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诺兰提出的信息系统发展的六个阶段
![诺兰提出的信息系统发展的六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285072a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e.png)
诺兰提出的信息系统发展的六个阶段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他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这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https://img.taocdn.com/s3/m/7489b0d7195f312b3169a593.png)
1、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即诺兰的阶段模型):P93图5.1第一阶段:初装;指单位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一般发生在单位的财务部门。
第二阶段:蔓延;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事务处理效率提高。
该阶段,数据处理能力发展最为迅速。
问题: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只有一部分计算机的应用收到了实际的效益)第三阶段:控制;(计算机数量超出控制,预算每年以30%~40%或更高比例增长,投资回收不理想。
应用经验逐渐丰富···)出现了由企业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对企业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特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诺兰认为:这阶段将是实现从计算机管理为主到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
第四阶段:集成;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预算费用增长(重装大量设备)第五阶段:数据管理;第六阶段:成熟;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单位中各管理层次(高、中、基层)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经验和规律: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跃的。
2、U/C矩阵划分子系统的方法:6个步骤:A、填入“数据类”。
B、填入“功能”。
C、标识U或C。
D、按逻辑关系及发生顺序重排各功能。
E、安排各数据类,使所有C尽可能靠近对角线。
F、分组,结构不唯一。
3、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从低级到高级建立MIS。
优点:能保证最终的系统可以运行。
缺点:缺乏整体优化,开发过程存在大量的重复工作。
适用范围:组织在初装和蔓延阶段,各种条件不完备“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优点:逻辑性强缺点:难度大适用范围:小型系统的设计,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423b4b0cf111f18583d05ab8.png)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9ce4fe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e.png)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模型一、从“算盘时代”到“电子计算机”你能想象一下吗?那时候的“计算机”居然还不是那种像我们现在用的电脑。
它们就是一些机械的设备,像算盘那样,靠人工一点一点地算。
这听起来是不是像是古老的历史呢?但它的确发生过。
最早的计算手段其实就是算盘,甚至可以说,那时候的信息系统就像一颗刚刚萌芽的小树,刚开始只是个简单的工具。
其实早期的技术就像是我们小时候玩的积木,简单且原始,主要是用来做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比如,做账本,做个算盘的计算,大家都觉得很高效了。
你想想,做账的时候拿着算盘捏个算盘珠子,碰巧手指头没动好,珠子一掉,可能之前的所有结果都白费了。
哈哈,那时候的技术真是脆弱啊。
这样的计算方式一直延续了很久,直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
二、从“电子计算机”到“网络化计算”想象一下,突然间出现了一台不需要人工操作的计算机,厉害吧!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简直是颠覆性的。
在上个世纪40年代,那时的计算机就像是庞然大物,体积大得让人瞠目结舌,甚至一个计算机房的大小比今天好多房间还要大。
你知道吗,那时候的计算机简直就像是头脑特别大的“大象”,完全无法想象它会变成现在你我都能轻松携带的小巧便携设备。
那时的电子计算机,虽然还是很笨重,但是已经能够实现比手工计算快得多的数据处理功能。
尤其是在科研、军事、银行等领域,电子计算机的引入简直是为这些行业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再加上程序员们的聪明才智,计算机逐渐走出了象牙塔,开始为我们平凡百姓的生活提供服务了。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发展,计算速度越来越快,存储能力越来越强,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光有一台计算机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网络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东西。
这时候,信息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发展就出现了,那就是“网络化计算”。
网络化计算的出现简直是让信息的传播变得轻松自如,谁能想到,几十年后我们竟然能在一台电脑上实现全球信息的互通?再比如,今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手机查看银行余额,购物,发社交媒体,甚至视频通话。
信息系统集成发展历程
![信息系统集成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8111c5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c.png)
信息系统集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计算机科学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集成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以下是对信息系统集成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1. 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这个阶段主要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如何将计算机系统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阶段的主要成果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初步建立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出现。
2. 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个阶段主要是计算机系统集成技术的初步应用和发展。
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将计算机系统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管理系统,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这个阶段的主要成果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出现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的广泛应用。
