2 261.2 m;坐落于湟水干流与南北川支流的汇合处,市区周围四面环山,座落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的十字河川谷地,总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宁市属于典型的高原内陆半干旱性气候特征,具有多风少雨、昼夜温差大、四季不分明的气候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西宁市降水变化,本文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西宁市4个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其变化的特征,以期为西宁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文选用1961—2015年西宁市二十里铺、大通、湟中和湟源4个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量数据,以4站算术平均值作为同期西宁市的平均状况,资料由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地面气象站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024年牛津译林版第一册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2024年牛津译林版第一册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2024年牛津译林版第一册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2010年元旦过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在我国上映.影片中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行动时需要带氧气罩,证明其大气不适合人类呼吸,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A.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B. 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C.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D.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2、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A. 区域竞争的影响B. 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C. 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D. 区域结构的影响3、【题文】该图中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 )4、如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

读图,回答41-42题。

图中山脉()A. 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B. ②是黄河的发源地C. ③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D. ④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5、如图为我国某市2010年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9~10题。

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A. 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B. 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C. 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D. 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6、克里米亚为欧洲旅游圣地。

冷洞是该地恰提尔达格山最大的洞穴;它像一座迷宫,洞内有池,池水清冷,因而称作“冷洞”。

洞顶有众多石柱垂下,人行其中,如入水晶宫。

雅尔塔海边峭壁上的燕子堡是克里米亚的象征。

1927年雅尔塔发生大地震,堡顶的尖端掉入大海。

乙图为地震的时距曲线(地震波随时间而传播距离差异),回答3-4题。

读上面两幅图,关于此次地震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与B地区相比,A地区逃生的时间更充裕些B. P处船舶上的船员感觉是由地震波b引起的C. 造成燕子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震级大和处在震中地区D. 当距震中3000千米的地面有震感时,距震中2000千米的地面有摇晃的感觉7、如下图为某地人口迁入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 人口年龄B. 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D. 婚姻家庭8、读图;完成9-11题。

2024年新世纪版高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65

2024年新世纪版高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65

2024年新世纪版高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6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图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有可能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④2、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 消费水平B. 资源数量C. 科技水平D. 生产能力3、【题文】许多美国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向美国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气候B. 土壤C. 地形D. 矿产资源4、【题文】2001年11月实施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低速增长阶段”的省(市)A. 黔、鲁、京、浙、苏B. 沪、京、津、苏、浙C. 豫、鲁、新、京、冿D. 渝、琼、滇、赣、沪5、【题文】下列是四座相同高度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带谱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四座山地都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同一半球B. 甲丙丁在南半球,乙在北半球C. 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丙丁乙D. 相同高度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的多少与其所处的纬度高低有关6、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强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7、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1题。

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气候B. 水源C. 地形D. 土壤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

()A. 正确B. 错误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8题,共16分)9、下列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是()A. 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B. 产生四季的更替。

C. 产生昼夜交替。

D. 产生时差10、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的是( )A.B.C.D.11、下列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1938—2015年安敦盆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38—2015年安敦盆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38—2015年安敦盆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作者:曾雁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2期摘要本文选取安敦盆地敦煌、瓜州2个气象台站1938—2015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观测数据,采用多项式趋势拟合、趋势系数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安敦盆地气温和降水量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纵观近78年气温、降水变化情况,安敦盆地气温变化趋势拟合呈二次函数型,变化平缓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存在1~5年及10~3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未来将处于增温时段,与全球变暖一致。

降水量出现了3个高值时段,分别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和21世纪初;存在8~15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进入21世纪降水变率呈减少趋势,在多年平均值附近摆动。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甘肃敦煌;甘肃瓜州;安敦盆地;1938—2015年中图分类号 P423.3;P4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163-03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 data of two meteorological stations(Dunhuang and Guazhou) in Andun Basin during 1938-2015 were selected,and the change trend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Andun Basin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by using methods of polynomial trend fitting,trend coefficient and Morlet wavelet transform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recent 78 years,the temperature change trend of Andun Basin was quadratic function type,which declined at first then ascended slightly.There were periodic changes of temperature change in the scale of 1-5 and 10-30 years,and the future would be in the warming period,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global warming.There were three high-value periods of the precipitation,including late 1940s to early 1950s,1970s to early 1980s,and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There were periodic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scale of 8-15 years.The precipitation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21st century,and swung around the long-time average annual value.Key words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change characteristics;Dunhuang Gansu;Guazhou Gansu;Andun Basin;1938-2015敦煌、瓜州(原安西)两县(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总面积5.53 km2,占甘肃省总面积的20%,其中绿洲面积仅占5%左右,且集中在海拔低于1 300 m的地区,四周环山,故有“安敦盆地”之称;其他地貌均为沙漠、戈壁、山地等。

