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 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疫苗中铝佐剂的研究进展

疫苗中铝佐剂的研究进展

疫苗中铝佐剂的研究进展佐剂,也称为免疫调节剂或免疫增强剂,是疫苗的一种添加剂。

佐剂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以增强或改变对抗原的免疫反应类型。

佐剂不仅可以帮助抗原在体内诱导长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实现更高的疫苗效力,延长免疫反应的保护时间,还可以减少抗原的使用量、生产成本和免疫次数。

根据其化学性质,佐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无机佐剂如含铝佐剂;乳液型佐剂如MF59和AS03;水溶性佐剂如皂苷;靶向模式识别受体的佐剂如CpG;和细胞生成佐剂,如白细胞介素。

佐剂与抗原的结合可以增加抗原的表面积,其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1)抗原库效应;(2)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表达的上调,免疫细胞在注射部位的募集;(3)炎症小体的激活;以及(4)载体效应。

一方面,在佐剂作用下,抗原更有可能被抗原递呈细胞有效处理和呈递;另一方面,佐剂可以改变抗原的物理性质,从而导致抗原在体内的释放减慢,并延长抗原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

目前,已有数百种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用于佐剂的研究,但批准用于疫苗的佐剂数量仍然有限。

氢氧化铝(AH)和磷酸铝(AP)仍然主导着人类疫苗制剂的佐剂领域。

然而,尽管含铝佐剂在增强疫苗免疫反应方面已经应用了近几十年,但含铝佐剂的作用分子机制仍未完全了解。

因此,有必要加深我们对这些佐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理解,为在临床开发阶段尽早确定每种佐剂的质量属性和选择合适的佐剂类型提供理论依据。

铝佐剂的种类目前,获得许可的人类疫苗中包括的两种主要类型的铝佐剂是氢氧化铝和磷酸铝。

疫苗制剂中AH佐剂与AP佐剂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原的性质和吸附以实现最佳免疫反应的要求。

氢氧化铝佐剂是通过在精心控制的条件下向铝离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来制备的。

温度、浓度和混合速度是影响所生产佐剂物理化学性质的因素。

电子显微镜显示AH佐剂由形成松散微粒聚集体的纳米颗粒纤维组成。

磷酸铝佐剂是通过在磷酸盐存在下在碱性条件下沉淀铝离子来制备的。

铝佐剂及佐剂吸附疫苗质量标准的探讨

铝佐剂及佐剂吸附疫苗质量标准的探讨

铝佐剂及佐剂吸附疫苗质量标准的探讨铝佐剂是一种常用的疫苗佐剂,能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提高疫苗的效果。

然而,铝佐剂的质量标准对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铝佐剂及佐剂吸附疫苗的质量标准。

铝佐剂的质量标准应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微生物学方面的要求。

物理性质方面,铝佐剂应呈白色至淡黄色的粉末或颗粒,具有适当的粒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在疫苗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一致的性能。

化学成分方面,铝佐剂应含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并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如金属铝、氢氧化铝、硫酸铝等。

微生物学方面,铝佐剂应无菌,不含有毒或有害的微生物和毒素,以保障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佐剂吸附疫苗的质量标准应包括疫苗的抗原成分、佐剂成分、物理性质和免疫学性质等方面。

抗原成分是疫苗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应具有特定的抗原特性,如特定的抗原表位和分子量,以保证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佐剂成分方面,疫苗应含有适量的佐剂,以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效果。

物理性质方面,疫苗应呈均一的悬浮液或冻干粉,具有适当的稳定性和可注射性。

免疫学性质方面,疫苗应具有合适的免疫原性、免疫反应和免疫保护效果,以满足疫苗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需求。

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质量标准中重要的方面。

安全性方面,疫苗应无毒、无不良反应,特别是在大规模人群接种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有效性方面,疫苗应能够诱导足够的免疫应答,以提供足够的免疫保护效果。

因此,疫苗的质量标准应包括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等方面的要求。

总之,铝佐剂及佐剂吸附疫苗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建立全面的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对铝佐剂和疫苗的全面检测和分析方法,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对于新疫苗的开发和注册,也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以确保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预防用以病毒为载体的活疫苗制剂的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预防用以病毒为载体的活疫苗制剂的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预防用以病毒为载体的活疫苗制剂的技术指导原则》等9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法规类别】药品管理【发文字号】国药监注[2003]109号【发布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变更)【发布日期】2003.03.20【实施日期】2003.03.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预防用以病毒为载体的活疫苗制剂的技术指导原则》等9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国药监注[2003]1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了加强注册药品的质量控制,规范申报的技术资料,我局组织制定了《预防用以病毒为载体的活疫苗制剂的技术指导原则》、《预防用DNA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人用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变态反应原(变应原)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细胞培养用牛血清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等9个技术指导原则,请转发至辖区内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00三年三月二十日一、前言以病毒为载体的预防用活疫苗是指将外源目的基因片段构建在病毒载体中,重组后的病毒载体导入机体后可表达目的蛋白,目的蛋白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而达到预防某种疾病的目的。

