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分析评价

合集下载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

但是,长期以来,农作物秸秆焚烧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减少农村空气污染和提高土壤肥力,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政策,并推出了多种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和方法。

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加强了农作物秸秆禁烧的力度。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有效禁止秸秆焚烧的县市占比已经从2013年的59%提高到了2019年的85%以上。

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推广利用秸秆的新技术和方法,创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根据2019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发布的《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报告》显示,全国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些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产业链。

比如,我国吉林省吉林市开发出了将秸秆进行微波等加工技术的烘干和热能利用,生产出曲面饮料、香芋绿豆汤、花生汤等多种饮品;陕西省商洛市让秸秆变废为宝,通过微生物法生产出秸秆堆肥,使得秸秆的营养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此外,农作物秸秆还可以用于生物质能源领域。

例如,河南省平顶山市开展了大规模秸秆发电项目,并成功实现并网发电,每年可增加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而位于四川省的广汉市,则通过农作物秸秆热解技术生产出木质油和各类生物炭。

总体来看,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推动下,秸秆综合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与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相比,现有的秸秆综合利用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部分农民依然存在无意识的焚烧秸秆行为,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仍然存在。

其次,当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产品还以低端为主,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仍然需要持续研发。

最后,政策和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面对这些问题,秸秆综合利用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惩违法焚烧行为;企业则需要在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更优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品;农民应该支持政府和企业的政策,积极配合政策的推行和执行,并且将秸秆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加以合理利用。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秸秆是农作物收割后的剩余部分,过去大多数农民会选择将秸秆直接焚烧,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还浪费了宝贵的农业资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纷纷出台了秸秆禁烧的措施,并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

本文将就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的出台为解决秸秆污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秸秆禁烧政策是在国家层面出台的,旨在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大,各地农村地区的秸秆焚烧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目前,大多数地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秸秆禁烧管理体系,并对违规焚烧进行了严格的处罚。

这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完善,秸秆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秸秆还田、生物质能源利用、秸秆深加工等多种途径,秸秆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为农业生产和能源领域提供了新的资源来源。

秸秆还田特别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改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尽管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得到了有效执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尚不完善,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导致秸秆资源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利用。

其次是农民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和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地区农民仍然存在焚烧秸秆的习惯,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和科技投入。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还需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到秸秆综合利用中来,通过补贴和奖励等方式激励农民参与秸秆综合利用。

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式

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式

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式一、引言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重要副产品,具有丰富的养分资源。

合理利用秸秆可以提高农田肥力、减少环境污染,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的现状及可能的利用方式。

二、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现状1. 农作物秸秆产量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

据统计,中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约为10亿吨左右,其中包括稻谷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其他杂粮秸秆等。

2. 秸秆养分含量农作物秸秆的养分含量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根据研究,养分含量与不同农作物的秸秆种类有所差异,但大致可以认为秸秆中脱落的养分约占农作物全生长期脱落养分的30%。

3. 秸秆处理方式目前,中国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露天焚烧、还田、堆肥和工业利用等。

其中,露天焚烧是一种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但由于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近年来已逐渐受到限制和取缔。

还田是将秸秆还入田地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但操作难度较大。

堆肥是将秸秆与其他有机废弃物一起进行堆肥处理,以获得有机肥料。

工业利用则包括将秸秆转化为饲料、生物质能源等。

三、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利用方式针对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的现状,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利用方式。

1. 生物质能源生产秸秆可以被有效地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燃料、生物气体和生物质颗粒等。

通过采用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可以将秸秆中的有机物提取出来,用于发电、取暖等用途,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2. 有机肥料制造将秸秆与其他有机物一起进行堆肥处理,可以制成高效有机肥料,用于农作物的生长。

通过还田的方式,将秸秆中的养分循环利用,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降低土壤污染和环境风险。

3. 畜禽饲料生产秸秆可以通过酸碱处理、发酵等技术转化为饲料,适用于牛、羊、猪等畜禽的饲养。

这不仅可以解决饲料短缺的问题,还能增加养殖业的收益,推动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共3篇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共3篇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共3篇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1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秸秆资源是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农村地区是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区域,秸秆的数量庞大,远远超过城市地区。

