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

合集下载

塑料颜色配色

塑料颜色配色

一、塑料着色的目的在塑料制品中,需要着色的大约占80%左右。

其目的如下:①增加制品的美感以吸引消费者欲望,尤其是一些民用制品,如日用品、玩具等。

②提高产品的耐候性,主要是通过着色剂防紫外线功能而实现。

③专门用途:用于指示目的,交通信号灯,有红、黄、绿颜色;电线黑色为接地线等。

在军事上,如军绿色(ZCPE-2601)。

在农业上,不同农作物可用不同颜色的地膜覆盖,如西红柿用红地膜、人参用黄地膜,都可明显提高产量。

二、塑料配色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1、着色剂的性能着色力、色光、耐热性、耐光性、耐迁移性等。

2、塑料的基本性能塑料本身的颜色;塑料的透明性;塑料的色光。

3、塑料成型加工的工艺条件4、塑料加工助剂类型特性及其添加量三、塑料着色配方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选用的颜料品种应尽量少塑料配色应选用的着色剂品种越少越好,如果能用二拼色解决就不采用三拼色,选择品种多不仅配色麻烦,且容易带入补色使颜色灰暗。

另外选用的品种越多,这些品种因分散性,着色力等因素会给配色试样和生产中带来的系统误差也越大。

2、注意颜料的色光塑料着色用颜料有不同色光,例如,炭黑和钛白粉因粒径大小不同分别呈蓝光和黄光,酞菁蓝BS呈红光,而酞菁蓝BGS呈绿光,永固黄GG呈绿光,永固黄HR呈红光,如果用酞菁蓝BGS与永固黄GG配色会使配出的绿色鲜艳,而酞菁蓝BS与永固黄HR配色会使配出的绿色发暗。

在配制浅色塑料制品时,着色剂的色光的影响给配色带来的困难更大。

3、选用性能相同的颜料塑料配色应注意选用日晒牢度和耐候性相近的品种,否则配制的塑料制品因性能差异太大,在户外曝晒后,颜色变得面目全非。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也会因耐热性能差异太大,受加工温度变化引起色泽变化。

塑料配色也应注意选用分散性相近的品种,如采用难分散有机颜料和易分散无机颜料配色,在加工过程中因生产过程中的剪切力变化会引起色泽变化。

4、颜料的热色效应问题配色时要注意有些颜料的色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有些红颜料和钛白粉配制粉红色,在加工温度下,会使正常的粉红色变成很深的橙色,这种橙色只有在室温下24h后才会转变为粉红色。

塑料着色原理

塑料着色原理

塑料着色原理塑料着色就是利用加入着色剂对日光的减色混合而使制品着色。

亦即通过改变光的吸收和反射而获得不同的颜色,如吸收所有的光时呈现黑色,如果只吸收一部分光(某一波长的光),并且散射光的数量很小,那么塑料变成有色透明,而形成的颜色取决于反射光的波长;若全部反射则塑料呈白色。

如未被吸收的光全部反射,那么塑料则变成“有色不透明”的,其颜色也取决于未被吸收光的波长。

反射光表现为实色,散射光则为明色。

通常将纯度较好,明度较大的红、黄、蓝三色称为原色,三原色中的任意两种相互调合,可以得到的各种不同颜色称为间色(二次色),一种原色一种间色调合而成的颜色为再问色(三次色),每个间色把合成它的二原色以外的原色称为干扰色,在配色时应防止干扰色的引入,否则使原有色光变得暗钝,影响颜色的明亮度。

用于塑料的着色物质有染料或颜料,染料一般能均匀溶于水中或特殊溶液中,或借助于适当化学药品而成可溶物,以达到着色的目的,它不单能使塑料表面着色,而且内部亦被浸入,颜料需调和于展色剂(油或树脂)中制成油墨、油漆等,涂于制品表面使其着色,也可将极细微的颗粒或膏状物等混于塑料内进行内外着色。

一、塑料的染色原理塑料的染色与塑料的原液着色有很大区别,后者产生的颜色十分单调,不宜小批量多品种加工,尤其是对日用品如钮扣、发夹、玩具、装饰挂件以及机械配件等。

塑料染色对色泽要求敏感的加工件无疑十分有用,并且大部分塑料都有染色官能团,可以用相应染料过仃染色而且其染色实际上是一种表面着色。

聚酯塑料的染色是靠温度或载体使结构紧密的聚酯链段出现“空隙”,让疏水性分散染料吸附-扩散-固着在被染基质内部,这种被染基质(固体)吸收的染料(固体)完全是处于溶解状态的。

聚酰胺用分散染料染色机理是依靠末端氨基和酰氨基对染料产生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上染率不受聚酰胺末端氨基的限制,加之染色时染浴的pH值适应范围较广,所以分散染料对聚酰胺有良好的覆盖性。

