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单元试题-第3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土壤中的小动物在形成腐殖质的过程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腐殖质。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有机质总量的50~70%.腐殖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磷等。

【解答】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故此题是错误的。

2.【答题】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在河流的下游河床上布满了()。

A. 细沙B. 大石头C. 鹅卵石【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侵蚀。

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解答】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在河流的下游河床上布满了细沙。

选A。

3.【答题】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 风化B. 沉积C. 侵蚀【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侵蚀和沉积现象。

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解答】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选C。

4.【答题】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 板块的碰撞B. 板块的漂移C. 风的侵蚀D. 板块的张裂【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表面地貌多样性的原因。

由于印度洋板块从亚欧板块下方插入,抬高了亚欧板块喜马拉雅山那一部分,海水退去,形成了高原。

目前印度洋板块还在不断深入,所以逐渐形成了珠穆朗玛峰。

【解答】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板块的碰撞。

选A。

5.【答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土壤的组成成分的是()。

A. 腐殖质B. 小小的沙粒C. 多种无机盐D. 一小块碎玻璃【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土壤的成分。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地球的表面优选习题教科版(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地球的表面优选习题教科版(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优选习题教科版:1.地球的表面一、填空题1.我国新疆吐鲁番的地形主要是_____________。

2.陆地地形包括_____________、山地、盆地、丘陵、_____________等。

3.世界上的四大洋是指_____________、大西洋、印度洋和_____________。

4.地球上七分是_____________,三分是_____________。

5.中国地形分布的大致情况是:西部多_____________,东部多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 )2.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变的。

( )3.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

( )4.西藏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雪山。

( )三、选择题1.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这是( )的特点。

A.盆地B.高原C.平原2.地形图上有着不同的颜色,其中蓝色代表的是( )。

A.湖泊B.河流C.海洋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表面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B.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C.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4.海拔在6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的山峰,在地形图上一般用( )表示。

A.白色B.蓝色C.褐色四、连线题将地形名称和相对应的特点及其图形进行连线。

山地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丘陵海拔较高,地面广阔,内部起伏和缓平原低平而宽广高原海拔不高,起伏和缓盆地峰峦高耸,地面崎岖参考答案一、1.盆地2.高原平原3.太平洋北冰洋4.海洋陆地5.山地、高原和盆地平原和丘陵二、1.√2.×3.√4.√三、1.A2.C3.C4.A四、。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复习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复习

方案1: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坡度大
研究题目: 我的推测: 实验器材: 相同坡条度件小: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
土地坡度的大小会影响土 壤被侵蚀的程度吗? 坡度大,侵蚀大;坡度小, 侵蚀小。 长方形塑料盒、泥土、喷 水器、水……
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小、土壤结构等
坡度大小
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 上方,同样高度“降雨”, 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缓慢 变化


地形

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缓慢 发生

自然力量
缓慢

变化
注意 安全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模拟实验一
“冷热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研究计划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酒精灯、火柴、石块、镊子、盛水的烧杯等。 1. 点燃酒精灯(注意正确使用!)。 2. 用镊子夹住岩石在酒精灯外焰上加,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比 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到5000米以 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 六千米以上。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示海拔不同的平原,深 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蓝色的封闭图形 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球 地壳 的

地幔

地核 结 构
地幔上层(软流层)像一锅煮热的粥,充斥着岩浆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 岩石圈就漂浮在软流层上
地震 地壳运动
猛烈
地形 瞬间
火山 地壳、地幔运动
发生 较大
地 球 内
喜马 拉雅 山
两个大陆 板块碰撞

变化
地形 缓慢 发生
东非 大裂
两大板块 拉张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共16张ppt)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共16张ppt)

• • 三A、、简土答壤题 B、 腐殖质
C、岩石
• 1、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知道土壤中有空气的?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一、填空题
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 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 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 侵蚀。雨点降落到地 面便是土壤被侵蚀 的开始。 2、 雨量 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二、判断题
1、火山喷发只会带来危害,不会带来好处。 (× )
2、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 )
3、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 (√ )
4、从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信息可知,地球内部是
运动的。
(√ )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一、填空题
• 1、由于受 水、 大、气 气或温 动植的物作用,

。防止水土流失
一、填空题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 •
1(2、、沉河 黄积流 河)对 中。土 的地 流的 水作中用含主沙要量表极现大(,这些沙)侵主和蚀要是