然而,目前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率还较低,未得到充分利用。

本文将从我国秸秆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秸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我国秸秆资源分布秸秆是农作物垄断的茎、叶、壳等部分,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我国的农作物主要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等,其中秸秆资源的主要来源是粮食作物。

据统计,我国年均秸秆产量达到15亿吨左右,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

我国秸秆资源的分布情况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北方地区的秸秆产量较高,其中以东北地区最为突出,主要由于该地区种植大量粮食作物和玉米。

南方地区的秸秆产量相对较低,主要由于该地区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而水稻的秸秆品质较差。

此外,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农业发展滞后,秸秆产量也相对较低。

二、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状况目前,我国的秸秆资源主要用于畜牧业饲料、农业废物处理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其中,畜牧业饲料是秸秆利用的主要途径,占用了秸秆资源的大部分。

农业废物处理主要是指秸秆的堆肥利用,堆肥除了能够减少秸秆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土地肥力和土壤结构。

另外,秸秆能够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如秸秆能够用于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纸浆和木质板材等,还可以作为蘑菇、食用菌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的状况还不够理想。

一方面,我们在利用秸秆时存在某些技术难题,如秸秆的使用效率不高、质量参差不齐、分离难度大等。

另一方面,农民对秸秆资源的利用意识不足、没有秸秆资源利用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给秸秆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带来阻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秸秆资源的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加利用率,既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

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

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和评估中国秸秆资源的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副产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环境价值。

然而,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利用这些资源,以实现其经济价值并减少环境污染,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文章首先对中国秸秆资源的总量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分析了不同类型秸秆的产生量和地理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秸秆的收集、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评估了可收集利用量的潜力和限制因素。

同时,文章还对不同秸秆的理化性质和用途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续的适宜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适宜性评价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秸秆资源的用途、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文章对各类秸秆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这不仅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选择和利用秸秆资源,也为政策制定者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决策支持和研究参考。

文章提出了促进秸秆资源有效利用的政策建议和技术创新方向。

这包括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强秸秆资源市场的监管和规范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推动中国秸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中国秸秆资源概况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秸秆资源的产生量巨大。

秸秆主要来源于农作物收获后的剩余部分,包括稻谷、小麦、玉米、棉花、油料作物、薯类、豆类、麻类、糖料作物、烟草、水果、蔬菜等各类农作物。

这些农作物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废弃物,构成了中国秸秆资源的主要部分。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秸秆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高效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得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相应的秸秆产生量也在增加;另一方面,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一些传统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而一些新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这也导致了秸秆资源种类的变化。

中国秸秆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由于各地的气候、土壤、种植结构等条件的不同,各地的秸秆资源种类和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首先,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的实施,对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类废弃物
的燃烧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PM2.5、CO、NOx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们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我国加强了对农作物秸秆的管理,明确了禁烧政策,严
格监管燃烧行为,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其次,秸秆综合利用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政府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
用技术,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采用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

通过技术手段,将秸秆转化成有
机肥、生物质燃料等物质,实现循环利用。

通过资源节约和环保效益,我们不但可以满足
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践意义非常重大,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然而,由于资源的短缺和不足的产能,很难满足市场对农产
品的需求。

因此,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起来,可以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产能,创造更多
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总的来说,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政策是中国环保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之一。

在政府和民众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可以落实这一政策,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
地结合起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作物秸秆禁烧已成为一种社会责任。

秸秆禁烧是指禁止农民将废弃的秸秆进行焚烧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空气质量的恶化,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

当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仍存在困难和不足,需要加强能够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和政策。

一、秸秆禁烧政策的实施情况自2015年起,我国秸秆禁烧政策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环保部等政府部门连续发布秸秆禁烧通知,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的普及和宣传。

政策要求各地区采取相应措施,组织合理利用废弃秸秆,督查秸秆禁烧情况,对违法焚烧者进行惩罚。

但目前秸秆禁烧存在一些问题,如督查力度不足、对符合条件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缺乏有效支持等,需要加强政策监管。

虽然政策还需要完善,但是秸秆禁烧的意义和效果已经逐渐被各地区人民认识到。

秸秆综合利用是指利用农作物废弃物进行能源化、有机肥料化等方面的工作。

对于农村社区,秸秆综合利用能够解决能源和肥料欠缺等问题,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同时保护环境。