该指导原则适用于以病毒为载体的预防用活疫苗制品。

其目的是为该类制剂提供一个共同的原则,具体的方案应根据这些原则,确定具体的申报内容。

其基本原则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同时应鼓励创新,促进以病毒为载体疫苗的研究。

对一些新的技术路线要建立相应的质控要求,可有一定的灵活性,应注意到以病毒为载体活疫苗只是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而且与常规生物制品相比有其本身的特点,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

为此,申请者应加强咨询和论证,提出一个确保安全有效而又适合实际的申报资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预防用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6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预防用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6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预防用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6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预防用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6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规范疫苗研发行为,指导疫苗研究单位科学地开展研究工作,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我局组织制定了《预防用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过程变更管理技术指导原则》、《联合疫苗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多肽疫苗生产及质控技术指导原则》、《结合疫苗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分级标准指导原则》等6个技术指导原则,现印发给你们,并请转发辖区内各有关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五年十月十四日预防用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前言由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为起始材料,经培养增殖制成的减毒、灭活的病原体,或再经纯化、裂解、亚单位(包括细菌类毒素)等方法处理制备的富含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而达到预防某种疾病的产品,为预防用疫苗。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用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制备的预防用疫苗,其目的是为该类制剂提供一个共同的原则,指导制定临床前研究的方案,和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

一、基本原则(一)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对所预防的疾病的流行情况进行研究,包括疾病的危害程度所涉及的人群及病原的型和亚型等;(三)对研制该类制品用于预防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四)应对该制品用于预防该疾病的利益风险比进行研究。

根据该制品的预防方案可能达到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或危害,对总体的利弊权衡进行评价,并提出拟采取避免或减少其危害性或副作用的措施。

这种评价将是该方案能否获得批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用于疫苗研究用的菌毒种研究疫苗所用的菌毒种必须证明为引起本病的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如该菌毒株分离自人体,下述内容必须清楚。

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

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

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
铝含量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在使用含铝佐剂疫苗时,应当遵守以下技术指导原则:
1.了解含铝佐剂疫苗: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铝佐剂在疫苗中的重要
角色。

铝佐剂能够增强和延长疫苗的免疫效果。

同时,大多数含铝佐剂的
疫苗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了近一个世纪,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广
泛认可。

2.疫苗接种策略:在疫苗接种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免疫状态、接
种历史以及疫苗的使用说明。

对于一些特定的情况,如早产儿和免疫系统
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需要设定特殊的接种策略。

3.考虑铝暴露的总量: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疫苗中铝的含量,还
应考虑从其他源(如食物和水源)获取的铝的总量。

对于婴儿,母乳喂养
是最佳的选择,母乳中的铝含量远低于婴儿配方奶。

4.成人和儿童的疫苗接种计划应有所区别:孩子的免疫系统仍在发育中,他们对疫苗的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

特别是新生儿,其肾脏对铝排泄
的能力较弱。

因此,儿童的疫苗接种计划应当通过评估其接受铝的能力来
制定。

5.定期进行安全性评估:含铝佐剂疫苗应当接受定期的安全性评估和
审查。

在接种群体中出现的任何潜在问题都应当被快速识别,监控和处理。

7.关注新的研究成果:疫苗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

新的疫苗或
佐剂可能会随时出现。

因此,我们应当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新的
证据和指南来更新我们的接种策略。

20191212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

20191212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

20191212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附件1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为指导含铝佐剂疫苗的研发,加强铝佐剂及含铝佐剂疫苗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进一步提升疫苗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性,特起草本指导原则。

佐剂是指能够辅助抗原应答,调节免疫反应强度和类型的物质。

佐剂的作用包括在制品中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改变免疫应答性质、减少免疫成功所需的抗原量及免疫剂次数、提高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免疫应答等[1,2]。

铝佐剂是迄今为止使用最广泛的人用疫苗佐剂,在已上市疫苗中显示了可接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中常用的铝佐剂包括氢氧化铝佐剂、磷酸铝佐剂;此外,还包括上述铝佐剂的混合系统,以及铝佐剂与其他佐剂成分组成的佐剂系统,如AS04佐剂系统等。

目前铝佐剂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确定,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可能的作用方式主要有[3]:抗原储存作用;提高机体固有免疫应答;增强抗原递呈;增强Th2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激活B细胞诱导抗体产生;激活补体作用等。

含铝佐剂的疫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制剂体系,其研发和生产控制均有较多特殊性。

必须对疫苗添加佐剂的必要性进行严格论证[2]。

如需添加佐剂,应保证添加的佐剂不会引起不可接受的毒—1 —性[2,4,5],且佐剂的使用所带来的增强免疫应答的潜在利益,必须超过其所带来的风险[2]。

国际上采用法规或通则的形式明确提出了铝佐剂的安全性限度标准,均以铝离子含量为单位计,世界卫生组织及欧盟为不高于1.25mg /剂[6],美国要求为不高于0.85mg/剂[7]。

