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度单位米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米》说课稿及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米》说课稿及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米》说课稿及设计意图一. 教材分析《认识米》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节长度单位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米的概念,并学会用米来测量物体。

教材还配备了一系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实际操作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们的数学基础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长度,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长度一样吗?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米的长度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米的长度。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用米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米来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中。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米的长度单位,并让学生分享自己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和结果。

认识米PPT课件

认识米PPT课件

4.同桌合作,量一量,比一比。 (1)你的身高比1米还多多少厘米? (2)量出一庹(tuǒ)大约长1米几厘米?
你有什么发现?
5.一根拔河绳长25米,一根消防救生绳比拔 河绳长5米。这根消防救生绳长多少米?
25+5=30(米)
6. 64+30=94(米) 94>85 小明走的路近
小结: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做单位。米 可以用字母“m”表示。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是: 1米=100厘米。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观看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3课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 。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张开两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米?
在米尺上看一看,1米有多少个1厘米? 100
练习 1.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2.量出教室的门大约高几米。
3.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大约有多少米,再量一量。

长度认识米与分米的换算关系

长度认识米与分米的换算关系

长度认识米与分米的换算关系长度是物体的重要属性之一,它用于描述物体的延伸程度或距离。

而米(m)和分米(dm)是常见的长度单位,它们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换算关系。

本文将介绍米和分米的换算关系,并探讨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米和分米的定义米是国际上常用的长度单位,定义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之一。

而分米是长度单位的一种,它表示为米的十分之一,即1m = 10dm。

2. 米与分米的换算关系根据定义,1m = 10dm。

这意味着,将十个分米合并起来就是一个米,而将一个米分成十个部分即可得到十个分米。

换言之,米和分米之间存在着十进制的换算关系。

3. 实际应用米和分米的换算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际应用场景:3.1 家居装修在家居装修中,确定物体的长度或尺寸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测量墙壁长度时,我们常常会使用卷尺或测量工具,这些工具通常以米或分米为单位,通过测量墙壁的长度,并应用米与分米的换算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墙壁的准确尺寸,从而更好地进行装修规划。

3.2 学校实验在学校的科学实验中,学生们经常需要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比如,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时,使用米和分米单位可以帮助学生们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借助米和分米的换算关系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分析和推断实验结果。

3.3 交通规划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需要准确测量道路的长度和宽度。

通过使用米和分米单位,工程师们可以更好地规划道路的布局和设计。

此外,在建设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时,也需要精确地控制长度和尺寸,以保证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4. 总结米和分米作为常用的长度单位,其换算关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掌握米与分米的换算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物体的长度,同时也方便了实验、装修、交通规划等领域的工作。

在应用中,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灵活运用于各种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已经对米与分米的换算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认识米》教学设计

《认识米》教学设计

《认识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

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调整为:建立1米的正确认知)教师准备:1支7cm长铅笔、12把米尺、学生尺、1根长绳、1根1米长绳子、双面胶、剪刀。

学生准备:学生尺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所得数据要用什么作单位?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学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师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既复习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又为接下来的测量黑板的长度打下基础。

】【教后思考:通过对厘米和厘米尺的复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认知,另一方面可以为新课学习做铺垫,达到“教结构用结构”的作用。

这两节课的教学结构基本上都是:情境导入——认识工具(米尺或厘米尺)——认识米(或厘米)——通过测量充分感知1米(或1厘米)有多长,进而建立1米(或1厘米)的实际观念。

】三、引入新课1.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小动画:量黑板的长度。

(先是用厘米尺量,后改用米尺量)【设计意图: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物体的不便利,从而产生困惑,积极主动认识米。

】【教后思考:这个环节原打算让一个学生来讲台上实际操作,但在上课之前又觉得有点费事儿,于是改成了观看动画。

相比之下觉得改变后虽然节约了2分钟左右时间,但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不足够深刻。

根据研讨中小组其他成员的建议,若改成师生比赛或是两个学生比赛,应该可以更高效一些。

】2.点明课题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米》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米》教学设计
师:你觉得自己还行吗?
生:我觉得很难,我可以找同学帮忙吗?
师:你的主意不错,遇到困难就得找伙伴帮助,老师同意你的请求。(女生把同桌叫来,两人分工后又继续量,她们一个量,一个边算边记在本子上。)
生:我们总算量完了,黑板的长度是300厘米。(师板书:300厘米。)
师:坚持就是胜利,老师非常佩服你们。能谈一谈你们的感受吗?
目标确定
1、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用米尺进行正确的测量。
2、通过画、比、量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学生积累测量长度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估测能力、合作能力,养成细心认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让他们在课堂上“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数学的乐趣。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但估计是不准确的,要想准确的知道1米的长度,我们需要用到米尺。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课时教学设计
课 时
本单元第2课时
课 题
认识长度单位米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长度单位-米》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二课时,是“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中的内容。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明确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又认识的常用的长度单位。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认识长度单位米》小学数学教案

