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研究进展共34页文档

合集下载

202X年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202X年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WML对抑郁患者的意义至今尚不明确。 某些(mǒu xiē)专家认为老年抑郁与脑血管病理 学改变介导的皮质下和额叶皮质投射结构 功能受损引起的执行功能减退有关,并提 出了“血管性抑郁”假说,认为额叶-纹 状体回路被脑血管病破坏进而导致了抑郁 症状的持续存在和恶化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步态 异常 (bùtài)
脑白质病变(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WML)是 一个纯粹的影像学描述术语,在对健康老年人和动脉 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头部MRI和CT扫描时常可发现 WML,表现为脑室旁(periventricular lesion,PVL) 或皮质下白质病变(subcortical or deep white matter lesions,DWML)。Valentine等在1980年首次描述了 CT所见的白质异常。由于发病率较高,而且可能预测 颅内或颅外缺血性事件,对WML的研究日益引起(yǐnqǐ) 重视。
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表一 Aharon-Peretz 等级 评分法 (děngjí)
——————————————————
0级 CT未见低密度区
1级
侧脑室前角或后角可见(kějiàn)低密度区
2级 侧脑室前角和后角均可见低密度区
3级 沿侧脑室周围可见连续的低密度区
4级 侧脑室周围及放射冠可见低密度区
充满液体的腔,边缘缺乏神经胶质纤维
腔隙周围组织变薄
轻微脱色,无液化
少见的: 筛状改变,<0.5mm 形状锐利的腔洞
轴突和髓鞘不同程度缺失
白质内动脉粥样硬化 一些活化的星形神经胶质细胞
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边缘无神经胶质纤维
腔内有血管
弥漫性白质病变
无腔隙性瘢痕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动态血压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动态血压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动态血压标签: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动态血压22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是脑白质病变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高血压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对于动态血压中的各个参数如昼夜节律变化、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收缩压等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关系做一综述。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以及影像技术的发展,脑白质病变(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s)患者越来越多。

其中,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ischemic lesions,WML)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为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

LA是Hachinski等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以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CT表现为低密度,MRI 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改变,T2WI及FLARI呈高信号;它主要引起认知障碍、抑郁、步态异常等临床症状,并且具有可能预测颅内或颅外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以及影响脑卒中的预后等临床意义。

1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病理绝大多数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在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1]。

当损害进展,无论是病灶体积增大还是病灶数目增多或两者并存时,即可出现临床症状,患者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视空间功能障碍,理解、判断以及计算力下降等,并可常有锥体外系的损害,如肌无力、腱反射亢进、痉挛状态、病理反射等,中后期常见假性球麻痹、帕金森综合征等。

在诊断方面:主要是依靠影像学的检查,通过头颅CT检查,可以发现脑室周围白质、额叶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等部位,存在范围不一的弥漫性或斑块状低密度影,或头颅MRI上则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 高信号。

以上均提示脑白质内局限性或弥漫性脱髓鞘及胶质增生。

根据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WML分为3型:轻型为双侧侧脑室额角及枕角远侧斑片状、条索状低密度影或长T1、长T2、高FLAIR信号,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脑白质病变的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白质病变的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白质病变的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侯赋成;殷梅【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31)004【总页数】4页(P310-313)【作者】侯赋成;殷梅【作者单位】650033 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2脑白质病变(WMLs)在影像学中又称为脑白质疏松(LA),是由Hachinski等[1]于1987年提出,指脑室旁和半卵圆中心白质的双侧对称的区域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影,在MRI T2WI和(或)Flair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

有学者[2]根据WMLs不同部位将其分为深部白质病变(DWMLs)和脑室旁白质病变(PVWMLs)。

目前研究[3-4]多认为,WMLs是脑小血管病(CSVD)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WMLs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为针对性预防和临床干预WMLs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近年来WMLs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特点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1 流行病学随着MRI成像技术的普及,WMLs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一项以社区44~48岁健康人群为随机样本的研究[5]显示,WMLs在中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0.9%。