而目前上市疫苗铝佐剂多为0.3—0.5mg/剂,个别疫苗采用的0.85mg/剂是上市疫苗使用铝佐剂的最高剂量。

在我国药典的各论中[8],多个疫苗均以氢氧化铝含量计算,为0.35—3.0mg/ml,该标准以已上市疫苗铝佐剂含量范围拟定。

如疫苗需使用铝佐剂,需参考国际通用的铝佐剂上限要求、已上市疫苗大规模人群使用经验(普遍选用不超过0.5mg/剂)等,上述备选参考剂量只是一个推荐的参考范围,针对具体疫苗及其适用的最优剂量,还需要通过必要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筛选确定,以求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最小使用剂量。

20241212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

20241212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

20241212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1.佐剂选择:含铝佐剂在疫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减少疫苗剂量,缩短疫苗接种间隔。

但是,含铝佐剂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疫苗,选择使用的疫苗佐剂应根据疫苗的类型和目标人群进行评估。

2.疫苗制备:含铝佐剂的疫苗制备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含铝佐剂的添加和混合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同时,应对疫苗的稳定性和抗原性能进行充分考虑,确保长期储存后疫苗仍然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3.疫苗接种:含铝佐剂疫苗的接种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并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接种程序。

一般来说,含铝佐剂疫苗应通过肌肉或皮下注射的方式接种,而不是口服或吸入。

接种后应对接种者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4.不良反应监测:含铝佐剂疫苗是安全的,但在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发热等。

因此,接种后需要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

5.铝暴露风险评估:虽然含铝佐剂疫苗已经使用多年,且其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仍然需要对暴露于铝佐剂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应考虑到接种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接种频率等因素,以及铝的生物可用性和生物积累。

6.科学研究:对含铝佐剂疫苗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疫苗的开发和生产,还应该包括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接种策略、不良反应监测等多方面。

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含铝佐剂疫苗的性能和影响,为优化疫苗的使用和改进疫苗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在保护公共健康、控制传染病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使用这种疫苗时,我们应该遵循上述的技术指导原则,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对使用含铝佐剂疫苗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

疫苗佐剂管理制度内容

疫苗佐剂管理制度内容

疫苗佐剂管理制度内容一、疫苗佐剂的采购1.1 采购需验收合格的疫苗佐剂在采购疫苗佐剂时,必须选择正规的生产企业或者药品经营企业,并且仔细核实其相关的生产资质和产品质量等信息。

在接收疫苗佐剂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验收,确保所采购的疫苗佐剂符合质量要求。

1.2 设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为了确保疫苗佐剂的质量和安全性,需建立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

包括制定采购计划、核实供应商的资质、签订合同并明确双方责任、对疫苗佐剂进行严格验收等环节,以确保所采购的疫苗佐剂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疫苗佐剂的存储2.1 建立专用的存储场所疫苗佐剂在存储过程中必须放置在专用的疫苗冷藏设备中,保持在恒定的温度条件下,以确保疫苗佐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需定期对存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2.2 制定存储管理制度建立疫苗佐剂存储管理制度,明确疫苗冷链管理的责任人和工作流程,确保疫苗佐剂的存储条件符合相关规定。

同时,建立疫苗佐剂的温度监测和记录制度,定期对存储环境进行监测和记录,并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2.3 进行定期的存储巡检定期对疫苗佐剂的存储环境进行巡检,确保存储条件符合相关规定。

对于存储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需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三、疫苗佐剂的配送3.1 制定配送管理制度建立疫苗佐剂配送管理制度,明确配送过程中的责任人和工作流程,确保疫苗佐剂在配送过程中不受到任何损坏或污染。

同时,建立疫苗佐剂的温度监测和记录制度,监控疫苗佐剂在配送过程中的温度。

3.2 使用专用配送工具在配送疫苗佐剂时,需使用专用的配送工具,确保疫苗佐剂在整个配送过程中处于恒定的温度条件下。

对于温度要求较高的疫苗佐剂需要使用冷藏车进行配送,确保疫苗佐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3.3 进行配送过程监控在配送过程中对疫苗佐剂的温度进行监控,并确保配送过程中的记录和数据可追溯。

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9年第90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9年第90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9年第90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的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9.12.09
•【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9年第90号
•【施行日期】2019.12.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
2019年第90号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的通

为规范和指导含铝佐剂疫苗的研发,加强铝佐剂及含铝佐剂疫苗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附件:1.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
2.《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起草说明
国家药监局
2019年12月9日。

铝佐剂的应用

铝佐剂的应用

铝佐剂的应用铝佐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疫苗制剂中的辅料,它可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延长疫苗的保护期,提高疫苗的稳定性。

