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动力学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测各时间体内残余药量。
1 t1/2 — 50% 2 t1/2 — 25% 3 t1/2 — 12.5% 4 t1/2—6.25%
总消除速度常数(k)
消除速度与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间的比例常 数,即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百分数。单位: h-1
kdxxd tdccd t
特点:加和性 k=kb+ke+kbi+klu+... , Fe=ke/k , Fb=kb/k ….
模型的建立
X iv0XK
X0为静脉注射的给药剂量 X为时间t时体内药物量 K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特点:药物体内过程只有消除没有吸收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
dX KX dt
体内药量某个 时刻的变化率
X X0eKt
CX0eKt V
C0eKt
指数形式
lgClgC0
Kt 2.303
对数形式
药物动力学概述
主要内容
一、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 二、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与参数 三、临床基本给药方式血药浓度变化规律 四、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治疗药物监测
一、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
• 药物须以一定速度和足够浓度达到作用 部位(受体部位)才能产生其治疗作用。
• 一般来说,受体部位的药物浓度与其药 物效应呈正相关。
药物治疗指数(TI):指药物中毒或致
死剂量与有效剂量之比值,对临床实 用药物来说是指最大耐受浓度与最 小血药浓渡的比值。
TI= MTC/ MEC
临床上常将治疗范围内的血药 浓度值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
就多数人来说,血药浓度在治 疗范围之内,药物显效而无毒。 低于其下限,疗效不佳;高于其 上限,常致毒性反应。
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 half life, t1/2)
是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反映药物消除过程 单位:h t1/2=0.693/k 特征参数,主要由个体消除器官的功能状态有关。 t1/2 的变化提示肝肾功能变化。 指导给药方案设计,t1/2 越长,药物消除越慢,持效 时间越长,给药间隔越长。
根据C求X。
总清除率(CL, Total body c1earance)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 也就是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CL=kV
正确估算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
速率过程 (rate processes)
一级速率过程: 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速 度与该部位的药量或血药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大多数药物在常用剂量下其体内吸收、分布、 代谢、排泄都表现为一级速率过程.
• 但因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受体部位的 药物浓度难以直接测定。
• 对多数药物来说,受体部位的药物浓度 与血浆药物浓度存在平行关系,血药浓 度与药效的关系比剂量与药效之间的关 系密切得多。
• 苯妥英钠抗癫痫与抗心律失常的有效 血药浓度为10~20g/ml。
• 当血药浓度增至20~30g/ml时出现眼 球震颤,至30~40g/ml时出现运动失 调,超过40g/ml可出现精神异常。
• 地高辛的血浓度在1~2ng/ml时出现强 心作用,当其血药浓度在3ng/ml时可 出现中毒症状。
• 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存 在着良好的相关性。
• 实际上,这也是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的基 础。通过治疗药物监测可了解所用剂量 的治疗水平,从而指导临床对用药剂量 进行反馈调整,使血药浓度处在有效范 围之内,以避免药物中毒或治疗无效。
t1/2、AUC与X0不成比例
-dC/dt=VmC/(Km+C)
三、临床基本给药方式血药浓 度变化规律
1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单剂量给药 2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单剂量给药 3 、单室模型单剂量血管外给药 4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多剂量给药 5 、单室模型间歇静脉滴注 6 、单室模型多剂量血管外给药
1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单剂量给药
dXu/dt ln(dXu/dt)
CC0ekt
K lgClgC02.303t
t
t
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半衰期t1/2求算
当t=t1/2时,C=C0/2
lgClgC0
Kt 2.303
T1 /2 = 0.693/K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消除速度常数成反比
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法
体内药物消除某一百分数所需的时间:
表观分布容积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
是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常数, 也就是假设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和体液中均匀 分布时,药物分布所需要的空间,单位:L 或 L/kg
x V
c
V是药物的特征常数对于一具体药物来说 V是个确定的值。
V不具备直接的生理意义,但反映药物的 分布情况。V值越大,说明药物亲脂性高 在组织中的分布广;V值越小,说明药物 极性大水溶性高透膜能力差组织分布少, 而在血液中的分布广,或血浆蛋白结合 率高。
特点:t1/2与X0无关,AUC与X0 成正比
-dC/dt=kC
速率过程 (rate processes)
零级速率过程: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速度在任何 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物量或浓度无关,恒速静滴给药
t1/2随X0增大
-dC/dt=k
Michaelis-Menten方程(非线性速度过程):主动转运、 酶代谢过程
根据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可将 血药浓度划分为三个范围:无效范围、 治疗范围与中毒范围
C
中毒范围
最大耐受浓度(MTC)
治疗范围
最小有效浓度(MEC)
无效范围
血浆药物浓度与药效的关系
治疗范围——又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是 指 最 小 有 效 浓 度 ( minimum effect concentration, MEC)与最 大 耐 受 浓 度 ( maximum tolerated concentration, MTC ) 之 间 的 范 围 。
lgClgC0
Kt 2.303
二 、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与参数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处理的方法,
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及排泄过程的量变特征和动态变 化规律的科学。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AUC0 指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
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曲 线下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 的总量。
1 t1/2 — 50% 2 t1/2 — 25% 3 t1/2 — 12.5% 4 t1/2—6.25%
总消除速度常数(k)
消除速度与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间的比例常 数,即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百分数。单位: h-1
kdxxd tdccd t
特点:加和性 k=kb+ke+kbi+klu+... , Fe=ke/k , Fb=kb/k ….