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2015•新课标II卷)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9.C 10.B 11.C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河流水文特征和凌汛的知识。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为材料抽样考查气候知识,河流水文特征,检测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第一小题河流当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时开始出现结冰期,结合给出的气温变化曲线不难读出蒙特利尔市一年有四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第二小题要注意调运学过的知识,影响河流结冰的因素除了气温以外还有水流速度、河水盐度等,当水流速度过快,即使在0℃以下,河水也很难结冰;盐度高,谁的结冰温度会降低。

读图可以看出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布局有水电站,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不易结冰;第三小题要知道河流凌汛危害形成过程是浮冰不断累积,堵塞河道,抬高水位形成洪水,所以应对措施应想办法降低水位或加高堤坝,避免洪水溢出。

(2015•北京卷)图2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5.图示地区()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答案】4.C 5.A考点:外力作用、水循环。

【名师点睛】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主要是在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四种外力作用下,经过侵蚀、搬运、堆积形成,而喀斯特地貌只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泥石流实际是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坡度较大地区,而坡度较小地区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且在水量、含沙量一致情况下,坡度越小,沉积层越厚。

2015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

2015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1.(4分)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专题】112:原因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1B:气候的类型与分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解答】解:“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表明下垫面发生变化,建设用地即比热容变小,升温快,降温亦快,温差变大。

故选:D。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人类活动对气候也有影响.2.(4分)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考点】6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4:可持续发展思想;422:地理知识生活化;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解答】解:花基、菜基等附加值更高,能够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难度较小,需要结合材料分析.3.(4分)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考点】96: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专题】112:原因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2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解答】解: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

2015年初中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五)

