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书报告
《管理思想史》读书报告管理学从诞生至今不过区区百年,但是他却是至今为止影响人类社会生活最深刻的学科之一。
涌现了许多绚丽斑斓的思想和众多风流倜傥的人物,它们的名字至今耳熟能详。
雷恩通过历史的透视镜,让我们了解到了那一段为人了解却不为人熟知的历史。
通过《管理思想史》这本书,他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科技层面综合考虑,确定了管理思想发展的文化背景,并以此为标准,把管理思想史分为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当前时代四大部分。
雷恩认为工业化之前甚至是工业革命时期(具体地19九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对管理的理解与实践还处在初始阶段:管理本身不管是理论还是现实实践还没有被凸现出来,它和其它实践和理论还处于融合状态——处于它们的遮蔽之下,当我们必须要界定所谓的管理“事件”时,其实质是(类似用“从后思索法”)用现代管理学中的术语来反观到没有成熟形态的管理活动或事件上。
基于此,雷恩认为早期的管理思想还处于(被动)管理时期,“在这些非工业化的情境下,没有或几乎没有必要创立一种正式的管理思想体系”。
只有随着工业革命,随着大规模工业组织陆续建立,才出现了探索管理问题的紧迫感,“工业革命创造了工厂体制,带来了管理问题”。
当然,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只能算作萌芽,“当时(指美国工业革命时——引者加)很少有人能够理解管理者这种工作,绝大部分注意力强调的是技术或财务能力,而几乎不强调管理本身”。
以高度自觉的方式,讨论、实践(实验并运用到企业中的)管理是从19世纪末的大西洋两岸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开始的,管理学的20世纪属于美国。
结合对历史的理解,雷恩将重点也就放在了科学管理时代和“社会人”时代。
科学管理时代是由工程师泰罗等人开创的。
对此,管理学界早有定论,雷恩的贡献,是对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群体进行了富有新意的总结。
他引用著名记者、评论人和大众媒体对泰罗的评价,以这种方式说明泰罗的人品与性格。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精品5篇)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精品5篇)阅读完《管理思想史》后,我对管理学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以工业革命为起点,讲述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直至现代的管理理论与实践。
作者从多个角度对管理思想进行了剖析,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和理解管理的本质和价值。
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管理实践的进步息息相关。
从早期的泰罗制到现代的精益生产,从韦伯的组织理论到社会生态视角下的组织设计,管理思想的发展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我深深地被这些思想家的智慧所震撼,也更加明白了他们在管理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几个重要的管理思想史上的里程碑。
首先是泰罗的“科学管理”,它强调了科学、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后来的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韦伯的“官僚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使组织结构清晰、职责明确。
最后是社会生态视角下的组织设计,它强调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使我们对组织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清晰地梳理了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同时也深入剖析了重要管理思想的内涵和影响。
然而,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某些历史事件的描述可能不够详细,使得读者难以全面了解其背景和影响。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本关于管理思想史的重要参考书。
总的来说,《管理思想史》是一本很好的读物,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管理思想史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视角。
我强烈推荐给对管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篇2在阅读《管理思想史》之后,我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梳理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现代的复杂管理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管理思想发展的全景图。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变革紧密相连。
例如,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使得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
同样,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管理理论的演变,如流程再造理论、敏捷管理、大数据管理等。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管理思想史》一书。
在这之前,我对于管理学知识了解甚少,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厚重感和积淀感。
作为一名公共管理学新生,我觉得我非常有必要把管理学学好。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获益匪浅。
在这之前,我对于管理学的认识非常浅薄,只是简单的认为,管理学就是把事情和人管好就可以了,对于其它方面的事情,例如:计划与决策、领导与控制以及管理学的思想演变历史等等都没有非常清晰的了解。
当我细细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到虽然管理这一学位建立的时间较短,管理学学科成立也就百余年,但是我却从这本书中体会到管理这门学问的源远流长与包罗万象,感受到管理学百家争鸣与斑斓多彩的思想。
这本书中的来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以及现代四个部分。
下面我就针对这四个部分分别梳理一下内容。
第一部分,也就是早期管理思想。
这一部分覆盖了在时间和脉络上跨度相当大的管理思想的发展,它以美国科学管理的诞生为界。
简要介绍了组织中管理的角色,然后考察早期管理思想的若干例子并阐明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是如何为工业革命做好准备的。
第二章介绍了工业化之前的管理。
在这章中,我最感兴趣的当属远东管理思想的介绍。
这个部分中提到了中国古代的孙子的兵法管理思想以及孔子对于早期管理的贡献。
接着介绍了工业革命。
这是第一部分的重点。
工业革命预示着一个文明的新时代的到来。
文化重生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创造了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
随后的技术改进使得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大规模结合成为可能,并且引导工厂体质代替了家庭包工制。
接着介绍了早期工厂中的管理先驱以及工业增长和系统管理。
总之,本书的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科学管理时代之前的管理思想,并揭开了科学管理时代的序幕。
第二部分,就是科学管理时代。
在这一部分中,科学管理正式正式出现,这一部分介绍了三位伟大的管理学奠基人,管理学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发展,接下来我就几点做出综述。
管理思想史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管理思想史心得体会篇一:学习管理思想史的心得体会学习管理思想史心得体会——11c7班张勇二零一一年,进入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学习mbA课程,非常有幸认识了《管理思想史》任课老师——赵守飞教授,在赵教授的带领下,学习了兵家管理思想、儒家管理思想、道家管理思想、法家管理思想等、赵教授完全没有生搬硬套地照做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尽量多举例,多提问,以来丰富课本的空洞和繁琐。
每每讲课,他总是繁简得当、浅显易懂、深奥抽象、让我受益匪浅!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9世纪末,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管理理论才真正出现。
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思想的提炼与概括,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
有先进的、完善的管理思想,才能仔细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再者到每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受其影响。
管理思想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