3. 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集成技术也逐渐成熟。
这个阶段的主要成果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的出现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这个阶段,信息系统集成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集成,还开始涉及到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集成,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目前,信息系统集成已经成为了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
未来的信息系统集成将会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数据安全,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总之,信息系统集成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进步的过程。
它经历了起步、初步发展、成熟等不同阶段,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技术领域。
在未来,信息系统集成将会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数据安全、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问题,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支持。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6d9a37aba1aa8114431d986.png)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信息系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信息系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425e8e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8.png)
信息系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信息系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按照处理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虽然,信息系统和信息处理在人类文明开始时就存在,但直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和现代社会对信息需求的增长,它们才迅速发展起来。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问世,60多年来,信息系统经历了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由电子数据处理,由企业内部管理到向外拓展的过程。
这个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简称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特点是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目的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从发展阶段来看,它可分为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和综合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
(二)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
管理信息系统另一个特点是利用定量化的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三)决策支持系统(简称DSS)决策支持系统是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DSS 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结合形成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不少信息系统方面的新概念,诸如经理信息系统(EIS)、战略信息系统(SI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总之,信息系统的发展对企业的管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地方便了企业的管理,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们应当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信息系统为我们更好地服务。
信息系统发展的六个阶段
![信息系统发展的六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0c50c05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7.png)
信息系统发展的六个阶段一、初始阶段1. 特点- 企业开始引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但仅用于简单的数据处理任务,如工资计算、会计账目处理等。
这些应用通常是分散的,各个部门独立进行,缺乏整体规划。
- 此时的计算机系统多为大型主机,操作复杂,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维护,普通员工对其了解和使用较少。
2. 实例- 在早期的制造业企业中,财务部门可能单独使用计算机来计算员工工资,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输入员工的出勤、基本工资等数据,输出工资报表。
但这个系统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其他部门没有数据交互。
二、蔓延阶段1. 特点- 计算机在企业中的应用开始扩散,更多的部门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潜力,开始引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本部门的数据处理工作。
例如,生产部门可能用计算机来管理库存,销售部门用计算机记录客户订单等。
- 这种蔓延是无序的,各个部门的系统缺乏集成,数据冗余现象严重,不同部门可能对同一数据有不同的记录方式,导致数据不一致性增加。
2. 实例- 销售部门开发了自己的订单管理系统,生产部门开发了库存管理系统。
销售部门记录的产品名称可能与生产部门的略有不同,而且当产品销售出去后,销售部门的订单系统更新了销售数据,但生产部门的库存系统不能及时得到通知进行库存调整,造成数据的混乱。
三、控制阶段1. 特点- 企业意识到信息系统蔓延带来的问题,开始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进行控制。
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信息系统的规划、标准和管理制度。
- 强调系统开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新的信息系统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批,防止各个部门随意开发系统,注重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管理。
2. 实例- 企业成立了信息管理中心,制定了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规范。