2015年初中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五)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五)地理试题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甲地位于热带、东半球、南半球,其地理位置可能是()A. 15°S、120°EB. 30°S、55°WC. 20°N、100°ED. 0°、180°如图是某日太阳光照图,读图完成2~4题.2、图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3. 甲地所在的温度带是()A. 热带B. 南温带C. 北温带D. 北寒带4. 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应是()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5. 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AB段为河流.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A. 由东向南流 B. 由南向东流 C. 由南向北再向东流 D. 由东向西再向北流6. 中央电视台在某日的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上,兰州的天气符号和气温状况如下图所示,说明兰州的天气情况是()A. 多云转晴,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B. 晴转多云,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C. 阴转晴,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D. 晴转阴,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7. 下列比例尺中,能更详细显示地理事物的是()A. 1:4000000B.C. 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千米D.8. 贝贝查阅资料发现某次台风中心不同时间的位置如下表,据此推测此次台风的移动方向是()时间8时12时16时20时经纬度21°N,118°E 22.5°N,117°E 23.5°N,116°E 24°N,115.5°EA. 向东南B. 向东北C. 向西南D. 向西北读以下某地气候资料表,完成9-10题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气温(℃)23 16 14 9 8 7 5 10 15 19 21 22降水量(mm) 4 7 35 69 89 71 110 71 53 21 11 89.该地气温年较差是()A. 18℃B. 16℃C. 15℃D. 20℃10. 该地的气候类型属于()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11.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A. 长沙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B. 清晨长沙的妈妈给伦敦求学的玲玲打电话时,玲玲正准备晚上就寝C. 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D. 当乌苏里江畔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却是繁星满天12. 2010年10月23日12时55分,我国的卫星云图上,福建沿海呈现出何种颜色,显示出台风“鲇鱼”已经登陆()A. 绿色B. 白色C. 蓝色D. 黄色13.如图是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将水月份柱状分布图.和台湾南部气候类型相同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14. 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A.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 明天大风降温C. 东边日出西边雨D.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格兰特船长的女儿》讲述了一个英国探险队乘坐“邓肯号”游船,从英国出发,漂洋过海,横渡大西洋,绕过麦哲伦海峡…到达某大洲37°S附近(如图),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5~16题.15.根据图判断材料中的“某大洲”指的是()A. 大洋洲B. 南美洲C. 南极洲 D. 欧洲16. 在“某大洲37°S附近”可以看到的雄伟的甲山脉是()A. 阿尔卑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乌拉尔山脉D. 安第斯山脉世界上不同的区域不仅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差异,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据此完成17~18题.17.关于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澳大利亚地处“三洲五海之地”B. 日本山河相间,纵列分布C.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D. 东南亚有世界最长的尼罗河18. 关于区域人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巴西人种构成单一,是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B. 俄罗斯重工业落后,消费品制造业发达C. 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突出D. 中东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服务业19.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B. 气候类型单一,季风气候显著C. 河流东多西少,均注入太平洋D.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20. 2014年11月7日至12日正值APEC会期,北京出现了久违的蓝天.网络热议这样的蓝天称为“APEC蓝”.下列举措有利于“APEC蓝”延续的是()A. 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B. 增加私家车保有量C. 保持重工业发展模式D. 发展绿色能源公交21. 以下关于美国的说法,错误的是()A. 美国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B. 五大湖附近农业带为乳畜带C. 西部大西洋沿岸的旧金山为全球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D. 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22. 读澳大利亚和巴西简图.关于两国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 澳大利亚东部以低矮的高原为主B. 澳大利亚地跨热带和南温带C. 巴西全部位于南半球D. 巴西气候干燥,沙漠面积广大23. 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A. 北京、昆明、西安、乌鲁木齐B. 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C. 昆明、广州、呼和浩特、哈尔滨D. 兰州、上海、拉萨、乌鲁木齐24. 不同干湿状况的地区植被类型差异很大,我国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的植被类型是()A. 森林B. 森林草原C. 草原D. 荒漠25.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刷牙时不关水龙头B. 旧物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C. 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D. 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长明26. 下列关于运输方式的选择,最恰当的是()A. 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选择铁路运输B. 5000吨钢材由上海运往济南,选择水路运输C. 2吨蔬菜从郊区运往市区,选择公路运输D. 10万吨原油从中东运往广州,选择管道运输27. 下列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 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业B. 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C. 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D. 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渔业28. 台湾的经济类型类似于下列哪个国家()A. 巴西B. 俄罗斯C. 日本D. 澳大利亚29. 下列关于北京的就法,正确的是()A. 从地形区划分,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B. 从四大地理区域来划分,北京属于南方地区C. 北京属于中温带,湿润区D. 按城市职能划分,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30.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A. 柴达木盆地B. 黄土高原C. 华北平原D. 塔里木盆地31. 我国地形、地势总的特点是()①地势西高东低②河流、湖泊众多③呈阶梯状分布④森林覆盖面积大⑤地形复杂多样⑥山区面积广大.A. ①③⑤⑥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⑥D. ①②④⑤32. 下图所示的地形结构示意图中,黑色部分表示山区的比例,最符合我国实际的是()A. B. C. D.33. 有一位外国游客来到中国乘坐火车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呀!短短的几天内,在没有登山的情况下,就能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这位游客来中国旅游最可能的月份是()A. 1月B. 5月C. 7月D. 9月34.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武夷山的是()A. B. C. D.35. 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A. 修建水电站B. 发展航运C. 发展灌溉D. 防洪二、综合题。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最先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2、如下图,沿着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最符合我国哪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规律()A.人口,密度逐渐增大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C.夏季风逐渐增强D.地势逐渐降低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的地形是()A.高原B.丘陵C.山地D.平原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A.南京B.杭州C.苏州D.上海市5、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A.海南岛 B.台湾岛 C.崇明岛 D.钓鱼岛6、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A.B.C.D.7、西安、武汉、长沙等城市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落户,此举对城市发展的益处不包括()A.提高城市科技创新力B.提升城市人口素质C.加快城市人口老龄化D.拉动城市消费增长8、下列少数民族与其民族节日对应正确的是()A.壮族——火把节 B.苗族——泼水节C.蒙古族——那达慕节 D.傣族——端午节9、下列高原中,地表形态可以用“千沟万壑”描述的是()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10、我国既有广大的陆地,也有辽阔的海域.下列既是我国陆上邻国又是隔海相望的国家是()A.蒙古、朝鲜B.朝鲜、越南C.韩国、朝鲜D.菲律宾、越南11、人们按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理单元,其中我国位于哪个地区()A.南亚B.西亚C.东亚D.中亚12、本初子午线是指()A.0°纬线B.0°经线C.180°经线D.20°W经线13、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A.B.C.D.14、世界上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大陆分别是( )A.亚洲、非洲B.非洲、大洋洲C.非洲、南极洲D.南美洲、南极洲15、读甲、乙两省区轮廓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是河南省,乙的行政中心是西安;②a是太行山,其东侧是华北平原;③b是秦岭,其南侧是半湿润地区;④水土流失严重是甲、乙两省区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A.贝加尔湖B.里海 C.苏必利尔湖 D.密歇根湖17、比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关系,说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运输方式为()A.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 B.①公路、②空运、③铁路、④水运C.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 D.①公路、②空运、③水运、④铁路18、成语“得陇望蜀”中的“陇”和“蜀”分别指()A.陕西、云南B.甘肃、四川C.甘肃、青海D.四川、云南19、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主要依据是()①跨纬度最广②面积最大③周围被大面积海洋包围④东西距离最长⑤绝大部分位于南半球、东半球.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20、俄罗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管道B.铁路、公路C.海运、航空D.管道、海运21、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C.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 D.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周围是海洋22、能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是()A.台风B.寒潮C.干旱D.洪涝23、日本人20岁时,要举行“成人节”仪式,这时她们会穿上心爱的()A.唐装B.西装C.和服D.牛仔服24、马六甲海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小明在此海峡的见闻不可信的是()A.香蕉、椰子等热带水果味美而价廉 B.当地华人华侨众多C.众多船只穿梭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 D.当地午后多对流雨25、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A.菲律宾 B.印度尼西亚 C.日本 D.马来西亚二、综合题(第1题12分,第2题10分,第3题15分,第4题13分,共50分)1、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课后作业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课后作业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作业提升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不同时期特点各不相同。