再从大分子末端含有氨基的羧基看,还有类似羊毛的染色性质,可应用阴离子染料(酸性、直接、活性等染料)染色。

塑胶颜色调配及搭配原则

塑胶颜色调配及搭配原则

塑胶颜色调配及搭配原则塑胶是一种能够塑形成各种形态的弹性材料,应用广泛于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电子电气、汽车及家居用品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塑胶制品的色彩和搭配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不仅影响到产品的外观效果,还可能影响到整个市场对该品牌的认知和印象。

塑胶颜色调配是指将各种颜色的塑料颗粒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颜色丰富的塑料制品。

正确的颜色调配可以使产品更加生动、活泼,在市场中更有吸引力。

那么,要如何进行塑胶颜色调配呢?首先,需要了解基本色彩搭配原理。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所有颜色分为暖色系和冷色系两类。

暖色系包括红色、黄色、橘色等,具有热情、活力的特点;冷色系包括蓝色、绿色、紫色等,具有清新、安静的特点。

在进行塑胶颜色调配时,可以按照这个原则进行搭配,制作出更加协调、和谐的色彩组合。

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颜色的亮度、色相、饱和度等概念。

亮度指的是颜色的明暗程度,可以通过调整黑色或白色的比例来控制。

色相指的是颜色的种类,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的色相之间会有多种中间色。

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和鲜艳程度,可以通过调整彩色颗粒的比例来控制。

在进行塑胶颜色调配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塑料材料对色彩的影响。

比如说,聚丙烯(PP)是一种不易染色的塑料,需要使用高浓度的着色剂来达到明亮的色彩效果。

而对于易染色的聚氯乙烯(PVC)或聚苯乙烯(PS)等塑料,需要控制着色剂的比例,以免产生不良的色差和不均匀的色彩。

此外,不同的塑胶颜色组合还需要考虑到使用环境和产品类型等因素。

比如说,黑色和红色的组合在运动器材等领域比较常见,而黄色和绿色的组合则更适合室内装饰等领域。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品牌形象、产品市场定位、用户需求等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最终的色彩搭配方案。

总结一下,塑胶颜色调配和搭配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基本色彩搭配原理、颜色亮度、色相、饱和度的控制、不同塑料材料对色彩的影响、产品使用环境等。

在进行塑胶颜色搭配时,需要统筹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出最佳的色彩搭配方案,以达到产品美观、实用的目的。

塑料色粉调色配方口诀

塑料色粉调色配方口诀

塑料色粉调色配方口诀
1.选择合适的颜色:首先要根据你想要调出的颜色,选择适合的塑料色粉。

2. 确定比例:根据你需要的颜色深浅程度,确定不同颜色塑料色粉的比例。

3. 搅拌均匀:将所需颜色的塑料色粉加入到透明的塑料袋中,加入一定量的塑料颜料稀释剂,然后用手摇晃袋子,让颜料充分混合,达到均匀的效果。

4. 颜色调整:如果混合的颜色不满足你的需要,可以加入适量的颜料稀释剂和其他颜色的塑料色粉,调整颜色直到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5. 手动调色:调色配方口诀最重要的是手动调色,因为每个人的手感不同,所以手动混合可以让你更好地掌握颜色的深浅程度,达到更加精确的效果。

6. 注意保存:调出的颜色可以直接使用,但如果需要保存,应该放置在防潮、密封的容器中,避免颜色干燥或变质。

- 1 -。

工程塑料配色方案设计模板

工程塑料配色方案设计模板

工程塑料配色方案设计模板一、大背景随着工程塑料在汽车、电子、家电、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外观色彩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工程塑料通常只有黑色或灰色,但现在人们对产品的外观色彩有了更多的需求,因此工程塑料的配色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设计目标1.根据产品的用途和市场定位,确定最适合的配色方案。

2.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的外观质感。

3.根据工程塑料的特性,选择适合的颜色和材质,确保产品颜色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三、配色原则1.考虑产品的用途和市场定位,选择符合产品形象的颜色。

2.根据不同塑料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确定可行的配色方案。

3.在色彩搭配上要考虑到整体的和谐性和视觉效果。

4.考虑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选择耐光、耐气候变化的颜色。

四、配色设计流程1.确定产品用途和市场定位,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配色方案。

2.选择适合的工程塑料材料,根据其特性确定可用的颜色。

3.搜集市场调查数据,了解目标用户的喜好和趋势。

4.根据产品的外形结构和功能要求,确定主色和辅色的搭配方案。

5.进行颜色搭配和筛选,通过样机制作和实际观察验证,最终确定最佳配色方案。

6.制作配色方案图,包括色卡和实物样品,用于生产制造和市场宣传。

五、配色方案设计样板(1)产品名称:汽车内饰件(2)产品用途:提升汽车内饰品质,增加驾驶乐趣(3)市场定位:高端汽车品牌的配件(4)材料选择:ABS工程塑料(5)颜色方案:主色:磁石灰辅色1:钢铁蓝辅色2:珍珠白(6)设计理念:主色磁石灰代表低调奢华,辅色钢铁蓝象征力量与稳重,辅色珍珠白则增添了一丝清新雅致。

