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教育

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教育

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教育一、幼儿心理发展理论概述幼儿心理发展是指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

在心理学领域,有很多理论试图解释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出发,探讨其发展过程及对教育的意义。

1.皮亚孟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孟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对幼儿智力发展的研究,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这个理论中,皮亚孟认为幼儿的知觉和运动能力是他们认知发展的基础,并通过逐渐发展出思维过程中的操作能力来实现智力的正常发展。

幼儿期对幼儿的友好引导和激励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2.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格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格理论主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和个性的发展。

他认为儿童的性格发展在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经验之间互动。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他提出了心理性格的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着幼儿的基本欲望和冲动,自我是幼儿的现实需求的代表,超我则是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观的内化。

通过正确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和超我,从而促进幼儿的心理性格发展。

3.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是对认知发展的不同解释。

理性主义认为幼儿在出生时就具备一定的先天认知能力,认知的发展是通过探索和思考的活动。

经验主义则认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是通过感觉和经验的积累来实现的。

在教育中,理性主义者主张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而经验主义者则主张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和实践机会,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二、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的心理发展对其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针对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教育安排,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认知培养认知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根据皮亚孟的认知发展理论,教育者应提供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教育活动,通过游戏、探究和艺术等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阶段,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来说,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对于塑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成长。

一、青少年心理特点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心理特点在这一阶段呈现出明显的改变。

青少年面临身体和认知的快速发展,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学业、社交关系、性别认同等方面的挑战。

心理特点的突出表现包括情绪波动、自我意识增强、探索和自我认同形成的需求。

二、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青少年时期,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

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1. 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了促进青少年学习和心理发展,教育者应该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青少年感受到尊重和支持;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集体中学会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2. 关注青少年的情感需求情感需求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教育者应该关注并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这包括倾听和尊重青少年的情感表达,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焦虑;提供情感支持和引导,帮助青少年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为青少年提供稳定和温暖的情感支持。

3. 培养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教育者可以通过相关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 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的作用: 1、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 2、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 内化学说
工具理论 语言符号系统
♦ 对教学的影响
1、学习者是自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 者”。 2、学生的学习是受背景影响的。 3、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和 支架。 4、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 Student:I throw it-box. ♦ Teacher:You threw the box? ♦ Student:No,I threw in the box. ♦ Teacher:What did you throw in the box? ♦ Student:My----I pait? ♦ Teacher:Your painting. ♦ Student:Painting? ♦ Teacher:You know----Painting. ♦ Student:Yes,Painting. ♦ Teacher:You threw your painting in the box? ♦ Student:Yes,I threw my painting in the box.
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主 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 ♦ 2、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必须成为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时才能促进个体 心理的发展。 ♦ 4、这个矛盾在个体生存的整个时期内是一直 存在的,特别是在儿童时期更为活跃,成年以 后,由于心理发展已趋于成熟,其作用虽然存 在,但已相对减弱。
(二)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 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教育心理学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教育心理学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与行为的科学,它在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意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并为儿童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儿童心理过程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经历着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例如,在身体方面,儿童逐渐发展出更协调的动作能力;在认知方面,儿童逐渐掌握语言、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情感方面,儿童逐渐发展出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在社交方面,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育心理学与儿童的教育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教育心理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教育者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1. 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其发展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帮助教育者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例如,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儿童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感发展儿童的情感发展对其整体成长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儿童的情感发展,帮助教育者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教育者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活动,帮助儿童认识和处理情绪,培养其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3. 社会发展儿童的社交能力对其在社会中的适应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儿童的社会发展,帮助教育者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

例如,教育者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团队活动等方式,促进儿童的社会技能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儿童的心理发展也需要得到适当的教育引导。

1. 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教育活动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探讨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探讨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探讨引言:心理发展和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而教育则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以及社会层面探讨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一、认知发展与教育人的认知能力在儿童时期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传感器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通过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帮助儿童建立起有效的认知结构,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传感器运动期,儿童主要通过触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引导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官能力来观察、探索和理解周围的事物。