当前,秸秆综合利用仍存在不足和挑战,如需求量不足、技术难题等。

但是,已经有不少秸秆综合利用的成功案例,如将秸秆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堆肥、蘑菇菌种等,为当地环境和经济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前景目前,秸秆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领域之一。

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逐步完善政策和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能力和效益,给予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减税、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

对于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来说,需要加快技术革新和创新意识,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实现高效利用并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同时,政府需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总之,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保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合作。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政策逐渐得到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秸秆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的政策背景、现状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政策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秸秆数量也逐渐增加。

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是焚烧,但这种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的政策,推动秸秆的综合利用。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并加大对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

此后,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压块、还田、发电等方式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推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政策落实情况良好。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稻谷秸秆禁烧率已经达到95%以上,小麦秸秆禁烧率也超过90%。

秸秆的综合利用方式日益多样化,有的农户采用打包压块,制作秸秆板材或燃料颗粒;有的用于菌种、有机肥等生产;还有的通过生物质发电等方式实现资源化利用。

与此各地还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的深加工利用方式,推动农村生产要素向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地区集聚,形成一批农作物秸秆的深加工利用企业。

这些企业可通过对秸秆进行发酵、压块、预处理、转化等多种环节的深加工,生产生物质燃料、生物基化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全程利用和价值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秸秆的纤维含量高、难以降解,生物质资源利用要求不低,因此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高。

目前,一些地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设备投入不足,导致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偏低。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技术评价报告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技术评价报告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技术评价报告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技术评价报告1. 引言秸秆是农作物生长阶段产生的废弃物,常被直接焚烧或堆肥处理。

然而,随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对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报告对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调查与技术评价,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针对某县的小麦、玉米和稻谷三种常见农作物的秸秆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采样和相关数据收集的方式,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3. 调查结果3.1 秸秆产量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小麦的秸秆产量为XX吨,玉米的秸秆产量为XX吨,稻谷的秸秆产量为XX吨。

总体来说,三种作物的秸秆产量呈上升趋势。

3.2 秸秆利用方式目前,调查地区的秸秆主要通过焚烧和堆肥处理。

约有55%的农民选择将秸秆焚烧作为主要处理方式,而仅有10%的农民选择将秸秆堆肥。

其中,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3.3 秸秆资源利用技术评价为了准确评价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利用技术,我们对几种常见的技术进行了评价。

3.3.1 生物质燃烧发电生物质燃烧发电技术使用秸秆作为燃料,通过燃烧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这种技术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减少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

然而,该技术存在设备投资高、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3.3.2 秸秆颗粒燃料将秸秆经过粉碎、干燥、压缩等工艺处理后制备成颗粒燃料,可用于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这种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无害排放、方便运输等优点,但生产成本较高,需要解决设备更新和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等问题。

3.3.3 秸秆生物制品通过对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制备出纸浆、生物醇、生物气等生物制品。

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利用效率,但需要解决废水处理、绿色化学品使用等环境问题。

4. 技术评价及建议综合评价各种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结合调查结果,建议在本地区推广秸秆颗粒燃料技术和秸秆生物制品技术。

辽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_梅晓岩(优选)word资料

辽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_梅晓岩(优选)word资料

辽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_梅晓岩(优选)word资料·97·引言目前 , 因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自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以来 , 辽宁省成为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最强劲的地区 , 辽宁的能源消费总量跃居全国各省的第 5位 , 能源对外依存度达到 55.7%。

历史上形成的以原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高能耗的产业结构也使辽宁的能源需求形式和减排降耗形势十分严峻 [1]。

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很难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改变 ,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 , 辽宁的节能减排的压力仍将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2]。

因此 , 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 , 有计划地利用农作物秸秆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 , 对优化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 ,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和安全性 , 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发达的国家城市化、工业化历程表明 , 在工业化初、辽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梅晓岩 1, 武敬岩 2, 刘荣厚 1(1.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生物质能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200240; 2. 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 , 辽宁沈阳 110016摘要 :对辽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进行了定量评价 , 结果表明 , 辽宁省每年农作物秸秆实物资源量为 3195.8万 t , 其中 , 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量达 1300万 t , 折合标准煤 680万 t ; 单位土地面积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量为91t/km2, 其中 , 铁岭、沈阳、锦州分别为 184, 164, 132t/km2, 具有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资源优势。