整体配色既符合高端品牌的内饰质感,又能提升驾驶者的舒适感和视觉体验。

(7)配色方案图:六、配色效果展示(1)样机实物展示(2)色样实物对比(3)市场反馈和用户调查七、总结在工程塑料配色设计中,需要从产品用途、市场需求、材料特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才能确定最佳的配色方案。

注塑调色技巧文档 (2)

注塑调色技巧文档 (2)

(1)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

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

(3)“由浅入深”,尤其是加入着色力强的颜料时,切忌过量。

(4)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

各种涂料颜色在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

因此,如果来样是干样板,则配色漆需等干燥后再进行测色比较;如果来样是湿样板,就可以把样品滴一滴在配色漆中,观察两种颜色是否相同。

(5)事先应了解原色在复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氨基涂料和过氯乙烯涂料,需更加注意。

(6)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用。

(7)由于颜色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头,如果配正绿时,一般采用带绿头的黄与带黄头的蓝;配紫红时,应采用带红头的蓝与带蓝头的红;配橙色时,应采用带黄头的红与带红头的黄。

(8)要注意在调配颜色过程中,还要添加的哪些辅助材料,如催干剂、固化剂、稀释剂等的颜色,以免影响色泽。

(9)在调配灰色、绿色等复色漆时,由于多种颜料的配制,颜料的密度、吸油量不同,很可能发生“浮色”“发花”等现象,这时可酌情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剂或流平剂、防浮色剂来解决。

如常加入0.1%的硅油来防治,国外公司生产的各种表面活性剂,需分清用在何种溶剂体系,加入量一般在0.1%~1%。

(10)利用色漆漆膜稍有透明的特点,选用适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颜色比原涂料的色彩更加鲜明,这是根据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与原色叠加后产生的一种颜色,涂料工程称之为“透色”。

如黄色底漆可使红色更鲜艳,灰色底漆使红色更红,正蓝色底漆可使黑色更黑亮,水蓝色底漆使白色更洁净清白。

奶油色、粉红色、象牙色、天蓝色,应采用白色做底漆等。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塑料配色着色是指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通过向塑料中添加颜料或着色剂,使塑料制品获得不同的颜色。

以下是塑料配色着色的原理和工艺。

一、塑料配色着色原理:1.吸收光原理:塑料着色剂选择具有吸收一定波长光线的颜料,在光线照射下,颜料吸收一些波长的光,反射其他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2.散射光原理:通过选择透明的塑料着色剂,使光线在塑料内部发生散射,达到着色的效果。

3.吸收散射光原理:选择同时具有吸收和散射光线能力的颜料,使塑料能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线,并将其余波长的光线散射出来,从而呈现不同颜色。

二、塑料配色着色工艺:1.干法着色:即将颜料粉末直接混合在塑料原料中,通过熔融混合的方式使颜料均匀分散在塑料中。

该方法成本较低,适用于熔体挤出、压塑、吹塑等工艺。

2.湿法着色:将颜料制成粉状,然后与溶剂形成混合物,通过喷涂或涂覆的方式将着色剂均匀地附着在塑料表面。

该方法可以实现更精细的着色效果,适用于注塑、薄膜吹塑等工艺。

3.染色法:将溶解好的着色剂和塑料原料混合,然后通过浸泡或吸附的方式使颜料渗入塑料内部。

该方法适用于非晶态塑料或纤维加工。

4.预染色法:在塑料制品生产前,将着色剂预先加入到塑料颗粒中,经过造粒和加热融合成型后,形成着色均匀的塑料颗粒,可直接用于塑料制品的加工。

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除了以上常用的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着色方法,如电热解着色、电子束辐照着色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在特殊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下进行,适用于特殊要求的塑料制品制造。

总结:塑料配色着色的原理是通过选择具有吸收或散射光线能力的颜料,使塑料获得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包括干法着色、湿法着色、染色法和预染色法等。

这些工艺根据塑料制品的工艺特点和着色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所需的配色效果。

塑料配色着色标准工艺

塑料配色着色标准工艺

颜料和染料特性:颜料是不能溶于一般溶剂旳着色剂,故要获得抱负旳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加温混练等措施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颜料分类:按构造颜料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长处:热稳定性好、有非常好旳耐候性能、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分散性能优越。

例如:钛白粉、碳黑等。

钛白粉系列:重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

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种构造,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钛白粉在原厂出厂时如果没有进行分散加工,在配色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旳黑点,属于分散没有打开状态,因此需要用分散剂进行分散加工才可以使用,部分厂家旳牌号在通过加工后进入市场,这样旳材料可以直接使用。

