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究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摘要:”数学是科学的王后”,”数学是科学的仆人”。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它能引导学生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它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精心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艺术;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84-01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数学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出发,为学生思维”点火”、”导航”、”加油”、”铺路”。因此,提问要遵循以下问题:

1.合理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的问题要兼顾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的

编排意图,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理解知识。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宜过急、过散、过易、过难,要具有思考性,教师应在精与实上下功夫。提问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考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问题的盲点处设问。提问要适度,

要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了解学生,理解教材,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预见性,以及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过渡性的设问,达到化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解决问题的目的。

2.精心设置问题梯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好的课堂提问应当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引导着学生由浅入深地去理解去思考,并使知识点逐步渗透到问题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或需要启发学生思维的地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备课时都应尽可能考虑到。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思维的由浅入深、有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编制难度不同的问题。

例如,九年级数学中有一习题,”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学生基本上没有困难,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引导的:(1)同时给出三个二次函数,分别求它们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2)引导学生思考现象,有的有两个交点,有的有一个交点,而有的不存在交点;(3)引出如下话题,怎样的二次函数图象与轴有交点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境,探究分析的难度适中,综合性强。大部分同学首先尝视直观分析,提出”当δ>0 时,与轴有两个交点;当δ=0 时,与轴有一个交点;当δ<0 时,与轴无交点”。有了初步结论,这时教者可进一步加以点拔,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3.明确性原则

教师的提问目的要明确、有针对性、言简意赅,不要使用游移不定或模糊不清的语言。一般而言,应在新旧概念的联结点,知识容易混淆之处.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和由于学习程度和接受能力各异所表现的不同弱点处设问。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联想与思考或多设几个台阶,提几个小问题做铺垫,使学生达到对对象本质的领悟和理解。数学学科系统性、逻辑性强,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形式和规律,由浅入深,问题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把蕴含于教材中的教学思想和逻辑顺序与儿童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巧妙结合起来,正确地把握思维进展的梯度,精心设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另一方面,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发挥,使他们在学习中都能得到心理满足。

4.具体提问的方式方法

4.1 开门见山的问。所谓开门见山的问,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常用这种问法,。如在数学课中,教师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开门见山的问。

4.2 创设情景的问。创设情景的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悬念法就是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前,教师把厚度为0.01毫米的薄纸演示对折,然后问:”请同学们估计,若对折32次后,将有多厚?”学生有的说:”电线杆那么高”,”五层楼那么高”,……。最后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玛峰还高得多!”,学生不信,教师及时提出:”如果利用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有理数的乘方,你会很快算出结果的”。这时学生流露所出迫切的求知欲望,使问题产生了一种余味无穷的吸引,学生愿学,自然的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4.3 穷追不舍的问。穷追不舍的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此时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师思维的全过程,给学生一顿思维的套餐,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而采用逆向思维发散式提问,又能促使学生多重角度思考问题,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思维深广度的训练,培养创造性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