在此基础上 , 分析了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状况 , 指出多种利用形式并存应是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生物质能 ; 秸秆 ; 资源量中图分类号 :TK6; S216.2文献标志码 :C文章编号 :1671-5292(2021 06-0097-04Evaluation and energy utilization analysis on the crop stalkresource in Liaoning ProvinceMEI Xiao-yan 1, WU Jing-yan 2, LIU Rong-hou 1(1.Biomass Ener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re,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 China ; 2.Bureau of Shenya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110016, China收稿日期 :2021-07-06。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和利用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上,农作物秸秆通常被简单的焚烧处理,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促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禁止农作物秸秆的焚烧行为,并鼓励农民将秸秆进行综合利用。

本文将从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的推行情况、秸秆综合利用的形式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的推行情况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各地纷纷出台了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的政策。

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强调农作物秸秆的禁烧重要性,并对违规焚烧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了对农作物秸秆禁烧的管理体系。

在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各地农村地区的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得到了明显的遏制。

农民们逐渐意识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重要性,对禁止焚烧的政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支持。

二、秸秆综合利用的形式和效果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秸秆还田、秸秆堆肥、秸秆发酵等。

秸秆还田是一种最为常见和有效的利用方式。

农民可以将秸秆还田到田间,通过翻耕深埋或者切碎还田的方式,将秸秆中的养分和有机质还给土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为下一季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农民还可以将农作物秸秆进行堆肥,通过发酵堆肥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再次利用于农作物生产过程中。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还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秸秆综合利用的效果也得到了实践的验证,一些地区通过秸秆还田等方式,取得了农业生产上的明显成效。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由于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流失,农民在收获农作物后,秸秆处理的工作面临较大的压力,很多农户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技术手段进行秸秆的综合利用,使得大量的秸秆无人处理直接丢弃或焚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一、主要废弃物可利用性对比秸秆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富含热能和碳、氮、磷、钾、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比其他废弃物,例如厨余垃圾、排泄物、废塑料等,秸秆的分布更加集中,涉及商务对象更少,有助于保持供应的稳定性。

秸秆资源化再利用是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实践中仍然存在技术、政策、产业化等层面的各种瓶颈,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是解决问题之根本。

二、中国秸秆综合利用政策背景秸秆高值化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是中国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国家和地方政策陆续出台将加速秸秆产业化进程。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中的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提出: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

秸秆作为农村重要的固废资源,行动中提到要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禁烧管控。

通过政策鼓励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以乡镇、村、企业或经纪人为主体建设秸秆收储站,并对秸秆农机、秸秆三贮一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能源化、收储中心建设等提供补助,也为秸秆的利用的推进提供了动力。

三、中国秸秆资源量我国是全球重要的农业大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其他农副产品产量常年保持全球领先水平。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高度重视下,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除2018年由于自然灾害、种植结构调整导致轻微减产外,其余年份均增产,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的“十六连增”,粮食总产量从2013年的63048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66949万吨,净增3901万吨。

从我国主要粮食产量来看,2020年玉米产量26066.52万吨,同比下降0.04%,稻谷产量21185.96万吨,同比增长1.07%,小麦产量13425.38万吨,同比增长0.49%,薯类产量2987.41万吨,同比增长3.63%,豆类产量2287.46万吨,同比增长7.3%。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问题一直是农村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秸秆禁烧政策的出台旨在解决秸秆焚烧给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增加农民收入。

一、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的实施自2014年起,中国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

根据国家要求,各地区要积极推行秸秆综合利用,禁止露天烧秸秆。

农民违规焚烧秸秆将面临处罚和罚款。

二、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1. 秸秆还田利用为了减少烟雾污染和土壤质量的提高,农民越来越多地将秸秆还田。

大量研究表明,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

2. 秸秆畜牧饲料利用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畜牧饲料,不仅能降低养殖成本,还能提高动物的饲养效果。

