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驳 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文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寒门贵子”的话题,我印象中在至少有两次比较大的讨论。

一次是南方周末2011年的报道《穷孩子没有春天》,同一时间还有位做了15年的老师在天涯发帖说“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这一次是鬼脚七在微信公众号上转载的永乐大帝二世在天涯的长文《寒门再难出贵子》。

当然,这两天在搜索一些材料的时候,实际上还发现有很多文章也涉及这个话题,只不过我没怎么认真的看过。

这个话题有很强的“代入感”,每一个看到或者参与这个话题的人,大多数会心有戚戚焉。

或者把自己划归为寒门子弟,或者会想起身边的某个特别熟悉的人,觉得和故事里的主角特别的相像。

所以这个话题比较容易争取中间立场,容易获得赞同,或者说“同情”。

现实生活中,偶尔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讨论,有时候也会不自觉的谈一些关于“凤凰男”和“孔雀女”的话题。

所谓“凤凰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寒门贵子”的另外一个更现代的称呼。

前两天在从北京回杭的高铁上,刷微博的过程中,提到一个观点(我发微博的时候错记成了“难再”,实际上“再难”的语气还要悲观一些,所以不影响结论):
“寒门难再出贵子是个伪命题。

寒门从来就难出贵子,十年寒窗,百里挑一,什么时候容易过?小时候镇上的高中连续几年高考剃光头,容易么?十年前大部分同学的第一份工作都是从干儿八百开始的,容易么?至少在IT行业,只要够努力,一年比一年过得好还是能做得到吧”
首先,何谓“寒门”,这比较难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很多人都会记得自己小时候有很多苦难,肯定得算是寒门。

但这个更多的是自身的体会,也不可能像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里那样去大吼一声,“谁敢比我惨”。

在《穷孩子没有春天》中,对于“寒门”的认定,是以“农村籍”学生为标准,《寒门再难出贵子》中,同样强调了农村背景。

所以,我们姑且可以接受一个标准,将“农村户口”定义为“寒门”。

或者我们可以再稍微的严格一点,限定到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其他人先不要自觉的将自己代入。

第二点,何谓“贵子”。

如果要追溯一下历史,贵子应该是指通过科举一朝成名,进入官场这个体制内,并且有机会出将入相,衣锦还乡的人。

但如果今天我们还要以这个观点来衡量,可能就不是太现实了。

社会在往多元化发展,虽然官威尚在,但也有了更多可以施展抱负或者获得幸福生活的方向。

但也有朋友在微博上评论,认为
“你以为在it界混得有点人模狗样了就是贵了,it界堪称贵的其实也就那么几个大老板而已,别的都是码农,城管打死你跟打死个卖西瓜的其实也差不多,赚钱么,东阳义乌金华的小混混,个个吓死你们这些正能量,钱权都不沾,贵屁,给你来碗鸡汤说实现理想就是成功,其实那理想也就是多挣点钱把房贷给还了而已”
如果按照马云,马化腾,丁磊,李彦宏,陈天桥这么几个大老板的标准来定义“贵子”,那我想不光是寒门难出这样的贵子,即使是中品,或者普通的上品世家,几代人也未必能出上一个。

如果以这样赤裸裸的“成王败寇”的价值观来衡量,那这个话题就没法继续下去了,不光“寒门再难出贵子”,恐怕得改成“神马门都难出贵子”。

所以,这里我把“贵子”的标准大幅度的拉低一下。

对于广大农村而言,就我们的父母这一辈来说,他们所希望我们成为的“贵子”,不过是考上大学,能够吃“国家粮”,“坐办公
室”,最后要能够留在城里。

这个标准不算太高,但在过去几十年里,“寒门”子弟要能够达到这个标准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

啰嗦了这么多,主要是想把命题的两个主体先弄清晰一点,否则命题是否成立就没法讨论了。

我说“寒门再难出贵子”是个伪命题,主要是针对这个“再”而言。

难是一直存在的,我并不试图去否认“难”,只是“难”的程度是否越来越高了,并且是以哪个时间坐标做为对比,这个是值得讨论的。

“难”是正常的,除了彻底打破次序的动乱年代,“寒门贵子”基本都不大可能成批出现,每一个个例都是不可复制的个体现象。

而即使动乱年代可以涌现一大批,可能也是以坑了另外一大批“寒门”为代价的。

毕竟每逢乱世,寒门更加缺乏生存的基本条件。

@jametong 说这个话题“大家都是从个体的经验来推导, 也即基于归纳法, 这本身就不是科学的. 科学是基于证伪的, 而不是基于证实的”,我表示同意。

要想对这个问题做实证研究,有一定的难度。

我尝试去找了一下数据,几篇文章中提到的清华北大农村籍学生比例一直在持续下滑,但具体的数据没有找到,如果有人能够提供这个数据,则不胜感谢。

所以,在这里我只是尝试来表达一下对这个问题的一点,并不是想要证明谁对谁错。

对错是简单粗暴的二元理论,观点则可以百花齐放,不是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