《认识长度单位米》小学数学教案

《认识长度单位米》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概念。

2.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够比较物体的长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1.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学会使用米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直尺、绳子、各种物品(如书本、铅笔、课桌等)。

2.学具:米尺、直尺、绳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拿出一个苹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苹果有多长吗?”2.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一个直尺,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苹果的长度。

(二)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米”(1)老师展示一根1米长的绳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根绳子有多长吗?”(2)学生回答后,老师告诉学生:“我们用长度单位‘米’来表示这根绳子的长度。

”(3)老师展示一个1米长的直尺,让学生观察并感受1米的长度。

(4)老师引导学生用1米长的直尺测量课桌、书本等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概念。

2.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1)老师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每组一根米尺,互相学习、交流,掌握使用方法。

(3)老师出示一个物体,让学生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老师点评并指导。

3.比较物体长短(1)老师出示两个物体,让学生比较哪个物体更长。

(2)学生用米尺测量两个物体的长度,汇报测量结果。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米尺测量并记录长度。

2.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老师点评。

3.老师出示一些长短不一的物品,让学生用米尺测量并排列顺序。

(四)课堂小结1.老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学会了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五)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用米尺测量家里的一些物品,记录下来。

《认识长度单位—米》长度单位

《认识长度单位—米》长度单位
测量标准或规则。
重要性
由于不同的测量标准可能会导致 不同的测量结果,因此使用统一
的测量标准是必要的。
方法
为了实现统一的测量标准,国际 上采用了国际单位制(SI),其 中米的定义为“光在真空中在 1/299792458秒的时间内的行程 ”。同时,我国也规定了使用米
作为长度单位的测量标准。
测量的工具和仪器
05
CATALOGUE
总结与回顾
重点回顾
01
米的定义
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用来 表示和测量长度。
米的定义
03
1米等于100厘米,也等于 0.00001千米。
02
米的起源
米起源于法国,最初定义为经过 巴黎的经线长度的十分之一。
长度单位的转换
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转换关系是1 米=100厘米,1米=0.00001千米
重要性
由于测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活动,因此米的测 量准确性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至关重要。
方法
为了提高米的测量准确性,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和 仪器,如激光测距仪、电子卡尺等,同时也可以采用更科 学的测量方法,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
测量的标准
定义
米的测量标准是指在使用米作为 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时,所依据的
《认识长度单位—米》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长度单位—米的认识 • 米的测量单位特性 • 长度单位—米的运用 • 长度单位—米的扩展知识 • 总结与回顾
01
CATALOGUE
长度单位—米的认识
什么是米
米是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单位,定义为地球子午线全长的二千 万分之一。它是一个公制单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 筑、交通、科学实验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 长度单位:认识米和用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 长度单位:认识米和用米量

活动发现
三、观察比较,知道1米=100厘米 1米
20cm
20+20+20+20+20=100cm
三、观察比较,知道1米=100厘米 1米
30cm
10cm
30+30+30+10=100cm
三、观察比较,知道1米=100厘米
1米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 3,4,5,6,7,8,9, 10。这是10 厘米。
(1)大约( 5 )支铅笔连起来长1米。 (2)大约( 4 )根筷子连起来长1米。
五、尝试练习,应用提升
3.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画“√”。
教材P8 练习一 第4题

比1米长□√
比1米短□
比1米高□
比1米矮□√
比1米长□√
比1米短□
六、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量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或卷尺来测量, 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三、观察比较,知道1米=100厘米
1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 米 = 100 厘米
四、动手操作,用米尺量
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根绳子, 请两名同学互相配合,把这 根绳子慢慢拉开。其他同学 要认真观察拉开的绳子,如 果你觉得拉开绳子的长度够 1米了,就立即喊“停”。
长度单位
认识米和用米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有一把长20厘米的学生尺,谁 愿意用它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我来!我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材P4 例4
拿这把米尺试试。 这样量太麻烦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材P4 例4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 表示。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中的《认识米》教案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中的《认识米》教案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生自由说。
2.引入
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
知道了1米=100厘米
应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板书设计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的机会少,本课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的,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米尺,体会1米的长度,在数中理解1米=100厘米,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2.观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பைடு நூலகம்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长度单位第(2)课时认识米
学科
主备教师
授课时间
第2周