另一项基于欧洲的65~75岁的1 805个随机样本研究[6]显示,92%的人被发现有WMLs,其中DWMLs发生率为92%,PVWMLs发生率为75.9%。

2 病理学特点由于活体脑白质组织不易获取,以往的病理研究组织标本多源于尸检。

Simpson等[7]研究显示,WMLs可能与老化相关,脱髓鞘改变和轴索变性是WMLs基本病理机制,这与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和脑白质低灌注密切相关。

Brown等[8]通过对WMLs患者进行尸检发现,WMLs病变存在广泛的细胞凋亡,少突胶质细胞严重丧失;老年人脑室周围的静脉胶原细胞增多,容易被血管壁中的多层胶原堵塞。

这种胶原蛋白沉积在LA病变中特别多,而且还可导致其他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另有研究[9]显示,明显可视的WMLs是白质病理改变过程的最后阶段,是由正常脑白质逐渐改变进展而来。

缺血性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缺血性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缺血性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魏娜;沈东超;张玉梅;王春雪;王拥军【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1(6)12【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tuation and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s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to decrease the prevalence.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eighty-three consecutive inpatients from Aug. 2007 to Oct. 2008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enrolled into our study that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and without white matter lesions).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white matter lesions were evaluated. Logistic regression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related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Results Of all the 483 patients, white matter lesions presented in 58.3%, th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white matter lesions increasing with age(P<0.01).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entified advanced age(OR=1.03, 95%C/ 1.00-1.05, P<0.05), history of hypertension(OR=1.77, 95%CI 1.07-2.91, P<0.05), history ofstroke(OR=1.71, 95%CI 1.02-2.88, P<0.05), the level of glucose(OR=1.07, 95%CI 1.00-1.15, P<0.05) and lacunar infarction(OR= 1.89, 95%CI 1.17-3.06, P<0.05) as being significantly and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presence of white matter lesions.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white matter lesions increasing with age. The presence of white matter lesions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ge, history of hypertention and stroke, thelevel of glucose and lacunar infarction.%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对其干预以降低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483例,依据有无脑白质病变分成伴脑白质病变组和无白质病变两组,得出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以有无脑白质病变作为因变量,各种血管病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为53.8%,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和病变严重程度增加(P均<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比值比(odds ratio,OP) =1.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00~1.05,P<0.05]、高血压病(OR=1.77,95%CI 1.07~2.91,P<0.05)、卒中病史(0R=1.71,95%CI 1.02~2.88,P<0.0S)、高血糖(OR=1.07,95%CI 1.00~1.15,P<0.05)和腔隙性脑梗死(OR=1.89、95%CI1.17~3.06,P<0.05)是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年龄增长,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增加;高龄、高血压病、卒中病史、高血糖和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总页数】7页(P960-966)【作者】魏娜;沈东超;张玉梅;王春雪;王拥军【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10005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10005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10005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10005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沙漠化地区缺血性脱髓鞘性脑白质病变危险因素研究 [J], 彭炜;张兆耘;殷秀萍;王玉梅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度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J], 李文杰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度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J], 李文杰;4.脑白质病变合并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J], 倪初源;程小华;曹毅;汪飞;吴晟昊;郭志浩;程蛰承5.rt-PA治疗合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评价 [J], 温盈业;张佩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24h动态血压的相关分析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24h动态血压的相关分析
12 方法 .
动态 血 压监 测
122 2 .. 4h动态 血 压 监 测 人 院 后 在 未 改变 降压 药 物 之 前 行 动 态血 压 监 测 .设定 白天 ( m ~1 6a 0 p 每3 m) 0分钟 测 血 压 1次 , 间 (0p ~6a 每 夜 1 m m) 6 i 0mn测血 压 i , 续 监 测 2 , 记 录动 态 血 次 连 4h 并 压 各参 数 :( )4h平 均 收缩 压 (4hS P 、 12 2 B )平均 舒 张 压 (4hD P 、 均 动 脉 压 (4hMB ) 白昼 平 2 B ) 平 2 P ; 均 收 缩 压 (S P 、 均 舒 张 压 ( D P 、 均 动 脉 d B )平 d B )平
总结我 院 10例 老年 患者的 资料 .将 头颅磁共振 所见 WML按 照 F zk s 0 aea 评分标 准分为 WML无一 轻度组 和
WML 重度组 , 中一 并行动 态血压监测 , 患者 的有 关参数 与 WML的关 系进行单 因素和 多 因素分析 。结果 : 对 单
因素分析发 现 , WML无一 与 轻度组相比 , WML中一 重度 组患者年龄较 大, 高血压 患病率 高。4h 白天、 间平 2 、 夜 均收缩压及 平均动脉 压较 高, 压控 制较差( 血 P<0 0 ) . 5 。而 2 、 4h 白天、 间舒 张压及昼夜 节律 两组差异 无统 夜 计 学意义 ( P≥ 00 ) .5 。多 因素分析 , 年龄( R :1 9 : O . 6 P=00 7 和 2 0 . ) 4h平均收缩压 ( R=1 6 ; 2 O . 6 P:O0 6 0 . ) 0 是 WM L发生 、 发展 的独立危险 因素 。结论 : 年龄 、4h平均收 缩压是 WM 2 L独立的危 险因素。及 时发现 高血 压 , 制其 血压达标 . 控 对预 防缺血性脑 白质病 变的发 生及进展 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脑缺血 : 动 态血 压监 测 ; 危 险因素