重要用于遮盖树脂旳透过率及增长白度旳作用。

炭黑系列: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此外还具有对塑料旳紫外线保护(抗老化)作用和导电作用,不同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畴极广旳多种不同炭黑,性质差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按其着色能力又分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

炭黑粒子易发生汇集,要提高炭黑旳着色力,要解决炭黑旳分散性就需要添加分散剂进行加工后才可以使用。

缺陷: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添加量较大、颜色不鲜艳;重要用于:用于增长颜色浓度(根据颜色旳需要一般来说多种树脂均可),特别是在工程塑料方面有良好旳优越性能,例如:PA、PC、PBT、POM、PPO、PPS等材料及非透明颜色、灰色等树脂当中。

有机颜料:长处:着色力较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添加量小。

缺陷: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分散效果差,透明性相对于染料较差,且价格较高。

重要用于:POM、PE、PP、TPU、TPE等结晶材料和部分鲜艳旳(染料艳度不能达到旳鲜艳色彩产品)产品中。

染料特性:长处: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旳有机化合物、长处为密度小、着色力高、透明度好。

缺陷:但其一般分子构造小,着色时易发生迁移(结晶材料)价格较无机贵,部分价格和有机颜料价格接近。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目录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2.塑料着色的基本原理及条件3.塑料的配色、着色工艺及管理3.1、塑料配色的定义:3.2、着色剂:3.3、配色着色工艺:3.4、配色管理和仪器4.塑料配色具体步骤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塑料着色制品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褪色。

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与色粉的耐光性、抗氧性、耐热性、耐酸碱性以及所用树脂的特性有关。

下面是对塑料着色发生褪色因素的详细分析:1). 着色剂的耐光性着色剂的耐光性直接影响制品的褪色,受强光照射的室外制品,所用着色剂的耐光(耐晒)等级要求是一个重要指标,耐光等级差,制品在使用中会很快褪色。

耐候制品选用的耐光等级应不低于六级,最好选用七、八级,室内制品可选四、五级。

载体树脂的耐光性能对颜色的变化也有较大影响,紫外线引发的树脂照射后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褪色。

在母料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等光稳定剂,可提高着色剂和着色塑料制品的耐光性能。

2). 耐热性耐热性颜料的热稳定性是指在加工温度下颜料热失重、变色、褪色的程度。

无机颜料的成份为金属氧化物、盐类,热稳定性好,耐热性能高。

而有机化合物的颜料则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少量分解。

特别是PP、PA、PET制品,加工温度在280℃以上,在选着色剂时一方面要注重颜料的耐热度,一方面要考虑颜料的耐热时间,通常要求耐热时间为4-10min。

3). 抗氧化性某些有机颜料在氧化后发生大分子的降解或发生其他变化而逐渐褪色,此过程一是加工中的高温氧化,二是遇强氧化剂(如铬黄中的铬酸根)发生的氧化。

色淀、偶氮颜料与铬黄混合使用后,红色会逐渐减退。

4). 耐酸碱性着色塑料制品的褪色和着色剂的耐化学品性(耐酸碱性、耐氧化还原性)有关。

如钼铬红耐稀酸,但对碱敏感,镉黄不耐酸,这二种颜料和酚醛树脂对某些着色剂起强还原作用,严重影响着色剂的耐热性、耐候性并发生褪色。

针对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应根据塑料制品的加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对所需颜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载体树脂和防老化助剂的上述性能进行综合评定后才可选用。

塑料工业及颜色管理方案

塑料工业及颜色管理方案
• 注意: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
• 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乘装其他物品,以免引 发健康问题反而得不偿失。
• HDPE高密度聚乙烯
• “2号”HDPE常用于: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包装。
• 使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 温床,你最好不要循环使用。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
透明大力 胶
化妆品外盒、打火机外壳、食品容器、镜片,LG甬兴80HF(白底)、80HF-ICE(蓝底);奇美
家电
127H、138H
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超不碎胶
用于家电外壳及各种制品的外壳
巴斯夫GP22 ,LG甬兴HI-121H,台化AG12A1/15A1 ,奇美757K
POM 聚甲醛
赛钢
二、塑料的分类
1、按塑料的应用分类 ——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通用塑料:产量大、价格低、性能一般。(如:PE、PP、PVC、PS 、ABS等)
工程塑料:优异的综合性能,可作结构性材料。 (如:PC、POM、PA 、PET、PBT等,工程塑料的产量相对较少,价格较贵)
2、按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分类——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PA6、PA66
PET
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酯
涤纶树脂 饮料瓶身
•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酯)
• “1号”PET常用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 使用:它只能耐热至70 ℃,易变形。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并
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科学家还发现,1号塑料品使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 ,对睾丸具有毒性。