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

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

议在未来学习中,进一步掌握这些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02
加强长度单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和测量。建议通过更多
பைடு நூலகம்
的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
拓展相关数学知识
长度单位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与面积、体积等概念密切相关。建
议在未来学习中,适当拓展相关数学知识,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掌
厘米定义及历史发展
厘米的定义
厘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等于米的百分之一,符号为cm。
历史发展
厘米作为长度单位之一,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法国政府为了统一度量 衡制度,规定了以米为基本单位,并定义了厘米作为米的辅助单位。此后,厘米 逐渐被广泛使用,并成为国际单位制中的一部分。
米与厘米关系
换算关系
换算实例演示
例子1
将2米转换为厘米,计算过程为 2 × 100 = 200厘米。
例子2
将50厘米转换为米,计算过程为 50 × 0.01 = 0.5米。
换算技巧分享
在进行米与厘米的换算时,可以记住基本的换算关系,即1米等于100厘 米,这样可以快速进行换算。
对于较大或较小的数值,可以先将其转换为更容易计算的数值,再进行 换算。例如,将2.5米转换为厘米时,可以先将2.5乘以10得到25,再将 25乘以10得到250厘米。
化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通过测量和 计算来得出,这时就需要使用长度单 位来表示各种实验数据。
控制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的条件往往非常苛刻,需要 使用长度单位来精确控制反应温度、 压力等条件。
生物医学研究
测量生物样本尺寸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经常需要测 量生物样本的尺寸,例如细胞的 大小、组织的厚度等,这时就需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认识米》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认识米》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

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一、探究新知(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3)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二、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三、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1米=100厘米课后反思《认识米》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米和厘米的进率;教学难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我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1.如何引入米才能让学生从“被需要”转变为“需要”?本节课的教学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引发学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如何激发学生对新的长度单位米的强烈需求呢?在刚开始的试教中,我们设计了让学生量黑板的活动。

学生亲身体验用学生尺来量黑板的活动后,感受到测量时费时又费力,这时,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这样的设计,学生虽有学习新知的需求,但不是很强烈。

如何让这种“被需要”转变为强烈的“需要”呢?我们几经思量,作了以下尝试: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身体尺”复习有关厘米的知识,学生对用学生尺进行测量信心满满。

米的认识教案

米的认识教案

米的认识教案米的认识教案(通用12篇)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引导:同学们,你们在课前找到了哪些有关千米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2、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出教室,走向操场,一起去真实体验i千米。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

例如:长江全长6397千米,黄河全长5464公里,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数学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有关千米的知识,感受“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互动新授1、感受千米。

(1)师: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多少圈是l千米?(2)引导:同学们分组活动,15名同学在跑道上走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走完l千米所用的时间;l5名同学在跑道上跑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跑完1千米所用的时间。

2、体会I千米。

师:清同学们谈谈自己走或跑完l千米的感受。

3、估计1千米。

(1)引导:刚才我们通过走、跑,真真实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想一想学校与你家的距离大约是多长?从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2)引导:从学校出发到人民医院大约有多长?到图书馆大约有多远?……学生通过“走”“跑”等活动体验l千米的长度。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1千米有多长,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结合学校周围交通图分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走一走”“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活动中思考。

真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体会出1千米真的很长。

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去估一估身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理解,同时也真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米的认识教案篇2【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第3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第3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第___ 周星期_____ 第 __ 节 _____年___ 月 ___ 日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二、教学重难点米的实际长度。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准备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口语训练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二)导入新课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三)探究新知1.认识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

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板书:“米”)(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2.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2.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

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

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2篇)

《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2篇)

《米的认识》说课稿《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米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分析教材,把握目标。

1.教材简析《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并能用学生尺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发现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加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认识米。

难点:形成米的长度表象。

二、慎选教法,重视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

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自由操作学具,在自然的情境中亲身体会长度单位的产生。

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根据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在扶着学生认识1米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识2米、3米、4米等更多的米,并建立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组成的复名数表达测量的结果。

认识厘米和米

认识厘米和米

认识厘米和米厘米和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长度单位。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了不同的长度单位,并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来认识它们。

本文将介绍厘米和米的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个常见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的定义和用途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常用符号为“cm”,它是国际单位制(SI)中的非基本单位,属于公制长度单位系统。