据此完成第1~2题。

1.关于地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距今1万年以前,地球气候一直处于气温的不断下降状态B.近1万年以来,地球气候经历了温暖期和寒冷期的波动C.地球地质时期降水一直不断减少D.近一二百年来,世界气候出现明显的直线上升现象2.关于1861年以来气候变化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波动上升趋势②全球陆地降水量发生了显著变化③冰川面积增多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距今1万年以前为地质时期,气候以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气温和降水呈波动变化。

近1万年以来,地球气候经历了温暖期和寒冷期的波动。

近一二百年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

答案:1.B 2.C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对粮食安全有利的世界大国是( )A.巴西B.澳大利亚C.印度D.俄罗斯4.根据图示内容可以判读出,气候变暖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系是( )①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②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减少③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低纬度国家粮食产量减少④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增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内容和四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出,全球变暖会导致俄罗斯的粮食增产。

第4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出,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使北半球低纬度国家粮食产量减少。

答案:3.D 4.A5.全球变暖对工业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①增加高纬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②明显增加低纬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③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减少④节水节能技术将获得广阔市场A.①④B.②④C.①③D.①②解析:全球变暖导致空调的使用频率提高,电力需求增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地理事物与现象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旅游等人文层面的印记。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变化: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时期2、各个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地质时期,地球表面历经了三次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

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 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变化,一次是公元前5000 年到前 1500 年的温暖期期;另一次是十五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近现代全球陆地降水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 雪线:长年积雪的下界,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降水量和地形等条件——温度、坡度与雪线高度正相关,降水量与雪线高度负相关。

冰盖:覆盖在各种地形上的巨厚冰体,气温越高,冰盖面积越小4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全球变暖)的影响:①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

②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③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改变,大量物种灭绝。

