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概论第一章

合集下载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第一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药物;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2)第二阶段:开创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使用成为了药物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第三阶段:60年代开始,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成为药物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生物技术药物;Hirose和Itakura用基因工程法表达了生长抑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工程法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标志着基因工程药物开始走向实用化阶段。

2。

药学的定义P5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要学的理论基础,药学与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化学是药学的研究基础。

(2)医学为药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2)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3)药物临床研究阶段: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4)药品的申报与审批阶段(5)新药监测阶段按照其适用范围可以将GMP划分为三类:(1)具有国际性质的GMP(2)国家权力机构颁布的GMP(3)工业组织制订的GMP8.国家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行执业药师制度【熟悉】P16—17第二章生药学概论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 中药学概论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 中药学概论

效用
3、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筋 脉拘挛。配羌活、独活、防风。
用量用法
5~10g,煎服。
*柴 胡
北柴胡
柴胡原植物
柴 胡
南柴胡
狭 叶 柴 胡 原 植 物
性能特点
苦、辛,微寒,轻清主升。归肝、 胆经。功在泄散升举(解表药中柴胡 退热作用最强) 。
既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为治少阳证的要药;又善疏泄肝气风抽搐,见牙 关紧闭,角弓反张等配天南星、白附 子、天麻。(玉真散)。
其它功效
1、防风炒用有止泻作用,可用于 腹痛泄泻。配白芍、白术(痛泻要方 )
2、炒炭用有止血作用,可用于便 血、崩漏。(经验后方)
3、治疗砷中毒。配绿豆、甘草。
用量用法
3~10g,煎服。
*羌 活
羌活原植物
2、止咳平喘:用于肺失宣降之咳 喘实证, ,可随症配伍。如: 风寒 犯肺。配杏仁、甘草(三拗汤);寒 饮伏肺。配桂枝、干姜、细辛、半夏; 邪热壅肺、肺气失宣。配石膏、杏仁、 甘草(麻杏石甘汤)。
3、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 主要症状腰以上水肿,头面为甚、恶 风(类似现代医学急性肾炎初起)。 配连翘、赤小豆。
* 紫 苏 叶
紫苏梗
紫苏叶原植物
性能特点
味辛,气温。归肺、脾经。功能 发汗解表,行气和中,长于解表行气, 尤宜治外感风寒兼脾胃气滞者。
效用
1、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兼咳嗽者 配杏仁、桔梗等(杏苏散);表寒兼 气滞配香附、陈皮(香苏饮)。
2、行气和中:脾胃气滞、胸闷不 舒、恶心呕吐、配陈皮、半夏;胎气 上逆,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配砂仁、 白术、陈皮。
蔓荆子
单叶蔓荆原植物
性能特点

《药学概论》学习指南

《药学概论》学习指南

第一章 绪论模块导学:重点难点指导:重点:药品、药学的定义,药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难点: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设计:本部分主要以介绍药学相关知识背景为主,结合临床现状以及具体药物研发案例,进一步理解药学的定义、主要任务以及其核心学科之间的联系,系统地掌握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第二章 中药与天然药物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理解并掌握按照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药物的分类,注意掌握在传统医学理论下使用的药物与在中医理论下使用的药物及民族药物的异同点;中药、生药、天然药物的异同点。

第二节 中药学药学的概念:药品、药学的定义。

药学的起源与发展:现代药学起源及发展、我国药学的现状与发展。

药学的任务:研发新药、新制剂、药物作用机理、控制药物质量、规 范药品管理等。

药学的地位:药学在现代科学、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药学二级学科之 间的关联。

绪论注意掌握和理解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性味归经、中药的五味与生药实际味道的相关性;中医的五脏与现代医学脏器的相关性及中药的炮制目的;生药与饮片的区别。

第三节 生药学重点掌握生药的三个主要发展时期,生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海洋生药学与传统生药学的相关性。

生药学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内容与任务第四节 天然药物化学着重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及中药化学的相关性;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创新药物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了解天然药物化学在创新药物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基础课与天然药物化学的关系。

第三章 药物化学1、药物化学的定义药物及药物的使用和制造,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数千年来,只有一个中心目标就是为改善人们的健康,延长人类的寿命而努力。