1厘米等于1/100米,即0.01米。

厘米广泛应用于日常测量工作中。

例如,我们可以用厘米来测量一本书的尺寸、一张纸的大小、一张照片的宽度等。

此外,在制作服装、家具、建筑等领域,也经常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设计和制作。

二、米的定义和用途米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常用符号为“m”。

1米等于100厘米,或者说1米等于1000毫米。

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米常用于测量较大的长度,如房间面积、土地面积、道路长度等。

它也是测量跑道长度、标示比赛距离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建筑施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米也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三、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厘米和米之间存在换算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进行转换。

1米等于100厘米,即 1m = 100cm。

1厘米等于0.01米,即 1cm = 0.01m。

使用换算关系,我们可以将长度从厘米转换为米,或者从米转换为厘米。

例如,10厘米等于0.1米,而50米等于5000厘米。

四、小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见的长度单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厘米是公制单位系统中的非基本单位,常用于日常测量中,如测量物体尺寸、图纸设计等。

而米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更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土地测量、运动距离标识等。

要进行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只需要记住1米等于100厘米,即可进行相应的转换计算。

通过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测量和比较,提高对长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请记住,厘米和米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长度单位,掌握它们的用法和转换关系对我们的学习和实际应用都非常重要。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认识米》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认识米》教案

认识米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2)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

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

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1米=()厘米100厘米=()米5米=()厘米200厘米=()米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课后反思《认识米》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米和厘米的进率;教学难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我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1.如何引入米才能让学生从“被需要”转变为“需要”?本节课的教学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引发学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如何激发学生对新的长度单位米的强烈需求呢?在刚开始的试教中,我们设计了让学生量黑板的活动。

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一、创设情境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

(主要是直尺或米尺)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二、体验探究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3、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归纳:100厘米=1米, 1米=100厘米, 1m=100cm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篇二】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
认识米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米的长度观念。
▪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 米=100厘米”。
▪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 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 教学难点
▪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 长物体的长度
专项练习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 17-8-3=7=16
11-6+7=12
▪ 5+9-8= 6
8+7-9=6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
认识米
知识回顾
1.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 尺子)。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 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 3.手指盖的宽度大约是( 1)厘米,小朋 友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2)厘米。
米和厘米的换算
▪ 1米=(100 )厘米 ▪ 2米=(200 )厘米 ▪ 3米=(300 )厘米 ▪ 4米=(400 )厘米 ▪ 600厘米=( 6 )米 ▪ 500厘米=( 5 )米 ▪ 700厘米=( 7 )米
解决问题
▪ 1.小明身高74厘米,小强比它高18厘 米,小强身高多少厘米?
74+18=92(厘米)
5 1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0厘米
1米=100厘米
1 米= 100 厘米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1 m = 100 cm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 适当的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时(比如手掌的长),可 以用 厘米 作单位; 测量较长的物体(例如黑板)时,要用 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 米 来测量。
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1) 数学书长26米。 (2) 灯管长50厘米。 (3) 房间高3厘米。 (4) 字典厚6米。 (5) 大树高8米。
(厘米) (√) (米) (厘米) (√)
(6) 教室长10厘米。 ( 米 )
四、知 识 应 用
量一量
约( )米
( )米( )厘米
填上合适的单位:
▪ 1.一本笔记本宽16( 厘米 ) ▪ 2.一棵大树高约5( 米 ) ▪ 3.一块橡皮长约4(厘米 ) ▪ 4.一根跳绳长约2( 米 ) ▪ 5.我们的教室宽约5( 米 ) ▪ 6.一支铅笔长约20(厘米 ) ▪ 7.你的课桌宽40(厘米 ) ▪ 8.一幢大楼高约20(米 )
1小格代表1厘米
cm
1米
1大格代表10厘米
米尺上的1个大格里有10 个小格,米尺上一共有10 个大格,100个小格。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 自学提示: ▪ 1、拿一把米尺在自己身上量一量,有没有
1米的部位,再量一量身边的其他物体呢? ▪ 2、观察米尺,数一数1米是多少厘米?
三、反馈解惑
5
三、反馈解惑
2.一根木料长92厘米,用去了45厘 米,还剩下多少?
92-45=47(厘米)
五、课 堂 小 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4
动画
▪ 一些比较短的物体在测量时用厘米作 单位,比如我们的铅笔盒、小刀等。
▪ 而一些比较长的物体在测量时用米作 单位,比如我们的教室、操场等。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 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认识米尺
米尺
cm
1米
米尺的特点:
cm
▪ 米尺上有刻度。 ▪ 米尺上有0、10、20……100这些数。 ▪ 每两个数之间的间隔是一样大的。 ▪ 米尺也是把“0”作为尺子的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