如果某个部门想要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必须先向信息管理中心提交项目申请书,详细说明系统的功能、预算、与现有系统的关系等。
信息管理中心根据企业整体的信息战略进行审批,如果发现新系统可能与现有系统存在数据冲突或者不符合企业的数据标准,会要求部门进行修改或者重新规划。
几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模型简介
![几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模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4ab1c5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e.png)
几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模型简介 20世纪70~90年代,国际上社会技术系统学派最杰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就是探索总结出了反映信息系统的发展进程的阶段理论。
主要有诺兰模型、西诺特模型和米切模型三种。
1、诺兰模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里查德.诺兰(R.Nolan)在1974年首先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4阶段论,之后经过实践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又于1979年将其调整为6阶段论。
1)诺兰的4阶段论模型在诺兰的信息系统发展4阶段论中,诺兰按时间顺序将时间横轴划分成4个区间,即:开发期、普及期、控制期和成熟期。
他把这些区间称为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同时用纵轴来表示与信息系统相关联的费用支出。
当时计算机主要用于促进组织的业务合理化和省力化,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支出额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比较明确(见图1)。
2)诺兰的6阶段论模型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信息系统的用途不断扩大,信息化投资额与它带来的效果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起来。
这就带来了评价变量的多样化,此时诺兰又总结出了在6阶段论模型(见图2)。
诺兰把阶段(横轴)分为初始期、普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6个阶段,这是一种波浪式的发展历程,其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数据处理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则显示出信息技术时代的特点,前后之间的“转折区间”是在整合期中,由于办公自动化机器的普及、终端用户计算环境的进展而导致了发展的非连续性,这种非连续性又称为“技术性断点”。
对评价函数变量采用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信息系统的承担者、关键技术、信息系统部门的计划与控制、用户与信息系统的关联这样5个变量。
3)诺兰模型的应用诺兰的模型是第一个描述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抽象化模型,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诺兰模型”是在总结了全球尤其是美国企业近20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历程所浓缩出的研究成果,该理论已成为说明企业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有力工具。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世界上相当多的人都接受了诺兰的观点。
该模型在概念层次上对企业中信息化的计划制定过程大有裨益。
管理信息系统MISch03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MISch03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7b511b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4.png)
二、企业系统规划法
· U/C矩阵法的步骤:
⑴ 填入“数据类”; ⑵ 填入“功能”; ⑶ 标以“U”或“C”; ⑷ 按逻辑关系及发生的顺序,重排各功能; ⑸ 重排数据类,使所有“C”尽可能靠近对角线; ⑹ 划分子系统。
特点:
⑴ 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信息系统; ⑵ 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一、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 第六阶段:成 熟
由于80年代时,美国尚处在第四阶段,因此, 诺兰只能对这两个阶段进行预测。
他认为数据管理阶段应该是实现企业全方位的 数据存储、检索、处理和维护等;
成熟阶段应该是形成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 为各个管理层次提供信息。
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
必备的条件:
系统开发的
1、领导重视和业务部门的支持;
可行性论证很 有必要!
2、具有一定科学管理的基础条件;
3、专业队伍建设与员工的IT培训;
(1)协助开发的能力与后期维护的能力;
(2)员工使用MIS的能力;
4、企业的资金能力;
第一节 MIS战略规划的概念
一、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 三、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四、MIS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二、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法的优点: 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
构,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 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 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二、企业系统规划法
(二) BSP法的步骤:
1、准备工作; (成立由最高领导牵头的委员会,制定 计划)
2、调研; (初步调查,不是详细调查)
第四章 MIS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d3f99b1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5.png)
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从最初的计算机诞生,到现在智能手机普及,这中间经历了五个关键的阶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讲解这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机械计算时代在20世纪初期,计算机的发展处于机械计算时代。
原始的计算机硬件由大量机械部件组成,非常庞大且耗电量巨大。
这些计算机主要用于特定任务,例如编写和解密暗码。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器被逐渐改进和优化,为新的计算机技术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电子计算时代电子计算时代开始于1940年代。
在这一时期,计算机硬件被纳入电子设备中,使得它们比以前的机械设备更小、更快、更有效。
此时期发明了第一台全电子计算机,花费了19.5万美元,名称为ENIAC。
第三阶段:集成电路时代1960年代到1970年代被称为集成电路时代。
