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轴对称》全章导学案(2020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导学案 N0.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概念,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58-60页,完成下列问题: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轴对称图形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轴对称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一)轴对称图形:
1.做一做: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它
有什么特征?
2.议一议:观察下列图片,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归纳: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_______折叠,______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______,这个图
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______就是它的对称轴.
3.我们学过的图形中,你知道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学过的轴对称图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1.做一做:在纸上滴上墨水,把纸张对折,随后打开,看看形成的两块墨迹是不是关于折痕
对称?它的对称轴是哪一条?把它画出来.
2.p59思考:下面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归纳: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________
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________,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________,这条________就是它的对称轴.
讨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轴对称图形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练习:
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一条()A.直线 B.射线 C.线段
2.请在下列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图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图形
_________ .
3.下列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4.找出下列各图形中的对称轴,并说明哪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最多.
图13.1-4
知识点二:轴对称的性质
1.观察教材中P59图13.1-4,,思考:图中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把△A′B′C′沿直线l对折后能与△ABC重合,则称△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简称“轴对称”,点A与点A′对应,点B与B′对应,点C与C′对应,称为对称点,直线l叫做对称轴.
2.观察教材中P59图1
3.1-4,线段AA′与直线MN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归纳:经过线段______并且_____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________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练习:P60. 1、2.
五、归纳小结
六、拓展提高
在由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的图中,用三种不同方法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图 3
图 2
图 1
七、达标检测(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下列四家银行的标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A. B. C. D.
2.下列图形,对称轴最多的是()A.长方形 B.正方形 C.角 D.圆
3.如图1,△ABC与△DEF关于直线MN轴对称,则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DF B.∠B=∠E C.AB=DE D.AD的连线被MN垂直平分
4.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4cm2 B.8cm2 C.12cm2 D.16cm2
图1 图2 图3 图4
二、填空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观察规律并填空:
6.如图3,AD是三角形ABC的对称轴,点E、F是AD上的两点,若BD=2,AD=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
7.如图4,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的度数为_______.
三、解答题(共30分)
8.如图,△ABC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画出△ABC关于直线MN的对称图形;
9.如图,O为△ABC内部一点,OB= 3 ,P、R为O分别以直线AB、BC为对称轴的对称点.(1)请指出当∠ABC是什么角度时,会使得PR的长度等于6?并完整说明PR的长度为何在此时等于6的理由.
(1)小题,请判断当∠ABC不是你指出的角度时,PR的长度小于6还是大于6?并完整说
明你判断的理由.
八、布置作业 P64. 教材习题13.1第1,2,3题
九、总结反思:
数学教学应该选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就是要抓住“对折”与“完全重合”两个关键之处.不然就是隔靴搔痒. 当“部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1.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导学案 N0.2
一、学习目标
1.会用尺规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运用.
2.难点: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61-62页,完成下列问题: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____________。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_____的点在这条线段的_______上。
四、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一)性质的发现
思考:如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
量一量点P1,P2,P3…到点A与点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二)性质的证明
求证: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MN⊥AB,垂足为C,AC =CB,点P 在MN上.求证:PA =PB.
证明:在△APC和△BPC中,
∵PC=PC(公共边),∠PCB=∠PCA(垂直定义),AC=BC(已知),
∴△APC≌△BPC(SAS).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三)性质的应用
例1:如图,在△ABC中,AB=AC=20cm,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E,
交AC于D,若△DBC的周长为35cm,则BC的长为( )
A.5cm B.10cm C.15cm D.17.5cm
方法归纳: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实现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练习:已知:如图,在Δ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P.求证:PA=PB=PC.
结论: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这一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知识点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已知:如图,PA =PB.求证: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法一.过点P作已知线段AB的垂线PC,∵PA=PB,PC=PC,
∴Rt△PAC≌Rt△PBC(HL).∴AC=BC,即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法二.取AB的中点C,过P,C作直线.∵PA=PB,PC=PC,AC=CB,
∴△APC≌△BPC(SSS).∴∠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又∵∠PCA+∠PCB=180°,∴∠PCA=∠PCB=90°,即PC⊥AB,
∴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法三.过P点作∠APB的平分线.∵PA=PB,∠1=∠2,PC=PC,△APC≌△BPC(SAS).
∴AC=BC,∠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又∵∠PCA+∠PCB=180°,∴∠PCA=∠PCB=90°,∴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讨论:下列证明对吗?
证明:过P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C。
∵AC=CB,∠PCA=∠PCB=90°,∴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结论:“过P作AB的垂直平分线”是不可能实现的。
练习:P62. 1、2.
