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坐标法测碎部点

合集下载

碎部测量-传统测图法

碎部测量-传统测图法

2、绘制坐标格网
• 为了准确将控制点展绘在原图上,必 须先在图纸上精确绘制10cm10cm 的坐标格网。 专用工具:直角坐标展点仪、格网尺 等。 使用精确直尺: 按对角线法绘制
直尺对角线法绘制方格网
C D
A
B
直尺对角线法绘制方格网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1000
500
600
(2)距离交会法
• 距离交会法是测量两已知点到碎部点 的距离来确定来确定碎部点位置的一 种方法。 • 当碎部点到已知点(困难地区也可以 为已测的碎部点)的距离不超过一尺 段,地势比较平坦且便于量距时,可 采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测绘碎部点。如 城市大比例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时, 常采用这种方法。
8.5 大比例尺地面模拟法测图
700
800
900
1、10cm方格边 长误差不超过 0.2mm。 2、小方格对角线 长度误差不超过 0.3mm。 3、对角线各点应 在一条直线上, 偏离不大于 0.2mm。
2、绘制坐标格网
20cm×20cm
1、10cm方格边 长误差不超过 0.2mm。 2、小方格对角线 长度误差不超过 0.3mm。 3、对角线各点应 在一条直线上, 偏离不大于 0.2mm。
⊙ T51-1 35.789
3、展绘控制点(检查)
二、经纬仪测绘法原理
——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
已知:A、B
测绘:房屋
b
测点P D 后视B H
b p a
工作:
A 、B==>a 、b ? 观测:b、D、H ? P ==> p ?
测站A
经纬仪测绘法原理
——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
1、安置仪器: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控制点)上,量取 仪器高i,填入记录手簿,绘图板安置在测站旁。 2、定向:后视另一控制点,使 水平度盘读数为00º0000。 —极轴方向 3、立尺:由立尺员选定立尺点, 将水准尺竖立在地物、地貌特征 点上。

大比例尺数字化侧图中碎部点测量方法正文

大比例尺数字化侧图中碎部点测量方法正文

第1章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流程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就是将采集的有关地物和地貌的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接口传给计算机处理,从而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可以根据需要由计算机的图形输出设备绘出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地图。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流程;数字测图有3个基本过程。

1数据采集 2数据处理 3图形输出。

1.1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即图根控制测量和碎部点采集。

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的目的是在高级地形控制的基础上再加密一些直接供测图使用的控制点,以满足用于地物地貌的测站点的需要。

如果采用全站仪,测站点到特征点的距离在500米内也能保证测量精度。

一般以在500米以内的碎部点为原则,选择通视条件好的地方,图根点可稀松些:地物密集、通视困难的地方,图根点可密些。

控制测量主要使用导线测量。

观测结果自动或手工输入电子设备。

用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各项限应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如果有不符合的情况,应该进行补测。

碎部点采集:全站仪由于有自动记录功能,野外数据采集的速度较快。

测量人员根据事先的分工各负其职。

数字测图要求测定所有碎部点的坐标及记录碎部点的绘图信息,并记录在全站仪的内存中,而后传送到计算机,并利用计算机辅助成图。

野外测量采集数据时应注意的问题(1)观测员、绘图员、记录员、跑尺员应认真执行数据采集规程。

(2)数据采集操作人员应相互配合好,保持观测数据与草图的统一。

(3)测图单元的划分,尽量以自然分界为界,如河流、道路等等,以便于地形图的施测,也减少接边问题。

(4)跑尺员跑点要到位,并尽可能有序。

同一类地物(貌)应先测,以避免给内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方便测站上观测人员的数字及字母输入。

当然,根据实地的实际情况,可灵活运用。

(5)测地物的拐弯处时,应视其曲率的变化适当加密站点。

测等高线时,除了测量特性线外,还应尽量多测一些地形点,以满足计算机建模的需要,也能更加详尽地反映出原始地貌。

能够测量到的点尽量实测,尽量避免使用皮尺(钢尺)量取。

碎部点的测绘原理.

碎部点的测绘原理.