但是,近年来,一些声音认为铝佐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铝佐剂到底有哪些应用,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呢?一、铝佐剂的应用铝佐剂其实是一种混合物,包含了多种铝盐,如氢氧化铝、磷酸铝、硫酸铝等。

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激活免疫系统,使得疫苗中的病原体能够更好地被抵抗。

一般来说,疫苗中的铝佐剂含量不多,每剂疫苗中只有几微克至几十微克左右。

当前,铝佐剂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疫苗制剂中,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HPV疫苗等。

这些疫苗经过紧密的质控流程,能够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铝佐剂的风险虽然疫苗中的铝佐剂含量很少,但有人担心它对人体健康会有不利影响。

实际上,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注射疫苗中含铝佐剂的疫苗可能会导致铝在人体内堆积,从而引起一些问题。

铝在高浓度时可能会损伤大脑细胞,导致神经损伤,有可能导致小儿痴呆症。

但目前没有系统的研究证实了这些问题,因此这些问题是否存在依然需要更多的科学验证。

三、如何保证使用安全为了避免铝佐剂带来的风险,疫苗生产厂家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一方面,疫苗生产过程中要对铝佐剂的含量和种类作出精确的控制,确保每一剂疫苗中的含量和种类都符合标准。

另一方面,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减少不必要的疫苗注射,避免疫苗过多积累在体内。

最重要的是,消除人们对铝佐剂可能造成的不必要的恐慌,让科学的声音更加响亮地传达到公众。

总之,铝佐剂作为疫苗生产中的重要辅料,其作用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铝佐剂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不仅需要厂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更需要公众对其保持科学的认知和理性的态度。

铝佐剂如何利用、管理和关注,是我们需要共同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预防用疫苗临床可比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预防用疫苗临床可比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1预防用疫苗临床可比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为进一步规范预防用疫苗(以下简称疫苗)临床试验和提高临床研发水平,保证同类疫苗注册上市时具有相似的安全有效性,指导非创新性疫苗的临床研发和评价,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所述非创新性疫苗是指已有同类疫苗在中国境内上市,其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上市同类疫苗具有可比性的疫苗。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免疫原性替代终点进行有效性评价的非创新性疫苗。

对涉及处方和生产工艺等变更的疫苗,如需要通过临床可比性研究进一步评价其变更可行性的,也可参考本指导原则。

疫苗临床试验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执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疫苗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疫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的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指导原则》等相关要求进行。

本指导原则仅代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将不断修订和完善。

二、临床试验前的考虑对于非创新性疫苗,在研发立项时应充分评估已上市同类疫苗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常应首先进行候选疫苗(或称试验疫苗)与已上市同类疫苗(或称对照疫苗)在药学和非临床方面的比对研究,其比较数据结合临床试验结果用于评价两种疫苗的可比性。

上市疫苗关键质量标准项目的可接受限度(如抗原含量/效价、病毒滴度、产品及工艺相关杂质等),不仅须根据生产工艺能力、稳定性研究等药学研究数据确定,还需结合非临床研究批次和结果、注册临床试验批次的核定结果及临床试验安全有效性结果分析论证其合理性。

因此,应在充分考虑生产规模的预期放大、生产工艺地址变更、生产参数调整及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变异度、产品货架期降解等因素基础上,选取在上述因素方面可代表上市生产的试验疫苗进入注册临床试验。

建议采用商业化规模生产的疫苗用于申请上市许可的关键性注册临床试验(含加强免疫)。

三、临床试验设计的一般考虑对于非创新性疫苗,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价该疫苗与对照疫苗在安全有效性方面的可比性。

结合疫苗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结合疫苗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前言结合 (以蛋白为载体的细菌多糖类) 疫苗是指采用化学方法将多糖共价结合在蛋白载体上所制备成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用于提高细菌疫苗多糖抗原的免疫原性,如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和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等。

结合疫苗的生产及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国药品 GMP 要求。

其创造及检定方法的标准操作规范、验证和修订应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或者认可.本原则合用于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生产的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

应根据疫苗生产用菌种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分类,在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条件下进行各项生产用菌种的操作。

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并应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例如免疫接种相应的疫苗。

必须制订详细的和切实可行的紧急处理措施,确保一旦发生细菌溢出、渗漏等其它细菌播散事故时,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危害人身和环境的安全.一、结合疫苗生产的质量控制原则(一)多糖抗原生产的质量控制1.生产用菌种和培养基:生产用菌种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当局批准方可用于制备多糖抗原.应采用种子批系统。

从原始种子批传代、扩增后冻干保存为主种子批。

从主种子批制备工作种子批。

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菌种的各种特性应与原始种子批一致。

工作种子批用于生产。

应验明各级菌种库菌种的记录、来源、历史和生物学特性,并进行各项必需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如: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等。