lncRNA与缺血性脑白质病的研究进展

lncRNA与缺血性脑白质病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73790);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委“十病十药”研发专项)(Z161100001816013)作者单位:712046 咸阳,陕西中医药大学(杨露);100053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药研发中心(杨露、徐曼曼、韩露露、黄世敬)通讯作者:黄世敬,电子信箱:gamhsj@126.comlncRNA与缺血性脑白质病的研究进展杨 露 徐曼曼 韩露露 黄世敬摘 要 缺血性脑白质病的发生率随年龄逐渐增长,在老龄化人口中普遍存在,增加了老年患者脑卒中、痴呆及死亡的风险。

目前临床上以改变生活习惯、积极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多种药物干预等综合治疗为主,尚无特异治疗方法。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lncRNA在脑组织内广泛表达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的转录调控,包括细胞发育、增殖、分化、迁移以及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发生、发展等。

本文就lncRNA在缺血性脑白质病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面的相关调控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白质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潜在作用靶点。

关键词 缺血性脑白质病 长链非编码RNA 综述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9/j.issn.1673 548X.2020.10.007 缺血性脑白质病是指由慢性脑缺血或低灌注造成的以脑白质区中枢神经脱髓鞘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脑白质病变总称,多发于老年人。

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感觉运动障碍、尿失禁等症状,严重可导致脑卒中、痴呆甚至死亡。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65~3.47倍,痴呆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40~2.43倍,病死率是正常人群的1.69~2.36倍[1]。

缺血性脑白质病是血管-神经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除了与年龄、脑血管发病危险因素等有关外,还受到脑缺血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Li等[2]对慢性脑缺血白质损伤模型进行基因全转录组学分析发现358个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并且随脑缺血时间动态改变。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密切相关 。年龄是最 强的相关 因素 ,9 8年欧洲多 国协作组提 19 出年 龄 相 关 性 脑 白质 改 变 ( g — l e ht m t rca gs aer a d w i a e hne. et e t
均为单侧梗死 , 中左 侧 1 其 2例 , 右侧 8例 。在常 规 MR 图像 I
缺血性卒 中脑 内炎症 反应 是一个复杂 的病 理生理过程 , 且
作者单位 :50 1河北, 00 1 石家庄 市第一医院神经 内科
WD的出现与梗死 的大小 和部位 有关 , 此点 已被多位 学者 论证 。小 的梗死 灶 , 因其 损伤 面小 , 传 导束 的影 响面 小 , 对 不易 出现 WD的异 常信 号 , 而大的梗死灶 因其 影响到相 当部分 甚至其相关全部 的锥 体束 的营 养供应 , 生 WD 的机 会就 多 。 发 从梗死部位看 , 与额 、 、 颞 顶和放射冠有关 的病灶 出现 WD的机
它是中枢 神 经 系统髓 鞘 的形 成 细胞 。T mioo等 观 察 到 o mt Wi a 大 鼠在 2 O术后 1 3 d 胼胝 体内的少突胶质细胞和星 sr t V —0 , 形胶 质细胞表达大量 的促 凋 亡标 志物 , esae 、a 如 ap ss Fs及 B x a
慢 性 缺 血 性 脑 白 质 病 变 ( ho i w i a e ein c r c ht m t rls , n e t o
C L 是指 由各种 原 因引发 的长期 脑血 流 灌注 不足 , WM ) 临床 上
维持脑 内环境 的平衡等多种作用 。
Fra 等 研究 ws r 鼠 2 O术后 1 aks ia 大 t V 3周 的病 理变 化 ,
K h 等… uu 认为 3年 ,nu 等 发现最 早在 8个 月 , t ae Io c Wa nb a 等 认 为是 6个月 。