同时,适当的游戏和互动活动也可以促进儿童的感知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前运算期,儿童逐渐具备了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分类和序列推理等。

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和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儿童的思考,让他们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教育者则需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这时候,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情感发展与教育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而教育对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会对其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爱与被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通常更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建立稳定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教育者在培养孩子情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心理上的变化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良好心理发展。

下面,将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学生的心理发展。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幼儿期到青春期都会经历各个阶段。

在幼儿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集中在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

幼儿时期的学生主要通过模仿和观察来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情感控制能力还比较低,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关心。

在儿童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增加。

儿童时期的学生逐渐掌握了语言和思维能力,开始了解和分析周围的世界。

同时,他们也开始与同伴进行社交互动,学习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在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增强和个性的形成。

青春期是个人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形象,对其他人的评价也开始敏感起来。

此时,学生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引导,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其次,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的角色非常重要。

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首先,教育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智力发展。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知识学习。

其次,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学生在学校中可以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积极正面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情感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赞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与教育

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与教育

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与教育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经历不同的心理发展,因此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

以下是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与教育的一些基本特点:
1. 婴儿期(0-2 岁):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提供安全感和亲密感。

教育方面,应该注重亲子互动、语言刺激和感官训练。

2. 幼儿期(2-6 岁):幼儿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

教育方面,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交技能和自我控制能力。

3. 学龄前期(6-12 岁):学龄前期是儿童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青少年期(12-18 岁):青少年期是儿童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教育方面,应该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和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教育应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同时,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教育。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某小学利用心理档案,为有特殊 需求的学生提供了针对性的辅导,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案例三
某家庭通过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有效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适应 能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了青春
期。
06 结论
对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总结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 同影响。教育者需要理解学生的发展阶段和需求,提供适 应其发展水平的指导和支持。
再完全依赖成人。
创造力
儿童开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 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和手工制作, 也能够表现一些音乐和舞蹈。
社交能力
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增多,愿意 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验,也愿 意帮助别人。
学习与认知
儿童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增加, 能够进行更复杂的学习活动,
如认字、数数等。
青少年期心理发展
自我意识
社交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应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程和活动等形式普及心 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未来的展望
持续的研究与实 践
随着对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研究的深入,我们将更全面 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 展规律。教育者应不断探索 和实践,将研究成果应用于 实际教育工作中。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应适时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独 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帮助孩子分析问题 并寻找解决方法。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中学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程,有效缓解了学生的考试焦虑 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案例二
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01

教心2: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心2:心理发展与教育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 2.两种心理机能与儿童心理发展
• 生物进化结果的低级的心理机能;历史 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 心理机能之所以从低级发展到高级:一 是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二是语言、符 号的掌握;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 的结果。
• 3.认知发展和言语发展休戚相关
4.最近发展区
•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前运算阶段
(pre-operational stage,2-6岁)
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2-15岁)
1.感知运动阶段
• 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 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 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 图式。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使他们探索周 围世界的主要手段。这一时期,儿童的认 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从对事物的被动 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本阶段儿童还不 能使用语言和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
2.图式(schema)
认知结构可以协调具有同样性质的各种活 动,将具有同样特征的所有活动予以同化, 并且在重复运用中仍然能够保持其共同性。 这种认知结构被命名为“图式”。 认知的发展在于个体的图式随年龄的增长 而产生的改变。
如:小时候收集玩具长大了集邮-“聚集的图式” 将石头、字母、数字按大小排列知发展
(cognitive development)
•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出生后,在适
应环境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和面 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 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
•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 社,1998年版,第84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述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述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述心理发展和教育是紧密相关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心理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进步和成长,而教育则是通过教育活动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论述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密切相关,因为教育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教育活动提供了个体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机会,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新的认知和技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还可以引导和培养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念,促进情感发展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社交环境和文化背景,培养社交技能和跨文化交往的能力。

心理发展对教育也有重要影响。

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教育应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例如,在幼儿期,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较为脆弱,教育应注重培养其基本的感知和动作能力,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亲密的情感关系。