它是人们对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活动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管理学的产生,使管理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管理思想史正是以不同社会阶段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规律。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管理思想史是研究和揭示人类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管理实践,又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辩正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关系等。
管理思想史不但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同时也是我们吸收国外管理科学成果的有效途径,学习管理思想史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
在学习过程中,我很欣赏赵老师所谈到的“无为而治”,我是从事政府机关行政管理工作的,“无为而治”的观点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价值和启发。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第一篇: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郭咸纲教授所著《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的经典著作。
全书共分六篇,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开始,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一直到当代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思想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的整个过程做了一个科学的梳理和分析。
书中也提到了管理理论发展的线索和研究方法,并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前景和领域作了分析与展望。
学了几年的管理,越来越发现管理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组织,管理便出现了。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管理的实践一直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是直到近代,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才出现,管理学才作为一门学科正式产生。
当然,这是有着其显著的社会经济背景,如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的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等等。
西方管理理论自产生以后,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经济组织的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也就是说,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又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于企业或行政等组织的经营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从实践中得出管理理论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甚至繁杂性。
所以在管理理论中没有那一个理论一手遮天、独霸天下,它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甚至一度出现管理学的“丛林”现象。
管理学的理论流派多彩纷呈,理论也各不相同。
管理学从产生到现在有代表性的理论不下几十种,在加上一些不入主流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导致对管理作一概念上的界定都无法产生一致的定义。
比如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等等,但我仍然比较推崇孔茨的定义:管理就是在正式的组织化群体中通过别人做事情的艺术,也是创造一种环境使这种组织化的群体里的人们以个体或协作的方式实现群体目标的艺术,同时也是排除绩效障碍的艺术以及在有效地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保证最优效率的艺术。
管理思想史论文
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这个学期,选修了一门管理思想史,使我更详细的了解到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个演变过程。
虽然我在大一的时候学过管理学原理,而且我本人就是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但是通过本学期老师的生动讲解,我仍然或得了新的学习体会与心得,下面我就简单讲一下我本学期通过学习本门课的新的认识……首先,通过学习《管理思想史》了解到西方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延伸,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所以我想,在管理上,中西方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管理更加有效,通过交流,最后能达到共识,实现双赢的结果。
其次,再谈谈西方管理思想,最有代表行的是苏美尔人的管理思想、古埃及人的管理思想、古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西伯来人的管理思想、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古罗马人的管理思想。
早起的管理对象是国家、军队、部落、教会和家庭,也有对小规模、初级的经济活动的管理,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1.法律成为国家管理的主要工具。
苏美尔人建立了最早的法律体系,汉莫拉比法典现在看来大体上是苏美尔法典的修订本,这部法典是几乎所有闪族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加勒比人和西伯来人的法律基础。
2.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权是早期国家管理的基本特征。
古埃及人建立起以法老为最高统治者的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权。
法老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拥有对埃及国家财产的全部支配权,法老政权制定了土地制度、税收制度、档案制度,把权力和财富集中在自己手上。
古罗马人建立并实行的一种连续授权的组织制度。
3.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国家。
西伯来人很善于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国家。
大卫统治时期,为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将耶和华神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以西节为首的犹太祭祀宣扬耶和华是宇宙的唯一真神,是犹太人的“救世主”,他将帮助犹太人复国,建立一个祭祀宗教权力与贵族政治权力的统一的神权政体国家。
4.在工程和军事管理方面表现出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
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精心计划、组织和控制,安排和解决食物、住房。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通过阅读管理思想史,产生了一些思考与感想,对其中感触较深的几点在下文中将详细叙述。
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这一理论将权威的基础由个人转向了法理,使得个人与权力相分离,使决策更加科学可靠,有效避免少数人拍脑袋而做出错误决策而影响组织的长远发展。
这一制度清晰地规定了职位的职权与责任,使组织的运转更少的因为人的因素而出现偏差。
韦伯的官僚制体现了理性与科学的精神,对于人们的世界观也有很好的塑造作用。
前几天看到了报纸上关于高层公务员下海的报道,其中有位前高官说,当公务员只有一个评价标准就是领导。
也许当法治社会真正实现,更多的是制度更少的是人来评价人的工作水准时,公务员们才不会为了迎合领导而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而这一切依靠的是理性规范的官僚制度的确立,与官本位的淡化甚至消失。
公正而有效率的社会必然是法治而非人治的社会,公正而有效率的公司也必然是法治的公司。
人治为主的公司可能在创业初期获得较快发展,当然前提是拥有一个英明的领导人。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人治的公司越来越不适应公司发展的节奏,一个大公司很可能因为领导人的错误决策而实力受损,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法是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决策制度,与公司运营规则,使得公司走在制度治理的轨道上。
个人权威的变态加强很可能影响公司的决策与正常运行。
零售巨头国美前老总黄光裕就是一个典型,黄过于重视个人的权威,在公司内部拥有绝对地位。
在他和高管开会时,高管们几乎不敢当着他的面提出问题,而是在会后几个高管私下里交流,揣摩领导的意图,最后作出决策,高管们晋升的途径不是通过业绩,而是通过取得黄的好感。