(四)地形图的等高距 等高距的选择与地面坡度有关,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的 高程应注至厘米(cm);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分米(dm)。
第二节
(一)极坐标法 (二)角度交会法 (三)距离(边长)原理及方法
一、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绘原理及方法
极坐标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
角度交会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
距离(边长)交会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 直角坐标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
二、碎部点的选择
地物和地貌特征点,亦即地物和地貌的方向转折点和坡度变化点。 (一)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地物特征点一般是选择地物轮廓线上的转折点、交叉点,河流和道路的 拐弯点,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二)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是地性线(亦称地貌结构线:它是地貌形态变化的 棱线,如山脊线、山谷线、倾斜变换线、方向变换线等,例如,山顶的最 高点,鞍部、山脊、山谷的地形变换点,山坡倾斜变换点,山脚地形变换 点处 。 (三)碎部点间和视距的最大长度 碎部点间距和视距的最大长度一般应符合表7-1的规定。

碎部测量的方法

碎部测量的方法

碎部测量的方法
一 碎部点的选择
1、定义: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

2、地物碎部点的选择:地物的轮廓线和边界线上的转折点或交叉点。

如:面状地物的棱角点和转角点 线状地物的交叉点 点状地物的中心点
3、地貌碎部点的选择:地性线上的坡度或方向变化点。

如:山脊线、山谷线、山腰线、山脚线和最大坡度线 注:地貌的表面都可以看作是由各种坡面组成。

二 碎部点位置测定的方法
1、平面位置测定原理:极坐标法 在A 点安置经纬仪,后视B 点
测量水平角β并量p 至A 的水平距离D 。

2、高程位置测定原理:三角高程测量 在极坐标法定平面位置的基础上用三角 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测定。

p A H H D tg i v α=+⋅+-
详细见下述。

3、观测方法
①在A 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并量取仪器高i ;
②盘左或盘右瞄准B 点,并使H 窗读数为0°00′00″; ③瞄准P 点水准尺,在H 窗读数为β; ④在水准尺上读取三丝读数;
⑤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在V 窗读取L 或R ; ⑥将观测数据记入《地形测量记录计算表》。

表如下所述。

测量学第14讲-碎部测量

测量学第14讲-碎部测量
一、极坐标法
3、2位置(棱镜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
x x p (S2 l2 ) cos 2
y y p (S2 l2 ) sin 2
4、3位置(棱镜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
l x x p S32 l32 cos( 3 arctan 3 ) S3 l3 2 2 y y p S3 l3 sin( 3 arctan ) S3
PJ PA
PA arctg
y A yP x A xP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三、量距法
5、直角坐标法(支距法)
碎部点M的坐标计算公式为
xM x A S AM cos
yM y A S AM sin
若J在AB左侧,则
AB
AB
xJ xM S MJ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s(
1.前方交会
AB AJ
sin sin( )
AJ
BJ BA
S AJ S AB
X J X A S AJ cos YJ YA S AJ sin
AJ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二、方向交会法
1.前方交会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1、0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
x x p S0 cos0 y y p S0 sin 0
2、1位置(棱镜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O点坐标)
x x p (S1 l1 ) cos1
y y p (s1 l1 ) sin 1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yJ yM S MJ sin(
若J在AB右侧,则

碎部点的测绘原理.

碎部点的测绘原理.

碎部点的测绘原理及方法
一、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绘原理及方法
极坐标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
角度交会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
距离(边长)交会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 直角坐标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
二、碎部点的选择
地物和地貌特征点,亦即地物和地貌的方向转折点和坡度变化点。 (一)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地物特征点一般是选择地物轮廓线上的转折点、交叉点,河流和道路的 拐弯点,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二)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是地性线(亦称地貌结构线:它是地貌形态变化的 棱线,如山脊线、山谷线、倾斜变换线、方向变换线等,例如,山顶的最 高点,鞍部、山脊、山谷的地形变换点,山坡倾斜变换点,山脚地形变换 点处 。 (三)碎部点间和视距的最大长度 碎部点间距和视距的最大长度一般应符合表7-1的规定。
第二节碎部点的测绘原理及方法一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绘原理及方法一极坐标法二角度交会法三距离边长交会法四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角度交会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距离边长交会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直角坐标法测绘碎部点示意图地物和地貌特征点亦即地物和地貌的方向转折点和坡度变化点
第二节
(一)极坐标法 (二)角度交会法 (三)距离(边长)交会法 (四)直角坐标法
(四)地形图的等高距 等高距的选择与地面坡度有关,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的 高程应注至厘米(cm);基本等高距大于0