药物是指对失调的机体某种生理功能或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呈现有益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包括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广义的药物还包括生物制品如疫苗、类毒素和抗毒素等。

药物化学是关于药物的发现、发展和确证,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作用方式的一门学科。

药学概论课件1-2章

药学概论课件1-2章
一、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汤剂、中药材和中成药。
中药材
是指中医使用的药材,常用的有700-800种左右 。
中药(Chinese Materia Mdica)
一、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何首乌
草药 ( Herbal Medicine )
并非特指草本药材, 是我国部分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者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曾一度与中药合称为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3
抗感染:高效低毒的疫苗制剂、抗爱滋病毒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
三、药学主攻的疾病方向
第六节 21世纪药学发展趋势
01
02
03
04
化学合成药:手性药物合成、定向药物分子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
天然药物:植物药、海洋药物、多糖药物、天然活性化合物为先导物
生物技术药物: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转基因动物制药
中国古代药物发展
中国古代药物发展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
《雷公泡炙论》:第一部制药专著 唐《新修本草》:第一部药典 《海药本草》:第一部中外药物交流专著 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 宋代:《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宋慈《洗冤录》中的毒药解救方法
第二节 古代药学发展
第二节 古代药学发展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收载药物最多:52卷,载药1892种,其中矿物药355种、植物药1094种、动物药443种 流传最广:中、日、法、英、德、俄
1
2
一、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第五节 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六、药学科学的主要任务
研制新药 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研制新的制剂 制订药品的质量标准, 控制药品质量 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 GAP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MP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CP (Good Clinic Practice)、GSP (Good Selling Practice)

药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第四章知识点_20210105220730

药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第四章知识点_20210105220730

药学概论知识点目录药学概论知识点 (1)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药学的发展与药学任务 (1)第二节药品的类别 1.天然药物 (2)第三节药品的上市过程 1.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 (2)第四节药师和执业药师 1.药师及其职责 (3)第二章生药学概论 (3)第一节绪论 (3)第二节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 (5)第三节生药的炮制 (6)第四节生药的采收与加工 (8)第五节生药的鉴定 (9)第六节生药资源与道地药材 (10)第七节生药各论 (10)牛膝、黄芪、人参、三七、川贝母、麦冬、天 (10)麻、沉香、钩藤、肉桂、杜仲、金银花、红花、 (10)西红花、五味子、陈皮、山楂、番泻叶、麻黄、 (10)肉苁蓉、青蒿、冬虫夏草、蛤蚧、牛黄、朱砂 (10)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 (10)第一节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 (10)第二节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和任务 (11)第三节天然药物化学与中药现代化 (11)第四节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 (11)第五节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11)第六节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法 (15)第七节天然药物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发展趋势 (16)第八节常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16)第四章药物化学 (16)第一节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任务 (16)第二节药物化学的发展史 (16)第三节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17)第四节新药设计与开发 (19)第五节临床常用各类药物介绍 (21)第五章药理学 (22)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学的发展与药学任务1.药学的发展-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药学起源的远古时代到19世纪末,主要利用天然药物先后研发出汤剂,丸剂,散剂,天然糖浆剂等多种剂型,药物大多不是单体化合物。

1850年,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它的活性,是现代药学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阶段:19世纪末药物合成的兴起至20世纪50年代大量的化学药物被合成并应用于疾病治疗,科学家在早期药物的结构分析和化学合成中建立了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并且开始尝试根据医疗需要有目的地去合成新的化合物。

药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药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药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药物的定义和分类药物是指有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者改变生理功能目的的物质,包括化学药品、中药、生物药品和食品药品等。

根据其来源、性质和用途的不同,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化学药品、中药、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等。

第二章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生物体内的四个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来实现。

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转化过程,对于药物的疗效和毒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和生物体内的靶点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四大类:与生物体蛋白质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类、通过生物体的受体而发挥生理活性的类、通过诱导体内生物合成物而发挥效果的类、通过直接与微生物发生相互作用而发挥杀菌效果的类。

第四章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治疗剂量时,经常出现某些可能或明显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的现象。