在青少年期,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开始形成,教育应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适应性的挑战和支持。

因此,心理发展需要得到教育的支持和引导,教育应根据个体的心理需求提供恰当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

心理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还体现在个体心理健康和教育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良好的心理发展有助于个体的学习和适应,而优质的教育可以提供个体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教育机构应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个体克服困难和实现自我发展。

而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密不可分。

教育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新的认知和技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同时,个体的心理发展也对教育有重要影响,教育应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
• • • •
心理収展的一般觃律 心理収展不教育的理论 中学生的个性収展 个别差异不因材斲教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 心理収展定义:广义的心理収展是个 体终身収展中心理収生、収展以及变 化的有次序的过程,是丌可逆的;狭 义的心理収展指的是个体凑个出生到 成年这一过程中所収生的一系列的心 理成熟,这也是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 心理収展的主要斱面。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 心理収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学习准备问题。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戒心理収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迚戒妨碍学习的个 人生理、心理収展的水平和特点。2关键期问题。奥地利 习性学家罗伦茨提出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 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 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戒没有影响。(2岁 时口语収展的关键期,4岁时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 岁时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3终身収展问题。人一生都 在丌断地,连续地収展着,収展是毕生的过程,贯穿亍人 生命的全过程。
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 自我意识的収展。 • 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不周围事物到的关系 的意识。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 种心理成分。 • 2自我意识形成不収展的阶段: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 和心理的自我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 学生的认知差异包括认知斱式差异、智力差异。1认知斱 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 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 的风格。认知斱式差异表现: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沉思 型和冲动型、辐合型不収散型。2智力差异分为个体差异 和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和环境的 交互影响,使个体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丌相同的 现象。群体差异指丌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3认知差异 的教育含义。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不作用,丌断 改革教育,努力因材斲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 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和双重迚度)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斱式,努力使教学斱式个 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

《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

刊名: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1-4918CN:11-1608/B复合影响因子:2.073综合影响因子:1.12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期刊简介《心理发展与教育》是一份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心理学学术刊物。

其国内统一刊号:CN11-1608/B,国际刊号:ISSN1001-4918,本刊为双月刊,出版地:北京市。

本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主要发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

该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制定)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制定)来源期刊;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制定)统计源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纵览》。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在我们人的生命中,从出生到死亡,心理发展一直都是存在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维、行为、情感、性格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

而教育是促进人的心理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心理发展和教育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两者互相依存而又相互促进。

一、心理发展的类型1.感知感知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心理行为。

就是从外界的刺激中获取信息,经过神经元的传递,形成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及理解。

2.思维思维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理现象。

它是在感知、记忆、想象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类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创造性和反思性等特征。

3.情感情感是人类内在的某些心理状态,伴随着个体的情绪体验。

情感是人类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强烈的个体差异性和文化差异性。

4.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在行为、认知、态度等各个方面的总体特征。

人格具有天赋性、环境性和发展性。

它由基础人格、中间人格和心理健康组成。

二、教育的类型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无意识的教育。

包括言传和身教两种方式,通过日常生活的交往、爱的表达、行为的塑造,家庭教育对人的个性、品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在学校里完成的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体现了社会的功能,它是指定部门组织的教学活动,传授规定课程,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过程。

3.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指从社会角度来展开的各种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注重实践性,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技能和认知水平。

三、心理发展和教育的关系1.家庭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与其表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孩子在与家长的亲密沟通中,不断形成自我认知,逐渐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进而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性,提高其心理素质。

2.学校教育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学校教育是提高人们思维发展水平非常重要的途径。

学校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强调思维能力培养,精心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发创造性、批判性、逻辑性思维发展提供极好的平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全套313页PPT课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全套313页PPT课件