)作用。
流水的侵蚀
二、判断题
• 1、上流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沙。 ×

()
• 2、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 )×
• 3、侵蚀使突起地方的土地流失,沉积填平了低洼 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 貌。
海洋
陆地
2、地球上
高面积山比
面积平大原;
我国西部多
,东部 多
B
3、我们家乡杭州的主要地形( ) A、山地 B、平原 C、盆地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一、填空题
1、地球内部分为、 地壳 、 地幔、 地核三 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 地壳 内,火 山活动与 地幔 和 地核 的运动有关。 2、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 挤压 后隆起 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 拉伸 后形成 的断裂谷。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1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1一、填空题。

1、______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地球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3、受水、空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做______。

4、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微粒是______(小石子),其直径大于2毫米。

其次是______,接着是______,______的微粒最小,甚至无法用肉眼看清楚。

5、土壤中有______和______,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之间的______造成了山,如喜马拉雅山;而大洋和裂谷的形成则是板块之间的______引起。

7、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8、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______,土地会被______;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______,会发生______。

二、判断题。

9、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少,海洋多。

()10、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地运动。

()11、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速激烈的,有时是缓慢的。

()12、冰川、风、海浪的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

()13、植树造林、围湖造田等可以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4、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5、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水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6、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17、河流上游一般是鹅卵石。

()18、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三、选择题。

19、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特点为()。

A. 东高西低B. 西高东低C. 中间高,东西面低20、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是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 A卷 教科版(含解析)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  A卷 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一、填空1.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2.火山和________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雨水除了蒸发的、被土地吸收的和被拦阻的以外,沿着地面流走的水叫________。

4.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________。

5.土壤是沙、小石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6.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跟有无________覆盖、________的多少、________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7.________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________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人海口往往是________。

8.杭州玉皇山海拔200多米,属于________地形;天目山清凉峰海拔1787米,属于________地形。

二、判断9.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10.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对减少土地的侵蚀作用不大。

()11.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12.土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没有任何关系。

()13.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14.上游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沙。

()15.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16.我国五种地形都具备,是个地形地貌丰富的国家。

()17.喜马拉雅山是由两个大陆板块的岩层被拉伸而逐渐形成的。

()18.岩层在地壳运动中受挤压而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岩层受挤压或伸拉过度,发生断裂错位形成断层。

()19.暴雨时径流浑浊,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

()20.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21.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有的则表现得极其缓慢。

()22.冬天,即使气温比较低,风化现象也不会停止。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3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3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3一、填空题。

1、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______、______和______。

2、在地形图上,蓝色表示______,白色表示______的地带,棕色和褐色表示______的陆地。

3、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______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______板块。

4、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最终会形成______。

5、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______。

6、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也有______作用。

7、______使得一些地面凸起的地方水土流失,而______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______和______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8、地球表面形态是______的,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运动改变着地表形态,人类的各种运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9、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______作用的产物。

10、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______土地遭受侵蚀。

11、自然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______或______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要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______的影响。

二、选择题。

12、平原的地形特点是()。

A. 低平而宽厂B. 沟壑纵横C. 地面崎岖D. 雪山连绵13、新疆吐鲁番所属的地形是()。

A. 平原B. 山地C. 丘陵D. 盆地14、河床中的卵石主要是由于()的作用形成的。

A. 太阳B. 水流C. 动物D. 植物15、在土壤的成分中,捻起来感觉比较细腻的是()。

A. 沙B. 粉沙C. 黏土16、肥沃土壤的特点是()。

A. 含沙砾多B. 含水多C. 含粘土多D. 含腐殖质多17、造成黄河易于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是()。

A. 大量森林的破坏B. 土层的干松和瘠薄C. 大量的泥沙沉积河底D. 人们不注意修堤防范18、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地表的是()。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测试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测试教科版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练习题一、填空题。

1.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造成的。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压力越来越()。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熟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3.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

4.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一般说来,()的颗粒先沉积,()的颗粒后沉积。

5.()和()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6.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

7.岩石在()()()()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风化现象。

8.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

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9.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小石子),其次是(),接着是比沙还小的(),最小的土壤微粒是()。

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0.土壤中还有()和()。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二、判断题。

1.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但是不会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2.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相同的地形地貌。

()3.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不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4.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5.在各种力量塑造和改变着地表地形地貌的过程中,有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害。

()6.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是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地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2、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西藏属于高原,新疆吐鲁番是个盆地。

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

包括:高原、高山、山地、丘陵、盆地、沙漠、峡谷、平原、海洋、湖泊、河流等。

从地图上我们知道哪些信息?3.盆地特点:四周地势较高,中间较低;山地特点: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特点: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特点: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熟的粥,在不停地运动,驱动着地球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地球表层不断变化,有时猛烈,如地震、火山。