秸秆作为饲料具有一定的纤维素和能量,可以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

通过生物质发电技术,将秸秆转化为能源,可以解决能源紧缺问题。

这种技术可以同时减少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将秸秆变废为宝。

4. 秸秆制造生物炭秸秆经过生物质炭化,可以生产出生物炭。

生物炭是一种高效的土壤改良剂,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还具有净化土壤和空气的作用。

5. 秸秆制造纸浆和纸张通过将秸秆进行纤维提取和纸浆制作,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纸张。

秸秆纸张具有环保、可降解和廉价的特点,可以替代一部分木浆纸张的使用。

三、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的不完善。

农村地区缺乏先进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限制了秸秆的加工和利用。

2. 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成本相对较高,农民缺乏经济激励,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不高。

3.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不完善。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采集、加工和销售等,现阶段的产业链比较薄弱,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1. 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

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制定更加细化和具体的政策措施。

中国油菜秸秆资源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评价

中国油菜秸秆资源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评价

中国油菜秸秆资源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评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能源消耗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同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寻找可再生能源以替代传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趋势。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而中国油菜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基于相关研究资料,将中国油菜秸秆资源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进行评价。

一、中国油菜秸秆资源概况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籽的出产量、油脂产量以及种植面积均居世界前列。

而油菜秸秆作为油菜的副产品,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一些农村地区利用油菜秸秆作为燃料进行生活和生产所需。

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油菜的种植量非常大,在这些地区,秸秆资源也非常丰富。

然而,由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导致油菜秸秆的利用率较低,大部分秸秆被直接焚烧或者甚至是遗弃,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二、中国油菜秸秆资源的生物质能源利用状况中国油菜秸秆的生物质利用主要包括直接烧化、压缩制成球状饲料、硬质燃料制备、生物质气化发电等方式。

其中,直接烧化和压缩制成球状饲料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两种利用方式。

然而,在烧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尘和其他有害物质对空气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充分利用。

而硬质燃料制备和生物质气化发电是比较成熟的新型生物质能源利用方式。

其中,硬质燃料的生产技术比较简单成熟,油菜秸秆可以通过先制成小块,在进行热压成型、碳化等工序,加工成硬质燃料。

而生物质气化发电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通过热化学反应将生物质转化为可燃气体,经洁净燃烧后产生电能。

三、中国油菜秸秆资源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评价1、资源总量评价中国油菜作为一个主要的产油作物,其种植面积目前已经达到了2451.7万公顷左右,而油菜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产量高,短熟期,一年能够种植两次,在中国南方地区,油菜生长快速,种植规模较大,秸秆资源也较为丰富。

《2024年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范文

《2024年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范文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秸秆资源日益增多,对农业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作为一种天然可再生资源,秸秆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够减轻环境污染压力,还能够增加农业经济的产值和经济效益。

因此,开展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秸秆资源的现状评价(一)资源概况秸秆是一种生物质能源,是指在农业收割后遗留的农作物的副产品。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极为丰富,且具有较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价值。

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大部分农民缺乏科学的利用秸秆的技术和方法,导致了大量秸秆被焚烧或丢弃,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资源分布与特点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种植制度等因素,秸秆的产量和质量也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的秸秆产量较高,但质量较差;南方地区秸秆的质量较好。

不同的秸秆在形态、组成和理化性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评价和利用上应加以区别。

(三)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对秸秆的利用水平不高,多采用简单的物理加工方法或者低级的利用方式。

虽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技术落后、资金不足、农民意识不强等。

三、秸秆资源的利用途径(一)直接利用直接利用是秸秆利用的最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作为饲料、燃料和覆盖物等。

在饲料方面,通过生物发酵、微生物降解等技术处理后可作为动物的饲料来源;在燃料方面,秸秆可以替代部分煤炭进行生物质发电;在覆盖物方面,可用于土地保护、改良土壤等。

(二)工业化利用工业化利用是指通过现代工业技术手段对秸秆进行深度加工,形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使用价值的产品。

例如秸秆生产炭材料、制浆造纸、制造人造板等,能够增加农业经济附加值和产品的多样性。

四、秸秆资源利用的技术与方法(一)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当前秸秆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分析评价