药物的不良反应分为两大类:药物的毒性反应和药物的过敏反应,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的方法是避免不良影响和及时干预。

第五章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指在满足治疗、预防、诊断、改良生理和其他用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药物,对于维护患者的健康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非常重要,而药品管理和医疗保健人员应积极参与。

第六章药学与临床药学与临床是一门结合理论和实践相互关联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药物的研制、质量控制、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多个方面。

同时,药学与临床领域的交叉研究也为临床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七章药学研究概述药学研究是一门以药物为研究中心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药物的研发、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药学等多个方面。

药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八章药物制剂学药物制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学科,其目标是根据既定的用药目的,研究制备药材制品的科学技术。

药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药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抗生素 • 由单纯的开发抗菌药物发展到以微生物为主要来源的药物研究 • 由微生物产生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阻断剂等层出不穷
1929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发现了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 1949年以前——青霉素依赖进口——达官显贵使用; 抗日战争期间——汤非凡研究抗生素; 1950年——陈毅批准建立青霉素试验所; 1950年9月——得到青霉素钾结晶; 1953年5月1日——正式生产——开创我国抗生素工业的新纪元 我国微生物制药主要发展方向:广开菌源、应用新的筛选体系及基因工程技术。
1.2 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 药学各学科的发展与我国药学研究的现状
药物制剂 • 由一般制剂到缓释、控释、速释 • 由以工艺为主到与生物相结合
现在我国生产的药物制剂已达3000多种,中成药制剂也有3000多种。 目前我国制剂学已从简单的调配发展成集药学、生物学、化学、物理
学、数学、工艺学及至电子学为一体的完整现代药剂学。
❖ 现代药学的发展
3 20世纪40-60年代
——合成药物大量上市,生物化学取得巨大进展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学时期
医学、化学、生物学三者紧密结合,研究体内调控过程,从整体直 达分子水平。多学科渗透交叉,可称为生物药学时期 。
1.2 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 药学各学科的发展与我国药学研究的现状
“反应停”事件——现代医学蒙羞
“反应停”(α-苯肽茂二酰亚胺,塞利多米 ) ——作为抗生素合成,后发现它并无抗生素活性,却有镇静作用,于1957年10月, 在德国作为非处方药上市,用于治疗晨吐、恶心等妊娠反应,是“孕妇的理想选择”。
1960年,美国一家小公司梅里尔公司获得经销权,向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提出上市销售的申请,由弗兰西斯·凯尔西负责审批。 凯尔西注意到,有医学报告说该药有引发神经炎的副作用,可使服用该药的患者感到 手指刺痛,因此她怀疑该药会对孕妇有副作用,影响胎儿发育。这引起了梅里尔公司 的不满,对她横加指责和施加压力。

药学概论全套PPT课件101p全

药学概论全套PPT课件101p全

药学的地位
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药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章 中药与天然药物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概念 中药的起源和发展 中药学的研究范围
中药的药性(性味和功能)
四气:寒、热、温、凉(石膏治热性病, 附子、干姜治寒性病)
五味:辛、甘、酸、苦、咸(辛散、酸 收、甘缓、苦坚、咸软)
药学任务
研制新药 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研制新的制剂 制订药品的质量标准, 控制药品质量 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 GAP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MP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CP (Good Clinic Practice)、GSP (Good Selling Practice) ADR(Adverse drug reaction)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胆碱进入胆碱能神 经末梢需载体。(有饱和情况)
K+、Na+、Ca2+通道,顺电位差
特殊转运(Specialized transport)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耗能,由低浓度 或低电位一侧到高侧。如钠钾ATP酶。有饱和 现象,同一载体转运的两个药物可出现竞争性 抑制作用。
发展:从古代到二十世纪初使用天然药物 药物合成 二十世纪40至60 年代生化药物 生物制药 (医学、化学、生物)
药学各科发展情况
药物化学已由过去的随机、逐个多步骤合成已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设计、 定向一步固相合成药物的组合化学阶段,大大提高了新药研究的速度和 命中几率。
药理学对新药的筛选也发展到高通量、机器人筛选,或者酶、细胞、受 体进行筛选;对药物作用机理研究从整体、器官水平发展到细胞、分子 水平、量子水平。