有时很缓慢,如流水、风、冰川。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52.使地球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地震和火山;使地球表面发生极其缓慢的变化的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

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

如“喜马拉雅山”。

6.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缓慢地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

岩石变化由四个原因: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7、.岩石变化的原因: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河道中的卵石变圆,主要是上游的高山在长期风化作用下,产生了许多裂缝,甚至崩塌,碎石在被搬运过程中,受到流水的冲击和相互摩擦,逐渐失去棱角的结果。

8.1963年,冰岛以南大西洋中,一昼夜升起了一座岛屿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增加一块新土地。

.2019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拔高了3米。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作业题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作业题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

《3.1.地球表面的地形》练习一、填空1.地球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解析:地形是指地形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

通常用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

2.我国地形图的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4.地球表面的额地形在(不断变化)。

5.(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

解析: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二、选择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内蒙古是一个盆地B.我国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很小,高原面积大。

C.地形构成的地球表面独特的地形地貌D.新疆吐鲁番是个大草原解析:内蒙古是一个大草原;我国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广大,高原面积小,西高东低;新疆吐鲁番是个盆地。

2.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A)A.盆地B.高原C.山地D.丘陵3.地球上(A)A.海洋多陆地少B.海洋少陆地多C.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D.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解析:地球上时海洋多陆地少,而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是中国的地形特点。

4.丘陵与高山、高原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A)A.丘陵比高山和高原小B.丘陵比高山和高原高C.丘陵有尖峰D.丘陵比高原高解析: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丘陵;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的是高原;高山,相对地面,而高出的部分。

一般指高峻的山峰。

所以正确答案是丘陵比高山和高原都要小。

5.深浅不同的褐色表示(B)A.高原B.山地C.平原D.盆地三、简答1.什么是地形?地形是指地形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

通常用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

2.常见的几种地形有什么特点?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是山地;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丘陵;低平而宽广的是平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的是高原;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盆地。

《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练习一、判断1.地球内部运动都是非常缓慢的,不易察觉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9)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9)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一、填空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由于受()、()、()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土壤是()、()、()、()、()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4、土壤的成分中,()和()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二、判断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5、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6、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7、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8、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9、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10、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三、选择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多高山,()多平原。

A、东部B、西部2、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B、沉积C、侵蚀3、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会形成断裂谷。

A、碰撞B、相互拉张4、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A、土壤B、腐殖质5、在做沉积实验时,我发现()A、重的颗粒先沉积B、轻的颗粒先沉积6、(),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四、实验探究1、你是怎样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这个猜想的?请你简单地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知道土壤中有空气的?请简单地写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五、回答问题1、请你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岩石风化过程。

2、请你制定一份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的实验方案,注意写明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同步检测试卷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同步检测试卷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同步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每年喜马拉雅山的抬升是()A.猛烈的B.不存在的C.缓慢的2.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们: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

A. 这里曾经是海洋地形,后来变迁为陆地B. 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C. 贝壳这样的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3.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B.黄河携带的黄土沉积到华北平原C.长江携带的黄土沉积形成华北平原4.下雨时最容易被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A.小石子B.植物种子C.黏土和细沙5.自然界中()、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作用。

A.阳光B.流水C.森林6.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则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A.上游B.中游C.下游7.某小组研究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A.有无覆盖物和雨量大小B.土地坡度和雨量C.有无覆盖物和土地坡度8.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A.水土流失B.酸雨C.台风9.在一条大河的中游堆积了很多的()。

A.大石头B.细沙C.鹅卵石10.许多科学家认为东非大裂谷是()而形成的断裂谷。

A.两个板块碰撞B.两大板块受拉张C.火山和地震二、判断题(共13题;共13分)11.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12.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加快。

()13.高原的特征是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14.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15.中游河床由于流速减缓,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

()16.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全都表现得很猛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oA.植物自己制造的B.从土壤中吸收的C.从水分中吸收的2 . 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陆地与海洋的面积,最终我们发现()。

A.陆地面积小B.海洋面积小C.陆地与海洋的面积几乎一样大3 . 船只进港时,总是先看到()。

A.整条船B.桅杆C.船尾4 . 采集来的样本土壤观察后,应将土壤和其中的动植物()。

A.送回原来的地方B.扔到教室的垃圾桶C.散落在教室外的场地上5 . 我们从菜园里取了土壤后,观察的时候不可以()A.看B.捏C.闻D.尝二、填空题6 . (_____)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7 . 观察天气时,要尽量在每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