脑白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脑白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脑白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杨茜【摘要】Leukoaraiosis ( LA) is a common neuroimaging finding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ischemia belonging to one type of SVD. LA has manifestations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creased mobility of lower limbs in clinic, which impacts the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seriously.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improved brain 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CT and MRI,the diagnosis rate of LA have greatly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and has drawn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The pathogenesis of LA is probably multifactorial and the specific mechanism is still not completely clear. Here i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on imaging features, pathological changes ,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pathogenesis and hot points of LA in recent years.%脑白质疏松症(L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影像学征像,与脑缺血损伤有关,属于脑小血管病变的一个类型.临床上可导致认知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CT及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和普及,LA的检出率大大增加.LA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LA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但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该文就LA的影像特点、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近年来研究热点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8【总页数】3页(P1375-1377)【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脑小血管病变;认知障碍【作者】杨茜【作者单位】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柳州,5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一组影像学上以双侧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最早由Hachinski 等[1]于 1987年提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红色血栓
• 当血栓进一步增大并顺血流方向延伸,直 到血管腔被阻塞时,则下游局部血流停止, 血液迅速凝固,成暗红色的凝血块,称红色 血栓(血栓尾),静脉内的血栓尾形成后又 可作为新的血栓形成的起点,血栓又可顺 着血流方向延伸,越来越长。
纤维素性血栓
• 纤维素性血栓, 主要由纤维素 构成,多发于微循环的小血管 内,故又称微血栓,最常见于全 身性血液凝固系统活性亢进。
2、血栓的转归
• (1)血栓溶解、吸收或软化 血栓形成的同时,纤溶系统也不同程度地 被激活,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吸附大量纤溶 酶,也可使血栓溶解软化;血浆内正常存 在的纤溶酶原被纤溶酶原激活剂激活成 纤溶酶,与纤维素结合的纤溶酶可将纤维 蛋白溶解。小的血栓溶解液化后可被吸 收或被血流冲走不留痕迹,较大的血栓则 因不可能被完全吸收而被机化,或由于部 分发生软化,被血流冲击而脱落,形成栓子 随血流运行,引起栓塞。
白细胞改变
• 白细胞(WBC)计数增高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之一,变态反应、炎症、排斥反应等病理过程,局 部组织单核细胞、致敏淋巴细胞、中性多形核细胞 聚集常形成微血栓。现已明确,白细胞的促凝活性 主要在于单核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此外,白细胞 表面存在粘附受体, 这些受体促进白细胞的粘附作 用。在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白细胞粘附于损伤的血 管内皮细胞上,其中单核细胞占主导地位。血管内 皮受损伤引起的血小板活化,凝血和补体系统被激 活,释放激肽、5-HT、组胺、前列腺素、C3a、C5a 等均可促进白细胞粘附和聚集于血管壁上。白细胞 激活后伸出伪足或突起,胞浆硬度增加,变形能力 减低,易于滞留在微血管内而形成微血栓。
(3)血栓钙化
• 如果形成的血栓较大,既不能 软化,又不能完全机化,则往往 有钙盐沉着而钙化。