药学概论重点(最终版)

药学概论重点(最终版)

第一章绪论1.药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事件:1)第一阶段(远古时代到19世纪)利用天然资源,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开发出各种剂型以方便患者用药,对于药物的作用机制也有深入研究,代表药物——吗啡,这是现代药学的珍上里程碑。

2)第二阶段(19世纪到20世纪五十年代)大量化学药物被合成应用于疾病治疗。

代表药物——青霉素、磺胺类药(人工合成)。

3)第三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生物化学有巨大进展,对激素和各种维生素的分离和鉴定,反应停事件(1962年),代表药物——激素、维生素、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是药物发展史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生物技术药物时代,代表药物——人胰岛素、人生长素、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白介素2.新药的研发要经历哪几个阶段(简答)新药研发包括五个阶段:①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②药物临床前研究、③药物临床研究、④药品的申报与审批、⑤新药检测期的管理;3.药学: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第二章生药学1.生药的定义和炮制方法: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炮制方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P282.生药的产地加工:产地加工凡在产地对药材进行初步处理如清洗、修整、干燥等,称为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有效成分的含量,保证药材的品质,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并且便于包装、运输和储藏。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产于东北三省。

功效:性温、味甘、微苦。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主产于云南、广西。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陈皮: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山楂: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青蒿: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药学概论课件 第一讲绪论

药学概论课件 第一讲绪论

化 学 原 料 药
化 学 药 制 剂
抗 生 素
血 清
疫 苗
血 液 制 品
放 射 性 药 品
诊 断 药 品
第一节 药学的概念
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药剂学
药学(pharmacy)是关于药物的发现、开发及制 备、质量控制及其合理使用的科学,也称药物科 学(pharmaceutical science)。
2014-9-10
医药工业总产值和药品销售总额稳步增长
6000
全世界药品销售总额6000
4000 3500 3000
我国药品销售总额
4010
5000
亿 4000 美 3000 金
2000
1700
亿 人 民 币
2500 2000 1500 1000
1000
500
151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4-9-10
二、古代药学发展
古代两河流域----泥板书
(公元前3000年)
常用药物(现仍使用):大蒜、罂粟、甘草、 大麻、颠茄等。 剂型:丸剂、散剂、灌肠剂等 制药方法:溶解、煮沸、滤过 服药方法:空腹服药和饭后服药
二、古代药学发展
古代埃及----埃伯斯纸草书(公元前1552年)
世界上最早的药物治疗手册之一 700多种药物,800多个处方
药学导论
长治医学院药学系 李囡囡
我本想当医生,药学是什么? 要学什么、该怎么学、未来职业
2014-9-10
作为药学本科专业的启蒙和学习向 导,提供一个药学学科的全景图式 介绍,使同学们在进入专业学习之 前对药学有概念性了解。
2014-9-10
第一章 绪论

药学概论复习重点

药学概论复习重点

药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药品的概念: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是人类对付疾病最有力的武器。

第一节药学的发展与药学任务p3一药学的发展1 ~19世纪末——天然药物如:吗啡2 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化学药物如:百浪多息,青霉素“磺胺醑”事件:要求产品上市销售之前必须证明其安全性3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生化药物如: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反应停”事件:所有药品的ADR必须报告FDA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药物如:胰岛素二药学的定义与任务药学的概念: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使用的科学,也称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药学的理论基础,药学和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第二节药品的类别p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通常根据药品的化学性质不同分为: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药物。

第三节药品的上市过程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其中Ⅰ、Ⅱ、Ⅲ期是上市前的,Ⅳ期是上市后的。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第二章生药学概论第一节绪论p20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生药的概念: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生药学的概念: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的科学。

第二节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p25生药的分类法:1 药用部位 2 化学成分 3 自然系统 4 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 5 中文名的笔画顺序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通用的名称。

第三节生药的炮制p27一生药的炮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2缓和或改变药物的性质和作用;3提高疗效;4便于调配和制剂;5纯净药物,利于贮藏;6除臭矫味二生药的炮制方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第六节生药资源及道地药材p45道地药材主要指某些地区栽培生产的优质药材,也包括优质野生药材。