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分析评价

1
秸秆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6,7],建立了秸秆资 源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资源量、人均秸秆占有量、 资源密度等评价指标。 1.1 秸秆资源量 1.1.1 理论资源量 理论资源量是指某一区域秸秆的年总产量,表明理 论上该地区每年最大可能生产的秸秆资源量。一般根据 农作物产量和草谷比,来大致估算,即:
0



P
P
i i 1
n
i
(1)
农作物秸秆是生物质能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 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但由于秸秆资 源分布比较分散、统计起来比较困难,目前对其分析多 数是建立在统计资料基础上,缺乏系统的研究[1-5]。此外, 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不同的秸秆资源评价工作缺 乏可比性。由于秸秆资源总量、品种和分布不清,利用 现状不明,影响了国家政策的出台。本文拟通过深入系 统的研究,建立秸秆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对秸秆进行全 面、科学的评价,以获得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 种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等,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Table 2
分 区 东北区 华北区 黄土高原区 长江中下游区 华南区 西南区 蒙新区 青藏区
表 2 中国秸秆资源区划 Division of crop straw resource in China
区域范围 黑龙江、吉林、辽宁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 山西、陕西、甘肃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内蒙古、宁夏、新疆 青海、西藏
3.4
秸秆可收集资源量 2006 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39.3%, 小麦机收水平达到 76%, 稻谷机收水平达到 34%; 玉米、 大豆、棉花、甘蔗、油菜、马铃薯等作物及牧草生产机 械化取得了新进展[16]。笔者在中国农作物主产区对机械 收获和人工收获的留茬高度进行了调查,结合秸秆还田 等研究文献所提供的秸秆残留量等相关信息,推算秸秆 的收集系数,具体见表 3。

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及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及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及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中国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以及综合利用现状。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副产物,其产量巨大,且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经济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农作物秸秆的产量情况。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年统计数据,揭示农作物秸秆产量的变化趋势和地区分布特点。

同时,还将探讨影响农作物秸秆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农业种植结构、农作物生长状况、气候条件等。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

这包括秸秆的直接利用、间接利用以及生物质能利用等方面。

通过对各种利用方式的详细梳理和评价,评估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水平和潜力。

还将探讨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技术瓶颈、市场机制不完善、政策支持不足等。

本文将提出促进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这包括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等方面。

通过实施这些对策和建议,有望推动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事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分析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植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因此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数量也相当可观。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提升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中国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门发布的数据,中国每年的农作物秸秆产量已经超过了8亿吨,占全球秸秆产量的近四分之一。

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反映出中国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丰富性。

其中,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秸秆产量占据了总量的绝大部分,而棉花、油料作物、薯类等其他作物的秸秆产量也不容忽视。

地域分布上,中国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等农业主产区。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常常是一种被忽视的资源,甚至经常被焚烧处理,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禁止农作物秸秆的焚烧,鼓励农民进行秸秆的综合利用。

本文将对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

一、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的实施情况为了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禁止农民将秸秆焚烧处理。

在中国,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规定农作物秸秆不得焚烧,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进行秸秆的综合利用。

在政策的推动下,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地区的秸秆焚烧现象明显减少。

部分地区政府还联合农业部门开展了秸秆禁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综合利用秸秆的意识。

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虽然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由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的产量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秸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农作物秸秆的性质及用途有限,农民在进行综合利用时往往面临技术和市场的瓶颈,导致秸秆处理不当,浪费了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目前的情况下,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堆肥、饲料等方式,这一方面不能有效地解决秸秆的大量产生问题,另一方面也无法将秸秆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挥。

需要研究和推广新技术,如生物质能源、秸秆纤维板材等,拓展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领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利用途径。