三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专题培训课件

三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专题培训课件
测站定向后,观测测站点至碎部点的方向和斜距,并直接计 算碎部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NO
A
0
S0
x
P y
x xp S0x cos0 y yp S0y sin0
O O
O
4 / 18
极坐标法
1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
x xp S1 Sl01cos 01 y yp S1 Sl01sin 01
11 / 18
量距法
2偏距法:
SAJ
S2 AB
SB2J


arcsinSBJ SAB
3插点法:
J
S AJ

A) yJ yA SAJsi nA(B)
A
S1
J1
B
J2
S
S2
s(xBxA)2(yByA)2
x1 y1

xJ xM SMJco sA(B90) yJ yM SMJsi nA(B90)
16 / 18
本堂小结
J(x,y )
极坐标法(角度+距离)
S1S

S 2 x
A
y
S1
S2
B
方向交会法(角度+角度) 量距法(距离+距离)
方向距离交会法(角度+距离) 直角坐标法(距离+距离)
sin03


arctanl3 S3

x xp
S42
l2 4
cos4

arctSla44n
y yp
S42
l2 4
sin4

arctSla44n
5 / 18
极坐标法
距离 角度
6 / 18

碎部测量-传统测图法解读

碎部测量-传统测图法解读

二、 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 定方法
• 极坐标法 • 直角坐标法(或支距法) • 交会法
1、 极坐标法(最常用)
• 极坐标法是根据测站点上的一个 已知方向,测定已知方向与所求 点方向的角度和量测测站点至所 求点的距离,以确定所求点位置 的一种方法。 测图时,可按碎部 点坐标直接展绘在测图纸上,也 可根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图解 法将碎部点直接展绘在图纸上
2、绘制坐标格网
6520
8660
6420 8760
3、展绘控制点
• 首先确定该点所在的方格。 • 设A为图根点,坐标为xA=764.30, yA=566.15。
1000 B C 900
h a A
d
m b
800 D 700
k
c
n
600 E 5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3、展绘控制点
1、拼接 • 当测区范围大时,需分幅测绘。 • 由于测量误差和绘图误差的存在,相邻图幅在拼 接处不完全吻合。 • 利用聚脂薄膜的透明性,将相邻两幅图的坐标格 网线重叠,如果相邻处的地物地貌偏差不超过下 表规定的22倍时,取平均位置,改正相邻图幅 的地物地貌位置。
四、铅笔原图的绘制
1、地物的绘制:按图式符号表示。房屋轮 廓用直线连接,道路、河流的拐弯处要 逐点连成光滑曲线。不依比例描绘的地 物按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 2、地貌符号——等高线的勾绘:先用铅笔 轻轻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 内插求等高线通过点,再勾绘等高线。

前提:
等高线的内插与勾绘
当测点与碎部点之间的距离便于测量时,通 常采用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一种非常灵活 的也是最主要的测绘碎部点的方法。例如采 用经纬仪、平板仪测图时常采用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时,适用于通视良好的 开阔地区。碎部点的位置都是独立测定的, 因此不会产生误差积累。 值得一的是,由 于全站仪的普及,它也可用于测定碎部点, 这实际上也是极坐标法,不同的是它可以直 接测定并显示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极大提 高了碎部点的测量速度和精度,在大比例尺 数字测图中被广泛采用。

碎步测量

碎步测量

碎部测量一.概念碎步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碎部点:碎部测量中,地物的测绘实际上是地物平面形状的测绘,地物平面形状可用其轮廓点(交点和拐点)或中心点来表示,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的特征点(碎部点)。

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特征点碎部测量实质:测绘地物和地貌碎部点平面位置和高程。

碎部测量工作两个过程:一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二是利用地图符号在图上绘制各种地物和地貌。

碎部测图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等传统测图、地面数字测图及航空摄影测量等。

2.传统测图传统测图实质:即图解测图,通过测量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以手工方式描绘地物和地貌,具有测图周期长、精度低等缺点,主要适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测图。