这些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科学决策,制约了国美的进一步发展。
拥有完善的组织结构与制度规范对于组织的日常运行至关重要。
日本政坛频繁更迭,然而他们的社会生活并没有一团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官僚体系有一大部分人不随着首相的变更而变更,很大程度上依靠制度办事,并不随着首相的意见而随便更改工作。
西方管理思想史心得
管理思想史心得生活处处是管理,也处处需要管理。
而这些平时所用的则是管理的“术”,“术”的运用可能使我们很好的解决问题。
但缺少了管理思想体系的支撑,可能会让我们少了举一反三的能力。
于是,管理思想史中每位管理大师的理论就是我们要追寻的“道”。
在管理思想史的学习中,先后的学习了泰勒、法约尔、韦伯、安索夫、波特、钱德勒等一批管理大师的思想。
下面就根据具体的人物来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思想有四个方面:作业管理、职能化管理、例外原则、精神革命。
而我的感悟就有:作业化管理,通过标准的培训来使工人能够适应他的岗位工作。
标准化的流程能够使工人们尽职尽责的做好他的工作,却可能使处于枯燥流水线上的工人出现疲惫感。
以海底捞的服务人员为例,在服务初期阶段,标准化的流程可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取出一套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
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服务人员只在基本的规章约束下工作。
一些积极性较强的员工可能对服务中出现的情况产生自己的解决方法,这些由基层员工提出的解决方法就可能经过讨论研究后形成一套规章制度。
但是在海底捞经营后期,由于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性,就使得遵守制度的员工们缺少了创造的积极性。
可能使得员工们只会一味地顺从,使员工变成了没有思想的员工。
这是一个企业所不能避免的问题。
而泰勒本身所提出的例外原则如果合理运用话,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法。
仍以海底捞为例,例外原则不仅适用于中高层的管理者,已经接受了精神革命的海底捞基层员工同样也可以应用。
在高层管理者对基层服务人员的精神革命下。
他们被赋予了岗位不论高低,人人皆是管理者的理念。
于是,当服务人员工作时,标准化流程里要求的标准,他们只需遵守制度就可以。
当出现了流程之外的从未遇到的情况,接受了权利下放的他们,就可以一起面临着出现的问题再次提出解决方案。
因为作为一个餐饮服务行业。
海底捞的基层服务人员才是距离顾客最近的人。
他们清楚的懂得顾客需要什么,而高层管理者可能往往发现不了这些因为所在的立场不一样。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在阅读《管理思想史》的过程中,我深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丰富而曲折,各种管理思想的诞生、演变和成熟都充满了智慧与启示。
以下是我对阅读这本书的一些读书笔记。
一、管理的起源管理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明社会。
在那个时期,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开始进行组织、协调和指挥。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建筑和中国的长城等伟大工程的完成,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
这些早期的管理实践为后来的管理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二、科学管理时代科学管理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管理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个时期,许多杰出的管理思想家如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涌现出来,他们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效率、方法和标准化。
他的思想打破了传统经验管理的方式,提出了基于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的管理方法。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则强调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管理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韦伯的“组织理论”则强调科层制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他的理论为现代组织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三、行为科学时代行为科学时代的到来为管理思想史带来了新的篇章。
这个时期,人们对人的行为和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梅奥等人进行的霍桑实验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行为并非完全由经济利益驱动,还受到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继续深化了对管理和组织行为的理解。
这个时期,权变理论、系统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众多学派纷呈。
这些理论的特点是更加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的影响,强调管理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例如,权变理论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系统理论则强调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
五、管理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未来的管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5篇范例)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5篇范例)第一篇: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综观全书,我们能认识到,管理活动最初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狩猎采集食物的生活过程中就已经有了集体合作。
保存至今的古代宏大建筑和劳动分工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精美的工艺品也表明了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管理技能。
随着整个社会中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关注,对人和组织关系的深入研究,管理学理论相应发生着以下演变:早期带有蒙昧和残酷色调的关注利润而忽视人的个体的地位理论学说;到工业革命后的关注员工技能、员工效率以及工人罢工冲击下劳资双方关系的改善;到重视非生产性因素,关注人性的心理及情感需要;到对管理的一般理论的提出和总结;到关注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为主,根据各自的特质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种适合外部环境的组织文化;再到随着其他学科的引入,计量、统筹学直至计算机技术的采用,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不是问题,而是整个管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整合,员工思想和学习能力的开发,以及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有序化、可衡量性及可预测性。
管理思想的演变史是一部人类对管理哲学的探索史。
过去的实践为未来提供了历史的教训,为未来将要留下的足迹留下了基础和指导。
第二部分: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对我们今天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西方管理思想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上的确立,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段时期内。
其转折点是1973年的世界能源危机,在世界能源危机以后世界新的政治经济格局开始萌芽。
80年代末由于苏东巨变,经过几年新的调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定,从原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国为轴心国,变为多个政治经济强国并立的新格局,也就是说世界由两极转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自己的政治、外交、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财富管理思想史感悟总结
财富管理思想史感悟总结财富管理思想史是人类追求财富的历史记录和思考,它展示了财富积累和管理的不同理念和策略。
在探索这一史前历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财富管理思想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首先,财富管理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通过研究财富管理思想史,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明和时代对财富的理解和应用方式。