关于塑料配色的探讨

关于塑料配色的探讨

关于塑料配色的探讨摘要塑料着色中的关键之处为配色,因为颜色配好了才能制色泽适宜的产品。

因此,在给塑料进行配色的过程中,先要将制品的应用要求弄明白,并以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为依据,选用适合的着色剂。

本文介绍了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和配色过程,并提出了目测配色和仪器配色这两种配色方法。

关键词塑料;配色;方法塑料着色中的关键之处为配色,因为颜色配好了才能制色泽适宜的产品。

因此,在给塑料进行配色的过程中,先要将制品的应用要求弄明白,并以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为依据,选用适合的着色剂。

技术人员在选色时要对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然后再选用可使用的颜料,对用量进行初步的初步。

塑料在配色过程中,要使得颜色效果达到最好,不仅要求技术人员要有专业技术知识和健全的视觉功能,同时还要依靠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1 配色着色工艺在色粉中直接加入树脂法和色母粒法是配色着色主要的两种方法。

1)树脂法就是将色粉与塑料树脂进行混合之后,直接进入制品成型工艺环节,这样的方法不仅工序短,成本也不高,不足之处就是工作环境差、着色力不强、着色也不够均匀、质量不够稳定。

2)色母粒法是将色剂、分散剂、载体树脂和其它助剂配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相应浓度着色剂的粒料,根据着色要求在制品成型时将相应分量的色母粒加入其中,让着色剂量能在制品中发挥其功效,达到想要的效果。

按照欲着色树脂来分类,色母粒可分为ABS色母粒、PC色母粒、PP色母粒;按照着色树脂加工工艺的不同,色母粒可分为注塑、吹膜、挤出3类。

由于预先对颜料进行处理,色母粒才会有较高的着色力,还可降低其用量,保证质量的稳定性,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还可以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要排除表面空气需要对颜料进行润湿和渗透,而这些都是依靠分散剂来发挥作用。

先将凝聚体和团聚体制作成细微、稳定并均匀的颗粒,低分子量聚乙烯蜡可选用分散剂,将EV A蜡或氧化聚乙烯蜡用于难于分散的有机颜料和炭黑中,要根据制品要求来加入其他助剂。

聚丙烯调色技巧

聚丙烯调色技巧

聚丙烯调色技巧聚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强度。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聚丙烯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塑料制品。

为了满足不同需求,人们常常需要对聚丙烯进行调色处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聚丙烯调色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一需求。

一、选择适合的颜料聚丙烯调色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的颜料。

在选择颜料时,需要考虑颜料的稳定性、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常用的聚丙烯颜料有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有机颜料通常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但耐热性较差;而无机颜料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颜料进行调色。

二、控制颜料添加量在进行聚丙烯调色时,需要控制颜料的添加量。

过少的颜料添加量会导致色彩不饱和,无法满足需求;而过多的颜料添加量则可能影响聚丙烯的物理性能。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控制颜料的添加量,以达到理想的调色效果。

三、选择合适的调色方法聚丙烯调色可以采用熔融法和溶液法两种方法。

熔融法是将颜料直接加入到聚丙烯熔融状态中进行混合,然后冷却成型。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调色需求。

溶液法是将颜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溶液与聚丙烯进行混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调色需求,可以获得更好的均匀性和色彩效果。

四、注意调色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在进行聚丙烯调色时,需要注意调色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

温度过高会导致颜料分解,影响调色效果;温度过低则会影响颜料的分散性。

因此,需要控制好调色过程中的温度,使其处于适宜范围。

此外,调色时间也需要合理控制,以确保颜料充分分散,且不过度分解。

五、测试和调整在进行聚丙烯调色时,建议先进行小规模的测试和调整。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备一小批样品,并通过调整颜料种类、添加量和调色方法等参数,来寻找最佳的调色方案。

通过测试和调整,可以降低调色的成本和风险,提高调色效率和质量。

六、储存和使用在完成聚丙烯调色后,需要妥善储存调色好的产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塑料配色步骤

塑料配色步骤

塑料配色步骤
1.了解样品需求:
1)塑料种类
2)样品的塑料用途
3)样品的成型工艺
根据以上三个条件了解着色剂需要满足的需求(耐热性,耐光性,耐候性,耐迁移性,安全性)。

确认客户对着色剂剂型(颜色干粉,色母粒,砂状,改性料),确认客户要求的着色比例。

2.根据客户要求初步设计配方
1)颜料的选用
样品的透明筒、半透明还是实色来选用着色剂
2)着色成本的考虑
3)拟定配方
从色调、亮度、浓淡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

应仔细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配色,并拟定被配方。

3.反复调小样尽量接近客户来样
4.颜色比较
注意影响因素:如光源、厚度、表面状态,树脂和比色判断
5.同色异谱。

塑料配色程序与方法

塑料配色程序与方法

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

1.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 初步配方的设计(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颜色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 调整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只用七步教你解决解决塑料配色问题,学会了吗?