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传统测图工作程序:①在收集资料和现场初步踏勘的基础上,拟定技术计划;②进行测区的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③进行测图前一系列准备工作,以保证测图工作顺利进行;④在测站点密度不够时要对测站点进行加密;⑤逐点完成碎部测图工作;⑥进行图边测图和野外接图;⑦组织检查和验收;⑧野外原图整饰及清绘等工作二.测图方法(一)传统测图1.准备工作:资料准备:包括收集测图规范、地形图图式、控制点成果以及任务书和技术计划书等。

仪器与工具准备:种类繁多,小物件较多,认真准备,以免遗漏,对测图仪器按规定进行检查、检验与校正,使其能满足测图要求。

图板准备:图纸的准备、绘制坐标格网和展绘控制点。

经纬仪测图所用图纸:一面打毛的聚酯薄膜,其厚度为0.07~0.1mm,并经过热定型处理。

具有伸缩性小、无色透明、不怕潮湿等优点,便于使用和保管。

测图前,要将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首先在图纸上精确绘制直角坐标格网,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10×10cm方格网。

坐标格网绘制可采用绘图仪、专用格网尺等工具进行。

坐标格网绘制好后,必须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方格网长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3mm;各小方格的顶点应在同一条对角线上,小方格的边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1mm;图廓边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2mm。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当J点在AB的 右侧时,则
xJ xM SMJ cos(TAB 90 )
yJ yM SMJ sin(TAB 90 )
3、方向交会法
(1) 前方交会
xJ xA S AJ cos AJ yJ y A S AJ sin AJ
式中:
yJ yA S AJ sin(TAB )
若J在AB右侧,则
xJ xA S AJ cos(TAB )
yJ yA S AJ sin(TAB )
4、量距法
(3) 插点法
JA
S1
S
J1
JB
S2
J2
S ( xB x A ) 2 ( y B y A ) 2
A
J


B
4、量距法
(1) 距离交会法
2 2 2 S AB S AJ S BJ cos 2 S AB S AJ
J
S AJ
TAJ
S BJ
2 2 2 S AB S AJ S BJ arccos 2 S AB S S AJ cos(TAB )
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讲 课 人:**
2015年8月1日
主要内容
极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 方向交会法
量距法 方向距离交会法
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
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特征点(碎部点)
地物特征点:轮廓点和中心点 地貌特征点:方向和坡度变化点 碎部测量的实质:测绘地物和地貌碎部点的平面位置 和高程。

7.1.1经纬仪极坐标法碎部测量测量学

7.1.1经纬仪极坐标法碎部测量测量学

二、碎部特征点选择
7
地 •貌 特2.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 征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点如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坡、山脚
等坡度变化及方向变化处。根据这些特征 点的高程勾绘等高线,地貌即可在图上表 示出来。
三、经纬仪极坐标法碎部测量 8
• 1.极坐标法 • 2.经纬仪极坐标法测图步骤 • 3.测图注意事项
一、碎部测量
5
• 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方法有极坐标法、 方向交会法等。
• 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熟悉如何选择碎部 点,二是学会利用经纬仪极坐标法进行碎 部测量。
二、碎部特征点选择
6
• 1.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 方向变化处,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 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 点等。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 似的地物形状。
3-1 极坐标法
9
• 极坐标法是通过测量测站到待定点的方向 和距离,也就是在控制点上测设一个角度 和一段距离,从而确定待定点的平面位置 的方法。
• 这里所指测站到待定点的方向,是通过该 方向与一个已知方向的夹角来确定的。
3-1 极坐标法
10
• 如图所示,A、B为地 面上两个已知控制点, 在地图上的相应点为 a、b。欲将房屋测绘 到图纸上,依次测取 AB方向到房屋的特 征点1,2,3,…的 夹角(顺时针角)和水 平距离。
• (2)瞄准另一控制点 B 进行定向,置水 平度盘读数为0°00′00″。
• (3)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 征点上。
3-2 经纬仪极坐标法测图步骤 15
• (4)观测员转动经纬仪照准部,瞄准标尺,读 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
• (5)绘图员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 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簿。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1、极坐标法
3
T2 P
1 S2
02 l2
4
(3) 2位置(棱镜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
x xp (S2 l2 ) • cosT2 y yp (S2 l2 ) • sin T2
1、极坐标法
T3 P
S3
3
l3
1 02
4
(4) 3位置(棱镜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
x xp
S32
l32
• cos(T3
J
S AJ TAJ
SBJ
S AB
A
TAB
B
若J在AB左侧,则 若J在AB右侧,则
xJ xA SAJ • cos(TAB )
yJ yA SAJ • sin(TAB )
xJ xA SAJ • cos(TAB ) yJ yA SAJ • sin(TAB )
4、量距法
(3) 插点法 JA
arctan l3 ) S3
y yp
S32
l32
• sin(T3
arctan l3 ) S3
1、极坐标法
T4 P
3
1 02
S4
l4
4
(5) 4位置(棱镜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
x xp y yp
S42
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 cos(T4
arctan
l4 S4
)
S42
l42
• sin(T4
arctan
当J点在AB的 右侧时,则
xJ xM SMJ • cos(TAB 90 )
yJ yM SMJ • sin(TAB 90 )
J MB
3、方向交会法
(1) 前方交会
xJ yJ