在这一阶段,人们发现将大量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压缩到一个单一的微芯片中是可能的。
这种技术,称为“集成电路”,应用于计算机芯片,并且使得计算机产生了非常强大的性能和存储空间。
第四阶段:个人计算机时代1980年代到1990年代是个人计算机时代。
我们接触的电脑都不再是巨型设备,而是个人计算机,它价格便宜、性能强劲,非常实用。
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和Macintosh)的出现为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游戏,日常使用,并且开始使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
人们的计算机技能得到大力提高。
第五阶段:移动互联网时代目前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场所。
移动应用程序和云存储的兴起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信息。
这种技术的改变使“办公”与“生活”区分越来越模糊,人们可以灵活地安排工作和休闲时间。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我们期待着未来的技术进步带来更多的惊喜。
论模型及信息系统
![论模型及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ff860da6bec0975f565e20f.png)
2、西诺特模型
1988年西诺特(W.R.Synnott)参照“诺兰模型”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主要考虑到了信息随时代变迁的变量。他用4个阶段的推移来描述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从计算机处理原始数据的“数据”阶段开始,逐步过渡到用计算机加工数据并将它们存储到数据库的“信息”阶段;接着,经过诺兰所说的“技术性断点”,到达把信息当做经营资源的“信息资源”阶段;最后到达将信息作为带来纽织竞争优势的武器,即“信息武器”阶段。
数据管理阶段
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IT系统的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成熟阶段
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企业真正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基于
软件开发的主要工作是软件需求和软件设计,软件需求和软件设计的关键问题是软件建模。软件建模的思想与方式很多,目前比较流行的是UML的建模思想和Rational Rose的建模实现方式。但是UML比较复杂深奥,完全理解掌握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将介绍“三个模型”的建模思想,对于一般的开发人员来说,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对信息系统的建模。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56ee982f121dd36a32d8282.png)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信息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
![信息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1ed6b4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c.png)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储存和处理的一门跨学科科学。
信息论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主要的研究内容。
一、第一个阶段: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1. 信源编码信源编码是信息论发展的最早阶段,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表示和压缩信息。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通过数学方法和算法设计来实现对信息的高效表示和存储,使得信息可以以最小的成本传输和储存。
其中,香农在1948年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将信息的不确定性用数学语言进行了描述,成为信息论的重要里程碑。
2.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对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纠正和控制的研究领域。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和失真问题,设计各种编码方式和技术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汉明码、卷积码、纠错码等技术都是在这个阶段提出并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应用。
二、第二个阶段:网络信息论1. 信息网络结构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在复杂的信息网络环境中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
信息网络结构的研究成为信息论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信息传输路由原理、网络流量控制等内容。
2. 信息网络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网络信息论在这一阶段开始关注如何在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过程中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密码学、加密技术、数字水印等安全技术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三、第三个阶段:量子信息论1. 量子信息传输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量子信息论成为信息论研究的新的前沿领域。
量子信息论着眼于利用量子力学的特性来实现更加安全、高效的信息传输。
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量子密钥分发等技术成为了量子信息论研究的热点。
2. 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作为量子信息论的重要应用领域,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的突破方向。
量子计算机以量子比特为基本计算单元,利用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的特性来进行信息处理,有望实现传统计算机无法完成的任务。
量子信息论的发展也为量子计算机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b556602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c.png)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信息系统的第一个阶段,旨在确定用户所要求的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性,以满足业务需求。
在此阶段,需要弄清楚用户具体有什么需求,以及具体需要实现哪些功能,详细的确定用户对系统提出的性能要求,如响应时间,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
有了这些条件,设计人员就能够确定需求,分析需要多少资源来实现这些功能。
2.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是信息系统的第二阶段,旨在根据需求分析阶段中所提出的要求,确定信息系统的架构,技术细节和接口等。