必要时可采用核磁共振(1H 或者 13C)、核苷酸序列分析等特殊鉴定方法。

培养基成份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动物源性材料,禁止使用来自疯牛病疫区的牛源性材料.应通过监测细菌的生长速度、 pH 值和多糖的产量,保证不同批或者不同培养罐中细菌生长的均一性。

应在培养过程中及杀菌前取样进行纯菌试验,可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和平皿划线接种培养等。

若发现染有杂菌应废弃。

2.精制纯化多糖:精制纯化多糖应逐批进行鉴别试验、纯度和份子大小测定。

应制定多糖纯度的合格标准。

含铝佐剂 疫苗制备流程

含铝佐剂 疫苗制备流程

含铝佐剂疫苗制备流程简介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含铝佐剂疫苗是其中一类常见的疫苗。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含铝佐剂疫苗的制备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疫苗的生产过程。

首先,制备含铝佐剂疫苗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的病原体。

通常,科学家们会选择能够引起目标疾病的病原体,如细菌或病毒。

这些病原体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接下来,研究人员会通过培养和扩增病原体,以获得足够的病原体数量。

这通常在实验室的严格条件下进行,以确保病原体的纯度和活性。

然后,病原体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以降低其病原性。

这一步骤是为了确保疫苗在注射后不会引发疾病,但仍能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接下来,研究人员会将灭活或减毒后的病原体与含有铝佐剂的溶液混合。

铝佐剂是一种常用的佐剂,它能够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促使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铝佐剂还能够稳定疫苗,延长其有效期。

混合后的溶液会经过一系列的纯化和过滤步骤,以去除杂质和确保疫苗的纯度。

这些步骤通常需要高度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疫苗会被分装到小剂量的注射器或瓶中,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测试。

这些测试包括疫苗的活性、纯度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疫苗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总结起来,含铝佐剂疫苗的制备流程包括病原体选择、培养和扩增、灭活或减毒处理、与铝佐剂混合、纯化和过滤、分装和质量控制等环节。

这些步骤是为了确保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

同时,制备含铝佐剂疫苗的过程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确保疫苗的成功制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了解含铝佐剂疫苗的制备流程,进一步增强对疫苗的信任和理解。

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

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

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为指导含铝佐剂疫苗的研发,加强铝佐剂及含铝佐剂疫苗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进一步提升疫苗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性,特起草本指导原则。

佐剂是指能够辅助抗原应答,调节免疫反应强度和类型的物质。

佐剂的作用包括在制品中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改变免疫应答性质、减少免疫成功所需的抗原量及免疫剂次数、提高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免疫应答等[1,2]。

铝佐剂是迄今为止使用最广泛的人用疫苗佐剂,在已上市疫苗中显示了可接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中常用的铝佐剂包括氢氧化铝佐剂、磷酸铝佐剂;此外,还包括上述铝佐剂的混合系统,以及铝佐剂与其他佐剂成分组成的佐剂系统,如AS04佐剂系统等。

目前铝佐剂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确定,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可能的作用方式主要有[3]:抗原储存作用;提高机体固有免疫应答;增强抗原递呈;增强Th2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激活B细胞诱导抗体产生;激活补体作用等。

含铝佐剂的疫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制剂体系,其研发和生产控制均有较多特殊性。

必须对疫苗添加佐剂的必要性进行严格论证[2]。

如需添加佐剂,应保证添加的佐剂不会引起不可接受的毒性[2,4,5],且佐剂的使用所带来的增强免疫应答的潜在利益,必须超过其所带来的风险[2]。

国际上采用法规或通则的形式明确提出了铝佐剂的安全性限度标准,均以铝离子含量为单位计,世界卫生组织及欧盟为不高于1.25mg /剂[6],美国要求为不高于0.85mg/剂[7]。

而目前上市疫苗铝佐剂多为0.3—0.5mg/剂,个别疫苗采用的0.85mg/剂是上市疫苗使用铝佐剂的最高剂量。

在我国药典的各论中[8],多个疫苗均以氢氧化铝含量计算,为0.35—3.0mg/ml,该标准以已上市疫苗铝佐剂含量范围拟定。

如疫苗需使用铝佐剂,需参考国际通用的铝佐剂上限要求、已上市疫苗大规模人群使用经验(普遍选用不超过0.5mg/剂)等,上述备选参考剂量只是一个推荐的参考范围,针对具体疫苗及其适用的最优剂量,还需要通过必要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筛选确定,以求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最小使用剂量。

《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起草说明

《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起草说明

附件2《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起草说明一、起草背景近年来,企业申报量较大的新型疫苗均为含铝佐剂疫苗,如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疫苗(以下简称HPV疫苗)、肺炎结合疫苗、组分百日咳疫苗等,包括氢氧化铝和磷酸铝佐剂,目前含铝佐剂疫苗占我国已上市和研发佐剂疫苗中的80%以上。