④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生产的稳定性等都产生影响⑤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地理知识附练习题答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地理知识附练习题答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地理知识附练习题答案降水的形式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量的测量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变化有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1)降水的空间变化:表现在不同区域降水量不同(2)降水的时间变化:表现在不同季节降水量不同,还有同一区域,不同年份之间也有变化(降水的年际变化)。

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可以概括为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夏季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多雨(雨热不同期)等。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二、降水的分布降水的空间分布一般情况下,降水分布具有一下特点1.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通常情况下,沿海与内陆相比降水比较多,但必须是在其他条件相当的前提下,比如风向、气压、地形地势等。

比如赤道地区的内陆就比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更多。

练习题1.一般来说下列地区降水最多的是()A.赤道附近地区B.中纬度内陆地区C.两极地区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降水分布规律是()A.东岸多,西岸和内陆少B.西岸多,东岸和内陆少C.东岸和西岸都多,内陆少D.东岸、西岸和内陆都少3.全球降水量最少的纬度地带是()A.赤道附近B.南、北回归线附近C.中纬度地带D.南北极附近读等降水量图完成4—6题4.b地的降水量可能为()A.600毫米B.750毫米C.900毫米D.1 200 毫米5.关于图中a、b的叙述,正确的是()A.a的降水量一定大于bB.a的降水量不一定大于bC.b地一定位于沿海地区D.a地一定位于沿海地区6.a、b之间的降水量差值c为()A.200毫米<c<650毫米B.c=400毫米C.c = 50 毫米D.O毫米<c<400毫米7.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比较明显的地区是()A.赤道地区B.两极地区C.回归线大陆的东西岸地区D.山地地区8.在下面四块大陆中,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9.如果想要测出降雨量的多少,还需要的工具是()A.烧杯B.量杯C.直尺D.玻璃棒10.除了能够测量降雨量外,还能用来测量()A.温度B.风速C.降雪D.风向11.读图,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逐月累计:连以前月份的数目合并计算),该地降水量少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已知下列四地都位于北半球,读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2、13题。

6气候(2015年10月)

6气候(2015年10月)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洋流”
(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 ①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 ②位于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③厄加勒斯(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
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 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温暖湿润 ; ② 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遇地形抬升,多地形 雨; ③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判断下列气候类型:
150C
400 热 300 带 200 雨 100 林
气 候
150C 400 热 300 带 200 草 100 原
气 候
热 带 400 季 300 风 200 气 100 候
3、确定具 体的气候类 型
6、7、8三月气温最高---北半球
12、1、2三月气温最高---南半球
最冷月气温>150C----热带四种气候 最冷月气温>00C 亚热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气温<00C---温-温带带海季洋风性气气候候(0、0<T<200)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热月气温<150C----寒带气候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水热组合状况(水热组合季节差异大地区,需要分季 节表述)
2.如何分析气候成因?
①太阳辐射(纬度) ②大气环流---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降水和气 温 ③海陆分布 ④ 地形 ⑤ 洋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名师推荐】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名师推荐】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1.(4分)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2.(4分)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4分)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如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4.(4分)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A.位置B.经济C.地形D.人口5.(4分)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4分)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66.5°N B.60°N C.53°N D.40°N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如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7.(4分)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8.(4分)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9.(4分)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0~11题.10.(4分)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11.(4分)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1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如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1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二)选考题,任选一模块作答(10分)【旅游地理】14.(10分)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如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自然灾害与防治】15.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环境保护】16.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1.(4分)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分析】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