尽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需求不断增加,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更好的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4 卷 第 12 期 2008 年 12 月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Vol.24 No.12 Dec. 2008
291
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分析评价
崔 明,赵立欣,田宜水※,孟海波,孙丽英,张艳丽,王 飞,李冰峰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125) 摘 要:该文应用不同的秸秆资源评价指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价。 结果表明,2006 年全国 5 种主要农作物秸秆的理论资源量为 4.33 亿 t。其中,可能源化利用资源量约 1.76 亿 t,呈“两 高两低”的分布特点,即人均资源量“北高南低” 、单位播种面积资源量“东高西低” 。依据各区的秸秆资源分布特点, 可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开发利用区(东北区、蒙新区和华北区) 、适度开发利用区(西南区、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南区) 、限 制开发利用区(黄土高原区和青藏区) ,建议对各区采取不同的开发利用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生物质能,资源评价 中图分类号:TK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08)-12-0291-06 崔 明,赵立欣,田宜水,等. 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分析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2):291 -296. Cui Ming, Zhao Lixin, Tian Yishui, et 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energy utilization of main crop straw resources in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24(12):291-29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4
秸秆可收集资源量 2006 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39.3%, 小麦机收水平达到 76%, 稻谷机收水平达到 34%; 玉米、 大豆、棉花、甘蔗、油菜、马铃薯等作物及牧草生产机 械化取得了新进展[16]。笔者在中国农作物主产区对机械 收获和人工收获的留茬高度进行了调查,结合秸秆还田 等研究文献所提供的秸秆残留量等相关信息,推算秸秆 的收集系数,具体见表 3。
研究对象 中国农作物种植生态区多样而复杂,农作物种类多, 粮食作物以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大豆等为主,其 中又以稻谷、小麦、玉米分布最广,产量最多。因此, 本文选择稻谷、小麦和玉米等进行评价。在经济作物中,
292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年
棉花和油菜籽的种植区域相对集中,秸秆可规模化利用, 因此也作为评价对象。 2.2 研究方法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并不平衡,种 植制度和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这对秸秆的利用方式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时间和人员有限,本文采取文献 分析和典型地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2.2.1 文献分析 本文所分析的文献主要来源于: (1 )统计年鉴,包 括《中国统计年鉴》 、 《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 《中国农业 机械化年鉴》 、 《中国饲料年鉴》和《中国造纸年鉴》等; (2)年度报告,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农业发展报告》 、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等; ( 3) 发展规划, 包括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五年规划》 、 《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 年) 》 、 《可再生能 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等; (4)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论文等。 2.2.2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采用了座谈和入户调查等方式。其中,选 择所调查乡镇和村时,考虑了经济(发达、较发达、不 发达) 、农民收入(高、中、低) 、是否具有典型性等因 素。 1 )座谈:分县、乡(镇) 、村三级进行。 (1 )县级 座谈:参与的部门包括农技推广、土肥、畜牧和农村能 源等部门,通过了解所调查县的整体情况,选出典型调 查乡镇; (2 )镇级座谈:了解所选乡镇的整体情况,并 在每个乡镇挑选至少 2 个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村; (3)村 级座谈:了解所选村的整体情况,根据情况选择不少于 15 户农户进行调查。 2)入户调查:调查农户基本情况、农作物生产情况、 秸秆利用情况、生活用能情况等。 2.3 调查过程 根据中国农业区划和不同农作物主产区和品种特 点,分别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 等区域选择了黑龙江省双城县和肇东县、吉林省农安县、 河北省藁城县和大名县、山东省栖霞市、河南省滑县、 湖南省湘阴县和双峰县、江苏省金湖县和高邮县、四川 省金堂县和双流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青海省 门源县等 15 个县进行调研, 在 2007 年 6 月-11 月期间, 总计调查了 264 个乡镇和 107 个村,回收有效调查问卷 2061 份。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
P
i i 1
n
i
(1)
农作物秸秆是生物质能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 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但由于秸秆资 源分布比较分散、统计起来比较困难,目前对其分析多 数是建立在统计资料基础上,缺乏系统的研究[1-5]。此外, 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不同的秸秆资源评价工作缺 乏可比性。由于秸秆资源总量、品种和分布不清,利用 现状不明,影响了国家政策的出台。本文拟通过深入系 统的研究,建立秸秆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对秸秆进行全 面、科学的评价,以获得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 种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等,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2
中国作物的收获 包括地下部分重 1.77 1.269 1.323 2.985 1.613 指数,1990 年[12] 量 中国生物质资源 可获得性评价, 1.366 1998 年[13] 秸秆合理利用途 径研究报告, 1999 1.28 年 秸秆直接燃烧供 热发电项目资源 可供应调研和相 关问题的研究, 2005 年[14] 2.0 0.623 2.0 (油料) 3.0 未注明含水量 未注明含水量, 3.13 按全国按省市区 加权平均值计
3
4
0.95
1.24
2.11
5
0.73
0.90
0.78
1.29
3.53 风干后实测
6
本研究,2007 年 0.73
1.25
0.68
1.01
5.51
实测,含水量按 15%计
3.2
3
3.1
结果与讨论
草谷比的测定 由于各地区的土壤、气候以及耕作制度的不同,不 同地区同一作物草谷比可能不相同;同一作物的不同品 种,以及不同种植类型,其草谷比也不相同;同一地区 同种作物,其丰、平、歉年的草谷比也有差异。为了准 确评估某地区秸秆资源量,并指导全国秸秆资源评价, 笔者分别对河南省、湖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海 省和吉林省典型调研点的稻谷、小麦、玉米、棉花和油