国家药监局组织对相关受理品种及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存在早期研发过程中对铝佐剂生产和质控同步研发重视不够的普遍问题,同时通过调研了解到由于各疫苗生产企业的铝佐剂制备工艺不同,铝佐剂质量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且质控水平也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

国家药监局组织药审中心起草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含铝佐剂疫苗的研发、加强铝佐剂及含铝佐剂疫苗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含铝佐剂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二、指导思想和定位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规及技术指导原则为基础,立足国内预防性疫苗铝佐剂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技术要求,本着科学性、可操作性、前—1 —瞻性和先进性相结合原则起草。

本指导原则着眼于解决较为急迫的传统疫苗铝佐剂相关问题的同时,也考虑申报较为集中的含铝佐剂新型疫苗的技术要求,如组分百日咳疫苗、肺炎结合疫苗、HPV疫苗等。

根据业内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细化相关技术要求。

以达到提升已上市疫苗质量、规范后续疫苗研究、提高指导原则可操作性等目的。

该技术指导原则立足于原则性指导,而并非强制性规定,即着眼于技术指导作用。

起草期间,根据专家意见及业界反馈,将指导原则题目确定为“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基于现阶段对铝佐剂及含铝佐剂疫苗的认识,本指导原则亦将随科学技术发展和经验积累而逐步完善。

对于人用疫苗的其他新型佐剂、治疗用疫苗佐剂等相关的技术指南,将在今后逐步起草。

三、起草过程药审中心于2018年4月起针对铝佐剂进行了调研,并经过多次内部讨论完成了指导原则初稿。

铝纳米佐剂

铝纳米佐剂

铝纳米佐剂
铝纳米佐剂是一种常用的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它由纳米级铝粒子制成,并与其他药物或生物活性物质组合使用。

铝纳米佐剂具有一定的药物传递特性,可以增强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铝纳米佐剂在疫苗研究和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被用作疫苗的辅助剂,可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铝纳米佐剂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促进抗原的递呈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

因此,疫苗配制中添加铝纳米佐剂可以提
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增加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

此外,铝纳米佐剂还被应用于药物输送系统中。

由于其纳米级颗粒的特殊性质,铝纳米佐剂可以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靶组织或细胞中,提高药物的效果,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然而,铝纳米佐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铝纳米佐剂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或不良效应。

因此,在使用铝纳米佐剂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方法,并进行必要的安全评估和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为指导含铝佐剂疫苗的研发,加强铝佐剂及含铝佐剂疫苗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进一步提升疫苗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性,特起草本指导原则。

佐剂是指能够辅助抗原应答,调节免疫反应强度和类型的物质。

佐剂的作用包括在制品中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改变免疫应答性质、减少免疫成功所需的抗原量及免疫剂次数、提高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免疫应答等[1,2]。

铝佐剂是迄今为止使用最广泛的人用疫苗佐剂,在已上市疫苗中显示了可接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中常用的铝佐剂包括氢氧化铝佐剂、磷酸铝佐剂;此外,还包括上述铝佐剂的混合系统,以及铝佐剂与其他佐剂成分组成的佐剂系统,如AS04佐剂系统等。

目前铝佐剂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确定,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可能的作用方式主要有[3]:抗原储存作用;提高机体固有免疫应答;增强抗原递呈;增强Th2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激活B细胞诱导抗体产生;激活补体作用等。

含铝佐剂的疫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制剂体系,其研发和生产控制均有较多特殊性。

必须对疫苗添加佐剂的必要性进行严格论证[2]。

如需添加佐剂,应保证添加的佐剂不会引起不可接受的毒—1 —性[2,4,5],且佐剂的使用所带来的增强免疫应答的潜在利益,必须超过其所带来的风险[2]。

国际上采用法规或通则的形式明确提出了铝佐剂的安全性限度标准,均以铝离子含量为单位计,世界卫生组织及欧盟为不高于1.25mg /剂[6],美国要求为不高于0.85mg/剂[7]。

而目前上市疫苗铝佐剂多为0.3—0.5mg/剂,个别疫苗采用的0.85mg/剂是上市疫苗使用铝佐剂的最高剂量。

在我国药典的各论中[8],多个疫苗均以氢氧化铝含量计算,为0.35—3.0mg/ml,该标准以已上市疫苗铝佐剂含量范围拟定。

如疫苗需使用铝佐剂,需参考国际通用的铝佐剂上限要求、已上市疫苗大规模人群使用经验(普遍选用不超过0.5mg/剂)等,上述备选参考剂量只是一个推荐的参考范围,针对具体疫苗及其适用的最优剂量,还需要通过必要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筛选确定,以求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最小使用剂量。