六、归纳小结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1)由全等得对应线段相等;(2)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线段相等.
六、拓展提高
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AB
DE⊥于E点,
AC
DF⊥于F点,判断AD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B
A
C
M
N
M'
N'
P
P
A B
七、达标检测(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图1,BP AP =,BQ AQ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垂直平分PQ B .PQ 垂直平分AB
C .AB 平分PAQ ∠
D .AB 平分PBQ ∠
2.在锐角三角形ABC 内一点P,,满足PA=PB=PC,则点P 是△ABC ( )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点
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3.如图2,在ABC ∆中,若MP 和NQ 分别垂直平分AB 和AC ,若8=BC ,则APQ ∆的
周长是( ) A .4 B .8 C .12 D .16
4.如图3,在ABC ∆中,O C 90=∠,点D 在AC 边上,沿着BD 折叠该三角形,顶点C 恰
好落在AB 边的中点E 处.则A ∠等于( )A .O 30
B .O 45
C .O 60
D .O 75 图1 图2 图3 图4
二、填空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某区政府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计划在三个住宅小区A 、B 、C 之间修建一个购物中心,试
问,该购物中心应建于_____处,才能使得它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
6.如图4,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H=FH ,ED=FD ,小明说不用测量就知道DH
是EF 的垂直平分线.其中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说法:①若点P 、E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则EA =EB ,PA =PB ;②若PA =
PB ,EA =EB ,则直线PE 垂直平分线段AB ;③若PA =PB ,则点P 必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上的点;④若EA =EB ,则经过点E 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B .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三、解答题(共30分)
1.如图,AC AB =,CD BD =,点E 在直线AD 上,求证:CE BE =.
2.如图,在△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与BC 的垂直平分线EF 相交于D 点,过D 点
分别作AB DM ⊥于M 点,AC DN ⊥的延长线于N 点,求证:CN BM =. P Q B
A M A N
C Q P B N
M D
C B A E
D C B
A
八、布置作业 P65--66. 教材习题13.1第6,9,13题
十、总结反思:
本节证明了线段的中垂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运用作线段的中垂线.在课堂中,学生对证明过程的理解及掌握都比较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直接用定理而不是借助于全等.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1.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有关作图》导学案 N0.3
一、学习目标
1.能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解尺规作图的一般步骤和作图语言,理解作图的依据.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能够运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作图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
2.难点:运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作图问题.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62-63页,完成下列问题: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如下要求,用尺规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一个角的平分线;(4)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
四、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
如何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提示: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只要作出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两点即可.]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见课本P63页)
思考讨论:
(1)在上述作法中,为什么要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
(2)根据上面作法中的步骤,请你说明CD为什么是AB的垂直平分线,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归纳方法: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点在两点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可以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确定线段的中点.
练习:如图,已知点A 、点B 以及直线l.
(1)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直线l 上求作一点P ,使PA =PB.(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2)在(1)中所作的图中,若AM =PN ,BN =PM ,求证:∠MAP =∠NPB.
知识点二: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上图中的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如何作出这些对称轴呢?
2.如图(1),△ABC 和△A ′B ′C ′是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归纳方法:(1)对于轴对称图形,只要找到任意一组对称点,作出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能得此图形的对称轴.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必定在对称轴上.
练习:P 64. 1、2、3.
七、归纳小结
1.用尺规作图作线段垂直平分线.
2.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六、拓展提高
如图,先将正方形纸片ABCD 对折,折痕为MN ,再把B 点折叠在折痕MN 上,折痕为
AE ,点B 在MN 上的对应点为H ,那么在ADH ∆的三条边中( )
. A.AD DH AH ≠= B .AD DH AH == C .DH AD AH ≠= D .AD DH AH ≠≠
七、达标检测(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1,在△ABC 中,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
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点D ,E ,则直线DE 是( )
A .∠A 的平分线
B .A
C 边的中线 C .BC 边的高线
D .AB 边的垂直平分线
2.如图2,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
AB 2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 、N 两点,直线MN 交BC 于D 点,若ADC ∆的周长为16,6=AC ,则AB 的长可以是( ) A .1 B .5 C .9 D .18
图1 图2 图3 图4
二、填空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如图,AB=AC=4cm ,DB =DC ,若∠ABC 为60°,则BE 为________.
5.如图,沿着DE 折叠△ABC ,使得点C 与点A 重合。
AE=3cm ,△ABD 的周长为13cm ,则△ABC E
D C B A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 cm .