收稿日期:2008-07-07
修订日期:2008-09-18
式中 P——某一地区秸秆的理论资源量,万 t;Pi —— 某一地区某种农作物的年产量, 万 t; i——农作物的编号, i=1,2,…,n;λ ——某一地区第 i 种农作物秸秆的草谷 i 比,需注明含水量。 1.1.2 可收集资源量 在农作物收获过程中,许多农产品需要留茬收割; 在秸秆收集以及运输过程中,会发生枝叶脱落现象。可 收集资源量是指某一区域通过现有收集方式可供实际利 用的最大秸秆数量,可通过理论资源量乘收集系数来确 定。 1.1.3 可能源化利用资源量 秸秆除了能源用途外,也可用作肥料、饲料、食用 菌基料及工业原料。因此,评价可供能源利用的资源量 时, 除了扣除为保证土壤肥力秸秆还田外 (或过腹还田) , 还需要考虑当地秸秆资源现有的竞争性用途,实际可能 源化利用资源量为可收集资源量乘以可能源化利用系 数。 1.2 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 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是指某一区域人均秸秆资源占 有的数量。通常使用乡村人口总数。 1.3 秸秆资源密度 资源密度是指某一区域单位面积秸秆的资源数量。
Table 1
序号 1
表 1 不同参考文献秸秆的草谷比 Residue factors of straw in various references
小麦 玉米 稻谷 油菜 1.2 0.9 1.5 棉花 备注
数据来源
《农业技术经济 手册(修订本) 》 , 1.1 1993 年[11]
秸秆按晾晒干重 3.4 计,含水量一般 在 6%~15%
基金项目: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资源调查与评 价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崔 明(1955-) ,男,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业资源区划和农业
2
2.1
研究对象、方法与过程
经济贸易管理和技术研究工作。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 41 号 农业部规划 设计研究院,100125 ※通讯作者:田宜水(1972-) ,男,辽宁阜新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 节能与生物质能政策、资源和技术研究等项工作。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 41 号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100125。Email: yishuit@
1
秸秆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6,7],建立了秸秆资 源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资源量、人均秸秆占有量、 资源密度等评价指标。 1.1 秸秆资源量 1.1.1 理论资源量 理论资源量是指某一区域秸秆的年总产量,表明理 论上该地区每年最大可能生产的秸秆资源量。一般根据 农作物产量和草谷比,来大致估算,即:
秸秆理论资源量 依据保守性原则,本文将采用所测草谷比数据对全 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进行估算。2006 年,全国小麦、玉米、 稻谷 、 油菜和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秸秆的理论资源量为 4.33 亿 t。其中,麦秸为 7600 万 t,玉米秸为 1.82 亿 t,稻草 为 1.25 亿 t,油菜秸为 1300 万 t,棉秆为 3700 万 t。 3.3 秸秆资源区域分布 中国幅员辽阔,跨越多个气候带,气候、地形、土 壤、作物品种十分复杂,人多地少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决定了耕作制度的集约性与复杂性,导致了各地区秸秆 的种类复杂和产量多寡。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 衡,秸秆的利用方式也不相同。考虑到秸秆的数量、类 型及其分布与作物产量、种类及其分布基本一致。本文 依据中国耕作制度区划[15]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并保持省界完整性,将全国分为八大区域(不含香港、 澳门和台湾) ,见表 2。 在八大区域中,华北区、长江中下游区的秸秆资源 最为丰富,其理论资源量分别为 1.21 亿 t 和 1.07 亿 t,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