药学概论1-4章

药学概论1-4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学的概念 一、药的含义二、药学的概念 1药学一、 现代药学起源1、 药学起源于原始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

2、 最早记载的医学实践之一可能是在巴比伦时代(公元前2006年)3、 世界上较早系统记载药物的专著:中国魏晋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收载了365种药物。

4、 世界上已知的重要药学著作:公元前1500年“艾柏斯纸抄本”。

5、 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大师:盖伦。

6、 在公元8世纪,率先开设世界上第一家私人药店,开发出天然糖浆剂、保鲜剂、蒸馏水、醇类制剂:阿拉伯人。

7、 官方编撰的药典是:公元7世纪 唐朝政府苏敬、于志宁编的《新修本草》。

公元659年又称《唐本草》。

8、 第一个向盖伦说提出严峻挑战的:瑞士医生 巴拉赛尔苏斯 9、 1805年,从植物中提取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10、1818年分离出:番木鳖碱 11、1819年分离出:奎宁12、1820年,另外两位药物化学家又一次分离出了奎宁,并对此进行治疗性研究,这标志着纯化合物药物应用于临床的一个新的起点。

1821年,巴塞罗那爆发疟疾,帕莱蒂尔将药送去,并建立制药工厂,从此各国逐渐建立制药工业。

13、吗啡分离成功是现代药学开始的一个里程碑。

以生产奎宁为主开设的药厂是现代制药工业的鼻祖。

2药学-化学-医学的关系药学是化学和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二、现代药学的发展(一)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葡萄球菌感染有效,成为第一个对任何全身细菌性感染真正有效的化学药物。

(二)药学各学科发展现状药学逐渐发展成具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大量实验手段的重要学科。

三、我国药学的现状与发展(一)药物化学方面1、我国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原料药生产的第二大国。

2、我国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化学药物中约97%以上是外国研制的,我国仅仅是仿制生产。

3、1993年化合物实体(即药物、农药)纳入专利保护制度。

(二)药物制剂方面1、现在我国生产的药物制剂已达3000多种,中成药制剂也有3000多种。

药学概论复习资料

药学概论复习资料

《药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该书确立了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

书中描绘了药物相互间关系的理论,称为七情和合。

南北朝时陶弘景整理补充,汇集成《本草经集注》,收集药物730种,其中新增365种。

2.魏晋时代葛洪著有《肘后备急方》3.唐朝政府编写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物学权威著作,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

4.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9年编写而成,共52卷,收载药物1892种。

该书在植物分类学和生物进化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达尔文称其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李约瑟: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的《本草纲目》)5.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医药大量传入,形成西方医药体系:(1)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医院和职业一是开办的医院使西药得以传入;(2)外商西药房和药厂的建立;(3)我国工商业者开始经营和制造西药;(4)西洋医药书籍的译著。

6.国外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古典药学→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药学→近代和现代药物学发展。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关于药品的定义是: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用症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8.没有任何物质本质是药品,药品指一种功能。

9.药品按来源分类:一是来源与自然界,二是人工制备;药品按目的(用途)不同分类:治疗药品、预防药品、诊断药品、计划生育药品;从药品管理的角度分类,可将药品分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国家基本药物、基本医疗保健用药、新药、特殊管理的药品、现代药与传统药等按使用方法分类,有口服药、外用药、注射用药等。

10.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药品的专属性、药品的两重性、药品质量的重要性、药品的时限性。

药学概论1-1-绪论、药化

药学概论1-1-绪论、药化
药学重要性
药学在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和实践,药学家不断 发现和开发新药,改进现有药物的质量和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为 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药学发展历程
01
古代药学
古代药学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利用,如草药、矿物等。古代药学
家通过实践积累了许多有效的药物配方和制备方法。
药物分析方法
药物分析的定义
药物分析是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 法学。
药物分析的分类
包括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每种方法 都有其适用范围和限制。
药物分析在药品研发和生 产中的应用
从原料药到制剂,从临床前到上市后,药物 分析贯穿整个药品生命周期,确保药品的安 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03
药学概论1-1-绪论、药化
• 绪论 • 药化基础 • 药物作用机制 • 药物研发与注册 • 药品管理与法规 • 药学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绪论
药学定义与重要性
药学定义
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发现、开发、制备、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靶点
01
药物作用靶点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结合位点,包括细胞膜受 体、酶、离子通道、核酸等。
02
了解药物作用靶点有助于深入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
发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和验证是新药研发的关键步骤之一,对于
03
开发具有特定作用机制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代谢与排泄
06
药学实践与案例分析
常见药物剂型与使用方法
片剂
片剂是常见的药物剂型,使用时应注 意剂量准确,避免咀嚼或整片吞服。