既往同类品种铝佐剂使用信息可作为铝佐剂添加的依据。

含铝佐剂疫苗的质量评价涉及的诸多特殊考虑包括佐剂与疫苗抗原组分的相互作用及相容性、佐剂对于抗原组分检测时产生的影响、整个货架期期间的稳定性等。

含铝佐剂疫苗均应开展必要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

一般在非临床研究阶段,首先应对铝佐剂或铝佐剂系统的类型、佐剂与抗原的剂量及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包括铝佐剂和其他佐剂联合应用的组合);初步确定拟用于临床试验的制剂处方。

如果缺乏可靠的动物模型或者免疫学指标预测免疫效果,则应考虑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完成相关的探索性研究。

在研—2 —发联合疫苗时,对于联合疫苗的每种抗原成分均应提供添加或者不添加铝佐剂的充分证据。

同类产品已有研究数据可为非临床和临床研究提供重要指导信息[2,4,5]。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根据国内外常见铝佐剂和含佐剂疫苗的研究经验和结果,以及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科学共识,提出含铝佐剂疫苗相关的药学、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及上市后的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适用于含单一类型铝盐或不同类型铝盐组合的人用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及上市后变更,包括单价疫苗、联合疫苗等。

对于已上市含铝佐剂的疫苗也参照该指导原则,即已上市铝佐剂疫苗生产企业应参照本指导原则,加强对铝佐剂和含佐剂疫苗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和监测,不断改进和提高铝佐剂疫苗的质控水平,开展佐剂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提高疫苗质量水平。

对于铝佐剂与其他佐剂成分(如,CpG、MPL等)形成的佐剂系统[9],在借鉴本指导原则时还需根据产品特点和特定佐剂的性质开展相应研究。

铝佐剂及铝佐剂疫苗的研发一般应满足现行药典通用要求及相关指导原则要求。

对于创新疫苗或改良疫苗,铝佐剂的类型及用量等不宜简单理解和套用《中国药典》各论,还需通过充分的研究和风险-效益评估以最终确定。

铝佐剂及含铝佐剂疫苗的生产应符合现行GMP的相关要求。

三、药学研究—3 —目前疫苗中使用的铝佐剂包括外购和疫苗企业自行制备两种来源,无论何种来源,在佐剂及疫苗研究过程中均应参照本指导原则的对应部分,对佐剂、佐剂-抗原结合物、疫苗成品,从原材料、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

(一)铝佐剂1.铝佐剂描述应详细描述佐剂的性质和化学组成。

若适用,应提供佐剂分子式/化学式。

当应用一种或多种佐剂和/或佐剂含有一种以上的成分时,必须根据已获取的产品知识描述每种佐剂和/或每种佐剂成分的功能[2]。

不同类型的铝佐剂在结构形态、抗原吸附选择性、体内代谢清除时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同时,铝佐剂的质量特性高度依赖于生产工艺,不同工艺制备出的铝佐剂在粒径大小和分布、等电点等方面的质量属性也不同。

应根据充分的研究结果,提供铝佐剂的相关基本信息。

2.来源及制备(1)生产用原材料及质量控制铝佐剂制备的原材料为无机盐,原则上应符合《中国药典》“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和辅料质量控制规程”相关规定。

(2)制备及生产工艺应提供铝佐剂生产工艺的详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工艺研究的相关数据、过程控制及工艺验证数据。

—4 —严格的质量属性设计和工艺参数设计是工艺开发的重要前提。

铝佐剂的工艺开发可参照ICH Q8[10]等国际通行原则,以铝佐剂和/或疫苗的候选关键质量属性确定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并明确工艺过程控制策略。

常见的氢氧化铝佐剂制备方法有氢氧化钠法和氨水法。

常见的磷酸铝佐剂制备方法为铝盐/磷酸盐混合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或铝盐和磷酸盐进行反应。

铝佐剂制备可能包括铝盐的生成反应、反应终止、沉淀洗涤、铝佐剂浓度调整、无菌处理等步骤[11]。

工艺开发阶段,应进行各步工艺参数对铝佐剂质量特性影响的研究。

铝盐生产反应研究需考察的工艺参数例如:反应温度、pH 值、物料的混合/添加速度和方式、反应时的搅拌速度或气体流量、反应时间、反应罐容积、每批次的生产量等;反应终点研究需考察的工艺参数例如:反应终点pH值或其他指标等;铝佐剂沉淀洗涤需考察的工艺参数例如:沉淀洗涤液选择、沉淀和洗涤液比例、洗涤次数等;铝佐剂浓度调整需考察的工艺参数例如:稀释剂的选择(如,考虑与成品的相容性等)、铝佐剂目标浓度;在佐剂的无菌处理方面,对于采用灭菌工艺的,需关注灭菌条件、灭菌次数对佐剂质量特性的影响;对于采用无菌工艺制备的,应对佐剂制备、使用过程的无菌保障控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验证。

研发阶段应通过上述工艺参数的研究和优化,确立铝佐剂的生产工艺。

上市生产开始前应明确影响铝佐剂制备的关键工艺参数,在—5 —此基础上建立充分的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策略,包括关键及主要工艺操作参数控制、中间产品性能参数检测等。