早期社会的财富管理主要是基于土地和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财富的积累和分配体系的建立。
随着商业和工业革命的到来,财富管理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财富的增长和分配越来越依赖于市场规律。
财富管理思想的演进和变革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财富。
其次,财富管理思想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财富管理不仅仅是对财产的管理,更是一种关于财富的思考和积累的方法。
通过研究财富管理思想史,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理财和投资的智慧。
比如,古代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强调要坚持中庸之道,避免贪婪和过度消费,使得财富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现代的财务规划理念则强调要根据个人的目标和需求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财富管理思想都强调了财富管理需要建立在明智的决策和持久的价值观基础之上。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财富管理思想,个人能够更好地管理和积累财富,实现财务自由和人生目标。
最后,财富管理思想的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历史上,财富管理常常受到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特定的思想和制度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促进财富的积累和分配,但也可能带来不平等和不公正的问题。
例如,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也导致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和不稳定性。
这提醒我们,在追求财富和财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财富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财富管理思想史是一个宝贵的财富管理智慧的积累。
通过研究和探索这些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财富的本质和管理方法,为个人的财富积累和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管理思想史》是著名管理学家Edward C. Baines Jr.在1976年出版的著作,书中专注研究了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以及衍生出来的观点、理论以及实践,还对当今管理思想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了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比如从古希腊开始的表现主义管理、通过业务管理和治理理论、到20世纪进入技术和人性化管理思想。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管理思想的发展就夹杂着不同的精神和情感,变化多端,从而可以看出,管理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同时,作者指出,因为每个时代的面貌都不同,管理思想也必须随时改变,响应发展的情况,不能只停留在一种特定的思想中。
比如,机器时代的流水产线需求特定的管理方式,而当前的信息时代则要求管理者有更为弹性和自动化的管理思想去迎接新的机遇。
这也告诫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思想,而要能够随时改变,相应新环境甚至新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从而拥抱新的技术、形势和复杂的社会变革。
最后,在书中,作者总结当今管理思想,指出,管理者应该拥抱新技术、充分实现灵活性。
所以,古今中外的管理思想中都有共性:尊重实践、勇于创新。
我们今天拥有的历史大脉络,可以视作一定的借鉴,使我们能够学到经验,知道应在面临不同的现实问题时,该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理性处理好稳定与变革之间的关系,管理方式亦如此。
综上所述,我在阅读《管理思想史》时,有诸多收获,对管理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既然它的发展从来都不断变化,以实践为主,则我们作其拥护者,应勇于探索、创新,大胆试错,以fit the times, happen the ages的姿态,不断掌握适应变化的最新技术与知识,尽心尽力,推动管理思想的可持续发展和完善。
管理思想史丹尼尔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丹尼尔读后感在阅读了丹尼尔的相关管理思想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管理领域的深邃道路,让我对管理这一复杂而又关键的领域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丹尼尔的管理思想体系丰富而多元,涵盖了众多层面和维度。
他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管理实践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整合。
这使我清晰地看到了管理思想的演进脉络,从早期的朴素管理观念到现代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模式,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在书中,丹尼尔着重强调了管理与社会环境的紧密关联。
他指出,管理并非孤立存在的活动,而是深深扎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土壤之中。
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会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例如,在工业革命时期,大规模生产的需求推动了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强调通过标准化、分工和效率提升来实现生产的优化。
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人才管理成为了核心议题,注重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管理者,必须敏锐地洞察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丹尼尔还深入探讨了管理中的人性因素。
他认为,人是管理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理解人的需求、动机和行为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
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将人视为生产工具,忽视了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然而,现代管理理念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满意度、工作生活平衡和个人发展。
这让我反思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是否真正关心了员工的内心世界,是否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支持。
只有当员工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此外,丹尼尔对于管理中的领导力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卓越的决策能力和战略眼光,更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建设能力。
领导者需要以身作则,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愿景,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领导者还应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勇于面对挑战和变革,引领组织不断前行。
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
题目、参与者及自己扮演的角色:
体会:
是否读过相关的课外书
书名:
体会:
是否就不懂的问题提问?
问题及提问的方式(课堂或其他方式):
是否得到满意的答案:
其他:
第十一章 领导行为理论
读书心得
收获:权变管理理论认为没有所谓“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就像学习,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问题:
上课心得
是否就不懂的问题提问?
问题及提问的方式(课堂或其他方式):
是否得到满意的答案:
其他:
第十二章 现代管理理论综述
读书心得
收获:现代管理理论有对过去管理理论的改进与创新,比以前的管理理论更系统化。现代管理理论从泰勒的科学管理问世至今,经历了古典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阶段。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标志着西方管理理论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孔茨为划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学派做出了贡献。
体会:
是否就不懂的问题提问?