2015年汛期我国南方季节内东西反相旱涝型及环流特征

2015年汛期我国南方季节内东西反相旱涝型及环流特征

2015年汛期我国南方季节内东西反相旱涝型及环流特征史霖;陈丽娟;李维京;范广洲【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17(043)006【摘要】本文利用站点数据、再分析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了2015年汛期(4—9月)内我国南方逐候降水的空间模态及其对应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汛期,南方地区汛期总体表现为东西反向降水型,体现了强El Ni?o发展年的一般特征,但进一步分析发现汛期内候尺度东西反向降水型具有多样性特征.对候尺度降水资料EOF展开后的第一模态(EOF1)和第三模态(EOF3)为两类东西反相型降水,在对流层高、中、低层都有明显的差异.EOF1东多西少(A1)型是由低层菲律宾反气旋主导的降水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显著,南亚高压偏强偏东,我国南方东部的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而EOF3的东多西少(A2)型是由热带气旋活动主导的降水型,南海北部为气旋式环流;副热带高压偏强,相对于A1型偏东;南亚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偏东,东南沿海降水偏多.EOF1的东少西多(B1)型明显受到南下冷空气活动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相对偏东,印缅槽增强,有利于南方西部降水偏多.而EOF3的东少西多(B2)型是菲律宾反气旋位置异常主导的结果,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偏西,引导水汽到南方西部地区.2015年汛期内东西反相旱涝型与菲律宾反气旋活动及位置、热带气旋活动及位置、冷空气活动路径有密切的关系,受到多种环流配置的影响.%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and reanalysis data,the spatial mode and corresponding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anomaly under pentad scale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2015 flood season (from April to September)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methods 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composite analysis and significance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st-east reverse pattern of precipitati-on anomaly is the major mode in the developing phases of strong El Ni?o years and the pentad pattern in 2015 shows similar features.But the pentad scale of precipitation anomaly patter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types of west-east reverse patterns by using the first and third EOF mode,and they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upper,middle,lower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The precipitation anomaly pattern of more in east and less in west (A1 )with the first EOF mode is dominated by the anticyclone activities around Philippines at the low level,but the pattern of more in east and less in west (A2)with the third EOF mode is domina-ted by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ies.The pattern of less in east and more in west (B1 )with the first EOF mode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the moving southward of the cold air activities,but the pattern of less in east and more in west (B2 )with the third EOF mode is dominated by abnormal position of the anticyclone ac-tivities around Philippines at the low level.The precipitation anomaly features of west-east reverse pattern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2015 flood seas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sitions of anticyclones around Philippines,tropical cyclone activities and the moving path of the cold air activities.【总页数】11页(P705-715)【作者】史霖;陈丽娟;李维京;范广洲【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联合实验室,成都 610225;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联合实验室,成都61022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6【相关文献】1.佛山市前汛期旱涝及其环流异常特征 [J], 黄先香;炎利军;施能2.肇庆前汛期异常旱涝的大气环流及海温场特征 [J], 何伟芬;彭端;唐洁;何华庆3.陕西汛期降水时空分布及典型旱涝年环流特征 [J], 肖科丽;赵国令;王越;胡春娟4.华南汛期旱涝急转及其大气环流特征 [J], 张玉琴;李栋梁5.淮河流域汛期典型旱涝年的低频环流特征分析 [J], 程智;徐敏;罗连升;丁小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07-01收到,2002-09-09收到修改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50281948~2000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趋势变化的时、空特征*施 能 黄先香 杨 扬(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 210044)摘 要 用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 REC /L ),计算了1948~2000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的趋势变化。

结果表明,在1948~2000年期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有明显的趋势变化,全球大约2/3左右的陆地年降水量是负趋势(降水量减少),1/3左右的年降水量是正趋势,正负趋势面积及强度的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年降水量明显减少的地区是:热带非洲,加拿大的东南部及美国的东北部,中国的淮河以北,蒙古、俄罗斯的中、西西伯利亚及朝鲜、韩国和日本等9个地区。

陆地年降水量增加地区是:加拿大的北部、南美的阿根廷及智利、格陵兰等6个区域。

分别研究了36个纬圈的年平均降水量的趋势系数,指出有13个纬圈的年平均降水量的趋势变化达到0.05的信度的显著性,其中有1个纬度带(75~80o N )是正趋势。

全球年降水量正趋势的范围是很小的,仅在70o N 以北。

初步研究了全球年降水量场趋势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全球陆地年降水;趋势变化;时、空特征1 引言由于资料的限制,全球降水量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一直比较少。

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相继出现了许多全球陆地及全球海洋的降水量资料库。

这使我们有可能比较客观地研究全球降水量的气候变化。

研究全球降水量的长期趋势变化是个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在近20年全球变暖的情况下研究这个问题,有利于了解全球降水及季风降水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等一些理论问题。