• (四)心理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 (五)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 (六)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 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不 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 水平方面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 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 1.心理学家所讲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 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 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 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 力的缺失。
• 局限: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偏向滞后; 只注意到普遍性规律,忽视特殊性规律。
• 教育意义: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 征,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要 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
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 列夫·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 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列鲁 学派)的创始人,前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对心理学发展产生了广 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对 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都 作出了贡献,并留下了186种200多万字的文献著 作。
• (三)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
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 首先,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
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 高低限度,但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 水平; • 其次,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水平 是由环境决定的。 • 此外,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 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 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 机能受遗传的制约作用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 理机能则更多受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 或概括。
(2)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纳入并整合到已有
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量变过 程
顺应则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 界新的刺激,要按照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 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刺激的需 要,质变过程。
(3)平衡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1)标志是形成了守恒观念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3)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二)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一定时期的教学在智力发展方面给教学和发展带来更大的效果;过早 的教学可能对智力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样,过迟开始教学或长时间缺乏 教学也都会阻碍儿童智力的发展。这里的关键不仅在于确定儿童能够接受 教学的成熟倩况,更重要的还在于要关注儿童尚未成熟和正在成熟的阶段, 因此,“对于一切教学、教育过程最富有实质意义的,还是那些正处于成 熟期而在施行教学时刻尚未完全成熟的过程。”‘这种建立在正在开始但 尚未形成的心理机能基础上的教学,就是所谓“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1.心理发展的本质 皮亚杰认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动 作”,不仅包含外部的动作,还包含内化了的思 维动作。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心理 发展的真正原因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皮亚杰用了四个概念来解释适应的心理机制。
(1)图式 所谓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
生理发展: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感觉能力, 运动技能等的发展。
认知发展:记忆、语言、思维、道德认知和 创造性等心理能力的变化。
心理社会发展:人格、情绪和社会关系等方 面。
这三个方面的发展互相影响。
个体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1.婴儿期(0-3岁):发展最快的时期,语言和动作; 2.幼儿期(3-6、7岁):游戏,心理社会性的发展; 3.小学时期(6、7-11、12岁):学习,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 4.初中时期(12、13-14、15岁):生理发展快于心理发展,矛盾和冲突; 5.高中时期(15、16-18、19岁):抽象逻辑思维成熟; 6.成年早期(19、20-35、36岁):智力发展达到高峰; 7.成年中期(36、37-60岁):身体和各种认知能力开始衰退; 8.成年晚期(60岁以后):人格和社会性还在继续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心理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个体心理发展和
种系心理发展。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 过程,包括动物心理的进化和人类心理的进化。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出生、成 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 系列心理变化。涉及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心理 社会发展三大领域。
2.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为了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重
要的观点: (1)“最近发展区”思想;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关于学习最佳期限问题。
1.“最近发展区”思想
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就是儿童现实发展水平,它是 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它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 展水平”,是儿童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水平;第二种就是在成人的指导帮 助下所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 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处于某一年龄阶段的最近发 展区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下一个阶段的现实发展水平,而下—个阶段又 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发展的内涵、影响心理发 展的因素; 2.理解和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 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 发展理论; 3.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认知、情绪、自我以 及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4.了解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 二、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量的积累,质的飞跃 2.方向性与不可逆性: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3.不平衡性 4.个体差异 5.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 展具有最佳时间
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家庭人际关系模式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2.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3.婚姻冲突与离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特点: (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2)获得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客体永恒性指事物不在眼前时, 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 (3)理解原则和规则,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能改变。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一种内部的认知活动,内化了的动作。 儿童拥有了符号表征功能,语言或表象来表征物体与事件。 特点: (1)具体形象性; (2)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1.心理发展的含义 维果斯基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心理在环境
和教育的影响下,从低级的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的心 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二)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1.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的标志主要包括如下 四个方面: (1)心理活动随意机能的提高; (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增强; (3)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的形成;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所谓平衡指同化和顺应两种活动的平衡。
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旧的平衡状态被打破, 新的平衡状态逐渐形成的过程。
2.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凭借感知和动作获得经验;手的抓取和 嘴的吮吸。
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二)学校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网络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认知发展理论 二、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一、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建构 者,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对外界刺激做出 反应;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内部, 而不是外部环境,经验只影响发展的速度, 而不是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