药学概论1

药学概论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学的概念和发展一、药学的定义“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使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药学的理论基础,药学和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首先,化学是药学的研究基础。

人体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是由化学物质的化学特性决定的。

药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它作用于人体,以治疗为目的。

化学在药学研究中应用在许多方面:①根据各种化学反应的理论,合成有特定生物效应的化合物,研究其结构-性质-生物效应的关系,从中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物。

②用各种分离提取方法从动、植物以及人体组织、体液中提取出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有疗效的成分。

用分析方法确定其分子结构,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了解其性质与活性的关系。

有的还需要利用化学反应作进一步的修饰或结构改造,称为半合成。

③用化学分析或仪器分析的方法测定药物的组成和结构或测定某种植物药材里含有什么有效成分。

按药典规定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对药物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④用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研究上述反应发生的机制、条件以及在体内的调节和控制,最终用化学的理论、知识和概念解释药物作用的原理。

其次,医学为药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药学研究依赖于医学理论的发展,在药学发展的初期,一个医学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个药学研究者,具备医学理论的同时也有丰富的药学知识,即“医药同源”。

当一个疾病出现以后,首先得研究这个疾病发生的机制,找出病症的关键所在,然后才能根据药学知识对症下药。

同时,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瑞典哥德堡大学神经药理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森运用药动学、药理学等药学研究方法最早证明了多巴胺(Dopamine,DA)是脑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

卡尔森用一种天然生物碱——利血平(Reserpine)耗竭神经突触内的几种神经递质,发现实验动物丧失了自主运动功能;而用DA的前体物质——左旋多巴(L-dopa)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动物恢复了正常的自主运动,与此同时,脑内的DA水平也恢复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第一节中药与中药学一.药物的分类1. 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化学合成药物(西药)合成药:阿司匹林,奥美拉唑半合成药:蒿甲醚,头孢氨苄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直接提取:麻黄素,紫杉醇(2).生物制品:干扰素,球蛋白(3).天然药物:各种银杏制剂,人参皂苷制剂(4).草药(民间使用的药物):黄花蒿(青蒿)2.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中药: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2).草药:黄芩茎叶(清热解毒)3. 民族药: 藏药,蒙药二、中药的起源及资源第一个问题是有关的概念中药它是和西药相对而言的。

它是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它是随着西药传入中国以后,为了和西药相区别,所以我们把它叫中药。

那么它具有一下这么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从中药的产地上来说,绝大多数的中药都是产自中国;第二点也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中药的认识和使用,它必须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运用形式。

第三点是中药它充分的反应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的方面的多种特点。

第一个是秦汉时期的代表作,秦汉时期的代表作,书名叫神农本草经。

我们简称本经,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或者说最早的药学专著,这本书的作者并非出自一神医之手,尽管书名叫神农,实际上它是一个讲座,就像皇帝内经似的,并不是皇帝自己做的,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若干个医家陆陆续续编写而成的,这本书的成书年代,有关这本书的成书年代是有争议的,那么不管怎么争议,一般人认为它不会晚于公元2世纪,这本书收载的药物数一共是365种药,古人讲一年有365天,这个药物就有365种,那么这种书的这个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除了刚才讲的,药物数目之外,它有六个起点,第一个它的序言部分总结了药物的四性五味有毒无毒使用方法剂型选择等等,而且按照药物的有毒无毒养生延年和驱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品、中品、下品。