问题及提问的方式(课堂或其他方式):
是否得到满意的答案:
其他:
第九章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读书心得
收获:行为科学假设职工是“社会人”,而古典管理理论假设人是“经济人”,行为科学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的因素。
问题:行为科学理论体系不严密
上课心得
收获:详细分析梅奥的霍桑试验,认识非正式组织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对人的行为提出了一些调动积极性的学说和方法对我有深刻影响。但是要把握住“度”,如果过于重视非正式组织而忽视正式组织会使企业没有纪律可言。
问题:
上课心得
收获:
问题:
是否做过课堂作业
题目、参与者及自己扮演的角色:
体会:
是否读过相关的课外书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读《管理思想史》有感学习管理学原理绝对不能仅仅关注现今的理论思想,而要了解管理学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更是如此认为。
今天的管理学之所以是现在的体系,究竟是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设置?它的科学性何在?……我认为,很多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探索前人的思想轨迹,我们可以吸取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丰富现在的管理理论,更好地实践。
早期管理思想一.管理的出现人与生俱来具有经济、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并寻求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
在个体寻求通过集体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管理产生了。
在最早出现的组织中,有以下一些要素:(1)必须存在一个目标(2)人们必须受该目标或共同意愿的吸引,愿意参与进来(3)组织成员需要使用某些东西来进行工作或战斗(4)组织成员的各种活动必须是有组织的。
同时,人们发现,如果能让某个人专门负责带领整个群体朝向既定目标前进,效果会更好。
当人们通过合作来实现目标时,管理便会出现。
在管理的体系出现之前,很多人就已经对管理有了自己的认识,并将其付诸实践。
孙子早在公元前600年就将军队进行细分,建立官阶等级制度;考底利耶也在公元前就撰写了《政事论》,创建了印度的公共行政管理;埃及的古老术语维齐尔(vizier)代表督导,埃及人还发现了“十人管理原则”;罗马的立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许多现代思想的影子都能在早年间找到。
我对这些先进思想(至少对那个时代是如此)的出现感到高兴,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在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和很大程度上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在这个被束缚的时代,没有工业革命,更不可能有真正的管理思想体系。
而之后,三种力量为我们带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挑战教会权威的新教伦理;维护个人权益的自由伦理;以及挑战重商主义的市场伦理。
这是一次文化重生,而且为对于理性的、正是的、系统的管理知识体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时,它难免会遇到些困难和问题,管理体系也不例外。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管理思想的演变是一部关于管理学发展历程的巨著,作者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系统地梳理了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管理思想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管理思想的演变是一部系统性的著作,作者通过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
在书中,作者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管理思想的起源、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管理思想的演变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深入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管理思想的本质和内涵。
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管理思想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历史过程,管理思想的演变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
管理思想的演变不仅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内部因素的影响,包括管理学家的思想观念、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管理思想的本质和内涵。
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管理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管理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管理思想的演变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管理实践。
通过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深入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管理思想的本质和内涵。
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管理思想的演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历史过程,管理思想的演变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管理实践。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最近,我根据老师的要求阅读了《管理思想史》一书,原本对管理知之甚少的我顿时享受到了管理的厚重感与积淀感。
虽然管理这一学位建立的时间很短,管理学学科成立也就百余年,但是我却从这本书中体会到管理这门学问的源远流长与包罗万象,感受到管理学百家争鸣与斑斓多彩的思想。
我作为一名在四年后能获得管理学学位的学生深感荣幸。
《管理思想史》全书以跨越千年,横贯中西的视角全面公正的审视了管理的历史,其中既有古今中外的风流人物,又有百花齐放的管理学说;既有丰富多彩的管理学派,又有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让我眼界大开,接下来就让我把心得娓娓道来。
先综合地谈谈我对管理以及管理思想史的体会。
德鲁克说:真正的管理涉及四个方面,哲学(智慧),知识(科学),艺术(技巧)和经验(实务)。
的确如此,大量令人称绝的管理实践都是上述方面的完美融合,无数优秀的管理者和管理学家都具有上述的素养,那些成功的管理思想亦是将这些方面尽情彰显。
管理思想史则通过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不断演进并与社会生产方式相符的管理思想来体现智慧、科学、技巧和实务。
管理思想史是从管理的角度理解人类文明的窗口,以史为镜,可博古而后通今。
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在全书开篇第一章中,作者丹尼尔·A·雷恩为管理思想史的研究确定了文化框架,并以经济、社会、政治、科技四个层面展开分析。
这四个方面是管理的文化环境。
在管理的文化环境影响下,管理者随着经济、社会、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科技知识的不断变化,去发展分配和利用资源的方法。