此阶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软件设计阶段和硬件设计阶段。
软件设计阶段,要求软件工程师根据确定的需求分析要求,设计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块化结构,数据库系统,软件模块,软件内部接口等,完成系统架构设计。
硬件设计阶段,要求硬件工程师根据软件设计阶段中系统架构设计出来的参数,设计出系统所需要的硬件特性,如系统设备,带宽,存储空间等。
3.编码环节编码环节是信息系统的第三阶段,旨在根据系统设计阶段中设计的算法,架构,界面设计等,编写计算机程序,实现真正的信息系统。
此阶段要求程序员根据设计的规范进行编码,以实现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阶段中所提出的各项功能和性能。
4.测试验收阶段测试验收阶段是信息系统的第四阶段,主要是对信息系统在编码环节至上线运行之前进行性能和功能测试,以验证系统是否符合需求,以及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
系统测试可分为功能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可靠性测试、压力性能测试等多种测试。
测试完成后,对系统进行验收,经安装、调整、调试以及用户接受,确认系统已经满足定义的终端用户的所有要求,然后正式上线。
5.运行、监控、维护阶段运行、监控、维护阶段是信息系统的最终阶段,在系统测试验收阶段成功上线后,系统就开始正式运行。
此阶段主要是对正式运行的信息系统进行运行管理,以保证系统正确、安全、稳定的运行。
同时,要在此阶段对系统的功能、性能进行长期监控改进,如果发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还要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以确保系统的可用性。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https://img.taocdn.com/s3/m/5cadfc681ed9ad51f01df2af.png)
• 理查德· 诺兰(Richard L. Nolan)
• 1966年在华盛顿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为哈佛商学院 教授现已退休,是著名的“阶段理论”(Stages Theory )的创始人,该理论修正了“信息化帆船 的航行路线图”。
5.1.1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 1.诺兰阶段模型 • 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要经历六个不同阶段,即初装、 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到成熟。
对于系统分析员和项目经理的 要求其实更高了,因为一 个产品的好坏,90%取决于你对业务的熟悉程度。
数据管理
• 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集成阶段的中期,但有一部分 超大规模企业,已经向数据管理阶段迈进。 • 大型企业在对系统进行集成之后,会发现,自身系统虽然 很完整,但总感觉企业生产销售采购、财务人事、客户服 务等产生的海量数据总是和管理脱节,无法流畅使用,同 时,也希望将数据进行深加工,找到一些对企业有价值的 隐含关系 • 针对数据进行协调一致和深入使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
控制
• 企业渐渐意识到这样大幅度的投入其实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 益,购买10台机器也许比购买1台带来的管理效益明显,但 如果再购买10台,对管理效益的提高就不明显了。单纯的增 加机器并不能够同比增加管理能力。
• 许多在蔓延阶段没有重视的问题也逐步提上日程:由于联网 范围不够,数据共享性差;由于个人单机软件过多,数据不 一致的情况成了企业最头痛的问题。
• 硬件上,由于对海量数据库的要求和不间断运行的要求, 对大型稳定高端服务器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 • 软件上,团队开发方式和系统集成的职位对开发人员的要 求非常高,可选择的技术也非常多:C#.NET和JAVA以其 功能强大,体系结构好,赢得了主流的位置,XML语言和 WebService技术也因为能够跨平台和跨系统交流信息, 易于将异构系统整合,而站在了潮流的前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兰模型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诺兰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
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诺兰模型中的各个阶段是不 可以跳跃的。 2、无论在确定开发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 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该首先明确本单位
处于哪一个生长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特征指导信
息系统的建设。
• 企业在寻求对计算机的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
• 在硬件上,将全部机器统一组建内部局域网,加强信息的共享整体性, 并协调管理。“组网专家”“网络管理员”的职业火热程度简直不亚 于追逐一颗明星,而“整机销售商”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 在软件上,引入数据库技术和专项信息系统,以较少的投入对企业的 核心业务进行管理,如财务、人事、生产等小型MIS。 很多软件作坊 较早的看到了这一点,采用VB、VC、PB、BCB、Delphi等开发C/S 模式的专项MIS系统,满足企业基本雷同的业务需求,并成长为较大 的软件企业。“用友”“金蝶”就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开发团 队性也是导致“软件英雄”逐渐没落的原因。
对于系统分析员和项目经理的 要求其实更高了,因为一 个产品的好坏,90%取决于你对业务的熟悉程度。
数据管理
• 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集成阶段的中期,但有一部分 超大规模企业,已经向数据管理阶段迈进。 • 大型企业在对系统进行集成之后,会发现,自身系统虽然 很完整,但总感觉企业生产销售采购、财务人事、客户服 务等产生的海量数据总是和管理脱节,无法流畅使用,同 时,也希望将数据进行深加工,找到一些对企业有价值的 隐含关系 • 针对数据进行协调一致和深入使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后期,受Internet的影响,ASP/PHP构成的B/S模式以其开发方 便性、维护低成本,正逐步的开始代替C/S模式。
集成
• 国内整体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技术引导业务,逐步转 向了业务引导技术。而随着技术和市场发展,开发技术和 硬件,已经不再成为开发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的需求成 了市场主要的动力源泉。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 理查德· 诺兰(Richard L. Nolan)
• 1966年在华盛顿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为哈佛商学院 教授现已退休,是著名的“阶段理论”(Stages Theory )的创始人,该理论修正了“信息化帆船 的航行路线图”。
5.1.1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 1.诺兰阶段模型 • 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要经历六个不同阶段,即初装、 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到成熟。
– 目前,针对数据管理阶段的技术是数据仓库(DW)和数据挖掘,以 及在这之上的商务智能(BI)。这些技术有些还处在理论阶段,而且 国内没有太多成功应用的经验。但无论如何,这都是未来的趋势.