上市生产开始前应参照国内外技术指南,通过连续生产批次关键工艺参数和关键质量属性等指标的评价进行充分的工艺验证,证实铝佐剂生产工艺连续、稳定、可控。

工艺验证批次除放行检测项目外,还应包括重要的铝佐剂质量特性研究项目,如零电荷点等。

工艺验证中需关注铝佐剂的无菌生产验证,证实拟定的无菌处理工艺可达到预期的无菌保障,并且不会对铝佐剂的质量属性带来不利影响。

3.质量研究(1)质量特性研究在铝佐剂生产工艺开发、初步的工艺确证等阶段应对铝佐剂进行全面特性研究,确定关键质量属性(CQA),以作为质量标准建立的基础。

此外,在发生重大药学变更或进行偏差批次溯源性研究时也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检测项目进行全面的质量特性研究。

铝佐剂质量研究可包括但不限于:1)化学成分,包括定性和定量检测;2)理化特性,如外观、粘度、pH、沉降率、粒径大小及分布、表面电荷;3)生物化学特性(如,吸附率等);4)纯度,如内毒素含量、生物限度、工艺杂质检测。

通常认为,氢氧化铝佐剂及磷酸铝佐剂均需表征的质量特性指标包括:化学组成、铝含量、pH、等电点、电镜结构、粒径大小及分布、吸附率、对相关抗原的最大吸附能力、工艺相关杂—6 —质、无菌检查等。

由于两种类型铝佐剂性质不同,氢氧化铝佐剂的质量特性研究还包括沉降率、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图谱等;磷酸铝佐剂的质量特性研究还包括磷/铝摩尔比等。

铝佐剂全面的质量特性研究不限于上述研究项目,鼓励使用先进方法进行铝佐剂质量特性研究。

(2)质量标准铝佐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可参照ICH Q6A[12]和ICH Q6B[13]的相关要求。

氢氧化铝佐剂的质量标准需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

此外,建议将等电点、粒径大小及分布作为工艺表征及工艺验证批次的检测项目,并进行日常控制。

磷酸铝佐剂的常规放行检测项目通常包括:外观、铝含量、氯化钠含量、pH值、无菌检查、内毒素、鉴别(磷酸盐、铝盐);根据工艺路线及工艺控制情况考虑是否纳入相关重金属、硫酸盐、过氧化物、砷检测等。

建议将磷/铝摩尔比、粒径大小及分布、等电点作为工艺表征及工艺验证批次的检测项目,并进行日常控制。

4.稳定性研究通常认为,铝佐剂可以在无菌密闭容器中于2—8℃或室温保存,不可冷冻。

铝佐剂的贮存时间可能影响佐剂-抗原的相互作用,因此,铝佐剂的稳定性研究条件应充分考虑到贮存、运输及其使用的整个过程。

—7 —除常规放行指标外,稳定性研究的考察项目需包含与佐剂结构和抗原吸附/结合特性相关的指标,如pH值、粒径大小及分布、抗原吸附率、免疫学活性等,鼓励将X-射线衍射图谱等新技术引入到铝佐剂的稳定性研究中。

应在稳定性研究基础上,结合佐剂出厂/制备时间、转移运输情况、佐剂疫苗的整体效期及企业质量要求,制定佐剂母液及稀释液的保存温度、时间和效期。

5.外购铝佐剂的特殊考虑对于外购铝佐剂,需明确并固定佐剂的生产商,建立全面的质控体系。

疫苗生产商需按照相应审计要求开展对铝佐剂供应商的外部审计。

除外部审计外,疫苗生产商需结合佐剂生产商提供的质控项目、《中国药典》相关要求及本指导原则制定铝佐剂的内控质量标准并进行批放行检验。

在佐剂首次选用、供应商变更、佐剂生产变更(如生产工艺、生产地点等)时,建议在常规放行检验的基础上,采用适宜方法对铝佐剂进行扩展的质量特性研究,以积累对铝佐剂的特性认知,确保变更对产品质量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如X射线衍射图谱、零电荷点测定、比表面积等研究[14]。

(二)佐剂-抗原结合物1.制剂处方开发和吸附工艺研究含铝佐剂疫苗的制剂处方中含有抗原、佐剂、缓冲液/辅料、防腐剂、稳定剂等,存在多种抗原、佐剂、缓冲液/辅料之间的—8 —相互作用。

疫苗制剂需要通过抗原配制、缓冲液配制、佐剂配制、抗原-佐剂吸附、最终配制等多步工艺实现。

需基于对相关机理的理解、抗原性质和产品需求进行制剂处方开发和吸附工艺研究。

(1)制剂处方开发:由于不同抗原特性不同、铝佐剂与抗原作用机理多种、在不同缓冲体系条件下铝佐剂表面微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特定抗原吸附至特定佐剂最适制剂处方仍需基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