03测图控制测量 - 1全站仪三维导线布设和实施 碎部点测算原理与方法

03测图控制测量 - 1全站仪三维导线布设和实施  碎部点测算原理与方法

(式中,当i=1时,取“+”,当i=2时,取“—”) ②当偏心点位于目标点B的左或右边(B3、B4) 时, 偏心点至目标点的方向和偏心点至测站点Z的方 向应成直角
XB=XBi+⊿Di.cosαBiB YB=YBi+⊿Di.sinαBiB 式中,αBiB=αZO+Li±90° (当i=3时,取“+”,当i=4时,取“—” 注:当偏心距大于0.5m时,直角必须用直 角棱镜设定。
AZ AB
Zi ZA Li Zi
Li ZA
勘丈法
1.直角坐标法 2.距离交会法 3.距离直线交会法
4.直线内插法
5.直角折线法(微导线法) (1)定向微导线(2)无定向微导线 勘丈法指利用勘丈的距离及直线、直角的特性测算出待 定点的坐标。勘丈法对高程无效。
当所求点位于已知边的左侧时取“-”; 当所求点位于已知边的右侧时取“+”。 ②对于曲线部分,其坐标公式为:
xi xi R cos( i c) yi yi R sin( i c)
当所求曲线点位于已知边的左侧,且 位于右侧,且
i 式中,
1 i,i 1 i,i 1 2
2 4
2′ 4′
A
5
5′
B
X i ¢ = X B + Di ?cos a i Yi ¢ = YB + Di ?sin a i
式中: Di
2 2 X Ai YAi
αi=2αAB-αAi+180°
许多人工地物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运用该法,可大量减少实测点
计算法------ 7.平移图形法

仪器法-------- 2.直线延长偏心法

第十四章碎部测量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

第十四章碎部测量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

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第十四章碎部测量14-1测定碎部点的方法14-2碎部测图的方法14-3地物的测绘课堂教学安排二、小平板仪配合经纬仪测图测图步骤如下:演示1.首先将经纬仪安置在距测站点lm~2m处便于观测的适当位置, 经整平后,将经纬仪望远镜视准轴置于水平位置,在测站点上竖立标尺,将望远镜对准标尺,读取中丝读数i作为仪器高。

2.将小平板仪安置在测站点上,经对中、整平、定向后,用测斜照准仪瞄准经纬仪垂球线,并量取测站点至经纬仪的距离,沿直尺斜边按所用测图比例尺,将经纬仪的位置在图板上标出。

如图14-4所示,a为测站点,d为经纬仪在图板上的位置; 3.测定碎部点时•,首先在图板上a点处插一测针,用测斜照准仪紧靠测针照准碎部点P上的标尺,在图板上绘出方向线ap o 由经纬仪观测P点的标尺,读取视距和竖角,计算出D点至P 点的水平距离及P点的高程,按测图比例尺用卡规截取图上距离dp。