6.如图,四边形ABCD 沿直线l 对折后互相重合,如果AD ∥BC ,有下列结论:①AB ∥
CD ;②CD AB =;③BC AB ⊥;④OC AO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
(填序号) 三、解答题(共50分)
1.如图,小河边有两个村庄,要在河岸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 村与B 村供水,若要使厂部到A ,B 的距离相等,则应选在哪里?
2.如图,已知点M 、N 和∠AOB ,用尺规作图,作出一点P ,使P 到点M 、N 的距离相等,且到∠AOB 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八、布置作业 P65--66. 教材习题13.1第7,8,10,11,12题
十一、总结反思:本节学习了用尺规作线段的中垂线、对称轴.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就是利用两个对称点找到对称轴,即画出这对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让学生用尺规作图,独立完成.但要强调作业中不用三角板等工具而要用尺规来作图。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2 画轴对称图形(1)》导学案 N0.4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通过画轴对称图形,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趣味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对称后的图形.
2.难点:较复杂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67-68页,完成下列问题:
1.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哪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张半透明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右脚印.
(1) 此时,右脚印和左脚印成______,它们的大小_____、形状______.
(2) 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它们的_________;
(3) 若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则所得线段被对称轴________.
结论: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l 对称的图形,
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_____、_____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
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 的_______;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四、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作轴对称图形
1.如何作一个点的轴对称图形?
例1.画出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
2.如何画一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
例2.已知线段AB,画出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
3.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呢?
例3.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作出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归纳方法:(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作一个图形关于一条已知直线的对称图形,关键是作出图形上一些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然后再根据已知图形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练习:教材P68. 1、2.
知识点二:轴对称变换
折叠是一种轴对称变换,折叠前后的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例3.如图4,将长方形ABCD沿DE折叠,使A点落在BC上的F处,若∠EFB=50°,则
∠CFD的度数为 ( )A.20° B.30° C.40° D.50°
练习:
八、归纳小结:1.作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变换.
六、拓展提高
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面给出的图中画出4个这样的△DEF.
七、达标检测(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如图,先将一块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得到三角形,然后在三个角上各挖去一个圆洞,最后将纸片展开,得到的图案是()
A. B. C. D.
3.若P、E是直线l上的两点,则下列说法:(1)若直线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则PA=PB,EA=EB;(2)若PA=PB,EA=EB;则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3)若PA=PB,则点P必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有()A.0 B.1 C.2 D.3
图4
图5
二、填空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粗圆体的汉字“王、中、田”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请再写出两个这样的汉字___________.
5.如图5,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那样折叠后,B、D两点落在B′、D′点处,若得∠AOB′=70°,则∠B′OG的度数为_______.
三、解答题(共50分)
1.如图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有几种?
2.如图,在2×2的正方形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格纸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以格占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 个,请在下面所给的格纸中一一画出.(所给的六个格纸未必全用).
八、布置作业教材 P71习题13.2第1题.
九、总结反思:作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只要作出图形的一些特殊点的对称点,连接即可。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2 画轴对称图形(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导学案 N0.5
一、学习目标
1.探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和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2.利用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能作出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
3.能根据坐标系中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和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2.难点:运用坐标系中的轴对称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68-70页,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是:横坐标_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__.
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是:横坐标__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__.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是:横坐标__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1.(1)如图,在坐标系中作出B、C两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
(2)如图,在坐标系中作出B、C两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
归纳:(1)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横坐标________,纵坐标互为________.(2)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纵坐标________,横坐标互为________.思考:(3)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纵坐标________,横坐标互为________.
一个点经历关于x轴、y轴两次轴对称得到的对称点坐标规律是: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在以后学了“中心对称”后,两点被称为关于原点对称.
例1.已知A(2,a),B(-b,4),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a,b的值.
(1)A,B关于y轴对称;(2)A,B关于x轴对称.
练习:1.已知点P(a+1,2a-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
方法:解决此类题有:①先写出对称点的坐标或判断已知所在的象限,再由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列不等式(组)求解.②根据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列方程(组)求解.
知识点二: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例2.如下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1),C(-2,5),D(-5,4),分别画出与四边形ABCD关于y轴和x轴对称的图形.
例3.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1,5),(-5,3),(-3,-1);作出△ABC关于x轴、y轴的对称图形.
解:如图所示,△A
1B
1
C
1
和△A
2
B
2
C
2
即为所求作的图形.
归纳方法:可先写出各对称点的坐标,再描点画图.
练习:P70. 1、2、3.
内容
用坐标轴表示轴对称1.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x,y) (x,-y) 简记:横轴横相等.