• 硬件上,有了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和已经很海量和稳定的 服务器 • 软件上,采用数据仓库的架构和数据挖掘,对业务进行深 入的理解和分析是制胜的关键。和系统集成阶段相同,业 务主导一切。
预算 费用 信息 时代 计算机 时代
初装
蔓延
控制
集成
数据管理
成熟
初装
• 计算机作为个人管理工具进入少数企业管理者的 桌面,为这些人提供一些基本的文件编辑和管理 工作。我们注意到,在这一阶段基本上没几个人 熟悉计算机,企业仅购买1-2台计算机投入很少, 企业整体管理也没有从中获得多少效益。
蔓延
• 随着在初装阶段使用计算机的管理者的带动,越来越多的 人认识到计算机为企业管理者日常工作带来的方便,越来 越多的管理者要求企业为其购买计算机。企业也认识到计 算机能够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 购买。并且若干计算机熟悉的管理人员开始组建2-5人的 小型局域网,用于资料的传输共享。 • 从这一阶段开始,计算机相关的职业也开始出现,“整机 销售商”、“机器维修者”、“网络专家”等计算机硬件 相关职业非常的火热,尽管当时的机器配置非常的低,但 似乎只要从事硬件的销售和维修,或者网络的安装,就能 够从企业拿到大把的银子。 • 单机个人软件英雄是这个阶段的主流
• 企业在对小型MIS系统的熟悉和不断引入后,发现了问题, 一个企业中存在多个各不关联的MIS系 统,各系统间的资 源无法直接共享,成为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如何把这些孤 岛在不损害日常工作的情况下连接和集成起来是一个大问 题。 • 这一阶段(中国目前阶段),出现的 大量名词:ERP、 BPR、MRP II、系统集成、EIS、专家系统、电子政务….
成熟
• 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 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企业真正 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 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预算 费用
信息 时代 计算机 时代
初装
蔓延
控制
集成
数据管理
成熟
1)初装:企业购买计算机用于管理部门。特点:数量少、未联网、无系统 2)蔓延:管理部门大量使用计算机。特点:数量多、小范围联网、无系统 3)控制:管理部门有意识规划全单位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并引入专项信息 管理系统 4)集成:企业整体有规划的建设全方位的整体信息系统,来辅助全企业提 高管理效率 5)数据管理:针对数据进行协调一致和深入使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6)成熟:满足组织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
控制
• 企业渐渐意识到这样大幅度的投入其实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 益,购买10台机器也许比购买1台带来的管理效益明显,但 如果再购买10台,对管理效益的提高就不明显了。单纯的增 加机器并不能够同比增加管理能力。
• 许多在蔓延阶段没有重视的问题也逐步提上日程:由于联网 范围不够,数据共享性差;由于个人单机软件过多,数据不 一致的情况成了企业最头痛的问题。
• 硬件上,由于对海量数据库的要求和不间断运行的要求, 对大型稳定高端服务器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 • 软件上,团队开发方式和系统集成的职位对开发人员的要 求非常高,可选择的技术也非常多:C#.NET和JAVA以其 功能强大,体系结构好,赢得了主流的位置,XML语言和 WebService技术也因为能够跨平台和跨系统交流信息, 易于将异构系统整合,而站在了潮流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