以d 点为圆心,以dp为半径画弧,与ap方向线相交于P点,即为所测碎部点P在图上的位置,并在点位旁注记高程; 4.按第3步骤的方法,将测站周围所需要测的全部碎部点测完; 5.根据测得的碎部点,按规定的图式符号描绘地物、地貌。

经检查后,即可迁站。

在平坦地区,小平板仪也可配合水准仪进行测图。

为了能在一个测站上测较多的碎部点,可使用较长的地形尺。

三、经纬仪测图采用经纬仪与分度规(又称量角器)配合进行碎部测图,它的优点是使用灵活方便,不必配备平板仪,速度和精度均能达到一定的要求。

(一)分度规极坐标展点测图施测方法如图14-5所示。

在测站点A上整置经纬仪,选择另一控制点B 作为起始方向(或称零方向),然后照准所要测的碎部点P上的标尺,读出与起始方向之间的水平角、视距和竖角。

图板可安放在经纬仪一旁的适当位置,将分度规的中心圆孔固定在图板上a点,按经纬仪所测的碎部点P与起始方向之间的水平角放置分度规,并在分度规直径刻划上,按测站点至碎部点的水平距离按测图比例尺截取图上长度,即可定出碎部点P在图上的位置。

9 碎部测量

9 碎部测量

9.3 地物测绘
一、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能按比例缩绘表示的:按几何形状描绘其边界
不能按比例缩绘:用地物符号表示在其中心位置
能半依比例缩绘:长度按比例尺缩绘,宽度以相 应符号表示。
二、地物符号(表示类别、大小、形状及位置)

比例符号:房屋、江河、森林、果园


非比例符号:控制点、独立树、烟囱等
A
一、碎部点的平面坐标计算
3、距离交会法 1)两个测站距离交会
已知点A,B,测得与J
J
Laj Lbj
的距离lAJ, lBJ 2)一方向一距离的交会
已知点P,A。测得AJ
A
B
距离和PJ 的方向。
二、碎部点高程的计算
经纬仪及平板仪测图:(传统测图)
三角高程测量
全站仪测图:
1 H H 0 k s sin 2 i v 2
7.4 地貌与等高线

地貌: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按其起伏的变化程度分为以下四种地形类型:
地势起伏小,地面倾斜角3°在以下,为平坦地;
地面高低变化大,倾斜角在3°~ 10 °, 为丘陵地;
高低变化悬殊,倾斜角为3 °~25 °,为山地;
绝大多数倾斜角超过的25 ° ,为高山地。

按其起伏的变化分为:
9.1 碎部测图方法
碎部测图方法:
传统测图: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
航空摄影测量:航空摄影像片—内业制作
数字测图:地面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图
和地图数字化。
回顾第一章:
传统测图与数字测图
一、测图方法比较
传统测图:根据碎部点的坐标手工绘制成图
周期长,精度低,适于小区域大比例尺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
一、实验目的
我们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全站仪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
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1.熟悉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学会利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测量的方法
3.利用极坐标法进行进行碎部点的测量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极坐标法是根据测站点上的一个已知方向,测定已知方向与所求点方向的角度和量测测站点至所求点的距离,以确定所求点位置的一种方法。

如图所示,设A、B为地面上的两个已知点,欲测定碎部点(房角点)1、2、、、、n 的坐标,可以将仪器安置在A点,以AB方向作为零方向,观测水平角1、
2、、n,测定距离S1、S2、、Sn,即可利用极坐标计算公式 x1
=xA+SA1 · cosɑ y1=yA+SA1·sinɑ计算碎部点i ( i = 1、2、、、n) 的坐标。

测图时,可按碎部点坐标直接展绘在测图纸上,也可根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图解法将碎部点直接展绘在图纸上。

当待测点与碎部点之间的距离便于测量时,通常采用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也是最主要的测绘碎部点的方法。

例如采用经纬仪、平板仪测图时常采用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时,适用于通视良好的开阔地区。

碎部点的位置都是独测定的,因此不会产生误差积累。

四、实验总结
由于全站仪的普及,使得极坐标法得到广泛普及,它可以直接测定并显示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极大提高了碎部点的测量速度和精度,在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中被广泛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