一共是三品,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三品分类法。

第二呢,每一味中药下它都记载了性味生长环境等还有一些别名产地什么的。

系统的总结了汉秦的药材。

对于后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可以说后世的本草著作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因此可以说奠定了医药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书名叫本草经集注,作者是梁代陶弘景,这本书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500年左右,具体年代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现在只能根据他的生和死的年代(公元452~536年)来推断,他大约在公元500年左右,那么这本书一共收载的药物数是730种,它是以《本草经集注》的365种为基础,同时再增加了汉魏以下名医习惯用的365种药物,一共是730种,那么它的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有一下这么:第一点是序言方面它首先回顾了本草学的发展概况,然后对本经的序言条文逐一的进行了注释发挥,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第二点他针对当时的药材这个伪劣品比较多的状况,他补充了大量的这个采收,鉴别炮制等等理论和操作,第三点增加了诸病通用药,比如说治疗感冒什么药,治疗咳嗽什么药,都给列出来,这是他首先创造的,另外增加了解百毒的药。

大大的药学总论的内容,第四点,除了按照三品分类法之外,他首创了按照药物自然属性的分类方法,分为七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等加以分类等,第五点为了便于保存文献资料的原话,小字作注的方式,最先对本经进行注释的本草著作,第六点,比较全面的搜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的知识,反应了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学术成就。

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定。

第三个是隋唐时期的代表作,书名叫做新本草,也叫唐本草,可以说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或者说我国第一部药典性的本草,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步药典。

他比国外纽伦堡药典还早800多年,这本书的作者他是李勣等人编写的,他依靠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分的人力物力,皇帝下了圣旨。

这本书的成书年代是公元659年,收载药物的数目是844种,他的主要的内容和学术价值是:第一点增加了药物图谱而且附以文字书写,开创了中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比如说人参画的什么什么样。

比之前又前进了一步,第二点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崭新的特色,不仅反应了唐代的药学的学术成就,而且对中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公元730多年传到日本。

第四个是宋金元时期的代表作,宋代包括金元时期的代表作,书名叫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这本书的作者叫蜀医唐慎微,他的成书年代是公元1082到1083年,载药数目1500多种,学术价值在每味药的后面都列入了大量的方剂,比如人参之后陪什么吃等等,宋代前的已经都没有了,不但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还很大的文献价值,后代的这些书都是以他为主,进行改进的。

第五个是明代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李时珍,这个大家比较熟悉一些,成书年代最初1578年,经过三次修改1592年最后定稿。

李时珍死后三年(1596年)儿子对皇帝说使用的好,在金陵(今南京)首次刊行。

于此书载药1892种,新增加374种。

52卷,大约200万字,1100多幅图,而且附方11000多个。

分为十六纲,六十类,每药之下,分释名、集解、修治、主治、发明、附方及有关药物等项,体例详明,用字严谨,主要的成就和贡献,集我国16世纪前药学成就的大臣,是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也是中国科学史中极其辉煌的成就。

不但是药学方面的大成,并且在语言文字,历史等,植物动物矿物,都有突出的成就,不但对世界医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是研究动植矿物的重要典籍。

16世纪末传到海外,这部书在十六世纪初就流传中外,曾经多次刻印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不但是医药方面的工具书,并且是地理、天文、冶金等博物方面的书。

第六个是清代的代表作,书名是《本草纲目拾遗》,清代乾隆年间赵学敏,成书年代1765年,增药716种。

赵说本草纲目很伟大,但是也有不足,所以叫拾遗。

他加以了补充,错误的加以纠正。

在唐代的时候有个本草拾遗,陈藏器,他是补充新修本草的内容,不要混淆。

成就1补充了大量的疗效确切药物,同时还收载了一些外来药,极大的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对本草纲目收载的药物备而不详的加以补充,三点保存了大量已经上市的药物,民药物,所以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明代和当代的大家自学。

三、中药学的研究范围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1.中药的药性药物的性味和功能称药性。

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2.中药的四气(四性)中医将病分为热性病和寒性病,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作用将中药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如,石膏、黄连、栀子等治疗热性病具有寒凉性质、附子、干姜等治疗寒性病,具有温热性质。