脑白质缺血性改变_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医学养生常识】

脑白质缺血性改变_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医学养生常识】

脑白质缺血性改变_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文章导读
伴随三高患者的增加,患脑病的人越来越多,并且有年轻化趋势。

若患者时
常感到头晕沉沉的,血压也忽高忽低,记忆力出现减退,智力还有短暂性障碍,走路
也不太稳爱摔跤,那就有可能患上了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那么,究竟什么是缺血性脑白质
病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概念
缺血性脑白质病又称缺血性白质脱髓改变,或脑白质缺血灶,也就是脑白质缺血性改变,均是一种大脑的结构性改变,以中枢神经细胞的髓鞘损害为主要特征,病变累及专门发挥
高级大脑功能的白质束。

二、诊断
头部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供血不足,并且脑白质发生结构性改变。

三、病因
这种情况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的病变,属于脑细胞缺血引起的,和高血压,脑血管弹性
功能不好等也有关系。

此外老年性抑郁者容易患缺血性脑白质病。

四、症状
1. 部分患者发病早期症状很轻且不明显。

2. 抑郁与认知功能下降。

多发生于老年患者,患者常有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低下,快感
缺乏及心脑血管疾病。

和腔隙性脑梗死,而这些病人却很少有抑郁家族史说明血管病是其
潜在病因。

2. 身体残障和运动功能低下。

缺血性脑白质病与身体减退或残障,运动功能低下有关。

重度脑白质损伤者多有步态不稳、运动性减少和易跌倒,甚则严重外伤尤其是髋关节骨折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陈军【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bleeds and white matter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Methods: Two hundred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they were examin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T2 weighted imaging.They were grouped into microbleeds complicated group (90 cases) and simple ischemia group (110 cases).White matter lesions of all patients were scored, and the gener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The incidence and score of white matter lesions were compare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bleeds and white matter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proportion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hyperlipidemia were show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incidence of white matter lesions and score of white matter lesions in microbleeds complicat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imple ischemia group(P<0.05).With the aggravation of high signal of periventricular and deep white matter high signal, the detection rate of microbleeds increased.The number of microbleeds in deep or cortical cerebra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s (r=0.487, r=0.461) and the severity of 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s (r=0.390, r=0.371).Conclusion: 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icrobleed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cerebrovascular disease.The detection rate of microbleeds increases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s, and the number of microbleeds at different site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s.%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核磁共振T2加权成像检查,分为合并微出血组(90例)和单纯缺血组(110例),对有脑白质病变患者进行评分,观察2组一般资料,比较脑白质病变发生率、脑白质病变评分,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微出血组脑白质病变发生率、脑白质病变评分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P<0.05);随着脑室旁白质高信号及深部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出血检出率随之上升.深部、皮层脑微出血数量与脑室旁白质严重程度分级(r=0.487、r=0.461)、深部脑白质严重程度(r=0.390、r=0.371)呈正相关.结论: 脑白质病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出血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出血检出率随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不同部位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出血数量与脑白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27)004【总页数】4页(P320-323)【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出血;脑白质病变;相关性【作者】陈军【作者单位】渠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渠县 63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脑微出血是一种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的以微小量出血为主要特征的脑实质亚临床损害,尤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脑出血中广泛存在,出血直径一般在5 mm以下[1]。