1981年,Gruza 等[1]分析了北半球1891~1975年1月和7月的降水趋势。

1987年,Bradley 等[2]研究了1855~1984年北半球年/季的降水变化,他们发现在1950~1984年,5~35°N 的副热带降水是负趋势,35~70°N 的中高纬度降水是正趋势,北半球降水作为整体,有相当大的年代际变化,但趋势变化不大。

他们还指出在1949~1964年的15年中,年降水维持正距平,50年代是最异常的年代,并指出降水变化有季节差异。

Diaz 等[3]对南半球进行了研究,指出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的低纬度与中高纬度的降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Hulme [4]研究了1951~1980年全球及北半球的平均降水,指出1950~1980年全球平均降水略有减少(0.4mm a -1),北半球的减少为1.3第27卷第6期2003 年 11 月大气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V ol .27 No .6Nov . 2003972 大 气 科 学27卷 mm a-1;其中降水的减少主要是来自北半球的热带的0~30°N(3.4mm a-1),而热带降水的减少强烈地受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非洲降水减少的影响。

北半球中纬度,在1951~1980年的年降水量是增加的,但是不显著。

南半球1951~1980年的年降水量略有增加(1.4mm a-1),但不显著。

Hulme等[5]用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称湿度指数)作为衡量某一地区干旱程度的标准,发现196l~1990年与1931~1960年相比,全球只有1.7%的大陆变湿,而全球7.3%的大陆变干,得出在近几十年大陆变干旱的结果。

但这是1990年以前资料的结果。

Dai等[6]创建与研究了1900~1988全球陆地降水变化,他们将降水量大(小)于1倍的均方差(σ)作为湿(旱)月的标准,计算了二个干旱月之间的平均持续时间,得到从1900~1944年到1945~1988年,二个干旱月之间的平均的时间间隔增加了28%。

Hulme[7]给出了1900~1992年的全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距平百分率图(对1951~1980年)的时间变化。

结果表明,在50°N以北,年降水量在1940年以后是比较明显的一致的线性增加的趋势;23.4~50°N的年降水量在整个时间段无趋势;0~23.4°N的年降水量,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是负趋势。

对于全球的年降水量,Hulme[7]的结果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是负趋势,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负趋势明显减小,转变为正趋势,直到1990年。

但是,Eischeid等[8]的结果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1993年,全球年降水量都是一致的负趋势。

Eischeid等的结果[8]与Hulme的结果[7]在20世纪70年代有很大差别,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差别也比较大。

Kattsov等[9]研究了1900~1993年北极高纬度地区(55~85°N)的降水趋势,指出在这个时段,该地区降水增加了8%,降水迅速增加是发生在20年代。

Vinnikov等[10]研究了1988年以前的上一个世纪35~70°N的陆地年降水,指出降水量增加了6%,这变化与CO2倍增时的若干模拟结果在符号上一致,但是在数量上超过模式的计算值许多。

鉴于许多作者研究结果的差异及可靠测量全球降水量的困难,H ulme[7]认为,“可以不夸大地说,现在还不知道我们的地球在未来是变干还是变湿”。

过去,我们经常按纬带平均来研究降水量变化。

但是各作者对纬带的划分标准并不一致。

降水量的趋势变化也不可能在比较大的纬带范围内的性质、强度相同。

更仔细地按36个纬圈度分别研究降水量的变化可能更合适。

目前,我们对全球降水量的趋势变化的基本特征及时、空分布的了解还很不够,1993年以后的全球降水量特征基本上没有研究过。

为了了解全球降水的气候变化,首先要用近期的全球降水量资料对全球的年总降水量场进行研究。

另一个问题是,过去用回归系数表示降水的趋势变化,但是,回归系数的大小与格点的均方差有很大关系,它不能在不同的地方比较趋势变化的大小。

本文在了解全球降水量趋势变化时使用了无单位的所谓气候趋势系数来研究。

这个系数已经成功地用于大范围气象要素场的长期变化的研究,例如遥相关型强度[11]、北半球500hPa高度场[12]。

2 资料和方法2.1 资料Chen等[13]在2001年发布了1948开始的完整的全球月降水量资料[PREC,陆地部分称PREC /L (已完成);海洋部分称PREC /O (未完成)]。