8 .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从大到小分别是沙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在进行沉积实验时,我们发现了(______)的物体先沉积。

10 . 地球内部可以分成___________、地幔、___________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11 . 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______,他们被称为____。

____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肥粒。

____越多土壤越肥。

12 . 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________,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________,则表示即将下雨。

13 .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要想办法尽可能地(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4 . 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山地。

(______)15 . 发生地震时,应拉开电闸,关掉天然气,灭掉炉火。

(______)16 . 种植绿肥,收集落叶和人、畜沤肥可改良土壤的肥力。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2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二、名词解释:1、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3、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4、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三、问答题: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

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

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期末复习卷 (三)(含解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期末复习卷 (三)(含解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期末复习卷 (三)(含解析)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中最硬的是( )。

A .长石 B .石英C .云母2 . 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化现象的是( )。

A .汶川地震B .岩石变成泥沙C .河流中鹅卵石不断地向下游滚动3 . 把土壤放入水中,看到有气泡冒出;搅拌后静置一会儿,看到水面上漂浮着枯枝碎叶等,水底沉淀着泥沙颗粒,大颗粒在下,小颗粒在上。

通过这实验可以发现:土壤里有( ) 。

A .空气B .动植物残骸C .小颗粒的黏土、大颗粒的沙 4 . 许多科学家认为东非大裂谷是( )而形成的断裂谷。

A .两个板块碰撞B .两大板块受拉张C .火山和地震5 . 丘陵与高山、高原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 )A .丘陵比高山和高原小B .丘陵比高山和高原高C .丘陵有尖峰D .丘陵比高原高6 . 观察地球仪,我发现地球上( )面积最大。

A .陆地B .海洋C .冰川二、判断题7 . 流水的力量很大,不仅会侵蚀地表,还会搬运泥土和沙石。

(______)8 . 地球内部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_______)9 . 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且枯黄。

(_______)10 . 多种植物,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_______)11 . 看到猪在街上乱跑就是要发生地震。

(_______)12 .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但是不会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_____)三、综合题13 . 设计制作"雨量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的实验计划表。

14 . 以下是小明记录的一天中的气温,请你根据记录回答问题。

从记录中,你能发现什么秘密吗?请写出二个来。

教科版五年级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含解析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含解析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盆地等。

2.地球内部运动有时能让地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________和________。

下图所示的现象可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

3.导致岩石变化的原因有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的作用、________的作用和动物的活动等。

4.土壤为生存在其中的生物体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_,也为人类提供了________的材料来源。

5.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________。

6.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7.小金奶奶家的花盆里放了很多的鹅卵石,它们是奶奶在附近的河床上捡来的。

这说明小金奶奶家最可能住在河的________游,这种形状的石头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

8.最大的土壤颗粒是________,其次是沙,比沙还小的是________,最小的土壤微粒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9.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0.越往地球内部,压力越大,温度却越低。

()11.地表的地形地貌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变化的。

()12.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会看到有分层的现象产生。

()13.山上的岩石会慢慢碎裂,这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14.土壤是小石子、沙、粉沙、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15.自然界中,只有流水才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16.同一条河流里的鹅卵石,上游的岩石一般比下游的岩石更光滑。

()17.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了灾害,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处。

()18.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都能有效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时受到的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学习达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总分:100分建议时间:40分钟)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31分)
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

2、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 火山)和( 地震)。

3、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 地壳)、( 地幔)、( 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 地幔)和( 地壳)有关。

4、土壤是( 沙)、( 小石子)、( 黏土)、( 腐殖质)、( 水)和( 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土壤为生物提供了( 食物)和( 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 材料来源)。

5、( 流水)、( 风)、( 冰川)、( 波浪)、和( 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 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 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10分)
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
2、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
3、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
4、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
5、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
三、选择题。

(每空2分,共10分)
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 B )多高山,(A)多平原。

A、东部
B、西部
2、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B)会形成断裂谷。

A、碰撞
B、相互拉张
3、(C),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4、在做沉积实验时,我发现(A)
A、重的颗粒先沉积
B、轻的颗粒先沉积
四、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10分)
1、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五、连连看。

(16+8=24分)
1、地形特点及例举:(每连对一处得2分,共16分)
高原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四川
山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内蒙古
平原地势较高,陡峭起伏长江三角洲
盆地面积广大,海拔高吉林长白山
土壤和生物关系:(每题2分,共8分)
蚂蚁分解动植物残留体
细菌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
植物的根茎叶在土壤中群居
蚯蚓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六、问答题。

(每题5分,共15分)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答: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答: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

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
大的损失。

3、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答: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