缺血性脑白质病的MR扩散加权成像及波谱研究

缺血性脑白质病的MR扩散加权成像及波谱研究
ADC n ea i er to v l e fe c tb lt n difr ntr g o so so t r a a d r l tv a i au so a h me a o ie i fe e e i n fl in wih no e m lwhiema tr DW Ie t te . x—
( . ea t n fMa nt e n neI gn , 1 D p rme t g e cR s a c ma ig o i o n) a
H si l f I nrMo g l tnmo s ein opt e n o aAuoo u go , ao n i R
Th t d fLe k a ao i wi R fu in—weg td e S u y o u o r is t M s h Di s f o y m gn n S e to c p
ZHANG e f n NI Gua g mi g , ANG n Xu —e g , U n — n W Yi g
a n t nw r p r r e 0css fcn rl ru . oo t nA C N mia o ee efm di 3 ae o o t o p T ba D 、 i o n og i
C 、 h / rtru hF n t n— r C o C hog u ci o
To 1 Re u t : e r go s o e in wi A h we h i h r ADC au s t a h o to r u , h r s o . s l Th e in fls t L s o d t e h g e s o h v l e h n t e c n r l o p t e e wa g
[ b t c ] bet e T u y tecmbnd a pi t n o i uin—we he maig D ) n A sr tO jci : o td h o ie p l ai fMR df s a v c o f o i t i gn ( WI a d g d

血清IMA、Hcy水平对缺血性脑白质病变诊断及评估病情的价值

血清IMA、Hcy水平对缺血性脑白质病变诊断及评估病情的价值

血清IMA、Hcy水平对缺血性脑白质病变诊断及评估病情的价值王宏宇1,田齐2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IL)发病及病情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经头部磁共振确诊为WMIL的89例患者作为WMIL组,选择同期头部磁共振结果正常、性别及年龄与WMIL患者匹配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评价WMIL的病情并分为轻度和中重度。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WMIL发病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MA、Hcy水平对WMIL的诊断价值。

结果 WMIL组高血压比例、2型糖尿病比例、尿酸(UA)、IMA、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WMIL组中重度患者高血压比例、2型糖尿病比例、IMA、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IMA水平升高、Hcy水平升高是WMIL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高血压、IMA水平升高、Hcy水平升高是WMIL病情严重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MA、Hcy对WMIL及中重度WMIL具有诊断价值。

结论 血清IMA、Hcy升高与WMIL发病及病情加重相关,检测血清IMA、Hcy水平对WMIL及中重度WMIL具有诊断价值。

关键词: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缺血修饰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Value of the serum levels of ischemia-modified albumin and homocysteine in the diagnosis and disease assessment of white matter ischemic lesions WANG Hongyu,TIAN Qi.(Hyperbaric Oxygen Chamb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the serum levels of ischemia-modified albumin (IMA) and homocysteine (Hcy) with the onset and severity of white matter ischemic lesions (WMIL).Methods A total of 89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WMIL by cran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June 2022 were enrolled as WMIL group, and the volunteers with normal cranial MRI results, matched for sex and age,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were enrolled as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laboratory markers, and the conditions of WMIL were evaluated and classified into mild and moderate-to-severe cases. A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onset and severity of WMIL, and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the serum levels of IMA and Hcy in the diagnosis of WMIL.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WMIL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or type 2 diabetes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uric acid (UA), IMA, and Hcy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WMIL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WMIL who had hypertension or the proportion of type 2 diabetes,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IMA and Hcy, and a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P<0.05).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y‑pertension, elevated IMA level, and elevated Hcy level wer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onset of WMIL (P<0.05), and hy‑pertension, elevated IMA level, and elevated Hcy level wer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increase in WMIL severity (P< 0.05).The ROC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serum IMA and Hcy had a certai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WMIL and moderate-to-severe WMIL.Conclusion Increases in the serum levels of IMA and Hcy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and aggravation of WMIL, and measurement of the serum levels of IMA and Hcy has a certai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WMIL and moderate-to-severe WMIL.Key words:White matter ischemic lesions;Ischemia‑modified albumin;Homocysteine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ischemic le‑sions,WMIL)是常见的脑小血管病,以影像学上脑白质疏松为特征。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地改善记忆功 能 , 减轻痴呆程度 , 延缓或阻止痴呆 的加重 。为此 , 防治 V D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大 a 课题之一。 由于 V D的概念受既往知识的限制而带 a 有许多认识上的不足 , 不利于早期病例的诊断和治 疗, 国外研究者 目前倾 向于用 “ 血管性认 知功能损
质 内神经递质传导通路的影响( 如胆碱能系统 )以 ,
前一直认为与 A D有关。 但研究表明, a V D病人也有 此方面的改变嗍 a 。V D确切 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
阐明, 因而利用脑影像和神经精神评估等现代研究
技术与方法 , 更好地研究脑血管病与认知功能损害 之间的关系是 当前研究 的重点。
害 ”vsu giv i pi etV I称谓 来代替 (acl c nte m a m n, C ) r a o i r