只用七步教你解决解决塑料配色问题,学会了吗?

只用七步教你解决解决塑料配色问题,学会了吗?玩注塑了解更多详情明确调色目标1、对所需调配的样品有清晰全面的了解。

因为,所获取的试样,不会是唯一的,一般可能会是塑料制件、pantone号,照片,皮革、金属件等等,一切有颜色的东西,都有可能是你需要了解的。

2、根据塑料原料,区分软硬胶色粉。

这样可以将色粉的范围缩小。

3、根据成型工艺来选择色粉或色母(如:中温色粉还是耐高温)。

4、对耐候性、耐化学稳定性加不加填料或其他助剂还有环保方面等有没有特殊要求。

5、在什么光源下对色,是否有要求。

因为样品,在自然光、日光灯、紫外线等不同光源下,颜色会有不同。

分析色相调色应遵循的原则:先调深浅,再调色相,最后微调色差;深浅可以用黑白色粉以及色粉自身的浓淡还有饱和度来调配。

分析色相的步骤:1、观察样品的透明度一般分为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也称实色,实色是指透明度很低),透明度的调整方法有两种,一是加大钛白粉,二是增加色粉的饱和度。

2、观察样品表面(1)如果样品表面反白色,也就是实色中带一些白光,那说明样品里定含有钛白粉,如果反白很重,则说明钛白粉含量肯定多。

(2)如果样品很鲜艳,也就是色度高,钛白粉用量就少,彩色色粉的用量就多。

(色粉含量多,颜色明亮,颜色也深;反之,颜色浅,明亮度低)(3)如果样品表面色泽深浓鲜艳,表面又反白,那只能加大钛白粉的用量,加大色粉的用量来调配。

注:如果样品是透明的,就需要选择透明性好的有机颜料或染料。

如果是不透明或半透明,则需要根据实际经验判断估计出样品内的钛白粉含量,再根据色相确定是否加入黑色极其比例。

如何确定调色配方1、首先确定钛白粉的含量,这是技术关键之所在。

因为,钛白粉含量一变,颜色就会变化很大,其他色粉用量就随之改变;2、分析配色试样的色调范围是由哪几种色组成,哪种是主色,哪种是副色,各占比是多少。

(尽量选择与样品颜色色光相近的颜料,如调红色系颜色,试样偏黄就选用大红色,偏鲜艳就选用艳红或荧光红色做主色);3、观察试样的鲜艳度,考虑是否加入荧光色粉或加入增白剂。

12、塑料着色配方设计

12、塑料着色配方设计


例子

①、红色中可带有黄色及蓝色色光,如酞菁红带蓝色 色光,128烛红带蓝色色光。 ②、蓝色中可带红色及黄色色光,如酞菁蓝带黄色色 光,溴靛蓝可带红色色光。 ③、黄色中可带红色、绿色及蓝色色光,如耐晒黄G 带有绿色色光,还原黄R带红色色光等。



色光一般都为三原色,如红、黄、蓝,有时也带有绿 色。

二、着色剂对塑料制品性能的影响
1、对耐候性的影响

大多数着色剂可起到光遮蔽和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因 而可以提高防老化性。 炭黑、镉系颜料、铁红系、酞菁类等颜料的吸收紫外 线能力强,可以抑制塑料的光老化;


群青等着色剂吸收紫外线能力差,并有促进PE的紫 外线老化作用。
2、对结晶的影响

着色剂尤其是有机颜料,常会作为成核剂而影响结晶 状态。 无机颜料对树脂的结晶速度、球晶大小基本无影响, 而有机颜料如酞菁蓝、偶氮类可使球晶更细微。 常用着色剂对球晶尺寸影响如下: PP树脂中加入炭黑、靛蒽醌蓝、群青、镉黄、二氧化 钛、氧化铁等后,其球晶尺寸为400μm以上; 加入酮酞菁蓝、喹吖啶酮红、偶氮色淀红等后其球晶 尺寸为50μm,并易形成β晶型。
五、颜色的吸收色与补色

如果两种颜色光线合并起来可以得到白色光,我们就 称其为互为补色。 当一束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被反射,另 一部分被吸收,物体呈现出来的颜色即为反射部分的 颜色,而这部分光即为吸收色的补色。如物体呈现蓝 色光,则其吸收部分颜色为黄色,黄色即为可见光蓝 色的补色。这表明塑料吸收了光谱中的黄色部分或除 蓝色以外的其他光谱。 常用互为补色的两种着色剂来消除色光。
(2)、单圆环法
(3)量使两配色组 分不要跨过中心区,否则 所配颜色会黯然失色。 如用紫色和柠檬色相拼, 因跨过了中心区而得不到 明亮的橄榄色,而用柠檬 与橙色相拼,即可得到明 快的橄榄色。