接下来,作者开始谈管理的基本要素,这是从管理的产生来入手的。
由于资源的普遍缺乏和自然界的敌对引起了人们都经济、社会和政治需求,为了满足需求,人们开始形成了经济、社会和政治组织。
而管理对于有组织的活动是至关重要的,管理是通过执行特定的职能活动,有效的获得、配置和利用人类的努力和物质的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并满足人类的需求。
在这些研究中,人是最基本的分析单位,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加入组织以进行群体活动,然后,组织也成为了管理的分析对象。
管理思想史学习感悟-济南大学
管理思想史课后感悟学习了这个学期的《管理思想史》,感觉受益很深。
这门课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学到了很多专业外的知识,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管理思想史从学科的视角,以历史年代为序,通过介绍各个时期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典型的管理实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阐述了从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到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了实现这一过程的社会生产方式、政治、文化以及思想家们的作用,揭示了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在以往的实践中存在可以在明天使用的历史教训;川流不息的事件和思想将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在一条不间断的河流。
我们占据的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点:我们能够非常清楚地看见遥远的过去,但当靠近现在时,我们的目光就不那么清晰了。
新的思想、主题的微妙转变以及环境中的各种新兴事件,将影响不断发展和演变的管理思想。
”近些年来,我们经常能从新闻报道和报纸上看到不少中国企业与社会广大消费者之间出现利益摩擦问题,像前两年的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以及和去年的紫金矿业的铜酸水渗漏事件,还有去年最轰动的腾讯与360的“3Q大战”等。
2010年12月26日晚上中央新闻频道东方时空年底特别节目“行走长安街”播出了“探讨企业与社会关系”,其中提到了中国联通IPONE 4机卡不能分离和腾讯与360之争。
那我就浅谈一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只要按照国家税收政策不偷税不漏税,纳完税后就不应该承担其它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承担其它太多的社会责任,就会影响企业发展,而企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股东创造利益,要为自己的利益负责,而不是考虑更多的社会责任问题,社会责任问题应该政府去承担,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确实企业的生产和创新功能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也是企业生存之本,但像如何保障职工权力,要不要给员工提供再教育等很少有企业去考虑,也有人认为好不容易通过企业改革,甩掉了包袱,企业轻装上阵才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现在又要承担不必要的一些社会责任,不是又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企业发展吗?其实这些都是认识的错误,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政企不分,导致了很多企业与社会功能不协调,而现在是市场完全竞争,将会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和谐统一,现在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的产品竞争,也不是单一的服务竞争,因此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从单一的产品,价格,服务,创新,品牌的竞争到了全面竞争的层次,这里面也包括社会责任的竞争,现在有好多企业越来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了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多方面的共赢。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观《管理思想史》后感在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观看到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的《管理思想史》全套视频,使我从管理思想史的角度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关于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内涵。
在这套视频中将管理思想史编成了一系列的课程,每课时大约50分钟,相当于我们平时上一节课的时间,从这点看,这套视频比较适合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观看,大大充实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全套视频有15讲,分别为我们讲述了:一绪论;二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四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展;五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六古典组织管理;七行为科学管理的产生;八现代管理理论综述;九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十当代管理环境与思想;十一当代管理思想史的发展趋势;十二管理思想史的学习总结;接下来就是对一些管理名著的评价。
以前我一直认为管理学就是管理中的唯一一门学科,管理思想史只是一个介绍管理思想演变的历史过程,将它作为一门学科不太合适。
但是现在我意识到管理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多么的重要,它的学科特点在于1、是一门边缘学科,既是管理科学的组成部门,又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2、在研究方法上有显著的史学特点,它所展示的是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3、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任务。
”观看全套视频后,从总体上来说,该视频主要争对了国外管理思想史的发展并做了大量的介绍和评价,而对于中国的管理思想史并不是很突出,只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和最后对中外思想史的比较中又提到了中国的管理思想史。
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方面有待加强,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确实可以花大量时间研究别国的管理精华,但是要很好的加以利用就必须在了解自身的情况下去学习去借鉴,不然做的只是表面功夫无用功而已。
当然,在观看期间我也对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我国有诸子百家,以前我一直认为他们所宣扬的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但其实他们的言论和著作中早已透露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思想,诸如,老子宣扬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东西方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