目前对于缺血性脑 白质病变是如何导致认知功能 损害的认识 尚不充分 , 白质病变和痴呆之 间的关系 尚未完全明了 。有研究者提出, 白质病变导致 埘 脑
认知功能不全 的可能机制之一是皮层 和皮层连接
定的可治性 、 可逆性 , 若能早期治疗 , 可不 同程度
纤维或额叶一 皮层下连接的破坏 ;另一个可能是白
维普资讯
国外医学 临床放射学分册 F r g dclS i csCiia R do s a Fsi e2 0 a;0():~ oe n Meia c n e l c a ioil ac l 0 7 Jn3 1 5 8 i e nl l c c
之, 也即 V I C 可以包括所有脑血管源性认知损害而 不必有痴呆 和显著的记忆缺失 。

二、 血管性痴呆的影像学表现
( 常规 M I 一) R 表现 以往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常 规M I R 所显示 的白质病变的部位 、 体积 、 白质疏松

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治疗新靶点和新策略研究

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治疗新靶点和新策略研究

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治疗新靶点和新策略研究胡薇薇;周怡亭;张菁;马婧;陈忠【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年(卷),期】2018(32)9【摘要】大脑长期慢性缺血将可能导致脑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损害,造成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

目前临床上缺乏针对性的有效药物,因此急需针对其发病机制寻找促进髓鞘再生、脑白质修复的治疗新靶点。

本课题组研究发现,慢性缺血后脑室下区增殖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向白质区迁移过程受到阻碍,导致了髓鞘再生过程受到抑制。

进一步通过IL-1β的受体IL-1R1敲除以及病毒介导的IL-1R1过表达发现,慢性缺血早期胶质细胞高表达的炎症因子IL-1β通过抑制OPC的迁移阻碍了髓鞘再生,而IL-1R1是重要的药物干预靶点。

IL-1β的多肽类似物KdPT可以在慢性缺血后进入脑内促进OPC的迁移,从而促进脑白质修复和改善认知功能。

此外,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在慢性缺血早期应用可显著减轻白质损伤和认知功能损害,为二次开发"老药"米诺环素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近期研究还发现,在慢性脑缺血后,利用光遗传手段激活表达光敏感通道ChR2的感觉(或运动)皮质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可以通过建立神经-少突胶质突触联系显著促进脑白质区OPC的增殖,并且这些增殖的前体细胞可以进一步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并有利于脑白质损伤修复、认知功能改善。

此外,还发现只有激活浅层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或激活由其投射于胼胝体区的轴突纤维末梢,能促进OPC增殖,而激活皮质深层谷氨酸能神经元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增殖无影响,提示了慢性缺血后激活皮质浅层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可能是治疗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新方法。

以上研究发现,促进慢性缺血后白质修复的新靶点,并为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和新策略。

【总页数】2页(P677-678)【关键词】慢性缺血;白质损伤;少突胶质前体细胞;髓鞘再生;光遗传学【作者】胡薇薇;周怡亭;张菁;马婧;陈忠【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药学部药理系,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6【相关文献】1.环氧合酶-2:治疗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新靶点 [J], 郝言杰;王元书;牟艳玲2.陈忠教授团队“缺血性脑损伤的药物治疗新靶点及意义”成果获2015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J],3.不同褪黑素治疗方案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 [J], 马瑞;马瑜徽;张新月;耿印;陈岚芬;张学宁;王晓莉4.以炎症为靶点治疗慢性缺血后的脑白质损伤 [J], 胡薇薇;周怡亭;张菁;马婧;陈忠5.脑疾病新靶点研究的新策略 [J], 陈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白质疏松临床研究进展