塑料配色技术

塑料配色技术

塑料配色技术配色原理-颜色色光的相加混合-颜色色料混合人们感受560nm成为紫色。

而成的称一、配色着色_配色使用中些特殊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度小缺点为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

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C.I C.I是由英国染色家协会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购时因对相同分子配色着色可采用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和色母粒法。

着色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差。

着ABS PC PP艺量可降用EVA蜡助剂有如加入的母粒的DF四、配色管理和仪器据处理便可评价色度值及其它各种数值。

分光光度计可分为采用衍射光栅分光和采用干涉滤光片分光两种0%、100%提高了精度。

它对用标准样板进行校正和输出多个色差值。

色差公式、条件等色表示法、遮盖力表示法和雾度表示法。

分光反利用计算机进行调色配方及其管理已成功地用于塑料配色调色。

(1)色差和价格排(2)(3)颜色测量和色差控制测量着色剂的着色强度、产品的白度、产品颜色牢度、颜色色差。

由于(4)。

塑料如何配色,注塑制品出现色差怎么办?

塑料如何配色,注塑制品出现色差怎么办?

塑料如何配色,注塑制品出现色差怎么办?塑料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下面聚乙烯蜡小编带您了解下塑料配色的技巧,以及注塑制品出现色差的解决方案。

配色是根据塑料性能、成型工艺、色粉特性、拼色原则、产品要求等综合考虑,对各种色粉进行拼色,然后达到所需的颜色要求。

调色中,掌握调深浅、调色相、调色差是最基本的技术。

调色的原则是先调深浅后调色相,因为深浅一变,色相肯定就变了。

1调深浅根据目标样品,观察分析透程度、色相深浅,确定成分中黑、白色所占的比例,彩色颜色确定彩色色粉浓度或含有荧光色粉比例。

对色粉的着色力可用各种色粉在同一种塑料基材上打板确认,同时要掌握每一种彩色颜料加入一定比例的钛白粉,其色相变化及浓度变化情况。

调色过程中,往深的方向,要凭色光分清楚是色相的深浓还是黑浓,色相的深浓只能再加入色粉,黑浓可以加入黑色,当然可以加入少量黑来加深色相的深浓。

往浅的方向,要根据实色程度先确定好钛白粉用量,如果不够实色,需要再加钛白粉,同时其它色粉也要按比例加入,然后根据色相的深浅与各种彩色着色剂的着色力,估算彩色着色剂的比例含量。

2调色相理论上,用红、黄、蓝三原色就可以配出大部分的颜色,但是实际上,各种着色剂的颜色都不是单纯色,而是介于单纯色之间,带有相临近颜色的色光,比如,红色色粉有黄光红与蓝光红,蓝色色粉有红光蓝与绿光蓝,黄色色粉有绿光黄与红光黄。

在调色过程中,要注意色光的互补性,如调鲜艳绿色时,可以直接用酞青绿,如调比较深的绿色就要选绿光蓝与绿光黄来拼色,而不能用互补的红光蓝与绿光黄来拼色。

3调色差深浅与色相估算后,基本配方可以确定,打板后与标准样对色,然后进行色差修正。

色差与深浅、鲜艳度、明亮度、色相的偏向有关。

首先要确定色差在哪个方面,深浅用黑、白色粉来调,明亮鲜艳度用增减色粉用量或加入荧光色粉、增白剂来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
目录
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
2.塑料着色的基本原理及条件
3.塑料的配色、着色工艺及管理3.1、塑料配色的定义:
3.2、着色剂:
3.3、配色着色工艺:
3.4、配色管理和仪器
4.塑料配色具体步骤
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
塑料着色制品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褪色。

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与色粉的耐光性、抗氧性、耐热性、耐酸碱性以及所用树脂的特性有关。

下面是对塑料着色发生褪色因素的详细分析:
1). 着色剂的耐光性
着色剂的耐光性直接影响制品的褪色,受强光照射的室外制品,所用着色剂的耐光(耐晒)等级要求是一个重要指标,耐光等级差,制品在使用中会很快褪色。

耐候制品选用的耐光等级应不低于六级,最好选用七、八级,室内制品可选四、五级。

载体树脂的耐光性能对颜色的变化也有较大影响,紫外线引发的树脂照射后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褪色。

在母料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等光稳定剂,可提高着色剂和着色塑料制品的耐光性能。