《东西方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第一篇:《东西方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东西方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作为学习管理的学生,我觉得学习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至关重要。
学习管理思想史,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加深对各种管理思想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培养我们的管理思维。
博古通今,以史为鉴,读史使人明智,都说明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
东西方管理思想史,主要是各个时期的经济管理思想和社会管理思想。
囊括了中国从春秋战国到近代主要的管理思想,日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二十世纪各个时期主要的管理思想。
早期的重农轻商经济思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文明逐渐兴起,再到现代企业管理的理性化、科学化、人性化发展,都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
东方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以儒家的管理思想为代表。
儒家强调仁治,德治,进而产生了以人为本,中庸之道等管理观念,也是现代管理核心的管理思想。
从大处说,东方管理思想提倡的“以德为先”思想与“以德治国”方略内在统一;从小处看,东方文化倡导的“和为贵”、“人为为人”思想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家庭、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因而东方管理思想,比较强调的人性化、感情化、柔性化的管理。
早期的东方管理思想,没有系统化,理论化的概括,只是很零散的提出。
思想家们的管理思想一直闪烁着智慧与人性的光芒。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进入古代文明的光辉时代,社会治理、生产力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管仲适应形势提出“四民分业定居论”,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社会管理功能和集中化意义;范蠡作为中国第一代成功的商人,他提出的“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旱则知舟,水则知车,价格之道,农末俱利,务完物,天息币”可谓经典,掌握经济运行规律来经营生意,他的经济循环思想虽有诸多缺陷,但它指明了研究方向,具有先哲的眼光;《周易》主要体现了阴阳平衡的人本管理思想;诸子百家中,儒家讲重人本、崇道德、讲和谐、论中庸,可以说是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启蒙;墨家利己为原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道家主张无为无欲,崇尚小国寡民;兵家重视人的作用,善于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宏观图景来源:《管理学家》杂志社作者:闻华要了解任何一门学科,进行学术史的梳理都是必要的。
即便是物理学,也需要知道从伽利略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的大致状况。
但是,学术史的尴尬在于,当你掌握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后,就不再需要从头梳理它的发展史。
对学术史的兴趣,往往是外行比内行更大。
除了部分以学术史为主干内容的人文学科外,凡是狭义科学的学科,随着专业研究的深化,学术史的意义会衰减。
所以,学术史的研究不仅对于非学术的大众来说是小众,而且在相关学科的学术圈内也从来都是小众,往往还会遭到主流的白眼。
有一则笑话说得好:失恋者去写爱情诗,不从事劳动者歌颂劳工伟大,如果你在某一学科站不住脚,那就去研究这个学科的历史吧。
然而,学术史不等于思想史,尽管二者密不可分。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学术史的梳理不见得是必要的,思想却是必须要有的。
否则,所谓学者,不过是匠人而已。
对思想而言,你可以跳过学术史的繁琐考据,却无法跳过前辈的睿智洞察;你可以不去进行乏味的学术编年,却无法逃脱前辈的识见启迪。
当你为一个学术上的新发现沾沾自喜时,可能就有个先哲在尘封已久的书籍中暗暗发笑。
说到底,学术也不能避开路径依赖,也有沉没成本在左右着你的前进方向。
但是,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专业方向的限制,使学者不可能自己去做这种思想史的深度探究。
尤其是在专业分化如此严重、学科全貌如此难以把握的当代,学者对众多学科分支做横向扫描尚且来不及,更谈不上对学科演变做纵向发掘。
被层层历史累积掩盖起来的前人思想,往往在现实中遭到冷遇。
但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背后,不时会闪现出前人的思想火花。
因此,高质量的学科思想史研究,实乃学科发展的必须。
管理思想史学者雷恩,在这一领域给人们展示出了他的价值。
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绘出了一幅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宏观图景。
在《管理思想的演变》(第5版起改名为《管理思想史》)一书中,他以时代变迁为经,以学派思想为纬,编织出了这一学科的发展演变概貌。
在他的笔下,那些零散的史料,织成了一幅完整的锦绣。
雷恩对管理思想历史阶段的界定,并不是仅仅从管理学本身的发展考虑的。
他深知管理学家与历史学家的区别,所以,他的管理思想史,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科技层面综合考虑,通过对这四个层面的分析和综合,确定管理思想发展的文化背景,并以此为标准,把管理思想史分为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当前时代四大部分。
早期管理思想在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中,雷恩不同于其他学者,没有过多地沉湎于古代和中世纪管理思想的辉煌,对于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古代成就,他只是作为“历史的序幕”看待。
实际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雷恩所说的“序幕”,通常是被看做大戏的,因为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内容。
而在雷恩这里,是把这种序幕当做“史前”来处理的。
这里不仅仅是史料问题,更重要的是史观问题。
人们一般认为,人类文明史开始于文字的发明。
雷恩并未否定这种史观,但是,根据他对管理的把握,他强调,管理思想史开始于大工业的完成。
所以,他把工业化社会前的管理思想,甚至包括工业革命进程中的管理思想,统统归入序幕。
雷恩的这种处理,反映出他的基本观点—管理学从工业革命才开始萌芽。
诚然,古代有管理,而且有些管理经验非常出色,但是,古代不能构成“学”,由此,雷恩把现代管理思想的起点,定位在工业革命上,从而突出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深刻社会变化,同时也暗含着他对管理学的科学性界定。
在雷恩眼里,人类对管理的重视源于“文化的重生”。
所谓“文化的重生”,是指催生了工业时代的整体性环境变化。
这一变化包括了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的“三位一体”。
关于新教伦理,雷恩基本上以马克斯·韦伯的观点为依据,认为新教尤其是加尔文教确立了资本主义价值观。
而且以麦克利兰(Mc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研究,对韦伯的观点给出了相应的实证支持。