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x,y) (-x,y) 简记:纵轴纵相等.
作轴对称图形一找、二描、三连
(1)求证:l垂直平分AB;(2)A,B关于l成轴对称吗?
(3)如果点A,B的坐标分别为(6,8)和(8,6),它们还关于l对称吗?
(4)如果你发现了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写出点P(m,n)关于第一、三
象限角平分线的对称点Q的坐标.
七、达标检测(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3,5)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第()象限.
A.一 B.二 C.三 D.四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m)和点B(n,-3)关于x轴对称,则m+n的值是()A.-1 B.1 C.5 D.-5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 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A.(-4,-2) B.(2,2) C.(-2,2) D.(2,-2)
4.设点M(x,y)在第二象限,且|x|=2,|y|=3,则点M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2,3) B.(-2,3) C.(-3,2) D.(-3,-2)
二、填空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由(-1,3)→(-1,-3)经过了_____变换;由(-5,-6)→(-5,-2)经过了_____变换.
6.在坐标系中点P(2−m, m)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三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7.若|a-2|+(b-5)2=0,则点P (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0分)
8.已知点A(2a-b,5+a),B(2b-1,-a+b).
(1)若点A、B关于x轴对称,求a、b的值;
(2)若A、B关于y轴对称,求(4a+b)2020的值.
9.如图,已知点A(4,-1),B(2,-4),C(5,-5).
(1)作出△ABC以直线y=1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A1B1C1;
(2)写出A、C关于直线x=-2的对称点A2、C2的坐标及四边形ACC2A2的面积.
八、布置作业教材 P72教材习题13.2第3,4,7题.
九、总结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归纳规律后检验其正确性是通过系列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也使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3.1 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 N0.6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难点: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证明和计算).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75-76页,完成下列问题: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1)等腰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腰:_______________;顶角:__________________;底角:_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的性质).
四、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性质
问题:(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的红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一个直角三角形),再把得到的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到的三角形ABC有什么特点?
归纳: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几何语言描述: 在△ ABC 中 ∵AB=AC ∴∠B= ∠C 如何证明?
证一: 作顶角的平分线AD ,利用_SAS ___证△ABD ≌ △ACD
证二: 作△ABC 的中线AD ,利用_SSS ___证△ABD ≌ △ACD
证三: 作△ABC 的高线AD ,利用__HL ___证△ABD ≌ △ACD
练习:P77. 1、2.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性质2:“三线合一”的性质
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几何语言描述:: 在△ ABC 中,
○1∵AB=AC ,∠BAD=∠CAD , ∴
BD = , ⊥ .
○2∵AB=AC ,BD=CD , ∴∠BAD= , ⊥ .
○3∵AB=AC ,AD ⊥BC , ∴∠BAD= , BD= .
知识点三、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运用
例1.如图3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
图3 图4
例2.已知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1)如图①若AD =AE ,求证:BD =CE ;(2)如图②若BD =CE ,F 为DE 的中点,求证:AF ⊥BC. 归纳方法:在等腰三角形有关计算或证明中,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
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练习:P77. 3.
五、归纳小结:(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轴对称图形;
2.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注意分类讨论;求角度时可结合方程思想)
3.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 一”.
(三)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1.计算角度
2.证明线段相等、两条线段垂直等。
3.构造全等三角形。
六、拓展提高:如图4,点B 、C 、D 、E 、F 在∠MAN 的边上,∠A=15°,AB=BC=CD =DE=EF ,
求∠ MEF 的度数。
七、达标检测(100分)
D
C A
B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B.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等腰三角形一边不可以是另一边的二倍 D.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如图,在已知△ABC中,AB=AC,BD=DC,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BAC=∠B B.∠1=∠2 C.AD⊥BC D.∠B=∠C
二、填空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则它的底角是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_______.
5.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8cm,则它的周长
是 ________。
6.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4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
三、解答题(共40分)
图6
7.如图3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A=0x,∠ABC=20x,BD=BC.
求证:AD=BD
8.如图6,已知△ABC中,AB=AC,F在AC上,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E=AF,求证:ED⊥BC.
八、布置作业教材 P81-82习题13.3第1,3,7题.
九、总结反思:本节课通过翻折等腰三角形纸片得出等腰三角形两条性质.通过折纸、观察、猜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使学生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3.1 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N0.7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运用其进行证明和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77-78页,完成下列问题: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的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_____,简称:“”.
四、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问题:在一般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已知:在△ABC中,∠B=∠C. 求证:AB=AC.
证明:如图,在△ABC中,∠B=∠C,作△ABC的角平分线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