模型的建立
X iv0XK
X0为静脉注射的给药剂量 X为时间t时体内药物量 K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特点:药物体内过程只有消除没有吸收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
dX KX dt
体内药量某个 时刻的变化率
X X0eKt
CX0eKt V
C0eKt
指数形式
lgClgC0
Kt 2.303
对数形式
药物动力学概述
主要内容
一、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 二、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与参数 三、临床基本给药方式血药浓度变化规律 四、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治疗药物监测
一、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
• 药物须以一定速度和足够浓度达到作用 部位(受体部位)才能产生其治疗作用。
• 一般来说,受体部位的药物浓度与其药 物效应呈正相关。
药物治疗指数(TI):指药物中毒或致
死剂量与有效剂量之比值,对临床实 用药物来说是指最大耐受浓度与最 小血药浓渡的比值。
TI= MTC/ MEC
临床上常将治疗范围内的血药 浓度值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
就多数人来说,血药浓度在治 疗范围之内,药物显效而无毒。 低于其下限,疗效不佳;高于其 上限,常致毒性反应。
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 half life, t1/2)
是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反映药物消除过程 单位:h t1/2=0.693/k 特征参数,主要由个体消除器官的功能状态有关。 t1/2 的变化提示肝肾功能变化。 指导给药方案设计,t1/2 越长,药物消除越慢,持效 时间越长,给药间隔越长。
根据C求X。
总清除率(CL, Total body c1earance)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 也就是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CL=kV
正确估算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
速率过程 (rate processes)
一级速率过程: 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速 度与该部位的药量或血药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大多数药物在常用剂量下其体内吸收、分布、 代谢、排泄都表现为一级速率过程.
• 但因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受体部位的 药物浓度难以直接测定。
• 对多数药物来说,受体部位的药物浓度 与血浆药物浓度存在平行关系,血药浓 度与药效的关系比剂量与药效之间的关 系密切得多。
• 苯妥英钠抗癫痫与抗心律失常的有效 血药浓度为10~20g/ml。
• 当血药浓度增至20~30g/ml时出现眼 球震颤,至30~40g/ml时出现运动失 调,超过40g/ml可出现精神异常。
• 地高辛的血浓度在1~2ng/ml时出现强 心作用,当其血药浓度在3ng/ml时可 出现中毒症状。
• 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存 在着良好的相关性。
• 实际上,这也是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的基 础。通过治疗药物监测可了解所用剂量 的治疗水平,从而指导临床对用药剂量 进行反馈调整,使血药浓度处在有效范 围之内,以避免药物中毒或治疗无效。
t1/2、AUC与X0不成比例
-dC/dt=VmC/(Km+C)
三、临床基本给药方式血药浓 度变化规律
1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单剂量给药 2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单剂量给药 3 、单室模型单剂量血管外给药 4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多剂量给药 5 、单室模型间歇静脉滴注 6 、单室模型多剂量血管外给药
1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单剂量给药
dXu/dt ln(dXu/dt)
CC0ekt
K lgClgC02.303t
t
t
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半衰期t1/2求算
当t=t1/2时,C=C0/2
lgClgC0
Kt 2.303
T1 /2 = 0.693/K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消除速度常数成反比
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法
体内药物消除某一百分数所需的时间:
表观分布容积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
是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常数, 也就是假设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和体液中均匀 分布时,药物分布所需要的空间,单位:L 或 L/kg
x V
c
V是药物的特征常数对于一具体药物来说 V是个确定的值。
V不具备直接的生理意义,但反映药物的 分布情况。V值越大,说明药物亲脂性高 在组织中的分布广;V值越小,说明药物 极性大水溶性高透膜能力差组织分布少, 而在血液中的分布广,或血浆蛋白结合 率高。
特点:t1/2与X0无关,AUC与X0 成正比
-dC/dt=kC
速率过程 (rate processes)
零级速率过程: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速度在任何 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物量或浓度无关,恒速静滴给药
t1/2随X0增大
-dC/dt=k
Michaelis-Menten方程(非线性速度过程):主动转运、 酶代谢过程
根据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可将 血药浓度划分为三个范围:无效范围、 治疗范围与中毒范围
C
中毒范围
最大耐受浓度(MTC)
治疗范围
最小有效浓度(MEC)
无效范围
血浆药物浓度与药效的关系
治疗范围——又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是 指 最 小 有 效 浓 度 ( minimum effect concentration, MEC)与最 大 耐 受 浓 度 ( maximum tolerated concentration, MTC ) 之 间 的 范 围 。
lgClgC0
Kt 2.303
二 、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与参数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处理的方法,
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及排泄过程的量变特征和动态变 化规律的科学。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AUC0 指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
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曲 线下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 的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