关于自由伦理,雷恩梳理了从马基雅维利(Nicolo Machiavelli)、霍布斯(Thomas Hobbes)到洛克(John Locke)、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再到《独立宣言》确立的政治主张,指出民权主义和契约论构成了新型社会的政治结构,形成支撑资本主义的社会环境。
关于市场伦理,雷恩高度肯定了亚当·斯密的重大意义,指出欧洲由重商主义到重农主义再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演变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正是这种“三位一体”的互相作用,使管理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雷恩看来,在此之前,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是反成就、反人性、反商业的,而新教伦理、民权主义、市场经济三者的综合作用改变了时代。
由此,他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管理思想的创新需要什么样的文化?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正是在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工业革命出现了,蒸汽机拉响了新时代的汽笛。
一系列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劳动力的供需问题、工人阶级的状况尤其是童工和女工的问题、劳资冲突日趋激烈的问题、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等等,最关键的,是大工业带来的管理问题与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到这时,管理思想的探索才真正开始。
在早期工厂的管理先驱中,雷恩介绍了欧文(Robert Owen)、巴贝奇(Charles Babbage)、尤尔(Andrew Ure)、迪潘(Charles Dupin),其中以欧文和巴贝奇最有代表性。
对于欧文这位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雷恩不仅介绍了他在新拉纳克(New Lanark)的纺织厂管理改革,而且介绍了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波西县的“新和谐”(New Harmony)。
在管理学上,欧文是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考虑的企业家,如果说,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早期探索者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理论,那么,欧文就是注重社会层面的先驱,是人本理论最早的探索者。
对巴贝奇这位天才数学家,雷恩是从他研究的差分机入手,进而展示出他在工业操作分析上的成就。
同欧文相比,巴贝奇把数学方法运用于机器制造业实践,他是注重技术层面的先驱,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最早探索者(从技术角度看,巴贝奇的工作与泰罗十分相似)。
英国的尤尔和法国的迪潘,则是最早的管理教育家和管理思想推广者。
他们伴随着机器工厂的诞生而思索着人类的前途。
欧文和巴贝奇的思想组合,预示着管理学的发展方向。
美国的工业革命同英国不一样。
英国在工业化后,依然是小型企业为主,直到1806年,英国的毛纺织品制造商委员会还认为,大规模的工厂并不一定能够给企业主带来更多的优势,以家庭外包形式从事生产既可以节约大量资本投资,又能避免工人过多的监管难度。
所以,英国人尽管有欧文和巴贝奇的思考,但在管理实践中依然可以靠家长式管理维持企业的生存,并把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工业化之后。
美国一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就面临着熟练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南北战争前的工厂,规模都不大,所以,不足以改变国民经济中的第二产业比重。
但是,1830年以后的通讯革命和铁路时代,使美国的工业化迅速进入大工业时代。
铁路公司不可能采用家庭式外包生产,而且公司经营的整体性要求要远远高于纺织厂。
纺织厂老板管不过来可以分包,铁路却需要一体化管理。
所以,美国人面临的是更为紧迫的实践问题。
而且铁路公司地域的分散性,更加剧了管理的难度。
因此,经济的发展没有给美国人留下多少理论研究的时间,需要急迫解决现实的管理难题。
在这种局势下,铁路工程师麦卡勒姆(Daniel Craig McCallum)在纽约-伊利铁路公司开始了全方位的管理实践改造。
按照麦卡勒姆的设计,管理的基础是组织,组织的前提是分工,分工的要求是明确职责和权力,一体化经营的决定因素是组织的信息沟通,所以,组织运行必须有准确迅捷的信息网络。
麦卡勒姆为此设计了一整套管理方案,并且画出了组织图。
例如,此前的管理都是面对熟人的,而大公司必须面对陌生人。
为了解决这一陌生人问题,麦卡勒姆设计出了独具匠心的铁路制服。
管理者一看到制服的样式和标志,就知道这个人的岗位、级别和职责任务。
尽管这套管理体系在推行过程中遭到了工人的剧烈反抗,并导致麦卡勒姆不得不从纽约-伊利公司辞职,但是,新体系的科学性得到《美国铁路杂志》(American Railroad Journal)编辑普尔(Henry Varnum Poor)的重视。
由于普尔的热心推广,麦卡勒姆的管理体系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得到了重视,再由该公司的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把它应用到钢铁企业。
从此以后,地区部门化、正式权力和责任结构、沟通和联络、生产经理和幕僚人员、绩效测评和成本会计,这些当代管理再也离不开的词汇以及对应的方法技术,就成为企业经营的家常便饭。
卡内基对麦卡勒姆体系的应用,使美国钢铁产业的纵向一体化成为现实,并后来居上超越欧洲,使美国走向世界经济的最前列。
对于管理思想的早期探索,雷恩不仅仅是介绍了欧文、巴贝奇、麦卡勒姆这些人的历史意义,更重要的是,雷恩把目光放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上。
他不仅指出了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而且以历史学的视角揭示了英国乃至欧洲工业革命与北美工业革命的不同,从而使人们对管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能够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看了雷恩的论述,就能更好地理解管理学这一学科为何诞生在美国?为何美国一直在管理学界独占鳌头?在国内的学术界,有一些批评“西方偏见”的评论或者观点,表面看来振振有词,但仔细一考察就会发现,那些看起来很“给力”的说法,从历史学角度仔细考量就难以服人。
例如,谈到西方的管理思想史,国内最常见的批评就是“西方中心论”,即便像雷恩这样的大家,也会遭到“只关注西方特别是美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这样的批评,说他“字里行间留下的是‘美国制造’的烙印”。
如果批评雷恩对非英语世界的重视不够,尚有相应的道理,因为任何学者毕竟会受到语言的限制,同时也受到自己信息来源的限制。
但如果还要认为雷恩是“美国中心论”,连欧洲都不关心,那就是一种缺乏历史眼界的偏狭。
正是在这种层面,雷恩展示了他的卓见。
科学管理时代科学管理时代是由工程师泰罗等人开创的。
对此,管理学界早有定论,雷恩的贡献,是对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群体进行了富有新意的总结。
关于泰罗及其同道在科学管理时代的思想意义,本刊在过去的相关栏目中已经有比较详尽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雷恩的著作在这方面值得称道的是,他写出了泰罗他们的思想场景,写出了科学管理得以产生发展的时代因素和社会因素。
对于泰罗本人,雷恩不仅全面介绍了从工时研究到职能工长的管理研究,而且对泰罗本人的性格和为人有着栩栩如生的描述。
尤其是在国会关于沃特敦兵工厂罢工案的听证会上泰罗的表现,雷恩大段引用了听证记录,引用了著名记者、评论人和大众媒体对泰罗的评价,以这种方式说明泰罗的人品与性格。
他借用揭发美孚丑闻的塔贝尔(Ida M. Tarbell)的话说:“在这个国家,最堂堂正正的人就是泰罗先生,他心甘情愿地承受着工会领导、国会议员以及调查人员出于误解、怀疑或者恶意的各种诘问和诱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