该资料使用了最优内插方法,有非常严格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资料的空间的分辨率是2.5°×2.5o ,88.75°S ~88.75°N 。

全球有10368个格点。

有资料的陆地格点数为4390。

本文使用1948~2000年的PREC /L ,通过将12个月的降水量累加得到年降水量。

文献[14]从PREC /L 中读取过全球几个重要的季风区的季风降水量,说明该资料有很好的精度。

2.2 方法气象要素y 随时间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 =a +b t , t =1,2,…,n (单位:a )(1)式中,a 是常数,b 是回归系数。

b 是有单位的量,所以它的数值大小不能在不同的变量中比较,在相同要素的不同地点(区域)也不能进行比较。

本文使用无单位的所谓气候趋势系数r x t [11,12]。

而回归系数b 与趋势系数r x t 有如下关系:b =r xt (σx /σt ),(2)σx 与σt 分别是要素序列与自然数列的均方差。

可以使用通常的相关系数的统计检验方法或蒙特卡洛方法检验气候趋势r xt 是否显著。

由于r xt 是无单位的,所以可以根据它的数值大小比较不同的气象要素在不同地点的长期趋势大小。

本文将它用于研究全球年降水量场的趋势变化。

3 气象场趋势变化的蒙特卡洛检验Livezey 等[15]指出对大量格点的气象场进行相关研究时,需要进行蒙特卡洛的统计检验。

我们计算的是一个有4390个格点组成全球年降水量场,对4390各趋势系数用t 检验方法,可以统计趋势系数大于0、达到0.05、0.01、0.001信度的个数,然后进行10000次随机独立试验:即利用随机数发生器在1~53区间内产生一个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在此基础上每个格点的1948~2000年的年降水量资料被随机排列(打乱)。

将随机排列的降水量资料,仍按定义去计算模拟的趋势系数;再同样对模拟的趋势系数统计大于0,达到0.05信度、0.01信度、0.001的格点数。

最后,将10000次试验中得到的格点数按从大到小排序,则排第10、100、500位的格点数分别为达到0.001、0.01、0.05的蒙特卡洛信度标准的格点数。

对于趋势系数大于0的情况,我们取第500位的格点数为达蒙特卡洛信度标准的格点数。

我们认为,当实际降水量计算的趋势系数通过t 检验的格点数超过相应的蒙特卡洛信度标准的格点数时,场趋势变化才是有意义的。

4 1948~2000年全球年降水量趋势基本特征4.1 基本特征表1是达到各信度标准的正(负)趋势格点数。

可以看到在计算的4390个趋势系数值中,负的趋势的格点数是2891个,比正的值多了1392;其中达到0.05、0.01、0.001信度的格点数,负趋势比正趋势分别多446、188、94个格点。

这说明,在1948~2000年时间段内,全球大约2/3左右的陆地年降水量减少了,1/3左右的陆地年降973 6期施 能等:1948~2000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趋势变化的时、空特征表1 正(负)趋势系数达到信度检验的格点数t>0或t<00.05信度0.01信度0.001信度负格点数2891748346143正格点数149930215849总数格点数43901050504192负格点数减正格点数139244618894表2 趋势系数达到信度格点数的蒙特卡洛检验0.05信度0.01信度0.001信度总格点数1050504192蒙特卡洛标准(1%信度)4957611水量增加了。

4.2 蒙特卡洛的统计检验表1的结果有多大的随机性,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检验。

第一方案是对表1中的达到信度的格点总数进行检验。

表2是用蒙特卡洛方法得到的格点临界值,说明对4390个格点计算的趋势系数(序列长为53)有1%的可能,计算出495个格点通过0.05的t检验。

而表1中通过0.05、0.01、0.001信度的格点总数分别为1050、504、192。

它们都已经超过蒙特卡洛模拟的0.01信度的标准。

说明1948~2000年,全球年降水量场的趋势变化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有明显的趋势变化。

第二种方案是对正负格点数的差进行蒙特卡洛检验。

表3第3行是模拟计算的结果,它说明负格点数超过正格点1379个,年降水量场的趋势就有95%以上的置信水平;具有0.05信度的格点数的差超过376,有95%以上的置信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