脑白质疏松临床研究进展

脑自质疏松症是一种弥漫性脑缺血所致的神经
路)均位于脑室周围,因此当脑室周围自质发生病变 时,环路被中断,患者表现为记忆力障碍、情感和行
为异常。在脑小血管病变影响的特定区域,弥漫性 LA的快速进展可造成随之而来的认知功能减退, 因此,在临床试验中可将LA进展情况作为衡量血 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量化指标[4]。 1.2抑郁Taylor等[5]的研究发现老年抑郁患者
LA的治疗 LA的治疗无特异性治疗方法。Janssen等[15]
对伴有LA的抑郁症患者口服万拉法辛短期治疗后
发现,脑容量和LA均无显著改变。首先应针对各 种导致LA的病因进行治疗,积极防治脑血管病、高
供血分水岭区。因此,低灌注时该区域极易发生缺
血性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影像学改变。 典型LA的病理学改变位于脑室周围和大脑深
患者额叶和顶叶白质血流量降低,而枕叶白质无明
级:侧脑室周围及放射冠可见低密度区。
2.2
LA的MRI表现
LA的MRl表现为长T1
长T2信号,具体表现为:(1)围绕侧脑室前、后角以 及放射冠异常高信号;(2)围绕侧脑室的条状或环形 异常高信号;(3)深部白质或基底节区点状异常高信 号;(4)位于自质的斑片状异常高信号;(5)弥漫性改 变,异常信号融合成片,弥漫分布于大脑白质区。
病变有关,故该结论也符合“血管性抑郁”假说。
2007年,Potter等[7]从神经行为学角度对老年抑郁 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老年抑郁患者在完成复杂工 作的组织和计划方面的持久性降低,与前额叶LA (特别是左侧半球)有关。 1.3步态异常 LA的步态异常主要表现在步行 能力、跌倒的频率程度以及足跟对足尖的站立能力 方面,临床表现为步态异常和轻微的平衡反应障碍, 如步基增宽、步幅缩小、步行缓慢、小心翼翼,都与下 肢行走功能有关。不过卧位或坐位运用下肢的能力 以及上肢和面部运动功能障碍相对较轻,没有局灶 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Moretti等[8]对步态异常 的LA患者进行测试发现,胼胝体萎缩对步态异常 的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 2影像学 LA在CT、MRI、SPEcT上均有特征性表现, 三者相比,MRI检出LA病变要早于CT,且更敏 感;而SPECT能更好地显示病灶缺血程度。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王祥翔;柴湘婷【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CI)人群脑白质病变(WMLs)的临床特点和分布规律,研究在缺血机制下导致明显的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223例TI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性别、年龄、吸烟史、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T3)、左心室肥厚(LVH)和颈动脉内膜增厚(IIMT)情况.WMLs的分级参照Fazekas评分标准.223例患者分为单纯TIA组和CI组,后者包括新发梗死的患者以及有卒中史的TIA患者,分析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WMHs)评分与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WMHs)评分与卒中相关性.对无明显WMLs组和明显WMLs组患者的计量资料作单因素分析,以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存在明显WMLs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明显缺血性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I组PWMHs、DWMHs评分均显著大于单纯TIA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WMHs评分增高与卒中事件无显著相关(OR=0.830、P=0.510),DWMHs评分增高是卒中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22、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无明显WMLs组和明显WMLs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LVH、IIMT以及卒中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是明显缺血性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较TIA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WMLs,而且DWMHs评分增高与卒中发生更为相关.年龄、高血压和LVH是缺血性WMLs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9(020)004【总页数】6页(P10-14,47)【关键词】脑白质病变;脑白质高信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危险因素【作者】王祥翔;柴湘婷【作者单位】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青岛 266400;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青岛 26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1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通常指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s)或称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颅脑CT表现为白质密度减低,Hu值较正常低5~10 Hu,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iging,MRI)表现为T2加权或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侧脑室旁或皮质下白质的点状、斑片状或融合性高信号,边缘模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