2). 耐热性
耐热性颜料的热稳定性是指在加工温度下颜料热失重、变色、褪色的程度。

无机颜料的成份为金属氧化物、盐类,热稳定性好,耐热性能高。

而有机化合物的颜料则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少量分解。

特别是PP、PA、PET制品,加工温度在280℃以上,在选着色剂时一方面要注重颜料的耐热度,一方面要考虑颜料的耐热时间,通常要求耐热时间为4-10min。

3). 抗氧化性
某些有机颜料在氧化后发生大分子的降解或发生其他变化而逐渐褪色,此过程一是加工中的高温氧化,二是遇强氧化剂(如铬黄中的铬酸根)发生的氧化。

色淀、偶氮颜料与铬黄混合使用后,红色会逐渐减退。

4). 耐酸碱性
着色塑料制品的褪色和着色剂的耐化学品性(耐酸碱性、耐氧化还原性)有关。

如钼铬红耐稀酸,但对碱敏感,镉黄不耐酸,
这二种颜料和酚醛树脂对某些着色剂起强还原作用,严重影响着色剂的耐热性、耐候性并发生褪色。

针对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应根据塑料制品的加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对所需颜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载体树脂和防老化助剂的上述性能进行综合评定后才可选用。

2.塑料着色的基本原理及条件
现在被使用于塑胶着色中的色素种类有数千种,可分类为颜料、染料,而颜料又可分为有机颜料与无机颜料。

颜料在塑料中是以固体粒子来分散,而染料则容解于塑料中,以分子型态染色。

一般来说,有机颜料和染料的色彩鲜明、着色力大,但对热、紫外线来说是很弱的。

无机颜料则鲜明度差、着色力小,但对热、紫外线来说坚牢度佳。

对应不同塑料产品用途等,其颜料的使用有不同的需求,如于户外使用必须具有优良之耐候性,温泉地区须要求有优良耐硫性,小孩玩具及食品包装类产品必须无毒性,农业用或包装用须
透明性,遮阳用须不透明等。

当颜料应用于塑料制品时通常必须有下列基本条件:
鲜艳度、着色力、隐蔽力
优良的分散性
耐热性
耐候性
耐迁移性
良好兼容性及不会影响产品物性
耐水性、耐溶剂性、耐药品性
耐硫性
电气绝缘性
3.塑料的配色、着色工艺及管理
1)、塑料配色的定义:
定义: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原色)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符合客户希望得到的颜色、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
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抗菌性能等特殊材料;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

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2)、着色剂:
颜料和染料
颜料特性: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加温混练等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颜料分类:按结构颜料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
优点:热稳定性好、有非常好的耐候性能、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分散性能优越。

例如:钛白粉、碳黑等。

钛白粉系列: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

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
稳定、耐候性好。

钛白粉在原厂出厂时如果没有进行分散加工,在配色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黑点,属于分散没有打开状态,所以需要用分散剂进行分散加工才可以使用,部分厂家的牌号在经过加工后进入市场,这样的材料可以直接使用。

主要用于遮盖树脂的透过率及增加白度的作用。

炭黑: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另外还具有对塑料的紫外线保护(抗老化)作用和导电作用,不同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各种不同炭黑,性质差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按其着色能力又分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

炭黑粒子易发生聚集,要提高炭黑的着色力,要解决炭黑的分散性就需要添加分散剂进行加工后才可以使用。

缺点: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添加量较大、颜色不鲜艳;主要用于:用于增加颜色浓度(根据颜色的需要一般来说各种树脂均可),尤其是在工程塑料方面有良好的优越性能,例如:PA、PC、PBT、POM、PPO、PPS等材料及非透明颜色、灰色等树脂当中。

有机颜料:
优点:着色力较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添加量小。

缺点: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分散效果差,透明性相对于染料较差,且价格较高。

主要用于:POM、PE、PP、TPU、TPE等结晶材料和部分鲜艳的(染料艳度不能达到的鲜艳色彩产品)产品中。

染料:
优点: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优点为密度小、着色力高、透明度好。

缺点:但其一般分子结构小,着色时易发生迁移(结晶材料)价格较无机贵,部分价格和有机颜料价格接近。

珠光颜料:又叫云母钛珠光颜料,是一种二氧化钛涂覆的云母晶片。

根据色相不同,可分为银白类珠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注意点:
购买颜料时,必须了解颜料的染料索引(C.I),C.I是由英
国染色家协会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合编出版的国际性染料、颜料品种汇编,每一种颜料按应用和化学结构类别有两个编号,避免采购时因对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叫法的颜料发生误解,也有利于使用时对颜色的管理和使用正确的颜料方便在出现问题时查找原因。

3)、配色着色工艺:
配色着色可采用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色粉混合树脂挤出法和色母粒法。

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
色粉与塑料树脂直接混合后,送入下一步制品成型工艺,工序短,成本低,但工作环境差,着色力差,着色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差。

色粉混合树脂挤出法:
这种方法对树脂和颜色的均匀程度效果最好,能够使颜料充分分散在树脂当中,颜色准确,品质干净,易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