寒性、凉性中药具有清热泻火作用、温性、热性中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

寒凉药物属阴,温热药物属阳。

寒与凉,温与热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如果不了解药性,治疗热性病用热药,治疗寒性病用寒药,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3.中药的五味辛、甘、酸、苦、咸称中药的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味是表示中药作用的标志。

辛:发散、行气、行血。

如麻黄、桂枝治风寒表证,木香、红花行气行血甘:补益、和中。

如人参、黄芪补益元气,甘草、大枣调和脾胃、调和药性酸:收敛、固涩。

如五味子、山茱萸敛汗涩精,五倍子涩肠止泻苦:燥湿、泻降。

如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大黄泻下咸:软坚、泻下。

如海藻、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中药的气和味要综合应用,气味相同作用类似,气味不同则作用不同,气同味异或味同气异,则作用也不相同。

如麻黄薄荷同为辛味药,辛能发散,具发汗解表作用。

麻黄性温,用于风寒表证.薄荷性凉,用于风热表证。

4.中药的升降沉浮根据药物的作用趋向又将药物分为升降沉浮。

升是升提,降是下降,浮有上行发散之意,沉有下行泻利之意。

升浮的中药(属阳)具有发汗,升阳,散寒,催吐等作用。

用于病变部位在上在表,病势下降的疾病的治疗。

如黄芪,升麻能治疗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气虚下陷疾病;麻黄,桂枝能治疗风寒表证。

沉降的中药(属阴)具有降逆,清热,泻下收敛等作用。

用于病变部位在下在里,病势上逆的疾病。

如石决明,牡蛎能治疗肝阳上亢的头晕,头痛。

大黄,芒硝能治疗肠燥便秘等疾病。

药性的升降沉浮与药物的气味及质地轻重有一定关系。

味属辛甘,气属温热,大多升浮;味属苦酸咸,气属寒凉,大多沉降。

花,叶等质轻药物大多升浮;种籽和矿物等质重中药大多沉降。

药性的升降沉浮还与配伍或炮制有关。

升浮药在众多沉降药中便随之下降;沉降药在众多升浮药中便随之上升。

有些药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5. 中药的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位的选择作用。

如寒性药物都有清热作用,但有的偏清肺热,有的偏清心热,有的偏清肝热,有的则偏清胃热。

再如同为补药,也有补心,补肺,补脾,补肾之区别。

6. 中药的炮制对原药材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称炮制。

经加工炮制的中药称中药饮片。

炮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半夏,天南星等含有强烈刺激性物质,浸泡之后,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

马钱子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打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关节痛等。

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士的宁(疗效好)和马钱子碱(毒性强)。

炮制方法:沙烫或油炙炮制温度:200~260℃分解温度:马钱子碱 178℃士的宁 286~288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

主要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等症。

主要含有二萜双酯类生物碱等。

二萜双酯类生物碱乌头碱0.2mg就可造成中毒,其半数致死量为3~4mg。

经炮制后,少部分二萜双脂类生物碱随水流失,大部分则转变成毒性大大降低的二萜单酯型生物碱。

二萜单酯型生物碱的毒性只有二萜双酯型生物碱的1/2000。

2、转变药物的功能如麻黄为辛温解表药,主要含有两类成分,挥发油和生物碱。

其中前者主要用于辛温解表,治疗感冒等症。

后者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管炎等。

麻黄蜜炙后挥发油降低1/2,而生物碱含量基本不降,使其辛散作用降低,治咳平喘作用增强。

3、增强疗效如款冬花枇耙叶经蜜炙后,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元胡中的主要止痛成分是生物碱。

未炮制的元胡用水提取,其生物碱的提取率为25%。

而用醋炙后,元胡用水提取,其生物碱的提取率为49.3%(形成了有机酸盐,增加了水溶性)。

白芥子具有温胃散寒,助消化,温肺化痰等作用。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如黄柏为清下焦湿热药,酒炙後借酒力上行,清上焦之热。

5、易于粉碎,适应调剂或制剂的需要如龙骨,石决明炮制后质地酥松,易于粉碎,并有利于药物的溶出。

6、保证药物的净度7、有利于药物的储藏,保存,且有矫味,便于服用的作用如紫河车、蛇类、动物类含有三甲胺等腥味成分,酒炙后可除去这些腥味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